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赤道太平洋温度、流场距平EOF分析及与厄尔尼诺的关系 被引量:17
1
作者 蔡怡 王彰贵 +1 位作者 余宙文 陈幸荣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2-18,共7页
利用EOF分析方法,讨论了最近20a赤道太平洋次表层温度、纬向流距平与厄尔尼诺的关系.结果表明:赤道太平洋海温距平EOF分析第一、二主分量占总量的近80%,其中第一主分量类似于厄尔尼诺模态,第二主分量类似于暖池模态;后一模态存在着突... 利用EOF分析方法,讨论了最近20a赤道太平洋次表层温度、纬向流距平与厄尔尼诺的关系.结果表明:赤道太平洋海温距平EOF分析第一、二主分量占总量的近80%,其中第一主分量类似于厄尔尼诺模态,第二主分量类似于暖池模态;后一模态存在着突变和渐变两种过程,其中由冷位相变暖位相过程为渐变过程,而暖位相变冷位相过程为突变过程.厄尔尼诺事件是赤道西太平洋暖池突变过程的结果.赤道太平洋纬向流距平EOF的第二主分量代表赤道西太平洋潜流和东太平洋南赤道流的变化,这个模态存在着半年左右的振荡和与厄尔尼诺同位相的年际振荡两种频率.另外,它还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赤道西太平洋潜流和东太平洋南赤道流减弱是产生厄尔尼诺的必要条件.统计回归分析表明,赤道太平洋海温距平和纬向流距平EOF的第二特征向量的时间系数对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均有一定的预报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道 太平洋 eof分析 厄尔尼诺 年代际变化 统计回归分析 拉尼娜 海温距平 纬向流距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S-ESM 1.0模式对7月份热带太平洋上层流场异常模态的模拟评估
2
作者 盖泳铭 卢姁 +1 位作者 张东凌 张铭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23-734,共12页
利用CAS-ESM 1.0模式模拟得到的1922~2005年共84年的7月份资料,对流场异常作了复EOF分解,并与该模式模拟的1月份结果以及相应的实况(SODA资料)和理论结果作了对比和分析。结果表明:在表层、近表层、次表层及上层底,该EOF分解的第一、二... 利用CAS-ESM 1.0模式模拟得到的1922~2005年共84年的7月份资料,对流场异常作了复EOF分解,并与该模式模拟的1月份结果以及相应的实况(SODA资料)和理论结果作了对比和分析。结果表明:在表层、近表层、次表层及上层底,该EOF分解的第一、二模态空间场中明显流场异常都分布在10°S~10°N,为赤道所俘获。总体上流场异常以纯纬向流动为主;它们均与赤道流系异常及赤道波动有较好对应。从表层到上层底流场异常随海洋深度明显减弱。第一、二模态都具有3~5年的年际变化周期,并以4年的年际变化最明显,并都落在ENSO的变化范围中。这两个模态都无明显年代际变化。次表层第一模态的海温异常为,西太平洋暖池区以及西、中太平洋赤道附近有负异常,在东太平洋赤道区及南美洲沿岸有正异常,两者随时间呈跷跷板变化;第二模态海温异常为,中西太平洋以负异常为主,中东太平洋则以正异常为主,并也呈跷跷板变化,且该变化包括了第一模态的跷跷板变化。本文第一、二模态的性质分别是ENSO的主、次模态。本文时间系数无明显年代际变化是因模式未能很好反映印尼穿越流所致;模式模拟的赤道两侧的明显流场异常宽度要较实况宽一倍;以上这些都表明模式在近赤道处的分辨率还不够高,须进一步提高;此外该模式的物理过程和海气耦合程序也需继续改进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系统模式CAS-ESM 1.0 热带太平洋 7月份流场异常 eof分解 模拟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型毛细管电极电渗流数值模拟研究
3
作者 李江涛 张祥雷 +3 位作者 孙健 张东相 宁辉 李子瑞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32,共4页
为研究U型毛细管电极内电渗流(EOF)对微纳米颗粒表面Zeta电位测量结果的影响,以U型毛细管电极为基础,通过数值仿真分析了毛细管电极内部EOF启动机制及高频交变电压对其抑制机理。结果表明,当毛细管电极施加直流电压,壁面EOF在管壁面压... 为研究U型毛细管电极内电渗流(EOF)对微纳米颗粒表面Zeta电位测量结果的影响,以U型毛细管电极为基础,通过数值仿真分析了毛细管电极内部EOF启动机制及高频交变电压对其抑制机理。结果表明,当毛细管电极施加直流电压,壁面EOF在管壁面压力梯度作用下产生回流,启动时间为毫秒(ms)级别。当施加高频交变电压时,高频率交变电场阻碍了EOF的启动,在壁面处产生局部振荡流。随着频率的增加,毛细管EOF受到抑制作用更为强烈。相比其他波形,三角波电压对EOF具备较好的抑制作用,局部振荡流的幅度范围更小。研究对颗粒Zeta电位检测和微流控电动流动的精准控制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毛细管 电渗流 交变电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OBYQA算法毛细管电泳弯管效应的优化
