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半车系统振动控制中的非线性能量汇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王义 李旭龙 +3 位作者 魏莎 王俊 丁虎 陈立群 《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20-729,共10页
为提高乘车的舒适性,提出一种针对半车系统的新型悬架系统控制方案.该方案的核心是分布式布置非线性能量汇,即将多个非线性能量汇分别安装于前车身、后车身和前后车轮.基于牛顿第二定律建立了耦合非线性能量汇的半车系统的动力学方程.... 为提高乘车的舒适性,提出一种针对半车系统的新型悬架系统控制方案.该方案的核心是分布式布置非线性能量汇,即将多个非线性能量汇分别安装于前车身、后车身和前后车轮.基于牛顿第二定律建立了耦合非线性能量汇的半车系统的动力学方程.利用谐波平衡法求解系统的近似解析解,并使用四阶龙格库塔法验证了近似解析解的准确性.随后,为说明所提方案的有效性,比较了原半车系统以及仅在车身前、后安装非线性能量汇和应用所提控制方案时系统的幅频响应.进一步,分析了所提控制方案中非线性能量汇质量、非线性弹簧刚度和阻尼对减振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改变附加非线性能量汇质量的条件下,所提方案通过分布式布置非线性能量汇实现了车身和车轮的振动控制,提升了乘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对于车轮,增大非线性能量汇质量有利于提高减振效率,而非线性刚度和阻尼的增大可能存在减振效率的恶化;对于车身,增大非线性能量汇质量或减小阻尼同样有利于提高减振效果,而非线性刚度的增大可能存在减振效率的恶化.所提方案为车辆悬架设计提供了有用的指导,同时也为非线性能量汇的工程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车系统 非线性能量汇 车辆悬架 谐波平衡法 振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形通信下储能电池两层分布式能量协商管理策略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涛 李牧远 +1 位作者 刘洪臣 霍炬 《电工电能新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7-68,共12页
主动配电网多样化需求对储能能量管理策略提出更高要求,针对储能最优经济性调度与灵活控制难以兼顾问题,本文提出一种环形通信下储能电池两层分布式能量协商管理策略。首先,通过成本分析建立了储能协商管理目标函数,并基于拉格朗日对偶... 主动配电网多样化需求对储能能量管理策略提出更高要求,针对储能最优经济性调度与灵活控制难以兼顾问题,本文提出一种环形通信下储能电池两层分布式能量协商管理策略。首先,通过成本分析建立了储能协商管理目标函数,并基于拉格朗日对偶法分析最优解特征。其次,设计了两层分布式能量管理策略,上层基于不动点迭代在环形通信中实现群组荷电状态同步,下层采用两模式均衡电路实现组内单体荷电状态一致。最后,基于IEEE 33系统进行了算例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所提策略能够在较低时延与调节时间内实现组间同步、组内一致控制,有效兼顾了储能经济性调度与实时灵活控制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电池 能量协商管理 环形通信 均衡电路 拉格朗日对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基础非线性能量阱隔振系统动力学特性分析
3
作者 陈森 朱翔 +2 位作者 李天匀 陈树鑫 戴维 《船舶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5-155,共11页
针对舰船等工程领域低频线谱控制难题,建立考虑柔性基础的非线性能量阱隔振系统动力学模型,利用谐波平衡法和Runge-Kutta法分析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探讨基础参数对系统幅频特性的影响,并分析系统在共振频率处的非线性动力学行为。... 针对舰船等工程领域低频线谱控制难题,建立考虑柔性基础的非线性能量阱隔振系统动力学模型,利用谐波平衡法和Runge-Kutta法分析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探讨基础参数对系统幅频特性的影响,并分析系统在共振频率处的非线性动力学行为。以振动功率流为评价参数,探讨非线性能量阱质量比、立方刚度、阻尼对减振效果的影响规律。针对本文计算模型的研究表明:当基础刚度较弱时,非线性能量阱对设备的幅频响应特性影响较大;对于特定的参数,基础和设备在一阶共振频率处的运动状态可能是不同的;非线性能量阱减振效果良好,在本算例中传递到基础的功率流峰值降低了13.95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基础 非线性能量阱 谐波平衡法 振动功率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双悬臂转子动平衡方法研究
