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桥梁顶推施工导梁参数改进及敏感性分析
1
作者 廖泳华 张谢东 +1 位作者 陈甫君 于建华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25年第1期142-149,共8页
文中以某简支钢箱梁桥为例,通过建立导梁与主梁的简化理论模型和有限元模型,选用导梁与主梁的长度比a,单位长度的重量比b、主梁与导梁的刚度比c三个参数,利用位移法推导顶推过程中主梁的弯矩表达式,利用单一变量控制法对参数进行敏感性... 文中以某简支钢箱梁桥为例,通过建立导梁与主梁的简化理论模型和有限元模型,选用导梁与主梁的长度比a,单位长度的重量比b、主梁与导梁的刚度比c三个参数,利用位移法推导顶推过程中主梁的弯矩表达式,利用单一变量控制法对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对导梁参数进行改进,从而优化主梁的受力和变形情况.结果表明:参数a、b为主要的敏感性参数,参数c为次要的敏感性参数,参数a在0.54~0.72,参数b在0.08~0.18的范围内选取是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推施工 导梁参数 位移法 敏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量法与弹性地基梁法计算支护结构水平变形理论对比分析
2
作者 杨依伟 王永倩 《山西建筑》 2025年第8期6-10,共5页
增量法与弹性地基梁法是计算支护结构水平变形的常用方法。以北京霞光里深基坑工程为计算实例,采用两种方法分别计算了支护结构的水平变形量,并与现场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到以下结论:基于增量法理论推导的支护结构水平变形计算方... 增量法与弹性地基梁法是计算支护结构水平变形的常用方法。以北京霞光里深基坑工程为计算实例,采用两种方法分别计算了支护结构的水平变形量,并与现场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到以下结论:基于增量法理论推导的支护结构水平变形计算方法,只考虑导致支护结构发生变形增量的荷载变化,计算过程简单高效,计算精度较低;基于弹性地基梁理论推导的支护结构水平变形计算方法,受力状态与实际一致,计算过程相对复杂,计算精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基坑 水平变形 增量法 弹性地基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排桩复合土钉支护结构水平位移简化计算方法
3
作者 郭院成 杨武帅 +2 位作者 刘煜 马锴 李永辉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24年第4期33-39,共7页
针对排桩复合土钉支护结构,基于其受力变形机理,引入了土钉钉头与排桩在相应位置处变形协调的基本假定,考虑了分步开挖施工工况,采用增量法建立了考虑施工过程影响的排桩复合土钉支护结构水平位移简化计算方法。算例及工程实例计算的对... 针对排桩复合土钉支护结构,基于其受力变形机理,引入了土钉钉头与排桩在相应位置处变形协调的基本假定,考虑了分步开挖施工工况,采用增量法建立了考虑施工过程影响的排桩复合土钉支护结构水平位移简化计算方法。算例及工程实例计算的对比分析表明,所建立的排桩复合土钉支护结构水平位移简化计算方法具有工程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工程 复合支护结构 水平位移 增量法 受力变形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浆黏结锚杆荷载试验判稳方法的综合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付文光 杨立 冯栋栋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94-704,共11页
对注浆黏结锚杆各种荷载试验的位移稳定判定方法研究表明:(1)锚固体与地层界面蠕变遵循蠕变机理,判断锚头位移稳定本质上就是判定界面蠕变是否稳定;(2)荷载较小时界面发生稳定蠕变,超过临界荷载后发生蠕变破坏,完整破坏过程可分为初始... 