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i_(3)C_(2)T_(x)@CNTs/Ni空心球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吸波性能研究
1
作者 陈宏刚 雷俊 +2 位作者 何巍 祁伟健 李小娟 《功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192-5198,共7页
Ti_(3)C_(2)T_(x)材料以其卓越的导电性能在电磁波能量耗散方面展现出显著潜力,为了构建具有高吸收特性的Ti_(3)C_(2)T_(x)复合材料,静电自组装方法制备了一种具有双壳结构的Ti_(3)C_(2)T_(x)@CNTs/Ni-HS空心球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子... Ti_(3)C_(2)T_(x)材料以其卓越的导电性能在电磁波能量耗散方面展现出显著潜力,为了构建具有高吸收特性的Ti_(3)C_(2)T_(x)复合材料,静电自组装方法制备了一种具有双壳结构的Ti_(3)C_(2)T_(x)@CNTs/Ni-HS空心球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激光拉曼光谱仪、矢量网络分析仪等手段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物相结构、电磁性质及吸波性能。结果表明,此结构巧妙地构建了一个受限的耗散笼,其中外层CNTs/Ni结构限制了球体间的电子转移,有效防止了自堆叠现象,而且紧密接触的Ti_(3)C_(2)T_(x)内层结构形成了连续的导电路径,从而显著增强了电磁波能量的耗散效率。结果表明,Ti_(3)C_(2)T_(x)@CNTs/Ni-HS-600空心球复合材料在质量比仅为15%(质量分数)的条件下,实现了-59.88 dB的最小反射损耗,显著优于同类材料。这一优异的性能归因于受限耗散笼中合理设计的导电路径,其在确保材料轻量化的同时,实现了高效的电磁波吸收。此项研究不仅为高性能电磁波吸收器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球 静电自组装 电磁波吸收 复合材料 微纳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自组装法构建抗菌抗凝涂层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鹏程 魏嘉佳 +4 位作者 孟昊天 王文轩 李佳峻 李达 涂秋芬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55-263,共9页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血栓形成以及细菌污染导致的高病发率和高致死率严重制约了血液接触类医疗器械的应用和发展。本研究基于溶菌酶(LZM)优异的抗菌性能以及在较广pH范围内所带的正电荷,通过静电自组装,将血液相容性良好的带负电荷的聚苯...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血栓形成以及细菌污染导致的高病发率和高致死率严重制约了血液接触类医疗器械的应用和发展。本研究基于溶菌酶(LZM)优异的抗菌性能以及在较广pH范围内所带的正电荷,通过静电自组装,将血液相容性良好的带负电荷的聚苯乙烯磺酸钠(PSS)吸附到材料表面,构建具有抗菌、抗凝性能的生物功能性涂层。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面电位、水接触角(WCA)等材料学评价结果证明PDA@LZM/PSS涂层被成功构建。细菌实验的结果表明,PDA@LZM/PSS涂层具有优异的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灭杀效果。血液实验结果表明,涂层表面具有优异的抗血小板粘附、激活以及抗血栓形成的性能。细胞实验结果表明,涂层没有细胞毒性,可以应用于血液接触类器械表面改性。涂层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涂层能够在7 d内维持较为稳定的抗菌、抗凝特性。该涂层的制备方法简单快速,可应用于血液接触类器械表面抗菌、抗凝血改性,可有效降低血栓形成及细菌感染的风险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自组装 溶菌酶(LZM) 聚苯乙烯磺酸钠(PSS) 抗菌 抗凝 表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组装低感度CL-20@GO核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黄业明 汪鑫 +1 位作者 张竞轩 王敦举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50,共7页
