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宁夏清水河流域水土保持作用下的水沙效应研究
1
作者 杨军 徐敬华 +1 位作者 曾晨军 刘昌慧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4-101,共8页
受气候变化和大规模水土保持措施等因素共同作用下,黄河水沙情势发生剧烈变化。以黄河宁夏段面积最大、侵蚀最为严重的清水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1955—2016年实测水沙资料,解析水沙对关键影响因素的响应规律,探究水土保持作用下流域水... 受气候变化和大规模水土保持措施等因素共同作用下,黄河水沙情势发生剧烈变化。以黄河宁夏段面积最大、侵蚀最为严重的清水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1955—2016年实测水沙资料,解析水沙对关键影响因素的响应规律,探究水土保持作用下流域水沙关系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清水河流域整体上呈现水沙减少趋势,人类活动引发的下垫面剧烈改变是水沙变化的主要因素,加快了流域水沙关系的演变;2000年后流域水沙关系发生明显转变,具体表现为水沙关系曲线系数a的显著降低,流域下游指数b明显上升。本研究认为流域水沙关系受到大规模水土保持措施实施的驱动而发生演变,基于泥沙的“储存-释放”效应,在新水沙条件下,强输沙事件出现的概率仍旧存在,因此需要加强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沙效应 河流输沙变异特性 气候变化 水土保持 “储存-释放”效应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主要河流水沙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王延贵 吴钰川 +1 位作者 刘焕永 陈康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22,共7页
为了解我国南方河流的水沙变化及主要成因,利用Mann-Kendall检验法和水文量累积曲线法,分析了南方主要河流代表站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变化特征,探讨了影响南方河流水沙变化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长江、珠江、钱塘江和闽江等南方河流代表站... 为了解我国南方河流的水沙变化及主要成因,利用Mann-Kendall检验法和水文量累积曲线法,分析了南方主要河流代表站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变化特征,探讨了影响南方河流水沙变化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长江、珠江、钱塘江和闽江等南方河流代表站年径流量都没有显著的变化态势;除钱塘江代表站外年输沙量都有显著减少趋势;钱塘江2016—2020年为平水平沙期,2011—2020年为平水多沙期,其他河流2016—2020年和2011—2020年均为平水少沙期;影响南方河流水沙变化的人类活动包括水库拦沙、水土保持措施、河道采砂、流域过度建设等,其中水库拦沙是南方河流减沙的主要措施,水土保持措施在南方河流减沙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河道采砂对河道减沙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河流 水沙变化 水库拦沙 水土保持 河道采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中丘陵区“长治”工程的减沙效益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雷孝章 曹叔尤 +1 位作者 戴华龙 戴永波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2-58,共7页
以川中丘陵区“长治”工程为研究对象 ,对坡面和小流域各种措施的减沙理水效益进行了分析 ,同时结合各种措施的减沙理水效果 ,探讨了不同尺度下水保措施的减沙效果。研究表明 ,长治工程对坡面和小流域的减沙理水效果明显 。
关键词 “长治”工程 水土保持 减沙效益 水沙运行机制 林草措施 保土耕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土保持措施不同配置体系的滞洪减沙效应 被引量:30
4
作者 姚文艺 茹玉英 康玲玲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8-31,共4页
主要以黄土高原多沙粗沙区皇甫川流域为例,依据野外实测资料分析了水土保持措施不同类型配置体系下的滞洪减沙效应。提出了"措施配置比"和"流域治理效应与水土保持治理措施类型配置方案有关"的概念。研究结果表明:... 主要以黄土高原多沙粗沙区皇甫川流域为例,依据野外实测资料分析了水土保持措施不同类型配置体系下的滞洪减沙效应。提出了"措施配置比"和"流域治理效应与水土保持治理措施类型配置方案有关"的概念。研究结果表明:在水土保持治理措施体系中,若单项措施的配置比不同,措施体系的滞洪减沙作用是不同的;当淤地坝配置比<2%时,流域治理的减沙效益很低;若坝库控制面积小于总流域面积的10%,尽管其它措施的治理度达45%左右,但对于面平均降水量>35mm、最大日降水量>50mm的暴雨洪水,流域治理措施体系的控制作用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配置体系 滞洪减沙效应 措施配置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江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减水减沙效益评价 被引量:8