对注浆黏结锚杆各种荷载试验的位移稳定判定方法研究表明:(1)锚固体与地层界面蠕变遵循蠕变机理,判断锚头位移稳定本质上就是判定界面蠕变是否稳定;(2)荷载较小时界面发生稳定蠕变,超过临界荷载后发生蠕变破坏,完整破坏过程可分为初始、持续及加速3个阶段,判稳不能采用初始阶段数据、应主要依据持续阶段的蠕变特性;(3)蠕变破坏形式约2/3锚杆为突变型,1/3为缓变型,对应着3类蠕变曲线形态;(4)用于判稳的位移阈值不应小于0.1 mm,单元时长不应短于10min,位移增量不能直接用于判稳;(5)判稳应定性判断蠕变速率总体上在减速,应确定定量指标使速率维持在较低水平从而使位移收敛;(6)主要应依据具有位移与时间双重属性的参数判稳,单元时长位移增量的判稳准确度较高,而蠕变率2.0 mm任何情况下都适用;(7)以蠕变率2.0 mm为内在原则的推荐判稳方法,适用于各种应用场合及各种类型的注浆黏结锚杆,适用于各种荷载试验及快速法等试验加卸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判稳 蠕变率 位移增量 位移阈值 稳定蠕变 蠕变破坏 蠕变机理 快速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残余位移增量判据的土石围堰边坡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孙士国 周鑫 彭是焱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1-84,共4页
针对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在复杂水文地质环境下土石围堰边坡稳定性评价中效果欠佳的问题,引入残余位移增量判据,基于有限元强度折减法,考虑深厚覆盖层土石围堰不同水位下的渗流特征,通过计算坡面节点平均残余位移增量,获取边坡稳定系数,进... 针对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在复杂水文地质环境下土石围堰边坡稳定性评价中效果欠佳的问题,引入残余位移增量判据,基于有限元强度折减法,考虑深厚覆盖层土石围堰不同水位下的渗流特征,通过计算坡面节点平均残余位移增量,获取边坡稳定系数,进一步通过位移增量分布图,探讨了围堰边坡潜在滑面位置及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在复杂水文地质环境下的土石围堰边坡稳定性评价中,残余位移增量判据相较经典失稳判据适用性更强。研究结果能够为工程实践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石围堰边坡 有限元强度折减法 残余位移增量判据 失稳判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施工对既有群桩基础变形的影响
6
作者 庄妍 宋相伟 樊虎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202-2209,共8页
为了研究隧道施工对邻近群桩的影响,本文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盾构隧道下穿既有群桩模型。通过对比隧道开挖过程中地面沉降、群桩位移以及隧道拱顶沉降分析盾构隧道开挖对既有群桩位移的影响。结果表明:隧道拱顶与群桩桩端的最佳... 为了研究隧道施工对邻近群桩的影响,本文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盾构隧道下穿既有群桩模型。通过对比隧道开挖过程中地面沉降、群桩位移以及隧道拱顶沉降分析盾构隧道开挖对既有群桩位移的影响。结果表明:隧道拱顶与群桩桩端的最佳净距为5 m。隧道开挖对长桩影响较大,其中最短桩与最长桩桩端沉降相差22%;盾构隧道开挖会导致邻近群桩产生水平位移,桩轴线到隧道中轴线距离越大桩体水平位移越大。桩体位移增量受桩长以及桩轴线到隧道中轴线的距离影响较大,桩长越长,桩轴线到隧道中轴线距离越大,位移增量越小。本文研究可为既有桩基临近盾构隧道开挖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施工 群桩基础 数值模拟 位移影响 隧道开挖 不规律排列 最优净距 位移增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工方式对既有地铁隧道的影响分析
7
作者 魏光华 郑玮 朱海平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24年第8期209-213,共5页
以深圳机场九道的道路及管线施工上跨地铁隧道为背景,分别采用放坡开挖和顶管施工方式,通过MIDAS软件建立了2种施工方式的二维和三维模型,分别统计了各种情况下地铁隧道的横向、纵向位移,对不同施工方式进行评估分析,为后续施工提供了... 以深圳机场九道的道路及管线施工上跨地铁隧道为背景,分别采用放坡开挖和顶管施工方式,通过MIDAS软件建立了2种施工方式的二维和三维模型,分别统计了各种情况下地铁隧道的横向、纵向位移,对不同施工方式进行评估分析,为后续施工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坡开挖 顶管 增量法 地铁隧道 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地铁站出入口顶推箱涵施工对公路及地下管网的影响分析
8
作者 王铁林 《北方交通》 2024年第5期79-82,共4页
