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paration and electr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activated carbons by chemical-physical activation 被引量:4
1
作者 张治安 崔沐 +2 位作者 赖延清 李劼 刘业翔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9年第1期91-95,共5页
A process was proposed 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chemical and physical activation for the production of activated carbons used as the electrode material for electric double layer capacitor (EDLC). By material charac... A process was proposed 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chemical and physical activation for the production of activated carbons used as the electrode material for electric double layer capacitor (EDLC). By material characterization and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the influences of the activitation process on the specific surface area, pore structure and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activated carbons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specific surface area, the mesopore volume, and the specific capacitance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mass ratio of KOH to char (m(KOH)/m(char)) and the activation time, respectively. When m(KOH)/m(char) is 4.0, the specific surface area and the mesopore volume reach the maximum values, i.e. 1 960 m2/g and 0.308 4 cm3/g, and the specific capacitance is 120.7 F/g synchronously. Compared with the chemical activation, the activated carbons prepared by chemical-physical activation show a larger mesopore volume, a higher ratio of mesopore and a larger specific capacit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tivated carbon electric double layer capacitor chemical-physical activation pore structu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正弦波纹的平行板微通道中Jeffrey流体周期电渗流动 被引量:2
2
作者 长龙 布仁满都拉 +1 位作者 孙艳军 菅永军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22-636,共15页
研究了具有正弦波纹的平行板微通道中Jeffrey流体周期电渗流动(AC EOF).通过摄动展开法,求解了动量方程,得到了平行板微管道中Jeffrey流体AC EOF速度的近似解析解及其体积流率.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相关无量纲参数,如振荡Reynolds数Re_(Ω... 研究了具有正弦波纹的平行板微通道中Jeffrey流体周期电渗流动(AC EOF).通过摄动展开法,求解了动量方程,得到了平行板微管道中Jeffrey流体AC EOF速度的近似解析解及其体积流率.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相关无量纲参数,如振荡Reynolds数Re_(Ω)、压力梯度G、Deborah数De、滞后时间λ2ω、电动宽度K、正弦波纹的小振幅δ、相位差θ及其波数λ对平均速度u_(m)(t)与平均速度的振幅|U_(m)|的影响.结果表明:Newton、Maxwell和Jeffrey流体之间的速度振幅差异是明显的;Jeffrey流体速度分布受壁面波纹的影响显著,并呈现出明显的波动现象,同时,速度分布还受上下板波纹相位差θ的影响;随着Re_(Ω)的增大,AC EOF速度和u_(m)(t)呈现出快速振荡且振幅逐渐减小的趋势;De数类似于Re_(Ω),使得在外加电场作用下,AC EOF速度更容易产生振荡;同时,AC EOF速度和|Um|随着λ2ω的增大而减小;对于给定的Re_(Ω),相位滞后χ(代表电场和平均速度之间的相位差)随着θ的变化呈明显增大或减小趋势;而χ随着G,λ2ω和θ的增大而减小,但是在较大的λ下(如λ>3.4),χ几乎没有显著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 EOF 双电层(edl) 正弦波纹壁面 Jeffrey流体 振荡Reynolds数 Deborah数 滞后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结构对煤基活性炭电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8
