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解铜箔截面微观组织的EBSD分析
1
作者 韩俊青 武玉英 +1 位作者 刘树帅 刘相法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33-238,共6页
目的通过树脂包埋结合离子截面抛光的制备方法,实现铜箔样品的截面EBSD分析,进而利用截面EBSD分析方法探究电流密度对铜箔组织性能的影响。方法通过使用热固性树脂对铜箔进行包埋,使用加热平台使胶体凝固,对得到的包埋好的铜箔试样在砂... 目的通过树脂包埋结合离子截面抛光的制备方法,实现铜箔样品的截面EBSD分析,进而利用截面EBSD分析方法探究电流密度对铜箔组织性能的影响。方法通过使用热固性树脂对铜箔进行包埋,使用加热平台使胶体凝固,对得到的包埋好的铜箔试样在砂纸上进行截面打磨,放入截面离子抛光仪中进行离子切割,样品制备完成后,将样品取下。使用电子背散射(EBSD)作为电镜附件,进行晶体学取向的表征。结果结合截面微观组织的EBSD分析方法,分析了电流密度对铜箔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大,电解铜箔的晶粒尺寸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孪晶密度和位错密度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抗拉强度在45 A/dm^(2)时达到最大547.05 MPa。结论该方法可以利用EBSD分析软件自动分析铜箔截面的晶粒粒度分布、孪晶密度等,并将这些微观结构特征与力学性能结果进行详细对比分析,验证了电流密度对铜箔组织和性能的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铜箔 样品制备 截面离子抛光 电子背散射衍射 微观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在地壳构造变形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2
作者 黄学猛 张进江 许志琴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30-1145,共16页
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是岩组学研究的一项革命性新技术。该技术可以对传统的岩石薄片进行分析,实用性高,观测精度达到亚微米级别。配合扫描电子显微镜、阴极发光、波谱、能谱分析设备,EBSD技术可以对透明和非透明的任何对称性晶体... 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是岩组学研究的一项革命性新技术。该技术可以对传统的岩石薄片进行分析,实用性高,观测精度达到亚微米级别。配合扫描电子显微镜、阴极发光、波谱、能谱分析设备,EBSD技术可以对透明和非透明的任何对称性晶体进行取向测量,快速获取晶体显微结构、微区成分与晶体学参数,可以对晶体开展形貌观察、晶体优选方向(CPO)、取向差分析、物相鉴定、应变测量、晶界分析、变形机制、位错滑移系、晶内变形、温压条件研究。结合聚焦离子束(FIB)技术,可以获取矿物的三维结构图像。对地壳的主要矿物进行组构分析,结合野外矿物变形特征与试验岩石学研究成果,可以开展地壳构造运动学、动力学的研究。本文介绍岩组学的研究历史,以及EBSD技术在地壳常见矿物石英、钾长石、斜长石、角闪石以及假熔岩构造变形研究中的最新进展与典型实例,并对EBSD研究结果中一些潜在的不确定性因素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 岩组学 构造运动学 动力学 变形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状铁素体/马氏体高强度低屈强比双相钢的EBSD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张丕军 刘相华 王国栋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7-59,共3页
应用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研究了具有针状铁素体/马氏体双相组织的高强度低合金钢的显微组织结构,且对其力学性能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这种钢种的平均晶粒尺寸达到了2μm级,属于细晶粒钢;双相组织中的马氏体相的体积分数为27.6%,铁素体相... 应用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研究了具有针状铁素体/马氏体双相组织的高强度低合金钢的显微组织结构,且对其力学性能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这种钢种的平均晶粒尺寸达到了2μm级,属于细晶粒钢;双相组织中的马氏体相的体积分数为27.6%,铁素体相的体积分数为70.9%,且两相晶界取向差的半数为小角度晶界,有利于提高材料的塑性性能和形变能力,屈强比达到了0.674.讨论了晶粒尺寸、相体积分数和晶界取向差与材料力学性能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组织 高强度 低屈强比 电子背散射衍射 晶粒尺寸 相体积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基复合材料EBSD样品制备方法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郜鲜辉 林守钢 +2 位作者 赵建全 吴金金 李明辉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4-59,共6页