4
作者 毛豪杰 张雪辉 +3 位作者 焦瀚晖 李和平 刘彦 陈海生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54-1968,共15页
压缩空气储能(CAES)系统具有规模大、效率高等特点,被认为是最具发展潜力的大规模储能技术之一。整体齿式压缩机作为CAES系统的核心装备之一,其双悬臂转子的稳定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解决转子两端悬挂叶轮不平衡量引起的转子振动... 压缩空气储能(CAES)系统具有规模大、效率高等特点,被认为是最具发展潜力的大规模储能技术之一。整体齿式压缩机作为CAES系统的核心装备之一,其双悬臂转子的稳定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解决转子两端悬挂叶轮不平衡量引起的转子振动报警,通常选用多平衡面现场动平衡,而多平面平衡操作复杂且启停次数多,为简化平衡过程、延长双悬臂转子使用寿命,本工作对CAES系统双悬臂转子不平衡特性及动平衡方法进行了研究。首先,基于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压缩机双悬臂转子进行了建模分析,研究表明对于双悬臂转子的双端不平衡,可解耦为单端不平衡进行平衡,从而避免生产过程中复杂的动平衡过程。然后,通过现场一端叶轮进行现场动平衡实验,对比了不同试重对轴系动平衡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添加试重产生的振动幅值与相位变化量越大,计算所得配重的平衡效果越好。最后,在另一端叶轮完全模拟现场实际情况对叶轮出厂原始不平衡量进行盲平,验证了本研究方法的有效性和普适性,平衡效率达到84.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空气储能 转子动力学分析 双悬臂转子 现场动平衡 影响系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信噪比下一种非合作水声通信信号载频精确估计算法
5
作者 赵瑞轩 陈旗 +1 位作者 唐劲松 陆剑雄 《应用声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91-1098,共8页
为实现低信噪比下非合作水声通信信号载频的精确估计,提出一种基于频域能量均衡法的载频估计算法。该算法首先利用Welch法进行经典功率谱估计,之后将功率谱估计值与一定宽度的正负波门进行卷积,根据线性调制信号功率谱对称的特点,找出... 为实现低信噪比下非合作水声通信信号载频的精确估计,提出一种基于频域能量均衡法的载频估计算法。该算法首先利用Welch法进行经典功率谱估计,之后将功率谱估计值与一定宽度的正负波门进行卷积,根据线性调制信号功率谱对称的特点,找出卷积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零值对应的频率值即可得到精确的载频估计值。实验结果表明,在没有任何先验信息的情况下,该算法可以实现对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正交相移键控(QPSK)与直接序列扩频(DSSS)信号载频的精确估计,且在低信噪比情况下仍能保持良好的估计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合作模式 水声通信信号 能量均衡法 载频估计 功率谱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向非线性能量汇设计与减振研究
6
作者 毛晓晔 方天成 丁虎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9,共9页
非线性能量汇(nonlinear energy sink, NES)在被动控制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这一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单向吸振器上,这限制了其在实际应用中对多向振动的适用性。设计了一种多向NES,利用相互正交的两组钢丝绳结构,实现了单振子空... 非线性能量汇(nonlinear energy sink, NES)在被动控制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这一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单向吸振器上,这限制了其在实际应用中对多向振动的适用性。设计了一种多向NES,利用相互正交的两组钢丝绳结构,实现了单振子空间任意方向自适应吸振。基于拉格朗日方程建立了系统多向振动控制方程,采用了谐波平衡法对稳态响应进行近似解析分析,并利用四阶龙格-库塔法进行数值验证,其后研究了多向NES的减振效果。结果表明,多向单振子NES能够有效地抑制多向振动,对任意单向激励也同样有效。该研究为NES在多向振动控制中的应用及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能量汇(NES) 被动控制 谐波平衡法 多向振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矩形悬臂板弯扭耦合非线性振动建模及分布式吸振控制
