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7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sign of Drilling and Riveting Multi-functional End Effector for CFRP and Aluminum Components in Robotic Aircraft Assembly 被引量:6
1
作者 Zhang Lin Tian Wei +4 位作者 Li Dawei Hong Peng Li Zhenyu Zhou Weixue Liao Wenhe 《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EI CSCD 2018年第3期529-538,共10页
To fulfill the demands for higher quality,efficiency and flexibility in aviation industry,a multi-functional end effector is designed to automate the drilling and riveting processes in assembling carbon fiber reinforc... To fulfill the demands for higher quality,efficiency and flexibility in aviation industry,a multi-functional end effector is designed to automate the drilling and riveting processes in assembling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CFRP)and aluminum components for a robotic aircraft assembly system.To meet the specific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for blind rivet installation on CFRP and aluminum materials,additional modules are incorporated on the end effector aside of the basic processing modules for drilling.And all of these processing modules allow for a onestep-drilling-countersinking process,hole inspection,automatic rivet feed,rivet geometry check,sealant application,rivet insertion and installation.Besides,to guarantee the better quality of the hole drilled and joints riveted,several online detection and adjustment measures are applied to this end effector,including the reference detection and perpendicular calibration,which could effectively ensure the positioning precision and perpendicular accuracy as demanded.Finally,the test result shows that this end effector is capable of producing each hole to a positioning precision within ±0.5 mm,aperpendicular accuracy within 0.3°,a diameter tolerance of H8,and a countersink depth tolerance of±0.01 mm.Moreover,it could drill and rivet up to three joints per minute,with acceptable shearing and tensile streng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botic aircraft assembly CFRP and aluminum components automatic drilling and riveting multi-functional end effector online detection and adjust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圣女果串采收末端执行器的设计与实验
