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最大峰值加速度与有效峰值加速度的大小比例关系及影响因素探讨 被引量:13
1
作者 钟菊芳 胡晓 +1 位作者 易立新 吴胜兴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4-38,共5页
分别以最大峰值加速度(以下简称PGA)和有效峰值加速度(以下简称EPA)为参数,对金沙江流域上12个工程场点进行了地震危险性分析,得到了各个场点在不同的年超越概率下的基岩PGA和EPA值。通过对PGA、EPA值比较分析认为:PGA与EPA值的大小比... 分别以最大峰值加速度(以下简称PGA)和有效峰值加速度(以下简称EPA)为参数,对金沙江流域上12个工程场点进行了地震危险性分析,得到了各个场点在不同的年超越概率下的基岩PGA和EPA值。通过对PGA、EPA值比较分析认为:PGA与EPA值的大小比例关系主要受年超越概率大小的影响,当年超越概率较大时,表现为PGA>EPA;当年超越概率较小时,PGA与EPA的比例关系还与场点周围的潜源分布形式及潜源的震级上限的大小有关,不同的年超越概率、不同的潜源分布形式和震级上限,可使PGA>EPA,也可使PGA<E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峰值加速度(epa) 最大峰值加速度(PGA) 年超越概率 潜在震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场地条件对竖向抗震设计反应谱最大值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陈鹏 耿淑伟 +1 位作者 席远 董钢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10-712,744,共4页
文章采用294条竖向按我国相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划分场地条件的强震记录反应谱,提出用有效峰值加速度(EPA)表示地震动强度,按照Ⅱ类场地上EPA进行分组,研究每个分组区间场地条件对竖向反应谱最大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地震动强度下,随... 文章采用294条竖向按我国相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划分场地条件的强震记录反应谱,提出用有效峰值加速度(EPA)表示地震动强度,按照Ⅱ类场地上EPA进行分组,研究每个分组区间场地条件对竖向反应谱最大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地震动强度下,随着场地变软,竖向场地系数随之增大;同一场地条件下,随着地震动强度提高,竖向场地系数有减小的趋势。通过计算与分析,给出了不同类别场地竖向设计反应谱最大值的1组竖向场地系数建议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地类别 竖向设计反应谱 有效峰值加速度 场地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口盆地非线性地震效应及设计地震动参数 被引量:20
3
作者 陈国兴 金丹丹 +1 位作者 朱姣 李小军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721-1736,共16页
针对基岩明显起伏、土层非均匀分布的典型河口盆地场地,考虑土体非线性特征,采用黏弹性人工边界模拟无限域对地震波动的影响,建立大尺度精细化二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了盆地地表地震动幅值、频谱、持时、传递函数特征,探讨了基岩起伏土层... 针对基岩明显起伏、土层非均匀分布的典型河口盆地场地,考虑土体非线性特征,采用黏弹性人工边界模拟无限域对地震波动的影响,建立大尺度精细化二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了盆地地表地震动幅值、频谱、持时、传递函数特征,探讨了基岩起伏土层的地震动聚集效应及盆地边缘效应。结果表明:(1)盆地近地表土层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地震动放大效应,且随土层深度增加呈非单调递减特征,基岩突变处地震动聚集效应明显,盆地两侧产生较为显著的边缘效应;场地中、长周期地震动的放大作用显著;(2)多遇地震、偶遇地震和罕遇地震水平时,场地卓越周期依次介于0.35-0.65 s、0.40-0.75 s和0.50-1.05 s之间;给出了盆地地表PGA(地表峰值加速度)、卓越周期均值等值线图及地表加速度反应谱放大因子建议值,地表设计地震动参数amax(地震影响系数)与Tg(特征周期)明显大于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取值;(3)盆地特殊位置地表地震动持时得到不同幅度增长,且与输入地震动特性相关;(4)该盆地对0.5-2.0 Hz频段基岩地震动的放大效应比较显著,对小于0.2 Hz或大于2.5 Hz的基岩地震动,该盆地地震动放大效应不明显;(5)福州城区及其邻近区域地震动放大效应普遍较大。大尺度二维非线性分析一定程度上能合理反映微地形起伏、土层分布及土体非线性对地震波传播过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盆地 非线性地震效应 聚集效应 边缘效应 地表峰值加速度 地震动持时 设计地震动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克孜尔坝址设定地震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钟菊芳 吴胜兴 +1 位作者 胡晓 易立新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13-417,共5页
