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5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ress distributions on crown-luting cement-substrate system with finite element method 被引量:1
1
作者 S.SEN M.S.GULER C.GULER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8期2115-2124,共10页
The aim of this work is to analyze the stress distributions on a crown-luting cement-substrate system with a finite-element method in order to predict the likelihood of interfacial micro cracks, radial or circumferent... The aim of this work is to analyze the stress distributions on a crown-luting cement-substrate system with a finite-element method in order to predict the likelihood of interfacial micro cracks, radial or circumferential cracks, delamination, fracture and delamination with torsion. The contact and layer interface stresses in elastic layered half-space indented by an elastic sphere were examined using finite element method. The model consists of crown, luting cement and substrate. The solutions were carried out for three different elastic moduli of luting cement. It was placed between the cement and the substrate as a middle layer and its elastic module was chosen lower than the elastic module of crown and higher than the elastic module of dentin. An axisymmetric finite element mesh was set up for the stress analysis. Stress distributions on the contact surface and the interfaces of crown-luting cement and luting cement-dentin have been investigated for three different values of luting cement by using ANSYS. The effects of the luting cement which has three different elastic moduli on the pressure distribution and the location of interfacial stresses of the multi-layer model have been examined. The mechanism of crack initiation in the interfaces and interracial delamination was also studied quantitatively. For each luting cement, the pressure distribution is similar at the contact zone. Stress discontinuities occur at the perfect bonding interfaces of the crown-luting cement and the substrate-luting cement. The maximum stress jumps are obtained for the highest and the lowest elastic module of the luting cement. In the crown-luting cement-substrate system, failures may initiate at crown-luting cement region for luting cement with the lowest elastic module value. In addition, failures at luting cement-substrate region may occur for luting cement with the highest elastic module. In the luting cement, the medium elastic module value is more suitable for stress distribution in crown-luting cement-substrate interfa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nite element modeling stress analysis adhesive and luting cement elastic deformation plastic deform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损伤比强度理论的约束钢纤维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及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丁发兴 邓亦南 吴霞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9-97,共9页
