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风电–氢储能与煤化工多能耦合系统及其氢储能子系统的EMR建模 被引量:43
1
作者 袁铁江 胡克林 +3 位作者 关宇航 董小顺 孙谊媊 梅生伟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156-2164,共9页
为了提高风电消纳能力、减少煤化工对环境的污染,提出以氢储能技术为媒介将风电和煤化工进行整合。构建了风电–氢储能与煤化工多能耦合系统基本架构,将电网不能消纳的富裕风电通过电解水制氢储能;储存的氢气除供给煤化工使用以简化其... 为了提高风电消纳能力、减少煤化工对环境的污染,提出以氢储能技术为媒介将风电和煤化工进行整合。构建了风电–氢储能与煤化工多能耦合系统基本架构,将电网不能消纳的富裕风电通过电解水制氢储能;储存的氢气除供给煤化工使用以简化其生产流程外,还可在需要时用于发电以平抑风电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的掣肘;针对多能耦合系统中的氢储能过程,利用宏观能量描述法(EMR)建立了氢储能系统模型,揭示了制氢系统中的能量传递或转换机制;并基于反转规则建立了氢储能系统的控制结构,初步构建了调整系统功率流和氢气流的控制策略。最后,基于MATLAB/Simulink搭建了多能耦合系统中氢储能系统的仿真模型并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氢气储能系统可以在0~100%额定功率范围内自适应风电功率的随机、间歇和波动等特性,验证了所提多能系统的基本思路和所建立的氢储能系统仿真模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能量描述法 风电 氢储能 煤化工 多能耦合 MATLAB/Simulin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级电容压缩空气混合储能应用于光伏发电系统的EMR建模与控制 被引量:5
2
作者 黄先进 郝瑞祥 +2 位作者 张立伟 游小杰 郑琼林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3-61,67,共10页
超级电容和压缩空气构成的混合储能系统,具有高能量密度、大功率密度、造价低以及使用周期长的优点。混合储能应用于光伏发电系统可稳定电源和负载波动对电网的冲击,并提高光资源利用率。文中利用宏观能流表示法(energy macroscopic rep... 超级电容和压缩空气构成的混合储能系统,具有高能量密度、大功率密度、造价低以及使用周期长的优点。混合储能应用于光伏发电系统可稳定电源和负载波动对电网的冲击,并提高光资源利用率。文中利用宏观能流表示法(energy macroscopic representation,EMR)实现超级电容和压缩空气混合储能系统建模,可以从系统功率、储能容量、能量转换效率等方面确定储能系统的顶层指标设计。利用规则基础控制实现电源和负载的能量管理,研究EMR建模和IBC控制,从能量流通回路发掘控制链,从顶层设计系统控制方案,能够从动态视角更准确了解系统的潜能,仿真实验证明该方案的正确与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空气储能 混合储能 宏观能流表示法 能量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超级电容储能系统的EMR建模与仿真 被引量:8
3
作者 赵亮 刘炜 李群湛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4-127,165,共5页
超级电容储能系统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可有效地存储和再利用再生制动能量,稳定网压。给出了非隔离DC/DC变换器大功率超级电容储能装置模型,对储能装置的主要参数:超级电容器组、储能电感和滤波电容进行设计。在此基础上引入了能量宏观表... 超级电容储能系统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可有效地存储和再利用再生制动能量,稳定网压。给出了非隔离DC/DC变换器大功率超级电容储能装置模型,对储能装置的主要参数:超级电容器组、储能电感和滤波电容进行设计。在此基础上引入了能量宏观表达法(EMR)对列车牵引传动系统建模,并借助"反转原则"得到系统控制方法,在Matlab/Simulink平台上建立了车载超级电容储能系统的仿真平台,仿真结果验证了储能系统主要参数设计的合理性和控制策略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超级电容 双向DC/DC变换器 能量宏观表达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能式有轨电车不同仿真模型及仿真方法的对比 被引量:3
4
作者 吴健 张弛 +2 位作者 张维戈 李彤 汪星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5148-5161,共14页
针对混合储能式有轨电车的设计,计算机仿真是一种缩短研制周期,节约开发成本的有效方法。该文首先分析列车的运行模式及系统结构,并基于能量宏观表示法搭建有轨电车的动态模型,同时通过实测数据验证其准确性。其次,针对有轨电车的不同... 针对混合储能式有轨电车的设计,计算机仿真是一种缩短研制周期,节约开发成本的有效方法。该文首先分析列车的运行模式及系统结构,并基于能量宏观表示法搭建有轨电车的动态模型,同时通过实测数据验证其准确性。其次,针对有轨电车的不同仿真模型,分别从仿真精度以及仿真时间上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列车"准静态"模型的仿真精度高于98%,同时仿真时间比动态模型节省92.6%。最后,针对某一条规划的有轨电车线路,利用不同的仿真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储能系统配置及控制策略的合理性,以及前向仿真方法在列车故障情况下,计算列车动力性能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轨电车 储能系统 仿真建模 能量宏观表示法 永磁同步电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