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6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process-level hierarchical structural decomposition analysis (SDA) of energy consumption in an integrated steel plant 被引量:3
1
作者 刘骁浚 廖胜明 +1 位作者 饶政华 刘刚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2期402-412,共11页
A hierarchical structural decomposition analysis(SDA) model has been developed based on process-level input-output(I-O) tables to analyze the drivers of energy consumption changes in an integrated steel plant during 2... A hierarchical structural decomposition analysis(SDA) model has been developed based on process-level input-output(I-O) tables to analyze the drivers of energy consumption changes in an integrated steel plant during 2011-2013. By combining the principle of hierarchical decomposition into D&L method, a hierarchical decomposition model for multilevel SDA is obtained. The developed hierarchical IO-SDA model would provide consistent results and need less computation effort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SDA model. The decomposition results of the steel plant suggest that the technology improvement and reduced steel final demand are two major reasons for declined total energy consumption. The technical improvements of blast furnaces, basic oxygen furnaces, the power plant and the by-products utilization level have contributed mostly in 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A major retrofit of ancillary process units and solving fuel substitution problem in the sinter plant and blast furnace are important for further energy saving. Besides the empirical results, this work also discussed that why and how hierarchical SDA can be applied in a process-level decomposition analysis of aggregated indicat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uctural decomposition analysis input-output table energy consumption embodied energy integrated steel pla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alysis and forecast of residential build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hongqing on carbon emissions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沁 刘猛 钱发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9年第S1期214-218,共5页