4
作者 李江涛 李风娟 +3 位作者 赵群喜 刘泽锋 于佳佳 马保建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4-117,共4页
本文通过数值仿真分析了毛细管U型弯管输运过程弯管效应的产生机理,分析了不同Pe数下浓度脉冲受弯管效应的影响,并基于梯度自由优化(BOBYQA)算法对弯管壁面Zeta电位分布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有限元建模和BOBYQA算法可快速实现微... 本文通过数值仿真分析了毛细管U型弯管输运过程弯管效应的产生机理,分析了不同Pe数下浓度脉冲受弯管效应的影响,并基于梯度自由优化(BOBYQA)算法对弯管壁面Zeta电位分布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有限元建模和BOBYQA算法可快速实现微通道弯管壁面Zeta电位分布的优化,有效抑制了微通道内弯管效应,优化后的浓度脉冲带宽长度相比优化前得以减小,弯管处流场速度分布得到改善。对微流控系统中物质分离检测及芯片设计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 弯管效应 电渗流 梯度自由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渗驱动微流道内流场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7
5
作者 杨大勇 刘莹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3199-3202,共4页
针对微流道中电场和流场耦合的问题,建立了电渗流的数学模型,应用有限元法对微流道内的速度分布进行了稳态和瞬态的数值模拟。研究了电场强度、溶液浓度和微流道高度等因素分别对微流动速度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电渗... 针对微流道中电场和流场耦合的问题,建立了电渗流的数学模型,应用有限元法对微流道内的速度分布进行了稳态和瞬态的数值模拟。研究了电场强度、溶液浓度和微流道高度等因素分别对微流动速度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电渗驱动下,微流道中的流体流动呈现"塞状"流型,流动速度与电场强度及微流道表面静电势成正比,而与微流道的高度无关。微流体由开始运动到稳态的过度时间的尺度为毫秒量级,大小与微流道高度比值的平方成正比,而与电场强度和溶液浓度无关。研究结果为电渗驱动在微流控芯片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道 电渗流 双电层 数值模拟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向电渗流非水毛细管电泳法快速测定微量赤霉素 被引量:7
6
作者 郭振朋 王晓瑜 陈义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5-69,共5页
赤霉素是一类重要的植物激素,是结构相似的弱酸性二萜类化合物。针对毛细管电泳法分离、测定赤霉素速度慢、效率不佳等问题,该文发展了一种可快速测定微量活性赤霉素的非水毛细管电泳-紫外检测法。以聚环氧乙烷动态涂布毛细管,利用正离... 赤霉素是一类重要的植物激素,是结构相似的弱酸性二萜类化合物。针对毛细管电泳法分离、测定赤霉素速度慢、效率不佳等问题,该文发展了一种可快速测定微量活性赤霉素的非水毛细管电泳-紫外检测法。以聚环氧乙烷动态涂布毛细管,利用正离子使电渗流反向,将含10 mmol/L醋酸铵的甲醇-水(95∶5,v/v)作为缓冲体系,在0.08%(v/v)醋酸含量下,分离8种内源性赤霉素。结果表明,赤霉素出峰时间的相对标准偏差(RSD)≤2.1%(日内)或≤4.3%(日间),峰面积的RSD≤4.5%(日内)或≤6.9%(日间),检出限(S/N=3)为1.04~2.20 mg/L,相关系数为0.998 2~0.999 3,回收率为87.2%~93.5%。该方法简单、快速、稳定,以含醋酸铵的甲醇水溶液为缓冲体系,预先考虑了质谱测定的需要,可用于实际样品如麦芽中赤霉素的分析,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水毛细管电泳 电渗流 动态涂层 赤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芯片电色谱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军华 黄卫华 +1 位作者 李灵军 程介克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64-272,共9页