7
作者 毛晓晔 吴安东 丁虎 《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87-996,共10页
平直机翼和卫星太阳能帆板等结构通常简化为矩形悬臂板,在实际应用中,这些结构通常会面临复杂的弯曲和扭转耦合振动问题,尤其在共振情况下,可能导致结构损伤甚至失效.目前,针对这类结构的共振抑制研究大多集中于弯曲振动的控制,对于弯... 平直机翼和卫星太阳能帆板等结构通常简化为矩形悬臂板,在实际应用中,这些结构通常会面临复杂的弯曲和扭转耦合振动问题,尤其在共振情况下,可能导致结构损伤甚至失效.目前,针对这类结构的共振抑制研究大多集中于弯曲振动的控制,对于弯扭耦合振动的研究相对较少.文章探索了分布式非线性能量汇(nonlinear energy sink,NES)对这类结构弯扭两种共振模式及多个共振模态耦合的抑振效果.首先,基于广义哈密顿原理和牛顿法,建立了含分布式NES胞元的矩形悬臂板弯扭耦合振动的动力学模型.然后,采用伽辽金截断法得到弯扭耦合振动离散方程,并使用谐波平衡法计算稳态响应,利用龙格库塔法进行验证.最后,通过对比不同NES胞元参数的控制效果,讨论了参数对悬臂板结构减振效果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相同NES质量下提高吸振器非线性刚度和恰当阻尼条件下,可以显著提高弯扭耦合振动控制效果.这些结果为矩形悬臂板类结构的弯扭耦合振动抑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也为该类结构的被动控制策略的优化设计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扭耦合振动 非线性能量汇 分布式吸振 谐波平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能-甲醇跨区协同输运下的电-氢耦合系统调度 被引量:10
8
作者 程欢 任洲洋 +1 位作者 孙志媛 夏威夷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31-744,共14页
针对我国电氢供需时空分布不均导致新能源利用率低、系统运行成本过高等问题,提出一种电能-甲醇跨区协同输运下的电-氢耦合系统调度方法。首先,根据送、受端区域的能源供需特征、电/氢子系统运行特性及甲醇氢载体属性,设计电-氢耦合系... 针对我国电氢供需时空分布不均导致新能源利用率低、系统运行成本过高等问题,提出一种电能-甲醇跨区协同输运下的电-氢耦合系统调度方法。首先,根据送、受端区域的能源供需特征、电/氢子系统运行特性及甲醇氢载体属性,设计电-氢耦合系统跨区协同运行机制和调度框架,提出电能-甲醇联合输运下的送、受端供需平衡模型,充分利用甲醇的灵活储运能力促进新能源跨时空消纳;然后,构建电能-甲醇跨区协同输运下的电-氢耦合系统双层优化调度模型,考虑长时间尺度下的电、氢能量平衡,以天为调度尺度建立上层模型,确定甲醇输运和机组起停方案;考虑短时间尺度下的电力平衡、氢供需平衡约束,以小时为调度尺度建立下层模型,确定送、受端系统各小时的运行计划,从而实现异质能源的跨时空协同互补,保障送、受端区域多时间尺度能量供需平衡;最后,基于改进的HRP 38系统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电能-甲醇跨区协同输运能够显著提高系统经济运行水平,促进新能源规模化消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氢耦合系统 甲醇 调度计划 供需平衡 新能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线性能量阱的汽车传动系统扭振抑制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曲俊龙 苏志勇 +1 位作者 史文库 陈志勇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32-242,300,共12页
