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creased glycated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in diabetic skin reduces the cell viability and angiogenesis of human dermal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被引量:2
1
作者 曹晓赞 XIE Ting +3 位作者 SUN Xiao-fang WANG Qi LU Shu-liang 顾鸣敏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76-682,共7页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glycation of basic fibroblast grow th factor( bFGF) in diabetic skin.Methods The abdom inal full-thickness skin tissues from 58 patients( 29 diabetic and 29 non-diabetic) aged 40 to69 years an...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glycation of basic fibroblast grow th factor( bFGF) in diabetic skin.Methods The abdom inal full-thickness skin tissues from 58 patients( 29 diabetic and 29 non-diabetic) aged 40 to69 years and granulation tissues from 15 patients( 8 diabetic and 7 non-diabetic) aged 50 to 59 were analyzed.The proportion of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 AGEs)-b FG F intotal b FGF was measured with co-immunoprecipitation and the hist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wound skin were detected with hem atoxylin and eosin staining. The cell viability, apoptosis, and angiogenesis of human derm al m 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HDMECs) after exposure to AG Es-b FG For bFGF were measured with cell counting kit-8, flow cytom etry,and tube form ation assay, respectively. Results The proportion of AG Es-b FG F in total b FG F showed agedependent increaseboth in diabetic and non-diabetic skin. As com pared with non-diabetic skin, the constituent ratio in diabetic skin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the equal age-group, and the same result could be obtained in granulation tissues from patients aged 50 to 59. The proportion of AG Es-b FG F in diabetic granulation was low er than that in diabetic skin from patients aged 50 to 59. H istological analysis show ed few er vessels in diabetic skin wound. In vitro, the viability and vascularization of H D M EC s were promoted by b FG F and inhibited after exposure to AGEs-bFGF for 7d. Conclusion The present study indicates that one cause for im paired wound healing in diabetic skin could be the glycated b FG F and its changed angiogenic fun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糖基化 终产物碱性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伤口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黄柏液涂剂促进糖尿病溃疡模型大鼠创面愈合机制研究
2
作者 杨剑锋 李友山 +4 位作者 赛序林 张艳 张锦楠 余清璇 张力睿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930-1938,共9页
