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运用Hoek-Brown经验准则分析圆形硐室围岩弹塑性应力和位移 被引量:14
1
作者 曾钱帮 王思敬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2007年第6期757-761,共5页
Hoek-Brown经验准则能够较容易地用来估计节理岩体的强度,在岩石工程界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和认可。只要用定量指标合理地描述岩体质量,就可确定岩体的强度,因此Hoek-Brown经验准则为通过岩体质量评分评价岩体稳定性架起了一座桥梁,并对需... Hoek-Brown经验准则能够较容易地用来估计节理岩体的强度,在岩石工程界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和认可。只要用定量指标合理地描述岩体质量,就可确定岩体的强度,因此Hoek-Brown经验准则为通过岩体质量评分评价岩体稳定性架起了一座桥梁,并对需要采取的加固支护措施提出建议。地下硐室开挖后改变了岩体的初始应力状态,围岩应力产生应力重分布现象。当硐室周边围岩应力状态超过岩体弹性极限状态而进入塑性状态时,塑性区内岩体的应力满足极限平衡条件。本文简单回顾了当侧压力系数为1时,圆形硐室围岩的弹性应力和位移,在此基础上以Hoek-Brown经验准则为极限平衡条件,得到圆形硐室轴对称平面应变问题的围岩弹塑性应力和位移的分析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EK-BROWN 经验准则 圆形硐室 轴对称平面应变问题 弹塑性应力和位移 极限平衡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义Hoek-Brown破坏准则平面应变问题的滑移线场理论 被引量:1
2
作者 曾钱帮 刘彤 马平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11,共8页
根据弹塑性力学平面应变问题的特点,推导广义Hoek-Brown破坏准则平面应变问题应力分量的双参数表达式。代入静力平衡微分方程,得到双曲型一阶拟线性偏微分方程组。运用行列式方法,在适当的变量代换后,获得应力偏微分方程组的特征方向和... 根据弹塑性力学平面应变问题的特点,推导广义Hoek-Brown破坏准则平面应变问题应力分量的双参数表达式。代入静力平衡微分方程,得到双曲型一阶拟线性偏微分方程组。运用行列式方法,在适当的变量代换后,获得应力偏微分方程组的特征方向和特征上的微分关系。特征方向表明塑性区中的共轭斜交剪切滑移面形成两族非正交滑移线,其共轭角随极限应力状态和Hoek-Brown岩体材料物性参数而变化。由于对称初始应力场条件下圆形硐室理想弹塑性围岩塑性区内最大主应力方向为环向,而滑移线切线方向与最大主应力方向的夹角是最小主应力(径向应力)的函数,结合圆形硐室理想弹塑性围岩的应力分布的分析解,获得滑移线的极坐标曲线所满足的微分方程,进而得到其极坐标曲线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想弹塑性 广义Hoek—Brown破坏准则 平面应变问题 滑移线场 圆形硐室 极坐标曲线方程 岩体 剪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界元弹塑性分析的预测-校正迭代法
3
作者 马杭 《甘肃工业大学学报》 1990年第4期38-46,共9页
本文提出一种预测-校正迭代方法,使边界元初应变法的弹塑性分析可以适用于包括非强化材料在内的各种塑性流变特性的材料。其原理是利用结构因子即内部单元对其初应变的弹性响应来校正每步增量载荷作用下预测的塑性应变增量,使塑性区的... 本文提出一种预测-校正迭代方法,使边界元初应变法的弹塑性分析可以适用于包括非强化材料在内的各种塑性流变特性的材料。其原理是利用结构因子即内部单元对其初应变的弹性响应来校正每步增量载荷作用下预测的塑性应变增量,使塑性区的等效应力逐步返回到屈服面上。在中型计算机上对均匀拉伸的双V缺口平板按理想弹塑性材料进行了弹塑性应力分析,计算结果与有限元法的结果十分一致,但计算时间大为缩短。在均匀内部应变的基础上,还给出一个区域型积分和边界型积分的转换关系,当采用简单几何形状的常数内部单元时,利用这个关系可以方便地得到内部单元区域积分的精确表达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界元 初应变 预测 校正 迭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修正的Giuffre-Menegotto-Pinto钢筋滞回本构模型 被引量:7
4
作者 雷燕云 谢旭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926-1934,共9页
