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OLA1基因5′侧翼区的克隆及调控功能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梁自文 杨宗城 +1 位作者 陈建 陈渝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001-1003,共3页
目的研究内皮细胞高表达脂多糖相关因子1(endothelial overexpressedlipopolysaccharide associatedfactor1,EOLA1)基因5′侧翼区的调控序列。方法通过基因组步移克隆EOLA1基因5′侧翼区不同长度的片段,插入β半乳糖苷酶(βgal)报告基... 目的研究内皮细胞高表达脂多糖相关因子1(endothelial overexpressedlipopolysaccharide associatedfactor1,EOLA1)基因5′侧翼区的调控序列。方法通过基因组步移克隆EOLA1基因5′侧翼区不同长度的片段,插入β半乳糖苷酶(βgal)报告基因载体,分析各片段在ECV304细胞中的βgal调节活性。结果含EOLA1基因5′侧翼区-1~-2659bp和-1~-1951bp序列的重组质粒在ECV304细胞中能明显表现βgal上调活性,而-1~-361bp序列的重组质粒活性无明显变化。结论EOLA1基因5′侧翼区-361~-1951bp内存在基因转录启动子元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OLA1基因 启动子 报告基因 活性分析 克隆 调控功能 EOLA1基因5’侧翼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OLA1基因启动子序列的鉴定 被引量:4
2
作者 梁自文 周广举 +2 位作者 杨宗城 陈建 陈渝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2309-2311,共3页
目的鉴定EOLA1基因启动子序列,为深入研究EOLA1的转录调控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PCR反应进一步缺失突变EOLA1基因5′侧翼区-1672~+51(1723bp)序列,将产物插入到含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载体pGL3-Basic中,转染ECV304细胞,瞬时表达后测定... 目的鉴定EOLA1基因启动子序列,为深入研究EOLA1的转录调控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PCR反应进一步缺失突变EOLA1基因5′侧翼区-1672~+51(1723bp)序列,将产物插入到含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载体pGL3-Basic中,转染ECV304细胞,瞬时表达后测定荧光素酶活性。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该1723bp片段可能存在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结果缺失到785bp片段仍具有启动子活性,进一步缺失到717bp片段后活性消失,从而确定启动子位于-738~-676bp序列,其附近含Sp1和Myf顺式作用元件。结论确定了EOLA1启动子范围和转录因子结合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OLA1 启动子 转录因子 报告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活化相关新基因EOLA1的体外表达及亚细胞定位 被引量:4
3
作者 梁自文 杨宗城 +2 位作者 罗向东 刘月明 蔡文琴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8期1617-1619,共3页
目的 研究内皮细胞高表达脂多糖相关因子 1(Endothelial over expressedlipopolysaccharide associatedfactor 1,EOLA1)基因的体外表达和亚细胞定位 ,为进一步功能研究打下基础。方法 通过偶联转录 翻译系统体外表达EOLA1蛋白 ,并用... 目的 研究内皮细胞高表达脂多糖相关因子 1(Endothelial over expressedlipopolysaccharide associatedfactor 1,EOLA1)基因的体外表达和亚细胞定位 ,为进一步功能研究打下基础。方法 通过偶联转录 翻译系统体外表达EOLA1蛋白 ,并用变性凝胶电泳进行产物检测 ;构建EOLA1 EGFP(绿色荧光蛋白 )融合蛋白表达质粒 ,转染内皮细胞后瞬时表达 ,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EOLA1蛋白的亚细胞定位。结果 体外表达的EOLA1蛋白分子量约 18× 10 3,与预测结果相符合 ;EOLA1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浆 ,少量表达于细胞核。结论 EOLA1属细胞内结构蛋白 ,可能是参与了炎症时细胞内信号转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 内皮细胞高表达脂多糖相关因子1 亚细胞定位 体外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录因子Sp1在人内皮细胞高表达脂多糖相关因子1基因转录中的作用 被引量:4
4
作者 梁自文 吴惠玲 +4 位作者 罗敏 杨宗城 陈建 陈渝 罗勤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2249-2251,共3页