Carbon emissions mainly result from energy consumption. Carbon emissions inevitably will increase to some extent with economic expansion and rising energy consumption. We introduce a gray theory of quantitative analys... Carbon emissions mainly result from energy consumption. Carbon emissions inevitably will increase to some extent with economic expansion and rising energy consumption. We introduce a gray theory of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energy consumption of residential buildings in Chongqing,China,on the impact of carbon emission factors. Three impacts are analyzed,namely per capita residential housing area,domestic water consumption and the rate of air conditioner ownership per 100 urban households. The gray prediction model established using the Chongqing carbon emission-residential building energy consumption forecast model is sufficiently accurate to achieve a measure of feasibility and applic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 emissions FACTOR analysis GRAY prediction model RESIDENTIAL building energy consump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Energy Consumption for Cylinder Efficiency of A 1 000 MW Steam Turbine Unit 被引量:5
3
作者 YANG Zhiping YANG Yongping WANG Ningling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6期I0001-I0020,139,共20页
以东汽1000MW汽轮机为研究对象,采用汽轮机组定功率变工况计算方法,对汽轮机各汽缸效率在THA、70%THA、50%THA、40%THA滑压工况进行敏度分析,得到相应工况下各汽缸效率变化对汽轮机热耗率和机组发、供电煤耗率的影响规律。分析表... 以东汽1000MW汽轮机为研究对象,采用汽轮机组定功率变工况计算方法,对汽轮机各汽缸效率在THA、70%THA、50%THA、40%THA滑压工况进行敏度分析,得到相应工况下各汽缸效率变化对汽轮机热耗率和机组发、供电煤耗率的影响规律。分析表明,缸效率的能耗敏度随缸效率变化基本呈线性关系;低压缸效率的能耗敏度最大,高压缸效率次之,中压缸效率较小;随机组负荷降低,高压缸效率的能耗敏度增加,中、低压缸效率的能耗敏度变化较小。在THA工况下低压缸效率下降1%,供电煤耗敏度绝对值增加1.246g/(kW·h),相对值升高0.433%;高压缸效率下降1%,供电煤耗敏度的绝对值增加0.44g/(kW.h),相对值升高0.154%;中压缸效率下降1%,供电煤耗敏度的绝对值增加0.352g/(kW.h),相对值升高0.122%。分析结果可对同类型机组进行节能诊断,进而指导机组的优化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敏感性分析 汽轮机组 能耗效率 发电煤耗率 变工况计算 效率分析 人力资源 耗能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mprovement and Primary Application of Theory of Fuel Specific Consumption
4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I0001-I0018,共18页
关键词 化石燃料 应用 消费 能量转换系统 火用分析 相互作用 能源消耗 气体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振荡模态辨识的负阻尼振荡故障源定位方法
5
作者 刘芳 彭宇恒 +3 位作者 刘乾易 林思思 李勇 刘康志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60-69,共10页
