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进EGM模型对特高压输电线路的适用性与验证 被引量:9
1
作者 杨明浩 安韵竹 +2 位作者 胡元潮 李志军 冯守信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3-100,共8页
为了更准确地分析我国特高压输电线路雷电绕击屏蔽性能,基于我国长空气间隙放电试验数据和雷电回击观测数据,建立考虑地形条件的适应于大尺寸输电线路雷电屏蔽性能评估的改进电气几何模型(electric geometry model,EGM)并进行验证,将击... 为了更准确地分析我国特高压输电线路雷电绕击屏蔽性能,基于我国长空气间隙放电试验数据和雷电回击观测数据,建立考虑地形条件的适应于大尺寸输电线路雷电屏蔽性能评估的改进电气几何模型(electric geometry model,EGM)并进行验证,将击距公式修正为rs=0.13(I^(2)+40I)^(0.814)。改进EGM模型对超、特高压输电线路三相导线的雷电绕击率计算结果与日本实际线路雷击观测数据及我国平原、山区特高压输电线路雷击模拟试验数据具有一致性,验证了改进EGM模型的适用性。采用改进EGM模型评估了杆塔型式、山坡陡度对我国特高压线路绕击跳闸率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采用SZ322型杆塔的绕击跳闸率高于采用SZT1型杆塔,且特高压线路绕击跳闸率随山坡陡度的增大而增大。EGM模型的修正以及计算方法的优化,对我国特高压输电线路雷电屏蔽性能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输电线路 雷电屏蔽模拟试验 电气几何模型(egm) 击距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地形下输电线路绕击闪络率的计算方法 被引量:32
2
作者 马御棠 吴广宁 +3 位作者 曹晓斌 王韬 李瑞芳 苏杰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135-141,共7页
为反映地形、导线及地线高度的变化对绕击性能的影响,提出了一种获取输电线路微地形及导线、地线与地面的相对位置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计算输电线路杆塔的绕击闪络率。首先沿线路方向将输电走廊进行近似等分,利用地理信息软件得到各分... 为反映地形、导线及地线高度的变化对绕击性能的影响,提出了一种获取输电线路微地形及导线、地线与地面的相对位置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计算输电线路杆塔的绕击闪络率。首先沿线路方向将输电走廊进行近似等分,利用地理信息软件得到各分段的海拔高度和地面倾角这2个微地形参数;其次根据导线、地线的特性,结合各分段海拔高度,得到任意分段处导线、地线与地面的实际相对位置,最后以电气几何模型(electrical geometry model,EGM)为基础,计算各分段及各杆塔的绕击闪络率。以某500 kV线路为例,计算其实际微地形下输电线路杆塔的绕击闪络率,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能够反映输电线路的绕击范围,而且能够得到输电线路容易遭受雷击的杆塔;遭受过雷击的杆塔位于易击区间,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绕击 地面倾角 微地形 输电线路 电气几何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电气几何模型的绕击跳闸率的计算 被引量:86
3
作者 李晓岚 尹小根 +1 位作者 余仁山 何俊佳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2-44,共3页
讨论了经典的电气几何模型(EGM),在此基础上提出了3点改进建议。计算中采用IEEE推荐的击距公式,引入系数ksg描述雷击地线和雷击地面击穿强度的不同,用暴露距离计算雷电绕击率和绕击跳闸率。分析了ksg取值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利用改进的... 讨论了经典的电气几何模型(EGM),在此基础上提出了3点改进建议。计算中采用IEEE推荐的击距公式,引入系数ksg描述雷击地线和雷击地面击穿强度的不同,用暴露距离计算雷电绕击率和绕击跳闸率。分析了ksg取值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利用改进的计算方法、分别计算了地面倾角、避雷线保护角和环境温度对线路绕击跳闸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ksg减小、地面倾角增大、避雷线保护角增大、温度降低时,绕击跳闸率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 绕击 电气几何模型 击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电气几何模型对输电线路绕击率的计算及典型故障分析 被引量:18