5
作者 涂安国 杨洁 +2 位作者 李英 莫明浩 廖轶群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48-151,共4页
利用赣江流域1956—2008年年降雨量和赣江控制站外洲水文站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资料,采用水文分析法计算赣江流域近30a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减水减沙效益。结果表明,赣江流域治理后期1984—2008年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年均减沙量为5.70×10... 利用赣江流域1956—2008年年降雨量和赣江控制站外洲水文站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资料,采用水文分析法计算赣江流域近30a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减水减沙效益。结果表明,赣江流域治理后期1984—2008年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年均减沙量为5.70×106 t,年均减沙效率为48.57%。随着水土保持措施的生效,减沙率有逐年上升而后稳定的趋势,2008年减沙率达80.54%;赣江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对流域年径流总量减少不明显,后期径流量反而会有所增加。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能增加流域土壤入渗,减少地表径流,削减洪峰流量,延长汇流时间,起到防洪减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减水减沙效益 水文法 赣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中游水利水土保持措施减沙作用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8
6
作者 康玲玲 张胜利 +1 位作者 魏义长 刘小强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10年第2期111-116,共6页
黄河中游水利水土保持措施减沙关系黄河治理战略全局,对其进行回顾和展望,可为目前开展的黄河综合规划修编提供重要参考。结果表明:1960—1984年,平均每年拦蓄泥沙约5亿t,其中干流水库1.0亿t(19.6%)、支流水库1.2亿t(23.5%)、灌溉引沙0.... 黄河中游水利水土保持措施减沙关系黄河治理战略全局,对其进行回顾和展望,可为目前开展的黄河综合规划修编提供重要参考。结果表明:1960—1984年,平均每年拦蓄泥沙约5亿t,其中干流水库1.0亿t(19.6%)、支流水库1.2亿t(23.5%)、灌溉引沙0.6亿t(11.8%)、淤地坝拦沙2.0亿t(39.16%)、梯田拦沙0.3亿t(5.9%);到20世纪80和90年代,这种减沙构成略有变化,总体来看,水利措施减沙比例变化不大,而水土保持措施拦沙比例有所减小;70—90年代,黄河中游年均减沙3亿t左右,目前,水利水土保持措施现状减沙约3.5亿~4.5亿t。展望水利水土保持措施减沙作用后认为:近年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地区暴雨强度较小,实测来沙量资料不能作为黄河综合规划修编中水土保持现状减沙效果计算的主要依据;由于未来黄河中游来沙量变化取决于多种因素的组合,因此,对未来水利水土保持措施减沙作用应持慎重和偏于安全的态度,并作为今后长期认真研究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工程 水土保持 减沙作用 回顾 黄河中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草地在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中的减水减沙效益与有效盖度 被引量:38
7
作者 焦菊英 王万忠 《草地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76-182,共7页
根据黄土高原绥德、延安 、离石、安塞等地的草地径流小区资料,分析不同次降雨条件下,人工草地的减水减沙效益和水土保持有效盖度。结果表明,当降雨指标小于坡耕地侵蚀性降雨标准时,草地并不发挥水土保持作用,减水减沙效益为零,... 根据黄土高原绥德、延安 、离石、安塞等地的草地径流小区资料,分析不同次降雨条件下,人工草地的减水减沙效益和水土保持有效盖度。结果表明,当降雨指标小于坡耕地侵蚀性降雨标准时,草地并不发挥水土保持作用,减水减沙效益为零,当降雨指标大于坡耕地侵蚀性标准时,其减水减沙效益随着降雨指标的增大而减小。在土壤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要使土壤侵蚀模数小于某一定值, 降雨、地形和植被覆盖因子三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互制约关系,即草地的盖度随着降雨和坡度的增大而增大,当盖度达到一定程度时,降雨与坡度对其的制约影响减弱。建立草地的减水减沙效益指标体系,及草地水土保持临界有效盖度与降雨坡度的关系式,并结合降雨频率的分析,得出草地抵抗不同年暴雨的临界有效盖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人工草地 水土保持 减水减沙效益 有效盖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流域沙棘植物柔性坝系累积水保效应原型试验 被引量:4