2
作者 李小平 孙丙宇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3-110,共8页
为提高圣女果采摘效率和降低果实损伤,设计了圣女果串采收末端执行器。其末端结构采用平面四连杆驱动夹持剪切机构,夹持机构采用自补偿设计,使夹持与剪切动作一体化完成。同时,基于螺旋理论,建立接触模型,验证分析了夹持结构的力封闭性... 为提高圣女果采摘效率和降低果实损伤,设计了圣女果串采收末端执行器。其末端结构采用平面四连杆驱动夹持剪切机构,夹持机构采用自补偿设计,使夹持与剪切动作一体化完成。同时,基于螺旋理论,建立接触模型,验证分析了夹持结构的力封闭性,并对整体装置进行了动力学和运动学分析与仿真。室内实验结果表明:整串采摘的夹持成功率为100%,剪切成功率为8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女果 串采收 末端执行器 夹持剪切一体化 运动学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模糊控制算法的纱管抓取力控制
3
作者 李杭 管声启 +2 位作者 何建新 李想 邵伟力 《棉纺织技术》 2025年第3期6-14,共9页
为解决抓纱机械手在抓纱过程中存在的抗干扰能力弱和传统试凑法整定PID控制参数效率低导致难以实现对纱管抓取力精确控制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改进模糊PID(GA‐Fuzzy)控制算法。首先,分析抓纱机械手抓取力控制系统的特性,... 为解决抓纱机械手在抓纱过程中存在的抗干扰能力弱和传统试凑法整定PID控制参数效率低导致难以实现对纱管抓取力精确控制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改进模糊PID(GA‐Fuzzy)控制算法。首先,分析抓纱机械手抓取力控制系统的特性,提出遗传算法与模糊PID抓取力控制系统相结合的具体策略,并通过改进的遗传算法去优化模糊PID控制器的量化因子和比例因子,实现对PID控制参数的自适应调整和控制量输出的调整,从而优化系统的动态性能,提高控制响应速度和系统鲁棒性。最后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以及试验验证,对多种常见的不同规格型号的纱管进行了抓取测试。结果表明:GA-Fuzzy控制算法可以在0.312 s内达到稳定抓取力,相较于模糊PID控制和传统PID控制分别减少了0.395 s、0.570 s,降低了27.4%、19.2%的超调量,减少了0.007 N、0.023 N的稳态误差,系统的瞬态响应速度、控制精度以及稳定性均有明显提高,并且实测抓取成功率达到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纱管抓取 末端执行器 机械臂 动力学模型 模糊PID控制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菠萝机械化采摘技术与装备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4
作者 陈志轩 王宏轩 +2 位作者 李海亮 于珍珍 汪春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41,共8页
菠萝是一种重要的热带水果,其采摘工作属于劳动密集型,故采摘机械化已成为菠萝种植业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为此,基于传统菠萝采摘方法和机械化采摘的优点和局限性,概述了国内外菠萝采摘机械化的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目前,菠萝采摘机械... 菠萝是一种重要的热带水果,其采摘工作属于劳动密集型,故采摘机械化已成为菠萝种植业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为此,基于传统菠萝采摘方法和机械化采摘的优点和局限性,概述了国内外菠萝采摘机械化的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目前,菠萝采摘机械化技术主要包括果实检测识别、定位和末端执行器设计等,这些技术在采摘效率、采摘质量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提升,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效率低、识别率低、损伤率高和成本高等。随着人工智能、机器视觉和机器学习等技术的发展,未来菠萝采摘机械的设计将更加注重实用性和经济性,以适应不同菠萝种植地区和采摘需求。其中,菠萝采摘机械的感知能力、定位精度和动作控制将是关键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菠萝 采摘机械化 识别 定位 末端执行器 研究进展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AMP/PKA/CREB/BDNF通路的中药治疗抑郁症的药理机制研究进展