针对Giuffre-Menegotto-Pinto钢筋滞回本构模型(MP模型)发生小幅卸载再加载履历(小幅循环)时存在应变和刚度突变、高估材料强度缺陷的问题,通过定义钢筋材料的弹性域半径引入新的小幅循环判别方法,将小幅循环分为2种类型,提出对小幅反... 针对Giuffre-Menegotto-Pinto钢筋滞回本构模型(MP模型)发生小幅卸载再加载履历(小幅循环)时存在应变和刚度突变、高估材料强度缺陷的问题,通过定义钢筋材料的弹性域半径引入新的小幅循环判别方法,将小幅循环分为2种类型,提出对小幅反转点重新赋值的修正方法,消除不合理的履历;应用修正后的MP模型和Mander混凝土模型,开发基于空间纤维梁单元理论的RC结构弹塑性分析程序;分析含小幅循环的钢筋滞回曲线、模拟RC柱的拟静力试验结果,检验修正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修正的MP模型发生小幅循环时履历合理,避免了原模型刚度和应力偏大的问题;修正模型改进了RC结构中钢筋在地震作用下的滞回履历,在弹塑性分析中有较好的计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 本构模型 Giuffre-Menegotto-Pinto模型 小幅循环 纤维模型 弹塑性地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hr-Coulomb准则的应变软化浅埋隧道围岩弹塑性解 被引量:4
5
作者 汤盛显 李亮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775-2781,共7页
针对软化围岩浅埋隧道开挖问题,提出一种弹塑性半解析解,确定半无限空间下塑性区范围和应力位移分布。具体的方法分为:对Verruijt等提出的弹性解进行修正,结合弹塑性交界面上应力连续原则,得到塑性区外边界上应力和应变;采用Zou等提出... 针对软化围岩浅埋隧道开挖问题,提出一种弹塑性半解析解,确定半无限空间下塑性区范围和应力位移分布。具体的方法分为:对Verruijt等提出的弹性解进行修正,结合弹塑性交界面上应力连续原则,得到塑性区外边界上应力和应变;采用Zou等提出的逐步半径增量法从外向内推导塑性区应力应变;若计算出的塑性区内边界径向应变等于隧道壁应变,则可以确定塑性区,应力和位移,利用数值模拟解验证本文方法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浅埋隧道不同方向的塑性区半径不同,拱顶方向最大,拱底方向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隧道 软化围岩 半无限空间 弹塑性解 逐步半径增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oek-Brown相关联流动法则的隧道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宋彦军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48-256,共9页
对于传统分析方法无法精准表征围岩的实际变形以及参数演化问题,在H-B准则和应变软化模型结合下选定塑性应变增量作为软化参数,并且假设强度参数随软化参数成线性函数关系.求解塑性区的解答时,将塑性区分成微元圆环,并假设每个圆环的径... 对于传统分析方法无法精准表征围岩的实际变形以及参数演化问题,在H-B准则和应变软化模型结合下选定塑性应变增量作为软化参数,并且假设强度参数随软化参数成线性函数关系.求解塑性区的解答时,将塑性区分成微元圆环,并假设每个圆环的径向应力沿半径向内均匀递减,从而建立每个微元圆环的平衡微分方程、本构方程、几何方程及相邻两微元之间的应力增量和应变增量的关系.最终建立了的圆形隧道在弹塑性交界面以及塑性区内的应力场、应变场和位移场的表达式,并将推导得到的理论表达式通过编程在MATLAB中实现了精准的数值计算,同时验证了程序运行的正确性.在完成上述研究内容以后,下一步将其应用到现场工程隧道中去论证建立理论模型和数值运算程序的实用性,为实现工程现场的稳定性监控和预警做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ek-Brown失效准则 应变软化 弹塑性分析 相关联流动法则 MATLAB 圆形隧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电冲击下土体应力及弹塑性界面时程分析
7
作者 饶平平 吴志林 +1 位作者 金潇 冯伟康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6-207,共12页