以新疆克孜尔坝址为研究对象,综合确定性和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的优点,依据最大贡献和构造一致原则,提出了基于有效峰值加速度(EPA)的设定地震方法,给出了新疆克孜尔坝址100a超越概率为2%的设定地震参数———震级、震中距和反应谱.... 以新疆克孜尔坝址为研究对象,综合确定性和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的优点,依据最大贡献和构造一致原则,提出了基于有效峰值加速度(EPA)的设定地震方法,给出了新疆克孜尔坝址100a超越概率为2%的设定地震参数———震级、震中距和反应谱.该设定地震反应谱介于一致概率反应谱和规范标准反应谱之间,克服了一致概率反应谱和规范标准反应谱的不足,证实了设定地震方法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孜尔坝址 有效峰值加速度 地震危险性分析 设定地震 反应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振沟对爆破振动加速度峰值减振效应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郭涛 毛益明 +1 位作者 杨力 沈蔚 《工程爆破》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6-78,90,共4页
通过对减振沟开挖前后两个阶段爆破振动加速度峰值的监测,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得到两种情况下的萨道夫斯基经验公式。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得到减振沟对振动加速度峰值的减振规律。结果表明,合理的开挖减振沟可有效地降低爆破振动加速度... 通过对减振沟开挖前后两个阶段爆破振动加速度峰值的监测,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得到两种情况下的萨道夫斯基经验公式。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得到减振沟对振动加速度峰值的减振规律。结果表明,合理的开挖减振沟可有效地降低爆破振动加速度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振沟 爆破振动 加速度峰值 减振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际场地和碰撞双重效应的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易损性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赵金钢 贾宏宇 +2 位作者 李晰 占玉林 李兰平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4-74,共11页
为了研究实际场地和碰撞双重效应对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易损性的影响,以某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为研究对象,基于OpenSees软件建立不同伸缩缝宽度取值对应的有限元模型,并将基岩地震波按桥位处实际土层特性转化为地表地震波,进行增量动力非... 为了研究实际场地和碰撞双重效应对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易损性的影响,以某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为研究对象,基于OpenSees软件建立不同伸缩缝宽度取值对应的有限元模型,并将基岩地震波按桥位处实际土层特性转化为地表地震波,进行增量动力非线性分析(多点激励),同时与未考虑实际土层过滤影响(一致激励)的结构响应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随伸缩缝宽度的增大,碰撞效应使2#墩(次高墩)在一致激励作用下的损伤概率逐渐大于多点激励情况,最大差值为0.28;碰撞效应使3#墩(最高墩)损伤概率降低,且一致激励低估了3#墩各损伤阶段的损伤概率,最大低估量为0.35;随基岩地震波加速度峰值的增加,一致激励作用下2#墩的位移延性系数概率需求值逐渐大于多点激励时的需求值,而多点激励作用下3#墩的位移延性系数概率需求值均大于一致激励情况.实际场地和碰撞效应对大跨度连续刚构桥的高墩和低墩易损性影响不同,需在抗震设计中综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地效应 碰撞效应 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 基岩地震波 加速度峰值 易损性分析 损伤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地震强度空间变异性的地铁系统连通可靠性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赵密 宋军 +2 位作者 缪惠全 钟紫蓝 杜修力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03-210,共8页
