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3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fluence of polyethylene glycol on pore structure and electric double-layer capacitance of carbon xerogel
1
作者 侯朝辉 李新海 +2 位作者 何则强 刘恩辉 邓凌峰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4年第3期255-260,共6页
Mesoporous polyethylene glycol-resorcinol and formaldehyde(PEG-RF) carbon xerogels were prepared by a new polymer blend method in which PEG-RF mixed organic xerogels were synthesized by blending thermally unstable p... Mesoporous polyethylene glycol-resorcinol and formaldehyde(PEG-RF) carbon xerogels were prepared by a new polymer blend method in which PEG-RF mixed organic xerogels were synthesized by blending thermally unstable polyethylene glycol with organic monomers, resorcinol and formaldehyde and then subjected to pyrolization at 1 000 ℃. The influences of mass ratio of PEG to the theoretical yield of RF xerogel, m(PEG)/m(RF) and the (relative) molecular mass of PEG on the pore structure and electric double layer capacitance(EDLC) performance of PEG-RF carbon xerogels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PEG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leads to the difference of phase separation structure of the polymer blend and thus the change of pore structure of PEG-RF carbon xerogels. Specific surface area and capacity of PEG-RF carbon xerogels in 30% H2SO4 solution can reach (755 m2/g) and 150 F/g, respectively. Their surface can be fully utilized to form electric double layer. However, the pore structure differences of PEG-RF carbon xerogels result in their different EDLC performances. The distributed capacitance effect increases with decreasing the pore size of PEG-RF carbon xerog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mer blend method polyethylene glycol carbon xerogel electric double-layer capacita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eparation of spiro-type quaternary ammonium salt via economical and efficient synthetic route as electrolyte for electric double-layer capacitor 被引量:4
2
作者 周宏明 孙文佼 李荐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7期2435-2439,共5页
A spiro-type quaternary ammonium salt, spiro-(1,1′)-bipyrrolidinium tetrafluoroborate(SBP-BF4) was successfully prepared by an economical and efficient three-step process comprising the cyclization reaction of 1,4-di... A spiro-type quaternary ammonium salt, spiro-(1,1′)-bipyrrolidinium tetrafluoroborate(SBP-BF4) was successfully prepared by an economical and efficient three-step process comprising the cyclization reaction of 1,4-dibromobutane and pyrrolidine, and subsequent ion exchange pathway with KOH followed by neutralization reaction via HBF4 in the system of ethanol solution. 1H NMR, 13 C NMR, FI-IR and XPS analyses showed the structure of SBP-BF4. The as-obtained SBP-BF4 was dissolved in AN and used as the electrolyte for supercapacitor. Electrochemical measurements demonstrate that, compared with commercial electrolyte TEMA-BF4/AN, SBP-BF4/AN exhibits high ionic conductivity, lower resistance and improved cycling performance, which is due to its smaller ion size and stable symmetry struc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iro-type quaternary ammonium salt synthesis electrolyte electric double-layer capacit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isualization detection of slurry transportation pipeline based on electrical capacitance tomography in mining filling