对非线性能量阱(nonlinear energy sink, NES)在汽车传动系统扭振抑制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根据传动系统的结构和振动特点,建立了简化的3自由度传动系统-NES耦合动力学模型;基于增量谐波平衡法联合增量弧长法,推导并求解了耦合系统的频... 对非线性能量阱(nonlinear energy sink, NES)在汽车传动系统扭振抑制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根据传动系统的结构和振动特点,建立了简化的3自由度传动系统-NES耦合动力学模型;基于增量谐波平衡法联合增量弧长法,推导并求解了耦合系统的频率响应,利用Floquet理论对周期解的稳定性进行判断;在频域和时域上对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响应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基于能量谱研究了NES的减振性能;最后,基于扩展的5自由度非线性模型对NES进行了参数优化和验证。结果表明,NES的减振性能受其自身刚度、阻尼及发动机激励幅值影响,合理设计NES参数可以高效抑制汽车传动系统的扭转共振,而不恰当的NES参数会促使系统发生高分支周期响应,导致异常振动峰值出现,经优化后的NES可以仅5%的惯量比使传动系统转速波动均方根值降低41.3%,减振效果显著。该研究可为NES在传动系统扭振抑制中的应用及其参数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工程 汽车传动系统 非线性能量阱(NES) 扭转振动 增量谐波平衡法 振动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纳新能源引发的系统平衡成本解析及计算方法 被引量:3
10
作者 潘祺 赵晋泉 +2 位作者 王岗 樊海锋 曹晓峻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61-68,共8页
新能源接入电力系统后,需要常规电源帮助平衡其随机性、波动性,故而产生了平衡成本。进行平衡成本的解析与计算,对促进新能源与常规电源利益的合理分配具有重要意义。将系统平衡成本分解为新能源消纳引发的新增备用成本、二次调频(SFR)... 新能源接入电力系统后,需要常规电源帮助平衡其随机性、波动性,故而产生了平衡成本。进行平衡成本的解析与计算,对促进新能源与常规电源利益的合理分配具有重要意义。将系统平衡成本分解为新能源消纳引发的新增备用成本、二次调频(SFR)成本及新增电能量成本。基于“等电量-顺负荷”方法,构建新能源相对负荷无波动性且无须为其预留备用、SFR容量的虚拟场景,给出了基于场景模拟比较法的系统平衡成本计算方法。对修正的IEEE 39节点系统的平衡成本测算分析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成本 新能源消纳 市场出清 辅助服务 场景模拟比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深度介质上梁非线性能量汇减振的Winkler地基实现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宗通 马建军 郭颖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7-245,共9页
土-结构相互作用对结构动力学特性的影响是一种具有非线性能量汇特征的效应。利用考虑土体质量的Winkler地基梁理论,将有限深度弹性介质等效为非线性能量汇系统的附加质量,建立简谐激励下弹性介质上简支梁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采用G... 土-结构相互作用对结构动力学特性的影响是一种具有非线性能量汇特征的效应。利用考虑土体质量的Winkler地基梁理论,将有限深度弹性介质等效为非线性能量汇系统的附加质量,建立简谐激励下弹性介质上简支梁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采用Galerkin方法和增量谐波平衡法分析了弹性介质上简支梁的非线性动力响应。利用数值计算方法验证了理论结果的正确性,并分析了非线性能量汇的有效性。通过参数优化和分析,揭示了不同参数范围内Winkler地基的减振效果,讨论了其最佳参数范围。研究结果表明:在合理的参数范围内,弹性介质对其支承梁的动力响应有良好的抑制作用,能够快速有效地吸收共振条件下的振动能量,并具有良好的鲁棒性。优化后的非线性能量汇可使梁的共振幅值降低超95%,且具有较宽的减振频带。研究成果从非线性能量汇的角度展现了土-结构相互作用效应的减振机理,为基于弹性地基设计的结构振动抑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结构相互作用 Winkler地基梁理论 非线性能量汇 增量谐波平衡法 减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线性电感的混合电磁铁磁力计算方法
12
作者 申璐 张立伟 +3 位作者 修三木 张孟磊 杨长青 吕尚阳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86-794,共9页
