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锈钢腐蚀评价技术研究及其应用 被引量:23
1
作者 李劲 邓博 蒋益明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595-603,共9页
为了满足我国不锈钢产品设计、热处理与加工工艺的确定与优化、焊接工艺和焊缝质量评定、服役适用性评价等方面的需求,在实现不锈钢各类局部腐蚀(点蚀、缝隙腐蚀、晶间腐蚀、应力腐蚀)常规评价技术的基础上,建立了超316级别不锈钢腐蚀... 为了满足我国不锈钢产品设计、热处理与加工工艺的确定与优化、焊接工艺和焊缝质量评定、服役适用性评价等方面的需求,在实现不锈钢各类局部腐蚀(点蚀、缝隙腐蚀、晶间腐蚀、应力腐蚀)常规评价技术的基础上,建立了超316级别不锈钢腐蚀的系统评价技术。本文介绍的是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近来实现的一批主要技术及其应用实例。包括:(1)临界点蚀温度(CPT)和微蚀坑控制技术两类方法;(2)双相不锈钢固溶处理温度范围中合金元素在两相间分配效果的评价;(3)奥氏体不锈钢电化学动电位再活化(EPR)评价技术在双相不锈钢晶间腐蚀评价中的拓展;(4)中低温处理中的二次相析出规律与对应点蚀、晶间腐蚀敏感性的评定;(5)交流阻抗技术在复杂组织晶间腐蚀敏感性评价中的应用;(6)缝隙腐蚀临界温度测量技术及其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锈钢 局部腐蚀 临界点蚀温度 电化学动电位再活化 交流阻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形变及热处理对国产690合金晶间腐蚀性能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乔培鹏 张乐福 +2 位作者 徐雪莲 蔡志刚 马明娟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31-333,341,共4页
采用电化学动电位再活化(EPR)法以及ASTM G28-A失重法研究了形变量及热处理工艺对核电厂蒸汽发生器传热管用国产镍基690合金晶间腐蚀性能影响。试样经过3%~10%的形变后,在1080℃、1100℃、1120℃温度加热10 min和15 min固溶处理,最后经... 采用电化学动电位再活化(EPR)法以及ASTM G28-A失重法研究了形变量及热处理工艺对核电厂蒸汽发生器传热管用国产镍基690合金晶间腐蚀性能影响。试样经过3%~10%的形变后,在1080℃、1100℃、1120℃温度加热10 min和15 min固溶处理,最后经715℃,10 h时效热处理。不同条件处理的试样室温下在0.5 mol/LH2SO4+0.01 mol/L KSCN溶液中进行了EPR扫描;经2%溴+98%甲醇溶液浸蚀后对690合金进行晶界形貌观察。结果表明,时效处理能显著改变晶间碳化物形态,改善690合金耐腐蚀性能;形变3%、1120℃保持10 min固溶处理的试样,形变5%、1100℃保持10 min固溶处理的试样以及形变5%、1120℃保持15 min固溶处理的试样在所测试的条件下再活化率和腐蚀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动电位再活化 690合金 时效热处理 晶间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16L不锈钢扩散连接结构晶间腐蚀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俞树荣 夏洪波 +1 位作者 李淑欣 李雷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2138-2141,共4页
采用双环电化学动电位再活化法(EPR法)研究316L奥氏体不锈钢扩散连接试样与母材的晶间腐蚀行为。实验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扩散连接试样的再活化率小于母材的再活化率,即扩散连接试样的耐晶间腐蚀性能更好。在影响316L不锈钢晶间腐蚀敏... 采用双环电化学动电位再活化法(EPR法)研究316L奥氏体不锈钢扩散连接试样与母材的晶间腐蚀行为。实验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扩散连接试样的再活化率小于母材的再活化率,即扩散连接试样的耐晶间腐蚀性能更好。在影响316L不锈钢晶间腐蚀敏感性的参数如回归电位、溶液温度、溶液浓度、敏化时间和扫描速度中,回归电位对再活化率值的影响最大。随着回归电位的降低,再活化率值增大,316L不锈钢耐晶间腐蚀性能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连接 晶间腐蚀 epr 再活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效处理Super304H不锈钢的晶间腐蚀敏感性 被引量:4
4
作者 张忠文 李新梅 +1 位作者 邹勇 杜宝帅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875-879,共5页
