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1篇文章
< 1 2 5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earch on the Static Magnetic Field of Ships with Corrosion and Anticorrosion Efficacy Using Electric Dipole Model
1
作者 陈聪 李定国 龚沈光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2010年第2期133-139,共7页
In the case of three-layered(air-seawater-seabed)model,the analytical expressions of the static electric and static magnetic field produced by the static electric dipole located in seawater were derived by using the m... In the case of three-layered(air-seawater-seabed)model,the analytical expressions of the static electric and static magnetic field produced by the static electric dipole located in seawater were derived by using the mirror image theory.Combined with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underwater electric potential measured in laboratory,an electric dipole model for physical scale of ship was established and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n actual ship' s corrosion related magnetic field were obtained.Based on established models,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calculation were made to catch out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tatic magnetic field related with corrosion and anticorrosion,which can not be measured directly in seawater.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atic magnetic field related with corrosion and anticorrosion is a kind of noteworthy obstacle signal for degaussed shi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aponry engineering corrosion related magnetic field static electric field underwater electric potential mirror image theory electric dipole mo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deling porous structure of oil-pressboard interface and its effect on electric field distribution
2
作者 司马文霞 姜赤龙 +1 位作者 毛文奇 唐信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期338-343,共6页
The oil-pressboard insulation is a typical composite insulation system widely used in the design and manufactory of large power apparatus. The implement of oil-pressboard insulation may lead to surface electrification... The oil-pressboard insulation is a typical composite insulation system widely used in the design and manufactory of large power apparatus. The implement of oil-pressboard insulation may lead to surface electrification and discharge at the interface under certain condition. It is of significant importance to take an insight into the phenomenon occurring at the