期刊文献+
共找到189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铁路工程绿色设计目标分解及实现途径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杨信丰 李海军 +2 位作者 县勇 巨玉祥 贺锦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68-380,共13页
铁路工程绿色设计,是实现其绿色发展的重要手段。目前,铁路工程各专业大多从某个工程应用角度出发,主要集中于绿化和污染防治案例研究,很少从系统角度出发研究铁路工程绿色设计。铁路工程要实现某一绿色指标,须从系统角度,各专业协同设... 铁路工程绿色设计,是实现其绿色发展的重要手段。目前,铁路工程各专业大多从某个工程应用角度出发,主要集中于绿化和污染防治案例研究,很少从系统角度出发研究铁路工程绿色设计。铁路工程要实现某一绿色指标,须从系统角度,各专业协同设计。因此,需要对铁路工程绿色设计目标进行特征分析,明确铁路工程绿色设计目标实现的主要途径。为此,首先从铁路绿色设计概念出发,采用目标层次分解、问卷调查等方法,对铁路工程绿色设计的目标进行逐层分解,将资源节约划分为土地节约、能源节约、材料节约及水资源节约等,将环境保护分解为生态环境保护、水土环境保护、大气环境保护、人文景观提升及其他环境保护等方面,并进一步细化第3层次的属性特征,明晰了铁路工程绿色设计的目标特征及内涵。通过对铁路工程各专业的设计流程进行分析,依据相关设计规范和标准,梳理各专业在不同设计阶段的主要绿色设计要点。基于jieba分词工具将绿色设计目标特征及各专业的绿色设计要点划分为多个词向量,采用主观赋权的方法确定特征分词的权重,并定义语义信息匹配度,将铁路工程绿色设计目标与铁路工程设计的各专业进行匹配,明确铁路工程各绿色设计目标得以实现的主要途径,为铁路工程各专业系统实现总体绿色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设计 铁路工程 目标分解 实现途径 设计要点 特征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OBE理念在“食品无损检测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申婷婷 翟晓东 +4 位作者 黄晓玮 张柔佳 李志华 石吉勇 邹小波 《农产品加工》 2025年第6期133-135,139,共4页
食品无损检测是保证食品品质与安全检测重要的技术支撑,该技术方面的人才培养对于食品行业质量监督、新型装备研发具有重要意义,是新工科建设与发展背景下高校食品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Outcomes-based education(OBE)理念以明确的... 食品无损检测是保证食品品质与安全检测重要的技术支撑,该技术方面的人才培养对于食品行业质量监督、新型装备研发具有重要意义,是新工科建设与发展背景下高校食品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Outcomes-based education(OBE)理念以明确的学习成果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结合持续评估和反馈,促使学生通过课程在知识和技能方面取得实质性积累。基于此,提出将OBE理念应用于“食品无损检测技术”课程,具体涉及课程目标、教学过程、考核机制等方面的实施和改进,以期为其他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无损检测技术 OBE理念 新工科背景 教学改革 食品品质与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3
作者 刘磊 苗龙 +1 位作者 满家祥 郭华锋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89-192,共4页
为解决学生对理论知识感受不直观、对前沿技术不了解、对课程与产业关联性不清楚等问题,对“液压与气压传动”这一机械工程学科核心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与实践。提出“理实融合、科教融汇、虚实结合”的三维协同教学模式。通过在... 为解决学生对理论知识感受不直观、对前沿技术不了解、对课程与产业关联性不清楚等问题,对“液压与气压传动”这一机械工程学科核心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与实践。提出“理实融合、科教融汇、虚实结合”的三维协同教学模式。通过在理论教学中融入企业产品开发设计案例,构建探究式理实融合教学体系,充分利用科研项目资源,驱动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开发虚拟仿真实践教学资源平台,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实践结果表明,该教学模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还增强了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和服务地方发展的能力,为新工科背景下的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和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融合式方法 液压与气压传动 实践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航天器动力学方程一般形式的工程简化方法