为讨论金属基复合材料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样品的制备方法,本文选用ZrO_2/Ti-6Al-4V陶瓷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比较了经过电解抛光、化学浸蚀、振动抛光后样品的显微形貌,并详细讨论了不同时长振动抛光后的显微形貌、衍射花样衬度、取向... 为讨论金属基复合材料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样品的制备方法,本文选用ZrO_2/Ti-6Al-4V陶瓷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比较了经过电解抛光、化学浸蚀、振动抛光后样品的显微形貌,并详细讨论了不同时长振动抛光后的显微形貌、衍射花样衬度、取向分布图和花样标定率等。结果表明:振动抛光方法比电解抛光、化学浸蚀更适合金属基复合材料EBSD样品的制备;随着振动时长的增加,花样质量逐渐提高,当振动时长为8h时,EBSD测试标定率可达到9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基复合材料 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 振动抛光 样品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合金微通道扁管EBSD晶粒度和织构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范晓慧 唐鼎 +2 位作者 方文利 李大永 彭颖红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1-54,共4页
采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研究经高温大挤压比成形的AA3003铝合金微通道扁管横纵截面的晶粒分布、晶粒度统计和择优取向。结果表明,铝合金扁管的横截面和纵截面晶粒均呈等轴状,椭圆的长短轴比均约1.7左右。横截面平均晶粒尺寸约34.... 采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研究经高温大挤压比成形的AA3003铝合金微通道扁管横纵截面的晶粒分布、晶粒度统计和择优取向。结果表明,铝合金扁管的横截面和纵截面晶粒均呈等轴状,椭圆的长短轴比均约1.7左右。横截面平均晶粒尺寸约34.4μm,纵截面的平均晶粒尺寸约41.2μm。扁管沿挤压方向未观察到挤压变形带和焊合线。此外,铝合金微通道扁管织构为弱立方织构(100)[001]混合沿着挤压方向强高斯织构(110)[001]。并且经过高温严重塑性变形铝合金的微通道扁管的组织为再结晶组织,晶粒呈椭球状,顺着挤压方向略有拉伸,并生成典型铝合金再结晶织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挤压 微通道扁管 电子背散射衍射 晶粒尺寸 织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EBSD技术分析热浸镀铝层的显微组织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友彬 曾建民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5-49,共5页
采用热浸镀方法在Q235钢板表面制备了镀铝层,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了镀铝层的微观形貌,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分析了镀铝层/基体界面的相分布、晶粒微观取向以及晶粒尺寸。结果表明:镀铝层的相组成包括最外层的铝和靠近基体的Fe2Al5,其中柱... 采用热浸镀方法在Q235钢板表面制备了镀铝层,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了镀铝层的微观形貌,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分析了镀铝层/基体界面的相分布、晶粒微观取向以及晶粒尺寸。结果表明:镀铝层的相组成包括最外层的铝和靠近基体的Fe2Al5,其中柱状Fe2Al5随浸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长大;铁和铝扩散速率的不同导致镀铝层中形成一些孔洞;Fe2Al5晶粒优先选择沿着扩散方向从镀铝层表面向基体内部生长,导致镀铝层界面不均匀生长而形成舌型柱状晶;界面处基体中α-Fe的晶粒取向是随机分布的,并未受浸镀时扩散反应的影响;Fe2Al5柱状晶内部存在一些小于5°的小角度晶界;Fe2Al5晶粒的平均直径约为20μm,而基体中α-Fe的约为8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镀铝层 电子背散射衍射 晶粒取向 晶粒大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S制备亚微米多晶LaB_6块体的EBSD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周身林 刘丹敏 张久兴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6期483-486,共4页
用氢直流电弧法制备LaH2纳米粉末,再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技术,在压力50 MPa,烧结温度1 400℃~1 600℃条件下制备了LaB6亚微米多晶块体。采用EBSD技术,对LaB6样品表面的晶粒、晶界特征及晶粒取向等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SPS制备... 用氢直流电弧法制备LaH2纳米粉末,再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技术,在压力50 MPa,烧结温度1 400℃~1 600℃条件下制备了LaB6亚微米多晶块体。采用EBSD技术,对LaB6样品表面的晶粒、晶界特征及晶粒取向等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SPS制备的LaB6晶粒尺寸为0.14μm^1.10μm,晶粒大小随烧结温度升高而增大。随烧结温度的升高,小角度晶界(微取向差在10°以内)的含量逐渐增加。取向分析表明,SPS烧结LaB6多晶块体形成了几种择优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电等离子烧结 多晶LaB6 亚微米 ebs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共晶Al-Si合金初生相的EBSD表征 被引量:1