目的明确转录因子Sp1在人内皮细胞高表达脂多糖相关因子1(endothelial-overexpressed lipopolysiccha-ride-associated factor 1,EOLA1)基因转录调控中的作用。方法定点突变EOLA1基因核心启动子-734~-666序列中推断的Sp1结合位点,观察... 目的明确转录因子Sp1在人内皮细胞高表达脂多糖相关因子1(endothelial-overexpressed lipopolysiccha-ride-associated factor 1,EOLA1)基因转录调控中的作用。方法定点突变EOLA1基因核心启动子-734~-666序列中推断的Sp1结合位点,观察启动子活性变化;进行凝胶电泳迁移和染色质免疫共沉淀验证Sp1转录因子与启动子区顺式作用元件发生相互作用。结果突变Sp1结合位点后,核心启动子的活性(0.12±0.01)较野生启动子(2.51±0.98)显著下降(P<0.05),EMSA和染色质免疫共沉淀验证了SP1与启动子区顺式作用元件相互作用。结论转录因子Sp1调控了EOLA1基因的基础转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OLA1 SP1 启动子 凝胶电泳迁移 染色质共沉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OLA1抗体的制备及肿瘤组织中EOLA1的表达检测 被引量:3
5
作者 梁自文 王清良 +2 位作者 杨宗城 陈兵 张忠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2418-2420,共3页
目的制备抗EOLA1多克隆抗体并检测其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原核表达获得EOLA1蛋白,纯化后作为抗原免疫大白兔,获得兔抗人EOLA1(hEOLA1)多抗血清,进行免疫组化检测人多肿瘤芯片上EOLA1的表达。结果制备了高滴度的hEOLA1多克隆抗体... 目的制备抗EOLA1多克隆抗体并检测其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原核表达获得EOLA1蛋白,纯化后作为抗原免疫大白兔,获得兔抗人EOLA1(hEOLA1)多抗血清,进行免疫组化检测人多肿瘤芯片上EOLA1的表达。结果制备了高滴度的hEOLA1多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显示EOLA1蛋白在肺癌、结肠癌、胃癌和肝癌仅表达于肿瘤间质,肿瘤细胞本身未见表达,而在胶质瘤和乳腺癌则呈广泛表达。结论EOLA1可能在胶质瘤和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OLA1 原核表达 多克隆抗体 免疫组织化学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组织中趋化因子MCP-1的表达与TAMs计数及肿瘤血管生成的相关性 被引量:7
6
作者 王兴芬 郑海燕 +2 位作者 潘彦珞 董淑惠 辛琪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12-316,共5页
目的检测胃癌组织中MCP-1、TAMs及VEGF的相关性,探讨他们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例胃炎组织及50例胃癌组织中MCP-1、TAMs及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1)胃癌组织中MCP-1、VEGF的表达及TAMs计... 目的检测胃癌组织中MCP-1、TAMs及VEGF的相关性,探讨他们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例胃炎组织及50例胃癌组织中MCP-1、TAMs及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1)胃癌组织中MCP-1、VEGF的表达及TAMs计数均高于对照组;(2)MCP-1与TAMs均与胃癌的组织学分型和分化无关,VEGF与胃癌的分型有关,但与分化无关;(3)MCP-1、VEGF及TAMs均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有关;(4)MCP-1、VEGF及TAMs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 MCP-1和TAMs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及血管生成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胃癌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ta-1与VEGF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被引量:6
7
作者 杨益民 刘华 李文彬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82-684,共3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肿瘤转移相关蛋白1(Mta-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及其与子宫内膜癌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2例宫内膜癌和30例正常宫内膜组织中Mta-1和VEGF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两者与...