5
作者 雷晶晶 何乾超 +3 位作者 高玉广 廖煜雄 谷晶 黄德祥 《环球中医药》 2025年第2期339-347,共9页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环磷腺苷(adenosine cyclophosphate, cAMP)/蛋白激酶A(protein kinase A,PKA)/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 CREB)/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环磷腺苷(adenosine cyclophosphate, cAMP)/蛋白激酶A(protein kinase A,PKA)/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 CREB)/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信号通路是与抑郁症关系密切的信号转导通路之一,可以通过影响突触的形态、炎症反应、神经发生、微小RNA、BDNF的生成与降解参与抑郁症的发生发展。近年来研究表明,中药可以影响cAMP/PKA/CREB/BDNF通路改善抑郁情况。本文将从中药影响长时程增强和长时程抑制、相关受体以及蛋白调控突触可塑性,影响相关神经递质以及受体改善神经递质含量,影响炎症因子、激活犬尿酸氨途径调控炎症反应,促进细胞增殖、修复受损神经元促进神经发生,影响相关微小RNA促进细胞增殖、改善突触形态、调节缝隙连接蛋白43改善间隙连接功能,调节BDNF的降解改善抑郁情况等几个方面对近五年的文献进行综述,阐释中药的有效成分干预抑郁症的药理机制,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信号通路 中药 综述 药理机制 环磷腺苷 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 脑源性营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柑桔采摘机器人末端执行器设计与试验
6
作者 李亚丽 曹中华 +3 位作者 潘良 董继伟 杨长辉 湛小梅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6-223,共8页
针对现有柑桔采摘机器人末端执行器单果采摘时间长、采摘成功率低等问题,以20SiMnMoV合金结构钢为材料,设计制作了一款柑桔采摘末端执行器。该末端执行器主要由抓取机构、剪切机构、连接架及控制系统等部分组成,通过控制系统,抓取机构... 针对现有柑桔采摘机器人末端执行器单果采摘时间长、采摘成功率低等问题,以20SiMnMoV合金结构钢为材料,设计制作了一款柑桔采摘末端执行器。该末端执行器主要由抓取机构、剪切机构、连接架及控制系统等部分组成,通过控制系统,抓取机构可以实现柑桔无损抓取,剪切机构可将果梗与柑桔快速分离。应用CATIA软件建立末端执行器的三维模型,借助UG与ABAQUS软件对其进行模态分析与静强度分析,得到末端执行器在采摘柑桔过程中不会发生共振,最大变形量为0.077 mm,最大应力为853.1 Mpa、小于材料屈服强度。在脐橙园田间采摘试验结果表明,在采摘机器人机械臂姿态的采摘角度为45°,切割刀刃角度为45°,空压机气压为6 kPa时,采摘成功率最高,单果采摘时间接近最小。该柑桔采摘机器人末端执行器采摘速度高,控制难度低,与机械臂集成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端执行器 动力学分析 模态分析 静强度分析 柑桔采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柑橘黄龙病菌效应子致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李鸿雁 何卓远 +2 位作者 白玫 吴鸿 梁祥修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6期34-47,共14页
柑橘黄龙病(Citrus Huanglongbing,HLB)是全世界范围内为害最严重的柑橘病害之一,每年对柑橘生产造成巨大损失,严重影响全球柑橘产业发展。在中国岭南地区,重要药用植物茶枝柑、化州柚、广佛手等均受到柑橘黄龙病的威胁。亚洲韧皮部杆菌... 柑橘黄龙病(Citrus Huanglongbing,HLB)是全世界范围内为害最严重的柑橘病害之一,每年对柑橘生产造成巨大损失,严重影响全球柑橘产业发展。在中国岭南地区,重要药用植物茶枝柑、化州柚、广佛手等均受到柑橘黄龙病的威胁。亚洲韧皮部杆菌(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CLas)是最常见的柑橘黄龙病致病菌株,该菌定殖于植物的韧皮部,主要感染芸香科柑橘属(CitrusL.)植物。目前尚无体外成功培养亚洲韧皮部杆菌的报道,因此对柑橘黄龙病致病机制研究和黄龙病防治均有较高难度。效应子(又称效应蛋白)是病原菌向宿主分泌的一类致病因子,是病原菌侵染植物的重要武器。