利用电化学动电位再活化法,研究了经650℃时效处理Super304H不锈钢晶间腐蚀敏感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时效处理Super304H晶间腐蚀的主要原因是M_(23)C_6沿晶析出;M_(23)C_6在晶界的析出速度和析出量均随时间而变化,时效初期M_(23)C_6析出... 利用电化学动电位再活化法,研究了经650℃时效处理Super304H不锈钢晶间腐蚀敏感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时效处理Super304H晶间腐蚀的主要原因是M_(23)C_6沿晶析出;M_(23)C_6在晶界的析出速度和析出量均随时间而变化,时效初期M_(23)C_6析出最快,晶间腐蚀敏感性快速增大,随时效时间延长M_(23)C_6析出数量增加,晶间腐蚀敏感性不断增大,增大速度与M_(23)C_6相对析出量增速有关。此外,M_(23)C_6不仅沿晶析出引发贫Cr型晶间腐蚀,在晶内析出也会导致周围贫Cr,促进腐蚀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er304H不锈钢 时效处理 晶间腐蚀 M23C6 电化学动点位再活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含量对430铁素体不锈钢耐晶间腐蚀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胡潘 毛宏焕 杨弋涛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956-960,共5页
利用双环动电位再活化法(DL-EP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仪(EDS)研究了碳含量对430铁素体不锈钢耐晶间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纯的再活化率不能评价430铁素体不锈钢的晶间腐蚀敏感性,需要结合DL-EPR试验后材料表面形貌的电镜... 利用双环动电位再活化法(DL-EP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仪(EDS)研究了碳含量对430铁素体不锈钢耐晶间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纯的再活化率不能评价430铁素体不锈钢的晶间腐蚀敏感性,需要结合DL-EPR试验后材料表面形貌的电镜观察结果进行综合判断;对430铁素体不锈钢来说,碳含量越高,敏化时间越长,其晶间腐蚀倾向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动电位再活化(DL-epr) 铁素体不锈钢 晶间腐蚀 碳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应变对304不锈钢薄板晶间腐蚀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浩 唐建群 +1 位作者 巩建鸣 温永彬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98-401,共4页
利用硫酸-硫酸铜腐蚀试验方法和双环电化学动电位再活化法(DL-EPR),对304不锈钢薄板在预应变和敏化之后的晶间腐蚀敏感性进行了研究。采用金相显微镜对经过硫酸-硫酸铜试验后的试样进行观察,利用电化学测试方法进行试样敏化度(DOS)的测... 利用硫酸-硫酸铜腐蚀试验方法和双环电化学动电位再活化法(DL-EPR),对304不锈钢薄板在预应变和敏化之后的晶间腐蚀敏感性进行了研究。采用金相显微镜对经过硫酸-硫酸铜试验后的试样进行观察,利用电化学测试方法进行试样敏化度(DOS)的测量。结果表明:304不锈钢薄板经过预应变-敏化处理后的晶间腐蚀程度较经单一敏化处理后的更加严重,随着预应变的加大,晶间腐蚀加重,敏化度也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4不锈钢薄板 硫酸-硫酸铜试验 动电位再活化法(epr) 预应变 敏化 晶间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恒电位脉冲法检测汽轮机转子钢的敏化 被引量:2
7
作者 张胜寒 丁兆勇 王秀梅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12-313,共2页
采用恒电位脉冲技术(Potentiostatic Pulse Test,简称PPT)对转子钢的敏化进行检测,并与传统的动电位再活化(Electrochemical Polarization Reactivation,简称EPR)法进行了比较。由于转子钢敏化度有的较高,经过双环EPR实验后在电极表面... 采用恒电位脉冲技术(Potentiostatic Pulse Test,简称PPT)对转子钢的敏化进行检测,并与传统的动电位再活化(Electrochemical Polarization Reactivation,简称EPR)法进行了比较。由于转子钢敏化度有的较高,经过双环EPR实验后在电极表面发生较严重的孔蚀,这必然使得EPR法测定不准确,而经恒电位脉冲法实验后的同一电极则未发现明显的孔蚀现象,从而保证了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并且恒电位脉冲法具有测定速度快、对试样损伤小,测定结果更准确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轮机转子 恒电位脉冲技术 动电位再活化法 敏化 转子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动电位再活化法评价HR3C钢晶间腐蚀敏感性 被引量:6
8
作者 张丽 李学峰 +1 位作者 张忠文 李新梅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23-925,共3页