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肿瘤转移相关蛋白1(Mta-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及其与子宫内膜癌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2例宫内膜癌和30例正常宫内膜组织中Mta-1和VEGF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两者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两者表达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ta-1、VEGF阳性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0.01);子宫内膜癌中Mta-1、VEGF表达均与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及肌层浸润深度有关(P〈0.05或P〈0.01),而与患者年龄无关。Mta-1与VEGF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582,P〈0.05)。结论:Mta-1和VEGF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及生物行为密切相关,且两者表达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转移相关基因-1(Mta-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EGF)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多糖预处理对大鼠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期肝脏NF-κB活性和ICAM-1/LFA-1分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李洋 朱继芳 +1 位作者 刘作金 龚建平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884-888,共5页
目的:探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预处理对大鼠肝移植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中肝脏核因子-κB(Nuclearfactor-κB,NF-κB)活性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Intercellular adhension molecule-1... 目的:探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预处理对大鼠肝移植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中肝脏核因子-κB(Nuclearfactor-κB,NF-κB)活性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Intercellular adhension molecule-1/Lymphocyte function associated antingen-1,ICAM-1/LFA-1)分子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原位肝移植组(OLT组)和原位肝移植+LPS预处理组(LPS组)。Sham组只开腹分离肝十二指肠韧带,OLT组和LPS组按两袖套法进行肝移植。Sham组于分离肝十二指肠韧带后0、60、180min、OLT组和LPS组于门静脉血流恢复后0、60、180min分别测定各时相点肝组织NF-κB活性、ICAM-1/LFA-1分子表达及血清ALT、AST水平。结果:再灌注后0、60、180min,OLT组与LPS组的NF-κB活性、ICAM-1/LFA-1分子表达均高于Sham组(P<0.01);再灌注后0min,OLT组与LPS组的NF-κB活性、ICAM-1/LFA-1分子表达和ALT、AS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灌注60、180min,OLT组的NF-κB活性,ICAM-1/LFA-1分子表达,ALT、AST水平均明显高于LPS组(P<0.01)。结论:大鼠肝移植再灌注期内毒素信号转导通路的NF-κB活性增强,上调ICAM-1/LFA-1分子表达对移植肝造成损害;脂多糖预处理可有效抑制大鼠肝移植I/R中肝脏NF-κB活性、下调ICAM-1/LFA-1分子表达,对大鼠移植肝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缺血再灌注损伤 脂多糖 核因子-κB 细胞间粘附分子-1 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AV_2VEGF_(165)与rAAV_2ANG-1联合转染促猪缺血心肌血管生成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朱成楚 陈仕林 +8 位作者 刘玉清 唐礼江 林仙方 包卫光 马德华 朱广球 周文娟 周仪林 杜丛文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10-617,共8页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165)及血管生成素(ANG-1),对猪慢性缺血心肌中血管生成效应及心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完全腔镜下放置血管缩窄环于小型猪左冠状动脉回旋支(LCX),建立慢性心肌缺血模型。6周后行心电图、冠状...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165)及血管生成素(ANG-1),对猪慢性缺血心肌中血管生成效应及心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完全腔镜下放置血管缩窄环于小型猪左冠状动脉回旋支(LCX),建立慢性心肌缺血模型。6周后行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和心脏超声检查,确认LCX闭塞或相应心肌的缺血。