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sign of Supercapacitor Electrodes Using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s 被引量:3
1
作者 Zheng Bo Changwen Li +3 位作者 Huachao Yang Kostya Ostrikov Jianhua Yan Kefa Cen 《Nano-Micro Letters》 SCIE EI CAS 2018年第2期162-184,共23页
Electric double-layer capacitors(EDLCs) are advanced electrochemical devices for energy storage and have attracted strong interest due to their outstanding properties. Rational optimization of electrode–electrolyte i... Electric double-layer capacitors(EDLCs) are advanced electrochemical devices for energy storage and have attracted strong interest due to their outstanding properties. Rational optimization of electrode–electrolyte interactions is of vital importance to enhance device performance for practical applications. Molecular dynamics(MD) simulations could provide theoretical guidelines for the optimal design of electrode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capacitive performances, e.g., energy density and power density. Here we discuss recent MD simulation studies on energy storage performance of electrode materials containing porous to nanostructures. The energy storage properties are related to the electrode structures, including electrode geometry and electrode modifications. Altering electrode geometry, i.e., pore size and surface topography,can influence EDL capacitance. We critically examine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ode modifications, such as altering the arrangement of carbon atoms, doping heteroatoms and defects, which can change the quantum capacitance. The enhancement of power density can be achieved by the intensified ion dynamics and shortened ion pathway.Rational control of the electrode morphology helps improve the ion dynamics by decreasing the ion diffusion pathway. Tuning the surface properties(e.g., the affinity between the electrode and the ions) can affect the ionpacking phenomena. Our critical analysis helps enhance the energy and power densities of EDLCs by modulating the corresponding electrode structures and surface proper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ic double-layer capacitors Molecular dynamics Porous structure NANOstructu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己烷对溶胶-凝胶过程及常压干燥工艺制备SiO_2气凝胶的影响
2
作者 卢斌 张丁日 卢孟磊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020-2026,共7页
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三甲基氯硅烷(TMCS)为表面修饰剂,采用酸碱两步催化溶胶-凝胶法和常压干燥法,通过在凝胶中填充适量正己烷(N-hexane)控制溶胶-凝胶过程,使凝胶孔洞趋于均匀,提高凝胶溶剂置换和表面改性效率,制备高性能Si O2... 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三甲基氯硅烷(TMCS)为表面修饰剂,采用酸碱两步催化溶胶-凝胶法和常压干燥法,通过在凝胶中填充适量正己烷(N-hexane)控制溶胶-凝胶过程,使凝胶孔洞趋于均匀,提高凝胶溶剂置换和表面改性效率,制备高性能Si O2气凝胶,制备工艺周期为30 h。采用BET,SEM和FT-IR等对样品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正己烷填充量为0.2(TEOS与N-hexane物质的量比为1:0.2),制备周期最短,制备出的样品具有最大比表面积(972.5 m2/g)、最大孔容(2.9 cm3/g)和最小密度(0.08 g/cm3),疏水性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2气凝胶 溶胶-凝胶法 常压干燥法 正己烷 胶粒双电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铂电极BZ反应系双电层稀疏区中的Turing结构
3
作者 栗志 韩玉民 罗久里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60-364,共5页
将扩散流作为场函数,考虑φ电势的空间分布,建立了铂电极BZ反应系在双电层稀疏区的动力学演化机制,确立了纳入稀疏区φ电势效应的反应-扩散型演化方程.采用Boltzmann分布近似,解决了演化方程中含φ电势的流项的线性化问题;导出了可在算... 将扩散流作为场函数,考虑φ电势的空间分布,建立了铂电极BZ反应系在双电层稀疏区的动力学演化机制,确立了纳入稀疏区φ电势效应的反应-扩散型演化方程.采用Boltzmann分布近似,解决了演化方程中含φ电势的流项的线性化问题;导出了可在算法上实现的三变量体系线性化算子本征值的解析形式.分别以静态铂电极BZ反应系双电层稀疏区和对应的纯粹BZ反应系作为参考模型系,分析了经空间对称性破缺产生Turing结构的参数范围.数值模拟发现,φ电场的存在使铂电极BZ反应系的输运过程在静态双电层稀疏区趋于电化学平衡时,在对应的纯粹BZ反应体系中可呈现的Turing结构已趋于消失;而在电流强度不太大的恒流不可逆铂电极BZ反应体系双电层稀疏区中,鲜明稳定的Turing结构又重新出现在原参数区间内.同时,在静态双电层稀疏区不出现Turing结构的参数范围内也可找到类似的恒流稳定空间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铂电极BZ反应体系 双电层稀疏区 φ电势的空间分布 扩散流场函数 空间对称性破缺分支 Turing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111)-离子液体界面层状结构与温度关联的原位AFM力曲线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张笑 钟赟鑫 +1 位作者 颜佳伟 毛秉伟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95-301,共7页