大规模、多区域、高度耦合的互联电力系统正面临着扰动响应强、非线性时变、振荡模态复杂等问题。为了从广域测量系统累积的海量数据中挖掘系统故障状态下的振荡信息,实现故障源定位,提出一种基于振荡模态辨识的负阻尼振荡故障源定位方... 大规模、多区域、高度耦合的互联电力系统正面临着扰动响应强、非线性时变、振荡模态复杂等问题。为了从广域测量系统累积的海量数据中挖掘系统故障状态下的振荡信息,实现故障源定位,提出一种基于振荡模态辨识的负阻尼振荡故障源定位方法。首先,提出一种数据驱动的振荡模态辨识(data-driven mode identification,DDMI)方法,实现负阻尼低频振荡的模态参数辨识,从而筛选出主导模态信号。其次,基于阻尼转矩法推导了发电机在多模态下振荡能量计算式。进一步地,利用模态参数辨识结果复现不同模态下的振荡信号,计算主导模态振荡能量,实现振荡故障发电机定位。最后,通过含风电接入的新英格兰系统进行仿真,验证了DDMI方法的优越性。定位结果表明所提定位方法在多机故障情况下仍能准确定位故障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荡模态辨识 振荡定位 阻尼转矩分析 振荡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冲击波破岩等离子体通道生长发展机理及敏感性探索
6
作者 祝效华 唐无忌 +1 位作者 刘伟吉 罗云旭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4,共11页
地球深层、超深层油气资源丰富,但深部地层具有岩性致密、硬度高、研磨性强等特点,采用传统旋转钻井方式成本高、效率低,亟需探索针对深层、超深层硬地层的新型破岩技术。液相放电冲击波破岩技术因其高效、绿色、能量可控等特点受到广... 地球深层、超深层油气资源丰富,但深部地层具有岩性致密、硬度高、研磨性强等特点,采用传统旋转钻井方式成本高、效率低,亟需探索针对深层、超深层硬地层的新型破岩技术。液相放电冲击波破岩技术因其高效、绿色、能量可控等特点受到广泛关注,为研究液相放电等离子体通道生长发展机理与液相放电等离子体通道的参数敏感性,基于电流场、传热场以及带电粒子碰撞扩散方程建立了二维液相的“针—针对排型”放电模型,分析了不同放电参数(加载电压、电极尖端形状、电极间距、电极夹角等)下等离子体通道内能量密度及局部电场强度等参数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加载电压、电极尖端形状以及电极间距是等离子体通道内能量密度大小的主要影响因素,其最佳放电电压为140~180 kV;(2)椭圆形放电电极形成的等离子体放电通道具有“区域宽、数值高”等特征,具备高电能密度的同时,减小了对电极头的损伤,可作为优选电极类型;(3)电极间距应在满足最小击穿场强的前提下,尽可能增大电极间距;(4)电极夹角对液相放电过程产生的直接影响微乎其微,但电极夹角的改变会影响等离子体通道在水中的形成位置。结论认为,该研究结果为液电破岩装置的研制和参数优化提供了重要参考,为未来液相冲击波技术在油气工程领域的探索与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放电 等离子体通道 液相冲击波 能量密度 局部电场 电击穿 参数敏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渗改良尾矿泥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7
作者 魏作安 张雪怡 +1 位作者 郭宏伟 路停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1-158,共8页
为探究电渗改良尾矿泥力学性能的可行性与效果,以电压梯度、电压加载方式为变量,利用自制的电渗试验箱对铜尾矿泥和磷尾矿泥分别开展室内电渗试验.通过分析电渗过程中的排水量与电流衰减规律以及电渗改良后尾矿泥的含水率、干密度和抗... 为探究电渗改良尾矿泥力学性能的可行性与效果,以电压梯度、电压加载方式为变量,利用自制的电渗试验箱对铜尾矿泥和磷尾矿泥分别开展室内电渗试验.通过分析电渗过程中的排水量与电流衰减规律以及电渗改良后尾矿泥的含水率、干密度和抗剪强度等指标,并结合电渗能耗,探究了电渗改良尾矿泥力学性能的有效性及最佳作用方式.结果表明:电渗排水量与电压强度和电压加载级数正相关;相较于单级电压加载,多级电压加载时的电流衰减趋势减缓,电渗结束后尾矿泥的含水率更低、干密度更大、抗剪强度更高,力学性能的改良效果更优;在电渗过程中,多级电压加载的平均能耗比单级加载更低;电渗改良尾矿泥力学性能的最佳作用方式为15—20—25—30V4级电压加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矿泥 电渗排水 多级加载 抗剪强度 能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击地压扰动响应失稳理论并行计算
8
作者 潘一山 王学滨 +1 位作者 郑一方 陈双印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91,共11页