16只动物随机均分为:单纯注射转染VEGF165组(组Ⅰ,n=4)、单纯注射转染ANG-1组(组Ⅱ,n=4)、联合注射转染VEGF165与ANG-1组(组Ⅲ,n=4)和注射磷酸盐缓冲液PBS对照组(组Ⅳ,n=4)。各组在胸腔镜下,心肌内直接注射rAAV2ANG-1、rAAV2VEGF165,剂量为5×1011vg(virus/genome)。治疗后,不同时间点ELISA检测VEGF165和ANG-1蛋白的分泌,冠状动脉造影观察侧枝循环形成的情况,行心脏超声检查观察左心室功能变化。3个月后取注射部位心肌,用Western blot检测VEGF165和ANG-1蛋白的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心肌毛细血管密度与微小动脉生成情况。结果:放置血管缩窄环后6周,所有动物均出现LCX完全/次全闭塞,或LCX支配区域的心肌缺血。Ⅰ、Ⅲ两组猪体内的VEGF165蛋白分泌水平从基因转染后第7天开始上升,并于第14天达到高峰,随后逐渐下降,尤以Ⅰ组分泌水平为高;其它两组各时间点及组间的VEGF165蛋白分泌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样,Ⅱ、Ⅲ两组猪体内的ANG-1蛋白分泌水平的变化与VEGF165蛋白分泌水平类似,尤以Ⅱ组分泌水平为高(P<0.01);其它两组各时间点及组间的ANG-1蛋白分泌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Ⅲ中VEGF165与ANG-1蛋白水平变化同步。Western blot检测显示,基因治疗后3个月,组ⅢVEGF165、ANG-1蛋白水平都显著高于组Ⅳ(P<0.01),组Ⅲ与组Ⅰ间VEGF165蛋白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组Ⅲ与组Ⅱ间ANG-1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治疗3个月后,组Ⅲ左心室室腔缩小,心肌收缩力增强,LCX及其分支较基因转染前增粗、迂回,左回旋支发出侧支,左回旋支远端重新有造影剂充填。组Ⅰ、Ⅱ则有不同程度心肌收缩力增强,充盈改善,但均较组Ⅲ改善幅度小,回旋支见少许造影剂充填,但较组Ⅲ明显少,组Ⅳ处理前后无明显改变。超声检查显示,模型建立术后6周,左心室下壁及后壁变薄,局部运动减弱、不协调,收缩异常;基因转染后1个月、3个月,组Ⅰ、组Ⅱ、组Ⅲ心功能都较转染前有明显改善,组Ⅳ无明显变化;组Ⅲ的EF与FS改善程度要明显好于其他各组。CD34免疫组化染色评价血管密度,组Ⅲ缺血区血管计数高于组Ⅰ、组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Ⅳ的心肌内毛细血管数目很少。应用α-SMA免疫组化染色评价小动脉形成,结果提示,基因转染3个月后组Ⅳ心肌中小动脉密度最低,其余各组心肌中均有较多的小动脉新生,尤以组Ⅲ最为显著。结论:完全腔镜下放置血管缩窄环及完成心肌内注射切实可行,在胸腔镜下建立的小型猪慢性心肌缺血模型中,心肌内注射rAAV2VEGF165、rAAV2ANG-1可以有效地转染小型猪心肌组织,外源基因长期稳定表达,同时ANG-1能协同VEGF165作用,从而显著地提高其促进缺血心肌毛细血管和小动脉生成,促进有效侧枝循环形成并改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病理学 血管生成素1/遗传学 慢性心肌缺血 腺相关病毒 血管形成素-1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类/遗传学 血管新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OLA1基因突变体的克隆和鉴定
10
作者 苏踊跃 齐洁 +4 位作者 罗向东 贾思远 梁光萍 陈渝 刘月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9期1728-1730,共3页
目的 对ECV3 0 4细胞株EOLA1基因进行克隆测序以及mRNA水平检测。方法 采用RT PCR扩增EOLA1基因片断 ,连接到T载体进行测序。结果 测序发现一种目的基因mRNA剪接突变体 ,其第 3外显子起始部分比Genebank数据库相应序列多出 19个碱基... 目的 对ECV3 0 4细胞株EOLA1基因进行克隆测序以及mRNA水平检测。方法 采用RT PCR扩增EOLA1基因片断 ,连接到T载体进行测序。结果 测序发现一种目的基因mRNA剪接突变体 ,其第 3外显子起始部分比Genebank数据库相应序列多出 19个碱基。RT PCR显示剪接突变体与野生型EOLA1基因具有不同的表达水平和LPS反应性。结论 发现一个EOLA1基因剪接突变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OLA1 基因 克隆 剪接突变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本1表达影响裸鼠骨肉瘤增殖的病理改变
11
作者 刘畅 乔苏迟 +3 位作者 徐唯傑 李博 许常利 王志伟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6-62,共7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本1(MALAT-1)表达对裸鼠皮下植入的骨肉瘤增殖和病理学形态的影响。方法使用慢病毒感染构建MALAT-1稳定低表达的骨肉瘤U2OS细胞系,qPCR法验证MALAT-1表达的改变。将12只4~6周龄的雄性裸鼠随机...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本1(MALAT-1)表达对裸鼠皮下植入的骨肉瘤增殖和病理学形态的影响。方法使用慢病毒感染构建MALAT-1稳定低表达的骨肉瘤U2OS细胞系,qPCR法验证MALAT-1表达的改变。将12只4~6周龄的雄性裸鼠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皮下植入MALAT-1稳定低表达的骨肉瘤U2OS细胞,对照组皮下植入空载慢病毒处理的骨肉瘤U2OS细胞。