为降低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CL-20)的机械感度,提高其综合性能,以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S)为改性剂对CL-20改性,以氧化石墨烯(GO)为包覆材料,利用静电自组装方法对改性CL-20炸药进行表面包覆,制备得到CL-20@GO核壳复合材料;采用水接... 为降低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CL-20)的机械感度,提高其综合性能,以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S)为改性剂对CL-20改性,以氧化石墨烯(GO)为包覆材料,利用静电自组装方法对改性CL-20炸药进行表面包覆,制备得到CL-20@GO核壳复合材料;采用水接触角测试、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对样品进行形貌表征;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试其热性能,并测试了其机械感度。结果表明,经质量分数5%的APS溶液改性的CL-20成功引入氨基基团,亲水性效果最佳;GO层包覆改性CL-20完整,致密性强;与原料CL-20相比,CL-20@GO核壳复合材料的活化能提高了63.0kJ/mol,撞击感度(H 50)由13.0cm提升至23.5cm,摩擦感度由100%降至24%,表明采用静电自组装的GO涂层可以明显降低CL-20的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科学 CL-20@GO 表面改性 静电自组装 氧化石墨烯 GO 复合炸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调控粉煤灰基硅酸锰/氧化锰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机制
4
作者 陈冬 王辉 +2 位作者 王敏 王登元 伍雪华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9-157,共9页
超级电容器是一种具有高功率密度、优秀循环性能、高安全性的高性能储能装置,然而其低能量密度限制其发展,为进一步提升超级电容器的能量密度,满足日益增长的储能需求,提升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是关键。为提高粉煤灰基硅酸锰/氧化锰的... 超级电容器是一种具有高功率密度、优秀循环性能、高安全性的高性能储能装置,然而其低能量密度限制其发展,为进一步提升超级电容器的能量密度,满足日益增长的储能需求,提升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是关键。为提高粉煤灰基硅酸锰/氧化锰的电化学性能,采用静电组装法合成了氧化石墨烯与粉煤灰基硅酸锰/氧化锰的复合材料(FA@MS/MO/GO),通过调节氧化石墨烯加入量优化其电化学性能,并研究了氧化石墨烯对于粉煤灰基硅酸锰/氧化锰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机制,通过XRD、SEM、XPS、FTIR表征材料的形貌与结构,并采用循环伏安法、恒电流充放电、交流阻抗测试对材料和器件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优化后的FA@MS/MO/GO-2的电荷传输速率大幅提升,FA@MS/MO/GO-2在0.5 A/g电流密度下的比电容为737.4 F/g,高于未与氧化石墨烯复合的FA@MS/MO(293.4 F/g),电流密度由0.5 A/g升高至8.0 A/g,FA@MS/MO/GO-2容量保持率最好(67%),高于FA@MS/MO(44%)。FA@MS/MO/GO-2与商业活性炭分别为正负极组装为非对称超级电容器后,该器件能量密度达15.75 Wh/kg(功率密度375 W/kg),在5 A/g下循环10000次的容量保持率和库伦效率均可达100%,表明该电极材料拥有长期循环利用潜力,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粉煤灰 静电组装法 复合材料 电化学性能 超级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EI界面作用增强的AP热分解催化性能
5
作者 许洪鹏 黄琪 +1 位作者 金波 彭汝芳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2-270,I0006,共10页
为了改善高氯酸铵(AP)的热分解性能,基于聚乙烯亚胺(PEI)本征的正电荷和氨基基团,在与负电荷AP发生静电自组装包覆的同时,吸附铜金属催化剂于AP表面,制备了AP/PEI/Cu(ClO_(4))_(2)包覆样品,并通过DTA和TG-DSC等热分析技术研究了其热分... 为了改善高氯酸铵(AP)的热分解性能,基于聚乙烯亚胺(PEI)本征的正电荷和氨基基团,在与负电荷AP发生静电自组装包覆的同时,吸附铜金属催化剂于AP表面,制备了AP/PEI/Cu(ClO_(4))_(2)包覆样品,并通过DTA和TG-DSC等热分析技术研究了其热分解行为;通过SEM、XPS、XRD、IR、ICP-OES和Zeta电位等测试手段对AP/PEI/Cu(ClO_(4))_(2)包覆样品的形貌与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与原料AP相比,AP/PEI/Cu(ClO_(4))_(2)包覆样品的高温分解峰温降低了94.2℃,表观放热量增加了512.91 J/g,证实PEI/Cu(ClO_(4))_(2)对AP的热分解具有良好的催化效果;PEI的加入能增强金属催化剂和AP的界面作用,使得催化剂更均匀地分布于AP表面,从而促使金属催化剂更好地发挥热分解催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高氯酸铵 AP 聚乙烯亚胺 PEI 催化热分解 静电自组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碳化钛/氧化锌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乙醇气敏性能研究