4
作者 邹元杰 邓润然 +1 位作者 史纪鑫 葛东明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0-78,共9页
在完备的柔性航天器动力学二阶微分方程一般形式的基础上,提出一般方程的工程简化方法。首先,采用平动集中质量方法对相关积分项进行了简化处理,忽略单元自身转动惯量对总惯量的影响以及板壳单元、梁单元等转角运动的影响,将体积分运算... 在完备的柔性航天器动力学二阶微分方程一般形式的基础上,提出一般方程的工程简化方法。首先,采用平动集中质量方法对相关积分项进行了简化处理,忽略单元自身转动惯量对总惯量的影响以及板壳单元、梁单元等转角运动的影响,将体积分运算统一转化为节点相关变量与平动质量乘积的求和运算;其次,依据“小变形假设”,对含结构变形参量的方程系数矩阵进行简化,忽略结构振动位移对节点位置矢量的影响,使非线性系数矩阵转化为常系数矩阵。通过简化处理,柔性航天器动力学方程一般形式的所有项均被保留,而其积分项和系数矩阵的计算,在满足工程精度要求的前提下得到大幅简化,便于编程实现和工程实施。提出的工程简化方法主要用于柔性航天器在大范围、复杂运动过程中的动力学仿真分析,后续可以由单体动力学进一步拓展至多体动力学,解决在轨组装航天器、空间机器人/机械臂等空间结构系统的柔性多体动力学问题。数值算例验证了工程简化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航天器 动力学 一般形式 工程简化方法 平动集中质量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煤层气储层改造技术迭代升级历史与发展方向——以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大吉区块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徐凤银 甄怀宾 +9 位作者 李曙光 王峰 张雷 王玉斌 余维初 朱卫平 徐博瑞 杨贇 赵海峰 白坤森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8,共18页
2019年,中石油煤层气公司通过对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大吉区块埋藏深度大于2000 m的深部8号煤层,实施了储层改造适应性技术攻关,取得深部煤层气实现效益开发的颠覆性突破,有力地推动全国加快深部煤层气勘探开发进程,由此带动中国煤层气... 2019年,中石油煤层气公司通过对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大吉区块埋藏深度大于2000 m的深部8号煤层,实施了储层改造适应性技术攻关,取得深部煤层气实现效益开发的颠覆性突破,有力地推动全国加快深部煤层气勘探开发进程,由此带动中国煤层气产业进入发展史上最佳时期。5 a多来的实践证明,储层改造技术进步和迭代升级是推动深部煤层气效益开发和增储上产的关键技术路径。针对深部煤层气实现效益开发以来储层改造技术所经历的阶段与迭代历程,系统梳理出体积酸化、大规模体积、超大规模体积、地质工程一体化精益等4种压裂迭代技术,并对其分别进行了实施效果评价,也对相应压裂液体系性能进行了简要分析。从追求基质改造到大规模缝网形成,从追求极限改造体积到井网缝网精益弥合,逐步上升到多种储层改造的新技术和先进理念,将基于地质特征的精细化压裂设计在实践中应用,取得显著效果;指出深部煤储层改造仍面临5方面问题挑战和优化空间,包括:超大规模压裂水资源消耗及返排液处理难度大、智能化压裂模式攻关、协同压裂方法尚不成熟、深部中低阶煤层压裂技术体系亟待建立、压裂液功能仍不完善等。针对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六大发展方向:①深化推动减水压裂;②开展鱼骨水平井+基质酸化大规模减水增产技术攻关;③加大实现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化压裂和压后评估中的应用突破;④开展基于井组缝网弥合协同压裂工艺研发和应用;⑤加强深部中低阶煤储层改造技术体系研发和实践;⑥研发进一步实现降本增效和提高深部煤层气采收率的新压裂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煤层气 储层改造 压裂技术 迭代升级 压裂液 地质工程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质工程一体化思路的页岩有利岩相优选——以松辽盆地梨树断陷为例
6
作者 林轩 朱建峰 +8 位作者 逄海明 李忠博 王伟 刘硕 李海彬 姜振学 李卓 秦春宇 陈康博 《石油实验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52-568,共17页
