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1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catalyst on formation of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brushes by surface initiated 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
1
作者 刘辉 周晚珠 +3 位作者 叶红齐 韩凯 侯世川 张欣悦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8期3049-3056,共8页
Poly (methyl methacrylate) (PMMA) brushes were synthesized from silicon wafers via surface initiated 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 (SI-ATRP). Energy disperse spectroscopy (EDS) and atomic force microsco... Poly (methyl methacrylate) (PMMA) brushes were synthesized from silicon wafers via surface initiated 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 (SI-ATRP). Energy disperse spectroscopy (EDS) and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AFM) confirmed that PMMA brushes were successfully prepared on the silicon wafers, and the surface became more hydrophobic according to the contact angle of 69~. It is found that CuCI/1, 1, 4, 7, 10, 10-hexamethyl triethylenetetramine (HMTETA) system is more suitable than CuBr/N, N, N′, N″, N′″-pentamethyl diethylenetriamine (PMDETA) system to control the free radical polymerization of MMA in solution. Nevertheless, better control on the thickness of PMMA brushes was achieved in CuBr/PMDETA than in CuC1/HMTETA due to higher activity and better reversibility of the former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 (methyl methacrylate) 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 silicon wafer CATALY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原子转移反应活化能垒预测研究进展
2
作者 李想 李佳莹 +4 位作者 倪恒 孙浩然 曹家伟 陈宇轩 刘凤娇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336-3344,共9页
氢原子转移(hydrogen atom transfer,HAT)是自然界中的基本化学反应之一,准确预测其反应性和选择性对于合理设计相关化学反应至关重要。其中一种重要方法是通过预测反应的活化能垒来研究其反应性和选择性。本文从经验模型和机器学习模... 氢原子转移(hydrogen atom transfer,HAT)是自然界中的基本化学反应之一,准确预测其反应性和选择性对于合理设计相关化学反应至关重要。其中一种重要方法是通过预测反应的活化能垒来研究其反应性和选择性。本文从经验模型和机器学习模型两个角度综述了当前预测活化能垒的研究进展。经验模型基于已知反应的实验数据和化学规律,采用经验公式(如线性方程)进行拟合,具有较好的可解释性,但在适用性和准确性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而机器学习模型则能够处理更大量级的数据和更复杂的反应机理,在准确预测活化能垒方面更有潜力,但是预测效果依赖于数据的质量,并且可解释性较弱。最后,本文对未来如何开发更准确且可解释的活化能垒预测模型进行了展望,并且期待通过提高活化能垒预测模型的可解释性进而提高人们对反应活性影响因素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原子转移 自由基 计算化学 反应 模型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间分辨光波谱技术的维生素C与9,10-蒽醌光诱导反应机制研究
3
