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6篇文章
< 1 2 7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low field simulation and establishment for mathematical models of flow area of spool valve with sloping U-shape notch machined by different methods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兆强 顾临怡 +2 位作者 冀宏 陈家旺 李林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1期140-150,共11页
Precise function expression of the flow area for the sloping U-shape notch orifice versus the spool stroke was derived. The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flow features of the sloping U-shape not... Precise function expression of the flow area for the sloping U-shape notch orifice versus the spool stroke was derived. The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flow features of the sloping U-shape notch on the spool, such as mass flow rates, flow coefficients, effiux angles and steady state flow forces under different operating conditions. At last, the reliability of the mathematical model of the flow area for the sloping U-shape notch orifice on the spool was demonstrated by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orifice area curve deriv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experimental data provided by the test. It is presented that the bottom arc of sloping U-shape notch (ABU) should not be omitted when it is required to accurately calculate the orifice area of ABU. Although the theoretical flow area of plain bottom sloping U-shape notch (PBU) is larger than that of ABU at the same opening, the simulated mass flow and experimental flow area of ABU are both larger than these of PBU at the same opening, while the simulated flow force of PBU is larger than that of ABU at the same opening. Therefore, it should be prior to adapt the ABU when designing the spool with proportional charac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ool valve flow field simulation flow area steady state flow force mathematical model sloping U-shape notc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nergy Factor and Mathematical Modeling for Power DC/DC Converters
2
作者 罗方林 HongYE 《电工电能新技术》 CSCD 2004年第3期6-12,54,共8页
Mathematical modelling for power DC/DC converters is a historical problem accompanying DC/DC conversion technology since 1940’s. The traditional mathematical modelling is not available for complex structure converter... Mathematical modelling for power DC/DC converters is a historical problem accompanying DC/DC conversion technology since 1940’s. The traditional mathematical modelling is not available for complex structure converters since the differential equation order increases very high. We have to search other way to establish mathematical modelling for power DC/DC converters.We have theoretically defined a new concept-Energy Factor (EF) in this paper and researched the relations between EF and the mathematical modelling for power DC/DC converters. EF is a new concept in power DC/DC conversion technology, which thoroughly differs from the traditional concepts such as power factor (PF), power transfer efficiency (η), total harmonic distortion (THD) and