interface. Through experiment, the pressboard is found as a porous material. The interface changes abruptly from bulk pressboard to the bulk oil as a result of the porous structure. A new model is proposed which divides the interface into bulk oil region, transition region, and bulk pressboard region. The width of the transition region is decided according to the microtome figure. The effective permittivity of the transition region is calculated using a new model based on fractal theory. The model is validated and compared with previous calculation model. The effect of the existence of transition region on the electric field distribution is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il-pressboard interface transition region effective permittivity fractal electric field distribu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udy of the Electric Filed Around a Metal Oxide Surge Arrester: Measurement and Simulation 被引量:5
3
作者 Christodoulou C A Spanias C A Kontargyri V T Gonos I F Stathopulos I A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014-2021,共8页
The study of the electric field around a surge arrester is useful for design procedures and diagnostic tests. The current work com- putes the electric field around a medium voltage gapless surge arrester using 2D and ... The study of the electric field around a surge arrester is useful for design procedures and diagnostic tests. The current work com- putes the electric field around a medium voltage gapless surge arrester using 2D and 3D representation of the arrester. The 2D simulation design, which is described in IEC 60099-4 Standard, cannot include the non symmetrical parts of the arrester geometry and the test arrange- ment. 3D simulation procedures have the advantage that takes into account these asymmetries, giving more accurate results for each measurement position. In order to confirm the suitability of the created models, the simulation results of the electric field, using the 2D and 3D edition of PC Opera, are compared with recorded measurements, which are obtained in laboratory using appropriate calibrated field met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测量位置 仿真设计 电动 诊断测试 模拟程序 设计程序 不对称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ree-dimensional Model Analysis of Electric Field Excited by Multi-circuit Intersecting Overhead Transmission Lines 被引量:2
4
作者 XIAO Dongping LEI Hui ZHANG Zhanlong HE Wei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006-2013,共8页