分别在植入后第3、6、9、12、15、18、21天测定并记录两组裸鼠皮下骨肉瘤的体积。植瘤后第21天处死裸鼠,完整取出骨肉瘤称重,通过H-E染色观察骨肉瘤病理学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肿瘤生长更慢,植瘤21 d后的体积、质量均小于对照组(P均<0.01)。H-E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肿瘤基质成分增多,肿瘤细胞密集程度降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PCNA阳性染色积分光密度(IOD)中位数为8531.03、阳性细胞占比为29.3%(1758/6000),对照组IOD中位数为27548.23、阳性细胞占比为56.5%(3392/6000),实验组PCNA表达程度较对照组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实验组VEGF阳性染色IOD为18179.490±18299.433、阳性细胞占比为51.0%(3063/6000),对照组IOD为15850.632±9341.063、阳性细胞占比为50.0%(3001/6000),两组VEGF表达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抑制骨肉瘤中长链非编码RNA MALAT-1的表达可以延缓肿瘤的生长,降低肿瘤的侵袭性,促进实体瘤中肿瘤细胞的坏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长链非编码RNA 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本1 增殖细胞核抗原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 MALAT1对氧糖剥夺/复氧诱导的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血管生成的影响
12
作者 高昶 刘燕 +1 位作者 杨皓翔 张翠翠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32-839,共8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lncRNA)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本1 (MALAT1)对氧糖剥夺/复氧(OGD/R)诱导的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BMECs)血管生成的影响,并阐明其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MALAT1、不均一核糖核蛋白K (hnRNPK)...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lncRNA)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本1 (MALAT1)对氧糖剥夺/复氧(OGD/R)诱导的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BMECs)血管生成的影响,并阐明其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MALAT1、不均一核糖核蛋白K (hnRNPK)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VEGFA)的结合位点。HBMECs进行OGD/R处理构建脑缺血细胞模型,分为对照组、OGD/R模型组、OGD/R+siNC组、OGD/R+沉默MALAT1 (OGD/R+siMALAT1)组和OGD/R+siMALAT1+过表达VEGFA (OGD/R+siMALAT1+VEGFA)组。采用小干扰RNA (siRNA)沉默MALAT1的表达,采用pcDNA载体构建VEGFA过表达载体,将构建的siMALAT1和pcDNA VEGFA载体分别或同时转染至HBMECs中。利用管形成实验检测各组细胞血管形成能力,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VEGFA蛋白表达水平。6周龄健康雄性C57BL/6 J小鼠2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组、MCAO+NC空载体(MCAO+NC)组和MCAO+过表达MALAT1 (MCAO+MATAL1)组,每组5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利用线栓法构建MCAO小鼠模型,MCAO+NC组和MCAO+MATAL1组小鼠右脑室内分别注射NC空载体和MALAT1过表达载体。采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检测各组小鼠脑梗死面积百分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小鼠脑组织中VEGFA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生物信息学预测,MALAT1与hnRNPK及hnRNPK与VEGFA均存在结合位点。