目的:探讨复方黄柏液涂剂对糖尿病溃疡模型大鼠伤口愈合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10只健康大鼠作为空白组,40只构建糖尿病溃疡大鼠模型,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双用药组。空白组、模型组大鼠创面不... 目的:探讨复方黄柏液涂剂对糖尿病溃疡模型大鼠伤口愈合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10只健康大鼠作为空白组,40只构建糖尿病溃疡大鼠模型,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双用药组。空白组、模型组大鼠创面不予处理,西药组创面外敷酸性生长因子,中药组创面外敷复方黄柏液涂剂,双用药组同时外敷酸性生长因子及复方黄柏液涂剂,各1次/d。给药第0、7、14天记录大鼠创面愈合情况,计算创面愈合率。给药第7、14天时,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马松(Masson)染色法检测大鼠创面组织病理变化及胶原纤维情况;通过免疫荧光检测创面组织中分化簇31(CD31)、终末糖基化产物(AGEs)、终末糖基化产物受体(RAGE)、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第7、14天,中药组、西药组、双用药组创面愈合率均显著增加(P<0.0001),创面血管内皮细胞CD31表达增加(P<0.0001),创面VEGF含量增加(P<0.01),胶原纤维原排列改善,有效血管数量增加,血管渗漏减少,炎性细胞浸润峰值提前;第14天中药组、西药组、双用药组RAGE细胞阳性率均降低(P<0.0001)。结论:复方黄柏液涂剂可能通过提前炎性细胞浸润峰值时间、降低RAGE不利影响等因素终止创面无效慢性炎症环境,提高局部VEGF浸润,改善创面局部微环境,从而增加有效血管生成,改善血管功能及状态,促进DFU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溃疡 创面修复 血管生成 终末糖基化产物 终末糖基化产物受体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慢性炎症 复方黄柏液涂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西两头乌猪商品化三元杂交利用组合筛选
3
作者 何鑫 阳文萍 +7 位作者 张倩慧 邓维 陶旭雄 李晓庆 余振兴 肖利萍 林建国 黎雄 《现代畜牧科技》 2025年第9期75-79,共5页
为筛选适用于赣西两头乌猪商品化推广应用的三元杂交组合,该研究选取“大约克×巴克夏×赣西两头乌”(YBW)、“长白×巴克夏×赣西两头乌”(CBW)、“杜洛克×巴克夏×赣西两头乌”(DBW)断奶仔猪各1~2窝育肥至8... 为筛选适用于赣西两头乌猪商品化推广应用的三元杂交组合,该研究选取“大约克×巴克夏×赣西两头乌”(YBW)、“长白×巴克夏×赣西两头乌”(CBW)、“杜洛克×巴克夏×赣西两头乌”(DBW)断奶仔猪各1~2窝育肥至8月龄出栏,与赣西两头乌猪的生长性能、胴体肉质性状、经济效益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DBW毛色纯黑,8月龄出栏体重达131.64 kg,料重比3.14,皮厚3.77 mm,瘦肉率53.29%,眼肌面积54.15 cm^(2),肌内脂肪含量2.72%,按近3年江西地方猪行情均价估算,DBW毛猪利润和鲜肉利润分别比赣西两头乌猪高787.44、848.58元/头,综合表现最优,是赣西两头乌猪商业化杂交利用的有效模式,具有一定的推广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西两头乌猪 杂交 生长性能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血清FGF23与心衰及死亡发生风险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4
作者 王晓霞 周昕源 +5 位作者 杨相杰 周润哲 孟雨晴 张定欣 张瑾 王盈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74-880,共7页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血清浓度与心力衰竭及全因死亡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医院肾脏内科收治的无心衰症状的ESRD患者,采用基线问卷和体格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实验室检查收集...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血清浓度与心力衰竭及全因死亡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医院肾脏内科收治的无心衰症状的ESRD患者,采用基线问卷和体格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实验室检查收集患者数据,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血清FGF23浓度。随访时间2年,以随访发生新发的心力衰竭(ACC/AHA stage C-D)和全因死亡为复合终点结局事件,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患者发生结局事件的危险因素,通过亚组分析和交互作用分析,进一步探讨FGF23与结局事件的关联在不同亚组中是否存在异质性。结果该研究最终纳入ESRD患者107例,平均年龄(52.00±12.51)岁,男性39(36.45%)例,中位随访时间为23个月(21,25个月),出现结局事件32(29.9%)例,其中新发心衰22(20.6%)例,全因死亡10(9.3%)例。该研究结果显示结局事件组患者血清FGF23浓度显著高于非事件组[(4.40±1.16)pmol/ml vs(3.85±0.82)pmol/ml,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显示升高的FGF23可以增加ESRD患者发生结局事件的风险(HR=1.730,95%CI:1.164~2.570,P=0.007)。亚组分析显示FGF23水平与性别对于结局事件发生风险存在交互作用,尤其在男性ESRD患者中升高的FGF23风险更高(P_(-交互作用)<0.05)。结论升高的血清FGF23是ESRD患者发生心衰和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尤其在男性患者中风险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肾脏病 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 心力衰竭 全因死亡 前瞻性队列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塞罕坝木质部生长物候与植被物候的差异及影响因素