6
作者 李曌 尹优优 +2 位作者 刘晨辉 王访 高冀芸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3-39,46,共8页
通过水热法和液相化学刻蚀法分别制备氧化锌纳米颗粒(ZnO NPS)和二维层状碳化钛(Ti_(3)C_(2)T_(x)),采用静电自组装技术得到不同质量比的碳化钛/氧化锌(Ti_(3)C_(2)T_(x)/Zn O)复合材料,通过丝网印刷得到气敏传感膜,并研究了其气敏特性... 通过水热法和液相化学刻蚀法分别制备氧化锌纳米颗粒(ZnO NPS)和二维层状碳化钛(Ti_(3)C_(2)T_(x)),采用静电自组装技术得到不同质量比的碳化钛/氧化锌(Ti_(3)C_(2)T_(x)/Zn O)复合材料,通过丝网印刷得到气敏传感膜,并研究了其气敏特性。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方法对合成材料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Zn O NPs均匀分布在具有二维手风琴状的Ti_(3)C_(2)T_(x)表面并穿插在层间。在复合材料对乙醇、丙酮、甲醇、甲醛、甲苯等5种典型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气体的检测中,发现其对乙醇气体表现出优异的传感性能。在最佳工作温度(250℃)下,样品M/ZNPS1(Ti_(3)C_(2)T_(x)质量分数为6.25%)对体积分数为0.01%的乙醇灵敏度(R_(a)/R_(g)=11.27)比纯Ti_(3)C_(2)T_(x)(R_(a)/R_(g)=1.28)高约8.8倍,且具有出色的响应/恢复时间(4 s/8 s)和优异的选择性、长期稳定性。着重从载流子在电极间的输运行为角度对Ti_(3)C_(2)T_(x)/Zn O复合材料的气敏机理进行了讨论,该材料对低浓度乙醇气体的检测有着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钛/氧化锌复合材料 静电自组装 乙醇气敏传感器 敏感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Te纳米晶与蛋白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20
7
作者 李军 袁航 +5 位作者 赵奎 洪霞 刘艳梅 马岚 白玉白 李铁津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1293-1295,共3页
Thiol-capping of CdTe nanocrystals were prepared in aqueous solution. The emission wavelengths of CdTe nanocrystals could be tuned by the refluxing time. Bioinorganic conjugates between CdTe nanocrystals and BSA were ... Thiol-capping of CdTe nanocrystals were prepared in aqueous solution. The emission wavelengths of CdTe nanocrystals could be tuned by the refluxing time. Bioinorganic conjugates between CdTe nanocrystals and BSA were formed via electrostatic/coordinate self-assembly. The photoluminescence intensity of the bioinorganic conjugates was improved obviously. BSA could stabilize the CdTe nanocrystals, and the bioinorganic conjugates at room temperature were stable for a long time. We also demonstrated that CdTe nanocrystals could be blocked with BSA and avoid the nonspecific adsorp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TE 纳米晶 蛋白 相互作用 BSA 抗体 静电作用 配位自组装 光致发光 碲化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硅纳米粒子薄膜的制备及光学性能 被引量:13
8
作者 余海湖 伍宏标 +2 位作者 李小甫 朱云洲 姜德生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1057-1061,共5页