4
作者 许飞 王建国 +3 位作者 周文俊 卫李静 邓光武 马斌 《高压电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05-207,共3页
提出了改进的电气几何模型,成功地解释了用原EGM法难以解释的现场事故原因。应用改进的电气几何模型分析了输电线路杆塔结构、避雷线和导线的布置、雷电流的幅值、地面倾角对绕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地形复杂的山区,大电流也能对线路... 提出了改进的电气几何模型,成功地解释了用原EGM法难以解释的现场事故原因。应用改进的电气几何模型分析了输电线路杆塔结构、避雷线和导线的布置、雷电流的幅值、地面倾角对绕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地形复杂的山区,大电流也能对线路造成绕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 电气几何模型 绕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00kV同塔4回输电线路绕击的耐雷性能 被引量:23
5
作者 余世峰 阮江军 杜志叶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68-171,共4页
为研究同塔4回输电线路绕击耐雷性能,采用改进电气几何模型对其进行了分析。同塔4回输电线路导线数目多,避雷线需同时保护多相导线,因此必须通过确定雷电绕击的范围以得到绕击计算时所需的击距系数k、临界击距rsc、最大击距rsmax、年落... 为研究同塔4回输电线路绕击耐雷性能,采用改进电气几何模型对其进行了分析。同塔4回输电线路导线数目多,避雷线需同时保护多相导线,因此必须通过确定雷电绕击的范围以得到绕击计算时所需的击距系数k、临界击距rsc、最大击距rsmax、年落雷次数N和雷击击距为r的概率等基本条件。在实际分析验证典型塔型的基础上建立了计算模型,改变相应参数得出绕击跳闸率n与杆塔高度hc、避雷线保护角θs、地面倾角θg、击距系数k等的对应变化关系。结果表明,n随hc增加、θs增大、θg增大、k减小而增大,采用负θs和降低hc是提高500kV同塔4回线路绕击耐雷性能的有效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塔4回 电气几何模型 绕击 击距系数 地面倾角 跳闸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中相绕击模拟试验研究 被引量:21
6
作者 王羽 文习山 +3 位作者 胡京 黄瑞平 陈虎 段玉祥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6期1-4,8,共5页
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ZBS2型酒杯塔的两地线间距大,因此研究其中相雷电屏蔽性能十分必要。文章采用按63﹕1的比例缩小的线路模型,考虑导线电压,使用更能逼近自然雷电的操作波进行了大量的冲击放电试验,得出了中相绕击的最大高度。根据文... 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ZBS2型酒杯塔的两地线间距大,因此研究其中相雷电屏蔽性能十分必要。文章采用按63﹕1的比例缩小的线路模型,考虑导线电压,使用更能逼近自然雷电的操作波进行了大量的冲击放电试验,得出了中相绕击的最大高度。根据文中的试验结果可知,换算出的中相临界绕击电流小于耐雷水平,验证了分别采用电气几何模型方法和先导模型方法得到的计算结果的正确性。试验结果还表明,ZBS2型杆塔线路中相有绕击的可能性,但不会导致闪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交流 ZBS2型杆塔 中相绕击 模拟试验 电气几何模型(egm) 先导模型(LP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气几何模型的接触网避雷线架设高度计算方法 被引量:24
7
作者 赵紫辉 吴广宁 +3 位作者 曹晓斌 李瑞芳 胡劲松 朱军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9-93,共5页