This work is carried out to predict the special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field induced by multi-circuit intersecting overhead high-voltage (HV) transmission lines (TLs) within a large range without any expensive and t... This work is carried out to predict the special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field induced by multi-circuit intersecting overhead high-voltage (HV) transmission lines (TLs) within a large range without any expensive and time-consuming computation. The two main parts of the presented methodology are 1) setting up a three-dimensional (3D) model to calculate the electric field based on combining ca- tenary equations with charge simulation method and 2) calculating the hybrid electric field excited by multi-circuit intersecting TLs using coordinate transformation and superposition technique. Examples of different TLs configurations, including a 220 kV single-circuit hori- zontally configured TLs, a 500 kV single-circuit triangularly configured TLs and a combination of the 220 kV TLs and the 550 kV TLs, are illustrated to verify the validity of this methodology. A more complicatal configurations, including a 500 kV double-circuit TLs and two 220 kV single-circuit horizontally configured TLs, are also calculated. Conclusions were drawn from the simulation: 1) The presented 3D model outperforms 2D models in describing the electric field distribution generated by practical HV TLs with sag and span. 2) Coordinate trans- formation and superposition technique considerably simplify the electric field computation for multi-circuit TLs configurations, which makes it possible to deal with complex engineering problems. 3) The electric field in the area covered by multiple intersecting overhead TLs is distorted and the hybrid electric field strength in some partial region increases so sharply that it might exceed the admissible value. 4) The configuration parameters of the TLs and the spatial configuration of multi-circuit TLs, for instance, the height of TLs, the length of span and the intersection angle of multiple circuits, influence the strength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hybrid electric field. The influence regularities sum- marized in this paper can be referred by future TL designs to meet the electromagnetic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gul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架空输电线路 电场分布 模型分析 相交 三维 多路 激发 220千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系典型岩石受载全过程光−电−声波多参数响应特征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平松 刘畅 《煤田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4-214,共11页