5
作者 廖银银 张先亮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24年第2期153-160,168,共9页
为探究塞罕坝地区木质部生长物候与植被物候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子,基于塞罕坝样点数据的木质部生长物候监测数据及NDVI数据利用最佳阈值提取方法获得预测木质部生长物候的最佳阈值,并基于该阈值预测塞罕坝地区2010-2021年木质部起止生... 为探究塞罕坝地区木质部生长物候与植被物候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子,基于塞罕坝样点数据的木质部生长物候监测数据及NDVI数据利用最佳阈值提取方法获得预测木质部生长物候的最佳阈值,并基于该阈值预测塞罕坝地区2010-2021年木质部起止生长物候。利用动态阈值法基于遥感数据提取植被物候,对比分析木质部生长物候与植被物候空间变化差异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塞罕坝地区木质部生长始期主要集中在每年第111~150天,木质部生长末期主要集中在每年第235~257天。植被木质部生长季长度大约为96~130 d。塞罕坝地区木质部生长物候比植被物候起始期提前3~21 d,该差异主要受温度降水和坡度影响,而生长结束期延后3~43 d,该差异主要受植被覆盖度影响。木质部生长季长度比植被物候长9~64 d,主要受降水的影响。由于木质部生长比植被物候更能反映树木碳汇的形成时期,因此更长的木质部生长物候表明更多的碳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佳阈值提取法 NDVI 木质部起止生长物候 植被物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序指数西北植被物候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5
6
作者 杨光 宋戈 +1 位作者 韦振锋 刘晗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13-218,共6页
基于1999—2010年SPOT VEGETATION旬数据,采用HANTS方法对原数据进行平滑处理,并利用傅里叶插值方法将旬数据插值成天数据,再通过NDVI天变化量确定植被物候期,研究了中国西北植被物候时空特征。结果表明:(1)海拔2km以下,植被类型以农业... 基于1999—2010年SPOT VEGETATION旬数据,采用HANTS方法对原数据进行平滑处理,并利用傅里叶插值方法将旬数据插值成天数据,再通过NDVI天变化量确定植被物候期,研究了中国西北植被物候时空特征。结果表明:(1)海拔2km以下,植被类型以农业植被为主,受人类因素影响较大,物候生长季始期(SOG)相对提前,生长季末期(EOG)推迟,生长季长度(LOG)变大且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在海拔较高地区,物候SOG推迟,EOG提前,LOG缩短。(2)1999—2010年西北植被物候,东部SOG提前,EOG推迟,LOG变延长;而向西部物候变化特征与东部相反。一方面,从陕西到青海海拔不断上升,温度逐渐下降,植被物候也随之变化;另一方面,陕西一带是集中农业区,青海地区主要以草地植被为主,农业(小麦)植被物候期相对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 植被 物候 物候生长季始期(SOG) 生长季末期(eog) 生长季长度(LO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糖化终产物对离体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陶凯忠 姜宗来 +2 位作者 陈尔瑜 张传森 朱德增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86-189,共4页
目的 :探讨晚期糖化终产物 (AGEs)对离体新生牛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的影响及机制。 方法 :观察VSMC受 AGEs刺激后其生长、超微结构和血小板源生长因子 - A(PDGF- A)的变化以及维生素 E对上述变化的影响。结果 :AGEs促进 VSMC... 目的 :探讨晚期糖化终产物 (AGEs)对离体新生牛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的影响及机制。 方法 :观察VSMC受 AGEs刺激后其生长、超微结构和血小板源生长因子 - A(PDGF- A)的变化以及维生素 E对上述变化的影响。结果 :AGEs促进 VSMC生长 ,细胞内 AGEs和 PDGF- A的免疫反应呈阳性 ,线粒体和粗面内质网增多。维生素 E不阻断 VSMC对AGEs的摄取 ,但能抑制 AGEs的细胞效应。 结论 :AGEs对 VSMC有直接效应 ,氧化应激可能参与了 AGEs的细胞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糖化终产物 血管 PDGF-A 糖尿病 VSM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檗碱类似物Y53在STZ诱导的糖尿病C57BL/6J小鼠中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李峥 王灿 +2 位作者 宋丹青 蒋建东 孔维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236-1242,共7页
