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thermo-mechanical damage constitutive model for deep rock considering brittleness-ductility transition characteristics 被引量:1
1
作者 FENG Chen-chen WANG Zhi-liang +2 位作者 WANG Jian-guo LU Zhi-tang LI Song-yu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7期2379-2392,共14页
This paper developed a statistical damage constitutive model for deep rock by considering the effects of external load and thermal treatment temperature based on the distortion energy.The model parameters were determi... This paper developed a statistical damage constitutive model for deep rock by considering the effects of external load and thermal treatment temperature based on the distortion energy.The model parameters were determined through the extremum features of stress−strain curve.Subsequently,the model predictions were compared with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marble samples.It is found that when the treatment temperature rises,the coupling damage evolution curve shows an S-shape and the slope of ascending branch gradually decreases during the coupling damage evolution process.At a constant temperature,confining pressure can suppress the expansion of micro-fractures.As the confining pressure increases the rock exhibits ductility characteristics,and the shape of coupling damage curve changes from an S-shape into a quasi-parabolic shape.This model can well characterize the influence of high temperature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deep rock and its brittleness-ductility transition characteristics under confining pressure.Also,it is suitable for sandstone and granite,especially in predicting the pre-peak stage and peak stress of stress−strain curve under the coupling action of confining pressure and high temperature.The relevant results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further research on the constitutive relationship of rock-like materials and their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ep rock crack initiation threshold thermo-mechanical coupling statistical damage model distortion energy theor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nergy Factor and Mathematical Modeling for Power DC/DC Converters
2
作者 罗方林 HongYE 《电工电能新技术》 CSCD 2004年第3期6-12,54,共8页
Mathematical modelling for power DC/DC converters is a historical problem accompanying DC/DC conversion technology since 1940’s. The traditional mathematical modelling is not available for complex structure converter... Mathematical modelling for power DC/DC converters is a historical problem accompanying DC/DC conversion technology since 1940’s. The traditional mathematical modelling is not available for complex structure converters since the differential equation order increases very high. We have to search other way to establish mathematical