本文针对BMIPF6和OMIPF6两种离子液体,在电极表面远离零电荷电位且以负电荷表面电位下,运用AFM力曲线详细地研究了其与Au(111)单晶电极界面所形成的层状结构与温度的关联.在15~40oC的温度范围内,温度越低其离子液体层状结构越稳定.温... 本文针对BMIPF6和OMIPF6两种离子液体,在电极表面远离零电荷电位且以负电荷表面电位下,运用AFM力曲线详细地研究了其与Au(111)单晶电极界面所形成的层状结构与温度的关联.在15~40oC的温度范围内,温度越低其离子液体层状结构越稳定.温度对OMIPF6离子液体层状结构的稳定性和数目的影响较BMIPF6缓和:温度变化5oC,OMIPF6靠近表面第一层层状结构的力值变化仅为1~2 nN,而BMIPF6第一层层状结构的力值变化为3~5 nN;较低温下,BMIPF6中层状结构的数目有所增加,而OMIPF6的层状数目始终保持两层,且随温度的变化并不敏感.这可归因于两种离子液体的阳离子尺寸以及与电极表面的作用方式和强度不同;同时,OMIPF6较粘稠,其热运动受温度的影响不甚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界面 离子液体 Au(111) 双电层 层状结构 AFM力曲线 温度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双层磁钢结构优化设计 被引量:8
5
作者 李维 王慧敏 +4 位作者 张智峰 邓强 张志强 唐源 付国忠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6-82,共7页
为有效改善永磁同步电机的转矩输出能力和弱磁扩速能力,将双层磁钢结构用于电动车辆用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中,在不增加转子径向尺寸的前提下放置更多的永磁体,从而提高了永磁体工作点和电机凸极率。同时,以提高电机输出转矩性能和增强电... 为有效改善永磁同步电机的转矩输出能力和弱磁扩速能力,将双层磁钢结构用于电动车辆用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中,在不增加转子径向尺寸的前提下放置更多的永磁体,从而提高了永磁体工作点和电机凸极率。同时,以提高电机输出转矩性能和增强电机弱磁扩速能力为优化目标,以双层磁钢磁极结构参数为优化变量,基于Taguchi法实现了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转子磁极结构的多目标优化设计,在有效抑制电机电磁转矩波动的同时扩大了电机转速运行范围。在此基础上,对空载运行、额定负载运行、最大转矩运行、最高转速运行等4种电动车辆用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典型工况进行了有限元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通过优化磁极结构,电机最大转矩点和最高转速点的电磁转矩平均值分别达到164.18 N·m和34.81 N·m,均高于设计要求,最大转矩点和最高转速点性能得到了提升,验证了所提双层磁钢结构和优化设计方案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车辆 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 双层磁钢结构 Taguchi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套球壳型非接触式交流验电装置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杨鹏飞 闻小龙 +1 位作者 倪晓明 彭春荣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637-1643,共7页
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套球壳型电场探头的非接触式交流验电装置。套球壳型结构类似差分结构,可消除共模干扰噪声的影响。建立套球壳型结构的电场分布理论模型,得到外球壳表面的感应电荷密度和电场探头的灵敏度表达式。提出电场探头的等效电... 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套球壳型电场探头的非接触式交流验电装置。套球壳型结构类似差分结构,可消除共模干扰噪声的影响。建立套球壳型结构的电场分布理论模型,得到外球壳表面的感应电荷密度和电场探头的灵敏度表达式。提出电场探头的等效电路模型,并设计了接口电路,最终成功研制出非接触式交流验电装置样机。测试结果表明:已研制样机的电压输出与施加电场之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度达到0.66%,并且测试结果与计算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当样机在0~45°范围内转动时,其输出的电压值仅降低了4.0%,说明验电装置的小角度旋转基本上不影响验电的准确性;越接近输电线路,样机输出的电压值的增大速度越快,阈值易于识别,说明越容易验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接触式验电装置 电场探头 套球壳型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电价阳离子对α-半水石膏水化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刘伟华 杨克锐 《新型建筑材料》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9-31,共3页
采用水化温升曲线、ξ电位和液相组成等测试手段,研究了不同电价阳离子对α半水石膏水化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α半水石膏水化过程中,形成了双电层结构,ξ电位为负值,不同电价阳离子对其表面双电层结构和ξ电位影响不同,会引起颗粒的分... 采用水化温升曲线、ξ电位和液相组成等测试手段,研究了不同电价阳离子对α半水石膏水化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α半水石膏水化过程中,形成了双电层结构,ξ电位为负值,不同电价阳离子对其表面双电层结构和ξ电位影响不同,会引起颗粒的分散度和溶解速度的差异,进而影响α半水石膏的水化性能。这种机理有别于传统的胶体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半水石膏 阳离子 水化速度 双电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碳在不同电解液中的电容性能研究
8
作者 熊枫 杨梦召 刘庆雷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32-739,共8页
多孔碳材料凭借其低成本和高循环稳定性的优势成为目前商业双电层超级电容器(electrical double-layer supercapacitor, EDLC)的主要活性材料,其孔结构对容量和倍率性能有着决定性影响。在保持测试条件一致的前提下,系统地比较了5种不... 多孔碳材料凭借其低成本和高循环稳定性的优势成为目前商业双电层超级电容器(electrical double-layer supercapacitor, EDLC)的主要活性材料,其孔结构对容量和倍率性能有着决定性影响。在保持测试条件一致的前提下,系统地比较了5种不同孔径分布的多孔碳在水系电解液(1 mol·L~(-1) H_2SO_4)、有机电解液(ACN/EMIMBF_4)和离子液体电解液(EMIMBF_4)中的性能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微孔和介孔分别在提高比容量和倍率性能上具有各自的优势。此外,研究还发现向纯离子液体中添加乙腈(ACN)溶剂不仅可以整体提高5种多孔碳的倍率性能,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缩小微孔碳材料与介孔碳材料在容量保持率上的差距,弥补微孔材料倍率性能上的不足。当混合电解液中ACN的比例增加时,多孔碳材料的倍率性能逐渐提升,并在ACN和EMIMBF_4的体积比为3∶1时达到稳定值;而容量则是先增大后减小,在ACN和EMIMBF_4体积比为1∶3时达到最大值。本研究为目前以微孔活性炭为主的超级电容器的性能提升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电层超级电容器 多孔碳 孔结构 离子液体 有机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