目的研究小檗碱(BBR)类似物假BBR(Y53)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DM)小鼠中改善糖尿病肾病(DN)的作用。方法采用腹腔注射STZ 120 mg·kg^(-1)的方法诱发C57BL/6J小鼠的DM。建模成功的动物被分为4组,每天分别灌胃给予生理盐水、... 目的研究小檗碱(BBR)类似物假BBR(Y53)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DM)小鼠中改善糖尿病肾病(DN)的作用。方法采用腹腔注射STZ 120 mg·kg^(-1)的方法诱发C57BL/6J小鼠的DM。建模成功的动物被分为4组,每天分别灌胃给予生理盐水、BBR 50 mg·kg^(-1)、Y5350mg·kg^(-1)或罗格列酮(ROSI)5 mg·kg^(-1)。实验过程中和结束后,收集动物的尿液、全血、血清和肾脏,使用试剂盒检测相关指标。以苏木精-伊红(HE)染色对肾组织进行病理学检验,分别以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肾脏中靶基因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DM对照组比较,Y53能够明显降低DM动物的空腹血糖(FBG)和糖化血红蛋白(GHb),改善多食和多尿等DM症状(P<0.01)。与DM对照组比较,Y53还可明显降低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24 h尿蛋白、肾指数、血清和肾组织中的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和一氧化氮(NO)、以及肾脏胆固醇(CHO)和三酰甘油(TG)含量(P<0.05或P<0.01)。在病理检测中,与DM对照组比较,Y53可明显改善DM小鼠肾组织的形态并抑制肾小球硬化(P<0.001)。另外,与DM对照组比较,Y53还能明显下调DM小鼠肾脏中纤维化相关基因,如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smad2的表达(P<0.01)。该研究中Y53的肾脏保护效果明显优于BBR和ROSI(P<0.05或P<0.01)。结论BBR类似物Y53在STZ诱导的DM小鼠中具有明显的改善肾脏损伤、恢复肾功能的作用,该化合物在未来有可能被开发成为治疗DN的新型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假小檗碱 肾脏保护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 一氧化氮 转化生长因子-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基化终产物对大鼠肾系膜细胞结缔组织生长因子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周桂华 李才 苗春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56-259,共4页
目的 :探讨糖基化终产物 (AGEs)对大鼠肾系膜细胞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CTGF)mRNA表达及细胞外基质 (ECM)合成的影响。方法 :在培养的大鼠肾系膜细胞中 ,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糖化牛血清白蛋白 (AGE -BSA)及牛血清白蛋白 (BSA)进行刺激 ,ELIS... 目的 :探讨糖基化终产物 (AGEs)对大鼠肾系膜细胞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CTGF)mRNA表达及细胞外基质 (ECM)合成的影响。方法 :在培养的大鼠肾系膜细胞中 ,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糖化牛血清白蛋白 (AGE -BSA)及牛血清白蛋白 (BSA)进行刺激 ,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的纤连蛋白 (FN)及Ⅳ型胶原 (ColⅣ )含量 ,RT -PCR检测细胞CTGFmRNA表达。结果 :与加入BSA组比较 ,AGE -BSA组CTGFmRNA表达明显增强 (P <0 . 0 1) ,上清中FN及ColⅣ合成增加 (P <0 . 0 1) ,与CTGFmRNA表达量之间呈正相关 (r=0 . 83)。结论 :AGEs能明显诱导大鼠肾系膜细胞CTGFmRNA的表达 ,提示AGEs可能通过上调CTGFmRNA的表达引起ECM积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糖基化终产物 高级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基化终产物通过其受体诱导人肾小球系膜细胞表达CTGF和FN 被引量:5
10
作者 冯敏 黄国良 +1 位作者 李健榕 钟林娜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56-1160,共5页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条件下糖基化终产物(AGEs)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RMCs)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及纤维连接蛋白(FN)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HRMCs与不同浓度的糖化牛血清白蛋白(AGE-BSA)和牛血清白蛋白(BSA)共同培...