【目的】岩石在载荷作用下的变形与断裂会引起潜在参数信息的变化,通过参数的动态捕捉可表征裂隙生成、扩展、闭合过程,是一种岩石健康评价的重要方法。【方法】基于搭建的多参数测试系统,开展单轴加载条件下岩石试件的分布式光纤应变... 【目的】岩石在载荷作用下的变形与断裂会引起潜在参数信息的变化,通过参数的动态捕捉可表征裂隙生成、扩展、闭合过程,是一种岩石健康评价的重要方法。【方法】基于搭建的多参数测试系统,开展单轴加载条件下岩石试件的分布式光纤应变、电极电流、纵波波速的同步采集,进一步构建强度−参数特征关系图谱以及参数层析成像结果,精细描述了砂岩、灰岩、泥岩3类典型岩石受载全过程多参数的时空演化特征。【结果和结论】试验结果表明:时间−压力曲线和多参数响应曲线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螺旋布设的分布式光纤应变在试件的原生孔隙压缩和线弹性阶段表现为缓慢、稳定的增长,在裂隙生成、扩展阶段表现为突然、快速的增长。试验中,砂岩、灰岩、泥岩的临破裂分布式光纤应变值分别为933×10−6,401×10−6和3790×10−6;电极电流在原生孔隙压缩和线弹性阶段变化微小,在裂隙生成、扩展阶段明显地降低、裂隙闭合时有一定回升;在原生孔隙压缩、线弹性、破裂阶段,砂岩的纵波波速分别为4.31、4.39、1.26 km/s,灰岩的纵波波速分别为4.80、4.93、3.10 km/s,泥岩的纵波波速分别为3.65、3.57、1.71 km/s。通过获得的岩石受载全过程能量值,构建了损伤变量D来评价岩石试件的损伤演化程度,砂岩的D值经历了缓增−降低−突增3个阶段,灰岩的D值经历了缓慢增大−快增−停滞−突增4个阶段,泥岩的D值经历了缓慢增大−快增−突增3个阶段。基于分布式光纤应变测试结果,探究了不同岩性岩石试件的破裂模式,为载荷下次生裂隙生成、扩展以及潜在破裂面位置预测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受载 响应特征 分布式光纤 并行电法 数字超声波 含煤地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泳降低煤层气排采中煤粉沉降机理研究
6
作者 郭俊庆 刘鹏辉 +3 位作者 王昱清 袁一博 康天合 李伟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022-4032,共11页
煤粉堵塞严重影响煤层气高效开发,现有的解堵方法存在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为此,结合煤在水溶液中的带电特性,提出通过外加电场产生电泳作用驱动煤粉运移解堵。采用自制的电泳改变煤粉沉降特性试验装置,开展电位梯度对不同煤阶煤粉沉... 煤粉堵塞严重影响煤层气高效开发,现有的解堵方法存在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为此,结合煤在水溶液中的带电特性,提出通过外加电场产生电泳作用驱动煤粉运移解堵。采用自制的电泳改变煤粉沉降特性试验装置,开展电位梯度对不同煤阶煤粉沉降特性影响的物理模拟试验,探究煤粉沉降规律,结合电动电位、接触角测量、红外光谱、粒子图像追踪PIV测试等表征手段,揭示电泳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增加,无烟煤、焦煤和长焰煤等3种煤阶煤粉的沉降质量均呈先快速升高、后基本稳定的变化规律;随着电位梯度的增大,3种煤阶煤粉的最终沉降质量均呈反比例函数的变化规律,即先快速降低后缓慢降低至稳定,其中焦煤的降幅最大;试验过程中观察到3种煤阶煤粉均出现聚团现象,且焦煤的聚团现象较明显,这是由于焦煤的羟基含量较高,导致其接触角小,亲水性好,从而使煤粉颗粒之间更易形成液桥;施加电场后,3种煤阶煤粉的运移轨迹类型由快速下降变为减速下降、先降后升的类抛物线或上升等3种,且焦煤的类抛物线和上升轨迹较多,并且加电后3种煤阶的平均运移速率均增大,其中焦煤增幅最大;电泳改变煤粉运移机理是外加电场和液桥2个因素改变煤粉所受合力,一方面外加电场提供电场力使得合力向上,另一方面液桥的存在增大了重力、浮力和电场力,其中浮力增幅比重力大,使得向上的合力增大,并且焦煤的液桥较多,向上合力最大。因此,外加电场可以有效地降低煤粉沉降质量,减少煤粉堵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粉堵塞 电泳 电场强度 液桥 沉降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量的磁滞模型参数解析计算
7
作者 常勇 包广清 +1 位作者 陈俊全 杨巧玲 《电机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65-178,共14页
针对传统磁滞建模方法未考虑电工钢片等磁性材料在磁化过程中自身的能量变化,导致在实际复杂磁化环境工况中对铁磁材料磁滞特性的模拟精度受限。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能量的磁滞模型参数解析计算方法。首先分析了外加磁场与钉扎点对应的可... 针对传统磁滞建模方法未考虑电工钢片等磁性材料在磁化过程中自身的能量变化,导致在实际复杂磁化环境工况中对铁磁材料磁滞特性的模拟精度受限。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能量的磁滞模型参数解析计算方法。首先分析了外加磁场与钉扎点对应的可逆磁场的关系,然后通过矫顽力随磁滞回环峰值的变化曲线确定分布函数W(h)与不同磁场强度峰值的钉扎分布密度,根据钉扎分布密度与外加磁场强度峰值的关系计算钉扎场强及其所占权重,建立能量磁滞模型,将模型离散方程转化为连续方程,进行矢量化,并给出基于能量磁滞模型的解析计算公式,通过解析方法进行模型参数辨识。最后利用不同频率下测量的实验数据与解析模型预测结果对比,并进行误差分析,结果表明,该解析方法计算精度保持在95%以上,同时具有良好的识别速度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工钢片 能量磁滞模型 钉扎分布密度 可逆磁场强度 解析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式变压器气道在雷电冲击作用下的电场分布及其优化 被引量:1