ripple factor (RF). EF and the subsequential EFV (and EFVD) can illustrate the system stability, reference response and interference recovery. This investigation is very helpful for system design and DC/DC converters characteristics foreseeing. Two DC/DC converters: Buck converter and Super-Lift Luo-Converter as the samples are analysed in this paper to demonstrate the applications of EF, EFV (and EFVD), PE, SE, VE (and VED), time constant τ and damping time constant τ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DC 变换器 THD RF CD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thematical modeling and analytical solution for stretching force of automatic feed mechanism 被引量:1
3
作者 魏志芳 陈国光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8年第S2期389-393,共5页
Load of an automatic feed mechanism is composed of the stretching force of feed belt at the entrance to lower flexible guidance and the friction force between feed belt and flexible guidance. A mathematical model for ... Load of an automatic feed mechanism is composed of the stretching force of feed belt at the entrance to lower flexible guidance and the friction force between feed belt and flexible guidance. A mathematical model for computing the load was presented. An optimization problem was formulated to determine the attitude of the flexible guidance based on the principle that the potential energy stored in the system was the minimum at the equilibrium. Then the friction force was obtained according to the attitude of guide leaves and the moving velocity of the feed belt and the friction factor. Consequently, the load of the automatic feed mechanism can be calculated. Finally, an example was given to compute the load when the horizontal and elevating firing angles of the automation were respectively 45° and 30°. The computing result can be a criterion to determine the designing parameters of automa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thematical model load automatic FEED mechanism optimization problem potential energy hoist-feed syst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thematic modeling on flexible cooling system in hot strip mill 被引量:4
4
作者 彭良贵 刘相华 +1 位作者 赵宪明 吴迪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1期43-49,共7页
A novel cooling system combining ultra fast cooling rigs with laminar cooling devices was investigated.Based on the different cooling mechanisms,a serial of mathematic models were established to describe the relations... A novel cooling system combining ultra fast cooling rigs with laminar cooling devices was investigated.Based on the different cooling mechanisms,a serial of mathematic models were established to describ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ater flow and spraying pressur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ater spraying heat flux and layout of nozzles installed on the top and bottom cooling headers.Model parameters were validated by measured data.Heat transfer models including air convection model,heat radiation model and water cooling capacity model were detailedly introduced.In addition,effects on cooling capacity by water temperature and different