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滇东南岩溶地区两种地类的水土流失比较 被引量:3
1
作者 陈强 常恩福 +4 位作者 毕波 李品荣 尹艾萍 刘永国 李玉文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81-283,286,共4页
对西畴岩溶地区坡耕地和封山育林地的水土流失测定结果表明:降雨多少和降雨强度对径流影响较大,一般降雨量多的年份或月份,产生的径流量和泥沙流失量也较多。坡耕地的水土流失情况较为严重,平均每年产生径流170.06t/hm2,土壤侵蚀模数为1... 对西畴岩溶地区坡耕地和封山育林地的水土流失测定结果表明:降雨多少和降雨强度对径流影响较大,一般降雨量多的年份或月份,产生的径流量和泥沙流失量也较多。坡耕地的水土流失情况较为严重,平均每年产生径流170.06t/hm2,土壤侵蚀模数为162t/(km2.a)。封山育林植被恢复后,增加了盖度,减少了土地的裸露,植株对降雨有效截留,有效防止了水土流失,径流量比坡耕地减少了37.30%,土壤侵蚀模数为39t/(km2.a),泥沙的流失量减少75.78%,且呈逐年减少的趋势。封山育林后流失的土壤养分也得到控制,固体养分流失量,分别比坡耕地减少有机质51.79%、全氮70.82%、全磷38.85%、全钾75.36%、速效氮72.10%、速效磷10.75%、速效钾70.21%,液体养分流失量,分别比坡耕地减少氮34.55%、磷23.16%、钾61.31%。封山育林由于有植被的保护,枯枝落叶及微生物对土壤的改良和营养补充,使大多数营养成份有所提高,而坡耕地的土壤营养成份在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 坡耕地 封山育林 水土保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封山育林现状与前景 被引量:10
2
作者 倪志成 汪祖辉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1989年第2期84-89,共6页
封山育林是大面积绿化荒山和疏林山的有效途径。长期以来,传统性封育方式单一,经营粗放,成林率低。为提高封育成林率,浙江省自1984年起,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行“定点、定期、定向”的封山育林67.354万hm^2,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论述了该... 封山育林是大面积绿化荒山和疏林山的有效途径。长期以来,传统性封育方式单一,经营粗放,成林率低。为提高封育成林率,浙江省自1984年起,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行“定点、定期、定向”的封山育林67.354万hm^2,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论述了该省开展封山育林的现状及其发展前景,以便进一步提高封育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山育林 天然更新 次生林 定向培育 森林综合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天保工程封山育林现状及对策措施 被引量:6
3
作者 查贵生 李月 《林业调查规划》 2006年第1期142-146,共5页
云南省天保工程于2000年正式启动,实施范围为13个州、市的66个县(市、区),17个森工局,总面积2 403万hm2,其中安排封山育林64.4万hm2,目前已累计完成31.38万hm2。通过调查,文章分析了在封山育林工作中存在的如认识不足、作业设计质量不... 云南省天保工程于2000年正式启动,实施范围为13个州、市的66个县(市、区),17个森工局,总面积2 403万hm2,其中安排封山育林64.4万hm2,目前已累计完成31.38万hm2。通过调查,文章分析了在封山育林工作中存在的如认识不足、作业设计质量不高、资金不足、林权不清等问题。据此提出了行政、技术、管理、资金等几个方面需要采取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山育林 天保工程 现状 对策措施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植被恢复措施 被引量:7
4
作者 李维 张强 《林业调查规划》 2007年第5期76-78,共3页
毛乌素是我国较大的沙区之一。针对毛乌素沙区不同沙地类型及特点,提出了采取封育、固沙造林、飞播、营建防风阻沙林等几种植被恢复技术措施。
关键词 毛乌素沙地 植被恢复 封育 固沙造林 飞播 防风阻沙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淡封山育林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被引量:33
5
作者 王嘉发 《林业调查规划》 2005年第3期46-49,共4页
从重新认识封山育林的理念出发,阐述了封山育林的概念。分析了封山育林的特点及封山育林对象。总结了按照培育目的和树种比例分为5种封育类型、3种封育方式。提出了封山育林的技术措施、组织措施。