效应子能够靶向宿主细胞关键免疫信号转导和调控组分,从而抑制植物防御反应,增强病原菌致病性。柑橘黄龙病菌能够分泌近百个效应子,根据分泌途径的不同,主要分为Sec依赖型效应子和非经典分泌效应子,其中Sec依赖型效应子有90个、非经典分泌效应子有15个。这些效应子在柑橘黄龙病菌侵染宿主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已有研究发现,黄龙病菌效应子能够靶向包括植物免疫信号转导、细胞自噬、水杨酸信号途径等多个生物学过程,从而干扰宿主柑橘的防御反应,以促进黄龙病菌的定殖。该文结合近年来有关柑橘黄龙病菌效应子致病机制的研究,阐述了柑橘黄龙病研究概况、黄龙病菌效应子的分类,重点综述了影响柑橘防御反应的柑橘黄龙病菌效应子的致病机制,最后展望了黄龙病菌效应子的未来研究趋势和方向,讨论了基于效应子靶标寻找黄龙病重要抗性基因的可能性,期望通过亚洲韧皮部杆菌效应子研究,为柑橘黄龙病致病机制研究和病害防控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黄龙病 效应子 亚洲韧皮部杆菌 致病机制 植物免疫 细胞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枯菌Ⅲ型效应蛋白调控植物免疫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吴幕绵 陈舒婷 +4 位作者 李涛 黎振兴 麦培婷 郝彦伟 宫超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8期138-150,共13页
青枯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通常从寄主植物根部侵染维管束系统,引发青枯病(Bacterial wilt),造成植物产生不可逆的萎蔫、死亡。青枯病是一种毁灭性土传细菌病害,目前已成为制约我国茄科作物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Ⅲ型分泌系统(Type... 青枯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通常从寄主植物根部侵染维管束系统,引发青枯病(Bacterial wilt),造成植物产生不可逆的萎蔫、死亡。青枯病是一种毁灭性土传细菌病害,目前已成为制约我国茄科作物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Ⅲ型分泌系统(TypeⅢsecretion system,T3SS)在青枯菌侵染寄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青枯菌利用T3SS向寄主细胞分泌大量Ⅲ型效应蛋白(TypeⅢeffectors,T3Es)以干扰寄主的免疫反应。国内外学者致力于探索青枯菌如何通过识别寄主体内的靶标蛋白来干扰寄主细胞、调控寄主免疫功能。因此,对青枯菌T3Es靶向识别的植物蛋白进行鉴定有助于了解青枯菌T3Es的生物学功能、青枯菌的致病过程,同时也有助于挖掘寄主中青枯病抗性相关蛋白及其作用机制。尽管大多数T3Es功能仍然未知,但目前已报道的青枯菌T3Es可通过多种分子机制干扰植物先天免疫、诱导植物发生超敏反应、影响植物代谢和激素信号传导通路等来调节寄主抗青枯病能力。该文综述青枯菌T3Es的特征、功能鉴定方法及其参与调控青枯菌致病性及植物免疫机制的研究进展,并对青枯菌T3Es与寄主互作机制研究进行展望,有助于更加深入地了解青枯菌的致病机理及寄主免疫系统的应答机理,为青枯菌诱导寄主抗性机制的解析及青枯病的防治提供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枯菌 青枯病 Ⅲ型分泌系统 效应蛋白 靶标蛋白 致病性 免疫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剪切式油茶花采摘末端执行器设计与实验 被引量:1
9
作者 吕辉 李立君 +2 位作者 赵青 吴泽超 郭鑫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4-139,144,共7页
针对油茶花采摘难度大、效率低、劳动强度高等问题,通过采样试验分析了油茶花的生物学特性与力学特性,得到油茶花花茎剪切力为14.24N。设计了一种油茶花采摘末端执行器,其结构简单,动作灵活,质量轻便,是能够实现剪切式采摘的机械手爪。... 针对油茶花采摘难度大、效率低、劳动强度高等问题,通过采样试验分析了油茶花的生物学特性与力学特性,得到油茶花花茎剪切力为14.24N。设计了一种油茶花采摘末端执行器,其结构简单,动作灵活,质量轻便,是能够实现剪切式采摘的机械手爪。通过力学计算得知:在电推杆驱动下,末端执行器能够输出大小为62.5N的剪切力,并顺利将油茶花茎剪断采摘。通过Inventor软件建模和ANSYS有限元分析,确定油茶花采摘执行器的采摘刀爪为小变形,满足采摘要求。试验得到了油茶花采集选用采摘机械手爪的采摘可行性,为采用机械手采摘油茶花花朵的试验方案提供了理论支持,为采摘机器人的设计与试验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花 末端执行器 剪切力 ANSY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视觉的钢水自动化取样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莉 邢津榕 武迎春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8-123,共6页