valve patterns were also presented.Finally,the comparison results from UFC used or not have been provided with respect to temperature evolution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Q235B steel grade with thickness of 7.8 mm.Since online application of the sophisticated CTC process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these models,run-out table cooling control system has been running stably and reliably to produce resource-saving,low-cost steels with smaller grain siz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thematic model ultra fast cooling laminar flow cooling variable frequency control coi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化流动的数学物理描述及空化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洪方文 袁国辉 +2 位作者 翟树成 郑巢生 刘登成 《船舶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6-169,共14页
空化流动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种流体力学现象,它的理论建模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长期以来形成了流体力学领域的重要方向。本文对空化的相变本质进行了阐述,系统地介绍了空化流动的数学物理描述,回顾了空化流动数值模拟的空化模型国内... 空化流动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种流体力学现象,它的理论建模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长期以来形成了流体力学领域的重要方向。本文对空化的相变本质进行了阐述,系统地介绍了空化流动的数学物理描述,回顾了空化流动数值模拟的空化模型国内外研究进展,并详细地推演了以输运方程为基础的蒸发冷凝空化模型和泡动力学空化模型,可为空化流动的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化 空化流动数学物理描述 空化数值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应力敏感及变井筒储集效应的水平井油气两相流试井模型
6
作者 聂仁仕 张雨晴 +5 位作者 周杰 袁安意 蔡明金 张焘 卢聪 曾凡辉 《岩性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4-191,共8页
考虑具有应力敏感特性的均质储层和井筒流体的变井筒储集效应,建立了水平井油气两相流试井模型,绘制了典型的试井样板曲线,分析了各参数的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1)运用Laplace变换、Duhamel原理、摄动变换及Stehfest数值反演等数学方... 考虑具有应力敏感特性的均质储层和井筒流体的变井筒储集效应,建立了水平井油气两相流试井模型,绘制了典型的试井样板曲线,分析了各参数的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1)运用Laplace变换、Duhamel原理、摄动变换及Stehfest数值反演等数学方法对所建模型进行求解,可获得真实空间中的数值解。(2)根据该模型得出的试井理论曲线可识别4个主要的流动阶段,即变井储和表皮效应影响段、早期径向流阶段、水平井线性流阶段及晚期拟径向流阶段。(3)变井筒储集效应主要影响早期渗流段,变井储系数越大总导流能力越强;水平井长度主要影响早期水平井线性流阶段,水平井长度越大泄流面积越大,压力降落幅度越小;应力敏感性主要影响晚期径向流阶段,随应力敏感系数增大渗透率下降幅度增大;含油饱和度越大,油气两相流流动阻力越大。(4)利用该模型拟合实测压力恢复试井数据,拟合精度高,解释的储层参数和地质认识一致性较好,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敏感 变井筒储集效应 油气两相流 渗流方程 水平井 试井 数学模型 物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标横流作用下航道尺度加宽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陈浩东 童思陈 +2 位作者 张莹 孙开 王祥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6-163,共8页
支流入汇常导致支流口干流航道局部横流加大,进而影响船舶通航安全。为研究超标横流入汇对干流航道尺度的影响,采用Fortran语言自主开发了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和船舶操纵运动数学模型,对模型的合理性和可靠性进行验证后,通过模拟横流... 支流入汇常导致支流口干流航道局部横流加大,进而影响船舶通航安全。为研究超标横流入汇对干流航道尺度的影响,采用Fortran语言自主开发了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和船舶操纵运动数学模型,对模型的合理性和可靠性进行验证后,通过模拟横流作用下的船舶运动,研究了超标横流对船舶横漂速度和漂角的影响,提出了超标横流安全范围和航道定量加宽值。实例应用表明:在传统航道尺度设计下,当支流口超标横流范围较小时可通过调整舵角实现航行安全;而当超标横流范围较大时则难以保障船舶安全通航,需进行河道加宽设计。提出的超标横流条件下航道加宽确定方法基本合理,对船舶操纵运动和航道设计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标横流 航道加宽 水流数学模型 船舶操纵运动数学模型 支流入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功率可调节裕度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多时间尺度优化调度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志颖 王致杰 王鸿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5-261,共7页