考虑地震强度的空间变异性,本文提出一种以震后通行能力为目标的地震作用下地铁系统连通可靠性评价方法。首先,根据历史地震资料和地震烈度衰减关系,开展目标区域地震危险性分析,生成具有空间变异性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场;其次,采用图论... 考虑地震强度的空间变异性,本文提出一种以震后通行能力为目标的地震作用下地铁系统连通可靠性评价方法。首先,根据历史地震资料和地震烈度衰减关系,开展目标区域地震危险性分析,生成具有空间变异性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场;其次,采用图论建模方法构建地铁网络拓扑模型,并将地震动场输入网络;再次,结合结构地震易损性模型计算地铁车站、区间隧道的地震失效概率,并模拟地铁网络的震后状态;最后,引入有效连通的概念建立了3种指标:网络连通可靠度、车站连通可靠度和运营线路故障率,基于Monte Carlo模拟方法从不同角度对地铁系统的抗震连通可靠性进行分析。基于上述流程以北京市城六区地铁系统为例进行抗震连通可靠性分析。结果表明:地震强度的空间变异性对系统连通可靠度的影响显著;在50年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作用下该地铁系统中88%的车站之间能够实现有效连通;运营线路之间相互交错形成闭环能有效提高系统的连通可靠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连通可靠性 Monte Carlo模拟 地铁系统 有效连通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场地条件对地表地震动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董菲蕃 金丹丹 陈国兴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12-718,共7页
以安徽省滁州市地震小区划场地为研究对象,基于ABAQUS显式有限元并行计算平台,采用大尺度二维精细化有限元非线性分析方法,研究了局部地质条件差异对场地地震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场地地震动放大效应明显,河漫滩地表PGA放大效... 以安徽省滁州市地震小区划场地为研究对象,基于ABAQUS显式有限元并行计算平台,采用大尺度二维精细化有限元非线性分析方法,研究了局部地质条件差异对场地地震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场地地震动放大效应明显,河漫滩地表PGA放大效应尤为显著;相比一级阶地,河漫滩地表加速度反应谱谱形加宽,谱峰向长周期方向移动,移动幅度约为0.05~0.25S,相应的特征周期增大。地表加速度反应谱呈双峰甚至多峰特征,大尺度场地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能定性反映出局部地质条件对场地地震效应特性的影响,可为城市地震小区划提供更为合理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地地震效应 局部地质条件 大尺度二维精细化有限元 非线性分析 地表峰值加速度 加速度反应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坝体地震记录峰值加速度特性分析
9
作者 钟菊芳 胡晓 杨荣来 《水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0-24,共5页
针对目前地震工程中建议用有效峰值加速度(EPA)代替最大峰值加速度(PGA)的现状,以克孜尔大坝为例,通过对地震记录资料的统计分析揭示坝体地震响应的PGA与EPA间的内在联系和统计特性,以及EPA与PGA随震级、震中距的衰减规律,探讨坝高对PGA... 针对目前地震工程中建议用有效峰值加速度(EPA)代替最大峰值加速度(PGA)的现状,以克孜尔大坝为例,通过对地震记录资料的统计分析揭示坝体地震响应的PGA与EPA间的内在联系和统计特性,以及EPA与PGA随震级、震中距的衰减规律,探讨坝高对PGA和EPA的影响规律,为大坝抗震计算分析中加速度峰值的合理选用和预测提供理论依据及实用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记录 PGA epa 衰减规律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山顶地形三维效应某电视塔测力风洞试验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浩 柯世堂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999-3006,共8页