以二氧化硅胶体和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铝(PDDA)为原料,利用静电自组装技术制备了PDDA/SiO_2复合薄膜.TEM图象显示.薄膜中的SiO_2纳米粒子为密堆积,薄膜均匀、致密;电子衍射实验结果显示,所组装的薄膜为非... 以二氧化硅胶体和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铝(PDDA)为原料,利用静电自组装技术制备了PDDA/SiO_2复合薄膜.TEM图象显示.薄膜中的SiO_2纳米粒子为密堆积,薄膜均匀、致密;电子衍射实验结果显示,所组装的薄膜为非晶态膜.载玻片表面组装SiO_2纳米粒子薄膜后,透射率随薄膜双层数增加呈现周期变化.薄膜具有增透作用,载玻片双面组装薄膜后在一定波长范围内的透射率可提高5%以上.PDDA/SiO_2复合薄膜的光学性质主要由SiO_2纳米粒子决定,每一双层的平均物理厚度小于SiO_2纳米粒于的粒径,薄膜中存在层间穿插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自组装 二氧化硅 纳米粒子 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 复合薄膜 光学性能 制备 结构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枝状大分子的自组装超薄膜 被引量:5
9
作者 王金凤 贾欣茹 +5 位作者 李盈 钟竑 陈金玉 罗国宾 李明谦 危岩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1773-1775,共3页
An ultrathin film with forth generation poly(aminoamine)(PAMAM) dendrimers (methyl quaternary ammonium salt) as polycation and poly(sodium \%p\% styrenesulfonate) (PSS) as polyainon was fabricated \%via\% sequential d... An ultrathin film with forth generation poly(aminoamine)(PAMAM) dendrimers (methyl quaternary ammonium salt) as polycation and poly(sodium \%p\% styrenesulfonate) (PSS) as polyainon was fabricated \%via\% sequential deposition. It shows that the step by step depositions carried out smoothly by monitoring with UV Vis spectrometer. The multilayer film is rather flat with a mean roughness of \{0.39 nm\} determined by AFM. The average thickness of a bilayer is \{5.0 nm\} obtained from XRD,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dendrimers molecules were compressed and possess high flatte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枝状化合物 自组装 静电作用 树枝状大分子 超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银复合薄膜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21
10
作者 周亚洲 杨娟 +2 位作者 孙磊 赵南 程晓农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7-142,共6页
采用静电自组装技术,通过交替沉积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DA)(或硝酸银)和氧化石墨烯,制备氧化石墨烯/PDDA薄膜和氧化石墨烯/硝酸银复合薄膜。然后在600℃下通入氩气和氢气进行气氛还原得到石墨烯薄膜和石墨烯/银复合薄膜。采用AFM... 采用静电自组装技术,通过交替沉积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DA)(或硝酸银)和氧化石墨烯,制备氧化石墨烯/PDDA薄膜和氧化石墨烯/硝酸银复合薄膜。然后在600℃下通入氩气和氢气进行气氛还原得到石墨烯薄膜和石墨烯/银复合薄膜。采用AFM、SEM、XPS、UV-Vis以及四探针电阻仪等对薄膜结构及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通过静电自组装法可以获得生长均匀的薄膜。对比于相同自组装次数的石墨烯薄膜,石墨烯/银复合薄膜具有更好的透光性和更低的薄膜方块电阻。在λ=500 nm时,四层石墨烯/银复合薄膜的透过率为85%左右,而石墨烯薄膜的透过率为72%左右;石墨烯薄膜的方阻为161.39 kΩ.□-1,而石墨烯/银复合薄膜的方阻为99.11 kΩ.□-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薄膜 石墨烯/银复合薄膜 静电自组装 气氛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液模板-自组装法制备石墨烯/聚苯乙烯导电复合材料 被引量:10
11
作者 赵鹏飞 罗勇悦 +2 位作者 何东宁 彭政 杨其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2888-2891,共4页