管形成实验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与对照组比较,OGD/R模型组细胞成管数明显增加(P<0.01),细胞中VEGFA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OGD/R模型组比较,OGD/R+siMALAT1组细胞成管数明显减少(P<0.01),细胞中VEGFA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OGD/R+siMALAT1组比较,OGD/R+siMALAT1+VEGFA组细胞成管数明显增加(P<0.01),细胞中VEGFA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在MCAO模型小鼠实验中,TTC染色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与假手术组比较,MCAO模型组小鼠脑梗死面积百分率和脑组织中VEGFA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MCAO模型组比较,MCAO+MALAT1组小鼠脑梗死面积百分率明显降低(P<0.01),脑组织中VEGFA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LncRNA MALAT1可增强靶基因VEGFA的稳定性并上调其表达,进而促进缺血性脑卒中小鼠的脑血管生成,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本1 血管生成 不均一核糖核蛋白K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敲减干扰素调节因子3对脂多糖刺激Raw264.7细胞核内Irak1bp1表达的影响
13
作者 谈志丽 王迎迎 +5 位作者 钟欢 何玉 施青青 杨雪 徐国荣 刘亮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89-593,共5页
目的·扩增干扰素调节因子3(interferon regulator factor 3,IRF3)短发夹RNA(short hairpin RNA,sh RNA)腺病毒,并研究该病毒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诱导Raw264.7细胞核内白介素受体相关激酶1结合蛋白1(interleukin-1... 目的·扩增干扰素调节因子3(interferon regulator factor 3,IRF3)短发夹RNA(short hairpin RNA,sh RNA)腺病毒,并研究该病毒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诱导Raw264.7细胞核内白介素受体相关激酶1结合蛋白1(interleukin-1 receptor associated kinase 1 binding protein 1,Irak1bp1)表达的影响。方法·IRF3 sh RNA腺病毒的扩增在人胚肾293 T(HEK293T)细胞中进行,并采用TCID 50法测定病毒滴度。Raw 264.7细胞随机分为4组,1组为腺病毒(-)LPS(-),2组为腺病毒(-)LPS(+),3组为腺病毒(+)LPS(-),4组为腺病毒(+)LPS(+)。细胞IRF3基因表达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核内IRF3及Irak1bp1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结果·经计算扩增腺病毒滴度为2.2×10^(11) PFU/m L,最佳MOI为300。LPS刺激后Raw 264.7细胞内IRF3 m RNA较对照组明显增加,核内IRF3蛋白及Irak1bp1表达也明显增加;IRF3 sh RNA腺病毒应用后,细胞对IRF3 m RNA的组成性表达及LPS刺激诱导的IRF3 m RNA和核内蛋白质表达均明显受抑,但未刺激状态下IRF3蛋白核内组成性表达无明显影响;IRF3 sh RNA腺病毒应用对细胞静息及LPS刺激诱导的核内Irak1bp1表达并无影响。结论·IRF3 sh RNA腺病毒能够有效抑制LPS刺激诱导的核内IRF3的表达,但并不影响核内Irak1bp1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调节因子3 短发夹RNA腺病毒 白介素受体相关激酶1结合蛋白1(Irak1bp1) 脂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HMGB1调控内皮细胞成血管作用的机制初探
14
作者 邓金涛 许文斌 +3 位作者 任建华 张文辉 王哲 梁堂钊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97-403,共7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高迁移率族蛋白1(rhHMGB1)在调控内皮细胞成血管过程中可能涉及的机制。方法将内皮细胞分为对照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上清组以及rhHMGB1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CCK)-8法检测内皮细胞的增殖、存活情况;采用蛋白质印迹... 目的探讨重组人高迁移率族蛋白1(rhHMGB1)在调控内皮细胞成血管过程中可能涉及的机制。方法将内皮细胞分为对照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上清组以及rhHMGB1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CCK)-8法检测内皮细胞的增殖、存活情况;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Yes相关蛋白(YAP)、CD31、缺氧诱导因子(HIF)-1α的蛋白相对表达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VEGF、YAP、CD31、HIF-1α的信使RNA(mRNA)相对表达量;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内皮细胞迁移水平;免疫荧光实验检测YAP定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rhHMGB1组内皮细胞迁移率增加(P<0.05),且细胞迁移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与对照组比较,MSC上清组VEGF蛋白相对表达量增加,p-YAP蛋白表达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对照组比较,rhHMGB1组的VEGF和HIF-1α蛋白相对表达量以及VEGF和CD31 