基于电气几何模型,推导单线和复线铁路接触网避雷线架设高度的计算公式,由此得到避雷线架设高度与雷电击距、接触网实际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研究表明:避雷线架设高度随着雷电流幅值的增加而减小,复线铁路的避雷线架设高度明显小于单线... 基于电气几何模型,推导单线和复线铁路接触网避雷线架设高度的计算公式,由此得到避雷线架设高度与雷电击距、接触网实际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研究表明:避雷线架设高度随着雷电流幅值的增加而减小,复线铁路的避雷线架设高度明显小于单线铁路的避雷线架设高度。采用给出的避雷线架设高度的计算公式,以广—深铁路为例,根据其不同线路形式和接触网参数计算得出避雷线架设高度的建议值:单线和复线铁路接触网的避雷线架设高度分别取9.0和7.2m;4线铁路并行时,4根支柱并列情况下的接触网避雷线架设高度取7.6m,4线硬横梁形式的接触网避雷线架设高度取7.5m,对于4线中3线为硬横梁形式、另1线为支柱形式的接触网,3线和1线的接触网避雷线架设高度分别取7.3和9.0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网 防雷 避雷线高度 电气几何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电气几何模型法在1000kV输电线路雷电绕击跳闸率计算中的应用 被引量:30
8
作者 彭谦 李军 +2 位作者 卞鹏 康东升 单志祥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55-159,共5页
分析现有3种输电线路雷电绕击计算方法的优缺点,改进了电气几何模型法。求解雷电流垂直地面入射时击距曲线间的交点坐标;根据雷电流入射角的变化,将交点映射到不同的几何空间;根据实际击距曲线修正交点坐标并求解雷电绕击跳闸率。计算... 分析现有3种输电线路雷电绕击计算方法的优缺点,改进了电气几何模型法。求解雷电流垂直地面入射时击距曲线间的交点坐标;根据雷电流入射角的变化,将交点映射到不同的几何空间;根据实际击距曲线修正交点坐标并求解雷电绕击跳闸率。计算结果表明,改进电气几何模型法较传统方法计算更为准确。最后,应用该方法分析了地线保护角和杆塔呼高、中相横担长度、层间距对1000 kV输电线路雷电绕击跳闸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气几何模型 1000 KV输电线路 雷电绕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雷电参数统计分析220kV同塔双回输电线路绕击性能 被引量:20
9
作者 谢耀恒 谢伟 +3 位作者 谷山强 赵淳 童雪芳 李有铖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657-2662,共6页
为全面反映城市主干电网220kV同塔双回输电线路防雷性能差异性,研究多雷地区输电线路的防雷特征,提出了应用雷电定位系统(LLS)长期监测数据统计的雷电参数,对输电线路进行雷电性能分析和研究的方法。以雷电活动强烈的珠海市220kV同塔双... 为全面反映城市主干电网220kV同塔双回输电线路防雷性能差异性,研究多雷地区输电线路的防雷特征,提出了应用雷电定位系统(LLS)长期监测数据统计的雷电参数,对输电线路进行雷电性能分析和研究的方法。以雷电活动强烈的珠海市220kV同塔双回输电线路为例,统计分析1999~2008年共10a的LLS监测数据,利用改进电气几何模型(EGM),结合风险等级评估的方法研究了输电线路绕击雷电性能,并与运行经验进行了对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高雷暴区线路的地闪密度远大于规程推荐值,所计算得到的绕击跳闸率比采用规程推荐参数计算的要高,与运行经验能很好地符合,采用的计算方法适合雷电活动强烈地区输电线路绕击防雷性能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参数统计 地闪密度 时空差异 220 kV同塔双回 改进电气几何模型 绕击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0kV交流输电线路绕击率的计算方法 被引量:9
10
作者 彭谦 李军 +2 位作者 康东升 卞鹏 王晔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57-60,共4页
分析了现有3种雷电绕击计算方法的优缺点,选用电气几何模型法计算1 000 kV交流输电线路雷电绕击率。若用传统电气几何模型法计算,需求解多个二元二次方程组,计算复杂;根据平面几何理论,构造以半径、夹角为变量的圆弧方程,改进了传统电... 分析了现有3种雷电绕击计算方法的优缺点,选用电气几何模型法计算1 000 kV交流输电线路雷电绕击率。若用传统电气几何模型法计算,需求解多个二元二次方程组,计算复杂;根据平面几何理论,构造以半径、夹角为变量的圆弧方程,改进了传统电气几何模型法雷电绕击概率方程,并提出圆弧夹角的计算方法。计算结果验证了应用改进方法的正确性;针对1 000 kV输电线路,研究了地线保护角、地面倾斜角和杆塔呼高对雷电绕击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气几何模型法 1 000kV输电线路 雷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近线路对±1100kV直流线路雷电屏蔽效果影响计算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文习山 邓冶强 +3 位作者 王磊 何慧雯 王羽 孙泽中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420-3426,共7页