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条件下糖基化终产物(AGEs)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RMCs)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及纤维连接蛋白(FN)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HRMCs与不同浓度的糖化牛血清白蛋白(AGE-BSA)和牛血清白蛋白(BSA)共同培养,或与同一质量浓度的AGE-BSA和BSA共同培养不同时间,以中和性抗RAGE抗体封闭细胞膜上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观察AGEs对HRMCs中RAGE表达的影响,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CTGF、FN mRNA的表达。结果:在HRMCs中存在少量RAGE的表达,AGE-BSA能够诱导HRMCs中RAGE的表达增加,并以时间和剂量依赖方式促进HRMCs中CTGF和FN的表达上调;CTGF、FN的表达水平在加入不同浓度(50、100、200、400 mg/L)的AGE-BSA作用48 h后以及加入质量浓度为200 mg/L的AGE-BSA作用不同时间(12、24、48、72h)后,较相应质量浓度或时间的BSA组和空白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5);抗RAGE抗体干预后能够部分抑制AGE-BSA诱导CTGF及FN的表达,而人IgG没有这种作用。结论:AGEs可能通过RAGE诱导CTGF及FN的表达上调,是糖尿病肾病肾脏纤维化的可能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基化终产物 高级 肾小球系膜细胞 受体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纤维蛋白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沙坦抑制糖基化终末产物刺激培养的人内皮细胞外基质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3
11
作者 郑丽丽 李承光 +4 位作者 朱琳 傅向华 叶启霞 王筠 范清堂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0-123,共4页
目的 探讨氯沙坦防治糖尿病血管病变的作用机理。方法 用反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和Northern印迹杂交方法测定了 0 .1~ 10 μmol·L- 1浓度的氯沙坦对经体外制备的糖基化终末代谢产物(AGEs)处理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 目的 探讨氯沙坦防治糖尿病血管病变的作用机理。方法 用反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和Northern印迹杂交方法测定了 0 .1~ 10 μmol·L- 1浓度的氯沙坦对经体外制备的糖基化终末代谢产物(AGEs)处理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s)转化生长因子 (TGF) β1和纤连蛋白 (FN)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 由AGEs处理的HUVECsTGF β1和FNmRNA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 ;与AGEs组相比 ,TGF β1和FNmRNA的表达在氯沙坦 1.0 μmol·L- 1时分别降低了 2 9%和 2 3%,10 μmol·L- 1时降低了 5 6 %和 6 2 %。结论 氯沙坦通过抑制AGEs刺激的内皮细胞TGF β1和FNmRNA表达 ,从而抑制细胞外基质的生成 ,防止血管重构可能是其防治糖尿病血管并发病的机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基化终末产物 内皮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 氯沙坦 细胞外基质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末期肾病患者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军力 宦红娣 +3 位作者 张景红 杨峻 陆蓓莉 杨黄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184-1187,共4页
目的:观察终末期肾病患者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水平及其与钙磷代谢的关系。方法:采集50例血透患者、24例腹透患者及20名健康对照者的静脉血,离心取血清,采用ELISA法测定FGF-23水平,同时检测水平在1,25-二羟维生素D[1,25-(OH... 目的:观察终末期肾病患者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水平及其与钙磷代谢的关系。方法:采集50例血透患者、24例腹透患者及20名健康对照者的静脉血,离心取血清,采用ELISA法测定FGF-23水平,同时检测水平在1,25-二羟维生素D[1,25-(OH)2VitD]、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血清肌酐(Scr)、钙(Ca)、磷(P)等水平。结果:FGF-23水平在血透组患者[(88.51±35.01)ng/L]、腹透组患者[(87.85±33.65)ng/L]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11.76±3.63)ng/L],但血透组和腹透组无统计学差异。而血透组、腹透组患者血清1,25-(OH)2VitD水平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且血透组明显低于腹透组(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FGF-23与血清肌酐、iPTH、磷、透析时间呈正相关(P<0.01),与1,25-(OH)2VitD负相关(P<0.01)。结论:终末期肾病患者FGF-23水平明显升高,1,25-(OH)2VitD明显降低。FGF-23水平变化与血清肌酐、iPTH、磷、透析时间、1,25-(OH)2VitD等多种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终末期肾病 1 25-二羟维生素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生长因子抗糖基化终产物诱导内皮细胞凋亡及分子机制 被引量:3