3
作者 张传祥 张睿 +6 位作者 邢宝林 成果 谢应波 乔文明 詹亮 梁晓怿 凌立成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9-133,共5页
以太西无烟煤为前驱体,NaOH为活化剂制备电化学电容器电极材料。采用N2吸附法及电化学测试对活性炭的孔结构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在1mol/L(C2H5)4NBF4/碳酸丙烯酯有机电解液体系中,研究了孔结构对活性炭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以太西无烟煤为前驱体,NaOH为活化剂制备电化学电容器电极材料。采用N2吸附法及电化学测试对活性炭的孔结构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在1mol/L(C2H5)4NBF4/碳酸丙烯酯有机电解液体系中,研究了孔结构对活性炭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NaOH为活化剂可制备出比表面积943mol/L~2479mol/L、比电容57F/g~167F/g的活性炭电极材料。活性炭电极材料的比电容不仅取决比表面积,而且与活性炭的孔径分布有关。孔径为2nm~3nm的中孔的存在可以有效降低电解液的扩散阻力,提高电极材料比表面积的利用率,从而使电容器的电化学性能得到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电化学电容器 电化学性能 孔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论富钴结壳柱状构造的成因机制 被引量:4
4
作者 崔迎春 石学法 +3 位作者 刘季花 任向文 尹京武 郝金华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4-79,共6页
柱状构造为富钻结壳中多种微观构造类型之一。为探讨富钻结壳柱状构造的形成机制,利用高分辨率电子探针技术分析了位于中太平洋某海山的富钻结壳中柱状构造的微观形态和微区元素化学特征,结果表明,柱状构造是由围绕核心的微层呈弓形... 柱状构造为富钻结壳中多种微观构造类型之一。为探讨富钻结壳柱状构造的形成机制,利用高分辨率电子探针技术分析了位于中太平洋某海山的富钻结壳中柱状构造的微观形态和微区元素化学特征,结果表明,柱状构造是由围绕核心的微层呈弓形外延辐射生长逐渐分枝而成。壳层由亮色、暗色微层交替叠置而成,其中亮色微层富锰、钻、镍和氧,而暗色微层富铁和硅;同一微层各部分的生长速率不同,介于0.27~0.92mm/Ma。柱状构造壳层亮色、暗色微层交替变化以及相应成分的不同是微观氧化还原环境变化的结果,而柱状构造的分枝和同一微层生长速率的差异则与富钻结壳生长界面有界面双电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钻结壳 柱状构造 界面双电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渗驱动微流道内流场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7
5
作者 杨大勇 刘莹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3199-3202,共4页
针对微流道中电场和流场耦合的问题,建立了电渗流的数学模型,应用有限元法对微流道内的速度分布进行了稳态和瞬态的数值模拟。研究了电场强度、溶液浓度和微流道高度等因素分别对微流动速度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电渗... 针对微流道中电场和流场耦合的问题,建立了电渗流的数学模型,应用有限元法对微流道内的速度分布进行了稳态和瞬态的数值模拟。研究了电场强度、溶液浓度和微流道高度等因素分别对微流动速度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电渗驱动下,微流道中的流体流动呈现"塞状"流型,流动速度与电场强度及微流道表面静电势成正比,而与微流道的高度无关。微流体由开始运动到稳态的过度时间的尺度为毫秒量级,大小与微流道高度比值的平方成正比,而与电场强度和溶液浓度无关。研究结果为电渗驱动在微流控芯片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道 电渗流 双电层 数值模拟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电层结构的锂离子电池电化学建模 被引量:1
6
作者 江浩斌 张旺 +1 位作者 陈龙 栗欢欢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44-248,共5页