作者 魏亚雄 扶婷婷 +1 位作者 刘毅 许新胜 《量子电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5-303,共9页
利用时间分辨电子顺磁共振波谱和瞬态吸收光谱技术,在基于壬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丁二酸二(-2-乙基)已酯磺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等不同类型活性剂制备的乙二醇-水胶束溶液中,研究了抗氧化剂维生素C (VC... 利用时间分辨电子顺磁共振波谱和瞬态吸收光谱技术,在基于壬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丁二酸二(-2-乙基)已酯磺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等不同类型活性剂制备的乙二醇-水胶束溶液中,研究了抗氧化剂维生素C (VC)与处于激发三重态的9,10-蒽醌(AQ)之间的光诱导反应。光波谱研究结果表明,在均相和胶束溶液中VC与AQ的反应机理均为氢原子转移。通过对比不同胶束溶液中AQ与VC之间的双分子反应速率,发现胶束表面电荷层的电荷类型对反应速率具有决定性影响, SDS胶束的阴离子外壳会通过静电排斥VC阴离子导致反应速率降低,而CTAB胶束的阳离子外壳会通过静电吸引VC阴离子从而大大加快反应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学 光诱导氢原子转移 时间分辨电子顺磁共振 胶束效应 维生素C 蒽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液相下沙利度胺与羟基自由基反应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4
作者 王佐成 赵宇 +5 位作者 杨静 孙鸣 林哲 吴静 姜春旭 孙冠军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8-72,共15页
该文使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M06-2X和MN15方法,结合自洽反应场理论的SMD模型方法,研究了在水液相下沙利度胺分子(Thd)与羟基自由基(OH)的反应机理.反应通道研究发现:Thd与OH的反应有抽氢、加成和单电子转移3个通道.反应势能面研究表明:O... 该文使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M06-2X和MN15方法,结合自洽反应场理论的SMD模型方法,研究了在水液相下沙利度胺分子(Thd)与羟基自由基(OH)的反应机理.反应通道研究发现:Thd与OH的反应有抽氢、加成和单电子转移3个通道.反应势能面研究表明:OH抽H的自由能垒为15.0~56.6 kJ·mol^(-1),且均为热力学允许的过程;OH加成到不饱和C的自由能垒为15.4~67.8 kJ·mol^(-1),且均为热力学允许的过程;加成到不饱和N的吉布斯自由能垒在181.0 kJ·mol^(-1)以上,且为热力学不允许的过程;单电子从Thd向OH转移的吉布斯自由能垒是510.4 kJ·mol^(-1).研究结果表明:在水液相下Thd可以通过抽H和向不饱和C的加成过程清除羟自由基O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利度胺 羟基自由基 密度泛函理论 自洽反应场理论 过渡态 单电子转移 吉布斯自由能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轭超交联聚合物催化光致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5
作者 杨桂宇 何涛 +2 位作者 陈自超 方蔚伟 范子回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72-1078,1138,共8页
文章通过两步反应合成共轭超交联聚合物(TPP-CHCP)。TPP-CHCP有较宽的光吸收区间(400~900 nm),可作为光致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photocatalyzed 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P-ATRP)的光催化剂。TPP-CHCP可在940 nm近红外光照射... 文章通过两步反应合成共轭超交联聚合物(TPP-CHCP)。TPP-CHCP有较宽的光吸收区间(400~900 nm),可作为光致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photocatalyzed 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P-ATRP)的光催化剂。TPP-CHCP可在940 nm近红外光照射下,驱动丙烯酸甲酯(MA)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P-ATRP反应且单体转化率达到99%。所得聚合物的结构明确,分子量可控,分子量分布(D-_(s)<1.18)窄。在太阳光照射条件下,TPP-CHCP依然具有优异的光催化活性,可高效制备嵌段共聚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轭超交联聚合物 光致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P-ATRP) 近红外光 太阳光 嵌段共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溶剂环境下Eda酮式异构体消除超氧负离子自由基O^(-)_(2)·的反应机理 被引量:3