13
作者 周一军 王佳贺 张锦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67-370,共4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抑制糖基化终产物诱导内皮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相关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为实验对照组、糖基化终产物及糖基化终产物+肝细胞生长因子组,采用MTT法测定各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抑制率;瑞氏-吉...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抑制糖基化终产物诱导内皮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相关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为实验对照组、糖基化终产物及糖基化终产物+肝细胞生长因子组,采用MTT法测定各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抑制率;瑞氏-吉姆萨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率;蛋白免疫印迹法分析各组凋亡基因Bax、Bc l-2蛋白的表达及酶联反应法测定caspase-3活性。结果:糖基化终产物诱导培养的内皮细胞出现明显的凋亡形态学改变,内皮细胞凋亡率与糖基化终产物的浓度和作用时间呈依赖关系,肝细胞生长因子干预后可显著降低不同时间的内皮细胞凋亡率;肝细胞生长因子作用内皮细胞抗凋亡基因Bc l-2表达明显升高,而促凋亡基因Bax表达无明显变化;caspase-3活性显著降低。结论:肝细胞生长因子抑制糖基化终产物诱导内皮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是上调抗凋亡基因Bc l-2水平、抑制caspase-3的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生长因子 细胞凋亡 血管内皮细胞 糖基化终产物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必净对脂多糖作用下大鼠腹膜间皮细胞HMGB-1、RAGE及TGF-β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硕 高利丽 +1 位作者 王二敏 周红丽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66-270,共5页
目的:观察血必净对脂多糖(LPS)作用下大鼠腹膜间皮细胞(PMC)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胰蛋白酶消化法用于PMC的原代培养和传代,经鉴定第三代细胞用于实验并随机分... 目的:观察血必净对脂多糖(LPS)作用下大鼠腹膜间皮细胞(PMC)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胰蛋白酶消化法用于PMC的原代培养和传代,经鉴定第三代细胞用于实验并随机分组:正常对照组;不同浓度LPS组(1、10、100 mg/L);不同时间组:10 mg/L LPS作用于PMC 24、36、48 h;血必净组:10 mg/L LPS预孵育2 h加入血必净10 g/L再作用34 h。用RT-PCR法检测RAGE-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RAGE蛋白的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HMGB-1和TGF-β1的蛋白表达。结果:LPS能显著上调PMC RAGE-mRNA和蛋白的表达(P<0.05),且随LPS刺激时间的延长及LPS浓度的增加,RAGE表达增加;LPS刺激PMC HMGB-1、TGF-β1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必净可抑制LPS所致的HMGB-1和RAGE的表达,并下调TGF-β1的表达。结论:HMGB-1与其受体RAGE可能通过上调TGF-β1参与腹膜纤维化的发生,而血必净下调HMGB-1、RAGE及TGF-β1的表达,为临床防治腹膜纤维化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多糖 细胞 糖基化终产物受体 高迁移率族蛋白-1 转化生长因子-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基化白蛋白促内皮细胞小管样结构形成及其机制 被引量:3
15
作者 戴超 卞修武 +1 位作者 廖琼 史景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158-1160,共3页