针对综合能源系统能源结构改变导致系统灵活性和环保性下降的问题,提出考虑功率可调节裕度的区域综合能系统多时间尺度优化调度模型。首先,重点分析净负荷预测误差和可调度机组对系统可调节能力的影响;其次,引入阶梯式碳交易机制,建立... 针对综合能源系统能源结构改变导致系统灵活性和环保性下降的问题,提出考虑功率可调节裕度的区域综合能系统多时间尺度优化调度模型。首先,重点分析净负荷预测误差和可调度机组对系统可调节能力的影响;其次,引入阶梯式碳交易机制,建立日前调度模型,以实现系统低碳经济运行;然后,以系统动态功率可调节裕度最大为目标,建立日内滚动优化调度模型;最后,构建综合能源系统,并设置多个场景,通过CPLEX进行多目标优化计算。仿真结果表明,所建优化模型提高系统的可调节裕度。因此,所提出的优化调度方法可实现系统在低碳经济运行的同时,提高系统多能源功率的可调节裕度,增强系统的灵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度优化 综合能源系统 数学模型 灵活性供需平衡 动态功率调节裕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气象因素的高速公路服务区电动汽车充电负荷预测 被引量:2
9
作者 黄一修 肖仕武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2-199,共8页
天气对交通流量的影响显著,而交通流量状态直接影响着电动汽车充电负荷的时空分布,为了探究天气对高速公路服务区电动汽车充电负荷时空分布的影响,提出了一种考虑气象因素的高速公路服务区电动汽车充电负荷预测方法。分析导致电动汽车... 天气对交通流量的影响显著,而交通流量状态直接影响着电动汽车充电负荷的时空分布,为了探究天气对高速公路服务区电动汽车充电负荷时空分布的影响,提出了一种考虑气象因素的高速公路服务区电动汽车充电负荷预测方法。分析导致电动汽车高速行驶产生里程衰减的因素,建立能耗模型以分析高速行驶状态下电动汽车的能源补给需求;分析天气对交通流量的影响,基于能耗模型,建立电动汽车充电负荷与天气之间的关系;根据地理信息系统建立高速公路路网模型,采用交通起讫点分析法模拟电动汽车的行程轨迹,结合高速公路气象状况对高速公路服务区电动汽车充电负荷进行预测。以某高速公路实际路网为算例,预测各种天气下服务区充电负荷的时空分布,分析天气对各服务区充电负荷的影响规律,验证所提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充电负荷预测 气象因素 能耗模型 交通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源荷不确定性和柔性负荷的综合能源系统低碳运行调度
10
作者 陈庆斌 杨耿煌 +1 位作者 耿丽清 苏娟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3-192,共10页
为充分调动综合能源系统用能灵活性,克服源荷不确定性对调度计划产生的影响,提出一种考虑源荷不确定性和柔性负荷的综合能源系统低碳运行调度方法。首先,针对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无法有效处理高维数据的缺陷,引入一种基于核的相似度函数... 为充分调动综合能源系统用能灵活性,克服源荷不确定性对调度计划产生的影响,提出一种考虑源荷不确定性和柔性负荷的综合能源系统低碳运行调度方法。首先,针对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无法有效处理高维数据的缺陷,引入一种基于核的相似度函数代替原先的欧式距离,选用源荷特性指标进行数据降维;其次,采用中位数绝对偏差对各类别下的离散值进行筛选,并以欧式距离之和最小为目标函数构建模型,通过麻雀搜索算法对各时刻下的中心值进行求解,生成典型场景;最后,在不确定环境中,综合考虑柔性电负荷、柔性热负荷以及柔性负荷的可平移、可转移和可削减特性,以运行成本、柔性负荷补偿成本和碳交易成本之和最低为目标进行调度。仿真验证所提方案可有效提升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能源系统 优化调度 数学模型 柔性负荷 碳交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输水系统水气两相流数值模拟方法研究
11
作者 陈文学 穆祥鹏 +1 位作者 崔巍 谭水位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30,共10页
复杂输水系统通常由明流输水隧洞、暗涵、明渠、渡槽、倒虹吸、有压管道等建筑物构成。合理确定明流隧洞的洞顶余幅,是长距离明流输水系统安全运行的关键。鉴于输水工程中水流流速相对较低,水气界面清晰,水流流型通常为光滑分层流或波... 复杂输水系统通常由明流输水隧洞、暗涵、明渠、渡槽、倒虹吸、有压管道等建筑物构成。合理确定明流隧洞的洞顶余幅,是长距离明流输水系统安全运行的关键。鉴于输水工程中水流流速相对较低,水气界面清晰,水流流型通常为光滑分层流或波状分层流,利用一维水气两相流模型可以模拟分析复杂输水系统的水流运动特性和气流运动特性。本文以一维水气两相流控制方程为基础,提出了水气两相流耦合迭代算法,利用追赶法计算复杂输水系统内的水流和气流运动特性。案例分析表明,对于长距离输水隧洞而言,应考虑气流运动对水流运动的影响,设置通气孔,可改善隧洞内的水流运动特性。建议今后开展低流速输水隧洞洞顶余幅阈值研究,为低流速输水隧洞的设计和运行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输水系统 水气两相流 数学模型 通气量 洞顶余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氢冶金综合能源系统优化:关键问题与研究框架
12
作者 司方远 段玉戈 +6 位作者 盛康玲 王小君 刘曌 姜春鹤 和敬涵 张宁 于洋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6203-6222,I0007,共21页