关键词 封山育林 封育类型 混交林 林业生态工程 封育方式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沙江干热河谷稀树灌草丛植被恢复方式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高文学 王志和 +2 位作者 周庆宏 张明友 赵和琼 《林业调查规划》 2005年第3期87-91,共5页
论述了金沙江干热河谷稀树灌草丛植被区自然概况,植物群落演替基本理论及封山育林(自然演替)与人工造林(人工促进恢复)2种恢复方式区基本情况。通过对比研究,结论是:封山育林自然演替3年后的稀树灌草丛,植物群落比人工促进恢复方式的复... 论述了金沙江干热河谷稀树灌草丛植被区自然概况,植物群落演替基本理论及封山育林(自然演替)与人工造林(人工促进恢复)2种恢复方式区基本情况。通过对比研究,结论是:封山育林自然演替3年后的稀树灌草丛,植物群落比人工促进恢复方式的复杂,生物多样性体现较好,灌木类逐渐转向耐旱、耐热、耐火、更新力强的抗逆类型发展,每获得1kg生物量的投入是人工播种方式的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群落 稀树灌草丛 封山育林 金沙江干热河谷 植被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施封山育林新规程应处理好的几项关系——以云南省为例
7
作者 查贵生 李月 《林业调查规划》 2007年第5期9-12,共4页
根据国家最新公布的《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即由GB/T15163-2004替代GB/T15163-1994后,因封山育林的对象、内容、技术、要求等发生了变化,因此要处理好以下新的问题:①封山育林的内涵及对象。②封山育林对象与适宜条件的关系。③与封... 根据国家最新公布的《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即由GB/T15163-2004替代GB/T15163-1994后,因封山育林的对象、内容、技术、要求等发生了变化,因此要处理好以下新的问题:①封山育林的内涵及对象。②封山育林对象与适宜条件的关系。③与封育目的目标的关系。④与封山育林技术的关系。⑤与合格标准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山育林 实施对象 技术措施 合格标准 新规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海松林的演替趋势及更新改造设想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国明 徐树华 +1 位作者 叶志军 柴雪芹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63-69,共7页
通过对定海松林及更新层的调查,发现多数松林在皆伐后演替为落叶阔叶林,少数为常绿落叶阔叶林和灌、草丛。更新树种共计34种,占优势的仅9种,且多为落叶阔叶树种。针对演替类型及更新树种存在单调贫乏的现状,结合海岛具体实际,提... 通过对定海松林及更新层的调查,发现多数松林在皆伐后演替为落叶阔叶林,少数为常绿落叶阔叶林和灌、草丛。更新树种共计34种,占优势的仅9种,且多为落叶阔叶树种。针对演替类型及更新树种存在单调贫乏的现状,结合海岛具体实际,提出封山育林、人工造林和树种选择的方向性建议,将为松村线虫病除治迹地的更新改造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林 演替趋势 封山育林 人工造林 更新树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次生幼龄林封山育林后乔木层物种结构变化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吴卫阳 吴道圣 +1 位作者 张豪杰 柯志军 《林业调查规划》 2007年第6期8-12,共5页
1999年在浙江省仙居县俞坑村的封山育林区设置20m×20m的固定样地2块,对连续5年的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其对次生幼林乔木物种结构变化进行研究。分析结果,乔木层物种丰富度指数增加了7—11,乔木物种增加了2—5科,3—8属。... 1999年在浙江省仙居县俞坑村的封山育林区设置20m×20m的固定样地2块,对连续5年的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其对次生幼林乔木物种结构变化进行研究。分析结果,乔木层物种丰富度指数增加了7—11,乔木物种增加了2—5科,3—8属。自然恢复为以壳斗科、杉科、山茶科、樟科、胡桃科、安息香科等物种为建群种或夹建种的次生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幼龄林 封山育林 乔木层物种 物种多样性 丰富度指数 多样性指数 均匀度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