目的观察糖基化牛血清白蛋白(advanced glycated bovine serum albumin,AGE-BSA)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小管样结构(tubule like structure,TLS)形成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实验... 目的观察糖基化牛血清白蛋白(advanced glycated bovine serum albumin,AGE-BSA)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小管样结构(tubule like structure,TLS)形成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实验设实验组、实验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实验组设25、50、100μg/ml3个AGE-BSA浓度;同时设置相同浓度的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作为实验对照组;内皮细胞完全培养基作为空白对照组。各组设24、48、72h3个时相点,采用三维胶TLS形成实验和ELISA方法分别检测不同浓度AGE-BSA作用下HUVEC在Ⅰ型胶原中形成TLS的长度以及HUVEC自分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浓度。结果在24~72h内,浓度为25~100μg/ml的AGE-BSA比相同浓度的BSA使HUVEC培养上清中VEGF的量和在胶原中分化形成TLS的长度均明显增加(P<0.05)。结论AGE-BSA可通过刺激VEGF自分泌促进内皮细胞TLS形成,提示糖基化终末产物可能参与糖尿病视网膜血管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基化终末产物 小管样结构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视网膜Mǖller细胞病理改变的体内外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凌志红 徐格致 +2 位作者 龚红华 刘坤 周国民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62-265,共4页
目的研究糖尿病视网膜M櫣ller细胞的病理改变。方法用链脲菌素(STZ)腹腔注射建立大鼠糖尿病模型,3个月后观察视网膜M櫣ller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视网膜M櫣ller细胞GFAP、VEGF表达的改变;纯... 目的研究糖尿病视网膜M櫣ller细胞的病理改变。方法用链脲菌素(STZ)腹腔注射建立大鼠糖尿病模型,3个月后观察视网膜M櫣ller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视网膜M櫣ller细胞GFAP、VEGF表达的改变;纯化培养出生5~7d(SD)乳鼠的M櫣ller细胞,在其中加入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2500μg/mL,培养24h后,用MTT方法检测细胞活性。结果3个月后电镜观察发现糖尿病鼠视网膜M櫣ller细胞突起有损伤表现,微血管内皮细胞、周细胞未见病理改变;正常鼠视网膜VEGF染色阴性,视网膜内界膜下、神经节细胞层有GFAP染色;糖尿病鼠除视网膜内界膜下、神经节细胞层有GFAP染色外,其余各层也可见丝条状贯穿于内外界膜之间的GFAP染色,在上述部位有VEGF及GFAP的共表达。培养24h后,2500μg/mL质量浓度的AGEs对M櫣ller细胞活性有显著促进作用。结论反应性胶质化增生可能是糖尿病早期M櫣ller细胞的主要病理改变,它所引起的M櫣ller细胞结构和功能改变应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AGEs可能是DR中视网膜M櫣ller细胞反应性胶质化增生的重要致病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MÜLLER细胞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免疫组织化学 糖基化终末产物 细胞培养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大鼠波动性高血糖状态下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0
17
作者 王景尚 殷惠军 +3 位作者 黄烨 刘倩 郭春雨 夏城东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86-690,共5页
目的观察盐酸二甲双胍(metformin hydrochloride,MH)对2型糖尿病大鼠波动性高血糖状态下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加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35 mg.kg-1腹腔注射建立2型糖尿病(T2DM)大鼠模型,并依照空腹血糖变... 目的观察盐酸二甲双胍(metformin hydrochloride,MH)对2型糖尿病大鼠波动性高血糖状态下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加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35 mg.kg-1腹腔注射建立2型糖尿病(T2DM)大鼠模型,并依照空腹血糖变异系数将造模成功的T2DM大鼠分为波动高糖组和稳定高糖组,并将波动高糖组随机分为3组:MH 150 mg.kg-1.d-1组、300 mg.kg-1.d-1组和波动高糖对照组。药物干预8周,观察盐酸二甲双胍对波动性高血糖大鼠主动脉内皮,血浆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血浆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含量及血清抗氧化能力、TNF-α、sICAM-1的影响。结果盐酸二甲双胍组大鼠血浆HGF、AGEs、LOX-1及血清TNF-α、sICAM-1均较波动高糖组降低,血清抗氧化能力改善。结论二甲双胍具有减轻血糖波动T2DM大鼠血管内皮损伤的作用,其保护作用可能与其减少脂质过氧化产物的产生,增强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减轻炎症反应,减少细胞黏附因子表达及糖基化终末产物的蓄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二甲双胍 2型糖尿病 波动性高血糖 内皮功能 血糖波动模型 肝细胞生长因子 糖基化终末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 被引量:65