由于土地资源紧缺,±1100 kV特高压直流工程的输电通道某区段内,可能存在2条或多条输电线路同走廊架设的问题。运行经验表明:直流输电线路由于极性效应,其雷电屏蔽特性相对交流输电线路存在一定的规律性。为研究临近线路对±110... 由于土地资源紧缺,±1100 kV特高压直流工程的输电通道某区段内,可能存在2条或多条输电线路同走廊架设的问题。运行经验表明:直流输电线路由于极性效应,其雷电屏蔽特性相对交流输电线路存在一定的规律性。为研究临近线路对±1100 kV直流线路绕击特性的影响规律,探寻直流线路极性以及邻近线路高度、间距等布置方式的影响,以达到最经济有效的防雷方案。基于电气几何模型,搭建考虑±1100kV线路和其他线路并行排列下的雷电屏蔽仿真模型,计算考虑屏蔽后的±1100 kV线路各相导线的绕击次数,并引入雷电屏蔽因子,对邻近输电线路对±1100 kV线路的屏蔽效果进行定量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100 kV线路正负极性位置、邻近线路杆塔结构(单回或双回)、邻近杆塔高度以及间距等因素对靠近邻近线路侧的±1100 kV直流线路导线的雷电屏蔽特性有较大的影响。在±1100 kV直流工程建设中,建议正极性导线布置在靠近邻近线路侧,可降低±1100 kV线路绕击概率。当与邻近线路间隔较近时,±1100 kV线路绕击概率大幅降低,可考虑减少防绕击的措施,节省经济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100 KV 特高压直流 电气几何模型 绕击 雷电屏蔽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00kV高杆塔输电线路绕击跳闸率计算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平原 阮江军 《南方电网技术》 2009年第B11期121-125,共5页
为研究500kV高杆塔输电线路的绕击耐雷性能,采用改进的电气几何模型算法,通过暴露弧地面投影计算了线路的绕击跳闸率。比较了目前常用的击距公式和击距系数公式在计算高杆塔绕击耐雷水平时的适用性,选出了较为合适的公式。实例分析时,通... 为研究500kV高杆塔输电线路的绕击耐雷性能,采用改进的电气几何模型算法,通过暴露弧地面投影计算了线路的绕击跳闸率。比较了目前常用的击距公式和击距系数公式在计算高杆塔绕击耐雷水平时的适用性,选出了较为合适的公式。实例分析时,通过ATP仿真计算得到了各杆塔的绕击耐雷水平,然后分别计算了杆塔高度,地面倾角,避雷线保护角对线路绕击跳闸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绕击跳闸率随着杆塔高度,地面倾角,保护角的增大而增大,适当降低杆塔高度,采用负保护角是提高绕击耐雷性能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绕击跳闸率 电气几何模型 暴露弧投影 高杆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长间隙放电试验适用于大尺寸输电线路的改进电气几何模型 被引量:19
13
作者 王羽 邓冶强 +4 位作者 文习山 马宇晗 蓝磊 安韵竹 鄂盛龙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654-3661,共8页
电气几何模型(electric geometry model,EGM)作为解决雷电屏蔽问题的工程模型,广泛应用于计算评估高压、超高压输电线路的雷电绕击性能。然而,随着特高压输电线路杆塔高度的提高和空气间隙的增长,运用现有EGM得到的绕击率和实际观测数... 电气几何模型(electric geometry model,EGM)作为解决雷电屏蔽问题的工程模型,广泛应用于计算评估高压、超高压输电线路的雷电绕击性能。然而,随着特高压输电线路杆塔高度的提高和空气间隙的增长,运用现有EGM得到的绕击率和实际观测数据有较大出入。鉴于此,该文基于1~10m的棒-棒长空气间隙负极性20/2500μs操作冲击50%放电电压试验数据,并引入Idone的雷电通道回击速度概率分布,修正了现有击距公式;再根据棒-棒间隙和棒-板间隙的50%放电电压在4m处发生翻转的特点,结合试验结果修正了大地的击距系数,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大尺寸输电线路的改进EGM。最后运用该文提出的改进EGM分别对日本500、1000和中国1000k V交流输电线路的绕击率进行计算,与日本长期的雷击观测数据对比表明:该文提出的改进EGM较现有EGM更加适合大尺寸输电线路,尤其是各相导线绕击比例和观测数据更加吻合。该文提出的改进EGM能为大尺寸输电线路雷电屏蔽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输电线路 绕击率 电气几何模型 击距 负极性长间隙冲击放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电线路旁物体对线路绕击跳闸率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渝根 孟宪 +1 位作者 田金虎 刘小二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0-43,共4页