以某拟建地铁站出入口顶推箱涵下穿既有公路工程为研究背景,基于Midas GTS NX有限元分析软件开展数值模拟分析。综合考虑地质条件、施工阶段、公路及地下管网运营荷载等因素,模拟基坑开挖及顶推箱涵施工全过程,对穿越路段的路基沉降和... 以某拟建地铁站出入口顶推箱涵下穿既有公路工程为研究背景,基于Midas GTS NX有限元分析软件开展数值模拟分析。综合考虑地质条件、施工阶段、公路及地下管网运营荷载等因素,模拟基坑开挖及顶推箱涵施工全过程,对穿越路段的路基沉降和地下管网位移的影响等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施工措施建议,确保施工质量及公路运营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推施工 基坑开挖 数值模拟 路基沉降 地下管网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地下洞室考虑开挖卸荷效应的位移反分析 被引量:30
9
作者 董志宏 丁秀丽 +2 位作者 卢波 张风 张练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562-1568,共7页
基于现场监测资料的位移反分析是地下工程动态监控、信息化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乌江彭水水电站大型地下厂房(开挖跨度为30 m,高度为78.5 m)为例,从围岩实测位移出发,建立了基于均匀设计-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的围岩力学参数的系统反分... 基于现场监测资料的位移反分析是地下工程动态监控、信息化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乌江彭水水电站大型地下厂房(开挖跨度为30 m,高度为78.5 m)为例,从围岩实测位移出发,建立了基于均匀设计-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的围岩力学参数的系统反分析方法,反演考虑开挖卸荷效应的围岩力学参数。根据数值分析结果形成训练样本,利用BP人工神经网络映射围岩的变形与力学参数的关系,同时针对传统人工神经网络存在初始权值难以确定的问题,应用遗传算法优化神经网络的初始权值;利用现场监测的增量变形反演了围岩的力学参数;最后利用反演出的参数,进行地下厂房开挖预测分析。结果表明,预测位移与现场监测位移较为接近,进行统计检验结果为优,说明该参数反演方法是正确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移反分析 大型地下洞室 围岩扰动 增量位移 遗传-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化土层对地表位移谱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孙锐 袁晓铭 +1 位作者 陈龙伟 曹振中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7,共7页
通过现场地震记录分析和理论计算,研究了液化土层对地表位移谱的影响规律,提出了液化位移增量谱和液化修正位移谱。对比了美国Superstition Hills地震和日本阪神地震中液化场地加速度时程和位移时程,分析了液化和非液化场地位移谱区... 通过现场地震记录分析和理论计算,研究了液化土层对地表位移谱的影响规律,提出了液化位移增量谱和液化修正位移谱。对比了美国Superstition Hills地震和日本阪神地震中液化场地加速度时程和位移时程,分析了液化和非液化场地位移谱区别。采用改进的一维有效应力分析方法,计算了在不同强度和波型地震波输入下厚度和埋深不同的液化砂层对地表位移谱的影响。结果表明:液化对地表位移和位移谱有显著放大作用,位移谱在1s左右开始增大,加震最显著频段为1—5s,谱位移增加0.1~0.7m,烈度8度时平均加震增幅0.1~0.25m,9度时平均增幅0.4~0.7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 地表位移 位移谱 增量谱 修正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制混凝土支护管桩在深基坑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32
11
作者 赵升峰 黄广龙 +2 位作者 马世强 周文苑 章新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91-96,共6页