基于电化学反应机理,研究双电层结构对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建立可准确描述锂离子电池特性的电化学模型。以A123-26650型磷酸铁锂锂离子电池为研究对象,采用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参数辨识,分析电极中的固相扩散和液相传输过程。通... 基于电化学反应机理,研究双电层结构对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建立可准确描述锂离子电池特性的电化学模型。以A123-26650型磷酸铁锂锂离子电池为研究对象,采用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参数辨识,分析电极中的固相扩散和液相传输过程。通过倍率性能实验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发现建立的电化学模型具有良好的精度,均值误差和均方根误差在2%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电化学模型 双电层(edl)结构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坐标变换法数值求解微通道行波电场电渗流 被引量:1
7
作者 陈波 吴健康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45-251,共7页
采用坐标变换法数值求解了耦合的Poisson-Nernst-Planck(PNP)方程和Navier-Stokes(NS)方程,研究二维狭窄微通道行波电场电渗流数值解.数值结果表明,坐标变换法能有效降低电渗流解数值解在双电层的高梯度,有效改善数值解的收敛性和稳定性... 采用坐标变换法数值求解了耦合的Poisson-Nernst-Planck(PNP)方程和Navier-Stokes(NS)方程,研究二维狭窄微通道行波电场电渗流数值解.数值结果表明,坐标变换法能有效降低电渗流解数值解在双电层的高梯度,有效改善数值解的收敛性和稳定性.坐标变换的电渗流数值解和原始坐标下的数值解完全一致.坐标变换后采用简单的网格也能得到和原始坐标下复杂网格相同的解.给出了滑移边界的近似解与完整的PNP-NS数值解的比较.在双电层厚度与微通道深度比值(λ/H)很小的情况下(相对深通道),两者的解基本一致.但在λ/H较大时(相对浅通道)滑移边界的解高于电渗流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波电场电渗流 坐标变换 双电层 Poisson—Nernst—Planck(PNP)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层绝缘结构高压直流电缆电场分布仿真 被引量:13
8
作者 李忠华 陈漳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504-3513,共10页
参照油纸绝缘高压交流(HVAC)电缆的分阶绝缘设计思想,采用不同非线性绝缘材料制造具有双层绝缘结构的高压直流(HVDC)电缆来改善电场分布以及减薄绝缘层厚度是一种可能的解决途径。为了从理论上验证双层绝缘设计理念在HVDC电缆绝缘设计... 参照油纸绝缘高压交流(HVAC)电缆的分阶绝缘设计思想,采用不同非线性绝缘材料制造具有双层绝缘结构的高压直流(HVDC)电缆来改善电场分布以及减薄绝缘层厚度是一种可能的解决途径。为了从理论上验证双层绝缘设计理念在HVDC电缆绝缘设计中的可行性,采用多物理场耦合软件仿真研究了不同温度梯度、不同施压方式下分层半径对双层绝缘结构HVDC电缆绝缘稳态和暂态电场分布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定义了同时考虑稳态、暂态电场和温度梯度多重因素的综合绝缘利用系数,并提出了按绝缘材料的电导率内小外大排列、相对介电常数内大外小排列确定内外层绝缘原则和综合绝缘利用系数最高的分层半径确定原则,最后验证了该双层绝缘设计原则的合理性。电场仿真结果发现:与单层绝缘电缆相比较,双层绝缘结构HVDC电缆在高温度梯度下可显著改善电缆绝缘稳态和暂态电场分布,且温度梯度越高改善效果越显著;雷电冲击过程中绝缘内的暂态电场分布受直流稳态过程形成的界面及空间电荷的影响,而双层绝缘结构HVDC电缆绝缘稳态过程中形成的界面及空间电荷与温度密切相关,因而温度也是影响雷电冲击过程中绝缘暂态电场分布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VDC电缆 双层绝缘结构 绝缘利用系数 暂态电场 温度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球磁场起源之粒子起电问题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全稳 王威 李臻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60-268,共9页
粒子起电问题是解决地球磁场起源中固体地球内部电流形成问题的关键之一。通过引述电化学领域二相流起电机制,建立了有利于分析地球磁场起源的固体地球内部物质流动的双电层模型结构,即液/液界面双电层模型和液/固界面双电层模型,分析... 粒子起电问题是解决地球磁场起源中固体地球内部电流形成问题的关键之一。通过引述电化学领域二相流起电机制,建立了有利于分析地球磁场起源的固体地球内部物质流动的双电层模型结构,即液/液界面双电层模型和液/固界面双电层模型,分析了地球外核物质流动及流动起电问题。在地球运动动力和运动定律作用下,地球外核物质的定向移动是形成地下电流、产生磁场的直接原因。研究了形成地磁场电流的一般算法及影响因素,探讨了"静电"的"动电"本质,讨论了双电层模型的适应性、起电电荷电性变化、局部气旋电流、磁异常等问题。指出固体地球内部物质起电电荷电性的改变是地磁场极性倒转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电层模型结构 流动起电 冲流电流 静电 地球磁场 强中纬力 地球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友好脂肪酸型离子液体的流变学与摩擦学性能
10