松辽盆地梨树断陷具有良好的页岩气勘探开发前景。选取梨树断陷营城组页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总有机碳含量测定、岩石热解、X射线衍射、场发射扫描电镜及小物模水力压裂物理模拟等多项实验,基于地质工程一体化思路,优选出研究区的有利... 松辽盆地梨树断陷具有良好的页岩气勘探开发前景。选取梨树断陷营城组页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总有机碳含量测定、岩石热解、X射线衍射、场发射扫描电镜及小物模水力压裂物理模拟等多项实验,基于地质工程一体化思路,优选出研究区的有利岩相。研究区黏土矿物及碳酸盐矿物含量高,碳酸盐岩溶蚀孔及裂缝系统发育,渗流机理涵盖解吸—吸附、扩散、滑脱流和达西流4种渗流机理。小物模水力压裂实验结果显示,黏土岩含量显著影响压裂效果,富黏土岩相破裂压力峰值低,压裂压力泄压快,无法形成横切缝,以纵向缝和层理缝为主,压裂效果差。分析了研究区页岩储层的多尺度孔隙结构和渗流能力,认为该区储层发育中孔,增强了孔隙连通性和孔体积,是比表面积的主要贡献者,也是渗流的主要通道,因此滑脱渗流是研究区最主要的渗流方式。高黏土含量会显著影响压裂效果,黏土含量较低、溶蚀孔发育的混合岩压后显示出优良的人工裂缝改造效果,表现出优秀的渗流能力;富有机质纹层状钙质混合岩和富有机质纹层状硅质混合岩是研究区的有利岩相。X-A井实施地质工程一体化建产后,整体增产效果显著,为提高研究区页岩气的勘探和开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际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结构 渗流能力 地质工程一体化 页岩气 梨树断陷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舶机舱智能巡检系统设计与综合评估
7
作者 杨万勇 甘辉兵 +1 位作者 孟令凯 郭安康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5-150,共6页
为了提高远洋船舶机舱管理的智能化水平,提出基于增强现实的船舶机舱智能巡检系统架构。采用结构化设计方法,以数据流向为依据,将巡检系统划分为4个相对独立的模块。将基于增强现实的巡检技术与机舱监控系统相结合,通过AR技术将经过AI... 为了提高远洋船舶机舱管理的智能化水平,提出基于增强现实的船舶机舱智能巡检系统架构。采用结构化设计方法,以数据流向为依据,将巡检系统划分为4个相对独立的模块。将基于增强现实的巡检技术与机舱监控系统相结合,通过AR技术将经过AI处理过的AMS信息以三维数据模型动态投影到轮机员眼前,以此赋能轮机员,实现机舱的智能巡检。在此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对系统架构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算法和数学模型因素的权重为0.336,算法和模型的完善程度对巡检系统的最终效果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机舱 智能巡检 增强现实 AMS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冲击响应分析的燃机冲击测点优化 被引量:1
8
作者 汪浩 张春辉 +2 位作者 赵鹏铎 闫明 金映丽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44-252,共9页
为研究舰用燃机在水下爆炸环境试验中测点布置问题,建立经试验验证的数值仿真模型,采用时域模拟法对燃机整体及部件的冲击响应特性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冲击荷载在燃机整体及关键部件中的传递规律,为后续的测点优化方案提供支撑。分析结果... 为研究舰用燃机在水下爆炸环境试验中测点布置问题,建立经试验验证的数值仿真模型,采用时域模拟法对燃机整体及部件的冲击响应特性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冲击荷载在燃机整体及关键部件中的传递规律,为后续的测点优化方案提供支撑。分析结果表明:冲击荷载主要沿燃机底架、主支撑等关键部件传递至燃机内部结构,根据冲击响应传递规律确定了反映燃机模拟装置冲击响应的关键部件和测点布置的初步位置;在此基础上针对冲击荷载传递路径上的底架、支架等关键部位进行细化分析,得出了每个关键部件的冲击响应传递规律,对比发现了每个关键部件的冲击响应最大峰值及部位,结合实际测量经验,优化确定了测点位置,解决了舰船关重设备在抗冲击试验中的测点分布问题。其研究成果可直接应用于舰船关重设备的抗冲击试验测试,对冲击试验测试效率有一定的提升,也可用于舰船关重设备的冲击响应分析,有较强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冲击 燃机 测点优化 时域模拟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COD算法在飞机不稳定进近检测中的应用
9