雷电作为自然界一种极端天气的表现形式,常给地基、地面、高耸建筑等造成严重破坏。工程防雷措施依赖于土体雷电冲击特性。现阶段,研究人员大多从电气工程角度探究雷电冲击土体造成的危害,但因学科间的差异与局限,雷电作用下岩土工程与... 雷电作为自然界一种极端天气的表现形式,常给地基、地面、高耸建筑等造成严重破坏。工程防雷措施依赖于土体雷电冲击特性。现阶段,研究人员大多从电气工程角度探究雷电冲击土体造成的危害,但因学科间的差异与局限,雷电作用下岩土工程与电气工程的交叉融合方面的研究十分欠缺。本文构建土体雷电冲击模型,基于电弧通道能量平衡方程计算雷电放电产生的冲击波压力,将冲击波压力作为外加荷载作用在土体中,并通过修正Mohr-Coulomb屈服准则考虑动荷载下土体应变硬化,利用土体的理想锁定状态方程(Idealized Locked Equation of State)和动态扩孔方法考虑冲击波非稳态加载,探究雷电冲击下土体的弹塑性界面及应力时程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在雷电冲击下,土体应力随时间变化呈现先陡增后迅速衰减的趋势,应力突变点表明土体此时正处于弹塑性交界面;在应力突变点之前,土体附加应力趋于0,处于弹性状态。任一时刻下,随着逐渐远离雷电冲击点,土体应力呈现迅速衰减的趋势,应力发生突变骤降表明此处土体正处于弹塑性交界面;在突变点之后土体附加应力趋于0,处于弹性状态。土体压缩系数对土体的弹塑性界面变化具有显著影响,随着压缩指标增大,土体塑性区半径逐渐减小;随着土体黏聚力逐渐增大,土体塑性区半径逐渐减小;增大土体弹性模量可以增大土体塑性区半径,但变化幅度相对较小;电流波形对土体塑性区中的应力会产生较大影响,而对土体弹性区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冲击 冲击波压力 应变硬化 土体应力 弹塑性界面 时程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水合物注热分解诱发储层变形破坏的正交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翟诚 吴迪 秦冬冬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2-119,共8页
针对天然气水合物热分解而引起的储层失稳破坏机理及影响因素不明确的问题,考虑因水合物热分解引起的地层传热、孔隙流体渗流和固体骨架的变形破坏,建立了水合物沉积层的热-流-固耦合模型及其作用下储层固体骨架的弹塑性本构模型。基于A... 针对天然气水合物热分解而引起的储层失稳破坏机理及影响因素不明确的问题,考虑因水合物热分解引起的地层传热、孔隙流体渗流和固体骨架的变形破坏,建立了水合物沉积层的热-流-固耦合模型及其作用下储层固体骨架的弹塑性本构模型。基于ABAQUS软件的USDFLD子程序进行二次开发,开展正交实验数值模拟,分析注热温度差、水合物沉积层的绝对渗透率和有效主应力差对水合物沉积层近井储层变形破坏影响的敏感性及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对近井储层变形破坏影响的敏感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有效主应力差、绝对渗透率、注热温度差;水合物热分解引起的近井储层力学性质劣化和有效应力下降是导致其发生变形破坏的主要原因;有效主应力差越大,等效塑性应变最大值越大,并且受水平地应力非均匀性的影响,近井储层变形破坏最严重的位置始终位于井眼最小水平地应力方向上。该研究成果可为热激法开采天然气水合物或含水合物地层的钻井作业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注热分解 --固耦合模型 弹塑性本构模型 正交数值模拟 等效塑性应变最大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剪能量屈服准则的岩石弹塑性耦合模型
9
作者 刘振洋 王爱文 刘晓林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9-148,共10页
为建立能够准确描述岩石变形过程中能量演化规律的力学模型,提出利用三剪能量屈服准则和弹性剪应变能获取岩石黏聚力与内摩擦角,以及基于三剪能量塑性势函数获取剪胀角的方法,依据所提方法和岩石循环加卸载试验数据,得到了各级围压下不... 为建立能够准确描述岩石变形过程中能量演化规律的力学模型,提出利用三剪能量屈服准则和弹性剪应变能获取岩石黏聚力与内摩擦角,以及基于三剪能量塑性势函数获取剪胀角的方法,依据所提方法和岩石循环加卸载试验数据,得到了各级围压下不同塑性累积阶段岩石的弹性模量、黏聚力、内摩擦角及剪胀角等参数,发现随着塑性变形的增大,弹性模量呈负指数关系减小,黏聚力峰前线性增大而峰后呈负指数减小,内摩擦角满足比例参数为1、形状参数为1.5的Weibull函数,剪胀角线性减小;随着围压的增大,弹性模量和黏聚力均呈线性关系增大而剪胀角呈线性减小。