为建立钢纤维混凝土(SFRC)三轴塑性-损伤模型(CDP),采用普通混凝土三轴塑性-损伤模型构建方法,对已有钢纤维混凝土单轴力学性能试验数据库进行整理分析,提出适用于不同钢纤维体积分数下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轴心抗压强度、轴心抗拉强... 为建立钢纤维混凝土(SFRC)三轴塑性-损伤模型(CDP),采用普通混凝土三轴塑性-损伤模型构建方法,对已有钢纤维混凝土单轴力学性能试验数据库进行整理分析,提出适用于不同钢纤维体积分数下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轴心抗压强度、轴心抗拉强度、弹性模量、受压峰值应变与受拉峰值应变的统一计算公式以及钢纤维混凝土单轴受压、受拉应力-应变骨架曲线和卸载刚度表达式。根据钢纤维混凝土损伤比强度理论,推荐了塑性-损伤模型中的三轴强度及其他参数,提出约束钢纤维混凝土三轴塑性-损伤模型。结果表明,在钢筋钢纤维混凝土简支梁静力加载、短柱轴压加载以及悬臂柱低周反复加载的有限元模型分析中,所提模型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符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纤维混凝土 力学性能 塑性-损伤模型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精细化无砟轨道模型的路基不均匀沉降影响研究
3
作者 王健壹 余浩伟 +1 位作者 朱胜阳 王开云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2,共8页
为研究路基不均匀沉降对无砟轨道变形损伤的影响,建立包含结构配筋和混凝土塑性损伤本构的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精细化非线性有限元模型,仿真分析了路基不均匀沉降作用位置、波长和幅值对轨道结构变形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路基不均匀... 为研究路基不均匀沉降对无砟轨道变形损伤的影响,建立包含结构配筋和混凝土塑性损伤本构的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精细化非线性有限元模型,仿真分析了路基不均匀沉降作用位置、波长和幅值对轨道结构变形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路基不均匀沉降作用位置对于结构损伤变形影响差异较大;路基不均匀沉降发生在底座板伸缩缝部位,底座板最早出现宏观裂纹,且相同条件下该位置钢轨变形最大;沉降发生在底座板板端附近,复合板与底座板之间离缝较大,底座板从开始损伤到产生宏观裂纹演化进程较长;损伤出现在底座板凹槽处,演化进程所需沉降幅值超过6 mm;底座板与基床表层之间离缝随路基不均匀沉降波长的增大而减小,随沉降幅值的增大而增大;随路基不均匀沉降波长增大,复合板与底座板之间离缝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对于10 m波长最为敏感;路基不均匀沉降幅值增大,结构层间离缝、损伤情况均劣化,在幅值初始增长时钢轨峰值变形增幅较大,沉降幅值达10 mm后钢轨峰值变形在0.5 mm范围内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 有限元分析 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 路基不均匀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形变的Ⅳ型储氢瓶含初始缺陷内胆坍塌分析
4
作者 娄雪莹 王奕元 +2 位作者 郭宇鸿 谢艳芝 李刚 《计算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9-175,共7页
建立了Ⅳ型储氢瓶含初始缺陷塑料内胆筒身段坍塌失稳的有限元模型,考虑了Ⅳ型储氢瓶快速减压过程中内胆变形对塑料内胆所受内外压差的影响,对含初始缺陷的塑料内胆在快速减压时的坍塌失稳情况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在此基础上,探究了初始... 建立了Ⅳ型储氢瓶含初始缺陷塑料内胆筒身段坍塌失稳的有限元模型,考虑了Ⅳ型储氢瓶快速减压过程中内胆变形对塑料内胆所受内外压差的影响,对含初始缺陷的塑料内胆在快速减压时的坍塌失稳情况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在此基础上,探究了初始压力、气瓶排气速率、最终压力等关键因素对内胆坍塌临界压力及坍塌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排气速率下,瓶内初始压力越大,内胆坍塌临界压力越大;随着排气速率不断增加,内胆坍塌临界压力的增加量不断减小,当排气速率超过某个临界值时,内胆坍塌压力的大小与排气速率无关;最终压力越大,内胆的变形程度越小,内胆越不易坍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Ⅳ型储氢气瓶 塑料内胆 坍塌失稳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应变场重构的转管武器击发性能研究
5
作者 张心怡 张鹏军 +3 位作者 付军 王海旭 赵建强 石之昱 《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16,30,共8页
转管武器发射过程中由于受到冲击振动、击针簧老化等因素影响,引起击针撞击能量产生波动,进而影响转管武器的击发性能。针对转管武器击发能量难以量化分析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三维应变场重构的击发能量快速检测方法。建立连续动态弹塑... 转管武器发射过程中由于受到冲击振动、击针簧老化等因素影响,引起击针撞击能量产生波动,进而影响转管武器的击发性能。针对转管武器击发能量难以量化分析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三维应变场重构的击发能量快速检测方法。建立连续动态弹塑性接触力修正模型,对击针-底火碰撞多物理过程开展仿真分析,研究底火在撞击作用下的塑性变形过程,基于六面体单元在三维尺度重构底火应力场,以此建立底火塑性变形能计算模型。以击发后5.8 mm弹壳底火开展实例分析,利用激光扫描仪获取底火击针痕迹的云点图,计算结果表明,同一批次底火塑性变形能处于0.30~0.50 J之间,呈正态分布,并集中于0.40 J左右,研究为量化击针撞击底火所传递能量提供了关键数据基础,有助于优化速射武器的击针设计,为转管武器击发性能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形变形 有限元单元分析 连续动态弹塑性 变形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损伤比强度理论的约束地聚物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及应用