绿氢是未来我国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载体。钢铁冶金行业低碳转型,构建安全、经济、灵活、高效的绿氢冶金综合能源系统将对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实现起到关键作用。该文首先分析从“高炉富氢”到“竖炉绿氢”的钢铁冶金工业... 绿氢是未来我国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载体。钢铁冶金行业低碳转型,构建安全、经济、灵活、高效的绿氢冶金综合能源系统将对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实现起到关键作用。该文首先分析从“高炉富氢”到“竖炉绿氢”的钢铁冶金工业研究转变趋势,并对当前绿氢冶金综合能源系统优化的研究概况进行综述。基于绿氢冶金综合能源系统的研究路径,从多能质流一体化分析、多环节一体化调控、系统灵活高效运行3个方面,分析绿氢冶金低碳优化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在此基础上,从多能质流一体化精准建模、“供、需、转、存”多尺度协同调控、能效-灵活性-风险量化解析与高效运行3个方面提出绿氢冶金综合能源系统优化的研究框架,并对关键研究内容进行分析和阐述。该文有望为能源和钢铁冶金行业低碳转型下新型综合能源系统建设、产业发展规划提供基础理论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能源系统建模与分析 绿氢冶金 多能质流 耦合运行 灵活性提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LOW-3D软件的旋流起旋室水力特性数值模拟 被引量:7
13
作者 丁晓唐 徐大雷 朱峰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3期11-14,共4页
文章采用FLOW-3D软件,通过RNGk-ε模型和volume of fluid(VOF)方法相结合,实现了竖井水平旋流泄洪洞水力特性的三维水流流场数值模拟;对开敞式进水口轴线与旋流洞轴线交角不同时起旋室的压强分布、旋流角和紊动能等水力特性进行了对比... 文章采用FLOW-3D软件,通过RNGk-ε模型和volume of fluid(VOF)方法相结合,实现了竖井水平旋流泄洪洞水力特性的三维水流流场数值模拟;对开敞式进水口轴线与旋流洞轴线交角不同时起旋室的压强分布、旋流角和紊动能等水力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数值模拟能够客观地反映起旋室旋流的流场特性,成果可为旋流溢洪道的研究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F方法 K-Ε紊流模型 水平旋流 紊动能 三维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河航道船舶追越操纵运动数值模拟
14
作者 吴漫 童思陈 +3 位作者 孙开 王祥 蒋聘凤 张倩倩 《船海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8-154,共7页
为研究船舶追越引起船间效应的问题,以MMG模型为基础,采用Fortran语言,建立考虑船间效应的船舶追越操纵运动数学模型,并进行不同横向距、水深、船速及船长的船舶追越仿真,结果显示,一定条件下,两船初始横向距离越小、水深越浅、两船船... 为研究船舶追越引起船间效应的问题,以MMG模型为基础,采用Fortran语言,建立考虑船间效应的船舶追越操纵运动数学模型,并进行不同横向距、水深、船速及船长的船舶追越仿真,结果显示,一定条件下,两船初始横向距离越小、水深越浅、两船船速比越小及两船船长比越小,船间效应越明显。以典型河道为例,开展非均匀流影响下考虑和不考虑船间效应的仿真模拟。研究表明,不考虑船间效应时,两船追越时不存在碰撞风险;考虑船间效应时,两船横向偏移、横向流速、艏向角改变量影响较大,存在一定碰撞风险。因此,内河航道船舶追越模拟如不考虑船间效应影响,模拟结果或偏于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操纵 数值模拟 船舶追越 船间效应 水流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文过程的震后泥石流降雨阈值模型研究
15
作者 杨杰 范宣梅 +1 位作者 魏振磊 张宗硕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3-131,共9页
强震易诱发同震堆积体,在后续强降雨条件下极易转换为泥石流,危及生命财产安全。降雨是震后泥石流的主要诱因,构建准确有效的降雨阈值模型意义重大。目前震后泥石流降雨阈值多采用降雨强度-降雨历时(I-D)经验模型,误判率较高。为克服这... 强震易诱发同震堆积体,在后续强降雨条件下极易转换为泥石流,危及生命财产安全。降雨是震后泥石流的主要诱因,构建准确有效的降雨阈值模型意义重大。目前震后泥石流降雨阈值多采用降雨强度-降雨历时(I-D)经验模型,误判率较高。为克服这一问题,以泸定震区泥石流易发小流域——磨岗岭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气象水文原位监测建立震后泥石流数据库,引入绝对能量(Absolute Energy,AE)的概念,对传统的I-D模型进行了改进。针对超强水动力条件在震后泥石流诱发中的关键作用,利用HEC-HMS水文模型,模拟不同降雨条件下磨岗岭流域的水文过程,构建了基于水文过程的震后泥石流降雨阈值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对比传统的I-D模型,新构建的降雨阈值模型准确率显著提高,误判率均低于I-D模型。同时,分析发现改进的降雨阈值模型(CR-AE)在短时强降雨和低强度长时降雨情况下存在漏判。为降低漏判率,在保持误判率不变的前提下,增加了AE和D作为补充判断条件,以提升对这类降雨事件的识别能力。研究成果可为震后泥石流风险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HEC-HMS水文模型 绝对能量 降雨阈值模型 泸定地震 磨岗岭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A-DES湍流模型在喷水推进泵数值预测中的适用性研究
16
作者 陈俊宝 李伟 +1 位作者 胡敬宁 季磊磊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56-770,共15页
本文将一种基于DES方法的WA湍流模型用于混流式喷水泵的性能预测,分析WA-DES模型与SST k−ω模型在预测泵内外特性时的差异和相似性。研究结果表明:WA-DES模型能较准确地预测喷水推进泵外特性和空化性能,在不同流量工况下,WA-DES与SST k... 本文将一种基于DES方法的WA湍流模型用于混流式喷水泵的性能预测,分析WA-DES模型与SST k−ω模型在预测泵内外特性时的差异和相似性。研究结果表明:WA-DES模型能较准确地预测喷水推进泵外特性和空化性能,在不同流量工况下,WA-DES与SST k−ω预测的叶顶流场压力系数、轴向速度和湍动能分布高度一致;在空化工况下,叶片吸力面低压区和叶轮蒸汽体积分布差异较小,WA-DES模型与SST k−ω模型预测的泄漏涡尺度存在差异,但WA-DES模型与SST k−ω模型对泵内高湍流黏度区的预测结果以及对叶轮内不同跨度上压力的预测结果基本保持一致,这弱化了对泄漏涡在空间尺度上的差异造成的影响,是保证两种模型预测的泵外特性差异不大的重要因素。因此,WA-DES模型在工程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本文的研究结果将促进WA-DES模型在喷水推进泵数值计算领域的进一步应用,提高喷水推进泵的设计和制造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流模型 混流式喷水推进泵 叶顶泄漏涡 湍动能 涡量 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low-3D的多阶明渠工程数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大鸣 贾明灏 +4 位作者 张弘强 李彦卿 孙仲谋 栗琪程 熊继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28-138,共11页