建立岩石三剪能量弹塑性耦合力学模型,实现了模型在有限差分软件中的二次开发并编写了能量演化监测程序。模拟岩石室内试验,结果表明所建模型能较准确地描述岩石后继屈服过程中的硬化软化、剪胀、围压效应以及能量演化等力学行为。研究成果可为从能量角度研究岩体失稳提供理论支撑和现实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三剪能量屈服准则 弹塑性耦合模型 弹性剪应变能 围压效应 二次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平板封头的双层爆炸容器动力响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钟方平 陈春毅 +4 位作者 林俊德 彭炜 楼沩涛 刘乾 张向荣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99-203,共5页
对采用平封头的圆柱形双层爆炸容器在内部装药爆炸所产生的载荷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了容器内部抽真空和内层容器结构形式等因素对爆炸容器弹塑性响应的影响。
关键词 爆炸 压力容器 高能炸药 弹塑性响应 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层圆柱形爆炸容器弹塑性结构响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钟方平 陈春毅 +4 位作者 林俊德 刘晋 刘乾 楼沩涛 张向荣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68-271,共4页
本文介绍了平封头的圆柱形双层爆炸容器的设计特点。对其在爆炸载荷作用下的弹塑性动力响应进行了实验研究。在采用了多层容器结构和薄壁钢管能量吸收装置等措施后 ,容器安全地承受了爆炸装置形成的弹片和冲击波的破坏作用。
关键词 爆炸 压力容器 高能炸药 弹塑性响应 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匀应力场下巷道围岩弹塑性分析 被引量:45
12
作者 潘阳 赵光明 孟祥瑞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53-57,共5页
根据岩石材料的变形特性,引入了在实际工程中对巷道围岩具有一定影响的参数,采用岩石应力-应变三线段力学模型,分析了非均匀应力场下圆形巷道围岩弹性区、塑性软化区、塑性残余区的力学形态,推导出了非均匀应力场下圆形巷道弹塑性的理... 根据岩石材料的变形特性,引入了在实际工程中对巷道围岩具有一定影响的参数,采用岩石应力-应变三线段力学模型,分析了非均匀应力场下圆形巷道围岩弹性区、塑性软化区、塑性残余区的力学形态,推导出了非均匀应力场下圆形巷道弹塑性的理论解。在此基础上给出具体算例,分析了不同的影响因素对巷道围岩的影响。通过实例表明:岩石的侧压系数、应变软化、支护压力对围岩的力学形态、塑性区大小都有很大的影响;随着侧压系数的增加,巷道两帮处的塑性区范围在减小;软化模量的降低可以减小塑性区的半径;支护压力增加也可以减小塑性区半径。了解岩石的侧压系数,控制岩体的软化模量,适时加大支护压力均能有效地控制巷道围岩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匀应力场 巷道围岩 弹塑性解 应变软化 侧压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共轴本构模型的砂土真三轴试验分叉分析 被引量:20
13
作者 吕玺琳 黄茂松 钱建固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46-651,共6页
现有的弹塑性本构模型多数是基于共轴理论建立的,且只在三轴压缩应力条件下得到验证,因而不能合理描述真三轴状态下砂土的力学特性。为此,改进三维本构模型屈服函数的π面形态,运用非共轴分叉理论对真三轴状态下砂土的分叉强度与分叉前... 现有的弹塑性本构模型多数是基于共轴理论建立的,且只在三轴压缩应力条件下得到验证,因而不能合理描述真三轴状态下砂土的力学特性。为此,改进三维本构模型屈服函数的π面形态,运用非共轴分叉理论对真三轴状态下砂土的分叉强度与分叉前的应力应变关系进行分析。理论分析表明,真三轴条件下中主应力对分叉前应力应变曲线及分叉特性有着显著的影响,其中中主应力比超过0.2时应变局部化产生并决定了土体的峰值强度。真三轴试验结果与传统的共轴分叉理论的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非共轴分叉理论预测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三轴试验 非共轴 弹塑性本构模型 分又 应变局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围压下混凝土受压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30