6
作者 张绍松 丁发兴 吴霞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35-1746,共12页
为建立约束地聚物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整理分析了国内外地聚物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数据资料,对地聚物混凝土的各种力学性能指标进行了统一分析,提出了地聚物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包括轴心抗压(拉)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弹性模量、轴心受压(... 为建立约束地聚物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整理分析了国内外地聚物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数据资料,对地聚物混凝土的各种力学性能指标进行了统一分析,提出了地聚物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包括轴心抗压(拉)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弹性模量、轴心受压(拉)峰值应变等统一计算公式,建立了地聚物混凝土单轴受压(拉)应力-应变全曲线表达式。基于其他混凝土损伤比强度理论和现有地聚物混凝土围压三轴强度试验数据,提出了地聚物混凝土损伤比强度理论,建议了地聚物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中的三轴参数,包括膨胀角、拉压子午线强度比值和二轴等压与单轴抗压强度比值等,形成了约束地聚物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基于ABAQUS有限元软件对钢筋地聚物混凝土简支梁四点弯曲试验、钢管地聚物混凝土短柱轴压试验及钢筋地聚物混凝土柱拟静力试验进行模拟,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1)提出的各基本力学性能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计算精度较高;2)提出的地聚物混凝土单轴受压与受拉应力-应变全曲线与试验曲线吻合度较高;3)应用约束地聚物混凝土三轴塑性-损伤模型的有限元模型计算结果(包括钢筋地聚物混凝土简支梁荷载-挠度曲线、钢管地聚物混凝土短柱轴压荷载-应变曲线及钢筋地聚物混凝土柱荷载-位移滞回曲线)和试验结果较为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比强度理论 地聚物混凝土 力学性能 塑性-损伤模型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FRP基材矿用安全头盔轻量化设计与优化
7
作者 石林鑫 王海军 王洪磊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5-134,共10页
为解决目前矿用安全头盔重量过大的问题,采用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替代传统ABS注塑材料实现矿用安全头盔的轻量化设计。建立了钢球-头盔碰撞仿真有限元模型,在碰撞仿真环境下对比分析ABS和CFRP盔壳的力学性能。与ABS盔壳相比,CFRP... 为解决目前矿用安全头盔重量过大的问题,采用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替代传统ABS注塑材料实现矿用安全头盔的轻量化设计。建立了钢球-头盔碰撞仿真有限元模型,在碰撞仿真环境下对比分析ABS和CFRP盔壳的力学性能。与ABS盔壳相比,CFRP盔壳的强度和刚度更优,且具有更好的防护性能。利用BP神经网络模拟CFRP铺层参数与头盔力学性能之间的输入输出映射关系,并使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实现了对CFRP头盔力学性能的全局优化。优化结果表明,最优铺层参数为单层层厚0.2 mm,各层铺层角度为[0/45/60/45/0/90],优化后的CFRP头盔在碰撞仿真中的顶部最大变形量为19.601 mm,头模最大受力为4.891 kN。该优化方案能够满足相关国家标准的要求,同时实现相比ABS头盔盔壳减重49.3%的轻量化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有限元分析 BP神经网络 粒子群优化 轻量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转换层的某超限高层建筑抗震性能分析
8
作者 田轲 郝晋升 +1 位作者 李艳敏 张勃伦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32,共12页
中铁丝路中心为8度区132m的超限高层,该结构具有楼板不连续、高位转换、结构高度超限、软弱层、穿层柱等结构超限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对塔楼进行多遇地震性能分析、设防地震性能分析、罕遇地震弹塑性时程分析、楼板应力分析、转换节... 中铁丝路中心为8度区132m的超限高层,该结构具有楼板不连续、高位转换、结构高度超限、软弱层、穿层柱等结构超限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对塔楼进行多遇地震性能分析、设防地震性能分析、罕遇地震弹塑性时程分析、楼板应力分析、转换节点有限元分析、穿层柱屈曲稳定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多遇地震下结构的各项抗震性能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构件配筋设计时采用多遇地震和设防地震包络值可满足设定的抗震性能目标;结构构件的弹塑性损伤、钢筋和钢材的塑性变形、构件的性能等级均在合理范围;不连续楼板可以可靠传递地震力、转换节点安全可靠、穿层柱的计算长度可以满足承载力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性能分析 弹塑性时程分析 损伤 屈曲稳定分析 有限元分析 应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海软土地基塑料排水板堆载预压处理效果分析