6
作者 刘立新 陈静思 +3 位作者 杨应 王佐成 姜春旭 李冰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1-232,共12页
该文在M06-2X/SMD/6-311+G(d,p)水平上,研究了在水溶剂环境1 atm压力和310.15 K温度下Eda酮式异构体与超氧负离子自由基O^(-)_(2)·的反应机理.研究发现:Eda酮式异构体与O^(-)_(2)·的反应有抽H、加成以及单电子转移3种方式.反... 该文在M06-2X/SMD/6-311+G(d,p)水平上,研究了在水溶剂环境1 atm压力和310.15 K温度下Eda酮式异构体与超氧负离子自由基O^(-)_(2)·的反应机理.研究发现:Eda酮式异构体与O^(-)_(2)·的反应有抽H、加成以及单电子转移3种方式.反应势能面研究表明:抽H反应的自由能垒为38.0~176.1 kJ·mol^(-1),优势通道是O^(-)_(2)·抽取杂环H,反应能垒为38.0~41.0 kJ·mol^(-1).加成反应的自由能垒为84.2~196.6 kJ·mol^(-1),优势通道是O^(-)_(2)·加成到杂环与甲基相连的C原子上,反应能垒为84.2 kJ·mol^(-1).单电子从Eda酮式异构体向O^(-)_(2)·转移的反应的能垒为409.2 kJ·mol^(-1),该反应不能实现.研究结果表明:在水溶剂环境下Eda酮式异构体可通过提供杂环H以及甲基邻位C与自由基加成2种途径消除O^(-)_(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酮式异构体 超氧负离子自由基 密度泛函理论 过渡态 马库斯(Marcus)理论 电子转移 能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_(3)N_(4)锚定Cu(Ⅰ)高选择性催化CCl_(4)合成2,4,4,4-四氯丁腈 被引量:1
7
作者 肖自胜 李金玲 +2 位作者 陈伊睿 兰支利 尹笃林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293-3300,共8页
以尿素和Cu(NO_(3))_(2)·3H_(2)O为前体,采用热缩合法制备了不同Cu负载量的氮化碳(g-C_(3)N_(4))基催化剂Cu/CNn(n=1、2、3),采用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比表面积测试、扫描电子显微镜及透射电子显微... 以尿素和Cu(NO_(3))_(2)·3H_(2)O为前体,采用热缩合法制备了不同Cu负载量的氮化碳(g-C_(3)N_(4))基催化剂Cu/CNn(n=1、2、3),采用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比表面积测试、扫描电子显微镜及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比较了不同Cu负载量的Cu/CNn催化CCl_(4)与丙烯腈(AN)的原子转移自由基加成(ATRA)反应合成2,4,4,4-四氯丁腈(TBN)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Cu/CN1呈现优异的催化性能,以乙腈(MeCN)为溶剂,n(Cu/CN1)∶n(AN)=1∶1000,120℃反应12h,TBN的选择性可达96.5%,产率可达83.3%,Cu/CN作为多相催化剂,经过滤处理便可重复利用,使用7次其催化活性仍能稳定保持。基于相关的实验结果,提出了Cu/CN催化CCl_(4)和AN的ATRA反应的氧化-还原循环机理。实验结果揭示了Cu与g-C_(3)N_(4)载体的协同作用机制,为CCl_(4)深加工开发高效的催化体系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4 4 4-四氯丁腈 氮化碳 Cu/CN催化剂 原子转移自由基加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羧基化吸附材料的制备及其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
8
作者 陈尚龙 王斌 +4 位作者 刘恩岐 陈安徽 李超 刘辉 秦杰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785-2793,共9页
