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3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pplication Research on Powder Mixed EDM in Rough Machining 被引量:1
1
作者 ZHAO Wan-sheng, MENG Qing-guo, WANG Zhen-long (Dept.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arbin 150001, China)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6-7,共2页
Powder Mixed Electric Discharge Machining (PMEDM) has different mechanism from conventional EDM, which can improve the surface roughness and surface quality distinctly and to obtain nearly mirror surface effects. It i... Powder Mixed Electric Discharge Machining (PMEDM) has different mechanism from conventional EDM, which can improve the surface roughness and surface quality distinctly and to obtain nearly mirror surface effects. It is a useful finish machining method and is researched and applied by many countries. However there are little research on rough machining of PMEDM. Experiments show that PMEDM machining makes discharge breakdown easier, enlarges the discharge gaps and widens discharge passage, and at last forms even distributed and "large and shadow" shaped etched cavities. Because of much loss of discharge energy in the discharge gaps and reduction of ejecting force on the melted material, the machining efficiency gets lower and the surface roughness gets small in PMEDM machining in comparison with conventional EDM machining. This paper performs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the machining efficiency and surface roughness of PMEDM in rough machining. The machining efficiency of PMEDM can be highly increased by selecting proper discharge parameters (increasing peak current, reducing pulse width) with approximate surface roughness in comparison with conventional EDM machining. Although PMEDM can improve machining efficiency in rough efficiency, but a series of problems like electrode wear, efficiently separation of machined scraps from the powder mixed working fluid, should be solved before PMEDM machining is really applied in rough machining. Experiments result shows that powder mixed EDM machining can obviously improve machining efficiency at the same surface roughness by selecting proper discharging parameters, and can provide reference accordingly for the application of PMEDM machining technology in rough machi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wder Mixed edm rough machining machining efficiency surface roughne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urface Modification Process by 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 with Ti Powder Green Compact Electrode 被引量:4
2
作者 WANG Zhen-long 1, FANG Yu 1, WU Pei-nian 1, ZHAO Wan-sheng 1, CHENG Kai 2 (1. Dept.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arbin 150001, China 2. School of Engineering, Leeds Metropolitan University, UK)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6-,共1页