[目的]研究灌区多级阶梯明渠水流的水动力特性及泥沙淤积问题,并评价其对多阶明渠工程的影响.[方法]基于VOF方法,在Flow-3D平台上建立了山东省德州市牛角店输水工程的三维数学模型,通过模拟不同工况下的三维多阶明渠水流,对比分析水流... [目的]研究灌区多级阶梯明渠水流的水动力特性及泥沙淤积问题,并评价其对多阶明渠工程的影响.[方法]基于VOF方法,在Flow-3D平台上建立了山东省德州市牛角店输水工程的三维数学模型,通过模拟不同工况下的三维多阶明渠水流,对比分析水流流速分布、水面线变化及渠底泥沙淤积情况.[结果]水流流态平稳后,最大流速出现在第二级阶梯上,挟沙水流流速较清水流速大0.50~0.86 m/s;在挑坎及第二级阶梯上,水面线变化幅度较大;随着时间推移,泥沙主要淤积于挑坎前及第三级阶梯底部,200 s时淤积厚度最高达0.143 mm.[结论]在牛角店输水工程施工及后期运行中,适当加固第二级阶梯渠底,提升第二级侧墙高度,并通过调控下游水位以保证灌渠的安全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阶明渠 三维数学模型 flow-3D 流速分布 水面线 泥沙淤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对大规模海风接入的电网侧储能两阶段选址定容随机规划方法
18
作者 王春玲 董萍 +2 位作者 可思为 马铭宇 刘明波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96-1707,共12页
为应对大规模海上风电的随机性及不确定性,作为灵活性资源的储能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然而,现有针对新能源并网的储能配置研究聚焦在电源侧,缺乏对电网侧储能的优化配置研究。针对此问题,在考虑海上风电不同出力区间预测误差的基础上,... 为应对大规模海上风电的随机性及不确定性,作为灵活性资源的储能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然而,现有针对新能源并网的储能配置研究聚焦在电源侧,缺乏对电网侧储能的优化配置研究。针对此问题,在考虑海上风电不同出力区间预测误差的基础上,提出一种电网侧储能两阶段选址定容配置方法。第1阶段基于海上风电出力及负荷数据,采用多场景随机规划方法,以经济性最优配置储能容量,最大限度的补偿风电预测误差,减少弃风量和切负荷量;第2阶段建立基于优先选址的多时段最优潮流模型,考虑系统安全性及网络架构,以机组成本最小为目标进行储能选址定容。最后,采用修改后的IEEE39节点系统进行仿真模拟,结合储能综合评价模型,验证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选址定容 海上风电 多场景随机规划 蒙特卡洛模拟 多时段最优潮流 储能综合评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copath模型的莱州湾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年代际变化研究
19
作者 高紫倩 田永军 《海洋渔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71-483,共13页
为探讨莱州湾生态系统年代际变化,基于莱州湾1980年代(1980s)和2020年代(2020s)相关数据,应用Ecopath with Ecosim(EwE)软件,分别构建莱州湾1980s和2020s的Ecopath模型,对比莱州湾生态系统年代际的结构和功能差异。结果显示,两个年代莱... 为探讨莱州湾生态系统年代际变化,基于莱州湾1980年代(1980s)和2020年代(2020s)相关数据,应用Ecopath with Ecosim(EwE)软件,分别构建莱州湾1980s和2020s的Ecopath模型,对比莱州湾生态系统年代际的结构和功能差异。结果显示,两个年代莱州湾生态系统均存在牧食食物链和碎屑食物链两种能量传递途径,能量流动主要集中在低营养级,能量流动规律符合金字塔逐级递减规律;与1980s相比,2020s莱州湾生态系统功能组营养级下降,生物量减少;2020s莱州湾流向碎屑量和系统总流量降低,资源再循环效率提高,总初级生产量/总呼吸量和系统净生产量降低,Finn’s循环指数和Finn’s平均路径长度增大,连接指数增大。研究表明,2020s莱州湾生态系统规模比1980s有所下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州湾 ECOPATH模型 能量流动 营养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学模型的污水处理pH智能控制系统
20
作者 颜斌 段建峰 +5 位作者 孙钧 周文 郭荣华 颜峰 魏卓 杨晓林 《工业水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96-202,共7页
污水处理酸碱中和反应具有强非线性、时变滞后、易受多重干扰等特性,传统PID控制方法效果不佳。构建基于机器学习与模型预测的智能控制系统,通过整合历史数据建模,采用前馈补偿控制方法,借助门控循环单元(GRU)和全连接层(FC)等结构,将... 污水处理酸碱中和反应具有强非线性、时变滞后、易受多重干扰等特性,传统PID控制方法效果不佳。构建基于机器学习与模型预测的智能控制系统,通过整合历史数据建模,采用前馈补偿控制方法,借助门控循环单元(GRU)和全连接层(FC)等结构,将进水流量波动作为扰动变量,通过数学模型动态预测补偿值,并结合PID反馈调节形成复合控制系统,提升了pH控制的精准度与稳定性。同时,采用以智能计量阀为核心的精密流量控制系统,该系统通过RS485通讯方式实现各组件的协同和与上位机的连接,依据前馈补偿控制方法精准计算出的氢氧化钠投加量进行全量程范围(100∶1)内的精确调节,可将pH控制精度提升至±0.15以内,系统抗干扰能力显著增强,氢氧化钠投加量大幅降低22%,具备超宽量程、低噪声、低功耗、高可靠性等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精度 数学模型 智能控制 前馈补偿 精密流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