国内目前在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率计算中,考虑输电线路绕击跳闸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保护角、塔高、地面坡度等。我国输电线路大部分地处旷野,以山区、丘陵地带较多。输电线路长度较长,难免跨越高山、森林植被覆盖率较高的地区,因此考虑输电... 国内目前在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率计算中,考虑输电线路绕击跳闸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保护角、塔高、地面坡度等。我国输电线路大部分地处旷野,以山区、丘陵地带较多。输电线路长度较长,难免跨越高山、森林植被覆盖率较高的地区,因此考虑输电线路旁一定高度物体对线路绕击跳闸率的影响相当必要。应用EGM法分析输电线路旁物高对线路绕击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输电线路旁物高对线路绕击跳闸率的影响因素包括线路高度、物体高度、物体与输电线路的水平距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体高度 输电线路 绕击跳闸率 电气几何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区220kV新型错层横担直线塔防雷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黄彭 武坤 +2 位作者 王沛 房正刚 孙海峰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06-112,共7页
针对山区地形坡度影响输电线路杆塔防雷性能的问题,为降低山区输电线路的雷击跳闸率,设计了一种220 kV新型错层横担直线塔。分析了错层横担直线塔在不同坡度条件下的防雷性能,确定了错层横担杆塔在山区地形的可行性,建立了新型错层结构... 针对山区地形坡度影响输电线路杆塔防雷性能的问题,为降低山区输电线路的雷击跳闸率,设计了一种220 kV新型错层横担直线塔。分析了错层横担直线塔在不同坡度条件下的防雷性能,确定了错层横担杆塔在山区地形的可行性,建立了新型错层结构杆塔的多波阻抗模型及其接地体等效电路模型。基于PSCAD软件搭建了错层横担杆塔的整体模型,仿真计算出了杆塔的反击跳闸率;建立了适用于新型错层杆塔求解绕击跳闸率的电气几何模型,并推导了求解的计算公式;分析比较了错层横担杆塔在几种坡度条件下的雷击跳闸率的数据结果。通过常规杆塔和错层杆塔的雷击跳闸率对比发现,错层横担结构有效地提高了杆塔的耐雷水平。研究结论可为山区错层横担杆塔输电线路防雷设计、防雷改造以及线路运行和维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 防雷 杆塔 错层横担 电气几何模型 耐雷水平 雷击跳闸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压输电线路雷电绕击探讨 被引量:2
16
作者 胡守松 柏晓路 +2 位作者 马凌 王洪刚 夏峰 《陕西电力》 2013年第3期52-55,共4页
为计算、评估超高压输电线路防雷电绕击性能,基于改进的电气几何模型对超高压输电线路绕击跳闸率进行了相关计算。应用自编程序对锦屏一级电站—西昌换流站500 kV同塔双回输电线路进行计算,结果表明随着保护角、地面倾角、杆塔高度的增... 为计算、评估超高压输电线路防雷电绕击性能,基于改进的电气几何模型对超高压输电线路绕击跳闸率进行了相关计算。应用自编程序对锦屏一级电站—西昌换流站500 kV同塔双回输电线路进行计算,结果表明随着保护角、地面倾角、杆塔高度的增加,雷电绕击跳闸率明显增加,超高压同塔双回线路推荐采用负保护角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电气几何模型 雷电绕击跳闸率 超高压线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环接口自适宜封闭间隙数学建模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胡竟湘 龚金科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1-45,共5页