作者 卢晓光 许忠睿 +1 位作者 张喆 文贵宏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72-1878,共7页
在飞机进近和着陆阶段,一旦发生不稳定进近就可能导致航空事故发生,因此终端空域内不稳定进近检测是航空器运行监控领域的热点研究问题。针对终端区的不稳定进近检测,利用OpenSky提供的开源航空器监视数据提出了基于数据驱动的检测方法... 在飞机进近和着陆阶段,一旦发生不稳定进近就可能导致航空事故发生,因此终端空域内不稳定进近检测是航空器运行监控领域的热点研究问题。针对终端区的不稳定进近检测,利用OpenSky提供的开源航空器监视数据提出了基于数据驱动的检测方法。从能量管理的角度入手,构建基于无监督异常检测(Empirical-Cumulative-Distribution-based Outlier Detection,ECOD)算法的不稳定进近检测模型,并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获取了飞机能量状态的异常评分进而实现检测。复飞事件检测的验证分析结果表明检测模型在准确率与效率方面具有优势,模型可实现实时部署与在线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飞行安全 不稳定进近 数据驱动 无监督异常检测(ECOD) 异常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内容挖掘和群决策的重大工程风险因素分析方法
10
作者 王宇亮 《运筹与管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0-86,共7页
为了有效提升重大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水平,本研究旨在基于内容挖掘技术和群决策理论通过在线评论和群体参与来研究风险因素的识别和分析问题。首先,利用网络爬虫和内容挖掘技术,从微博平台上提取与重大工程风险因素相关的在线评论并进... 为了有效提升重大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水平,本研究旨在基于内容挖掘技术和群决策理论通过在线评论和群体参与来研究风险因素的识别和分析问题。首先,利用网络爬虫和内容挖掘技术,从微博平台上提取与重大工程风险因素相关的在线评论并进行分析,基于此确定了体现关注热点的五个一级风险因素。其次,项目组选取了100名决策人员参与风险因素的分析问题,并将这些人员的偏好信息转换为二元语言短语。再次,采用基于K-均值聚类的共识达成方法获取子群体的偏好信息;最后,基于IVTWA算子确定各项风险因素的影响程度。通过某水电工程的风险因素分析验证了所提方面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大工程项目 风险因素 内容挖掘 群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行船视距的船舶会遇安全距离研究
11
作者 李元奎 彭飞 +1 位作者 贾梓淇 杨雪锋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42-1449,共8页
近年来船舶交通流量大幅增加,船舶会遇愈加频繁。为降低船舶会遇避让时的碰撞危险,在行车视距基础上,提出行船视距的概念,并引入航速、避让航向角等参数,构建基于行船视距的船舶领域模型,船舶采取避让操作时,可利用该模型判断应与他船... 近年来船舶交通流量大幅增加,船舶会遇愈加频繁。为降低船舶会遇避让时的碰撞危险,在行车视距基础上,提出行船视距的概念,并引入航速、避让航向角等参数,构建基于行船视距的船舶领域模型,船舶采取避让操作时,可利用该模型判断应与他船保持的安全距离和最佳航速及避让航向角。从仿真结果发现:船舶追越时应尽量与他船保持3.5倍船长以上距离,并在船尾与他船达到2倍船长以上距离时回到原航向;对遇时应尽量与他船保持7倍船长以上距离采取避让,如果航道宽裕,避让时应尽量与他船横距保持1.8倍船长以上,如果航道较窄,也应尽量保证船舶在可航水域内进行大角度避让,并与他船横距保持0.72倍船长以上。研究结果可为实际船舶避让提供指导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船舶领域 行船视距 会遇安全距离 避让航向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维云模型的进近管制系统安全风险评估
12
作者 张兆宁 史卓晨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4-103,共10页