先张法预应力预制混凝土支护管桩作为一种新型的基坑支护桩,具有桩身质量好、强度高和成桩可靠等特点值得推广与应用。基于基坑位移计算方法,分析了采用预应力预制混凝土支护管桩进行基坑支护,影响其位移变化的参数,并结合南京邮电大学... 先张法预应力预制混凝土支护管桩作为一种新型的基坑支护桩,具有桩身质量好、强度高和成桩可靠等特点值得推广与应用。基于基坑位移计算方法,分析了采用预应力预制混凝土支护管桩进行基坑支护,影响其位移变化的参数,并结合南京邮电大学科研综合楼基坑工程实例,介绍了支护桩的布置方式,对比了基坑位移的理论计算值与实测值,结果表明:计算位移变化平缓,最大值约在17.0~23.2 mm之间;现场实测的最大水平位移值在16.10~21.50 mm之间,二者数值接近,变化规律基本一致,证实了预应力预制混凝土支护管桩用于基坑支护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值得在同类工程中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制支护管桩 PCMW工法 增量法 基坑位移 弹性支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藏铁路简支梁桥地震易损性及适应性分析 被引量:13
12
作者 杨平 杨国静 曾永平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51-57,75,共8页
研究目的:震害表明,铁路桥梁作为交通系统中的枢纽结构在地震中极易受损。在建的川藏铁路穿越甘孜炉霍地震带和雅鲁藏布江地震带,地震设防烈度均在8度以上。本文以铁路桥梁中常见结构形式32 m跨简支梁桥为研究对象,采用汶川地震波,以位... 研究目的:震害表明,铁路桥梁作为交通系统中的枢纽结构在地震中极易受损。在建的川藏铁路穿越甘孜炉霍地震带和雅鲁藏布江地震带,地震设防烈度均在8度以上。本文以铁路桥梁中常见结构形式32 m跨简支梁桥为研究对象,采用汶川地震波,以位移延性比为破坏指标,对不同墩高的32 m跨简支梁桥进行易损性和适应性分析,为川藏铁路桥梁的抗震设计提供参考和依据。研究结论:(1)地震易损性分析结果表明:就川藏铁路桥梁墩高从3 m到40 m而言,25 m墩高的桥墩损伤概率最大,当地面峰值加速度为0.35g时,对应的轻微破坏概率为18%,说明桥墩抗震性能较好;(2)适应性分析结果表明:各种墩高的桥墩抗震性能相对较好,4种损伤状态中,轻微破坏和中等破坏的曲线较为接近,中等破坏和严重破坏的曲线离得较远,结构具有相对较好的延性能力;(3)本研究成果对于进一步完善西南山区铁路桥梁的抗震设计、震后紧急响应以及桥梁结构的评估等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桥梁 地震易损性 适应性 增量动力分析 位移延性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阶振型对高墩桥梁抗震性能的影响及其识别 被引量:31
13
作者 卢皓 管仲国 李建中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81-85,98,共6页
针对高60 m、90 m的典型高墩桥梁,运用增量动力分析方法(IDA)和基于基阶振型的非线性静力推导方法(MPA)计算高墩屈服位移、极限位移、位移延性以及临界状态的墩身曲率分布,通过两种方法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评价不同地震波激励下,高阶振... 针对高60 m、90 m的典型高墩桥梁,运用增量动力分析方法(IDA)和基于基阶振型的非线性静力推导方法(MPA)计算高墩屈服位移、极限位移、位移延性以及临界状态的墩身曲率分布,通过两种方法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评价不同地震波激励下,高阶振型对桥墩延性能力的影响。描述不同地震作用下曲率沿墩高的分布,指出高墩桥梁在强震作用下,除墩底塑性铰外,还会在墩身中上部形成第二个塑性铰区域,并绘制能力谱和需求谱识别高墩在不同临界状态下各高阶振型进入塑性的程度,证实墩身出现塑性铰主要是由于第二阶振形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墩 位移延性能力 高阶振型 IDA PUSHOVER方法 塑性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量位移反分析在水电地下洞室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4
作者 张晨明 朱合华 赵海斌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2期149-153,共5页
反分析是确定计算模型参数的有效方法。通常多采用量测所得全量位移进行反演计算。但地下工程中许多量测数据为增量位移,且实际施工过程可以通过建立分步开挖的有限元模型来模拟。据此,结合某水电站地下洞室工程中地下厂房的开挖,建立... 反分析是确定计算模型参数的有效方法。通常多采用量测所得全量位移进行反演计算。但地下工程中许多量测数据为增量位移,且实际施工过程可以通过建立分步开挖的有限元模型来模拟。据此,结合某水电站地下洞室工程中地下厂房的开挖,建立了模拟动态施工的有限元模型,利用某一开挖步施工前后量测值之差,采用增量位移优化反分析方法对洞室附近初始地应力场及围岩弹性模量进行了反演。计算所得增量位移与实测值符合较好,表明了这种方法的可行性。同时,根据分析结果对该方法进行了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量位移反分析 地应力 弹性模量 有限元 动态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坑围护结构增量计算法的改进 被引量:11