利用乳液模板-静电自组装法,以甲基丙烯酰氧乙烯氯化铵(DMC)接枝改性的聚苯乙烯阳离子微球(PS+)为基体模板、石墨烯为导电介质,利用氧化石墨烯(GO)与PS+间强烈的静电相互作用直接在水中共组装,通过水合肼原位还原(in-situ reduction)成... 利用乳液模板-静电自组装法,以甲基丙烯酰氧乙烯氯化铵(DMC)接枝改性的聚苯乙烯阳离子微球(PS+)为基体模板、石墨烯为导电介质,利用氧化石墨烯(GO)与PS+间强烈的静电相互作用直接在水中共组装,通过水合肼原位还原(in-situ reduction)成功制备了纳米石墨烯片(GNs)填充的聚苯乙烯(PS)导电复合材料。复合材料断口扫描电镜(SEM)和电性能结果表明,静电自组装有利于形成较为完善的石墨烯导电网络,GNs/PS复合材料具有极低的导电逾渗值(0.09%(体积分数))和较高的饱和导电率(25.2S/m)。结合表面zeta电位、复合物微观形貌的表征,对组装机理和结构-性能关系进行了讨论。此外,热重热分析(TGA)结果表明,石墨烯的加入有效地改善了材料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 纳米石墨烯片 乳液模板 静电自组装 电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清分离蛋白-多糖乳状液制备与乳化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崔健 郦金龙 +2 位作者 刘欢 殷丽君 李永玉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33-137,共5页
在pH值7.0时以乳清分离蛋白为乳化剂制备初级乳状液,利用静电自组装技术,通过加入具有不同电性的阴离子型果胶、中性瓜尔豆胶、阳离子型壳聚糖制备具有良好稳定性的乳清分离蛋白-多糖的二级乳状液,并考察pH值、乳清分离蛋白与多糖的比... 在pH值7.0时以乳清分离蛋白为乳化剂制备初级乳状液,利用静电自组装技术,通过加入具有不同电性的阴离子型果胶、中性瓜尔豆胶、阳离子型壳聚糖制备具有良好稳定性的乳清分离蛋白-多糖的二级乳状液,并考察pH值、乳清分离蛋白与多糖的比例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瓜尔豆胶与乳清蛋白乳状液粒子间无静电作用;在pH值5.0~6.0条件下,壳聚糖能够吸附到乳状液粒子表面,但形成的乳状液稳定性较差;在pH值3.0~5.0、果胶质量分数为0.2%~0.5%条件下,乳清分离蛋白-果胶为乳化界面构建的二级乳状液,稳定性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清蛋白 乳状液 多糖 静电自组装 乳化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自组装制备CdTe量子点纳米薄膜 被引量:9
13
作者 刘明贤 孙颖 +3 位作者 甘礼华 王京红 徐子颉 陈龙武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57-561,共5页
以巯基丙酸为稳定剂,在水相中合成了表面带负电荷、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平均粒径为5nm的CdTe量子点.通过CdTe量子点与阳离子聚电解质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DA)和阴离子聚电解质聚苯乙烯磺酸钠(PSS)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在石英基片表... 以巯基丙酸为稳定剂,在水相中合成了表面带负电荷、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平均粒径为5nm的CdTe量子点.通过CdTe量子点与阳离子聚电解质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DA)和阴离子聚电解质聚苯乙烯磺酸钠(PSS)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在石英基片表面通过层层静电自组装方法制备了多层CdTe量子点纳米薄膜.以荧光分光光度计、UV-Vis、XPS、AFM等测试手段对所得的CdTe量子点纳米薄膜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CdTe量子点自组装多层薄膜的UV-Vis吸光度与组装层数基本呈线性关系,薄膜成膜质量良好.自组装薄膜基本上规整并均匀地覆盖在石英基底表面,但薄膜中存在部分CdTe量子点聚集现象.通过在相邻的两层CdTe量子点之间引入基本结构单元为PDDA/PSS/PDDA的聚电解质复合层,可有效提高CdTe量子点纳米薄膜的成膜质量.所得的CdTe量子点纳米薄膜具有良好的荧光光致发光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薄膜 CDTE量子点 静电自组装 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自组装壳聚糖载药空心微胶囊的制备及释放性能 被引量:7
14
作者 欧敏华 张永德 +2 位作者 罗学刚 张思月 乔丹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848-1854,共7页