8
作者 张俊杰 赵洪峰 赵国峰 《绝缘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6-122,共7页
110kV环氧树脂干式变压器,由于高压侧气孔通道处电场强度较高,存在气孔通道闪络现象。本文利用有限元仿真软件对变压器的高压侧线圈进行建模仿真,并施加标准雷电波进行雷电冲击验证,依据仿真结果,进行闪络原因分析和气道处场强分布的优... 110kV环氧树脂干式变压器,由于高压侧气孔通道处电场强度较高,存在气孔通道闪络现象。本文利用有限元仿真软件对变压器的高压侧线圈进行建模仿真,并施加标准雷电波进行雷电冲击验证,依据仿真结果,进行闪络原因分析和气道处场强分布的优化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向环氧树脂内部相应区域添加绝缘介质的方法,改善了电场分布,同时通过改变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和位置的措施,在变压器内部场强的制约下,使气道处的最大场强降低了8.75%,满足了干式变压器高压侧气道抑制闪络的场强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式变压器 气孔通道 雷电冲击 电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SGA-Ⅱ算法的GIS隔离开关盆式绝缘子电场分布和机械性能综合优化 被引量:2
9
作者 张维凯 孙强 +3 位作者 葛延鹏 甲宗庆 谭文 高文胜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36-345,共10页
为提高高压GIS隔离开关内盆式绝缘子的绝缘性能,对盆式绝缘子的结构设计进行了优化。首先基于有限元仿真分析了原结构下盆式绝缘子周围的电场分布情况和盆体的机械性能,基于贝塞尔曲线下的伯恩斯坦多项式对盆式绝缘子的凹面和凸面形状... 为提高高压GIS隔离开关内盆式绝缘子的绝缘性能,对盆式绝缘子的结构设计进行了优化。首先基于有限元仿真分析了原结构下盆式绝缘子周围的电场分布情况和盆体的机械性能,基于贝塞尔曲线下的伯恩斯坦多项式对盆式绝缘子的凹面和凸面形状进行了参数化重构,进而构建了考虑机械强度和电场分布的双目标优化模型,并基于非支配排序多目标遗传算法(NSGA-Ⅱ)实现了盆式绝缘子的结构优化,得到了盆式绝缘子在不同机械强度指标下的最优电场分布及对应结构。最终实现优化后的盆式绝缘子凹面和凸面的沿面场强最大值和盆体的最大应力值均在许用值内,凹面和凸面的最大场强相比于原结构分别下降11.63%和12.87%,此时机械性能裕度为1.11,相比于原结构仅下降了2.93%。该优化方法可在满足绝缘子机械强度的基础上有效改善绝缘子表面电场分布,对隔离开关内盆式绝缘子的结构优化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式绝缘子 有限元法 电场分布 机械强度 多目标优化 NSGA-Ⅱ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纽扣式金属分流条直流击穿特性及电离能力对比
10
作者 饶茜 孟宪超 +7 位作者 樊亚东 王冬冬 苏小玮 赵伟翰 蔡力 曹金鑫 王建国 周蜜 《中国舰船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0-107,共8页
[目的]为改善纽扣式金属分流条在水面舰船天线罩雷电防护上的应用效果,研究其在雷电先导临近环境下的电离特性。[方法]通过不同纽扣间隙距离、纽扣形状、分流条长度的直流击穿电压试验,分析不同纽扣式分流条的电离能力,开展分流条静电... [目的]为改善纽扣式金属分流条在水面舰船天线罩雷电防护上的应用效果,研究其在雷电先导临近环境下的电离特性。[方法]通过不同纽扣间隙距离、纽扣形状、分流条长度的直流击穿电压试验,分析不同纽扣式分流条的电离能力,开展分流条静电场分布计算。[结果]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分流条长度的增加,纽扣式金属分流条击穿电压存在“饱和效应”;分流条长度相同时,金属纽扣间隔距离越大,击穿电压越高;椭圆形纽扣式分流条击穿电压最低,为圆形纽扣式的77%;矩形金属纽扣式分流条的电离能力稍弱于椭圆形分流条,其击穿电压为圆形纽扣式的86%。静电场分布计算发现,纽扣式分流条间隙电场强度分布呈两端高、中间低的特点;纽扣间隙距离越小,其两端间隙的电场强度越大;与圆形和矩形纽扣式分流条相比,椭圆形纽扣式分流条两端电场强度最大;分流条两端间隙之间的电场强度随分流条长度的增加而非线性减小。计算结果阐释了试验中击穿电压因纽扣形状和规格变化而变化的现象。[结论]为分流条的外形设计提供了新方向,也为未来天线罩的雷电防护技术的改进和优化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流条 直流耐压 静电场 静电场分布 雷电防护 击穿电压 电分流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橡胶热老化对电连接器插合界面特性的影响