8
作者 杨方社 李怀恩 +3 位作者 杨联安 毕慈芬 李贵 乔旺林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0-14,共5页
在典型砒砂岩地区内蒙古准格尔旗东一支沟小流域开展了沙棘植物柔性坝系累积水保效应原型试验。结果表明:沟道柔性坝系普遍发生了淤积,柔性坝系与下游刚性谷坊配套使用可天然分选沟道泥沙—拦粗淤细,将粗沙过滤在沟道里,细沙淤积在下游... 在典型砒砂岩地区内蒙古准格尔旗东一支沟小流域开展了沙棘植物柔性坝系累积水保效应原型试验。结果表明:沟道柔性坝系普遍发生了淤积,柔性坝系与下游刚性谷坊配套使用可天然分选沟道泥沙—拦粗淤细,将粗沙过滤在沟道里,细沙淤积在下游刚性谷坊中,拦沙效果非常明显;柔性坝系对沟道土壤水分具有较强的调节作用,可减缓沟道土壤水分蒸发,增大土壤入渗,达到拦沙保水的目的;柔性坝系发达的根系可显著的改善沟道土壤的理化性质和肥力,提高土壤的蓄水保土功能。本试验研究可为在砒砂岩地区推广沙棘植物柔性坝这一生物工程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砒砂岩地区 沙棘柔性坝系 水保效应 原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不同植被格局产流产沙试验研究 被引量:19
9
作者 李强 李占斌 +1 位作者 鲁克新 游珍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00-102,104,共4页
利用径流冲刷试验,在不同植被格局的坡面上,对黄土丘陵区坡面不同植被格局的侵蚀产沙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流量下,各个植被格局对于坡面产流量的影响不显著。不同植被格局坡面的累积产沙量呈现出随着流量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 利用径流冲刷试验,在不同植被格局的坡面上,对黄土丘陵区坡面不同植被格局的侵蚀产沙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流量下,各个植被格局对于坡面产流量的影响不显著。不同植被格局坡面的累积产沙量呈现出随着流量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但是坡面累积产沙量的差异都是随着流量的增加反而减小了。各个植被格局坡面的累积径流量过程与累积产沙量过程之间呈相关性非常显著,相关系数都达到9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植被格局 径流冲刷 产流产沙 水土流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龙区间水土保持措施减水减沙效益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冉大川 柳林旺 +1 位作者 赵力仪 于德广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1-4,共4页
河龙区间水土保持措施减水减沙效益分析研究采用了“水文法”和“水保法”两种分析计算方法。“水保法”是分析研究的重点。在分析计算中,采用了1996 年土地变更资料和1990 年土地详查资料,并采用二阶等距抽样调查方法核实河... 河龙区间水土保持措施减水减沙效益分析研究采用了“水文法”和“水保法”两种分析计算方法。“水保法”是分析研究的重点。在分析计算中,采用了1996 年土地变更资料和1990 年土地详查资料,并采用二阶等距抽样调查方法核实河龙区间水保措施保存面积;水保坡面措施减洪减沙效益计算采用“串联法”和“并联法”两种方法平行研究,注重了坡面与沟道、洪水与泥沙的有机联系;在计算淤地坝拦泥量的基础上,将淤地坝分为淤平坝地和正在拦洪时期坝地两部分,分别计算其减洪量,并计算了淤地坝减蚀量;水库、灌溉减水减沙量的计算分为减洪水与减常水、减洪沙与减常沙两部分。此外,还考虑了河龙区间工业、生活用水和人类活动增洪增沙对河流水沙变化的影响,尤其是人类活动增洪增沙计算,绝大多数支流采用的是实际典型调查值,增洪增沙指标比较可靠。“水保法”计算结果表明:70 年代河龙区间21 条有控支流水利水保措施及人类活动等年均减洪4 .177 ~4 .258 亿m 3 ,年均减洪沙1 .720~1 .775 亿t ;80 年代年均减洪4 .148 ~4 .292 亿m 3 ,年均减洪沙1 .644 ~1 .645 亿t;90 年代年均减洪4 .805 ~5 .380 亿m 3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减水减沙 效益 河龙区间 黄河中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降雨条件下裸坡、植被坡的产流产沙过程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德利 王瑄 邱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5期21971-21974,共4页