8
作者 邓超 刘如学 +1 位作者 洪睿 郑江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17年第1期14-17,共4页
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对亚共晶Al-Si合金进行了表征。根据晶界成像图与花样质量成像图提取了初生α-Al相的取向数据,通过合理设置晶界临界值与带衬度值均可获得可靠的结构参数统计结果,提取出的初生α-Al相信息可以方便地分析... 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对亚共晶Al-Si合金进行了表征。根据晶界成像图与花样质量成像图提取了初生α-Al相的取向数据,通过合理设置晶界临界值与带衬度值均可获得可靠的结构参数统计结果,提取出的初生α-Al相信息可以方便地分析其含量、形态、尺寸、分布以及取向等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SI合金 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ebsd) 初生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辅助条件下钛-铝层状复合板力学性能与微观组织研究
9
作者 翟奕涵 皇涛 +3 位作者 邢兵辉 张朝民 相楠 宋克兴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1,共11页
目的基于钛-铝层状复合板,在电辅助条件下进行钛-铝金属层状复合板力学性能与微观组织研究,研究成果将进一步丰富非均质金属层合板材的成形理论,并为改善构件成形质量、挖掘其成形潜能奠定基础。方法在不同电流密度和不同占空比下进行... 目的基于钛-铝层状复合板,在电辅助条件下进行钛-铝金属层状复合板力学性能与微观组织研究,研究成果将进一步丰富非均质金属层合板材的成形理论,并为改善构件成形质量、挖掘其成形潜能奠定基础。方法在不同电流密度和不同占空比下进行电辅助拉伸试验,对不同状态下的试样进行EBSD微观组织表征,研究电辅助条件下钛-铝层状复合板力学性能与微观组织的演变规律。结果在非热效应和焦耳热效应作用下,当进行电辅助拉伸时,钛-铝层状复合板的变形抗力和延伸率降低。当电流密度为6 A/mm2时,与室温拉伸相比,电辅助条件下的钛-铝层状复合板力学性能呈现出流动应力基本不变、延伸率有所上升的趋势。这表明选取合适的电流参数可以在不降低强度的情况下,提升材料塑性。在电辅助拉伸过程中,电流可以影响位错结构,减少Frank-Read位错源产生的位错以及Frank-Read位错源附近晶格畸变程度,从而降低位错密度。同时,脉冲电流作用可在较低温度下提高材料晶化过程中的形核率,促进再结晶发生。结论从力学性能、微观组织2个方面探究了脉冲电流对钛-铝层状复合板变形行为的影响机制,为优化材料加工工艺、提高材料利用率和最终产品性能提供理论基础。关键词:电辅助成形;钛-铝层状复合板;力学性能;微观组织;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辅助成形 钛-铝层状复合板 力学性能 微观组织 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炸焊接钛合金-双相不锈钢的微观组织特征与力学性能研究
10
作者 刘金涛 朱桂春 +3 位作者 黄佳雯 陈令杰 韩刚 陈翔 《爆破》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3-141,150,共10页
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对高性能材料的需求日益增加,钛/双相不锈钢复合板凭借其卓越的耐腐蚀性能,展现了广泛的应用前景。本研究通过爆炸焊接制备了TP270C钛合金/SUS821L1高强度双相不锈钢的双金属复合板,并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 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对高性能材料的需求日益增加,钛/双相不锈钢复合板凭借其卓越的耐腐蚀性能,展现了广泛的应用前景。本研究通过爆炸焊接制备了TP270C钛合金/SUS821L1高强度双相不锈钢的双金属复合板,并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EDS)和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等技术,对复合板的界面微观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此外,还结合力学性能测试对焊接质量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表明:界面沉积能量较低时,焊接界面介于平直界面和波状界面之间;而当界面沉积能量较高时,焊接界面呈波状。两者界面附近均出现了元素扩散和晶粒细化现象。在焊接界面、熔化区域以及绝热剪切带内以完全再结晶为主;靠近焊接界面的位置,钛以部分再结晶为主,双相不锈钢以部分再结晶和变形晶为主。局部热积累促进了熔化层内晶粒的长大,然而,被熔化层“包裹”的钛颗粒出现了晶粒细化。在力学性能测试中,界面沉积能量较高的样品抗剪强度和抗弯强度相对于界面沉积能量较低的样品分别提升了40.33%和4.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焊接 钛/钢复合板 界面形貌 力学性能 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BSD技术及其在钛合金织构分析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1