目前,冲击地压理论研究已经完成了从定性分析到定量分析的转变。巷道围岩临界应力计算是巷道安全性评价的重要依据。鉴于冲击地压问题的极度复杂性,在理论上继续取得突破极为困难。基于理论公式的巷道围岩临界应力计算,无法考虑更复杂... 目前,冲击地压理论研究已经完成了从定性分析到定量分析的转变。巷道围岩临界应力计算是巷道安全性评价的重要依据。鉴于冲击地压问题的极度复杂性,在理论上继续取得突破极为困难。基于理论公式的巷道围岩临界应力计算,无法考虑更复杂的实际情况,例如非圆形巷道、非静水压力和复杂岩层结构。冲击地压理论和数值计算相结合具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能使冲击地压理论进一步走向实际应用,这是极有价值的发展方向。这方面研究成果的成功取得依赖于数值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研究将当今较先进的岩层运动并行计算系统StrataKing(一种自主开发的以拉格朗日元与离散元耦合方法为基础的非线性断裂力学GPU并行计算方法)与冲击地压扰动响应失稳理论相结合,首次提出了圆形巷道扰动响应失稳理论的数值模拟方法。该方法的思想是将非线性断裂力学数值分析方法中的Ⅱ型断裂能设定为中间变量,从而建立了静水压力条件下圆形巷道围岩临界应力与冲击能指数之间的关系。为了获取冲击能指数的数值解,采用了仅出现一个剪切面的理想岩样进行单轴压缩数值试验,以排除其他因素对应力-应变曲线峰后倾向于直线部分斜率的影响。对于高角度剪切破裂,提出了将非标准岩样的计算结果转换成标准岩样的结果的折算方法。折算后冲击能指数的范围为0.17~13.52,位于全国131个冲击地压矿井的调研数据之内。巷道围岩临界应力的计算结果是理论结果的0.4~2.5倍,这与针对全国20个冲击地压矿井的调研数据(临界应力的修正系数普遍大于1,甚至接近8)定性相符,从局部化破坏围岩比均匀破坏围岩的承载力高的角度进行了解释。冲击地压与局部化的关系过去有讨论,扰动响应失稳理论与局部化过去并无关系。通过局部化,扰动响应失稳理论与冲击地压之间在破坏机理上产生了密切的关联。StrataKing可为冲击地压矿井巷道安全性评价提供强大的算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定量分析 扰动响应失稳理论 冲击能指数 局部化 并行计算 临界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净化厂能源管控系统的建设与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尹晓云 朱进 +5 位作者 何佳 赵靓 黄征宇 邹斌 付凌迪 宫航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5-174,共10页
目的针对气田天然气净化厂能源消耗量较大、能源利用率较低、经济效益较差等问题,以信息化技术和物联网技术为支撑,建立天然气净化厂能源管控系统。方法在对天然气净化厂生产规模、工艺特点、能耗状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能源管控系统... 目的针对气田天然气净化厂能源消耗量较大、能源利用率较低、经济效益较差等问题,以信息化技术和物联网技术为支撑,建立天然气净化厂能源管控系统。方法在对天然气净化厂生产规模、工艺特点、能耗状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能源管控系统的总体架构、网络部署架构和功能架构进行了设计,并对系统应用前后的节能效果和经济效益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1)所建立的能源管控系统能准确地反映天然气净化厂的用能特征,满足能源管控工作需要;(2)天然气净化厂分析级能源管控系统包含能耗驾驶仓、在线监测、能耗查询、对比分析、预警报警、能效对标等功能模块,实现了对净化厂能源消耗的有效计量、能耗状况的实时监测、能源绩效参数的超限告警、能效水平的有效分析和主要用能问题的合理解决;(3)能源管控系统上线运行后,天然气净化生产综合能耗单耗由138.20 kgce/10^(4) m^(3)降至127.47 kgce/10^(4) m^(3)(1 kgce=29.3076 MJ),实现年综合节能效益1630.17万元。结论能源管控系统的建设与应用,极大地提升了天然气净化厂能源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有力地推动了气田企业减能耗、降成本、控排放、提质量、增效率的绿色低碳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净化厂 能源管控 能源消耗 能源绩效 在线监测 对标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源互联网中能源终端的研究综述及展望
10
作者 孙秋野 刘广亮 王一帆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92-1805,I0011,共15页