11
作者 刘培焱 杨皓翔 +3 位作者 宋彦博 杨心如 冯阳 李盛涛 《电机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3-34,共12页
电连接器插合处硅橡胶与环氧树脂绝缘之间合适的界面压力和良好的绝缘性能是保证其稳定运行的关键,但硅橡胶的老化特性会影响其与环氧树脂之间的界面压力和绝缘性能。为了研究硅橡胶热老化对电连接器插合处界面特性的影响,利用有限元仿... 电连接器插合处硅橡胶与环氧树脂绝缘之间合适的界面压力和良好的绝缘性能是保证其稳定运行的关键,但硅橡胶的老化特性会影响其与环氧树脂之间的界面压力和绝缘性能。为了研究硅橡胶热老化对电连接器插合处界面特性的影响,利用有限元仿真建立了硅橡胶和环氧树脂单锥面结构模型,并计算了插合处界面压力和电场的分布情况。以绝缘配合为基础,结合交联密度、红外光谱、拉伸性能等实验测试结果,分析了硅橡胶热老化对界面压力和电场分布的影响规律与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热老化作用下硅橡胶发生了交联反应和提氢反应,交联密度增大,造成硅橡胶弹性模量增大,导致插合处界面压力大于0.25 MPa,会引起硅橡胶结构损伤而发生局部放电,造成电连接器绝缘失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橡胶 热老化 电连接器 界面压力 电场分布 绝缘失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电极注入地电流场接地阻抗特性研究
12
作者 孙振振 苏中 +1 位作者 赵辉 张志诚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79-87,共9页
针对多电极注入地电流场信息传输接地阻抗难以实时估计的问题,提出了多电极注入地电流场接地阻抗实时估计方法。首先构建出由圆柱面和半球面组合的电极周围大地等势面,根据等势面分布建立多电极注入地电流场大地导体几何模型,通过等效... 针对多电极注入地电流场信息传输接地阻抗难以实时估计的问题,提出了多电极注入地电流场接地阻抗实时估计方法。首先构建出由圆柱面和半球面组合的电极周围大地等势面,根据等势面分布建立多电极注入地电流场大地导体几何模型,通过等效导体长度积分对多电极注入地电流场接地阻抗进行估计。在山地、林地、田地、草地4种测试条件下,电极间距离分别设置为电极入地深度的0.14、0.57、1和1.4倍,进行4、6、8根电极和4、6、8、10、12根电极的电流注入实验,所提方法相对误差平均值为6.0%,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满足不同注入条件下接地阻抗实时估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电极注入 接地阻抗 电势 地电流场 大地导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触觉传感的机械臂避障路径规划
13
作者 孟凯 郑文栋 +2 位作者 翁玲 姜胜旺 刘华平 《中国测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17,共9页
为使机械臂能够利用触觉感知识别复杂环境中的障碍物,并规划出安全可靠的避障路径,文章提出一种新型柔性触觉传感器,并采用人工势场法与模拟退火算法结合进行避障路径规划。所提出的柔性触觉传感器利用电阻抗层析成像技术进行触觉感知,... 为使机械臂能够利用触觉感知识别复杂环境中的障碍物,并规划出安全可靠的避障路径,文章提出一种新型柔性触觉传感器,并采用人工势场法与模拟退火算法结合进行避障路径规划。所提出的柔性触觉传感器利用电阻抗层析成像技术进行触觉感知,能够建立障碍物的三维模型,为机械臂的避障导航提供关键信息。所提出的避障算法根据检测到的障碍物利用人工势场法规划路径并利用模拟退火算法逃离局部最小值点。在UR5机械臂平台上进行的实验验证所提出的触觉传感器的有效性及避障策略的可行性。该方法能够准确检测机械臂周围的障碍物,并根据环境实时调整避让路径,为机械臂在复杂环境中安全高效工作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抗成像 路径规划 人机交互 机器人控制 人工势场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型介质柱的光子晶体全布里渊区平带特性
14
作者 倪松梅 孙晓乔 +2 位作者 郭龙飞 陈琳 陶志阔 《半导体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45-350,共6页
对于周期性晶体结构而言,能带平带特性对其光学、电学等相关特性都有重要影响。首先研究了三角晶格二维V型介质柱光子晶体能带结构,通过优化V型介质柱两臂夹角研究其平带特性;进一步研究了Kagome晶格二维V型介质柱光子晶体能带结构,通... 对于周期性晶体结构而言,能带平带特性对其光学、电学等相关特性都有重要影响。首先研究了三角晶格二维V型介质柱光子晶体能带结构,通过优化V型介质柱两臂夹角研究其平带特性;进一步研究了Kagome晶格二维V型介质柱光子晶体能带结构,通过优化V型介质柱两臂夹角、两臂长度及旋转角,并结合布里渊区高对称点电场分布及群速度(群指数)等特性,得到其全布里渊区带宽最小值仅为0.006。此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索光子晶体全布里渊区平带提供了理论支持,为设计用于操控光子传输特性的新型光子晶体器件提供了一定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子晶体 能带结构 带宽 电场分布 群指数 全布里渊区平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磁体感应电场特性分析