9
作者 邓尚强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6-133,共8页
我国滨海区存在大量深厚复杂软弱地基,这种地基具有高压缩性、高含水率、高孔隙比,且厚度大、抗剪强度低、承载能力弱等特点,导致其地基处理难度大,强度与沉降变形均难以符合设计及相关规范要求。依托汕汕(汕头—汕尾)高速铁路动车所停... 我国滨海区存在大量深厚复杂软弱地基,这种地基具有高压缩性、高含水率、高孔隙比,且厚度大、抗剪强度低、承载能力弱等特点,导致其地基处理难度大,强度与沉降变形均难以符合设计及相关规范要求。依托汕汕(汕头—汕尾)高速铁路动车所停车场地基处理工程,采用塑料排水板堆载预压法进行地基处理,通过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初步论证方案可行性,并选取典型区段进行现场监测,分析塑料排水板堆载预压法的地基处理效果。研究表明:相较于仅进行上部堆载,塑料排水板联合堆载预压,激活排水线时路基的最大沉降速率是未激活排水线的2.8倍;现场监测区内最大侧移速率为0.18 mm/d,最大沉降速率为6.67 mm/d,均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施工期地基累计沉降为28.1 cm,达到设计最终沉降的93.7%,地基沉降在施工期已经基本完成。塑料排水板堆载预压法可以有效降低工后沉降,缩短施工周期,具有良好的地基处理效果,可为类似滨海区软弱地基处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基加固 塑料排水板 堆载预压 有限元分析 监测分析 处理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波纹板力学性能及其套衬结构性能分析
10
作者 吴小波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7-94,共8页
为了解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BFRP)波纹板各向异性对波纹板套衬性能的影响,开展了BFRP波纹板的多轴向拉伸、弯曲和剪切性能试验研究,并通过有限元模型模拟分析了波纹板波高、波距、壁厚、材料等参数对波纹板套衬在正常使用状态和极端情况... 为了解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BFRP)波纹板各向异性对波纹板套衬性能的影响,开展了BFRP波纹板的多轴向拉伸、弯曲和剪切性能试验研究,并通过有限元模型模拟分析了波纹板波高、波距、壁厚、材料等参数对波纹板套衬在正常使用状态和极端情况下挠度、应力峰值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方向对BFRP波纹板的拉伸、弯曲和剪切强度和模量有显著影响,垂直纤维方向的弯曲强度比平行纤维方向的弯曲强度低90%以上,最大变形降低68%;在挠度相近的条件下BFRP波纹板套衬比波纹钢板套衬质量减轻40%~60%,结构安全系数提高1.7~1.9倍,结构的弹性变形能力大大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 隧道衬砌 波纹板 套衬结构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delling ballistic impact on military helmets:The relevance of projectile plasticity 被引量:5
11
作者 A.Caçoilo R.Mourao +3 位作者 F.Teixeira-Dias A.Azevedo F.Coghe R.A.F.Valente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5期1699-1711,共13页
The need to develop armour systems to protect against attacks from various sources is increasingly a matter of personal,social and national security.To develop innovative armour systems it is necessary to monitor deve... The need to develop armour systems to protect against attacks from various sources is increasingly a matter of personal,social and national security.To develop innovative armour systems it is necessary to monitor developments being made on the type,technology and performance of the threats(weapons,projectiles,explosives,etc.) Specifically,the use of high protection level helmets on the battlefield is essential.The development of evaluation methods that can predict injuries and trauma is therefore of major importance.However,the risk of injuries or trauma that can arise from induced accelerations is an additional consideration.To develop new materials and layouts for helmets it is necessary to study the effects caused by ballistic impacts in the human head on various scenarios.The use of numerical simulation is a fundamental tool in this process.The work here presented focuses on the