以玉米芯为原料,利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omic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ATRP)技术在其表面引发丙烯酸甲酯发生聚合反应,再利用NaOH将嫁接在玉米芯表面的聚丙烯酸甲酯水解成聚丙烯酸钠,得到羧基化玉米芯吸附材料(C-C-A)。通... 以玉米芯为原料,利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omic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ATRP)技术在其表面引发丙烯酸甲酯发生聚合反应,再利用NaOH将嫁接在玉米芯表面的聚丙烯酸甲酯水解成聚丙烯酸钠,得到羧基化玉米芯吸附材料(C-C-A)。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得到C-C-A最佳制备条件,同时采用FTIR、SEM-EDS和XPS对C-C-A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其表面凹凸不平,存在大量羧基。C-C-A对Pb^(2+)、Cd^(2+)、Cu^(2+)和Ni^(2+)的去除率均可达到98%以上,说明其可以有效去除重金属离子。C-C-A吸附重金属离子的过程既符合Pseudo-second-order动力学模型,又符合Langmuir等温线模型,属于单分子层化学吸附,且吸附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羧基 玉米芯 重金属离子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Cl催化原子转移自由基活性聚合反应合成碳氟骨架均相阳离子交换膜
9
作者 王国栋 李钲 +4 位作者 陈日耀 黄雪红 杨宇 陈晓 金延超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共9页
文中利用原子转移自由基活性聚合反应(ATRP)将苯乙烯磺酸钠(PSSA)均匀接枝在聚三氟氯乙烯-偏氟乙烯共聚物P(VDF-co-CTFE)上,制备了一种碳氟骨架的均相阳离子交换膜——P(VDF-co-CTFE)-g-PSSA膜。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能谱分析... 文中利用原子转移自由基活性聚合反应(ATRP)将苯乙烯磺酸钠(PSSA)均匀接枝在聚三氟氯乙烯-偏氟乙烯共聚物P(VDF-co-CTFE)上,制备了一种碳氟骨架的均相阳离子交换膜——P(VDF-co-CTFE)-g-PSSA膜。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能谱分析、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热重分析、接触角测量等手段对在不同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与配体摩尔质量比条件下制备的P(VDF-co-CTFE)-g-PSSA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苯乙烯磺酸钠成功接枝在碳氟主链结构上,所制备的阳离子交换膜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扫描电镜显示阳离子膜表面的相分离形态;在130℃反应7 h制得的阳离子膜的吸水率为80.02%,膨胀率为8.89%,离子交换容量达4.54 mmol/g,电导率为0.50 mS/cm。文中制备的阳离子交换膜在高盐废水处理方面具有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三氟氯乙烯) 均相 阳离子交换膜 原子转移自由基活性聚合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液相下Eda酮式异构体与超氧化氢自由基反应的DFT理论计算
10
作者 潘宇 姜春旭 +4 位作者 王颢霖 杨应 董雷刚 王佐成 李冰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54-1266,共13页
在M06-2X/SMD/6-311+G(d,p)理论水平下,研究水液相1个大气压、 310.15 K温度下依达拉奉(Eda)酮式异构体与超氧化氢自由基(·HO_(2))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Eda酮式异构体与·HO_(2)的反应有抽H、加成和单电子转移3个过程;抽H反应... 在M06-2X/SMD/6-311+G(d,p)理论水平下,研究水液相1个大气压、 310.15 K温度下依达拉奉(Eda)酮式异构体与超氧化氢自由基(·HO_(2))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Eda酮式异构体与·HO_(2)的反应有抽H、加成和单电子转移3个过程;抽H反应主要通过·HO_(2)抽取杂环H和甲基H实现,反应的自由能垒为77.1~78.7 kJ/mol;加成反应可通过·HO_(2)加成不饱和C的过程实现,加成自由能垒为48.2~95.0 kJ/mol;加成到杂环上与甲基相连的C原子的放热反应最具优势,自由能垒为48.2 kJ/mol;单电子转移的自由能垒为141.1 kJ/mol,该过程不能实现.可见,水液相下Eda酮式异构体可通过抽H和加成反应消除·HO_(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酮式异构体 超氧化氢自由基 密度泛函理论 过渡态 Marcus理论 电子转移 自由能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溶液环境下维生素C与羟基自由基反应的DFT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苏旭发 杨应 +3 位作者 杨清荟 王佐成 姜春旭 张强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7-157,188,共12页