This paper describes a new method of surface modification by 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 (EDM). By using ordinary EDM machine tool and kerosene fluid, a hard ceramic layer can be created on the workpiece surface wi... This paper describes a new method of surface modification by 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 (EDM). By using ordinary EDM machine tool and kerosene fluid, a hard ceramic layer can be created on the workpiece surface with Ti or other compressed powder electrode in a certain condition. This new revolutionary method is called Electrical Discharge Coating (EDC). The process of EDC begins with electrode wear during EDM,then a kind of hard carbide is created through the thermal and chemical reaction between the worn electrode material and the carbon particle decomposed from kerosene fluid under high temperature. The carbide is piled up on a workpiece quickly and becomes a hard layer of ceramic about 20 μm in several minute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principle and process of EDC systemically by using Ti powder green compact electrode. In order to obtain a layer of compact ceramic film,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select proper electric pulse parameters, such as pulse width, pulse interval, peak current. Meantime, the electrode materials and its forming mode will effect the machining surface quality greatly. This paper presents a series of experiment results to study the EDC process by adopt different technology parameters. Experiments and analyses show that a compact TiC ceramic layer can be created on the surface of metal workpiece. The hardness of ceramic layer is more 3 times higher than the base body, and the hardness changes gradiently from surface to base body. The method will have a great future because many materials can be easily added to the electrode and then be coated on the workpiece surface. Gearing the parameters ceramic can be created with different thickness. The switch between deposition and removal process is carried out easily by changing the polarity, thus the gear to the thickness and shape of the composite ceramic layer is carried out easily. This kind of composite ceramic layer will be used to deal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cutting tools or molds possibly, in order to lengthen their life. It also can be found wide application in the fields of surface repairing and strengthening of the ship or aircraf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edm) Electrical Discharge Coating(EDC) Ti powder green compact electrode surface modific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颗粒活性剂混粉EDM特性研究
3