3
作者 QIN Xue-bin SHEN Yu-tong +4 位作者 LI Ming-qiao LIU Lang YANG Pei-jiao HU Jia-chen JI Chen-che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11期3757-3766,共10页
In the long distance transportation of slurry filled for mining filling,there exist complex variation rules of pressure and flow velocity,pipe distribution location and other influencing factors.Electrical capacitance... In the long distance transportation of slurry filled for mining filling,there exist complex variation rules of pressure and flow velocity,pipe distribution location and other influencing factors.Electrical capacitance tomography(ECT)is a technique for visualizing two-phase flow in a pipe or closed container.In this paper,a visual detection method was proposed by image reconstruction of core,laminar,bubble and annular flow based on ECT technology,which reflects distribution of slurry in deep filling pipeline and measures the degree of blockage.There is an error between the measured and the real two-phase flow distribution due to two factors,which are immature image reconstruction algorithm of ECT and difference of flow patterns leading to degrees of error.In this paper,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is used to recognize flow patterns,and then the optimal image is calculated by the improve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algorithm with weights using simulated annealing strategy,and the fitness function is improved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shallow neural network.Finally,the reconstructed binary image is further processed to obtain the position,size and direction of the blocked pipe.The realization of this method provides technical support for pipeline detection techn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age reconstruction electrical capacitance tomography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blocked pip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lectrical capacitance volume tomography for measurement soil water infiltration in vessel experiments
4
作者 Muhammad Mukhlisin Marlin Ramadhan Baidillah Mohd Raihan Taha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1期358-364,共7页
Electrical capacitance volume tomography(ECVT) is a recently-developed technique for real-time,non-invasive 3D monitoring of processes involving materials with strong contrasts in dielectric permittivity.This work is ... Electrical capacitance volume tomography(ECVT) is a recently-developed technique for real-time,non-invasive 3D monitoring of processes involving materials with strong contrasts in dielectric permittivity.This work is first application of the method to visualization of water flow in soil.We describe the principles behind the method,and then demonstrate its use with a simple laboratory infiltration experiment.32 ECVT sensors were installed on the sides of an empty PVC column.Water was poured into the column at a constant rate,and ECVT data were collected every second.The column was then packed with dry sand and again supplied with water at a constant rate with data collected every second.Data were analyzed to give bulk average water contents,which proved consistent with the water