随着大量多元化可再生能源接入能源互联网,可再生能源的充分消纳和电力系统的运行将面临新的环境,给系统能源的供需平衡以及高效、经济、稳定运行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为了适应新的环境,促进系统实时供需平衡、实现能源的可持续供应,保证... 随着大量多元化可再生能源接入能源互联网,可再生能源的充分消纳和电力系统的运行将面临新的环境,给系统能源的供需平衡以及高效、经济、稳定运行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为了适应新的环境,促进系统实时供需平衡、实现能源的可持续供应,保证能源就地消纳以及稳定的经济效益,能源互联网中能源的最终使用者——能源终端被广泛关注。能源终端是能源供应链的最后一环,涉及到电、气、冷、热等多种能源形态,直接关系到能源的分配、利用、转换、存储以及与用户之间的互动。它们分布式接入用户侧,以多种形式参与电网的能量调节、统一调度和价格激励,与电网之间存在双向互动,在能源互联网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在此背景下,基于能源消费者、能源生产者、能源管理平台和能源交互节点对能源终端进行定位,进而能源终端概念被提出,描述了其应用场景、定义和特点。然后,根据能源市场需求、能源设施规划以及能源效益评估,从建模-控制-优化-交易-规划5个方面分析了能源互联网中能源终端实施的关键技术,并展望了能源终端未来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互联网 能源终端 供需平衡 就地消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石灰石加绿氢制备CaO的低碳水泥生产系统模拟
11
作者 邓雨萌 伍嘉文 +1 位作者 曹洪杰 李英杰 《洁净煤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2,共12页
水泥生产是全球CO_(2)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目前广泛研究的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面临高能耗的问题。在传统水泥生产过程中,大量CO_(2)的排放主要来自石灰石的分解。通过将绿氢引入分解炉,不仅可以还原石灰石制备CaO,还能显著降低分解炉温... 水泥生产是全球CO_(2)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目前广泛研究的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面临高能耗的问题。在传统水泥生产过程中,大量CO_(2)的排放主要来自石灰石的分解。通过将绿氢引入分解炉,不仅可以还原石灰石制备CaO,还能显著降低分解炉温度,并把CO_(2)转化为高附加值化工原料CO,从而实现低碳和低能耗的水泥生产。为了探究用石灰石中温加氢分解替代石灰石高温煅烧分解对水泥生产系统能耗、CO_(2)排放量、㶲效率及成本的影响,采用Aspen Plus软件对基于石灰石加氢制备CaO的低碳水泥生产系统进行模拟,并与采用单乙醇胺捕集CO_(2)的传统水泥生产系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采用单乙醇胺碳捕集技术的传统水泥生产系统相比,基于石灰石加氢制备CaO的水泥生产系统通过将生料源CO_(2)转化为CO,显著减少了后续单乙醇胺碳捕集单元处理的CO_(2)量,从而在能耗、CO_(2)排放量和CO_(2)生成量(包括封存的CO_(2))方面分别降低了19.42%、52.91%、37.55%。㶲分析表明,由于发生热力学不可逆的化学反应,系统㶲损主要集中在预热分解单元和回转窑;换热器的㶲损则主要源于冷热两侧的大温差。此外,基于石灰石加氢制备CaO的水泥生产系统不仅能够生产水泥熟料还可以产出合成气,从而提升了系统的有效输出㶲,使㶲效率从传统系统的31.11%增加到75.63%。成本分析表明,与采用单乙醇胺碳捕集技术的传统水泥生产系统相比,绿氢使基于石灰石加氢制备CaO的低碳水泥生产系统成本增加了122.66%。然而合成气的高利润抵消了这部分成本,并实现了430.15元/t熟料的净利润。基于石灰石加氢制备CaO的水泥生产系统在能耗、CO_(2)排放量、㶲效率和成本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展现出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生产 碳减排 石灰石加氢 热力学模拟 能耗 㶲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能量共享定价机制与实时调度策略研究
12
作者 王明娟 陈琳琳 +2 位作者 刘以团 陈露菲 刘迪迪 《可再生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1-369,共9页
随着用户侧分布式发电技术的发展,亟须提高社区用电的可靠性和经济性。文章引入社区运营商对社区进行能量管理,构建了配有储能设备的社区运营商为中心的能量交易模型。首先,考虑现有价格机制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改进供需比定价的机制,促... 随着用户侧分布式发电技术的发展,亟须提高社区用电的可靠性和经济性。文章引入社区运营商对社区进行能量管理,构建了配有储能设备的社区运营商为中心的能量交易模型。首先,考虑现有价格机制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改进供需比定价的机制,促进社区能量共享;然后,协同储能设备并考虑其损耗成本,在满足社区用电需求前提下,基于改进的Lyapunov优化方法提出了一种低复杂度的在线能量调度算法,以最大化社区运营商收益。理论分析结果表明,所提算法仅基于当前系统状态可使优化目标渐进最优值,无需光伏出力、用户负荷需求以及实时电价的统计。仿真结果表明,与强化学习算法、贪婪算法对比,文章算法下社区运营商收益分别提高了5%和20.9%,有效促进了光伏就地消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运营商 定价机制 能量共享 实时调度 就地消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VM和MOPSO的齿盘切削参数优化实现最小化切削力和比能耗