为提高混合电磁铁磁力计算的准确性和效率,综合考虑解析法计算速度快和有限元法计算精度高的优势,提出一种基于非线性电感的混合电磁铁磁力计算方法.首先,分析混合电磁铁电感与电流的关系,建立考虑磁饱和的非线性电感模型;然后,采用等... 为提高混合电磁铁磁力计算的准确性和效率,综合考虑解析法计算速度快和有限元法计算精度高的优势,提出一种基于非线性电感的混合电磁铁磁力计算方法.首先,分析混合电磁铁电感与电流的关系,建立考虑磁饱和的非线性电感模型;然后,采用等效面电流法,将2种典型的混合电磁铁结构(结构a、结构b)等效为多电磁线圈的纯电磁铁结构,进而利用能量平衡法推导出通用于串联磁路型混合电磁铁磁力表达式,其中非线性电感的参数变量由有限元仿真法拟合得到.研究结果表明:结构a和结构b利用本文所述方法得到的电磁力计算结果与传统有限元仿真结果的平均偏差为2.54%和2.37%,结构a与实验测量的平均偏差为2.63%,且与传统有限元法相比,计算效率极大提升,即本文所述方法通过较少任务的有限元仿真得到远高于现有解析公式准确性的电磁力计算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电磁铁 非线性电感 能量平衡法 有限元法 磁力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误拆电缆导致计量故障的差错电量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廖涛 张欲晓 +3 位作者 赵玉富 刘天齐 曾信义 王平 《农村电气化》 2024年第5期82-84,共3页
以一起因误拆电缆导致关口电能表失压为例,对故障过程进行分析,并阐述差错电量计算的方法及结果。为使结果更合理,采用站内电量平衡法和母线电量平衡法分别进行计算,所得差错电量接近,证明了计算方法的正确性,为类似电能计量故障的分析... 以一起因误拆电缆导致关口电能表失压为例,对故障过程进行分析,并阐述差错电量计算的方法及结果。为使结果更合理,采用站内电量平衡法和母线电量平衡法分别进行计算,所得差错电量接近,证明了计算方法的正确性,为类似电能计量故障的分析处理和差错电量的计算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故障 关口电能表 站内电量平衡法 母线电量平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下垫面湍流通量计算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2
14
作者 刘树华 茅宇豪 +5 位作者 胡非 张称意 刘立超 梁福明 辛国君 王建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16-629,共14页
本文利用1990~1994年在中国内蒙古奈曼市半干旱地区沙丘和植被区下垫面观测的微气象数据,采用变分法、波文比能量平衡方法和空气动力学方法计算了7种下垫面(沙丘、草原、四种放牧强度的草地、玉米田)的湍流通量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本文利用1990~1994年在中国内蒙古奈曼市半干旱地区沙丘和植被区下垫面观测的微气象数据,采用变分法、波文比能量平衡方法和空气动力学方法计算了7种下垫面(沙丘、草原、四种放牧强度的草地、玉米田)的湍流通量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除沙丘和重度放牧草地外,三种方法计算的湍流通量在大多数时刻是比较一致的,相关性较高,能量闭合程度也较好.在用于计算植被相对茂盛下垫面的湍流通量时,变分法得到的结果更好一些.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地表生物量、覆盖率和植被高度相应减少,潜热和动量通量相应减小,而感热通量增大.草地等植被茂盛的下垫面能够增加垂直方向的动量输送,增加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减小风速,阻止地表沙粒的运动和沙丘的起伏,对防止沙漠化能起到较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分法 波文比能量平衡法 空气动力学法 不同下垫面 湍流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东山区天然次生林能量平衡和蒸散 被引量:16
15
作者 颜廷武 尤文忠 +3 位作者 张慧东 魏文俊 王睿照 赵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2-179,共8页