modelling for power DC/DC converters.We have theoretically defined a new concept-Energy Factor (EF) in this paper and researched the relations between EF and the mathematical modelling for power DC/DC converters. EF is a new concept in power DC/DC conversion technology, which thoroughly differs from the traditional concepts such as power factor (PF), power transfer efficiency (η), total harmonic distortion (THD) and ripple factor (RF). EF and the subsequential EFV (and EFVD) can illustrate the system stability, reference response and interference recovery. This investigation is very helpful for system design and DC/DC converters characteristics foreseeing. Two DC/DC converters: Buck converter and Super-Lift Luo-Converter as the samples are analysed in this paper to demonstrate the applications of EF, EFV (and EFVD), PE, SE, VE (and VED), time constant τ and damping time constant τ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DC 变换器 THD RF CD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齿轮变速与链式传动机构的斜坡重力储能系统能效分析模型与实验验证 被引量:1
3
作者 高天 王祖凡 +4 位作者 方舒扬 张佑康 张连成 黄永章 赵海森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88-698,共11页
为了研究传送链式斜坡重力储能系统(transmission chain slope gravity energy storage system,TCS-GESS)充放电过程的能量转换效率及各环节损耗占比,针对系统质量块移动、机械传动以及电气驱动环节,推导了各环节损耗数学表达式及相应... 为了研究传送链式斜坡重力储能系统(transmission chain slope gravity energy storage system,TCS-GESS)充放电过程的能量转换效率及各环节损耗占比,针对系统质量块移动、机械传动以及电气驱动环节,推导了各环节损耗数学表达式及相应的能效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MATLAB/Simulink的TCS-GESS能效分析模型。以一套2.2 kW重力储能样机为例,设计了充放电工况下的实验方案并实测了不同负载条件下系统各环节能效,从速度、机械功率、充放电功率、传动损耗以及电机损耗五个维度与能效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能效分析模型的准确性与实用性。结果显示,随负载增加系统效率逐渐提高,其中链条损耗占比较大,齿轮箱和齿轮盘损耗变化不大且占比较小,电机损耗占比中等且充/放电工况下随着加载均有所增加。额定负载工况下充放电效率分别为59.5%和37.4%,系统效率为23.2%;进一步对具有相同传动机构、不同功率等级下重力储能系统充放电效率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系统容量低于1 MW时充放电效率将低于68%,容量高于10 MW时系统能效提升潜力有限,即采用文中传动机构的重力储能单机系统最佳功率范围宜选取在1~10 M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储能系统(GESS) 链式传动 损耗计算 能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喷油器大角度喷雾碰撞模拟与试验研究
4
作者 李晓捷 王兆文 +3 位作者 胡谊 王亮 汪安稳 成晓北 《燃烧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26,共11页
为提高柴油机升功率,高功率密度(HPD)柴油机采用双喷油器.但在高温环境(1200K)下,过多的燃油量不仅增加了燃烧当量比,而且缩短了滞燃期,使燃油未充分雾化就开始着火,从而导致燃烧恶化现象.组织喷雾碰撞能一定程度上促进油气混合、缓解... 为提高柴油机升功率,高功率密度(HPD)柴油机采用双喷油器.但在高温环境(1200K)下,过多的燃油量不仅增加了燃烧当量比,而且缩短了滞燃期,使燃油未充分雾化就开始着火,从而导致燃烧恶化现象.组织喷雾碰撞能一定程度上促进油气混合、缓解燃烧恶化,目前碰撞喷雾相关研究中喷雾的碰撞角度较小,且主要针对喷雾雾化.为进一步提高超高功率密度柴油机的燃烧效率,本文基于可视化定容燃烧弹(CVCC)探究了双喷油器大角度碰撞喷雾(90°、120°、150°、180°)的雾化和碳烟生成特性,并利用Star-ccm+软件对喷雾碰撞进行了模拟.研究发现,任意角度喷雾碰撞的动能损失均可以通过180°对撞喷雾的动能损失预测,并基于此提出喷雾碰撞的动能损失模型.实验表明,随碰撞角度增加,碰撞后喷雾区域湍动能增强,雾化改善,燃烧品质提升,碳烟峰值减小,碳烟氧化速度加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雾碰撞 高温环境 湍动能 动能损失模型 定容燃烧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量损失的履带车辆换挡策略评价方法
5