[目的]分析天然降雨条件下,裸坡、植被坡的产沙产流特征。[方法]以10°、15°裸坡和植被坡为试验对象,分析了裸坡、植被坡在天然降雨条件下的产沙产流特征,以及裸坡与植被坡的降雨量与产沙量关系。[结果]裸坡与植被坡的产沙量... [目的]分析天然降雨条件下,裸坡、植被坡的产沙产流特征。[方法]以10°、15°裸坡和植被坡为试验对象,分析了裸坡、植被坡在天然降雨条件下的产沙产流特征,以及裸坡与植被坡的降雨量与产沙量关系。[结果]裸坡与植被坡的产沙量、产流量都与降雨量、坡度、坡面植被有关。各坡面累积产沙量、产流量的大小关系均为15°裸坡>10°裸坡>15°植被坡>10°植被坡。天然降雨情况下,各坡面产沙量与降雨量均呈幂函数关系。[结论]在相同坡度条件下,植被坡的产沙量、产流量都比裸坡要小,说明其具有较好的水土保持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降雨 产沙 产流 水土保持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态护坡下水土保持效果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任改 白芝兵 +1 位作者 赵迪 任婷艳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25-27,45,共4页
为研究不同生态护坡措施实施后其护坡效果随时间的变化情况,选取北京市昌平区朱辛庄水土保持示范基地内的4组不同护坡类型径流小区为研究对象,通过连续5 a的植被调查和人工模拟降雨实验研究,对各个护坡径流小区的植被状况以及产流和产... 为研究不同生态护坡措施实施后其护坡效果随时间的变化情况,选取北京市昌平区朱辛庄水土保持示范基地内的4组不同护坡类型径流小区为研究对象,通过连续5 a的植被调查和人工模拟降雨实验研究,对各个护坡径流小区的植被状况以及产流和产沙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4种生态护坡实施后,随着时间推移,护坡植物种类会朝着当地土生植物种类发生演替,从而导致护坡的水土保持效果发生变化,每种生态护坡的效果各不相同;单一植物护坡容易受到植物演替规律的影响,而采用工程与植物措施相结合的护坡形式,水土保持效果则更为持久有效。研究成果可为今后生态护坡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护坡 植物演替 产流产沙 水土保持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龙区间水利水保工程减沙效益水保法研究成果汇总浅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徐建华 李雪梅 李世明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1995年第8期18-22,26,共6页
在汇总“七五”期间水保基金、水沙基金和自然科学基金等3个项目水保法分析的河龙区间14条支流水利水保工程减沙效益成果的基础上,对各项措施面积、措施减沙指标以及减沙量分别进行了对比讨论,指出了三种成果的差异以及造成差异的... 在汇总“七五”期间水保基金、水沙基金和自然科学基金等3个项目水保法分析的河龙区间14条支流水利水保工程减沙效益成果的基础上,对各项措施面积、措施减沙指标以及减沙量分别进行了对比讨论,指出了三种成果的差异以及造成差异的原因,并为进一步研究黄河的水沙变化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工程 经济效益 黄河中游 水土保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方来水来沙的异位侵蚀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杉杉 李占斌 +1 位作者 张乐涛 马波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9-145,共7页
上方来水来沙作为上下不同地貌部位之间水流能量传递的媒介和泥沙输移的载体,对下游侵蚀产沙过程具有重要影响,是土壤侵蚀研究的关键环节。以往研究多侧重于小流域泥沙来源以及上方来水来沙的异位沉积效应,对上方来水来沙的异位侵蚀效... 上方来水来沙作为上下不同地貌部位之间水流能量传递的媒介和泥沙输移的载体,对下游侵蚀产沙过程具有重要影响,是土壤侵蚀研究的关键环节。以往研究多侧重于小流域泥沙来源以及上方来水来沙的异位沉积效应,对上方来水来沙的异位侵蚀效应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回顾了上方来水来沙异位侵蚀效应的研究方法,在总结归纳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异位侵蚀"的概念,从异位径流特征、侵蚀产沙等方面,分析了裸露坡面上方来水来沙的异位侵蚀效应,并对水土保持措施异位减蚀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异位侵蚀研究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提出可从明确异位侵蚀效应概念、探索异位侵蚀影响因素及其机理、阐明上方来水来沙异位侵蚀过程中水沙和能量传递特征、量化水土保持措施异位减蚀作用等4个方面进一步深入研究上方来水来沙的异位侵蚀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方来水来沙 土壤侵蚀 异位侵蚀效应 水土保持措施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渭北小流域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沙效益
15
作者 吴发启 刘秉正 +1 位作者 赵晓光 陈继明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1992年第4期30-35,共6页