钢水分析是钢铁生产重要的过程控制环节。针对现有人工钢水取样危险系数高、工作环境恶劣,基于机器视觉的钢水自动化取样系统设计,采用机械臂完成钢水自动化取样。基于CCD获取的钢水样件图像,设计了分区特征提取算法,实现了图像坐标系... 钢水分析是钢铁生产重要的过程控制环节。针对现有人工钢水取样危险系数高、工作环境恶劣,基于机器视觉的钢水自动化取样系统设计,采用机械臂完成钢水自动化取样。基于CCD获取的钢水样件图像,设计了分区特征提取算法,实现了图像坐标系下抓取位置及抓取方向的识别。通过摄像机标定、手眼标定、末端转轴映射函数,完成了图像坐标系下抓取位置、方向到机械臂基座坐标系下抓取位置、姿态的转化。实验验证了设计系统的有效性,针对直径6 mm、长度为50 mm的钢水样件把手,机械臂定位抓取位置偏差不高于2 mm,方向偏差不高于2°,精度满足应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视觉 自动化取样 特征提取 摄像机标定 手眼标定 末端转轴映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覆式番茄采摘末端执行器的研究与设计 被引量:1
11
作者 皮杰 孔杰 +1 位作者 周科宏 柳军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8-155,共8页
番茄大多是成簇生长,当在簇中采摘单个番茄时末端执行器容易受到非目标番茄的干扰,导致采摘成功率降低。为此,根据番茄的特点设计了一种具有新采摘策略的末端执行器,可在非目标番茄干扰的情况下成功地从簇中包裹住目标番茄并收获它。同... 番茄大多是成簇生长,当在簇中采摘单个番茄时末端执行器容易受到非目标番茄的干扰,导致采摘成功率降低。为此,根据番茄的特点设计了一种具有新采摘策略的末端执行器,可在非目标番茄干扰的情况下成功地从簇中包裹住目标番茄并收获它。同时,根据与目标番茄接触的非目标番茄数量对测试番茄进行分类,验证了末端执行器的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整体采摘成功率为92.5%,整体无损采摘成功率为85%,非目标番茄与目标番茄的接触对采摘成功率的影响较小;只有2.5%的目标番茄轻微受损,2.5%的作物受损,5%的非目标番茄受损。因此,提出的具有新采摘策略的末端执行器是可行的,能够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采摘策略 末端执行器 包覆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机器人在轨操作用多指灵巧末端研究
12
作者 赵志军 张文明 +2 位作者 胡成威 张晓东 王耀兵 《载人航天》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46-752,共7页
空间机器人在轨操作涉及抓握、旋拧、插拔、移动、对接等精细动作,这对末端灵巧操控性能提出极高要求,如自由灵活、多状态感知、轻便可靠等。基于仿形思想,开展了五指灵巧末端研究,采用腱驱动连杆耦合方式,拇指、食指、中指各有3个自由... 空间机器人在轨操作涉及抓握、旋拧、插拔、移动、对接等精细动作,这对末端灵巧操控性能提出极高要求,如自由灵活、多状态感知、轻便可靠等。基于仿形思想,开展了五指灵巧末端研究,采用腱驱动连杆耦合方式,拇指、食指、中指各有3个自由度,无名指、小指、腕部各有2个自由度,手指内部集成六维力/力矩、腱拉力、指节位置等传感器,驱动机构后置于手臂位置;此外,开展了三指灵巧末端研究,3个手指结构相同且各有1个自由度,其中2个手指可根据目标形状调整相对位姿;采用力/位混合等控制策略对末端的抓取及操作能力进行了试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2种末端可对多种形状及不规则物体进行可靠抓取及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轨操作 灵巧操作 灵巧末端 多指 空间机器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鲁氏菌效应蛋白BspE基因缺失株的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13
作者 张思岚 支飞杰 +6 位作者 丁剑 宋银娟 郑福英 付强 储岳峰 史慧君 许健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128-5137,共10页