采用目前材料领域新型的自组装模板法制备了壳聚糖空心微胶囊。首先使用分散聚合的方法合成了粒径均一的聚苯乙烯微球,粒径范围在1~2μm。然后用H2SO4将聚苯乙烯表面功能化为磺化聚苯乙烯,并以之为模板,将壳聚糖静电组装于其表面,经戊... 采用目前材料领域新型的自组装模板法制备了壳聚糖空心微胶囊。首先使用分散聚合的方法合成了粒径均一的聚苯乙烯微球,粒径范围在1~2μm。然后用H2SO4将聚苯乙烯表面功能化为磺化聚苯乙烯,并以之为模板,将壳聚糖静电组装于其表面,经戊二醛交联后用四氢呋喃溶解模板,成功制备出生物相容和可降解的交联壳聚糖空心微胶囊。研究采用凝胶渗透色谱和纳米粒度仪测试合成聚苯乙烯微球的分子量、粒径及粒度分布等性能;利用Zeta电位仪、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热重分析仪对核-壳结构与空心微胶囊的特性进行表征。以吡虫啉为模型药物,通过吸附与渗透的方式负载到壳聚糖交联空心微胶囊,在甲醇下进行缓释实验。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仪的表征证明氢键力在壳聚糖对吡虫啉的负载起到了重要作用。释放实验的结果表明,壳聚糖空心微胶囊对吡虫啉的载药量达到31.78%,前期出现的释放量达56.63%,释放实验后期能保持一定的缓慢释放量,表明壳聚糖空心微胶囊的载药部位主要在其表面与内部,而进入微胶囊内部的药物则需要在交联壳聚糖降解后缓慢释出,达到所期望的缓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自组装 粒度分布 壳聚糖 聚电解质 微胶囊 渗透 吡虫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生壳聚糖基纳米纤维的自组装构建 被引量:3
15
作者 曾戎 刘宏伟 +3 位作者 屠美 赵剑豪 查振刚 周长忍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22-125,共4页
通过天然阳离子型高分子壳聚糖与三聚磷酸钠的静电自组装,制备模仿细胞外基质纳米结构的仿生壳聚糖基纳米纤维。研究了介质、壳聚糖浓度、反应物比例、添加胶原等因素对自组装复合产物的影响;并采用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等技... 通过天然阳离子型高分子壳聚糖与三聚磷酸钠的静电自组装,制备模仿细胞外基质纳米结构的仿生壳聚糖基纳米纤维。研究了介质、壳聚糖浓度、反应物比例、添加胶原等因素对自组装复合产物的影响;并采用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等技术表征了纳米纤维的结构。结果表明,介质对壳聚糖基纳米复合物的结构和形态的影响很大;以己二酸溶液为介质,在温和条件下,可获得结构可控的壳聚糖基纳米纤维,有望用于构建模仿天然细胞外基质的组织工程支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静电自组装 仿生 纳米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自组装制备海泡石负载纳米TiO_2复合光催化材料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艳 王程 杜国强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71-876,共6页
选用一维孔结构的海泡石矿物为载体,以TiCl4为钛源,采用静电自组装方法制备了海泡石负载纳米TiO2复合光催化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分析方法对材料的结构及微观形貌等进行了表征。通过对甲基橙... 选用一维孔结构的海泡石矿物为载体,以TiCl4为钛源,采用静电自组装方法制备了海泡石负载纳米TiO2复合光催化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分析方法对材料的结构及微观形貌等进行了表征。通过对甲基橙染料的溶液脱色降解来评价材料的光催化性能,考察了焙烧温度、硅烷偶联剂用量等对材料结构和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泡石负载纳米TiO2光催化材料对甲基橙具有吸附与光催化的协同作用;静电自组装方法可有效提高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紫外光照1 h后,硅烷改性量6%,300℃焙烧的光催化材料对甲基橙溶液的脱色率达88.07%,比传统方法制备的材料对甲基橙溶液的脱色效果高16%以上。制备的光催化材料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及可循环利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自组装 海泡石 纳米TIO2 光催化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壁碳纳米管/壳聚糖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催化性能 被引量:13
17
作者 赵廷凯 李光明 +1 位作者 刘乐浩 李铁虎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732-1736,共5页