15
作者 刘瑞杰 张伽伟 谢涛涛 《兵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3-200,共8页
为分析运动磁性物体产生的感应电场,改进现有模型的不足,提出一种更适用于任意方向运动的目标感应电场计算模型。对比现有运动磁体感应电场模型的适用范围及局限性,以磁偶极子的矢量磁位模型为理论基础,推导出运动磁体感应电场的数学模... 为分析运动磁性物体产生的感应电场,改进现有模型的不足,提出一种更适用于任意方向运动的目标感应电场计算模型。对比现有运动磁体感应电场模型的适用范围及局限性,以磁偶极子的矢量磁位模型为理论基础,推导出运动磁体感应电场的数学模型。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计算验证该模型的适用性,并结合实船磁场特性进行实例计算。理论分析和仿真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适用于沿任意方向运动的磁性物体感应电场计算,且其推导和计算过程较基于库伦定律和毕奥-萨伐定律的传统模型更为简洁。实例计算结果表明,磁性船舶运动产生的感应电场具有明显的区域特性,电场强度量级可达mV/m,是船舶静电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提出的感应电场模型为运动磁性物体的电场探测提供了更准确的理论支持,可有效应用于船舶电场的探测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磁性物体 磁偶极子 感应电场 矢量磁位 船舶 静电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溴乙烯在外电场中的解离性质研究
16
作者 周华森 韩博元 +3 位作者 努尔比耶·艾则孜 章吴熠 朱奕虹 刘玉柱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26,共7页
溴乙烯具有极高的毒性,它不仅会污染环境,还会损害人类的身心健康.因此,研究它的分子结构及其解离方式,不仅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而且也具有极高的社会意义.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以B3LYP/6-31G++(d,p)基组,深入探索溴乙烯分子在0 V... 溴乙烯具有极高的毒性,它不仅会污染环境,还会损害人类的身心健康.因此,研究它的分子结构及其解离方式,不仅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而且也具有极高的社会意义.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以B3LYP/6-31G++(d,p)基组,深入探索溴乙烯分子在0 V·nm^(-1)~80 V·nm^(-1)外电场的影响下,其分子结构和解离特性.通过计算,随着外电场的增强:分子总能量和碳碳双键(C=C)的键长减小,碳溴键(C-Br)的键长和偶极矩增大.能隙E_(G)先增大后减小,分子结构稳定性降低.红外光谱主要产生了6个特征吸收峰,且普遍存在红移现象.分子解离特性表现为:当外部电场强度升高时,势垒会显著减弱,直至达到154.26 V·nm^(-1)时,势垒就会完全消除,溴乙烯分子的解离能相应减弱,这表明,当外部电场强度升高时,溴乙烯分子会发生逐步的分解.因此,这一结论可以为进一步探讨溴乙烯分子和其相关的化合物的解离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乙烯 红外光谱 外电场 解离势能面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场耦合与TMR的绝缘子电压电流一体化传感器
17
作者 宴方方 索春光 +1 位作者 张文斌 朱俊宇 《仪器仪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9-70,共12页
中压配电线路及其稳定电流应用环境下,针对传统电压电流分离测量、一二次融合后绝缘子内部安全性、电压测量增益难以确定和TMR电流测量抗干扰的局限,故提出一种基于电场耦合与TMR磁传感的绝缘子电压电流一体化传感器。一方面提出设计绝... 中压配电线路及其稳定电流应用环境下,针对传统电压电流分离测量、一二次融合后绝缘子内部安全性、电压测量增益难以确定和TMR电流测量抗干扰的局限,故提出一种基于电场耦合与TMR磁传感的绝缘子电压电流一体化传感器。一方面提出设计绝缘子内嵌电压传感单元各结构参数的仿真优化方法,从电场分布均匀性与绝缘强度等方面去仿真验证结构的合理性,得出绝缘子模型尺寸限定条件下的最佳结构参数,从而实现电压传感单元融入绝缘子内部后的感应电场均匀化、传递函数确定化和局部放电的相对最小化,保证绝缘子的安全性并提高电压测量精度;另一方面提出一种置于绝缘子顶端的基于TMR的开口式两级磁环电流传感器,通过仿真分析磁敏感特性来设计得出磁环各尺寸参数,从而提高磁测量处灵敏度、抗干扰能力和磁场均匀度,实现开环下较宽量程电流信号的准确测量。最终设计一体化传感结构与系统来进行多项实验,工频下1~14 kV内显示有效值最大相对误差为1.49%,10 kV输入与干扰并存时相对误差为1.41%;工频下1~120 A内2 A及以上示波器采集下的误差在1.2%以内,20 A输入与干扰并存下相对误差为-1.129%;其测试范围内实验结果表明该电压电流一体化传感器可保证一定的抗干扰能力、精度、稳定性和动态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压电流一体化测量 电场耦合 TMR磁传感 多级磁环 配电网绝缘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电动汽车充电时间随机性的充电站可调度潜力不确定性分析