进近管制系统的安全运行是确保民航运输安全的关键。安全风险评估是风险管理的基础,其可以提升安全风险管理效率,提高系统整体运行的安全性。同时考虑安全风险因素和安全风险事件,从管制员风险、设备风险、气象环境风险、管制环境风险... 进近管制系统的安全运行是确保民航运输安全的关键。安全风险评估是风险管理的基础,其可以提升安全风险管理效率,提高系统整体运行的安全性。同时考虑安全风险因素和安全风险事件,从管制员风险、设备风险、气象环境风险、管制环境风险和管理风险等5大方面建立进近管制系统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通过二维云模型得到某进近管制系统的安全风险等级为Ⅲ级并与一维云模型对比,证明评估模型具有有效性。将组合赋权的方法与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和CRITIC法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组合赋权的方法不仅减少了主观随意性,还中和了主客观权重的不足;使用组合赋权-二维云模型进行进近管制系统安全风险评估结果更加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工程 安全风险评估 进近管制系统 指标体系 二维云模型 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反应工程法的脱硫废水液滴蒸发特性数值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亮 李令刚 +4 位作者 张娟 李昂 陈嘉玮 潘丹萍 杨林军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47-1655,共9页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干燥塔进口烟气温度、进口烟气流量、塔径对某燃煤电厂脱硫废水旋转喷雾蒸发设备中液滴蒸发特性的影响。为完善液滴蒸发传热传质模型,使用反应工程法(REA)中的液滴表观活化能函数描述液滴的传热传质过程,并将其...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干燥塔进口烟气温度、进口烟气流量、塔径对某燃煤电厂脱硫废水旋转喷雾蒸发设备中液滴蒸发特性的影响。为完善液滴蒸发传热传质模型,使用反应工程法(REA)中的液滴表观活化能函数描述液滴的传热传质过程,并将其编译到离散相计算过程中。结果表明:提高进口烟气温度与进口烟气流量,可缩短液滴的蒸发停留时间和竖直蒸发距离;增大干燥塔塔径可延长高温烟气在塔内的停留时间,增大旋流强度,进而加快液滴的换热蒸发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硫废水 液滴蒸发 旋转喷雾 反应工程法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震区含空洞高速铁路隧道刚柔相济减震效果研究
14
作者 麻建飞 江波 +1 位作者 陈征 贺少辉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8-174,共7页
为提高强震区含空洞铁路隧道衬砌的安全性,采用检查车对19座高铁隧道背后空洞进行测试,借助数值模拟研究刚柔相济措施在强震区含空洞隧道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高铁隧道素混凝土区段空洞最易出现在拱顶,频率为0.82;含空洞高铁隧道... 为提高强震区含空洞铁路隧道衬砌的安全性,采用检查车对19座高铁隧道背后空洞进行测试,借助数值模拟研究刚柔相济措施在强震区含空洞隧道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高铁隧道素混凝土区段空洞最易出现在拱顶,频率为0.82;含空洞高铁隧道采用柔性减震措施时,安全系数提高34.49%~39.36%;采用刚性抗震措施时,安全系数提高20.34%~32.66%;采用刚柔相济措施时,安全系数提高35.65%~51.15%;综合位移、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结构内力,刚柔相济措施在强震区含空洞高铁隧道的应用效果最优。研究结果可为强震区含病害高铁隧道抗震设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高铁 衬砌空洞 减震效果 刚柔相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辆荷载作用下微开裂LEM-SHCC路桥连接板受力性能研究
15
作者 占雪芳 陈静远 +2 位作者 严亨利 赵怡彬 王解军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4-97,共14页
为掌握微开裂LEM-SHCC路桥连接板在车辆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性能,首先进行混合两种PVA纤维长度(8mm和12mm)LEM-SHCC材料的基本材性(弹性模量、抗压强度及抗拉性能)试验,分析PVA纤维长度对LEM-SHCC材料性能的影响,其次制备混合两种PVA纤维... 