作者 刘庆玉 沙瑞 +1 位作者 王亚青 姜芙林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8-392,共5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EDM效率和表面质量,提出了纳米颗粒活性剂混粉EDM方法。基于Marangoni效应分析了活性剂对EDM材料去除的增强机制,并开展实验研究了纳米活性剂对钛合金EDM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开路电压为100 V时,相对于混有Al_(2)O_(3)... 为了进一步提高EDM效率和表面质量,提出了纳米颗粒活性剂混粉EDM方法。基于Marangoni效应分析了活性剂对EDM材料去除的增强机制,并开展实验研究了纳米活性剂对钛合金EDM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开路电压为100 V时,相对于混有Al_(2)O_(3)和ZrO_(2)纳米颗粒的工作液,在混有TiO_(2)纳米颗粒工作液中进行EDM可得到最高的材料去除率。采用混有纳米颗粒表面活性剂的工作液进行EDM可得到更低的工具损耗率、更高的微孔锥形度以及更低的表面粗糙度。通过在去离子水工作液中混入TiO_(2)纳米颗粒,可将EDM的表面粗糙度Ra降低50%。因此,在EDM工作液中加入活性剂纳米颗粒有助于提高加工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工特性 纳米颗粒 edm 钛合金(edm) 表面活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火花加工过程的观测与仿真研究进展
4
作者 杨晓冬 李其 《电加工与模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4,共14页
虽然电火花加工技术在现代制造业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目前电火花加工的微观过程仍未完全明确,限制了其进一步应用与发展。近年来,高速摄像技术和数值模拟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电火花加工机理相关的研究进展。首先,概述了单次放电过程... 虽然电火花加工技术在现代制造业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目前电火花加工的微观过程仍未完全明确,限制了其进一步应用与发展。近年来,高速摄像技术和数值模拟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电火花加工机理相关的研究进展。首先,概述了单次放电过程中的放电通道特性及材料蚀除机理的相关研究成果,重点介绍了放电通道的静态与动态特性以及熔融材料蚀除驱动力的相关研究;接着,简述了连续放电过程情况下的极间环境观测及表面形成过程仿真的研究现状;最后,展望了后续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火花加工 加工机理 高速摄像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弱电解质溶液EDM/ECM复合加工机理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尹青峰 王宝瑞 +1 位作者 张勇斌 李建原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5-87,共3页
弱电解质溶液中利用电沉积补偿电极损耗的电火花/电化学复合加工技术可以大幅降低电极损耗,对提高微细电火花加工效率具有重要意义。由于该工艺方法是EDM/ECM复合加工领域一个新的研究方向,研究成果很少。为加深对利用电沉积补偿电极损... 弱电解质溶液中利用电沉积补偿电极损耗的电火花/电化学复合加工技术可以大幅降低电极损耗,对提高微细电火花加工效率具有重要意义。由于该工艺方法是EDM/ECM复合加工领域一个新的研究方向,研究成果很少。为加深对利用电沉积补偿电极损耗的电火花/电化学复合加工技术的认识,基于实验结果,对弱电解质溶液中的电火花/电化学复合加工的材料去除机理、放电通道形成机理及电极损耗机理进行了初步探索,得到了以下结果:电火花放电蚀除和电化学溶解共同将工件材料去除;大量气泡存在于电极间隙使复合加工放电通道的形成异于电火花放电加工;电沉积作用和电火花放电蚀除共同对工具电极损耗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火花 电化学 复合加工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匹配式micro-EDM脉冲电源设计与实验 被引量:1
6
作者 孙术发 刘美爽 +3 位作者 狄士春 沈微 安立华 葛安华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080-1085,共6页
为了提高微细电火花加工(micro-EDM)效率,设计了一种脉冲参数主动匹配式micro-EDM脉冲电源。采用主动匹配式脉冲发生电路实现脉冲参数根据极间电容充放电情况自动匹配,通过实验,对电源的加工效率、加工质量和低电压加工情况进行了分析... 为了提高微细电火花加工(micro-EDM)效率,设计了一种脉冲参数主动匹配式micro-EDM脉冲电源。采用主动匹配式脉冲发生电路实现脉冲参数根据极间电容充放电情况自动匹配,通过实验,对电源的加工效率、加工质量和低电压加工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该电源可以实现在单个脉冲周期内,极间电容单次充电、单次放电;与常规晶体管脉冲电源比较,该电源可以提高加工效率,加工表面变质层无裂纹、凹坑均匀、加工质量较高;可以实现24 V低电压加工,加工后的微孔圆度和精度较高。该电源具有提高微细电火花加工效率,保证较高加工质量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匹配 微细电火花加工 脉冲电源 加工效率 加工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参数主动匹配式micro-EDM脉冲电源 被引量:2
7