supply rates.Data were also analyzed to give 3D images(216 voxels) allowing visualization of the water distribution during the experiments.Result of this work shows that water infiltration into the soil,wall flow,progress of the unstable wetting front and the final water distribution are clearly visi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il water infiltration electrical capacitance volume tomography real time imag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nsor monitoring and online measurement correction in electric capacitance tomography system
5
作者 张惠良 荣冈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64-667,共4页
The recalibration of electrical capacitance tomography (ECT) system is one of the key problems in keeping the system running steadily.However, for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in solids/gas transport,online calibration can... The recalibration of electrical capacitance tomography (ECT) system is one of the key problems in keeping the system running steadily.However, for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in solids/gas transport,online calibration can not be implemented and the data from this sensor may be unreliable due to the sensor pipe interior wall abrasion during pneumatic transport,so the solids concentration calculated from the reconstructed image based on these data will be highly inaccurate.The simulations show that, the inter-electrode relative capacitance variation of electrode pair spacing 1 is the most sensitive to the abrasion of sensor pipe interior wall, so this relative capacitance variation when the sensor is filled with air can be used as an indicator demanding offline system recalibration when the wall abrasion goes significant.Furthermore, while the pipe interior wall abrasion is not very serious, online correcting measured inter-electrode capacitance with wall capacitance variation can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concentration calcu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感器 在线测量技术 ECT系统 流体 电极 电容层析成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电容补偿型快前沿脉冲电阻分压器研究
6
作者 王坤 冯嘉祺 +1 位作者 李志远 张云香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59-466,共8页
为解决纳秒级金属丝电爆炸中快前沿脉冲电压的精确测量难题,研制了一种带有电容补偿的电阻分压器。对地杂散电容以及高、低压臂两端的寄生电容是影响电阻分压器高频特性的主要因素,通过对金属丝电爆炸腔体进行三维建模来设计补偿电容的... 为解决纳秒级金属丝电爆炸中快前沿脉冲电压的精确测量难题,研制了一种带有电容补偿的电阻分压器。对地杂散电容以及高、低压臂两端的寄生电容是影响电阻分压器高频特性的主要因素,通过对金属丝电爆炸腔体进行三维建模来设计补偿电容的结构,提出了补偿杂散电容的方法。电阻分压器使用较高介电强度与介电常数的凝胶作为补偿电容介质来提升最高工作电压。模型的仿真结果表明,分压器能够在直流到100 MHz的宽频带范围内保持稳定的分压比和输出电压相位。采用直线型变压器驱动源产生的纳秒级前沿高压方波对分压器进行标定,并测量了金属丝电爆炸实验中的电压波形。该研究设计的电容补偿型电阻分压器能够精确地测量纳秒级前沿金属丝电爆炸的电压波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丝电爆炸 电阻分压器 电容补偿 仿真设计 高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考虑寄生电容影响的H8逆变器共模电压抑制方法
7
作者 高铭聚 李珊瑚 +2 位作者 蔡敏 刘旭 孙庆国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14-623,共10页
针对H8逆变器提出一种抑制共模电压的有效全开路零矢量调制策略。通过推导有效全开路零矢量下H8逆变器的共模电压时域模型,研究共模电压与直流母线开关管S_(7)、S_(8)结电容值和交流输出侧对地寄生电容之间的内在关系,定量分析共模电压... 针对H8逆变器提出一种抑制共模电压的有效全开路零矢量调制策略。通过推导有效全开路零矢量下H8逆变器的共模电压时域模型,研究共模电压与直流母线开关管S_(7)、S_(8)结电容值和交流输出侧对地寄生电容之间的内在关系,定量分析共模电压值和系统效率随附加并联电容的变化趋势。为兼顾共模电压抑制效果和系统效率,S_(7)、S_(8)选择的附加并联电容值约为寄生电容值的30倍,将有效全开路零矢量下的共模电压降低到0,系统效率达到98%,同时避免死区问题引起的共模电压尖峰。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上述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变器 脉宽调制 矢量 共模电压 寄生电容 死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ECT优化方法的发电机定子线棒主绝缘缺陷检测