给出了卡环接口自适宜封闭间隙数学模型.依据三维图形学和电加工实验方法,建立了反映接口宽度、接口位移和接口自适宜封闭后间隙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研究表明:接口上点的径向位置、钼丝直径、电加工工艺参数影响接口宽度.接口位移随接... 给出了卡环接口自适宜封闭间隙数学模型.依据三维图形学和电加工实验方法,建立了反映接口宽度、接口位移和接口自适宜封闭后间隙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研究表明:接口上点的径向位置、钼丝直径、电加工工艺参数影响接口宽度.接口位移随接口上点的径向位置变化率小.随着电加工工艺参数变化,临界点后的接口自适宜封闭间隙增大.接口自适宜封闭间隙模型以及实验方法可以在薄壁环类零件设计和制造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制造 电加工 数学建模 解析几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电线路带固定间隙避雷器动作次数计算新方法 被引量:2
18
作者 邓红雷 唐崇旺 +2 位作者 刘刚 张莉彬 王海燕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0-27,共8页
避雷器计数器的动作次数是判断避雷器运行状况的主要依据之一,但人工和无人机航拍读取避雷器动作次数不仅实施难度大,且部分数据无法获取。文中提出一种根据雷电定位系统、输电线路设备台账数据与防雷机理相结合的带固定间隙避雷器动作... 避雷器计数器的动作次数是判断避雷器运行状况的主要依据之一,但人工和无人机航拍读取避雷器动作次数不仅实施难度大,且部分数据无法获取。文中提出一种根据雷电定位系统、输电线路设备台账数据与防雷机理相结合的带固定间隙避雷器动作次数计算的新方法,并通过实际算例对该方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首先,由输电线路与雷电流参数确定线路的引雷区,并根据避雷器安装时间和雷电定位系统历年数据统计引雷区的所有雷电流;然后,利用规程法计算该线路的反击耐雷水平,根据改进电气几何模型计算该线路的最大、最小绕击雷电流值和雷电绕击率;最后,通过分析反击雷与绕击雷致闪络个数来计算出带固定间隙避雷器的动作次数。实例验证表明,该新方法计算的动作次数与实际动作次数基本相吻合,能有效地计算反击雷致避雷器动作的次数与绕击雷致避雷器动作次数的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 带固定间隙避雷器 雷电流参数 改进电气几何模型 引雷区 动作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区架空输电线路绕击跳闸率的计算研究
19
作者 朱雪凌 张娟 +1 位作者 平增 张伟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5期10656-10662,共7页
采用一种改进的绕击跳闸率计算方法对某山区110 kV易击线路段两个相邻档距范围内的输电线路进行绕击跳闸率的计算分析。此方法在充分考虑沿线路档距方向输电走廊任意点处的海拔高度和地面倾角的情况下,以悬链线方程为依据,计算出输电线... 采用一种改进的绕击跳闸率计算方法对某山区110 kV易击线路段两个相邻档距范围内的输电线路进行绕击跳闸率的计算分析。此方法在充分考虑沿线路档距方向输电走廊任意点处的海拔高度和地面倾角的情况下,以悬链线方程为依据,计算出输电线路任意点处的导、地线对地实际高度,及任意点处所对应的保护角;然后,以输电线路位于山脉不同位置时的绕击跳闸率计算公式为基础,利用MATLAB开发应用程序对输电线路任意档距范围内任意点处的绕击跳闸率进行计算分析,并于实际雷击数据进行比较;其仿真计算结果验证了本文采用的计算方法的正确性,为高海拔山区复杂地形条件下架空输电线路的防雷设计和改造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绕击跳闸率 山区 复杂地形 电气几何模型 MATLA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计算高速铁路绕击闪络率的新方法
20
作者 王思华 罗媚媚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45-151,共7页
为了更准确地计算高速铁路雷电绕击闪络率,须考虑到雷电先导的随机性。针对暴露距离的电气几何模型在工程防雷计算中,没有考虑雷电先导带有入射角的缺陷,对应用暴露距离理念的电气几何模型进行改进,将暴露距离的概念延伸至带有任何入射... 为了更准确地计算高速铁路雷电绕击闪络率,须考虑到雷电先导的随机性。针对暴露距离的电气几何模型在工程防雷计算中,没有考虑雷电先导带有入射角的缺陷,对应用暴露距离理念的电气几何模型进行改进,将暴露距离的概念延伸至带有任何入射角度的雷电先导中,推导出应用暴露距离计算带雷电入射角的雷电先导绕击高速铁路的受雷面积,再根据入射角的绕击范围和出现概率推导出整体考虑在与加强线和正馈线处于同一截面内改变的雷电入射角的闪络率计算公式。最后根据不同高架桥高度对高速铁路绕击闪络率进行计算分析。应用改进后的模型计算出来的高速铁路绕击闪络率,相比应用暴露弧投影方法计算出来的结果要小,既克服了暴露弧投影计算方法结果偏大的缺点,又相比传统暴露距离方法更接近实际,为高速铁路的防雷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雷电绕击闪络率 雷电入射角 电气几何模型 暴露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