为掌握微开裂LEM-SHCC路桥连接板在车辆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性能,首先进行混合两种PVA纤维长度(8mm和12mm)LEM-SHCC材料的基本材性(弹性模量、抗压强度及抗拉性能)试验,分析PVA纤维长度对LEM-SHCC材料性能的影响,其次制备混合两种PVA纤维长度的LEMSHCC路桥连接板,研究其在系统温度荷载作用下的吸纳变形能力、裂缝分布规律以及受力特点,随后在微开裂的LEM-SHCC路桥连接板最不利位置模拟车辆荷载作用,研究车辆荷载作用下微开裂LEM-SHCC路桥连接板变形特性,最后进行LEM-SHCC路桥连接板的敏感参数(包括PVA纤维长度、板厚、基层顶面当量回弹模量等)有限元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混合两种PVA纤维长度LEM-SHCC材料较使用单一纤维LEM-SHCC材料的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分别提高32%和36%,抗拉初裂应力和极限抗拉强度分别提高51%和8.8%;低周反复拉/压混合两种PVA纤维长度的LEM-SHCC路桥连接板,板面裂缝靠近张拉端多而密,靠近锚固端少而间距大,卸载后表面裂缝可自行闭合,且LEM-SHCC板张拉端和锚固端的内力随着张拉次数的增加而减小;微开裂LEM-SHCC路桥连接板随着车辆荷载增加竖向变形增大,回弹弯沉为0.235mm,小于计算弯沉0.345mm,满足路桥连接板的强度要求;当LEM-SHCC材料的PVA纤维长度为10mm,LEM-SHCC板的设计厚度为150mm,基层顶面当量回弹模量为800MPa时,LEM-SHCC板的最大伸长量、最大应力、拉伸损伤等各项性能最优,该研究成果为LEM-SHCC路桥连接板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全无缝桥 LEM-SHCC路桥连接板 纤维长度 系统温度荷载 弯沉值 敏感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西乌旗地区中——晚更新世孢粉记录及其古气候意义
16
作者 杨兵 陈喜庆 +2 位作者 葛天助 韦一 刘迁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47-1058,共12页
为重建内蒙古西乌旗地区巴音华盆地中—晚更新世之交古气候,探讨其变化规律及对全球古气候的响应,对该盆地ZK03钻孔和ZK04钻孔孢粉化石进行系统鉴定,利用有序聚类分析划分孢粉组合,结合共存因子分析法对孢粉组合定量化建立研究区的古气... 为重建内蒙古西乌旗地区巴音华盆地中—晚更新世之交古气候,探讨其变化规律及对全球古气候的响应,对该盆地ZK03钻孔和ZK04钻孔孢粉化石进行系统鉴定,利用有序聚类分析划分孢粉组合,结合共存因子分析法对孢粉组合定量化建立研究区的古气候参数值。鉴定出孢粉68个科属,自下而上划分出(Ⅰ)松属(Pinus)-桦属(Betula)-香蒲属(Typha)孢粉组合;(Ⅱ)栎属(Quercus)-麻黄属(Ephedra)-蒿属(Artemisia)孢粉组合;(Ⅲ)莎草科(Cyperaceae)-香蒲属(Typha)-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孢粉组合。其中,组合Ⅰ、组合Ⅱ时代为中更新世,组合Ⅲ时代为晚更新世。植被类型经历了阔叶林-草原型兼有少量针叶林→阔叶林-草原型→稀树-草原型的转变。古气候经历了由相对温暖的湿润型气候到相对温凉的半干旱型气候再到相对温暖的湿润型气候的3期转变,各期分别对应的年均气温和年降雨量在数值上也体现了由高到低再到高的变化过程。其中,在中更新世/晚更新世之交,气候经历由凉到温的变化趋势,与格陵兰冰芯氧同位素所指示的全球平均温度变化趋势相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乌旗 更新世 孢粉组合 古气候 地质调查工程 共存因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流偏差的PMSM滑模自抗扰解耦控制
17
作者 杜海明 陈奇 +1 位作者 胡智宏 范明杰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9-117,共9页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运行过程中存在电流耦合以及电感参数失配时动态解耦效果不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电流偏差的永磁同步电机滑模自抗扰解耦控制方法。该方法基于d、q轴同步旋转坐标系下的电机数学模型,采用偏差解耦控制对电机d、q轴的电...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运行过程中存在电流耦合以及电感参数失配时动态解耦效果不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电流偏差的永磁同步电机滑模自抗扰解耦控制方法。该方法基于d、q轴同步旋转坐标系下的电机数学模型,采用偏差解耦控制对电机d、q轴的电流耦合项进行补偿;为加快启动时系统趋于稳定的时间并降低输出抖振,采用积分滑模控制引入双曲正切函数设计了一种包含系统状态量的新型趋近律;将电流估计值与实际值的差值作为扩张观测量对扰动进行综合观测和补偿,从理论分析证明了该控制器的稳定性,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提高了电机的快速性和动态控制性能,进而实现d、q轴电流近似完全解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工程 永磁同步电机 滑模自抗扰控制 趋近律 偏差解耦 鲁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XML的虚拟法异构数据集成方法研究 被引量:25