基于辽宁冰砬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2012年森林内、外微气象观测数据,采用波文比-能量平衡法(BERB)研究了辽东山区天然次生林能量平衡组分及蒸散特征。结果表明,天然次生林全年获得净辐射能量(Rn)为1.63×109J/m2,其中生长季Rn... 基于辽宁冰砬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2012年森林内、外微气象观测数据,采用波文比-能量平衡法(BERB)研究了辽东山区天然次生林能量平衡组分及蒸散特征。结果表明,天然次生林全年获得净辐射能量(Rn)为1.63×109J/m2,其中生长季Rn占全年的71%。Rn月均值呈单峰状季节变化;5月份Rn最大,达101.73 W/m2;12月份最小,仅为-2.38 W/m2。Rn在晴朗天气的日变化呈单峰型,峰值出现在12:00前后,Rn在日出后0.5 h至日落前1.5 h为正值,其它时间为负值。潜热通量(LE)、感热通量(H)在晴朗天气呈单峰型日变化规律。LE呈单峰型季节变化,7月份最大。H呈双峰型季节变化,峰值在4月份,次峰值在9月份。波文比(β)近似呈"U"字型季节变化,非生长季β均值为1.50,即H占有效能量的60%,生长季β均值为0.43,即LE占有效能量的70%。生长季土壤热通量(G)为能量支出项,约占有效能量的2.5%,晴朗天气呈单峰型日变化。非生长季G为能量收入项,约占有效能量的6.8%,1月份几乎没有日变化。辽东山区天然次生林全年蒸散(E)总量为541.8 mm,占全年降水总量的70.3%,蒸散耗水是该森林生态系统最主要的水分支出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次生林 波文比 能量平衡 蒸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层有效土壤水分参数化及冠层下土面蒸发模拟 被引量:19
16
作者 张川 闫浩芳 +2 位作者 大上博基 史海滨 王国庆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2-107,共6页
通过观测田间微气象数据、土壤表层水分变化状况及荞麦作物冠层下土面蒸发等资料,引进一个表面体积含水率的函数,构建了基于表层有效土壤水分的土壤蒸发模型。该模型包含了土面蒸发的2个过程:水蒸气从土壤孔隙中扩散到地表面及水蒸气由... 通过观测田间微气象数据、土壤表层水分变化状况及荞麦作物冠层下土面蒸发等资料,引进一个表面体积含水率的函数,构建了基于表层有效土壤水分的土壤蒸发模型。该模型包含了土面蒸发的2个过程:水蒸气从土壤孔隙中扩散到地表面及水蒸气由地表面传输到大气中。模型中表层有效土壤水分参数不仅取决于表层土壤含水状况,而且受风速影响。采用波文比能量平衡法及微型蒸发器观测荞麦地实际蒸腾蒸发量及冠层下土面蒸发的变化规律,并验证模型精度。结果表明,所构建模型可以成功预测冠层下土面蒸发,其平均相对误差为13.5%。该研究对于实现土壤蒸发及作物蒸腾的分离估算,减少无效水分消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蒸发 蒸散发 微型蒸发器 波文比能量平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节水灌溉稻田能量通量特征及其规律分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刘笑吟 杨士红 +2 位作者 李霁雯 徐俊增 刘明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3-92,共10页
利用涡度相关系统在江苏省昆山市试验研究基地2013年水稻生育期所测的净辐射量、土壤热通量、潜热通量和显热通量等观测资料,分析了能量各通量在典型晴天、阴天的日变化规律和稻季能量通量的日变化、月变化及分配特征,讨论了能量各组分... 利用涡度相关系统在江苏省昆山市试验研究基地2013年水稻生育期所测的净辐射量、土壤热通量、潜热通量和显热通量等观测资料,分析了能量各通量在典型晴天、阴天的日变化规律和稻季能量通量的日变化、月变化及分配特征,讨论了能量各组分占净辐射量的比例和不同时间尺度上稻田的能量闭合情况。结果表明:能量平衡各分量在亚热带南部季风区节水灌溉稻田典型晴天以及水稻生育期间月均日变化均呈明显的倒"U"型单峰趋势,典型阴天能量平衡各分量日均值和峰值均小于晴天,但也呈单峰型变化趋势。稻季潜热通量占净辐射量的86.2%,土壤热通量占净辐射量的1.3%,不同时间尺度上净辐射量均主要以潜热形式加湿大气,感热通量占净辐射量的0.8%,与潜热通量差异显著,且占净辐射量的比例呈此消彼长的关系。在能量通量的测量过程中,与净辐射量相比,感热、潜热通量滞后于净辐射量约0.5 h,土壤热通量滞后1.5--2.5 h。热传输速度不同步,从而影响了能量的短期闭合率。但与其他生态系统相比,该节水灌溉稻田生态系统能量闭合度较高,说明该试验区涡度数据可靠,通量特征及规律具有较好的代表性,有利于通量研究的进一步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水灌溉稻田 能量通量 涡度相关法 能量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区人工绿洲间作农田蒸散研究 被引量:24
18
作者 吴锦奎 丁永建 +2 位作者 王根绪 山崎佑介 田隆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6-20,共5页