13
作者 陈自然 涂勇 池成虎 《机械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55-164,共10页
选择合适的切削参数对于提高刀具寿命、零件质量和生产效率至关重要。作为一个新兴的目标,能源消耗由于可持续制造的需求,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提出了一种混合方法,基于支持向量机(SVM)和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MOPSO),用于优化多齿... 选择合适的切削参数对于提高刀具寿命、零件质量和生产效率至关重要。作为一个新兴的目标,能源消耗由于可持续制造的需求,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提出了一种混合方法,基于支持向量机(SVM)和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MOPSO),用于优化多齿齿盘加工中的切削力和比能耗。通过中心复合设计进行了系列切削试验,使用方差分析(ANOVA)研究了切削参数(刃口半径、切削速度、进给率和切削深度)对切削力和比能耗的影响;比较了二次模型和SVM模型的响应拟合性能,发现SVM模型在回归性能上更具优势;使用不同的多目标优化算法、基于分解的多目标进化算法和多目标蚱蜢优化算法(MOGOA)),以最小化切削力和比能耗为目标,寻找最优切削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合理的切削参数可以显著降低切削力和比能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 方差分析 支持向量机 能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催化膜技术处理有机废水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陈朋利 李杰 +3 位作者 古其林 吴海锁 吴伟 孙世鹏 《膜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9-188,共10页
电催化膜技术结合了膜分离与电催化氧化的双重优势,在去除废水中有机污染物方面展现了巨大的应用潜力。相较于传统处理工艺,电催化膜通过直接氧化和间接氧化机制,能够高效降解和深度矿化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同时显著缓解膜污染,从而提... 电催化膜技术结合了膜分离与电催化氧化的双重优势,在去除废水中有机污染物方面展现了巨大的应用潜力。相较于传统处理工艺,电催化膜通过直接氧化和间接氧化机制,能够高效降解和深度矿化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同时显著缓解膜污染,从而提升膜系统整体效能。本文基于国内外研究进展,系统阐述了电催化阳极膜材料、作用机理、应用性能及其强化策略。针对现存技术瓶颈,提出了若干未来研究方向与应用建议,旨在推动电催化膜技术的工业化发展,为复杂有机废水的高效治理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催化膜 有机废水 作用机理 能耗分析 强化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落伞弹射出舱过程耗能分析
15
作者 韩旗旗 卢齐跃 《航天返回与遥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3-44,共12页
降落伞弹射出舱过程中发现预估的弹射速度与实际弹射试验的结果存在明显差异,弹射过程存在耗能问题,目前的研究中难以准确描述弹射出舱过程的耗能机理。文章首先进行弹射器弹配重仿真,然后建立弹射组合体的弹簧阻尼动力学模型,以弹配重... 降落伞弹射出舱过程中发现预估的弹射速度与实际弹射试验的结果存在明显差异,弹射过程存在耗能问题,目前的研究中难以准确描述弹射出舱过程的耗能机理。文章首先进行弹射器弹配重仿真,然后建立弹射组合体的弹簧阻尼动力学模型,以弹配重仿真结果与弹伞试验数据为输入,通过数据拟合的方式求解弹簧阻尼模型关键参数。最后,进行降落伞弹射出舱动力学仿真,并利用另一种试验工况进行验证。研究表明,弹簧阻尼模型可以比较准确的描述降落伞弹射出舱过程;在阻尼系数保持不变时,弹簧的刚度系数越大,伞包最终的耗能越少;刚度系数保持不变时,阻尼系数越大,伞包的耗能越多;弹射组合体中刚性质量占比越大,耗能越少。研究成果可以为降落伞伞包设计与降落伞弹射出舱耗能分析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簧阻尼模型 耗能分析 弹射出舱 内弹道特性 降落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型城市能源生产用水需求分析的多情景方法:以唐山市为例