采用混酸法制备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以及采用超声凝聚法制备壳聚糖纳米粒子,再通过静电自组装的方法制备碳纳米管/壳聚糖(相对分子质量(Mr)不小于5万和不小于10万)、碳纳米管/高密度壳聚糖、碳纳米管/羧化壳聚糖、多壁碳纳米管/壳聚糖盐... 采用混酸法制备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以及采用超声凝聚法制备壳聚糖纳米粒子,再通过静电自组装的方法制备碳纳米管/壳聚糖(相对分子质量(Mr)不小于5万和不小于10万)、碳纳米管/高密度壳聚糖、碳纳米管/羧化壳聚糖、多壁碳纳米管/壳聚糖盐酸盐复合材料。通过SEM、HRTEM及XRD对产品进行微观结构分析,利用循环伏安法对H2O2在碳纳米管/壳聚糖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壳聚糖盐酸盐对碳纳米管具有较好的包覆效果,包覆层厚度约为3.5nm,静置12h后具有良好的溶液分散性;碳纳米管/壳聚糖盐酸盐修饰玻碳电极改善了H2O2的氧化还原电流,同时还降低了H2O2的氧化还原的过电势,对其电化学催化性能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壁碳纳米管 壳聚糖 静电自组装 电催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核银壳纳米粒子薄膜的制备及SERS活性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施建珍 方靖淮 +1 位作者 沐仁旺 李雅丽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5-140,共6页
采用柠檬酸化学还原法制备金溶胶,通过自组装技术在石英片表面制备金纳米粒子薄膜,在银增强剂混合溶液中反应获得金核银壳纳米粒子薄膜.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了不同条件下制备的金核银壳纳米粒子薄膜的光谱特... 采用柠檬酸化学还原法制备金溶胶,通过自组装技术在石英片表面制备金纳米粒子薄膜,在银增强剂混合溶液中反应获得金核银壳纳米粒子薄膜.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了不同条件下制备的金核银壳纳米粒子薄膜的光谱特性和表面形貌,并以结晶紫为探针分子测量了金核银壳纳米粒子薄膜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结果表明,金纳米粒子薄膜的分布、银增强剂反应时间的长短对金核银壳纳米粒子薄膜的形成均有重要影响.制备过程中,可以通过控制反应条件获得一定粒径的、具有良好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活性的金核银壳纳米粒子薄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纳米粒子 金核银壳纳米粒子 SERS 静电自组装 纳米粒子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膜干涉结构生色蚕丝织物的研制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云 平伟 +2 位作者 庄广清 贾彦荣 邵建中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0-106,共7页
结构生色是一种无污染的仿生着色技术。采用静电自组装法在蚕丝织物表面构建Si O2/聚乙烯亚胺(PEI)结构生色薄膜,研究自组装条件中水洗次数、纳米Si O2粒子分散液浓度和PEI溶液浓度等因素对构建结构生色薄膜的影响,确定有利于在蚕丝织... 结构生色是一种无污染的仿生着色技术。采用静电自组装法在蚕丝织物表面构建Si O2/聚乙烯亚胺(PEI)结构生色薄膜,研究自组装条件中水洗次数、纳米Si O2粒子分散液浓度和PEI溶液浓度等因素对构建结构生色薄膜的影响,确定有利于在蚕丝织物表面静电自组装纳米Si O2/PEI结构生色膜的条件为:水洗5次,纳米Si O2粒子分散液质量分数0.2%,PEI溶液质量分数0.1%。用数码相机、Digi Eye数慧眼系统和多角度分光光度仪表征蚕丝织物的结构色及其反射率光谱,并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织物表面纳米Si O2/PEI薄膜的形态结构,结果显示:研制的薄膜干涉结构生色蚕丝织物的生色机理符合单层薄膜干涉生色原理,且结构色随组装周期数、组装纳米Si O2粒子的粒径和观察角度而变化;蚕丝织物用纳米Si O2/PEI组装形成的结构生色膜薄而光滑,对织物的手感和弯曲性能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丝织物 结构色 静电自组装 纳米SI O2粒子 薄膜干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钼钨杂多酸-L-半胱氨酸自组装膜电极的电化学性质 被引量:10
20
作者 王升富 杜丹 邹其超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1102-1106,共5页
磷钼钨杂多阴离子通过分子间静电作用吸附在L-半胱氨酸自组装单分子膜修饰金电极表面.制备了磷钼钨杂多酸-L-半胱氨酸自组装超分子膜电极,探讨了成膜条件,采用循环伏安(CV)、计时库仑(CC)、水平衰减全反射傅立叶变换红... 磷钼钨杂多阴离子通过分子间静电作用吸附在L-半胱氨酸自组装单分子膜修饰金电极表面.制备了磷钼钨杂多酸-L-半胱氨酸自组装超分子膜电极,探讨了成膜条件,采用循环伏安(CV)、计时库仑(CC)、水平衰减全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表征了膜的组成及电化学性质.实验发现,该膜电极在1.0 mol.L~(-1)H2SO4溶液中,于0.8~-0.2V(vs SCE)间CV扫描出现3对稳定、可逆的氧化还原峰,计时库仑法计算了薄膜内的电子传递系数D为2.64×10~(-7)cm~2·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吸附 自组装膜 化学修饰电极 磷钼钨杂多酸 L-半胱氨酸 电化学性质 膜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