8
作者 赵煦 闫丽梅 +5 位作者 刘婧 李元园 杨一丹 刘国强 李佳宝 王柏松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2-139,共8页
该文针对发电机定子线棒主绝缘缺陷检测中主绝缘存在金属导体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平面电容层析成像(PECT)的空场电容数据和敏感场优化方法,建立了3×4平面电容传感器模型以研究空场中定子线棒主绝缘中的金属导体对电容信号和敏感... 该文针对发电机定子线棒主绝缘缺陷检测中主绝缘存在金属导体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平面电容层析成像(PECT)的空场电容数据和敏感场优化方法,建立了3×4平面电容传感器模型以研究空场中定子线棒主绝缘中的金属导体对电容信号和敏感场的影响,对比分析了空满场电容信号与敏感场特性,提出了采用空场无金属的敏感场结合空场有金属的电容信号进行反演成像的优化策略。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检测出不同位置的绝缘缺陷,为发电机主绝缘状态检测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电机绝缘 平面电容层析成像 缺陷检测 敏感场分析 无损在线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柔性传感器的管内LNG电容层析深度神经网络成像
9
作者 田泽南 高鑫鑫 张小斌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03-1310,共8页
聚焦低温两相流的电容层析成像(ECT)相分布反演系统,对基于柔性电路板的柔性传感器与传统贴片传感器的采样稳定性进行对比.训练适用于LNG-饱和甲烷蒸汽两相流相分布测量场景的深度神经网络(DNNLNG).就此算法开展数值模拟实验,将成像结... 聚焦低温两相流的电容层析成像(ECT)相分布反演系统,对基于柔性电路板的柔性传感器与传统贴片传感器的采样稳定性进行对比.训练适用于LNG-饱和甲烷蒸汽两相流相分布测量场景的深度神经网络(DNNLNG).就此算法开展数值模拟实验,将成像结果与传统算法结果对比,以评估算法性能.进行替代工质实验,比较2个传感器方案,选择成像效果更好的柔性传感器与DNN-LNG组合,开展常温实验.利用聚丙烯-空气替代LNG-饱和甲烷蒸汽两相流,检验柔性传感器与DNN-LNG算法在实际复杂流型成像应用中的性能,以此为基础进行液氮成像.结果表明,柔性传感器能有效提升ECT系统相分布采样稳定性与反演精度,且其标准化的设计制造流程以及稳定的高安装精度能为ECT传感器的规模化制造提供解决方案.DNN-LNG成像网络能够极大消除伪影和畸变,并能获得清晰准确的成像结果.柔性传感器与DNN-LNG成像方法的组合在LNG两相流成像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容层析成像 柔性电路板 神经网络 低温学 液化天然气(L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频电容的气固相含率在线检测电路设计
10
作者 陈诺恒 王胜南 孔明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06-1814,共9页
气固两相流广泛存在于石油、化工、核能、环境工程及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其相含率的精确测量对系统的安全性和运行效率至关重要。本文开发了一种基于多频电容法的在线检测系统,以提高气固相含率的测量精度和抗干扰能力。系统通过现场可... 气固两相流广泛存在于石油、化工、核能、环境工程及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其相含率的精确测量对系统的安全性和运行效率至关重要。本文开发了一种基于多频电容法的在线检测系统,以提高气固相含率的测量精度和抗干扰能力。系统通过现场可编辑门阵列(FPGA)控制数模转换器(DAC)模块生成多频激励信号,结合电容/电压(C/V)转换电路及数字相敏检波(DPSD)算法实现信号的实虚部信息提取。实验在有机玻璃管道中通过不同直径的有机玻璃棒模拟气固两相情况,在500kHz~1MHz频率范围内进行测量,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准确测量不同相含率,并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该研究为气固两相流的在线测量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电学方法,可广泛应用于工业过程以及生物医学领域的相含率实时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频电容检测 相含率 在线测量 气固两相流 电路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流电压频率对GIS绝缘子内部气隙局部放电特性的影响
11
作者 赵琳 顾刘欢 +3 位作者 金涌涛 邵先军 郭广怀 唐志国 《电机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6-135,共10页
柔性低频交流输电在中远距离海上风电送出中具有优势,但工频下广泛应用的局部放电带电检测技术面临着无法直接在低频输变电设备上应用的问题。为此,以GIS绝缘子内部气隙缺陷为研究对象,首先理论分析了频率对绝缘材料介电常数及电导特性... 柔性低频交流输电在中远距离海上风电送出中具有优势,但工频下广泛应用的局部放电带电检测技术面临着无法直接在低频输变电设备上应用的问题。为此,以GIS绝缘子内部气隙缺陷为研究对象,首先理论分析了频率对绝缘材料介电常数及电导特性的影响,其次在经典三电容模型基础上仿真研究了不同频率下绝缘内部气隙局部放电特征的差异,最后采用特高频法开展了20~100 Hz范围内的气隙局部放电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频率的降低,环氧树脂材料的介电常数略有增加,介质损耗角正切tanδ减小,环氧树脂的电导下降,由此引起气隙缺陷部位电场略有上升和电容时间常数的增大,导致相较于工频,低频20 Hz下起始局放电压有所升高,每周期平均脉冲重复率下降20%;同一电压等级下,低频下PRPD图谱形状、幅值分布范围无明显变化,工频下的PRPD图谱经频率归一化后可作为低频下气隙放电的诊断依据。研究结果可为低频输变电设备的局放检测和诊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交流输电 气隙缺陷 三电容模型 材料电气特性 统计参数 局部放电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敏感电极的多电极阵列传感器电容测量方法
12
作者 马旭蕾 田汉民 +1 位作者 刘维龙 王月荣 《传感器与微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1-134,140,共5页