作者 郭智蔷 吴维 罗俊林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71-779,共9页
履带车辆在越野工况下行驶过程中,发动机常处于动态工况,基于发动机稳态工况建立的换挡规律无法使履带车辆发挥最大动力性,在构建考虑内部功率损失的发动机模型、液力变矩器与发动机共同工作动态模型,考虑换挡工况的传动系统输出转矩模... 履带车辆在越野工况下行驶过程中,发动机常处于动态工况,基于发动机稳态工况建立的换挡规律无法使履带车辆发挥最大动力性,在构建考虑内部功率损失的发动机模型、液力变矩器与发动机共同工作动态模型,考虑换挡工况的传动系统输出转矩模型的基础上,建立履带车辆传动能量损失模型,实现越野工况履带车辆的驱动转矩计算和能量损失计算.在对比基本换挡规律与修正换挡规律的条件下,履带车辆的能量损失定量计算结果验证了修正换挡规律对于提高履带车辆能量利用率的有效性,为研究履带车辆换挡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履带车辆 换挡规律 能量损失 评价方法 传动系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氢天然气管道输运系统运行特性建模
6
作者 冯长有 张明扬 +2 位作者 张宁 刘林 袁铁江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529-3538,共10页
针对氢气掺入天然气管道后系统的管道压力、气体渗透、性能衰减等特性发生变化,导致掺氢天然气管道输运系统的经济运行特性用传统方法难以刻画的问题,通过分析掺氢比、输送压力、环境温度、运输距离以及管道参数等因素对系统运行特性的... 针对氢气掺入天然气管道后系统的管道压力、气体渗透、性能衰减等特性发生变化,导致掺氢天然气管道输运系统的经济运行特性用传统方法难以刻画的问题,通过分析掺氢比、输送压力、环境温度、运输距离以及管道参数等因素对系统运行特性的影响,建立了掺氢天然气管道输运系统运行特性模型。首先,结合天然气在不同掺氢比下物理性质的变化规律,从压力损耗、管道渗透和性能衰减3个方面建立了系统运行特性模型;然后,研究不同边界条件下压气站功率、渗透流量和管道寿命随掺氢比的变化关系建立系统的运行成本模型;最后,得到不同掺氢比下天然气管道向单位距离输送单位氢气所需要的成本,并结合西气东输一线工程部分天然气管道数据,计算得到不同管道流量以及不同掺氢比下掺氢天然气管道输运系统运行成本变化规律,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对未来掺氢天然气管道输运系统规划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氢天然气 天然气管道输运系统 运行特性 能量损耗 成本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比例新能源接入下的动态铁损模型分析方法
7
作者 王奕沣 马喜平 +3 位作者 岑炳成 朱丹丹 梁昊 姜彤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7-184,共8页
变压器的固定损耗模型或经验公式模型已经被广泛地运用到电力系统的线损分析中。随着高比例新能源发电的大规模接入,电力系统潮流从单向流动转变为双向流动,变压器的运行状态也发生了改变,传统的铁损计算模型具有一定局限性。基于J-A(ji... 变压器的固定损耗模型或经验公式模型已经被广泛地运用到电力系统的线损分析中。随着高比例新能源发电的大规模接入,电力系统潮流从单向流动转变为双向流动,变压器的运行状态也发生了改变,传统的铁损计算模型具有一定局限性。基于J-A(jiles-atherton)铁磁磁滞模型,提出了一种动态变压器铁损计算方法。通过非线性铁芯建模,分析功率倒送情况下的变压器铁损变化情况,提高铁损计算的准确性。Pspice仿真测试结果和录波数据均表明功率倒送情况下的变压器铁损显著升高,同时也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接入 铁损损耗 Jiles-Atherton铁磁磁滞模型 潮流倒送 非线性磁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耗优化的无人战车HEVC解码感知算法
8
作者 李正雄 李明月 +2 位作者 王孟 杨振宇 刘辉 《火力与指挥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8-145,共8页
为了优化无人战车在解码压缩视频时产生的能耗,提出一种改变视频码流的HEVC解码复杂度感知算法,以降低解码复杂度,并限制编码效率的影响。确定解码复杂性,视频质量和比特率的比例,再通过解码复杂度感知算法,生成解码复杂度-码率-失真模... 为了优化无人战车在解码压缩视频时产生的能耗,提出一种改变视频码流的HEVC解码复杂度感知算法,以降低解码复杂度,并限制编码效率的影响。确定解码复杂性,视频质量和比特率的比例,再通过解码复杂度感知算法,生成解码复杂度-码率-失真模型优化的HEVC比特流。与HM16.0和OpenHEVC解码器实现相比,该算法产生的比特流在相同视频质量下分别降低了29.19%和13.24%的解码复杂度,编码效率影响最小。相比于HM16.0编码,该算法能耗减少了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战车 解码能耗 能耗优化 复杂度-码率-失真模型 HEV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承接触磨损损伤对轴承疲劳寿命的影响
9
作者 张珂 李青松 +1 位作者 胡凌宽 黄志韬 《机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07-820,共14页