作者 鞠超 苏桐 +3 位作者 李维民 赵勤 郑东东 王晓波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共6页
为研究不同结构脂肪酸离子液体的流变学及其对润滑油性能的影响,以蓖麻油酸、油酸、二聚酸及胆碱为原料,制备3种环境友好型润滑材料([cho][ricinoleat],[cho][oleat],[cho][dimer]),采用流变仪和SRV摩擦试验机研究其流变学和摩擦学性能... 为研究不同结构脂肪酸离子液体的流变学及其对润滑油性能的影响,以蓖麻油酸、油酸、二聚酸及胆碱为原料,制备3种环境友好型润滑材料([cho][ricinoleat],[cho][oleat],[cho][dimer]),采用流变仪和SRV摩擦试验机研究其流变学和摩擦学性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能谱仪(EDS)对磨损表面进行分析,初步探讨其润滑机制。结果表明:制备的[cho][ricinoleate]和[cho][dimer]是离子液体,室温下以液体状态存在,而[cho][oleic acid]室温下是以半固体的形态存在,类似润滑脂;随着温度和剪切速率的变化,[cho][ricinoleate]和[cho][dimer]黏度始终大于150BS基础油,其中[cho][dimer]黏度最大,并具有最优的减摩和抗磨性能,其主要原因可以推测为离子液体在金属表面形成双电层结构的吸附膜,以及离子液体较高的黏度增加了油膜厚度以及承载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流变学性能 摩擦学性能 流变学 双电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己烷对溶胶-凝胶过程及常压干燥工艺制备SiO_2气凝胶的影响
11
作者 卢斌 张丁日 卢孟磊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020-2026,共7页
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三甲基氯硅烷(TMCS)为表面修饰剂,采用酸碱两步催化溶胶-凝胶法和常压干燥法,通过在凝胶中填充适量正己烷(N-hexane)控制溶胶-凝胶过程,使凝胶孔洞趋于均匀,提高凝胶溶剂置换和表面改性效率,制备高性能Si O2... 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三甲基氯硅烷(TMCS)为表面修饰剂,采用酸碱两步催化溶胶-凝胶法和常压干燥法,通过在凝胶中填充适量正己烷(N-hexane)控制溶胶-凝胶过程,使凝胶孔洞趋于均匀,提高凝胶溶剂置换和表面改性效率,制备高性能Si O2气凝胶,制备工艺周期为30 h。采用BET,SEM和FT-IR等对样品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正己烷填充量为0.2(TEOS与N-hexane物质的量比为1:0.2),制备周期最短,制备出的样品具有最大比表面积(972.5 m2/g)、最大孔容(2.9 cm3/g)和最小密度(0.08 g/cm3),疏水性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2气凝胶 溶胶-凝胶法 常压干燥法 正己烷 胶粒双电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铂电极BZ反应系双电层稀疏区中的Turing结构
12
作者 栗志 韩玉民 罗久里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60-364,共5页
将扩散流作为场函数,考虑φ电势的空间分布,建立了铂电极BZ反应系在双电层稀疏区的动力学演化机制,确立了纳入稀疏区φ电势效应的反应-扩散型演化方程.采用Boltzmann分布近似,解决了演化方程中含φ电势的流项的线性化问题;导出了可在算... 将扩散流作为场函数,考虑φ电势的空间分布,建立了铂电极BZ反应系在双电层稀疏区的动力学演化机制,确立了纳入稀疏区φ电势效应的反应-扩散型演化方程.采用Boltzmann分布近似,解决了演化方程中含φ电势的流项的线性化问题;导出了可在算法上实现的三变量体系线性化算子本征值的解析形式.分别以静态铂电极BZ反应系双电层稀疏区和对应的纯粹BZ反应系作为参考模型系,分析了经空间对称性破缺产生Turing结构的参数范围.数值模拟发现,φ电场的存在使铂电极BZ反应系的输运过程在静态双电层稀疏区趋于电化学平衡时,在对应的纯粹BZ反应体系中可呈现的Turing结构已趋于消失;而在电流强度不太大的恒流不可逆铂电极BZ反应体系双电层稀疏区中,鲜明稳定的Turing结构又重新出现在原参数区间内.同时,在静态双电层稀疏区不出现Turing结构的参数范围内也可找到类似的恒流稳定空间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铂电极BZ反应体系 双电层稀疏区 φ电势的空间分布 扩散流场函数 空间对称性破缺分支 Turing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111)-离子液体界面层状结构与温度关联的原位AFM力曲线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笑 钟赟鑫 +1 位作者 颜佳伟 毛秉伟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95-301,共7页