18
作者 袁景凌 徐丽丽 苗连超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72-174,共3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Web上的数据日趋成为当今数据的主流,但是Web上的数据多是异构的,而越来越多的人需要访问各种异构数据,为了满足这种需求,必须有一种系统能够支持异构数据集成。异构数据集成的方法有很多,给出一个基于XML的虚拟法...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Web上的数据日趋成为当今数据的主流,但是Web上的数据多是异构的,而越来越多的人需要访问各种异构数据,为了满足这种需求,必须有一种系统能够支持异构数据集成。异构数据集成的方法有很多,给出一个基于XML的虚拟法异构数据集成系统体系结构,引入虚拟法,提出用虚拟法进行异构数据集成;最后引入数据清洗技术,能够较好地解决异构数据的集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法 包装器 查询引擎 数据清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基础设施工程化路径与方法 被引量:8
19
作者 齐飞 周新群 +1 位作者 吴政文 张学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6-25,共10页
中国农业现代化是在一个高速变化的社会巨系统中发展进步的,农业基础设施作为先导性核心要素之一,复杂性、动态性、开放性也在不断提高,需要用现代的工程理论和方法来确保基础设施建设质量与综合效益能够支撑农业现代化的整个进程。该... 中国农业现代化是在一个高速变化的社会巨系统中发展进步的,农业基础设施作为先导性核心要素之一,复杂性、动态性、开放性也在不断提高,需要用现代的工程理论和方法来确保基础设施建设质量与综合效益能够支撑农业现代化的整个进程。该文以工程硬件特征明显的生产性基础设施为研究对象,对农业现代化要求下的农业基础设施概念、内涵、特征、内容、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提出了农业基础设施工程化的概念、特征、内容、相互关系和发展趋势。分析表明,农业基础设施工程化总体上就是将工程的理念、方法、技术、结果运用到农业工程建设领域,在路径上要在微观和宏观2个层面加以推动,微观上要将工程战略、工程决策、工程准备、工程实施以及工程运营的工具和方法贯穿在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生命周期的全过程;宏观上就是将各类建设事项的综合决策、实施、评价3个环节科学衔接,在整体推进的时间、程度、目标等方面实现系统化、协同化和最优化,最大程度地发挥出农业基础设施对中国农业现代化长期稳定的基础支撑作用。在中国农业现代化需要加速推进的现实下,农业基础设施工程化的内容亟待丰富、水平亟待提高,该研究提出的观点、方法、工具将对推动这一进程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工程化 建筑物 现代农业 基础设施 路径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工程学教学改进的探索和实践 被引量:15
20
作者 李立家 何世斌 张璐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624-1627,共4页
基因工程学是生命科学相关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将直接影响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文章根据近年来在基因工程学教学的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和体会,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了探索和改进,以提高理论教学质量和... 基因工程学是生命科学相关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将直接影响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文章根据近年来在基因工程学教学的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和体会,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了探索和改进,以提高理论教学质量和效果,争取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和高级基础研究型人才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工程学 教学改进 教学内容 教学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