轴承的磨损损伤对轴承疲劳寿命有一定影响。为了提高对轴承疲劳寿命预测的准确性,选择了太阳轮轴传动的末端6210滚动轴承作为研究目标,并针对4种不同挡位工况进行了轴承磨损损伤分析,以此研究了轴承磨损损伤对轴承疲劳寿命的影响。首先... 轴承的磨损损伤对轴承疲劳寿命有一定影响。为了提高对轴承疲劳寿命预测的准确性,选择了太阳轮轴传动的末端6210滚动轴承作为研究目标,并针对4种不同挡位工况进行了轴承磨损损伤分析,以此研究了轴承磨损损伤对轴承疲劳寿命的影响。首先,在不同工况下,对未计及磨损损伤和已考虑到磨损损伤的轴承疲劳寿命进行了仿真分析,并对两者间的比较结果开展了讨论;其次,对不同工况下轴承磨损的结果进行了数据分析;最终,针对轴承磨损损伤进行了疲劳寿命试验,并进行了试验结果和模拟结果之间的对比验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轴承磨损损坏后会造成轴承在工作中的形变量和等效应力大幅增加,寿命下降最高可达26%;磨损损伤会对轴承滚动体和内外圈的能量、内外圈对滚动体的弹性滑动、系统动能和应变能产生影响;当把轴承磨损损伤因素纳入轴承疲劳寿命的仿真预测时,其与实际寿命最小误差仅为3.62%;考虑磨损损伤轴承疲劳寿命的仿真预测更接近轴承实际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轴承磨损损伤数学模型 仿真预测 疲劳寿命预测 计算云图 滚动体磨损体积损失量 滚动体弹性滑动 能量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多形式应用交岔点围岩失稳机理及能量演化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武毅艺 何满潮 +2 位作者 李辉 高玉兵 谢生荣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3期890-911,共22页
随着采矿进入深部地层,具有长服务年限的各类巷道交岔点围岩发生强烈破坏,需要明晰深部环境下交岔点围岩失效机理,以针对性地指导修复和补强作业。通过对多地矿井交岔点维护情况的调研,全面总结了连接型、交岔型、分岔型和旋岔型(环三角... 随着采矿进入深部地层,具有长服务年限的各类巷道交岔点围岩发生强烈破坏,需要明晰深部环境下交岔点围岩失效机理,以针对性地指导修复和补强作业。通过对多地矿井交岔点维护情况的调研,全面总结了连接型、交岔型、分岔型和旋岔型(环三角柱)四类16种交岔点类型,提出了三类交岔点的典型应用形式:单一大型交岔点、嵌套式两交岔点组和环三角岩柱式交岔点群。将现场交岔点的破坏情况分为围岩局部破坏、三角岩柱破坏和整体性破坏的三种级别,从灾害的诱因和来源上,提出了外部环境因素、自身结构属性和人为设计隐患的三类13种致灾因素,并详述了各种致灾因素的致灾路径。建立了三类典型应用形式下交岔点的精细化模型,对数值软件进行二次开发,引入了畸变能密度指标进行围岩的能量分析。研究表明,交岔点围岩的畸变能峰值在三角区岩柱内,增高系数在2.5左右。最大断面处围岩畸变能同样发生积聚,增高系数在1.5左右。因此,提出了交岔点的修复需以强化三角岩柱和大断面处围岩为重点,并对深井交岔点的修复提出了以三角岩柱和大断面段补强为主的针对性方案。本研究为深部交岔点的破坏因素分析、数值模拟指标引入和修复支护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巷道交岔点 围岩失稳 应用形式 精细化模型 畸变能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时电价下油田分压周期注水优化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军 史叶 +1 位作者 梁光川 彭操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6-111,共6页
为降低由各注水井需求压力不一致导致的阀组节流损失,以泵站总能耗成本最低为目标函数,以站内泵机组及站外注水井服务要求为约束条件,借助数学规划和优化高级建模系统(GAMS)建模编程,调用内嵌分枝减小最优化导航(BARON)求解器求解,建立... 为降低由各注水井需求压力不一致导致的阀组节流损失,以泵站总能耗成本最低为目标函数,以站内泵机组及站外注水井服务要求为约束条件,借助数学规划和优化高级建模系统(GAMS)建模编程,调用内嵌分枝减小最优化导航(BARON)求解器求解,建立了一种分时电价下分压周期注水的数学模型。针对实际注水情况,考虑各压力范围注水井组交叉注水与顺次注水2种运行方案,通过对比分析确定了最佳注水方案。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低压注水井组节流损失平均降低约7 MPa,中压注水井组节流损失平均降低约3 MPa,分时分压周期注水方式一周期内能耗成本可降低约13000元,极大降低了现场因节流损失带来的能耗成本,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顺次注水相较交叉注水具有更好的实用价值与可操作性,可为现场实际运行生产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时电价 分压周期注水 交叉注水 顺次注水 节流损失 泵站能耗 优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能X射线光谱分析工具——SasalPy
12
作者 郝明月 梁贵云 +1 位作者 王凯 毛俊捷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9-113,共15页
等离子体模型是天文学家解析高能天体观测数据的重要工具,发展精确便利的等离子体模型有助于研究者高效的进行高能X射线光谱分析工作.在现有的SASAL等离子体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一种新的基于Python语言的高能X射线光谱分析工具包Sasa... 等离子体模型是天文学家解析高能天体观测数据的重要工具,发展精确便利的等离子体模型有助于研究者高效的进行高能X射线光谱分析工作.在现有的SASAL等离子体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一种新的基于Python语言的高能X射线光谱分析工具包SasalPy,并从理论框架、功能性和差异性方面阐述SasalPy的可靠性和精确性.线辐射和连续辐射计算结果表明,原子参数如跃迁速率、碰撞强度等会对合成光谱产生明显地影响.以Capella星冕的体微分发射度为基础开展了三个温度的光谱合成应用,并通过与其他等离子体模型辐射损失结果的对比,说明SasalPy在X射线能段比较精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模型 高能X射线 线辐射 连续辐射 合成光谱 辐射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比例光伏接入的分布式储能容量自适应协调控制方法 被引量:3