14
作者 谢和平 董毓利 李世平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65-270,共6页
在MTS公司81502型电液伺服系统上,完成了围压由0~40MPa范围内混凝土受压试验,发现随着围压的增大,应力应变全曲线的峰值应力与峰值应变均有所提高,但弹性模量基本不变在此基础上,根据等效应变假定和内变量理... 在MTS公司81502型电液伺服系统上,完成了围压由0~40MPa范围内混凝土受压试验,发现随着围压的增大,应力应变全曲线的峰值应力与峰值应变均有所提高,但弹性模量基本不变在此基础上,根据等效应变假定和内变量理论,建立了考虑不可逆应变影响的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只要计及峰值应力和峰值应变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压 损伤 弹塑性 本构模型 混凝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柱塑性区的弹粘塑性理论分析 被引量:19
15
作者 徐思朋 茅献彪 张东升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4-196,共3页
为评价煤柱的长期强度和长期稳定性,以弹粘塑性理论和统一强度理论为基础,结合煤柱应变软化的概念,对煤柱塑性区进行了专门探讨,得到了煤柱弹性区和粘塑性区的应力分布、位移分布以及粘塑性区宽度的理论公式。分析了界面摩擦角、煤柱抗... 为评价煤柱的长期强度和长期稳定性,以弹粘塑性理论和统一强度理论为基础,结合煤柱应变软化的概念,对煤柱塑性区进行了专门探讨,得到了煤柱弹性区和粘塑性区的应力分布、位移分布以及粘塑性区宽度的理论公式。分析了界面摩擦角、煤柱抗压强度、煤柱高度、覆岩压力、屈服准则的选取等因素对粘塑性区的影响,部分实验结果得到了理论解释。此外还探讨了开采时所需留设的合理煤柱尺寸,并给出了开采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塑性区 弹粘塑性理论 统一强度理论 应变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粘性土各向异性弹塑性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袁聚云 赵锡宏 董建国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02-406,共5页
在上海软土各向同性破坏准则的基础上,引入各向异性参数,对上海粘性土各向异性弹塑性模型的建立进行研究和探讨,并对模型中的各项参数进行确定.计算结果表明,在确定主体应力应变关系时,不仅应考虑土的弹塑性,同时还应考虑到土的... 在上海软土各向同性破坏准则的基础上,引入各向异性参数,对上海粘性土各向异性弹塑性模型的建立进行研究和探讨,并对模型中的各项参数进行确定.计算结果表明,在确定主体应力应变关系时,不仅应考虑土的弹塑性,同时还应考虑到土的各向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向异性 弹塑性 应力-应变关系 模型 粘性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变速率对混凝土特性及工程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 被引量:27
17
作者 林皋 闫东明 +1 位作者 肖诗云 胡志强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8,63,共9页
对混凝土应变速率敏感性的研究现状及其工程应用进行了简要的评述。通过试验研究了混凝土在循环加载条件下以及双轴受力情况下的率性特性,并研究了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对率性特性的影响。在一致粘塑性模型概念的基础上建立了考虑应变... 对混凝土应变速率敏感性的研究现状及其工程应用进行了简要的评述。通过试验研究了混凝土在循环加载条件下以及双轴受力情况下的率性特性,并研究了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对率性特性的影响。在一致粘塑性模型概念的基础上建立了考虑应变速率影响的混凝土四参数弹塑性本构模型,研究了应变速率对地震作用下混凝土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应变速率敏感性 双轴强度 率性弹塑性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刀具前角金属直角切削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9