作者 孙术发 刘美爽 狄士春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18-122,共5页
为了提高微细电火花加工(micro-EDM)效率,设计了一种脉冲参数主动匹配式micro-EDM脉冲电源.采用等能量加工的方法,对不同的脉冲匹配参数进行加工效率对比实验,设计了脉冲参数主动匹配式脉冲电源的结构、功能和控制策略,并进行了加工实... 为了提高微细电火花加工(micro-EDM)效率,设计了一种脉冲参数主动匹配式micro-EDM脉冲电源.采用等能量加工的方法,对不同的脉冲匹配参数进行加工效率对比实验,设计了脉冲参数主动匹配式脉冲电源的结构、功能和控制策略,并进行了加工实验验证.结果表明:选定合适的脉宽和脉间参数,使极间电容单次充电和单次放电,可获得最高的加工效率;该电源脉冲参数可根据极间电压和极间电容的大小自动调整;进行微小孔加工,加工连续性较好,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较高.利用该电源可进行微细加工,加工效率较传统电源有显著的提升,并能保证较高的加工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匹配式 微细电火花加工 脉冲电源 脉冲参数 加工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弱电解质溶液中EDM/ECM复合加工的高效低损耗特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尹青峰 王宝瑞 +1 位作者 张勇斌 吉方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30-33,共4页
为掌握弱电解质溶液中EDM/ECM复合加工的特性,设计了复合加工与电火花放电加工的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复合加工具有高速率和低损耗的特点,通过分析得出了复合加工速率高、电极损耗低的原因。
关键词 电火花加工 电化学加工 复合加工 低损耗 高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灵敏度分析的电火花线切割机床拖板拓扑优化设计
9
作者 袁忠阳 邹明龙 刘世豪 《电加工与模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2-27,共6页
为提高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的加工精度和使用寿命,对其拖板进行拓扑优化设计研究。先对拖板进行静动态分析,发现拖板薄弱位置,以固有频率为目标对拖板进行拓扑优化,结合静动态分析和拓扑优化结果对拖板结构进行改进;再通过灵敏度分析找出... 为提高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的加工精度和使用寿命,对其拖板进行拓扑优化设计研究。先对拖板进行静动态分析,发现拖板薄弱位置,以固有频率为目标对拖板进行拓扑优化,结合静动态分析和拓扑优化结果对拖板结构进行改进;再通过灵敏度分析找出对性能影响较大的主要尺寸参数,结合响应面分析获得最优设计尺寸。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拖板对比原拖板的质量减轻了3%,最大变形量减小了20%,最大等效应力减小了15%,动态性能保持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火花线切割机床 拖板 拓扑优化 轻量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_(p)/Al复合材料回转电火花-电解-化学复合加工研究
10
作者 吴小川 刘志东 +1 位作者 杨海林 李昀泽 《电加工与模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9-75,共7页
针对超高温铝基碳化硅材料热电偶保护套管椎体外壳加工难题,开展了回转电火花-电解-化学复合加工工艺研究,通过研究电极转速、工件转速、电解液配比对材料去除率、相对电极损耗率和工件表面重铸层厚度的影响,并经工艺试验以最优参数加... 针对超高温铝基碳化硅材料热电偶保护套管椎体外壳加工难题,开展了回转电火花-电解-化学复合加工工艺研究,通过研究电极转速、工件转速、电解液配比对材料去除率、相对电极损耗率和工件表面重铸层厚度的影响,并经工艺试验以最优参数加工出体积分数为55%的铝基碳化硅复合材料,获得长度为18.67 mm、小端直径为2.6 mm、大端直径为12 mm、锥度为1∶2的无重铸层锥形外表面,初步验证了回转电火花-电解-化学复合加工工艺应用于超高温铝基碳化硅材料热电偶保护套管椎体外壳加工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转式 电火花加工 SiC_(p)/Al 复合加工 超高温热电偶 保护套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速WEDM制备的微织构螺旋微铣刀的铣削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巩亚东 金丽雅 +1 位作者 孙瑶 苏志朋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111-1115,共5页
基于五轴低速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机床与回转机构相结合的加工方法,制备了后刀面具有微织构的螺旋微铣刀.建立了微织构螺旋微铣刀微刃单元的切削力理论模型,并开展微织构微铣刀与常规微铣刀的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微织构螺旋微铣刀的切... 基于五轴低速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机床与回转机构相结合的加工方法,制备了后刀面具有微织构的螺旋微铣刀.建立了微织构螺旋微铣刀微刃单元的切削力理论模型,并开展微织构微铣刀与常规微铣刀的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微织构螺旋微铣刀的切削力相对于常规刀具降低了30%~40%,相同加工条件下,微织构螺旋微铣刀所加工的表面粗糙度降低至0.745μm,而常规微铣刀所加工的表面粗糙度为1.130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火花加工 线切割 微织构 微铣刀 微铣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方向摄动的电火花直线轴联动加工效率研究