13
作者 柳长发 付立衡 +2 位作者 张增丽 李宏胜 古敬彬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696-2703,共8页
光伏发电具有一定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天气、季节等因素会导致光伏功率的变化,需要储能系统实时跟踪、预测和调整以保持供需平衡,但波动性和不确定性增加了控制的复杂性。为此,提出一种新的分布式储能容量自适应协调控制方法。计算接入... 光伏发电具有一定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天气、季节等因素会导致光伏功率的变化,需要储能系统实时跟踪、预测和调整以保持供需平衡,但波动性和不确定性增加了控制的复杂性。为此,提出一种新的分布式储能容量自适应协调控制方法。计算接入高比例光伏电能后储能无功损耗,设置功率约束条件,确保功率的稳定性。基于此,以电压条件最优、接入负荷和净功率最低、高比例光伏接入处的功率可调节范围最优为调控目标,实现高比例光伏接入的分布式储能容量自适应协调控制。实验数据证明,所提方法在控制效果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能够实现高效的分布式储能控制,并确保光伏的高效出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比例光伏接入 分布式储能容量 有功功率 最优潮流控制模型 网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旁路电流对全钒液流电池库伦效率的影响
14
作者 侯谋 郑涛 +2 位作者 贾泽峰 李俊伟 仇坤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7-67,共11页
为提高全钒液流电池(VRB)系统中电池的性能和效率,根据VRB的组成及原理,建立了包括电化学、流体力学、温度、旁路电流、钒电池多堆等效损耗电路模型,并探究全钒液流电池管道系统中的泵送损耗与旁路电流对钒电池的影响。通过建立泵送损... 为提高全钒液流电池(VRB)系统中电池的性能和效率,根据VRB的组成及原理,建立了包括电化学、流体力学、温度、旁路电流、钒电池多堆等效损耗电路模型,并探究全钒液流电池管道系统中的泵送损耗与旁路电流对钒电池的影响。通过建立泵送损耗和泵损电流之间关系、旁路电流模型、多堆串联的钒电池等效电路模型,将各模型“化零为整”,阐述了计及动态响应的钒电池的内核机理。详细探讨了VRB建模中涉及的关键因素,包括泵送损耗、旁路电流,并分析了电池性能和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管道的长度与横截面积等参数影响着管路电阻,较长的主管与支管会减小旁路电流,但会增大泵损电流;较长和较粗的管道有利于同时减小旁路电流和泵送损耗,提高了电池的能量效率,这为厂家管路设计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钒液流电池 旁路电流 泵送损耗 多堆建模 能量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永磁体偏置的超磁致伸缩换能器磁能损耗分析
15
作者 黄博浩 赵能桐 +2 位作者 高兵 杨明智 杨文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5409-5419,I0033,共12页
研究超磁致伸缩材料的损耗特性是掌握换能器热特性与优化设计的关键,当超磁致伸缩棒材工作在永磁体偏置磁场中,内部磁畴状态变化使得材料的损耗特性发生改变,进而对超磁致伸缩换能器(giant magnetostrictive transducer,GMT)的磁能损耗... 研究超磁致伸缩材料的损耗特性是掌握换能器热特性与优化设计的关键,当超磁致伸缩棒材工作在永磁体偏置磁场中,内部磁畴状态变化使得材料的损耗特性发生改变,进而对超磁致伸缩换能器(giant magnetostrictive transducer,GMT)的磁能损耗计算产生了较大挑战。因此,提出考虑永磁体偏置的换能器磁能损耗计算方法,首先,基于超磁致伸缩材料磁化和磁畴理论,推导永磁体偏置条件下的超磁致伸缩换能器磁能损耗数学机理模型。然后,利用微元思想,建立考虑永磁体偏置及棒材轴向磁场分布不均匀影响下的换能器磁能损耗计算模型,并通过有限元方法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最后,搭建超磁致伸缩换能器损耗特性测试平台,通过分析不同工况下换能器的磁能损耗特性,验证所提模型的准确性。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考虑永磁体偏置影响下的损耗计算模型,在换能器励磁频率50~1050Hz、磁通密度幅值0.01~0.25T工况下,模型结果与实测数据的平均误差为2.93%,可有效分析超磁致伸缩换能器的磁能损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磁致伸缩换能器(GMT) 永磁体偏置 磁能损耗 模型计算 参数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烷/空气混合气体放电等离子体动力学机理分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王峰 何立明 +2 位作者 王晟达 兰宇丹 杜宏亮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82-387,共6页