【目的】构建牛种布鲁氏菌(B.abortus)A19株效应蛋白BspE基因缺失株,探究其生长特性及在宿主细胞中的生存、黏附及入侵能力,并观察BspE蛋白的亚细胞定位情况。【方法】以牛种布鲁氏菌A19为研究对象,运用同源重组及SacB反向筛选技术构建... 【目的】构建牛种布鲁氏菌(B.abortus)A19株效应蛋白BspE基因缺失株,探究其生长特性及在宿主细胞中的生存、黏附及入侵能力,并观察BspE蛋白的亚细胞定位情况。【方法】以牛种布鲁氏菌A19为研究对象,运用同源重组及SacB反向筛选技术构建布鲁氏菌效应蛋白BspE基因缺失株A19ΔBspE,并通过质粒回补方法构建其回补株A19CΔBspE,比较3种菌株在体外的生长特性;通过平板计数方法分析BspE基因缺失对布鲁氏菌在细胞内的生存及黏附和入侵细胞能力的影响;通过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BspE蛋白在RAW264.7细胞中的定位情况。【结果】菌液PCR结果显示,获得大小为2060 bp的特异性条带,成功构建BspE基因缺失株A19ΔBspE;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获得大小约为14.59 ku的BspE-flag条带,成功构建回补株A19CΔBspE。生长曲线结果显示,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A19ΔBspE与牛种布鲁氏菌A19、A19CΔBspE的生长趋势没有显著差异(P>0.05),均在8 h达对数生长期,32 h进入平台期。胞内增殖试验结果显示,在感染48 h内,A19ΔBspE在RAW264.7细胞中的生存能力与牛种布鲁氏菌A19、A19CΔBspE无显著差异(P>0.05)。细菌黏附和入侵试验结果显示,A19ΔBspE黏附和入侵RAW264.7细胞的能力与牛种布鲁氏菌A19、A19CΔBspE没有显著差异(P>0.05)。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结果显示,BspE蛋白主要分布于核周区域。【结论】本研究证实了BspE基因的缺失不影响布鲁氏菌在体外的生长及在RAW264.7细胞中的生存、黏附及入侵能力,且BspE蛋白主要定位在核周区域,为后续研究布鲁氏菌效应蛋白BspE的生物学功能和致病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 效应蛋白BspE 突变株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核桃茶藨子葡萄座腔菌全基因组的分泌蛋白预测和功能分析
14
作者 吴怡豪 诸葛君昊 +4 位作者 张立华 周乐 杜盛楠 杜世平 苏秀 《浙江林业科技》 2024年第1期8-18,共11页
茶藨子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真菌,能引起山核桃干腐病,导致严重经济损失。为研究该病害的致病机理及筛选致病基因,通过各类预测与分析工具,对13130条蛋白序列的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茶藨子葡萄座腔菌BD... 茶藨子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真菌,能引起山核桃干腐病,导致严重经济损失。为研究该病害的致病机理及筛选致病基因,通过各类预测与分析工具,对13130条蛋白序列的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茶藨子葡萄座腔菌BDLA16-7全基因组进行了分泌蛋白预测及其功能分析。结果表明,在BDLA16-7全基因组的编码蛋白序列中,有898条蛋白序列符合典型分泌蛋白的特征,占总蛋白数的6.84%;分泌蛋白组的氨基酸组成呈现以下特征:非极性、疏水性氨基酸的含量明显高于极性、亲水性氨基酸,分别占43.6%和27.7%;蛋白质长度主要分布在100至600个氨基酸之间;分泌蛋白序列中通常以19个氨基酸构成信号肽,丙氨酸(A)是最常见的非极性氨基酸,而带电侧链的天冬氨酸(D)和谷氨酸(E)的出现频率较低;信号肽的切割位点-3和-1位置上的氨基酸相对保守,典型的氨基酸组合为A-S-A,符合A-X-A型的特征。此外,分泌蛋白组中包含600个序列可以完整注释其功能,其中229个分泌蛋白主要涉及碳水化合物的运输和代谢。在BDLA16-7分泌蛋白组中,共存在271个潜在的效应蛋白,其中14个与其他病原菌致病相关的效应蛋白具有较高的相似性。此外,BDLA16-7分泌蛋白组中包含293个碳水化合物活性酶,以糖苷水解酶家族成员为最多。明确了茶藨子葡萄座腔菌BDLA16-7分泌蛋白的长度分布特征,功能分类、信号肽切割位点的氨基酸组成、切割位点的类型和CAZymes数目,以及CAZymes中纤维素酶、果胶酶、木聚糖酶的亚家族组成,并筛选到14个与致病性紧密联系的潜在效应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藨子葡萄座腔菌 分泌蛋白 效应蛋白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末端执行器机器人辅助的康复训练对早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影响