该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M06-2X和MN15方法,结合自洽反应场理论的SMD模型方法,研究了在水液相下维生素C(Vitamin C)分子消除羟自由基的反应机制.研究结果发现:Vitamin C可通过提供给OH氢原子(OH抽H)、与OH加成反应以及单电子从Vitam... 该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M06-2X和MN15方法,结合自洽反应场理论的SMD模型方法,研究了在水液相下维生素C(Vitamin C)分子消除羟自由基的反应机制.研究结果发现:Vitamin C可通过提供给OH氢原子(OH抽H)、与OH加成反应以及单电子从Vitamin C分子向OH自由基转移等3个途径消除OH.势能面计算结果表明:OH抽H的能垒为1.5~55.3 kJ·mol^(-1)(多数分布在1.5~10.8 kJ·mol^(-1)之间),OH加成的能垒为0.0~54.7 kJ·mol^(-1)(多数分布在0.0~0.9 kJ·mol^(-1)之间),电子从Vitamin C向OH转移的能垒为80.9 kJ·mol^(-1).研究结果表明:在水液相下Vitamin C容易与OH反应,Vitamin C是很好的OH自由基清除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C 羟自由基 密度泛函理论 过渡态 电子转移 能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温度响应型聚合物PMAA-b-PDMAEMA的合成、性能调控及应用
12
作者 孙月 王斯佳 +2 位作者 吴明侠 宋先雨 徐首红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80-489,共10页
以甲基丙烯酸叔丁酯(tBMA)、甲基丙烯酸N,N-二甲氨基乙酯(DMAEMA)为原料,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法合成了两亲性嵌段聚合物聚甲基丙烯酸叔丁酯-b-聚甲基丙烯酸N,N-二甲氨基乙酯(PtBMA-b-PDMAEMA),将其进行水解得到功能可调控的pH... 以甲基丙烯酸叔丁酯(tBMA)、甲基丙烯酸N,N-二甲氨基乙酯(DMAEMA)为原料,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法合成了两亲性嵌段聚合物聚甲基丙烯酸叔丁酯-b-聚甲基丙烯酸N,N-二甲氨基乙酯(PtBMA-b-PDMAEMA),将其进行水解得到功能可调控的pH/温度双重响应性共聚物PMAA-b-PDMAEMA。采用核磁共振波谱(1H NMR)、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动态光散射(DLS)及荧光分光光度计等对共聚物的结构及性能进行表征和分析,研究共聚物的嵌段比、分子量及溶液pH对响应性能的调控,并初步考察了共聚物的抗肿瘤潜能。研究结果表明,随着PMAA链段长度增加,等电点向酸性偏移,在等电点时溶液透过率降到最低,表现出良好的pH响应性;温度响应性受溶液pH、分子量及嵌段比的影响,pH越接近等电点、分子量越大,低临界溶液温度(LCST)越低;共聚物与模拟肿瘤细胞膜相互作用后,在pH=5.5酸性微环境下膜中内容物的泄漏率接近100%,实现了对模拟肿瘤细胞的靶向破坏作用,展现了该共聚物良好的环境响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聚合物 相变 pH/温度响应性 可调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修饰植物乳杆菌及其对黄曲霉毒素B_(1)吸附脱除作用
13
作者 王逸凡 王丙辰 +2 位作者 闫玮璇 何扩 张秀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124-130,共7页
为了研究植物乳杆菌材料对黄曲霉毒素去除新方法,为黄曲霉毒素B_(1)的高效生物去除提供了新思路。本文采用基于聚多巴胺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方法(Polydopamine-based 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p-ATRP)和细胞自催化的无铜... 为了研究植物乳杆菌材料对黄曲霉毒素去除新方法,为黄曲霉毒素B_(1)的高效生物去除提供了新思路。本文采用基于聚多巴胺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方法(Polydopamine-based 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p-ATRP)和细胞自催化的无铜添加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方法(Cell-catalyzed Copper-free 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c-ATRP)对植物乳杆菌活细胞表面进行修饰,引导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ATRP)体系自组装聚合反应形成聚合物材料,对修饰后的植物乳杆菌进行表征,并比较修饰前后植物乳杆菌对黄曲霉毒素B_(1)吸附脱附能力。