12
作者 刘家豪 罗学科 +6 位作者 刘建勇 李殿新 杨晓宇 张慧杰 李若冰 寇鹏远 王高博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22-129,共8页
基于电火花联动加工算法的实现机理进行了建模与试验研究,探究了电火花直线轴多轴联动加工效率与单轴加工效率的差异性。根据多种联动需要和电火花加工自身工艺特点,设计开发了主方向摄动插补算法,与传统逐点比较法插补相比可提升联动... 基于电火花联动加工算法的实现机理进行了建模与试验研究,探究了电火花直线轴多轴联动加工效率与单轴加工效率的差异性。根据多种联动需要和电火花加工自身工艺特点,设计开发了主方向摄动插补算法,与传统逐点比较法插补相比可提升联动加工效率。通过分析消耗的加减速时间以及连续运动时间,比较非放电和放电两种条件下单轴与联动插补的效率。结果表明,通过基于主方向摄动算法与插补轴逐级耦合的方式实现多轴联动是可行的;多轴联动与单轴运动相比有着较大幅度效率损失,非放电情况下,二轴联动的效率损失最大值约25.47%,三轴联动的效率损失最大值约46.30%,结果的波动受单轴连续进给比例影响。放电情况下,在本组试验中,将该直线插补算法与逐点比较法的材料去除速率进行对比,二轴联动提升约7.91%,三轴联动提升约11.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轴联动 电火花数控机床 直线插补 主方向摄动 联动加工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_(p)/Al复合材料纳米混粉电火花-电解复合加工特性研究
13
作者 刘庆玉 沙瑞 +2 位作者 王亚青 陈珂 王侃 《电加工与模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66-74,共9页
为实现金属基复合材料的高效加工,以SiC_(p)/Al为工件,采用混入活性剂纳米颗粒的低浓度盐溶液作为工作液,开展纳米颗粒混粉电火花-电解复合加工小孔实验,调整了工作液配比和电加工参数值,研究了电参数如峰值电流、脉冲宽度、脉冲间隔以... 为实现金属基复合材料的高效加工,以SiC_(p)/Al为工件,采用混入活性剂纳米颗粒的低浓度盐溶液作为工作液,开展纳米颗粒混粉电火花-电解复合加工小孔实验,调整了工作液配比和电加工参数值,研究了电参数如峰值电流、脉冲宽度、脉冲间隔以及不同纳米颗粒、工作液电导率对材料去除率和加工孔锥度的作用规律。结果表明:增加峰值电流和脉宽,可提高材料去除率、降低加工孔锥度;加工孔锥度随着石墨烯、W粉末体积浓度和粒径增加而降低,Al_(2)O_(3)粉末与之相反;石墨烯、W粉末工作液在较高电导率时提高材料去除率,Al_(2)O_(3)粉末工作液的材料去除率最高,加工孔锥度随着电导率增加而增大,证明通过调控工艺参数可有效调控加工效率和加工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混粉 电火花-电解复合加工 SiC_(p)/Al复合材料 小孔加工 加工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C EDM在模具制造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沈洪 《制造技术与机床》 CSCD 1994年第11期8-10,37,共4页
本文简要地叙述了数控电火花成型机和数控电火花线切割机的关键技术及其发展趋势,并以典型的加工实例说明在精密复杂模具加工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电火花机床 模具 自适应控制 数控机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DM过程放电状态建模及分析
15
作者 郑红 郭永丰 +1 位作者 刘华 刘晋春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08-110,共3页
通过设定条件下的实验,用反映EDM过程放电状态的三种参数(空载状态率,正常放电率,非正常放电率进行了动态数据建模,并对模型进行了有效性检验及应用分析。
关键词 电火花加工 随机模型 放电状态 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振动辅助电火花加工表面成形机理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岩 石健 +3 位作者 樊凌峰 董颖怀 杨硕 蔡清睿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48-151,共4页
以TC4钛合金作为工件材料,通过建立高斯热源在工件表面的分布模型,描述了单脉冲电火花加工凹坑的成形机理。为了验证模型的准确性,进行了仿真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通过分析仿真得到的温度场云图和实验测得的数据发现,高斯热源分布模型... 以TC4钛合金作为工件材料,通过建立高斯热源在工件表面的分布模型,描述了单脉冲电火花加工凹坑的成形机理。为了验证模型的准确性,进行了仿真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通过分析仿真得到的温度场云图和实验测得的数据发现,高斯热源分布模型与两者一致。在引入超声振动后,表面粗糙度降低35%~46%,材料表面凹坑明显减少,表面形貌发生显著变化。随振幅增大,高斯热源分布曲线的最大值减小,温度场中心最高温度降低,深度变浅的表面凹坑数量增加,单个凹坑的面积增加,表面粗糙度变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振动 电火花加工 高斯热源 表面粗糙度 表面凹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年我国电加工机床行业经营情况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吴强 卢智良 王晓娟 《电加工与模具》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5,17,共6页