18
作者 李伟 陈文琳 +2 位作者 刘宁 王世东 朱玉生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2期295-298,共4页
基于大变形一大应变理论、增量理论以及更新拉格朗日算法,建立二维弹塑性金属直角切削有限元模型;采用几何分离准则(距离准则)判断材料的分离,并自动对畸变网格进行重划分;通过用不同的刀具前角对金属直角切削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总... 基于大变形一大应变理论、增量理论以及更新拉格朗日算法,建立二维弹塑性金属直角切削有限元模型;采用几何分离准则(距离准则)判断材料的分离,并自动对畸变网格进行重划分;通过用不同的刀具前角对金属直角切削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总结结果,得出直角切削过程中在不同切削前角时切削力、刀具与工件的温度、应力应变的分布情况,为选用刀具形状、提高切削表面质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变形—大应变理论 增量理论 弹塑性 有限元模型 分离准则 直角切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面应变问题非连续分叉统一解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永强 宋俐 俞茂宏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4-59,共6页
运用统一强度理论 ,对弹塑性材料的非连续分叉现象进行了研究 ,获得了非关联弹塑性材料在平面应变条件下非连续分叉的起始方位角以及相应的硬化模量的统一解析解形式。由于考虑了材料的非关联流动以及拉压异性 ,此解可适用于岩土类材料... 运用统一强度理论 ,对弹塑性材料的非连续分叉现象进行了研究 ,获得了非关联弹塑性材料在平面应变条件下非连续分叉的起始方位角以及相应的硬化模量的统一解析解形式。由于考虑了材料的非关联流动以及拉压异性 ,此解可适用于岩土类材料以及其它类别的弹塑性材料。已有文献中的非连续分叉起始方位角结果为本文统一解的特例或线性逼近。研究表明 ,材料的拉压异性以及所受的中间主应力对非连续分叉有较大影响。同时指出不同强度准则对于弹塑性材料非连续分叉的影响以及正确选择符合所研究材料的强度准则在非连续分叉的研究中是重要的。进一步分析表明 ,对于平面应变情形 ,剪切带同滑移线本质上是一致的。通过与实验结果比较 ,验证了统一非连续分叉理论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连续分叉 统一强度理论 平面应变 弹塑性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屈服面模型的圆形软岩巷道围岩变形弹塑性解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浩 白海波 +6 位作者 武建军 孟庆彬 王迎超 赵慧明 黄卫星 马凯 郑磊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33-841,共9页
软岩巷道过大的径向位移对煤矿生产有较大影响。基于双屈服面模型,利用某种泥岩材料的常规三轴实验数据,分别拟合了以第一、第三塑性主应变(ε_1~p,ε_3~p)为硬化参量的加载面,根据对完全加载假设的验证,推导了此泥岩材料的非关联流动法... 软岩巷道过大的径向位移对煤矿生产有较大影响。基于双屈服面模型,利用某种泥岩材料的常规三轴实验数据,分别拟合了以第一、第三塑性主应变(ε_1~p,ε_3~p)为硬化参量的加载面,根据对完全加载假设的验证,推导了此泥岩材料的非关联流动法则,得到了围岩塑性区范围和径向位移的解。研究结果表明:该泥岩材料的2个加载面形式为二次函数,各项系数均可表示为ε_1~p或ε_3~p的一次函数,由此确定塑性应变增量分量的大小;推导出的非关联流动法则中含有常数项,其原因为:在加载过程中,会先达到以ε_3~p为硬化参量的加载面,当ε_1~p恰好为0时,ε_3~p即为该常数的值;考虑了岩石的非线性应变软化特征,排除了"人为假定流动法则"等主观因素的干扰,求解了塑性区范围和径向位移的解析解,得到了在一定地应力和该岩性条件下二者与开挖半径的线性拟合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屈服面模型 加载面 非关联流动法则 非线性应变软化 圆形巷道 弹塑性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