结果表明,未修饰的植物乳杆菌,细胞表面圆润光滑,经过p-ATRP修饰后的植物乳杆菌,细胞表面变得极为粗糙,经过c-ATRP修饰后的植物乳杆菌,细胞表面出现褶皱;未修饰的植物乳杆菌的Zeta点位为-8.43 mV,经过Dopamine和PNIPAAm修饰后的植物乳杆菌点位分别为1.791和13.767 mV;植物乳杆菌在0.1~100μg/mL黄曲霉毒素B_(1)吸附率为75.3%,p-ATRP和c-ATRP修饰的植物乳杆菌比未修饰的植物乳杆菌吸附能力分别提高了7.8%和6.4%。在相同黄曲霉毒素B_(1)浓度下,植物乳杆菌脱附率为6.1%,p-ATRP和c-ATRP修饰的植物乳杆菌脱附能力分别提高了14.4%和42%。经过修饰后的植物乳杆菌显著提升了植物乳杆菌对黄曲霉毒素的吸附和脱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黄曲霉毒素 B_(1) 植物乳杆菌 细胞表面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自由基阳离子与苯及其衍生物反应的质谱研究
14
作者 杨黄丽 高校飞 +3 位作者 谭国斌 张兴磊 周振 陈焕文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2-491,I0002,共11页
研究水自由基阳离子的化学性质对阐释水相化学反应机理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研究了在线制备的(H_(2)O)_(2)^(+·)(m/z 36)与苯及其衍生物反应的特点。结果表明,当(H_(2)O)_(2)^(+·)与苯(C_(6)H_(6))、苯甲醚(C_(7)H_(8)O)、2,4-... 研究水自由基阳离子的化学性质对阐释水相化学反应机理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研究了在线制备的(H_(2)O)_(2)^(+·)(m/z 36)与苯及其衍生物反应的特点。结果表明,当(H_(2)O)_(2)^(+·)与苯(C_(6)H_(6))、苯甲醚(C_(7)H_(8)O)、2,4-二甲基苯胺(C_(8)H_(11)N)等没有吸电子基团的化合物反应时,除产生对应的电子转移反应产物(C_(6)H_(6))^(+·)(m/z 78)、(C_(7)H_(8)O)^(+·)(m/z108)或质子转移反应产物(C_(8)H_(11)N+H)+(m/z 122)外,还发现苯酚相关产物(C_(6)H_(5)OH)^(+·)(m/z 94)、(C_(7)H_(7)O-OH)^(+·)(m/z 124)以及(C_(8)H_(10)NOH+H)+(m/z 138)。同位素标记实验表明,苯酚相关产物中的OH来源于水自由基阳离子。然而,当(H_(2)O)_(2)^(+·)与苯甲腈(C_(6)H_(5)CN)或硝基苯(C_(6)H_(5)NO_(2))等有强吸电子基团的取代苯反应时,主要通过取代反应产生(C_(6)H_(5)CN+H_(2)O)^(+·)(m/z 121)和(C_(6)H_(5)NO_(2)+H_(2)O)^(+·)(m/z 141),并未发现羟基化产物。由以上结果可知,(H_(2)O)_(2)^(+·)与底物分子的反应可通过电子转移(底物自由基阳离子)、质子转移(质子化产物)、解离电子转移(羟基化产物)和取代等4个过程发生,这可能与(H_(2)O)_(2)^(+·)存在(H_(2)O)H^(+)-^(·)OH和[H_(2)O∴OH_(2)]^(+·)_(2)种互变结构有关。本研究推测,苯环上的吸电子基团有利于[H_(2)O∴OH_(2)]^(+·)结构的存在,从而发生取代反应,当苯环上没有吸电子基团时,苯环上的富电子体系有利于(H_(2)O)H^(+)-^(·)OH结构的存在,而质子转移结构中的羟基自由基可以将苯氧化成苯酚,该结果有助于阐明苯及其衍生物与(H_(2)O)_(2)^(+·)相关的化学反应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自由基阳离子 苯及其衍生物 质子转移结构 两中心三电子结构 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柔性电极和信号放大技术构建检测磷脂酶C的电化学传感器
15
作者 王瑶瑶 孙铭阳 +3 位作者 杨钻 杜绍恺 何禹璇 孙越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87-997,共11页