本文针对BMIPF6和OMIPF6两种离子液体,在电极表面远离零电荷电位且以负电荷表面电位下,运用AFM力曲线详细地研究了其与Au(111)单晶电极界面所形成的层状结构与温度的关联.在15~40oC的温度范围内,温度越低其离子液体层状结构越稳定.温... 本文针对BMIPF6和OMIPF6两种离子液体,在电极表面远离零电荷电位且以负电荷表面电位下,运用AFM力曲线详细地研究了其与Au(111)单晶电极界面所形成的层状结构与温度的关联.在15~40oC的温度范围内,温度越低其离子液体层状结构越稳定.温度对OMIPF6离子液体层状结构的稳定性和数目的影响较BMIPF6缓和:温度变化5oC,OMIPF6靠近表面第一层层状结构的力值变化仅为1~2 nN,而BMIPF6第一层层状结构的力值变化为3~5 nN;较低温下,BMIPF6中层状结构的数目有所增加,而OMIPF6的层状数目始终保持两层,且随温度的变化并不敏感.这可归因于两种离子液体的阳离子尺寸以及与电极表面的作用方式和强度不同;同时,OMIPF6较粘稠,其热运动受温度的影响不甚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界面 离子液体 Au(111) 双电层 层状结构 AFM力曲线 温度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双层磁钢结构优化设计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李维 王慧敏 +4 位作者 张智峰 邓强 张志强 唐源 付国忠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6-82,共7页
为有效改善永磁同步电机的转矩输出能力和弱磁扩速能力,将双层磁钢结构用于电动车辆用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中,在不增加转子径向尺寸的前提下放置更多的永磁体,从而提高了永磁体工作点和电机凸极率。同时,以提高电机输出转矩性能和增强电... 为有效改善永磁同步电机的转矩输出能力和弱磁扩速能力,将双层磁钢结构用于电动车辆用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中,在不增加转子径向尺寸的前提下放置更多的永磁体,从而提高了永磁体工作点和电机凸极率。同时,以提高电机输出转矩性能和增强电机弱磁扩速能力为优化目标,以双层磁钢磁极结构参数为优化变量,基于Taguchi法实现了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转子磁极结构的多目标优化设计,在有效抑制电机电磁转矩波动的同时扩大了电机转速运行范围。在此基础上,对空载运行、额定负载运行、最大转矩运行、最高转速运行等4种电动车辆用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典型工况进行了有限元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通过优化磁极结构,电机最大转矩点和最高转速点的电磁转矩平均值分别达到164.18 N·m和34.81 N·m,均高于设计要求,最大转矩点和最高转速点性能得到了提升,验证了所提双层磁钢结构和优化设计方案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车辆 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 双层磁钢结构 Taguchi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泛函数法研究食品乳状液的稳定性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明 王正武 徐祖民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72-75,共4页
将乳状液作平板模型近似处理,利用泛函数迭代法,对食品乳状液的稳定性进行研究。计算了平行平板双电层在各电位下的相互作用能,并以数值法所得结果为参照,在不同电位下与Debye-Hückel(DH)线性近似法所得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了... 将乳状液作平板模型近似处理,利用泛函数迭代法,对食品乳状液的稳定性进行研究。计算了平行平板双电层在各电位下的相互作用能,并以数值法所得结果为参照,在不同电位下与Debye-Hückel(DH)线性近似法所得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了相互作用能随表面电位、电荷数、浓度、温度等的变化,所得结果与实验值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状液 相互作用能 双电层 泛函数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套球壳型非接触式交流验电装置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鹏飞 闻小龙 +1 位作者 倪晓明 彭春荣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637-1643,共7页
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套球壳型电场探头的非接触式交流验电装置。套球壳型结构类似差分结构,可消除共模干扰噪声的影响。建立套球壳型结构的电场分布理论模型,得到外球壳表面的感应电荷密度和电场探头的灵敏度表达式。提出电场探头的等效电... 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套球壳型电场探头的非接触式交流验电装置。套球壳型结构类似差分结构,可消除共模干扰噪声的影响。建立套球壳型结构的电场分布理论模型,得到外球壳表面的感应电荷密度和电场探头的灵敏度表达式。提出电场探头的等效电路模型,并设计了接口电路,最终成功研制出非接触式交流验电装置样机。