15
作者 郑强 王大明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9期1330-1332,共3页
目的探讨末端执行器(EE)机器人辅助的康复训练对早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75例早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接受EE机器人康复锻炼结合常规康复锻炼... 目的探讨末端执行器(EE)机器人辅助的康复训练对早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75例早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接受EE机器人康复锻炼结合常规康复锻炼组(EE组)35例以及常规康复训练(常规组)组40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及入院前后的Fugl-Meyer评分(FMA-UE,FMA-W,FMA-H)、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MBI)。结果FMA上肢总分EE组治疗前后为(27.14±13.96)分和(44.11±15.66)分,改善值为(16.97±5.37)分,常规组治疗前后为(28.48±14.72)分和(36.63±14.75)方,改善值为(8.15±4.02)分;MBI评分EE组治疗前后为(49.51±16.19)分和(69.77±17.61)分,改善值为(20.26±8.78)分,常规组治疗前后为(50.58±16.83)分和(60.80±16.30)分,改善值为(10.23±3.85)分。结论EE康复机器人辅助的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早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可作为常规康复训练的辅助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端执行器 康复 机器人 早期 缺血性脑卒中 上肢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四川凉山地区烟草根结线虫病发生的关键气候因子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江其朋 邹惠宇 +2 位作者 王金峰 陈树鸿 王勇 《植物医学》 2024年第1期64-71,共8页
烟草根结线虫病是一种由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pp.)侵染引起的重要土传病害,目前,对于影响烟草根结线虫病发生的关键因子研究相对缺乏,其监测预警和防治难度依然较大,该病的灾变机理有待进一步探索.本研究通过田间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 烟草根结线虫病是一种由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pp.)侵染引起的重要土传病害,目前,对于影响烟草根结线虫病发生的关键因子研究相对缺乏,其监测预警和防治难度依然较大,该病的灾变机理有待进一步探索.本研究通过田间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明确了2020年四川省凉山州主要植烟区烟草根结线虫病发生面积和为害程度,其中,以四川省会理市通安镇发病最为严重,发生面超过52%,发病烟田的烟株感病率超过46%,死棵率超过34%.同时,借助形态学鉴定的方法明确了从越西县、盐源县、德昌县、宁南县、会理市和会东县采集到的烟草根结线虫种类均为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进一步对会理市2010—2020年同期历史旬平均气温和旬降雨量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烟草根结线虫发生严重的会理通安镇,1—4月平均气温均高于同期历史值,温度差为0.7~5.0℃,平均高出2.8℃,2020年1-4月的累计降雨量较历史值高15%以上,5—8月的累计降雨量较历史值低40%以上,研究结果表明,烟苗移栽前较高的温度和较多的降雨以及移栽后较少的降雨是凉山州烟草根结线虫病严重发生的重要诱因.本研究结果也为烟草根结线虫病的监测预警和及时有效防控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根结线虫病 气温 降雨量 影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果采摘末端执行器技术现状与展望
17
作者 陈逸鹏 朱立学 《现代农业装备》 2024年第5期8-14,共7页