18
作者 易婷 李斌 +2 位作者 蒋林洳 吴赋章 杨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0期8526-8535,共10页
充电站可调度潜力是充电站参与电力市场投标策略优化的可行域空间,然而电动汽车接入时间的不确定性使得充电站可调度潜力难以准确评估。针对此,提出一种考虑电动汽车充电时间随机性的充电站可调度潜力不确定性分析方法。首先,基于闵可... 充电站可调度潜力是充电站参与电力市场投标策略优化的可行域空间,然而电动汽车接入时间的不确定性使得充电站可调度潜力难以准确评估。针对此,提出一种考虑电动汽车充电时间随机性的充电站可调度潜力不确定性分析方法。首先,基于闵可夫斯基求和理论建立了各类电动汽车集群的广义储能模型。其次,分析了电动汽车到站和离站时间随机性对充电站可调度潜力的影响,将离散化的电动汽车到站离站时间概率密度函数映射到电动汽车个体模型参数的概率分布,并结合电动汽车集群的广义储能模型得到各类电动汽车集群可调度潜力的概率特性。进一步,通过卷积运算加和各类电动汽车集群参数得到充电站的可调度潜力的概率分布特征。最后,在MATLAB中进行仿真验证,并与蒙特卡洛模拟进行对比,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可调度潜力 充电时间 埃奇沃思级数 概率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界面气隙缺陷及受潮对±320kV直流电缆中间接头电场分布的影响
19
作者 奚锐 张亚 +5 位作者 程明亮 詹陶 曹亮 何高辉 桂银刚 唐超 《绝缘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7-108,共12页
为分析直流电缆中间接头多层复合介质绝缘界面气隙缺陷及受潮对其电场分布的影响,本文在建立±320kV直流电缆中间接头仿真模型的基础上,基于有限元法计算了电缆中间接头在多层复合介质界面区域存在气隙、水膜缺陷时的电场分布,分析... 为分析直流电缆中间接头多层复合介质绝缘界面气隙缺陷及受潮对其电场分布的影响,本文在建立±320kV直流电缆中间接头仿真模型的基础上,基于有限元法计算了电缆中间接头在多层复合介质界面区域存在气隙、水膜缺陷时的电场分布,分析了空载与负载两种运行条件下缺陷对中间接头电场分布的影响,并进一步讨论了缺陷在交/直流电场作用下电缆接头电场分布的差异。结果表明:在直流电场作用下,气隙、水膜缺陷均会导致直流电缆中间接头在复合介质界面处的电场发生显著的畸变,气隙在空载、负载时的场强畸变倍数分别为9.6倍、1.7倍,水膜缺陷内场强在两种运行条件下均急剧缩减为原来的99.9%以上;电缆中间接头存在气隙缺陷空载时的场强畸变倍数要大于负载时的场强畸变倍数,接头内外存在的温度梯度起到了一定的均匀电场作用;界面受潮在负载运行时的温度场促进了接头内空间电荷积累,从而引起水膜缺陷处的场强畸变倍数较空载时的场强畸变倍数更大;相比于交流电缆,直流电缆中间接头存在缺陷导致的场强畸变倍数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缆中间接头 直流 界面缺陷 电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常压等离子体射流技术的盆式绝缘子表层功能梯度改性研究
20
作者 赵晋剑 谢子豪 +3 位作者 郑博闻 宋岩泽 陶子健 谢庆 《绝缘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5-62,共8页
GIS中的盆式绝缘子受电荷积聚影响,易发生表面电场畸变,进而诱发沿面闪络。为了提高绝缘子沿面耐压性能,本文参考表层功能梯度材料的设计理念,利用常压等离子体射流(APPJ)沉积钛的均匀处理特性,通过控制不同径向距离的处理时间,制备了... GIS中的盆式绝缘子受电荷积聚影响,易发生表面电场畸变,进而诱发沿面闪络。为了提高绝缘子沿面耐压性能,本文参考表层功能梯度材料的设计理念,利用常压等离子体射流(APPJ)沉积钛的均匀处理特性,通过控制不同径向距离的处理时间,制备了具有连续电导率梯度的盆式绝缘子。同时,本文将直流电场仿真计算与注意力机制改进的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进行耦合,建立了基于表面电导率的电场快速计算方法,并通过人工蜂群(ABC)算法对盆式绝缘子的表面电导率进行了连续梯度优化,利用仿真模型与闪络试验对优化前后绝缘子的电气性能进行了评估和比较。结果表明:等离子体钛沉积层致密程度和联结结构与处理时间有关,最佳处理时间为3min,此时绝缘子表面电导率最高。表层功能梯度改性能显著改善绝缘子表面电场分布的均匀性,绝缘子下表面的最大场强降低了70.3%,电场畸变率降低了24.69%,闪络电压为31.34kV,较未改性绝缘子闪络电压提升了1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络 电场分布 表层功能梯度材料 等离子体 长短期记忆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