磷脂酶C(PLC)是动植物中重要的脂质水解酶,在哺乳动物细胞的代谢、生长、炎症、分化、衰老和凋亡中起着重要作用,与许多癌症的发生、发展显著相关。蛋白质催化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PATRP)是高分子设计、制备的有效手段,可通过链式反应将... 磷脂酶C(PLC)是动植物中重要的脂质水解酶,在哺乳动物细胞的代谢、生长、炎症、分化、衰老和凋亡中起着重要作用,与许多癌症的发生、发展显著相关。蛋白质催化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PATRP)是高分子设计、制备的有效手段,可通过链式反应将数百个电活性单体连接成一个高相对分子质量的聚合物链,从而使分子识别信号大大增强。首先,在柔性碳布(CC)电极表面修饰纳米金(AuNPs),之后通过3-巯基丙酸、碳二亚胺盐酸盐和N-羟基丁二酰亚胺,将PLC的特异性底物磷脂酰乙醇胺(PE)固定在电极上,经过PLC对PE的特异性水解产生磷酸基团,引入Zr^(4+),通过Zr^(4+)的配位作用将聚合引发剂α-溴苯乙酸修饰到电极表面,最后在蛋白质催化作用下进行2,2,6,6-四甲基哌啶氧化物(TEMPO)的PATRP聚合反应,在电极表面引入电活性聚合物分子链,构建信号放大型电化学传感器P(TEMPO)/PE/AuNPs/CC,用于磷脂酶C的高灵敏度检测。结果表明,该传感器检测PLC的线性范围为10~1×10^(5)mU/L,检出限为3.568 mU/L(S/N=3)。与其他检测PLC的方法相比,该传感器具有较宽的检测范围和较低的检出限,且在检测实际乳腺癌细胞中的PLC方面有巨大的实际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酶C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柔性电极 电化学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矿物协同Shewanella oneidensis MR-1介导的钒(V(Ⅴ))还原及其作用机制
16
作者 周雅琪 陈钱砚语 +1 位作者 张杰 司友斌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499-5512,共14页
矿物协同微生物可以将高毒性的V(Ⅴ)还原为毒性及流动性较低的V(Ⅳ),从而达到治理钒污染的目的.以希瓦氏菌Shewanella oneidensis MR-1为试验菌株,采用黄铁矿、菱铁矿、马基诺矿3种铁矿物作为受试矿物,考察铁矿物协同微生物对V(Ⅴ)的还... 矿物协同微生物可以将高毒性的V(Ⅴ)还原为毒性及流动性较低的V(Ⅳ),从而达到治理钒污染的目的.以希瓦氏菌Shewanella oneidensis MR-1为试验菌株,采用黄铁矿、菱铁矿、马基诺矿3种铁矿物作为受试矿物,考察铁矿物协同微生物对V(Ⅴ)的还原特性,探讨影响V(Ⅴ)还原的因素,并研究马基诺矿协同S.oneidensis MR-1还原V(Ⅴ)对胞内酶活性、胞外聚合物(EPS)及电子传递的影响,解析铁矿物协同微生物介导的V(Ⅴ)还原机制.结果表明,3种铁矿物均能促进S.oneidensis MR-1对V(Ⅴ)的还原,其中马基诺矿的效果最佳,V(Ⅴ)还原率由对照组的80.84%提高到95.54%.马基诺矿协同S.oneidensis MR-1还原V(Ⅴ)的还原率与初始V(Ⅴ)浓度及pH值成反比,与矿物添加量及接菌量成正比.添加马基诺矿后,胞内的硝酸盐还原酶(NAR)、亚硝酸盐还原酶(NIR)、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及ATP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EPS中蛋白质、多糖和核酸的含量增加,电子传递能力增强,从而促进V(Ⅴ)生物还原.扫描电镜-能量散射X射线谱(SEM-EDS)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显示,马基诺矿促进S.oneidensis MR-1将V(Ⅴ)还原为不溶性V(Ⅳ),形成沉淀聚集在菌体周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Ⅴ) Shewanella oneidensis MR-1 马基诺矿 亚硝酸还原酶 胞外聚合物 电子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活性可视化的葡萄糖氧化酶纳米胶囊的制备与研究
17
作者 贾正勋 沈畯 +3 位作者 董学林 陈栋 吴晶 周彧琛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76-687,共12页
葡萄糖氧化酶(GOx)是一种具有重要工业应用价值的催化酶,能够将葡萄糖高效且特异性地催化氧化为葡萄糖酸.但GOx的环境稳定性差易于失活,并且其催化活性的检测步骤繁琐,这些缺陷都限制了GOx的实际应用.该文工作首先合成了一种与GOx辅酶FA... 葡萄糖氧化酶(GOx)是一种具有重要工业应用价值的催化酶,能够将葡萄糖高效且特异性地催化氧化为葡萄糖酸.但GOx的环境稳定性差易于失活,并且其催化活性的检测步骤繁琐,这些缺陷都限制了GOx的实际应用.该文工作首先合成了一种与GOx辅酶FAD结构类似的可交联化合物DAA-Flavin,之后将其与主要单体丙烯酰胺(AAm)在GOx表面共聚合而形成交联聚合物外壳,制备得到了具有均匀尺寸分布的酶纳米胶囊GOx@Fla-c-PAAm.其中,交联聚合物外壳限制了内部GOx的取向,使酶的环境稳定性得到了提升.同时,分布在聚合物外壳中的类辅酶荧光化合物DAA-Flavin可作为GOx的电子传递媒介,赋予体系氧化还原荧光特性.在有底物葡萄糖存在条件下,DAA-Flavin能够持续接受由GOx活性中心给出的电子而被还原,纳米胶囊的荧光强度也随之逐渐降低,且荧光衰减速率(反映为荧光强度-时间曲线的斜率)与酶的催化活性之间呈现高度的线性相关(R^(2)>0.990),具有催化活性可视化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氧化酶 原位自由基聚合 纳米胶囊 催化氧化 电子传递 活性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膜对废水中四环素的吸附研究