本文结合末端执行器在精准抓取、适应性、可靠性与耐久性等方面的要求分析了柔性与刚性末端执行器、剪切与气吸式末端执行器等不同类型末端执行器的技术现状,总结了各种水果夹持技术在提高采摘效率、减少人力依赖方面取得的初步成效,探... 本文结合末端执行器在精准抓取、适应性、可靠性与耐久性等方面的要求分析了柔性与刚性末端执行器、剪切与气吸式末端执行器等不同类型末端执行器的技术现状,总结了各种水果夹持技术在提高采摘效率、减少人力依赖方面取得的初步成效,探讨了林果采摘自动化技术面临的种植模式适配、机器人自主定位等方面的挑战,指出未来需注重农机农艺融合,聚焦种植模式与机器人技术的整合及末端执行器通用能力的提升,以实现林果采摘更高效、更智能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端执行器 自动化技术 林果采摘 智能农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种油菜杂株铲齿式拔除试验台设计与试验
18
作者 邢钦淞 丁素明 +3 位作者 薛新宇 崔龙飞 乐飞翔 韩焕超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3-117,共5页
针对目前人工拔除油菜杂株耗时、费力的情况,设计了一种铲齿式末端执行器,并搭建了试验台,可实现机械化杂株拔除作业。基于PLC的试验台控制系统包含硬件与软件两部分,可通过触摸屏设置作业参数、显示与记录数据,实现自动化杂株拔除作业... 针对目前人工拔除油菜杂株耗时、费力的情况,设计了一种铲齿式末端执行器,并搭建了试验台,可实现机械化杂株拔除作业。基于PLC的试验台控制系统包含硬件与软件两部分,可通过触摸屏设置作业参数、显示与记录数据,实现自动化杂株拔除作业。试验表明:试验台配合铲齿式末端执行器能够顺利进行制种油菜杂株机械化、自动化拔除作业,运行可靠且满足制种油菜田农艺要求,控制系统具有操作简单、效率高、使用成本低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种油菜 试验台 末端执行器 控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并联机构的抓书机械手设计与分析
19
作者 李宏峰 陈礼杰 +1 位作者 牛誉洁 谈志鹏 《印刷与数字媒体技术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2-100,共9页
为满足智慧图书馆存、取书的需求,本研究设计了一款专用于智慧图书馆的抓书机械手。根据实际抓书工况的需求,基于Soildworks软件设计出一款末端执行器,并对末端执行器进行有限元分析。对并联机构建立笛卡尔坐标系,最后基于蒙特卡洛法对... 为满足智慧图书馆存、取书的需求,本研究设计了一款专用于智慧图书馆的抓书机械手。根据实际抓书工况的需求,基于Soildworks软件设计出一款末端执行器,并对末端执行器进行有限元分析。对并联机构建立笛卡尔坐标系,最后基于蒙特卡洛法对工作空间进行仿真验证。本研究最终将设计所得的末端执行器与并联机构相结合,得到一款能够快速、稳定抓取书本的机械手。根据仿真结果可知,所设计的抓书机械手可达到实际工况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机构 末端执行器 有限元分析 运动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电力巡检机器人智能夹持及旋拧作业的柔性触觉末端
20
作者 郭欣欣 滕飞 +3 位作者 郭旭 刘健 张培远 刘平 《微纳电子技术》 CAS 2024年第10期108-115,共8页
面向电力巡检机器人对旋拧作业状态进行精确监测的需求,采用聚乙烯醇、溴化钠作为介电层,并结合纱网-砂纸倒模工艺,制备了一种具有微结构化复合离子凝胶介电层的高灵敏柔性电容式压力传感器。由于离子凝胶介电层和微结构的引入,该电容... 面向电力巡检机器人对旋拧作业状态进行精确监测的需求,采用聚乙烯醇、溴化钠作为介电层,并结合纱网-砂纸倒模工艺,制备了一种具有微结构化复合离子凝胶介电层的高灵敏柔性电容式压力传感器。由于离子凝胶介电层和微结构的引入,该电容式压力传感器在较低压力下(0~75kPa)具有较高的灵敏度(26.85kPa^(-1))以及高线性度(相关系数R^(2)=0.994),在较高压力下(75~270kPa)也能具备一定的灵敏度(12.58kPa^(-1))和更高的线性度(R2=0.997)。由于粗糙表面容易形变,该传感器的最小检测限为2kPa,立体网格结构也使该传感器具有快速响应特性(60ms)以及在频率4Hz压力加载下稳定的信号响应。结合差动式结构与所研制的柔性压力传感器,开发了一种具有夹持及旋拧感知功能的机器人柔性触觉末端,并将其应用于单模ST尾纤与旋钮开关两类旋拧作业。应用结果表明该柔性触觉末端可以有效区分旋拧过程中相对滑动、正常旋拧以及卡壳三种常见状态,有效提升电力巡检机器人作业的安全性及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触觉末端 电容式压力传感器 灵敏度 旋拧作业 电力巡检机器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