mRNA相对表达量均增加,YAP和p-YAP蛋白表达均增多,YAP/p-YAP比值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MSC上清组比较,rhHMGB1组的CD31 mRNA相对表达量增加,YAP蛋白表达增多,YAP/p-YAP比值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外源高浓度rhHMGB1可能通过介导YAP入核促进内皮细胞的迁移能力,并上调血管生成相关蛋白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 Yes相关蛋白(YAP) 内皮细胞 血管再生 缺氧诱导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CD3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高表达脂多糖相关因子1通过影响NF-κB信号通路促进糖尿病小鼠皮肤创面愈合的研究
15
作者 张星 冷蔚玲 +2 位作者 雷小添 何雨 梁自文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56-1062,共7页
目的:探讨内皮高表达脂多糖相关因子1(endothelial-overexpressed lipopolysaccharide-associated factor 1,EOLA1)对2型糖尿病小鼠皮肤创面促愈合效果及机制。方法:选取SPF级6周龄db/db糖尿病小鼠,构建全层皮肤创面模型,在创口周边注射... 目的:探讨内皮高表达脂多糖相关因子1(endothelial-overexpressed lipopolysaccharide-associated factor 1,EOLA1)对2型糖尿病小鼠皮肤创面促愈合效果及机制。方法:选取SPF级6周龄db/db糖尿病小鼠,构建全层皮肤创面模型,在创口周边注射EOLA1高表达慢病毒。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空载体慢病毒组、EOLA1慢病毒组。除正常对照组外,拍照记录不同时期小鼠创口愈合情况,造模第15天取创口及周边皮肤,HE染色观察创面肉芽组织及炎性浸润,Masson染色观察创面胶原纤维沉积,免疫荧光检测ARG1、iNOS观察巨噬细胞分型,Western blot及Real-time PCR检测NF-κB信号通路IκB-α、p-IκB-α、p65蛋白表达和EOLA1、TLR4、TNF-α、IL-1β基因表达水平。结果:与空载慢病毒组相比,EOLA1慢病毒组小鼠皮肤伤口愈合速度加快,肉芽组织及胶原纤维形成增多。EOLA1慢病毒组M2型巨噬细胞标志物ARG1表达升高,M1型巨噬细胞标志物iNOS表达降低。EOLA1慢病毒组IκB-α蛋白表达升高,p-IκB-α蛋白表达降低,TNF-α、IL-1β基因表达水平下调。结论:EOLA1可抑制糖尿病小鼠皮肤创面局部炎症,加速创面愈合,其机制可能为通过上调巨噬细胞内IκB-α表达,封闭p65活性,从而抑制炎症因子TNF-α、IL-1β的释放,巨噬细胞的表型也表现为从促炎症的M1型向促愈合的M2型转变。提示EOLA1在糖尿病创面具有抗炎促愈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高表达脂多糖相关因子1 NF-ΚB 糖尿病 皮肤创面愈合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环素抑制活化的内皮细胞表达粘附分子 被引量:4
16
作者 熊燕 贺智敏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的 研究四环素对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或细菌内毒素 (LPS)活化的内皮细胞表达粘附分子E 选择素和细胞间粘附分子 1(ICAM 1)的影响 ,为探讨四环素类药物的抗炎作用提供新的实验依据。方法 用TNF α(0 5~ 5 0 μg·L-1)或L... 目的 研究四环素对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或细菌内毒素 (LPS)活化的内皮细胞表达粘附分子E 选择素和细胞间粘附分子 1(ICAM 1)的影响 ,为探讨四环素类药物的抗炎作用提供新的实验依据。方法 用TNF α(0 5~ 5 0 μg·L-1)或LPS(0 5~ 5 0mg·L-1)孵育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使其活化 ;用四环素 (10 -6~ 10 -4 mol·L-1)预孵育内皮细胞 1h再与TNF α(1μg·L-1)或LPS(5mg·L-1)共同孵育4h或 18h ;应用细胞 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方法检测E 选择素和ICAM 1的表达。结果 TNF α或LPS孵育内皮细胞 4h明显诱导E 选择素的表达 ,TNF α或LPS孵育内皮细胞 18h明显增加ICAM 1的构成表达 (P <0 0 1) ;用四环素处理后则明显抑制TNF α或LPS诱导的E 选择素和ICAM 1的表达 (P <0 0 1) ,并呈现剂量依赖性。结论 四环素可抑制TNF α或LPS活化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粘附分子E 选择素和细胞间粘附分子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环素 肿瘤坏死因子-α 细胞内毒素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E-选择素 细胞间粘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