针对电容层析成像系统中平面式电容传感器电极数量增加导致电容测量次数指数性增长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敏感电极测量法。该方法基于成像过程中电容器的权重系数不同,筛取敏感电极的测量数据,去除低权重的冗余数据。线性反投影成像分... 针对电容层析成像系统中平面式电容传感器电极数量增加导致电容测量次数指数性增长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敏感电极测量法。该方法基于成像过程中电容器的权重系数不同,筛取敏感电极的测量数据,去除低权重的冗余数据。线性反投影成像分析表明,本文提出的仅测相邻电极和对角电极电容的敏感电极法比传统的遍历电极测量法具有更高的电容成像精度,且测量操作及后续运算次数仅为传统方法的35%;电容中加入40 dB噪声后,敏感电极法在缩减65%数据的前提下,相关系数仍保持遍历电极测量85%~90%。因此,本文利用相邻电极和对角电极对图像进行重建的方法显著减少了系统的测量操作及后续计算,并保证了良好的重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容层析成像 电容测量方式 线性反投影 冗余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火焰成像的ECT系统导纳测量精度分析
13
作者 王超 王健宇 金硕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87-394,共8页
火焰的导纳包括介电和导电特性,可从不同角度反映燃烧状态,火焰导纳的精确测量对于获取燃烧状态具有重要意义.电容层析成像(ECT)在火焰检测中获得了成功的应用,也正从测量介电常数单一参数向测量导纳虚部和实部参数发展,但同时也对导纳... 火焰的导纳包括介电和导电特性,可从不同角度反映燃烧状态,火焰导纳的精确测量对于获取燃烧状态具有重要意义.电容层析成像(ECT)在火焰检测中获得了成功的应用,也正从测量介电常数单一参数向测量导纳虚部和实部参数发展,但同时也对导纳的测量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使用电探针测量了火焰不同位置的相对介电常数和电导率,以此为基础,建立ECT测量火焰导纳的仿真模型,发现火焰导纳虚部和实部的差距随着频率的升高而增大.在经典ECT系统中使用的500 kHz激励频率条件下,火焰导纳的虚部约比实部大5个数量级,使火焰导纳信息难以精确测量.对不同频率下火焰和空气导纳的差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为了保障系统测量精度,应使得导纳实部采集分辨率不超过0.207.导纳实部采集分辨率与模拟数字转换器(ADC)采样位数和激励频率都有关.在ADC采样位数一定的情况下,降低激励频率能够获得更小的导纳实部信号采集分辨率,从而提高系统的测量精度.对于14位ADC,应采用26.4 kHz以下的激励频率.激励频率为500 kHz的经典ECT系统,其电流转电压(C/V)电路简化为以电容反馈为主导.针对降低激励频率使得经典ECT系统的C/V电路简化的输入输出关系不再适用的问题,在电路中考虑反馈电容和反馈电阻的综合作用,给出了测量火焰导纳的前端电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焰 电容层析成像 导纳 测量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 kV线路山火桥接条件下火焰电气特性研究
14
作者 曾毅 王孟 +2 位作者 杨皓涵 陈天翔 吴驰 《消防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6-281,共6页
近年来,输配电线路走廊山火事故频发,严重威胁电网稳定运行,给消防安全带来极大考验。为研究10 kV配电线路下山火全桥接条件下空气间隙泄漏电流的特性,开展了不同植被山火条件下12 cm导线-板间隙放电特性试验,分析了配电线路的故障信号... 近年来,输配电线路走廊山火事故频发,严重威胁电网稳定运行,给消防安全带来极大考验。为研究10 kV配电线路下山火全桥接条件下空气间隙泄漏电流的特性,开展了不同植被山火条件下12 cm导线-板间隙放电特性试验,分析了配电线路的故障信号特征,试验研究了不同植被山火条件下间隙泄漏电流的峰值特性和间隙等效阻抗,对比不同电容电流对泄漏电流的峰值特性和间隙等效阻抗及对工频泄漏电流和故障相电压之间相位的影响。结果表明,线路对地电容电流由1 A增大到3 A时,不同植被火焰泄漏电流的峰值降低;稻草条火焰泄漏电流峰值受到电容电流的影响程度最大,下降幅度为34.8%;灰分含量是影响稻草条火焰条件下间隙击穿的主要因素;火焰条件下导线-板间隙稻草火焰阻抗特性表现为感性,杉树枝树线接触时树木阻抗表现为纯电阻特性。研究结果可为通过线路电气信号预警山火和分析事故原因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线路 山火 电容电流 电气特性 事故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级控制64极板平面阵列传感器的ECT系统
15
作者 曹蕊 田汉民 +2 位作者 田学民 马旭蕾 刘维龙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1-107,共7页
针对电容层析成像系统中16及以下极板平面阵列传感器测量数据少、检测精度相对低,而64极板三级控制复杂的问题,实现了一种基于64极板二级控制密集型平面阵列传感器的电容层析成像系统,通过硬件二级选线控制和软件敏感电极测量法,显著提... 针对电容层析成像系统中16及以下极板平面阵列传感器测量数据少、检测精度相对低,而64极板三级控制复杂的问题,实现了一种基于64极板二级控制密集型平面阵列传感器的电容层析成像系统,通过硬件二级选线控制和软件敏感电极测量法,显著提高了电容层析成像速度和精度。理论计算及实测结果表明,二级控制的64极板密集型平面阵列传感器的电容层析成像精度达到95%以上,速度达到2 s左右,证明了该设计在复合材料无损检测领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容层析成像 密集型平面阵列传感器 敏感电极法 LB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外置电极ECT传感器激励方式研究
16
作者 马敏 李斌洲 《计量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12-1020,共9页
目前,航空发动机燃烧室的内部状态尚无有效的监测方法。为此,探索利用电容层析成像技术(ECT)实现对航空发动机燃烧室内部状态进行监测这一难题。针对燃烧室环形空间,设计了内外置电极ECT传感器,提出了6种激励测量方式,以灵敏场的均匀性... 目前,航空发动机燃烧室的内部状态尚无有效的监测方法。为此,探索利用电容层析成像技术(ECT)实现对航空发动机燃烧室内部状态进行监测这一难题。针对燃烧室环形空间,设计了内外置电极ECT传感器,提出了6种激励测量方式,以灵敏场的均匀性等5个指标作为评价标准,寻求最佳激励策略的同时研究了双电极激励中激励电极间距对测量过程和成像结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间隔1电极激励方式图像相关系数最高可达0.9645,整体效果最优,为下一步传感器激励方式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容层析成像 燃烧室监测 图像重建 内外置电极 火焰测量 激励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包裹内高含水率违禁品检测的ECT传感器优化设计