16
作者 李能 任会康 +3 位作者 刘登生 刘伟 贾志远 祝元营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5-136,共12页
传统的资源型城市能源用水需求分析方法,针对不同类型能源生产和加工活动与水资源需求之间的关系研究较少,没有区分不同能源类型的取水量和耗水量,也未考虑能源生产和加工行业本身对水资源的巨大需求。本文采用自下而上的研究方法及多... 传统的资源型城市能源用水需求分析方法,针对不同类型能源生产和加工活动与水资源需求之间的关系研究较少,没有区分不同能源类型的取水量和耗水量,也未考虑能源生产和加工行业本身对水资源的巨大需求。本文采用自下而上的研究方法及多情景方法设置,结合LEAP模型和工业用水核算方法,探讨了在相关能源政策情景下唐山市2016—2050年中长期的能源生产部门产量和对应的能源生产用水量趋势,并根据结果对唐山市减缓乃至解决水资源匮乏困境提供有效的科学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基准情景下,2030年取水量将增至8.10亿m^(3),耗水量增至1.74亿m^(3),较2015年分别增长52.25%和33.33%;(2)产业结构优化情景下,2030年取水量较基准情景减少2.29亿m^(3),耗水量减少0.51亿m^(3);(3)能源结构调整情景下,2030年取水量为6.93亿m^(3),耗水量为1.86亿m^(3),较ISO情景分别增加1.12亿m^(3)和0.64亿m^(3);(4)发展可再生能源并提高低碳能源效率的情景下,能源用水量显著减少,较TOS情景,峰值时间提前近10 a,2030年取水量减少1.17亿m^(3),耗水量减少0.04亿m^(3)。即在ISO情景中,通过调整产业结构,降低高能耗产业的比例,可以实现更节能高效的能源生产方式;在LCD情景中,通过持续升级末端设备技术,显著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进而减少了能源消耗;产业结构优化与技术设备更新对能源生产和使用具有重要影响,同时,推广可再生能源和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有助于减少水资源消耗,提升能源产业的水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促进能源生产的可持续发展;随着唐山市经济和社会生活水平的提升,电力和热力需求同步增长,导致水资源需求显著增加。通过不同情景模式的预测,针对性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逐步减少高耗能能源的使用,扩大可再生能源的应用,有效降低了能源取水量和耗水量,同时在发展可再生能源过程中,应密切关注其耗水量,积极推广节水技术,以提升整个能源产业对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生产 能源政策 情景分析 取水量 耗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完全分布式架构和双变控制的电动挖掘机能耗优化分析
17
作者 杨海 苏利强 +1 位作者 李怀义 刘晓辉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8-93,共6页
针对传统集中式架构电挖传动效率低下、续航时间短的问题,提出基于完全分布式架构和双变控制的电动挖掘机。设计挖掘机动力系统与液压系统分布式构型,并分析分布式构型的工作原理与控制方法,根据系统构型设计双变控制策略,通过AMESim-Si... 针对传统集中式架构电挖传动效率低下、续航时间短的问题,提出基于完全分布式架构和双变控制的电动挖掘机。设计挖掘机动力系统与液压系统分布式构型,并分析分布式构型的工作原理与控制方法,根据系统构型设计双变控制策略,通过AMESim-Simulink联合仿真验证双变控制在单个电机泵系统中的控制效果,可知双变控制系统传动效率优于定转速控制与定排量控制。最后根据分布式系统架构与双变控制原理,搭建纯电动中型挖掘机整车仿真模型。结果表明:在相同挖掘甩方工况下,分布式架构挖机整车系统效率为71.7%,高于集中式架构传统挖机(48.5%);与传统挖掘机对比,所提双变控制分布式架构的挖掘机整车能耗降低3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挖掘机 分布式架构 双变控制 能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000t/d级富氧燃烧水泥窑全流程设计优化及经济性分析
18
作者 高思远 段元强 +3 位作者 段伦博 马雷 杨红彩 杨俞 《洁净煤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2-61,共10页