15
作者 刘成禹 陈淑云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834-1839,共6页
就围护桩(或围护墙)加内支撑这一基坑支护形式而言,基于弹性地基梁理论的增量法是其围护结构内力和变形计算的常用方法。合理计算荷载增量是该方法实施的关键之一。目前,该法的荷载增量主要由土压力增量和挖除土体弹性抗力释放的反力增... 就围护桩(或围护墙)加内支撑这一基坑支护形式而言,基于弹性地基梁理论的增量法是其围护结构内力和变形计算的常用方法。合理计算荷载增量是该方法实施的关键之一。目前,该法的荷载增量主要由土压力增量和挖除土体弹性抗力释放的反力增量两部分组成。根据弹性地基梁和增量法的基本原理,结合基坑施工过程,综合分析得出:荷载增量除上述两部分外,还应包括开挖面以下土体因开挖面下降、水平抗力系数降低而引起的土体弹性抗力部分释放的反力增量;开挖面以下围护桩(或围护墙)任意点的这部分反力增量等于该点在上一工况下的侧向位移与开挖侧土体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和本工况挖除土体厚度的乘积。工程实例理论计算结果和实测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与传统增量法相比,采用改进增量法,围护桩(或围护墙)侧向位移的计算值与实测值更加接近,计算结果更加符合工程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 围护结构 侧向位移 增量法 弹性抗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旋转黏滞质量阻尼器对结构响应的控制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罗浩 张瑞甫 +1 位作者 翁大根 李超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95-301,308,共8页
基于黏滞阻尼单元、惯性质量单元和位移增效机制的原理,介绍了一种新型黏滞质量阻尼器,与传统黏滞质量阻尼器中黏滞单元和质量单元的并联方式不同,其黏滞单元与质量单元采用串联形式,故称为串联黏滞质量阻尼器(SVMD)。首先,阐述黏滞质... 基于黏滞阻尼单元、惯性质量单元和位移增效机制的原理,介绍了一种新型黏滞质量阻尼器,与传统黏滞质量阻尼器中黏滞单元和质量单元的并联方式不同,其黏滞单元与质量单元采用串联形式,故称为串联黏滞质量阻尼器(SVMD)。首先,阐述黏滞质量放大的概念;然后,建立了SVMD的力学分析模型,并对其进行了结构响应的频域分析、优化设计以及与其他类型阻尼器的对比研究;最后,在时域中对配置SVMD的单质点隔震体系进行了增量动力分析,分别对不同阻尼比和不同地面运动加速度峰值时的隔震体系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在隔震层中安装SVMD时,单质点体系的隔震频域适用范围较黏滞阻尼器和调谐黏滞质量阻尼器要大,并且传递率较黏滞阻尼器更低;在隔震层位移相等的条件下,安装SVMD的单质点体系的绝对加速度响应更小且阻尼器的能量耗散效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联黏滞质量阻尼器 位移增效 频域分析 优化设计 增量动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推施工中临时墩位置对梁体制造误差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王卫锋 林俊锋 马文田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76-79,89,共5页
根据连续梁桥顶推施工的特点和顶推过程中内力的变化规律,利用结构力学位移法建立简化的结构计算模型.采用该结构模型,分析了临时墩位置对梁体制造误差的影响,对临时墩位置与连续梁桥顶推施工过程中梁段尾端转角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推导和... 根据连续梁桥顶推施工的特点和顶推过程中内力的变化规律,利用结构力学位移法建立简化的结构计算模型.采用该结构模型,分析了临时墩位置对梁体制造误差的影响,对临时墩位置与连续梁桥顶推施工过程中梁段尾端转角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推导和计算,得出了有利于减少梁体制造误差的理论上最优的临时墩位置,并以珠江大桥西桥为工程实例,验证了临时墩优化分析结果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计算模型 位移法 顶推 临时墩 制造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柘溪水电站开关站边坡变形分析 被引量:13