作者 苏连朋 刘汉源 +2 位作者 王文先 于振涛 周廉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1-6,共6页
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是分析多晶体显微结构及组织的先进方法,其织构分析兼具XRD和TEM的优点,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钛合金具有比强度高、密度小、耐腐蚀性好等突出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生物医用等领域。钛合金在变形时... 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是分析多晶体显微结构及组织的先进方法,其织构分析兼具XRD和TEM的优点,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钛合金具有比强度高、密度小、耐腐蚀性好等突出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生物医用等领域。钛合金在变形时往往产生相变和形变织构,影响各项性能,且由于钛合金存在多晶型转变,织构情况也更加复杂。概述了EBSD的工作原理和衍射花样信息,介绍了EBSD检测试样的制备,总结了该技术在不同类型钛合金织构研究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 钛合金 相变 变形织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R3C奥氏体耐热钢晶界蠕变损伤的电子背散射衍射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胡正飞 张家乐 张洁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11-618,共8页
对不同条件下的HR3C奥氏体耐热钢蠕变试样进行性能测试和微观结构观察,研究奥氏体耐热不锈钢蠕变沿晶破坏行为和损伤特征。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蠕变速度下材料的晶粒尺寸基本不变,未产生择优取向,但高蠕变速度条件下... 对不同条件下的HR3C奥氏体耐热钢蠕变试样进行性能测试和微观结构观察,研究奥氏体耐热不锈钢蠕变沿晶破坏行为和损伤特征。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蠕变速度下材料的晶粒尺寸基本不变,未产生择优取向,但高蠕变速度条件下部分孪晶界演变成一般晶界,而低蠕变速度下原始孪晶结构基本保持不变。EBSD分析结果清楚地反映了微观蠕变应变的不均匀性。沿晶微裂纹和蠕变空洞的产生和扩展是最显著的损伤特征,这些损伤现象与不同蠕变速度下的蠕变机制及晶界性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氏体耐热钢 蠕变 损伤特征 晶界 电子背散射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含量对挤压态Mg-6Al-2Sr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洪旭 李彩霞 +2 位作者 谢金龙 李超 张晓华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期59-71,共13页
本文研究了不同Sm含量对挤压态Mg-6Al-2Sr合金的强化机理,采用金相实验、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显微组织进行观察,并通过EBSD分析了Sm含量对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本文主要是对不同Sm含量的Mg-6Al-2Sr铸态合金进行挤压实验。... 本文研究了不同Sm含量对挤压态Mg-6Al-2Sr合金的强化机理,采用金相实验、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显微组织进行观察,并通过EBSD分析了Sm含量对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本文主要是对不同Sm含量的Mg-6Al-2Sr铸态合金进行挤压实验。结果表明:随着Sm含量的增加,生成的Al_(2)Sm相在挤压的作用下破碎,并且沿挤压方向在晶界处均匀弥散,阻碍晶粒长大;继续不断增加Sm,使得在晶界处Al_(2)Sm相增多聚集,反而对合金力学性能产生不利影响;当Sm含量为1.5 wt%时,合金的平均晶粒尺寸最细小,其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伸长率达到297.9 MPa、257.8 MPa和21.3%,硬度达到HV78.9,较Sm含量为0 wt%的合金,抗拉强度提升了15.6%,屈服强度提升了34.6%,伸长率提升了3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6Al-2Sr-xSm合金 微观组织 电子背散射衍射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35铝合金连续铸轧态微观组织的表征 被引量:11
14
作者 毛宏亮 王剑华 +3 位作者 杨钢 史庆南 易健宏 陈亮维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63-869,共7页