为研究甲烷/空气混合气体放电等离子体机理,利用建立耦合组分浓度方程和能量传递方程以及Boltz-mann方程的等离子体动力学模型,分别对不同碰撞类型的电子能量损失比率、等离子体中能量传递过程以及单次放电和重复放电粒子浓度的演化规... 为研究甲烷/空气混合气体放电等离子体机理,利用建立耦合组分浓度方程和能量传递方程以及Boltz-mann方程的等离子体动力学模型,分别对不同碰撞类型的电子能量损失比率、等离子体中能量传递过程以及单次放电和重复放电粒子浓度的演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电子能量主要损失于电子与混合气分子的第2类、第3类碰撞过程,与第1类碰撞过程能量损失较小;空气放电的加热能在1 ms时约为输入能的50%,混合气放电的加热能在5.0×10-3ms时达到了输入能,在1 ms时约高出输入能26%,计算得到了空气和混合气温度约为311 K和380 K;单次放电时等离子体没有促进燃料氧化的链锁反应,而重复放电时促进了链锁反应,但其过程不能持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 能量损失比率 活性粒子 动力学模型 机理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铁损的电动汽车用感应电机矢量控制及其能量优化策略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李珂 张承慧 崔纳新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59-963,968,共6页
电动汽车用感应电机励磁电感一般较小,高速时铁损大,采用经典矢量控制策略存在轻载低效和由忽略铁损引起的控制不精确等问题.首先根据同步旋转坐标系下考虑铁损的感应电机动态数学模型,分析了铁损对按转子磁场定向矢量控制的影响,给出... 电动汽车用感应电机励磁电感一般较小,高速时铁损大,采用经典矢量控制策略存在轻载低效和由忽略铁损引起的控制不精确等问题.首先根据同步旋转坐标系下考虑铁损的感应电机动态数学模型,分析了铁损对按转子磁场定向矢量控制的影响,给出了动态和稳态两种补偿方案.然后从调节磁通水平的角度,提出了一种基于损耗模型的感应电机能量优化控制策略,并讨论了铁损等效电阻变化对优化控制的影响.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给出的补偿控制策略克服了经典矢量控制磁场定向及转矩控制不准确的缺陷;提出的的能量优化控制策略不但节能效果明显,而且具有寻优速度快、转矩和转速波动小等优点,为高性能要求的电动汽车电驱动系统高效运行提供了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铁损 感应电机 损耗模型 能量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功率损失模型的混合动力系统能耗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曾小华 杨南南 +2 位作者 宋大凤 肖利军 巴特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30-635,660,共7页
本文中根据两款典型混合动力系统(并联构型和行星构型)中不同工作区间的能量损失情况,建立了系统的平均功率损失模型,对两种系统的能耗进行深入的定量分析。整车燃油经济性仿真结果和功率损失分析结论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合理性。
关键词 混合动力汽车 能耗分析 功率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洞塞式消能工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6
19
作者 尹则高 拾兵 +1 位作者 赵林 孙东坡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9-93,共5页
针对有压洞内洞塞式消能工附近局部流动,分析研究了水流紊动特点,应用三维RNGk-ε紊流模型,利用物理模型试验资料对其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利用模型对洞塞式消能工引起的水头损失进行计算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当洞塞段相对长度从很小开始... 针对有压洞内洞塞式消能工附近局部流动,分析研究了水流紊动特点,应用三维RNGk-ε紊流模型,利用物理模型试验资料对其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利用模型对洞塞式消能工引起的水头损失进行计算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当洞塞段相对长度从很小开始增加时,水头损失系数呈现先急剧降低而后明显增加,最后缓慢线性增加的趋势;在有压洞半径一定的情况下,洞塞段过流半径的变化比洞塞段过流长度的变化对水头损失系数影响更为明显,可为洞塞式消能工的设计提供相关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塞式消能工 数值模拟 RNG k-e模型 水头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段初级永磁直线同步电动机系统建模及制动仿真 被引量:12
20
作者 上官璇峰 励庆孚 袁世鹰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94-698,共5页
建立了单段初级永磁直线同步电机变参数、非线性动态模型.在此基础上,以次级位置为参变量,建立多段初级式永磁直线同步电机系统动态模型,并用该模型对一具有4段初级的无绳提升系统能耗制动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所建模型能很... 建立了单段初级永磁直线同步电机变参数、非线性动态模型.在此基础上,以次级位置为参变量,建立多段初级式永磁直线同步电机系统动态模型,并用该模型对一具有4段初级的无绳提升系统能耗制动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所建模型能很好地反映系统的动态过程,能耗制动可将提升机的下放速度限制在0.25 m/s内,具有较好的断电保护作用.将间接场路结合法用于分析多段初级式永磁直线同步电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直线同步电动机 建模 仿真 能耗制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