use of numerical simulation(finite elements analysis) to predict the consequences of bullet impacts on military helmets on human injuries.The main objectives are to assess the level and probability of head trauma using the Head Injury Criterion,caused by the impact of a 9 mm NATO projectile on a PASGT helmet and to quantify the relevance of projectile plasticity on the whole modelling process.The accelerations derived from the impact phenomenon and the deformations caused on the helmet are evaluated using fully three-dimensional models of the helmet,head,neck and projectile.Impact studies are done at impact angles ranging from 0 to 75°.Results are presented and discussed in terms of HIC and probability of acceleration induced trauma levels.Thorough comparison analyses are done using a rigid and a deformable projectile and it is observed that plastic deformation of the projectile is a significant energy dissipation mechanism in the whole impact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llistic impact Helmet impact plasticITY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Injury TRAUMA H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塑空心柱轴压力学性能试验与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高飞 李俞谕 +3 位作者 何文辉 郝笑龙 欧荣贤 王清文 《木材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48,共9页
为探究木塑复合材料用作低密度装配式建筑承重柱的可行性,通过材性测试和轴压试验评估共挤出木塑空心柱的轴压力学性能,并利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探究木塑空心柱壁厚、长细比和内置薄壁圆钢管壁厚对其极限承载力、变形能力和破坏... 为探究木塑复合材料用作低密度装配式建筑承重柱的可行性,通过材性测试和轴压试验评估共挤出木塑空心柱的轴压力学性能,并利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探究木塑空心柱壁厚、长细比和内置薄壁圆钢管壁厚对其极限承载力、变形能力和破坏模式的影响。模拟分析结果与试验测试数据高度一致,验证了模拟方法的有效性。试验研究表明,木塑空心柱主要通过局部压溃破坏,并表现出明显的弹塑性阶段。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增加壁厚能提高木塑空心柱的初始刚度和极限承载力,其中8 mm厚度在成本、重量及承载能力方面具有最佳性价比。随着长细比的增加,木塑空心柱的承载力和刚度逐渐降低,破坏模式也从强度破坏转向失稳破坏。内置3 mm薄壁钢管显著增强了木塑空心柱的承载力和延性,其力学性能能够满足建筑对抗压承重构件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塑空心柱 轴压力学性能 有限元分析 载荷-位移关系 极限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制可更换人工塑性铰连接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吴成龙 尚育卿 +4 位作者 郑灵枫 王其辉 潘昊 赵飞 王明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4-361,共8页
为提高装配式框架节点的抗震性能,基于仿生学设计,提出一种具有结构“保险丝”功能的可更换人工塑性铰连接构造,设计了9个不同参数的可更换人工塑性铰试件.利用Abaqus软件,对可更换人工塑性铰试件施加低周往复荷载,探究该构造的破坏模... 为提高装配式框架节点的抗震性能,基于仿生学设计,提出一种具有结构“保险丝”功能的可更换人工塑性铰连接构造,设计了9个不同参数的可更换人工塑性铰试件.利用Abaqus软件,对可更换人工塑性铰试件施加低周往复荷载,探究该构造的破坏模式、滞回性能、刚度退化等抗震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可更换人工塑性铰构造的破坏位置主要集中于翼缘屈曲可更换连接板处,破坏模式为翼缘屈曲可更换连接板屈曲变形和抗剪耗能杆的剪切变形破坏;梁端弯矩-层间位移角的滞回曲线饱满,且有螺栓滑移现象,等效黏滞阻尼系数为0.30~0.45,延性系数为3.64~14.00,表现出良好的塑性变形和耗能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性铰 装配式 低周往复荷载 有限元分析 耗能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焊接多腔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抗震性能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丁发兴 蔡勇强 +3 位作者 王莉萍 孙浩 吕飞 黄修文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25,共11页