本文主要综述了近5年(2005-2009年)来芯片电色谱(μCEC)的新发展。详细描述了芯片设计制作、进样富集,色谱柱填充技术,电渗流(EOF)操控与电色谱分离机制等最新研究进展,也包含μCEC的一些新应用;此外,对μCEC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前景进行... 本文主要综述了近5年(2005-2009年)来芯片电色谱(μCEC)的新发展。详细描述了芯片设计制作、进样富集,色谱柱填充技术,电渗流(EOF)操控与电色谱分离机制等最新研究进展,也包含μCEC的一些新应用;此外,对μCEC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芯片 毛细管电色谱 整体柱 电渗流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仪器的电渗流检测系统的设计 被引量:3
8
作者 杨大勇 刘莹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6-88,共3页
为实现微流控芯片的高精度分析,设计了一种基于虚拟仪器的微通道电渗流检测系统。介绍了电渗流测定的常用方法及其优缺点,基于电流监测法原理设计了微通道电渗流检测系统的硬件结构,采用LabVIEW软件开发了人—机界面。并在不同电场强度... 为实现微流控芯片的高精度分析,设计了一种基于虚拟仪器的微通道电渗流检测系统。介绍了电渗流测定的常用方法及其优缺点,基于电流监测法原理设计了微通道电渗流检测系统的硬件结构,采用LabVIEW软件开发了人—机界面。并在不同电场强度作用下,完成了微通道电渗流的测定。实验表明:该设计的检测系统能很好地满足微通道内部电渗流检测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仪器 微流控芯片 电渗流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毛细管等电聚焦驱动方法的建立及其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朱贵杰 杨春 +3 位作者 刘和春 张丽华 张维冰 张玉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54-656,共3页
A simple method for mobilizing the focused zones of capillary isoelectric focusing(CIEF) for single-point detectors was developed, in which a linear polyacrylamide(LPA) coated capillary was connected with an uncoated ... A simple method for mobilizing the focused zones of capillary isoelectric focusing(CIEF) for single-point detectors was developed, in which a linear polyacrylamide(LPA) coated capillary was connected with an uncoated capillary by an etched porous joint. The etched section allows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but blocks the hydrodynamic flow. The focused zones of mixed proteins was mobilized by this method successfully.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gravity mobilization step, it was found that this method can mobilize the focused zones more effectively without sacrificing separation efficien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等电聚焦 电渗流驱动 蛋白质 多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oisson-Nernst-Planck模型的微通道电渗流数值模拟 被引量:2
10
作者 贺赵霞 刘莹 杨大勇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7-40,43,共5页