18
作者 易茜璐 于明香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04-607,共4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最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成人失明的重要原因。其发病机制复杂,多种生化异常牵涉其中,主要包括:多元醇途径亢进、蛋白激酶C激活、氧化应激增高、终末糖基化产物形成、生长因子和...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最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成人失明的重要原因。其发病机制复杂,多种生化异常牵涉其中,主要包括:多元醇途径亢进、蛋白激酶C激活、氧化应激增高、终末糖基化产物形成、生长因子和黏附分子表达增加等。本文就DR及其发病机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多元醇通路 蛋白激酶C 氧化应激 糖基化终末产物 血管生长因子 黏附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DIS NDVI数据的郑州市植物物候监测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阳 何瑞珍 +3 位作者 田国行 任晓娟 李岩 郑景飚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1-116,共6页
基于2011年MODIS NDVI 500 m空间分辨率的16 d合成时间序列数据和郑州市域植物分布图,利用MODIS数据中高质量的植被指数研究河南省郑州市域植被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并通过时间序列谐波分析法(HANTS)和滑动平均法提取3种植被类型的关键物... 基于2011年MODIS NDVI 500 m空间分辨率的16 d合成时间序列数据和郑州市域植物分布图,利用MODIS数据中高质量的植被指数研究河南省郑州市域植被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并通过时间序列谐波分析法(HANTS)和滑动平均法提取3种植被类型的关键物候期。结果表明:2011年郑州市域大部分林地、草地在第85~110天集中生长,到第220~240天基本成熟,在第305~325天逐渐停止生长,生长季长度为200~220 d。大部分冬小麦开始期在第40~60天,在第100~120天生长达到极限,在第135~150天逐渐停止生长,玉米生长期集中在第165~180天,在第220~235天进入抽穗期,在第260~270天生长结束,农作物的生长季长度为90~110 d。研究结果与实地调研、前人研究资料基本相符,具有可靠性,因此利用MODIS NDVI数据能快速监测植被、有效获取区域植被物候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物候 NDVI 开始期 成熟期 结束期 生长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基化终末产物对大鼠肾系膜细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苗春生 于晓艳 +1 位作者 李才 石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4-56,共3页
目的:观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对大鼠肾系膜细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表达的影响及其与细胞外基质(ECM)成分含量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正常大鼠肾系膜细胞,分别用不同浓度(0、12.5、25.0、50.0、100.0和200.0mg... 目的:观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对大鼠肾系膜细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表达的影响及其与细胞外基质(ECM)成分含量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正常大鼠肾系膜细胞,分别用不同浓度(0、12.5、25.0、50.0、100.0和200.0mg·L^-1)糖基化牛血清白蛋白(AGEs)处理,相应浓度未经糖化的牛血清白蛋白(BSA)作为对照,ELISA法检测纤维连接蛋白(FN)和Ⅳ型胶原及IGF-1含量。结果:与相应浓度的BSA组比较,12.5~200.0mg·L^-1 AGEs组FN含量明显升高(P〈0.01),100.0~200.0mg·L^-1 AGEs组Ⅳ型胶原含量明显升高(P〈O.01),25.0~100.0mg·L^-1 AGEs组IGF-1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1),200.0mg·L^-1 AGEs组IGF-1含量无明显变化。结论:AGEs引起的细胞外基质积聚可能在一定范围内与IGF-1上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膜 糖基化终产物 高级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糖尿病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