大多数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采用螺栓连接或焊接肋的方式使钢板和混凝土协同工作。然而,这种连接方式可能导致整体性和塑性变形效率较低,且制作复杂,焊接多腔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能够有效地避免这些问题。为了深入研究焊接多腔... 大多数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采用螺栓连接或焊接肋的方式使钢板和混凝土协同工作。然而,这种连接方式可能导致整体性和塑性变形效率较低,且制作复杂,焊接多腔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能够有效地避免这些问题。为了深入研究焊接多腔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的抗震性能,基于约束混凝土真三轴塑性-损伤本构模型和钢材弹塑性混合强化-韧性损伤本构模型,建立了组合剪力墙的精细化三维实体-壳模型,将模拟所得的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刚度退化曲线、弹性刚度、承载力、累积耗能、等效阻尼粘滞系数和延性系数与已有拟静力试验结果相比较,发现两者吻合较好。分析结果表明:轴压比对组合剪力墙模型算例刚度和承载力的影响较小,而随剪跨比增大,组合剪力墙模型算例的刚度和承载力呈线性降低;轴压比对组合剪力墙模型算例总塑性耗能的影响较小,而剪跨比的影响较大,剪力墙总塑性耗能随剪跨比增大而降低;轴压比和剪跨比都不会改变算例各部件的耗能分配机制,即组合剪力墙模型算例以外钢板和内隔板耗能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 抗震性能 塑性耗能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B/T 4732—2024《压力容器分析设计》中棘轮评定方法的解读及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沈鋆 粟雨平 +2 位作者 陈志伟 陆明万 刘应华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0-48,共9页
针对防止承受复杂循环载荷的承压设备和部件发生棘轮失效的重要性,各国标准给出了相应的评定准则。我国新修订的压力容器分析设计标准GB/T 4732—2024《压力容器分析设计》中对棘轮这一重要失效模式给出了弹性分析、简化的弹塑性分析和... 针对防止承受复杂循环载荷的承压设备和部件发生棘轮失效的重要性,各国标准给出了相应的评定准则。我国新修订的压力容器分析设计标准GB/T 4732—2024《压力容器分析设计》中对棘轮这一重要失效模式给出了弹性分析、简化的弹塑性分析和弹塑性分析等3种评定方法,对该标准中3种棘轮评定方法的分析要求及修订的理论背景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和探讨,通过算例着重介绍了新标准中简化的弹塑性方法和弹塑性方法的应用,并验证了棘轮评定中的这两种方法的一致性,旨在为工程设计人员更好地理解新标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B/T 4732—2024 分析设计 热应力棘轮 弹塑性分析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衬塑钢管海水海砂混凝土组合构件受弯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毅彬 叶勇 +1 位作者 余林康 郭子雄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4-95,共12页
对12根衬塑钢管海水海砂混凝土(seawater sea-sand concrete filled plastic-lined steel tube, SSC-PLST)试件进行了受弯加载试验和有限元建模分析,研究该类构件的受弯性能及内衬塑料层对组合构件承载变形能力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 对12根衬塑钢管海水海砂混凝土(seawater sea-sand concrete filled plastic-lined steel tube, SSC-PLST)试件进行了受弯加载试验和有限元建模分析,研究该类构件的受弯性能及内衬塑料层对组合构件承载变形能力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SSC-PLST受弯构件的破坏形态具体表现为受压区钢管外凸屈曲、对应位置混凝土被压碎,受拉区钢管屈服、核心混凝土弯曲裂缝细而密,与普通钢管混凝土类似;试件的弯矩-挠度曲线呈三阶段特征,表现出良好的承载与变形性能。SSC-PLST构件不同部分之间的接触应力较小,且分布不均匀。内衬塑料对SSC-PLST构件受弯承载力的影响程度主要与塑料层厚度有关,受钢材强度和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较小。最终提出了SSC-PLST受弯构件承载力的简化计算公式,可为该结构构件的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海砂混凝土 衬塑钢管 受弯性能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纳米压痕反向分析的Fe-32Ni超因瓦合金介观尺度弹塑性本构关系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俐 黄伟 +3 位作者 杜松 黄尚宇 谢玲珠 陈志文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9-136,共8页