采用连续铸轧方法制备6 mm厚、牌号为1235的铝合金,利用高分辨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和背散射电子衍射技术(EBSD)对铸轧态(TRC)样品的微观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铸轧态的1235铝合金具有快速凝固组织,即晶粒尺寸在30... 采用连续铸轧方法制备6 mm厚、牌号为1235的铝合金,利用高分辨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和背散射电子衍射技术(EBSD)对铸轧态(TRC)样品的微观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铸轧态的1235铝合金具有快速凝固组织,即晶粒尺寸在30-100 nm之间的纳米多晶组织,有沿()晶面滑移的滑移带和高密度位错线等深度塑性变形组织,还有沿(100)晶面生长的再结晶组织;Fe和Si等掺杂元素固溶在基体Al中;在铸轧态下晶粒直径几乎分布在20-50μm之间,且产生的较强织构有{210}〈122〉、{122}〈210〉和{210}〈125〉等,较弱的织构有铜织构{112}〈111〉和{112}〈1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35铝合金 连续铸轧 微观结构 高分辨透射电镜 电子背散射衍射 织构 twin roll casting(TRC) backscattered electron diffraction(ebs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巫闾山变质核杂岩早白垩世伸展变形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李刚 徐仲元 +3 位作者 刘正宏 李永飞 李世超 董晓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38-952,共15页
对瓦子峪拆离断层带及下盘韧性剪切带中的构造岩进行构造变形及石英组构优选方位分析,这些构造岩的变形特点及分布规律显示伸展活动具有从高绿片岩相的脆-韧性变形向低绿片岩相的脆性变形演化的特点,展示了由浅部地壳向地表抬升的过程... 对瓦子峪拆离断层带及下盘韧性剪切带中的构造岩进行构造变形及石英组构优选方位分析,这些构造岩的变形特点及分布规律显示伸展活动具有从高绿片岩相的脆-韧性变形向低绿片岩相的脆性变形演化的特点,展示了由浅部地壳向地表抬升的过程。上盘同伸展断陷盆地中地层发育特点和韧性剪切带中构造岩的同位素年代学数据显示早白垩世伸展作用随着时间的演化具有逐渐减弱和剪切带北部伸展作用持续时间比南部长的特点,此次伸展作用主要发生在132~117Ma。对比早白垩世与中、晚侏罗世的伸展方向并结合太平洋板块与依泽纳奇板块中生代的运动特点,推断医巫闾山地区中生代的伸展变形受到西太平洋地区板块活动的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核杂岩 拆离断层 ebsd 40Ar 39Ar 医巫闾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拔高碳钢丝织构演变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雷 涂益友 +1 位作者 李凡 黄海波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1-135,共5页
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分析(EBSD)方法对高碳钢丝拉拔及再结晶过程织构的演变过程及织构分布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随钢丝应变量的增加,钢丝中除了典型的〈110〉丝织构外,还存在比较明显的〈112〉织构,并且随着应变量的增加〈110〉织构的强... 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分析(EBSD)方法对高碳钢丝拉拔及再结晶过程织构的演变过程及织构分布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随钢丝应变量的增加,钢丝中除了典型的〈110〉丝织构外,还存在比较明显的〈112〉织构,并且随着应变量的增加〈110〉织构的强度逐渐增加;同时,在ε=1.9时,钢丝表层〈110〉强度及所占比例大于中心部分,而〈112〉织构强度弱于中心部分;在经过600℃退火再结晶后钢丝中产生的再结晶织构与形变织构相同,仍然为〈110〉和〈112〉织构,并且随退火时间延长,织构强度不断变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sd 织构 再结晶 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商丹断裂带的构造变形与形成环境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涂文传 宋传中 +4 位作者 任升莲 李加好 张欢 张妍 王中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20-827,共8页
秦岭商丹断裂带是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的构造缝合带,具有复杂的构成和长期的演化历史。文章选取了商丹断裂带的2条横剖面,综合运用宏观构造分析、显微构造分析、岩石有限应变测量、断层岩的变形温度估测及EBSD石英光轴组构测量分析等方... 秦岭商丹断裂带是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的构造缝合带,具有复杂的构成和长期的演化历史。文章选取了商丹断裂带的2条横剖面,综合运用宏观构造分析、显微构造分析、岩石有限应变测量、断层岩的变形温度估测及EBSD石英光轴组构测量分析等方法对商丹断裂带进行了精细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商丹断裂带两侧岩片相对倾斜,呈正花状;东段线理保留得比西段好,南北两盘线理差异明显,南盘以倾向线理为主,北盘以水平线理为主;商丹断裂带岩石均受到压扁作用,东段岩石比西段岩石所受的压扁作用更强;商丹带断层岩变形温度多集中于(500±30)℃范围内,东段温度比西段高,北盘温度比南盘高,由断裂带向两侧温度逐渐下降。EBSD组构分析结果表明,剪切带中石英主要以中低温菱面〈a〉组构和低温底面〈a〉组构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丹断裂带 花状构造 有限应变测量 温度估计 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三江地区西盟群的再认识——来自构造变形特征及锆石U-Pb年代学的证据 被引量:6