18
作者 梅松华 赵海斌 刘路平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8,17,共5页
柘溪水电站扩机过程中,为保证扩机厂房东端开关站边坡稳定,采用截面积分别为2.5 m×8 m和4 m×8 m的挡土墩进行支护。在挡土墩的施工开挖过程中,因为挡土墩的截面积比较大,加之边坡填渣的性状差,开关站边坡监测下沉变形较大,且... 柘溪水电站扩机过程中,为保证扩机厂房东端开关站边坡稳定,采用截面积分别为2.5 m×8 m和4 m×8 m的挡土墩进行支护。在挡土墩的施工开挖过程中,因为挡土墩的截面积比较大,加之边坡填渣的性状差,开关站边坡监测下沉变形较大,且变形速度加快,引起开关站线架上外侧电缆被拉直。为评估在整个挡土墩施工期间,开关站边坡及地表的变形状态、变形量级、变形影响范围,在充分利用现有工程地质资料和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建立挡土墩开挖支护的三维数值模型,根据施工开挖期间得到的边坡上外观监测变形信息,采用FLAC 3D软件,设计了12组参数样本,通过位移反分析的方法获得了开关站边坡内人工堆积物的变形参数,在此基础上进行挡土墩开挖施工过程仿真模拟,通过计算分析,得到了一些对设计和施工都有意义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柘溪水电站 边坡变形 人工堆积物 挡土墩 位移增量 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体积位移增量法测量医用微小流量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廖旭辉 陈昱桥 +5 位作者 杨勇 王尧君 张秋辰 冉文杰 杨俊杰 李鹏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37-941,共5页
利用定体积活塞腔体测量微流量原理,在建立活塞位移量与流速的关系基础上,研究了医用微小流量的测量模型、理论计算方法、硬件设计以及对应的软件系统,该微流量测量技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对医用输液泵和注射泵的校准工作。实验结果表明,... 利用定体积活塞腔体测量微流量原理,在建立活塞位移量与流速的关系基础上,研究了医用微小流量的测量模型、理论计算方法、硬件设计以及对应的软件系统,该微流量测量技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对医用输液泵和注射泵的校准工作。实验结果表明,流量检测装置可测量1~1500 mL/h的微小流量,不仅能够快速响应1 mL/h微小流量,且测量瞬时流量值最大允许误差不大于±1%;当注射容量腔体液体体积大于5 mL时所测得累计流量最大允许误差不大于±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微小流量 定型腔 位移增量 推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塑性动态增量反分析及其在高边坡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学增 周敏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81-986,共6页
针对浙江台缙高速S9松散体高边坡,结合边坡施工过程对表面位移进行了监测。应用每一级边坡的表面位移量测信息,包括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采用弹塑性位移反分析反演某一岩体的弹性模量和内摩擦角,利用反演得到弹性模量和内摩擦角计算预测... 针对浙江台缙高速S9松散体高边坡,结合边坡施工过程对表面位移进行了监测。应用每一级边坡的表面位移量测信息,包括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采用弹塑性位移反分析反演某一岩体的弹性模量和内摩擦角,利用反演得到弹性模量和内摩擦角计算预测下一级边坡开挖可能引起的边坡变形。由于边坡表面位移测点都是在边坡开挖后埋设的测点,测得表面位移均为下级边坡开挖引起的增量位移,因此,采用了结合施工过程的增量位移反分析方法。计算结果表明,上级边坡的同一测点的水平位移的预测值和实测值吻合的较好,垂直位移的预测值和实测值误差相对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 弹塑性 动态增量反分析 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