作为基建大国,我国水泥行业碳排放量居高不下,需要合适的碳减排方案。富氧燃烧作为一种碳减排方案,具有碳捕集成本低,捕集效果好等优势,对水泥行业碳减排有着重要意义,但目前仍缺少全流程的方案设计和对应实际生产的系统优化。以产量约5... 作为基建大国,我国水泥行业碳排放量居高不下,需要合适的碳减排方案。富氧燃烧作为一种碳减排方案,具有碳捕集成本低,捕集效果好等优势,对水泥行业碳减排有着重要意义,但目前仍缺少全流程的方案设计和对应实际生产的系统优化。以产量约5000t/d的干法水泥产线为参考对象,采用AspenPlus软件建立了参考机组模型,并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水泥窑富氧燃烧全流程设计,通过工艺流程优化和系统整体热量匹配,有效降低了系统漏风系数,提高了尾部烟气中的CO_(2)体积分数。搭建水泥窑富氧燃烧碳捕集模型,研究在富氧燃烧工况下的水泥窑碳捕集效果与能耗,确定最佳运行工况,并计算碳捕集成本。结果表明:在基础工况下烟气中的CO_(2)湿基体积分数为79.7%,经压缩纯化后的CO_(2)体积分数为99.5%,系统CO_(2)回收率可达97.3%。分析各项影响因素对系统能耗的影响,发现当供氧体积分数为97%,漏风系数为0.03,烟气循环比为0.46,混合氧气体积分数为30%时,碳捕集能耗最低。此外,燃烧气氛中的高O_(2)体积分数有助于劣质煤的掺烧,能够有效降低燃料成本。在最优工况下,按照6000h/a运行时间计算,捕集CO_(2)约98.7万t/a,每年因碳捕集所新增加的成本约1.85亿元,折合CO_(2)碳捕集成本为187.4元/t,相较于传统的燃烧后捕集成本及前人的富氧燃烧碳捕集成本大幅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窑 富氧燃烧 碳捕集 能耗优化 经济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甘醇脱水系统多因子协同优化提升能效经济性
19
作者 肖紫荆 卢宏涛 +2 位作者 吉喆 叶鉴文 张雅馨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51-255,260,共6页
以日处理量220万m^(3)的X脱硫站三甘醇(TEG)脱水系统为对象,构建“温度-流量-压力”多因子热力学耦合模型,提出基于水露点约束的协同优化路径。通过敏感性分析,揭示高压蒸气(52%)、燃料气(31%)及循环泵电能(17%)的能耗关联机制,并建立... 以日处理量220万m^(3)的X脱硫站三甘醇(TEG)脱水系统为对象,构建“温度-流量-压力”多因子热力学耦合模型,提出基于水露点约束的协同优化路径。通过敏感性分析,揭示高压蒸气(52%)、燃料气(31%)及循环泵电能(17%)的能耗关联机制,并建立多目标优化函数。实验表明,将TEG循环量从2200 kg/h降至2000 kg/h、汽提气量从21 m^(3)/h优化至7 m^(3)/h、重沸器温度梯度调整为183℃时,系统比功耗降低17.8%(6.48×10^(-4)kWh/m^(3)),年节约运行成本22.51万元,且水露点稳定于-20℃以下。本研究为现有天然气脱水装置的能效提升提供了普适性方法论,推动高能耗工业从“单一节能”向“系统增效”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甘醇脱水系统 比功耗 多因子调控 节能优化 经济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静态电压稳定的配电网柔性互联装置配置方法
20
作者 李加过 张一鸣 +1 位作者 严炼 胡业通 《农村电气化》 2025年第4期1-8,41,共9页
为了应对越来越多的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造成静态电压稳定性运行风险以及新能源消纳等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静态电压稳定的配电网柔性互联装置配置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网络等值的静态电压稳定指标(static voltage stability index,... 为了应对越来越多的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造成静态电压稳定性运行风险以及新能源消纳等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静态电压稳定的配电网柔性互联装置配置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网络等值的静态电压稳定指标(static voltage stability index,SVSI)计算方法,以经济性和新能源消纳为目标函数,建立了含双目标函数的双层规划模型,将SVSI作为约束条件嵌入下层模型中,上层模型优化电压源换流器的安装位置和容量,下层模型优化VSC的运行功率。采用非支配排序的遗传算法进行求解,通过仿真算例证明了所提规划方法的合理性,满足配置方案经济性的同时有助于提升配电网的消纳能力,减少网络损耗,且能够同时提升2个柔性互联区域的静态电压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柔性互联装置 静态电压稳定 局部网络等值 新能源消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