根据我国电加工机床行业重点企业的统计数据,介绍了2023年电加工机床行业的总体经营情况和出口情况;通过近四年的分季度销售情况对比,分析了2023年的市场变化与特点;通过各类电加工机床的销售量和销售额占比解析了市场需求,并对行业发... 根据我国电加工机床行业重点企业的统计数据,介绍了2023年电加工机床行业的总体经营情况和出口情况;通过近四年的分季度销售情况对比,分析了2023年的市场变化与特点;通过各类电加工机床的销售量和销售额占比解析了市场需求,并对行业发展提出了期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加工机床行业 运行特点 期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钨小孔电火花–电解复合能场加工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彦 陈超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22,共9页
钨具有一系列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能,可以满足航天材料的性能要求,已广泛应用于卫星、飞机及航空发动机等设备的一些关键部件。在使用传统加工技术制造零件时,加工过程通常受到零件和刀具界面处发热、弹性和塑性变形、高刀具磨损率及工件... 钨具有一系列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能,可以满足航天材料的性能要求,已广泛应用于卫星、飞机及航空发动机等设备的一些关键部件。在使用传统加工技术制造零件时,加工过程通常受到零件和刀具界面处发热、弹性和塑性变形、高刀具磨损率及工件材料特性改变等问题的限制。电火花加工(EDM)技术是导电材料最有效的加工工艺之一,但对于金属钨小孔的制造,现有的电火花加工工艺可靠性和加工效率仍无法满足加工需求。提出在具有一定电导率的盐溶液下电火花–电解复合能场加工金属钨小孔的方法,分析加工时材料去除的机理,该方法利用电解作用在工具电极端产生氢气并形成气膜,促进两极之间等离子体放电通道的快速形成。开展了加工工艺优化试验,分析不同参数对加工特性的影响规律。在脉冲宽度3μs、脉冲间隙20μs、峰值电流14.17A、工作液浓度18 g/L的NaNO_(3)电解液下获得了高效率高质量的金属钨小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火花加工(edm) 电解加工(ECM) 复合能场 微小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火花成型电极修整航空发动机叶片的加工误差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汪转延 蔡振辉 +3 位作者 党宏伟 陈达源 曹利新 余祖元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5-102,共8页
针对航空发动机叶片电解加工后前后缘存在较大加工误差这一问题,采用电火花加工技术对叶片前后缘进行修整,并分析前后缘的加工误差。使用自研的六轴电火花成型机床,采用成型电极对叶片后缘进行修整加工,并利用三坐标测量机完成叶片点云... 针对航空发动机叶片电解加工后前后缘存在较大加工误差这一问题,采用电火花加工技术对叶片前后缘进行修整,并分析前后缘的加工误差。使用自研的六轴电火花成型机床,采用成型电极对叶片后缘进行修整加工,并利用三坐标测量机完成叶片点云数据的测量。采用遗传算法和迭代最近点算法,完成包络加工后叶片点云数据与理论模型的配准,通过最小二乘椭圆以及NURBS曲线拟合处理点云数据。针对拟合的叶片加工后轮廓曲线,通过在该曲线上等间距取点并计算这些点到叶片理论轮廓线的距离来反映叶片后缘的加工误差和加工误差的整体趋势。结果显示:经过电火花成型电极修整后叶片后缘的面轮廓度误差在-16.4~88.5μm之间,平均误差为53.7μm,叶片后缘的缘头处轮廓度误差最小,验证了电火花加工技术包络修整叶片前后缘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叶片 前后缘 电火花加工 点云数据 NURBS 加工误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解放电复合加工技术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
20
作者 赵永华 刘为东 +2 位作者 刘江文 卢家俊 邹治湘 《电加工与模具》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8,共18页
电解放电复合加工是实现电加工技术创新和突破的重要途径,可通过耦合放电与电解能场,利用其时/空协同效应实现在可加工性、加工精度及表面质量等方面的提升,故在介绍电解放电复合加工技术概念和原理分类的基础上,着重概述该领域近十年... 电解放电复合加工是实现电加工技术创新和突破的重要途径,可通过耦合放电与电解能场,利用其时/空协同效应实现在可加工性、加工精度及表面质量等方面的提升,故在介绍电解放电复合加工技术概念和原理分类的基础上,着重概述该领域近十年来的关键性研究进展和新技术创新,对除电火花-电解组合加工和电弧复合加工之外的各类电解放电复合加工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指出该技术的规模化工程应用仍需在性能突破、精确建模、加工过程智能控制、复合加工装备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辅助电火花加工 电火花辅助电解加工 等离子体辅助电解加工 火花辅助化学雕刻 射流电化学放电加工 电解等离子体化学刻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