18
作者 唐渊 王冬兵 +1 位作者 廖世勇 尹福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054-2072,共19页
位于保山-掸泰地块东缘的西盟群,长期以来被认为是该地块在我国境内唯一出露的"前寒武纪"基底变质岩系,但其缺乏可靠的年代学数据和化石支持。本文基于详细地野外考察和显微构造分析认为,西盟群变质岩系可解体为花岗质糜棱岩... 位于保山-掸泰地块东缘的西盟群,长期以来被认为是该地块在我国境内唯一出露的"前寒武纪"基底变质岩系,但其缺乏可靠的年代学数据和化石支持。本文基于详细地野外考察和显微构造分析认为,西盟群变质岩系可解体为花岗质糜棱岩和浅变质岩。前者主要出露于西盟穹形隆起的核部,遭受了强烈的韧性剪切变形;后者分布于隆起的边缘及东西两侧,归属为帕克组、王雅-允沟组。通过变形岩石的石英EBSD组构分析,揭示出位于西盟隆起核部的岩石经历了中等温度条件(550~650℃,角闪岩相)下的变形作用,并叠加了较低温度条件(400~550℃,绿片岩相)下的变形作用;而靠近西盟隆起边部的岩石仅经历了较低温度条件(400~550℃,绿片岩相)下的变形作用。本文还对西盟群变质岩中的3个花岗质糜棱岩样品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测年,得到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455±3Ma、456±3Ma和454±3Ma。结合前人获得的年代学数据和化石资料,认为西盟群变质岩系的原岩主要由两个不同时期的物质组成,即中-晚奥陶世(~460Ma)侵入的花岗岩及寒武纪的碳酸盐岩和碎屑岩夹少量基性火山岩等;前者遭受强烈变质变形作用的改造,形成花岗质糜棱岩;后者遭受低级变质作用形成千枚岩、片岩、大理岩等浅变质岩。进而表明,前人将西盟群作为保山地块的"前寒武系"结晶基底变质岩系是不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盟群 花岗质糜棱岩 韧性剪切作用 ebsd组构分析 U-PB定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050铝合金搅拌摩擦焊接头的微观织构演变与力学性能 被引量:7
19
作者 金玉花 张林 +1 位作者 张亮亮 王希靖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20107-20111,共5页
对5 mm厚的7050铝合金搅拌摩擦焊接头各区域的微观织构演变、硬度分布及拉伸性能进行了研究,并与完整焊缝接头的拉伸性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母材主要为亚结构组织,存在(011)[100]高斯织构、(112)[111]铜织构和(001)[100]立方织构;焊... 对5 mm厚的7050铝合金搅拌摩擦焊接头各区域的微观织构演变、硬度分布及拉伸性能进行了研究,并与完整焊缝接头的拉伸性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母材主要为亚结构组织,存在(011)[100]高斯织构、(112)[111]铜织构和(001)[100]立方织构;焊核区发生动态再结晶,主要为[100]∥WD、[110]∥WD、[111]∥WD丝织构;前进侧热力影响区存在(111)[110]剪切织构、(110)[112]黄铜织构、(100)[012]和(100)[012]再结晶织构;而后退侧热力影响区为(001)[110]旋转立方再结晶织构和(112)[111]铜织构,主要是由各微区热-力作用不同导致。焊缝区硬度呈“W”型分布,硬度最小值出现在后退侧热影响区。前进侧与后退侧抗拉强度分别为496.9 MPa和505.2 MPa,达到母材强度的88%和90%;焊核区抗拉强度为440.4 MPa;完整焊缝抗拉强度最低,为415.7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050铝合金 搅拌摩擦焊 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 拉伸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As-GaN键合界面热应力的电子背散射衍射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田彦宝 吉元 +5 位作者 赵跃 吴迪 郭霞 沈光地 索红莉 周美玲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91-1096,1116,共7页
采用扫描电镜(SEM)和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观察和分析了GaAs和GaN晶片热压键合的界面热应力和晶片键合质量。利用EBSD测量了GaAs-GaN键合界面的菊池花样质量、晶格转动、晶格错配和位错密度等应力敏感参数。结果表明,晶片键合质量... 采用扫描电镜(SEM)和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观察和分析了GaAs和GaN晶片热压键合的界面热应力和晶片键合质量。利用EBSD测量了GaAs-GaN键合界面的菊池花样质量、晶格转动、晶格错配和位错密度等应力敏感参数。结果表明,晶片键合质量良好,键合界面中心区域的热应力小于边缘区域的热应力。GaN层和GaAs层中的应力影响范围,在中心区域分别约为100 nm和300 nm,在边缘区域分别约为100 nm和500 nm。EBSD显示的应力分布图与模拟应力场相似。模拟和计算表明,最大剥离应力和剪切应力分布在键合界面的边缘。剥离应力是导致晶片解键合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As-GaN 热应力 晶片键合 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