18
作者 石龙 李银海 卜春苗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345-349,355,共6页
构建同时具备高吸附容量和高选择性能的聚偏氟乙烯(PVDF)膜,应用于对四环素(TC)的分离去除。以PVDF膜为基质,构建PVDF膜与β-环糊精(β-CD)的耦合,结合聚多巴胺(PDA)的仿生抗污基底膜;其次,以苯乙烯(St)和4-乙烯基苯硼酸(VPBA)为功能单... 构建同时具备高吸附容量和高选择性能的聚偏氟乙烯(PVDF)膜,应用于对四环素(TC)的分离去除。以PVDF膜为基质,构建PVDF膜与β-环糊精(β-CD)的耦合,结合聚多巴胺(PDA)的仿生抗污基底膜;其次,以苯乙烯(St)和4-乙烯基苯硼酸(VPBA)为功能单体,通过表面引发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技术(SI-ATRP),基于TC分子结构,修饰具有疏水和硼亲和作用位点的多功能聚合物PVDF/β-CD@PDA@poly(St-co-4-VPBA),能够与TC产生多种作用力,加强吸附作用,实现对TC的高容量和高选择性吸附。结果表明:所制备的PVDF/β-CD@PDA@poly(St-co-4-VPBA)膜在真空抽滤条件下具有较高的水通量,St和4-VPBA的存在通过疏水和硼亲和相互作用增强了TC在膜上的吸附,最大吸附容量为963mg/g;在实际污水应用中,即使膜循环使用10次后对TC的去除率仍可达75%,证明所制膜具有良好的重复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环素 吸附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硼亲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有机笼配体的合成及催化性能研究
19
作者 蔡粤 何涛 方蔚伟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94-1099,共6页
文章通过两步反应简单高效地制备出目标多孔有机笼RCC3,将其作为配体和CuBr_(2)配位构建多孔有机笼配合物RCC3@Cu。采用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和电喷雾电离质谱(electrospray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ESI-MS)表征RCC3... 文章通过两步反应简单高效地制备出目标多孔有机笼RCC3,将其作为配体和CuBr_(2)配位构建多孔有机笼配合物RCC3@Cu。采用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和电喷雾电离质谱(electrospray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ESI-MS)表征RCC3@Cu的结构与组成,结果表明,RCC3@Cu配位稳定,有望用于介导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ATRP)。采用RCC3配体介导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ATRP,2 h其转化率达到80%,聚合物分散性指数(polymer dispersity index,PDI)为1.15;最终转化率为98.5%,PDI为1.16。聚合动力学显示RCC3介导的ATRP为近似一级反应动力学,符合活性聚合特征。该文研究RCC3配体介导不同类型单体的聚合,验证了RCC3配体具有单体泛用性。研究结果表明,RCC3体可有效应用于ATRP催化,有进一步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笼 多孔有机笼(POCs)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 催化剂 活性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窄分布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其胶束化行为研究 被引量:32
20
作者 朱蕙 刘世勇 +2 位作者 潘全名 段宏伟 江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38-142,共5页
利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合成了具有两亲性的嵌段聚合物聚苯乙烯 -b-聚丙烯酸 ( PS-b-PAA) ,用FTIR,1 H NMR,SEC对其进行了表征 ,并利用荧光探针技术研究了其在水溶液中的胶束化行为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 。
关键词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两亲性嵌段共聚物 胶束化 污水处理 多环芳香化合物 聚苯乙烯 聚丙烯酸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