采用纳米压痕技术和电子背散射衍射分析技术对Fe-32Ni超因瓦合金不同取向的晶粒进行了测试,得到了材料在(001)、(101)和(111)取向下的弹性模量和硬度。同时基于量纲分析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反向算法,并结合有限元仿真对Fe-32Ni超因瓦合金... 采用纳米压痕技术和电子背散射衍射分析技术对Fe-32Ni超因瓦合金不同取向的晶粒进行了测试,得到了材料在(001)、(101)和(111)取向下的弹性模量和硬度。同时基于量纲分析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反向算法,并结合有限元仿真对Fe-32Ni超因瓦合金的纳米压痕过程进行了反向分析和计算,通过纳米压痕实验曲线与仿真曲线的对比,最终获得材料在(001)、(101)和(111)取向下的应力应变关系,结果表明:(001)取向下晶粒的屈服强度最高,(101)取向下晶粒的屈服强度最低。此外,(101)和(111)取向的晶粒屈服后的应力-应变曲线变化趋势较为一致,而(001)取向下的应力-应变曲线变化较为平缓,材料在不同取向下的力学响应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2Ni合金 纳米压痕 有限元仿真 弹塑性 反向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高架大跨梁式渡槽抗震及隔震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韩钟骐 敖选年 +3 位作者 潘鹏 辜文兰 王宝顺 李克献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6-193,202,共9页
滇中引水工程场区具有地震频发、设防烈度高的特点,为保证其渡槽设施在地震下的安全性,以滇中引水工程某高架大跨梁式渡槽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抗震性能。通过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建立了考虑流固耦合作用的单跨渡槽模型,依据场区... 滇中引水工程场区具有地震频发、设防烈度高的特点,为保证其渡槽设施在地震下的安全性,以滇中引水工程某高架大跨梁式渡槽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抗震性能。通过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建立了考虑流固耦合作用的单跨渡槽模型,依据场区地质条件选取地震动,对盆式橡胶支座、铅芯橡胶支座及摩擦摆支座渡槽进行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结果表明,隔震支座渡槽的槽身最大位移平均比盆式橡胶支座渡槽降低25.5%,最大墩底弯矩平均降低24.3%,隔震性能良好。盆式橡胶支座比隔震支座渡槽的损伤严重,槽身与槽墩的损伤部位分别为槽底支座处、槽壁变截面处及墩底。空槽工况下,铅芯橡胶支座渡槽的最大位移比满槽增加10.4%,最大墩底弯矩降低21.4%;摩擦摆支座最大位移及墩底最大弯矩分别降低20.9%及32.2%。铅芯橡胶支座的隔震周期受上部质量影响大,而摩擦摆支座的隔震周期与上部质量无关,因此摩擦摆支座更适用于渡槽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渡槽 有限元模拟 弹塑性时程分析 隔震支座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用共挤木塑复合材承压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俞谕 侯剑山 +4 位作者 何文辉 程少杰 杨俊成 欧荣贤 丛沛桐 《木材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7-67,共11页
以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PVC)基木塑复合材料与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为原料,采用共挤出成型工艺制备结构用共挤木塑复合材料(co-extruded wood-plastic composites,Co-WPC)。为推进Co-WPC在网壳结构领域的应用,以螺栓直径和加载... 以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PVC)基木塑复合材料与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为原料,采用共挤出成型工艺制备结构用共挤木塑复合材料(co-extruded wood-plastic composites,Co-WPC)。为推进Co-WPC在网壳结构领域的应用,以螺栓直径和加载方向为参数,对Co-WPC进行全孔承压试验,并对承压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随着螺栓直径的增大,Co-WPC的承压强度下降,螺栓直径为10 mm时,Co-WPC的承压强度达到最小值(39.0 MPa);在螺栓直径相同的情况下,试件在垂直于挤出方向加载的承压强度大于平行方向加载,模拟与试验的承压强度相对误差控制在15%以内,模拟荷载-位移曲线与试验曲线吻合良好;根据各国现行木材设计标准和试验数据,提出Co-WPC的承压强度计算公式,相对误差控制在10%以内,较好地预测了Co-WPC的承压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用木塑复合材料 承压强度 孔周材性调整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心墙堆石坝材料本构模型计算的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程瑞林 汪泾周 +3 位作者 范钦煜 湛正刚 周伟 马刚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9-229,共11页
为研究不同材料本构模型对高心墙堆石坝应力、变形计算的适用性,以RM 300 m级高心墙堆石坝堆石料的室内试验成果为基础,分别对邓肯E-B模型、沈珠江双屈服面模型及MPZG模型进行材料本构验证和坝体有限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3种模型均能... 为研究不同材料本构模型对高心墙堆石坝应力、变形计算的适用性,以RM 300 m级高心墙堆石坝堆石料的室内试验成果为基础,分别对邓肯E-B模型、沈珠江双屈服面模型及MPZG模型进行材料本构验证和坝体有限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3种模型均能较好地表现堆石料三轴路径下的应力响应,而邓肯EB模型在低围压下体积响应表现效果欠佳;3种模型计算的坝体应力、变形分布均符合一般规律,应力相近,但变形计算中邓肯E-B模型得到的沉降与顺河向位移均较大;在高心墙堆石坝建设初期,可采用邓肯E-B模型进行早期分析,后期宜采用沈珠江双屈服面模型、MPZG模型等进行决策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 变形 本构模型 心墙堆石坝 有限元分析 广义塑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