采用金相显微镜、SEM和XRD研究了新型耐热钢HR3C钢的显微组织,并通过电化学动电位再活化(EPR)法研究了HR3C钢的晶间腐蚀敏感性。结果表明,供货状态下HR3C钢组织为单一的奥氏体组织,少量细小且不连续的析出相主要为M_(23)C_6和Nb(C,N)化... 采用金相显微镜、SEM和XRD研究了新型耐热钢HR3C钢的显微组织,并通过电化学动电位再活化(EPR)法研究了HR3C钢的晶间腐蚀敏感性。结果表明,供货状态下HR3C钢组织为单一的奥氏体组织,少量细小且不连续的析出相主要为M_(23)C_6和Nb(C,N)化合物;电化学动电位再活化曲线去极化过程中没有明显的峰值,奥氏体晶界未出现腐蚀痕迹和腐蚀沟槽,表明供货状态下HR3C钢具有优异的抗晶间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R3C钢 晶间腐蚀 M23C6 电化学动电位再活化(ep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束焊工艺对304不锈钢焊缝抗晶间腐蚀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王永东 钟庆东 任帅东 《腐蚀与防护》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593-597,共5页
采用3种不同的电子束焊接工艺焊接304不锈钢,通过显微组织观察、XRD分析、极化曲线测试、动电位再活化(EPR)试验研究了不锈钢焊缝的抗晶间腐蚀性能。结果表明:减少焊接热输入量和添加熔入性焊丝这两种方法都能减少电子束焊缝中铬的碳化... 采用3种不同的电子束焊接工艺焊接304不锈钢,通过显微组织观察、XRD分析、极化曲线测试、动电位再活化(EPR)试验研究了不锈钢焊缝的抗晶间腐蚀性能。结果表明:减少焊接热输入量和添加熔入性焊丝这两种方法都能减少电子束焊缝中铬的碳化物的析出,降低焊缝的敏化度,提高焊缝的抗晶间腐蚀性能;与减少焊接热输入量相比,添加熔入性焊丝对晶间腐蚀的影响更大,焊缝抗晶间腐蚀性能提高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4不锈钢 电子束焊 晶间腐蚀 极化曲线 动电位再活化(ep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动电位再活化法评价热处理对430不锈钢晶间腐蚀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黄子东 魏亮新 +3 位作者 洪泽浩 江乙逵 李杰龙 蔡馥敏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40-746,共7页
利用电化学动电位再活化(EPR)并结合金相分析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冷却方式和保温时间对430不锈钢晶间腐蚀敏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430不锈钢开始敏化温度区间为700~750℃,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晶粒逐渐长大,敏化程度的变化以及碳氮化物... 利用电化学动电位再活化(EPR)并结合金相分析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冷却方式和保温时间对430不锈钢晶间腐蚀敏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430不锈钢开始敏化温度区间为700~750℃,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晶粒逐渐长大,敏化程度的变化以及碳氮化物析出位置受随后的冷却方式影响;热处理温度为900℃时,430不锈钢在短时间内发生敏化,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敏化程度并没有明显降低; 700℃下短时间保温并空冷能够有效降低已敏化430不锈钢的晶间腐蚀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动电位再活化(epr) 430不锈钢 晶间腐蚀敏感性 热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0℃时效对304不锈钢晶间敏化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晋圣发 《压力容器》 2013年第9期24-30,共7页
采用双环电化学动电位再活化法(EPR)对400℃时效处理后的304不锈钢试样进行晶间腐蚀试验,并采用金相法观察试验后试样贫铬区的形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固溶态304不锈钢在400℃时效10 h条件下,敏化度未见增大,晶间腐蚀敏感性并未加大;65... 采用双环电化学动电位再活化法(EPR)对400℃时效处理后的304不锈钢试样进行晶间腐蚀试验,并采用金相法观察试验后试样贫铬区的形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固溶态304不锈钢在400℃时效10 h条件下,敏化度未见增大,晶间腐蚀敏感性并未加大;650℃敏化后304不锈钢在400℃时效10 h条件下,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敏化度则显著增大,晶间腐蚀敏感性也随之加大。敏化态304不锈钢即使在低温条件下,其晶间腐蚀敏感性也会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而逐步增大,因此,304不锈钢的固溶处理是十分重要的,对于未经固溶处理的304不锈钢需要严格控制热加工工艺参数,杜绝敏化度的进一步增大,以避免腐蚀事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4不锈钢 动电位再活化 敏化度 晶间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