测试结果表明:已研制样机的电压输出与施加电场之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度达到0.66%,并且测试结果与计算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当样机在0~45°范围内转动时,其输出的电压值仅降低了4.0%,说明验电装置的小角度旋转基本上不影响验电的准确性;越接近输电线路,样机输出的电压值的增大速度越快,阈值易于识别,说明越容易验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接触式验电装置 电场探头 套球壳型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化温度对无灰煤基活性炭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刘俊科 孙章 樊丽华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5-42,共8页
以无灰煤(HPC)为原料,KOH为活化剂,采用直接活化法制备无灰煤基活性炭(HAC),并在不同活化温度下探究HAC孔结构的衍化规律。结果表明:活化温度较低时,活化过程表现为无规则碳的烧失,同时微晶单元参与反应,片层明显减小,主要形成0.5 nm以... 以无灰煤(HPC)为原料,KOH为活化剂,采用直接活化法制备无灰煤基活性炭(HAC),并在不同活化温度下探究HAC孔结构的衍化规律。结果表明:活化温度较低时,活化过程表现为无规则碳的烧失,同时微晶单元参与反应,片层明显减小,主要形成0.5 nm以下的微孔,以开孔作用为主。随活化温度的升高,KOH刻蚀微晶结构加剧,以扩孔作用为主,孔径大于0.5 nm的孔居多,同时发展超微孔和中孔。将HAC作为电极材料应用于水系双电层电容器(EDLC)时,其显示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在电流密度为50 mA/g时的比电容达258.2 F/g,在电流密度为5000 mA/g时的比电容保持率在80%以上。研究还发现,EDLC的比电容随HAC电极中0.5 nm^1.5 nm微孔的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灰煤 活性炭 孔结构 双电层电容器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型泊松-玻尔兹曼方程的电渗流建模与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胡晟 吕江涛 司光远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47-451,共5页
建立了双电层的离子分布模型,基于经典Poisson-Boltzmann(PB)方程和改进型MPB(modifiedPoisson Boltzmann)方程对不同浓度和激励电压的离子分布进行了理论研究.结果发现在电压高于0. 4 V,且自由离子浓度小于10-4mol/L时,双电层内部的扩... 建立了双电层的离子分布模型,基于经典Poisson-Boltzmann(PB)方程和改进型MPB(modifiedPoisson Boltzmann)方程对不同浓度和激励电压的离子分布进行了理论研究.结果发现在电压高于0. 4 V,且自由离子浓度小于10-4mol/L时,双电层内部的扩散层厚度存在较大的误差.这直接导致了基于Debye长度模拟电渗流运动与实际观测不符,主要因为Debye-Hückel公式具有线性关系不适用于仿真高电压条件下的电渗流运动.因此借助非线性MPB方程求解扩散层厚度,更能精确得到正、负电极宽度为500μm,间距为25μm,在±1 V,500 Hz电信号产生的最大电渗流速度为1 034. 31μ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流电渗流 双电层 PB方程 MPB方程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碳在不同电解液中的电容性能研究
19
作者 熊枫 杨梦召 刘庆雷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32-739,共8页
多孔碳材料凭借其低成本和高循环稳定性的优势成为目前商业双电层超级电容器(electrical double-layer supercapacitor, EDLC)的主要活性材料,其孔结构对容量和倍率性能有着决定性影响。在保持测试条件一致的前提下,系统地比较了5种不... 多孔碳材料凭借其低成本和高循环稳定性的优势成为目前商业双电层超级电容器(electrical double-layer supercapacitor, EDLC)的主要活性材料,其孔结构对容量和倍率性能有着决定性影响。在保持测试条件一致的前提下,系统地比较了5种不同孔径分布的多孔碳在水系电解液(1 mol·L~(-1) H_2SO_4)、有机电解液(ACN/EMIMBF_4)和离子液体电解液(EMIMBF_4)中的性能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微孔和介孔分别在提高比容量和倍率性能上具有各自的优势。此外,研究还发现向纯离子液体中添加乙腈(ACN)溶剂不仅可以整体提高5种多孔碳的倍率性能,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缩小微孔碳材料与介孔碳材料在容量保持率上的差距,弥补微孔材料倍率性能上的不足。当混合电解液中ACN的比例增加时,多孔碳材料的倍率性能逐渐提升,并在ACN和EMIMBF_4的体积比为3∶1时达到稳定值;而容量则是先增大后减小,在ACN和EMIMBF_4体积比为1∶3时达到最大值。本研究为目前以微孔活性炭为主的超级电容器的性能提升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电层超级电容器 多孔碳 孔结构 离子液体 有机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