17
作者 何永勃 陈聪 +1 位作者 张书豪 张一飞 《计量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64-1171,共8页
电容层析成像(ECT)是一种有潜力的无辐射包裹内高含水率违禁品的检测方法。为了提高检测精度,设计了一种新型四面电容传感器构型,用于监测传送带上的包裹。根据电容测量动态范围指标、测量灵敏度、灵敏度均匀性和三维成像效果等性能评... 电容层析成像(ECT)是一种有潜力的无辐射包裹内高含水率违禁品的检测方法。为了提高检测精度,设计了一种新型四面电容传感器构型,用于监测传送带上的包裹。根据电容测量动态范围指标、测量灵敏度、灵敏度均匀性和三维成像效果等性能评价指标,通过改变电极面数量、电极数量参数优化传感器结构。实验结果表明:四面32电极布局的综合性能较优;对包裹内2种介电常数的物品位于6个典型位置,该传感器均能做出可视化判断,达到快速识别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违禁品检测 高含水率 电容层析成像 多面阵列电极 三维成像 快速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search Progress of Electromagnetic Field and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of UHVDC Converter Valves 被引量:6
18
作者 XI Hexun TANG Guangfu CAO Junzheng LIU Jie WEI Xiaoguang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I0001-I0001,25,共1页
特高压直流换流阀的电磁场和电磁兼容性是其研制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系统研究。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成功研制出中国首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800 kV/4 750 A特高压直流(ultra high voltage directcurrent,UHVDC)... 特高压直流换流阀的电磁场和电磁兼容性是其研制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系统研究。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成功研制出中国首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800 kV/4 750 A特高压直流(ultra high voltage directcurrent,UHVDC)换流阀。针对电磁场和电磁兼容问题,利用三维电场边界元法实现换流阀寄生参数的提取,通过理论计算、数值仿真及试验测试等多种手段,对瞬态电磁干扰等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为换流阀的研制和工程应用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撑。总结了上述领域的研究成果,对未来特高压直流换流阀电磁兼容领域的研究课题与解决方案提出了一些建议和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直流输电 电磁兼容性 换流阀 电磁场 国内外 电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面阵列电极敏感场优化方法 被引量:1
19
作者 温银堂 王凯 +2 位作者 张玉燕 宗乐文 潘钊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2-230,共9页
同面阵列电极敏感场的非线性特性导致图像重建过程存在严重的不适定性,为提高同面3×4阵列电容成像系统的成像质量与稳定性,提出了一种数据降维并结合平方增敏的方法对敏感场进行优化。该方法依据最大熵原理实现敏感场的自适应降维... 同面阵列电极敏感场的非线性特性导致图像重建过程存在严重的不适定性,为提高同面3×4阵列电容成像系统的成像质量与稳定性,提出了一种数据降维并结合平方增敏的方法对敏感场进行优化。该方法依据最大熵原理实现敏感场的自适应降维寻优,重构得到的特征敏感场与实际敏感场具有更高的特征匹配度。另外,平方化的增敏方式可以增强敏感场特征数据与和非特征数据的对比度,同时还可以减弱敏感场矢量求解造成的特征边缘波动性。最后通过同面3×4阵列电容成像系统,设计了多组实验对所提优化方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敏感场优化后的重建图像质量与稳定性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损检测 电容成像 同面阵列电容 敏感场 图像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应用于平面电容层析成像系统的电容阵列传感器设计 被引量:2
20
作者 郭志恒 任嘉铭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5-203,共9页
平面电容层析成像(ECT)技术适用于复合材料表面/亚表面缺陷探伤检测,或传感器安装受限制等无损检测应用领域。针对常规平面ECT系统所采用的方形结构阵列传感器灵敏度分布均匀性较差、中心区域成像质量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结构阵... 平面电容层析成像(ECT)技术适用于复合材料表面/亚表面缺陷探伤检测,或传感器安装受限制等无损检测应用领域。针对常规平面ECT系统所采用的方形结构阵列传感器灵敏度分布均匀性较差、中心区域成像质量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结构阵列平面电容传感器,该传感器由7个单元传感电极构成蜂巢结构阵列。新型结构阵列传感器由COMSOLTM专业软件进行建模分析,并设定静电场边界条件,求解并获得传感器的电场分布、极间电容值以及计算灵敏度矩阵。通过与相同尺寸的3×3方形阵列传感器进行比较,来评估新型结构阵列传感器的关键性能,即极间电容变化值和灵敏度分布均匀性。此外,传感器实物采用印刷电路板技术设计制作,结合线性反投影算法进行图像重建,比较和验证两种结构传感器的成像性能。经过数值成像实验和实物重建图像测试,结果表明,新型结构阵列传感器有利于电容传感信号检测,改善了传感器灵敏度分布均匀性,提高了平面ECT系统中心区域成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电容传感器 蜂巢结构阵列 电容层析成像 灵敏度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