在黑河流域中游的张掖绿洲区建立了大田环境下的春小麦和夏玉米间作农田能水平衡研究观测点,以气象观测资料为基础,采用波文比能量平衡法(BREB)和参考作物蒸散量-作物系数法(ET0-Kc)对作物的蒸散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在一个完... 在黑河流域中游的张掖绿洲区建立了大田环境下的春小麦和夏玉米间作农田能水平衡研究观测点,以气象观测资料为基础,采用波文比能量平衡法(BREB)和参考作物蒸散量-作物系数法(ET0-Kc)对作物的蒸散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在一个完整的生长期内,利用波文比能量平衡法得到的间作作物蒸散量为688mm,日均3.4mm/d,用参考作物蒸散量作物系数法得到的作物蒸散量为666mm,日均3.3mm/d,两种计算方法得到的蒸散量总值差别小。同期,水文平衡法计算结果为733mm。利用波文比能量平衡法所得结果的分析表明,试验地在不同生长阶段,ET变化剧烈,生长初期、中期、末期分别为1.19、4.41和2.58mm/d,其蒸散量分别占全年蒸散总量的7.79%、78.73%和13.48%。ET月变化显示,3月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4月和5月剧烈增加;6月达到最大;此后的7月和8月降低,但仍维持在一个高水平;9月,随着作物进入生长末期,蒸散急剧减小。对ET日内变化分析可知,作物蒸散开始于早晨7:00~8:00,在14:00左右达到最大,19:00~20:00趋于0mm/d。不同生长阶段蒸散强度差异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 间作作物 波文比能量能量法 参考作物蒸散量-作物系数法 绿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涡动相关技术观测长白山阔叶红松林蒸散特征 被引量:11
19
作者 施婷婷 关德新 +4 位作者 吴家兵 张弥 王安志 金昌杰 韩士杰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8,共8页
该文利用开路涡动相关系统测定了长白山阔叶红松林2003年蒸散量(潜热通量LE),并分析了其日、季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该观测系统的能量平衡闭合度为86.5%,处于国际同类观测闭合度范围(60%-90%)的中上水平,说明长白山涡动相关... 该文利用开路涡动相关系统测定了长白山阔叶红松林2003年蒸散量(潜热通量LE),并分析了其日、季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该观测系统的能量平衡闭合度为86.5%,处于国际同类观测闭合度范围(60%-90%)的中上水平,说明长白山涡动相关法观测数据可信度较高.潜热通量与净辐射(Rn)呈二次曲线关系,与气温(Ta)呈指数关系,模拟出的LE日总量与Rn、Ta经验关系式,可对比缺值进行插补.森林蒸散量日变化特点是白天高于夜间,中午最高,夜间潜热通量和显热通量(日)有低估的现象;季节变化特点是7、8月份蒸散量最高,冬季较低,且蒸散量在净辐射中所占的比例为生长季明显高于非生长季.该森林蒸散年总量为1126.99MJ/m^2,相当于450.8mm降水量,占年总降水量(538.4mm)的8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蒸散 能量平衡 涡动相关法 阔叶红松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站锅炉烟气余热利用的热力学分析与优化设计原则 被引量:39
20
作者 黄圣伟 徐钢 +3 位作者 杨勇平 刘超 刘文毅 杨志平 《现代电力》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5-80,共6页
利用锅炉尾部烟气余热加热回热系统中的凝结水,可排挤部分抽汽返回汽轮机内继续膨胀做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机组效率,有利于电厂的节能降耗。在典型百万千瓦机组选定工况的基础上,结合工程约束条件限制,开展利用电站锅炉烟气余热加热凝... 利用锅炉尾部烟气余热加热回热系统中的凝结水,可排挤部分抽汽返回汽轮机内继续膨胀做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机组效率,有利于电厂的节能降耗。在典型百万千瓦机组选定工况的基础上,结合工程约束条件限制,开展利用电站锅炉烟气余热加热凝结水的多种典型集成方案设计;并运用"等效焓降法"和"常规热平衡法"对其进行热力学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非常接近,可作为工程计算的相互验证;低温省煤器回收的热量在满足约束条件的情况下排挤更高级的抽汽可获得更好的节能效果;同时,合理利用串并联方式有可能获得更好的热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站节能 低温余热利用 热力学分析 常规热平衡法 等效焓降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