采用由电解质溶液离子输运Nernst-Planck方程、流体运动Navier-Stokes方程和电场Possion方程建立的Possion-Nernst-Planck模型,应用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二维光滑微通道电渗流输运特性和离子分布。对比分别基于Possion-Nernst-Planck模型... 采用由电解质溶液离子输运Nernst-Planck方程、流体运动Navier-Stokes方程和电场Possion方程建立的Possion-Nernst-Planck模型,应用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二维光滑微通道电渗流输运特性和离子分布。对比分别基于Possion-Nernst-Planck模型和Poisson-Boltzmann模型数值模拟结果,结果表明:Possion-Nernst-Planck模型能更准确地模拟计算微通道中的电渗流输运特性和离子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渗流 微通道 数值模拟 Possion-Nernst-Planck(PNP) 离子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碳含量新型亚微米无孔二氧化硅材料的修饰方法及其在反相加压毛细管电色谱平台上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夏子航 Soumia CHEDDAH +2 位作者 王薇薇 王彦 阎超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8-99,共12页
亚微米无孔二氧化硅(NPS)材料具有小粒径及表面光滑形状规整等特点,是一种性能优异的色谱材料,但其存在比表面积小、修饰效率低的问题。针对此设计了一种具有高碳含量的修饰方法:以3-缩水甘油基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GPTS)作为硅烷偶联... 亚微米无孔二氧化硅(NPS)材料具有小粒径及表面光滑形状规整等特点,是一种性能优异的色谱材料,但其存在比表面积小、修饰效率低的问题。针对此设计了一种具有高碳含量的修饰方法:以3-缩水甘油基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GPTS)作为硅烷偶联剂,聚乙烯亚胺(PEI)作为聚合物包覆层,并以硬脂酰氯修饰得到一种氨基包覆的具有C_(18)碳链结构的新型亚微米无孔二氧化硅材料(C_(18)-NH_(2)-GPTS-SiO_(2))。利用元素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Zeta电势等进行表征,证明C_(18)-NH_(2)-GPTS-SiO_(2)固定相的成功制备。该修饰方法将NPS的碳含量从0.55%提高到了8.29%,解决了过往NPS材料采用十八烷基氯硅烷等传统C_(18)修饰方法时碳含量较低的问题。此外,^(29)Si固体核磁显示:NPS与多孔二氧化硅(PS)微球相比不仅存在孔结构与比表面积区别,且表面硅羟基种类也不同。16%的PS微球硅原子带有一个硅羟基(孤立硅羟基,Q_(3))、19%带有两个硅羟基(偕硅羟基,Q_(2));而NPS微球不存在偕硅羟基,仅有30%硅原子处于孤立硅羟基状态。实验发现NPS微球存在硅羟基数量低且缺少偕硅羟基的特点,导致NPS材料表面修饰活性低,难以通过简单一步反应获得高碳含量。采用不同疏水物质如苯系物、多环芳烃对色谱性能及保留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C_(18)-NH_(2)-GPTS-SiO_(2)色谱柱符合反相作用机理。氨基的包覆改变硅球表面电性,提高了NPS材料运用于加压毛细管电色谱平台(pCEC)时的电渗流大小,施加+15 kv时,显示出良好的分离能力,证实了C_(18)-NH_(2)-GPTS-SiO_(2)材料通过多步反应提高碳含量的修饰方法在pCEC平台上应用的优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压毛细管电色谱 亚微米无孔二氧化硅微球 高碳含量 硅羟基 电渗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季南海表层黑潮的入侵形式以及相关风场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杜天时 《海洋预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0-67,共8页
利用业务化海表面温度和海冰分析系统的海表面温度(SST)数据,分析了十年间(2008 2017年)冬季南海的表层黑潮入侵,可将南海表层黑潮的入侵可分为西向入侵型和西北向入侵型两种方式。利用经验正交函数对SST场和海表面风场进行分解,发现可... 利用业务化海表面温度和海冰分析系统的海表面温度(SST)数据,分析了十年间(2008 2017年)冬季南海的表层黑潮入侵,可将南海表层黑潮的入侵可分为西向入侵型和西北向入侵型两种方式。利用经验正交函数对SST场和海表面风场进行分解,发现可用SST场第二模态时间系数来表征黑潮入侵形式的年际变化趋势,用风场的第二模态时间系数表征风向的变化。通过Ekman流场分析发现吕宋海峡南部海域风向的年际变化与冬季表层黑潮入侵形式的年际变化存在着密切联系,但这个风向的改变并非是影响表层黑潮入侵形式的唯一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潮入侵 南海 SST 冬季 风场 eof Ekman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