以位于南京秀山顶部某电视塔为例,为精确考虑三维地形效应对电视塔风荷载设计取值的影响,首先对电视塔周边800 m内的山顶地形进行风洞试验,获取电视塔结构参考高度处的风速修正系数;然后利用高频动态天平测力(HFFB)技术进行不同风向角... 以位于南京秀山顶部某电视塔为例,为精确考虑三维地形效应对电视塔风荷载设计取值的影响,首先对电视塔周边800 m内的山顶地形进行风洞试验,获取电视塔结构参考高度处的风速修正系数;然后利用高频动态天平测力(HFFB)技术进行不同风向角下电视塔刚体模型测力试验。基于试验结果,提炼出不同风向角下电视塔结构基底等效内力和顶部峰值加速度响应的分布规律,并分析典型最不利风向角下电视塔结构层等效静力风荷载(ESWLs)分布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山顶地形三维效应对于此类电视塔结构风力分布的影响显著。本文试验和相关结论可为此类山顶地形电视塔结构抗风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塔 山顶地形三维效应 高频天平测力试验 等效内力 等效静风荷载 峰值加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程分析设计地震动确定方法探讨 被引量:1
11
作者 程华群 《山西建筑》 2013年第24期41-42,共2页
结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介绍了几个易混淆的地震动特性概念,阐述了强震记录调整的方法,并对地震动输入水平进行了对比与研究,最后提出了选择设计地震动的建议。
关键词 地震动 有效峰值加速度 反应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孟加拉国铁路桥梁抗震设计研究
12
作者 李秀华 曹海静 王玉珏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0-14,共5页
孟加拉国地质条件和自然环境复杂,基础设施建设非常落后。该国将大规模修建铁路,但缺乏铁路设计规范。因此,选用合理的规范体系对孟加拉国铁路设计和施工是必要的。本文从孟加拉国独特的地质构造出发,通过研究孟加拉国建筑规范的地震作... 孟加拉国地质条件和自然环境复杂,基础设施建设非常落后。该国将大规模修建铁路,但缺乏铁路设计规范。因此,选用合理的规范体系对孟加拉国铁路设计和施工是必要的。本文从孟加拉国独特的地质构造出发,通过研究孟加拉国建筑规范的地震作用、场地类别等,把当地的地震作用与中国规范桥梁抗震设计方法结合,完成了孟加拉帕德玛大桥铁路连接线的桥梁抗震设计。该成果已通过孟方审批并实施,以期为孟加拉国铁路桥梁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桥梁 抗震设计 反应谱 有效峰值加速度 孟加拉国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强震记录估计场地放大效应的一种方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亦恺 丁海平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2023年第1期15-21,共7页
选取了KiK-net井下台阵的73个台站的262组加速度记录,每组数据均包括各台站对应的地表和孔底基岩记录,共计524条加速度记录,建立了相应的73个场地的一维土层模型,采用shake91软件进行了一维土层等效线性化地震反应计算。首先分别由孔底... 选取了KiK-net井下台阵的73个台站的262组加速度记录,每组数据均包括各台站对应的地表和孔底基岩记录,共计524条加速度记录,建立了相应的73个场地的一维土层模型,采用shake91软件进行了一维土层等效线性化地震反应计算。首先分别由孔底加速度记录通过正演计算得到地表加速度和露头基岩加速度,由地表加速度记录反演计算得到露头基岩加速度;然后根据场地地震响应放大倍数的定义,即地表有效峰值加速度除以露头基岩有效峰值加速度,分别得到了各类场地正、反演计算结果的放大倍数统计值,并取正、反演结果的平均值作为场地最终放大倍数;最后给出了场地有效峰值加速度的调整系数。结果可以作为结构抗震设计中地震动参数选取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iK-net强震记录 场地放大倍数 场地影响系数 有效峰值加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覆土层对可液化场地地震响应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林大富 黄凤娟 付钰 《路基工程》 2019年第5期18-22,共5页
为研究上覆土层厚度及土性对地震作用下的可液化场地响应的影响,构造若干类典型可液化场地剖面,将水平成层场地置于基岩上,选取Carbondale波并利用D-mod 2000进行场地非线性动力分析。经计算,随着上覆土层厚度的增加,地表峰值加速度减小... 为研究上覆土层厚度及土性对地震作用下的可液化场地响应的影响,构造若干类典型可液化场地剖面,将水平成层场地置于基岩上,选取Carbondale波并利用D-mod 2000进行场地非线性动力分析。经计算,随着上覆土层厚度的增加,地表峰值加速度减小;随着上覆土层塑性指数的增大,地表峰值加速度增大;可液化场地对输入地震波具有缩小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液化场地响应 非线性分析 上覆土层 峰值加速度 缩小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