通过对渭北地区29个县、市、区的34条小流域水土流失的成因和分布规律的调查和资料分析,并对实施的各项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沙量进行了计算。认为,渭北高原水土流失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侵蚀量的大小与10min最大雨强、地形坡度因... 通过对渭北地区29个县、市、区的34条小流域水土流失的成因和分布规律的调查和资料分析,并对实施的各项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沙量进行了计算。认为,渭北高原水土流失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侵蚀量的大小与10min最大雨强、地形坡度因子成正相关;人类活动具有二重性。34条流域的总减沙量为192.51万t,其中梯田埝也减沙量占减沙量的28.7%,林草为46.43%,工程措施为24.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减沙效益 渭北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上中游水土保持减沙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敏 《中国水土保持》 2016年第9期68-72,93,共5页
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对1954—2012年黄河年输沙量、降水量和水土流失治理度数据分3个时段进行了计算,分析认为:水土流失治理度较好地"解释"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黄河年输沙量锐减的现象,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水平均达到α=0.001;在196... 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对1954—2012年黄河年输沙量、降水量和水土流失治理度数据分3个时段进行了计算,分析认为:水土流失治理度较好地"解释"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黄河年输沙量锐减的现象,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水平均达到α=0.001;在1967—1987年时段,相同降雨条件下,水土流失治理度的提高不仅显著减少了黄河年输沙量,而且使年输沙量对降雨的响应趋于"迟缓",在1988—2012年时段,仅由水土流失治理度一个因子就能够很好地"解释"黄河年输沙量的变化;在水土流失治理度超过55%时,计算年输沙量仅1.2亿t,以80%的置信度,黄河年输沙量将小于5亿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输沙量 水土保持 减沙效果 黄河上中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土保持临时措施下工程堆积体坡面减流减沙效应 被引量:19
17
作者 张志华 聂文婷 +5 位作者 许文盛 黄金权 李力 李建明 张文杰 刘纪根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1-150,共10页
为量化城市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相关规范中对于水土保持临时措施的布设要求,并为水土保持监管提供科学依据,该研究以深圳市生产建设项目工程堆积体为例,基于工程堆积体特征及其水土保持临时措施实施情况现场调查结果,结合深圳市多年自... 为量化城市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相关规范中对于水土保持临时措施的布设要求,并为水土保持监管提供科学依据,该研究以深圳市生产建设项目工程堆积体为例,基于工程堆积体特征及其水土保持临时措施实施情况现场调查结果,结合深圳市多年自然降雨强度,概化设计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临时苫盖和拦挡措施在不同降雨强度及坡度下对工程堆积体坡面的减流减沙效应。结果表明:1)坡度为20°,降雨强度为1.45~3.33 mm/min,单一临时拦挡与苫盖措施平均径流率较裸土条件降低幅度分别为22.46%~38.22%和-20.59%~38.34%(负值表示该措施下平均径流率大于裸土条件),其减流效应随降雨强度的增大而减弱,且两者减流效应大体相当;2)单一临时苫盖措施减沙效应较拦挡措施更为明显,其平均侵蚀速率较裸土条件降低幅度为70.06%~97.35%,是临时拦挡措施减沙效应的1.2~7.6倍;3)采用临时拦挡+不同覆盖率的临时苫盖(25%、50%、75%、100%)措施,堆积体坡面平均流速及侵蚀速率随苫盖覆盖率的增大而降低,侵蚀速率较裸土条件降低幅度为32.98%~97.79%。临时拦挡+苫盖措施下,工程堆积体坡面减流减沙效应达到最佳时的临时苫盖覆盖率阈值为50%~75%。考虑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工作的开展,建议生产建设项目施工区布设临时拦挡+覆盖率50%以上的密目网苫盖措施。研究成果可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泥沙 水土保持 工程堆积体 减流减沙效应 模拟降雨 径流产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鄂尔多斯十大孔兑淤地坝减沙效应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殿君 于森淼 +3 位作者 孟庆东 陈正新 王百群 于洋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2-49,共8页
为了定量评价十大孔兑地区淤地坝的减沙效益,基于历史资料整理与实地详查,统计了十大孔兑地区1986年以来现存淤地坝的数量和分布特征;采用淤积体概化法,确定了影响淤地坝减沙量的主要参数,并计算了研究区354座淤地坝的减沙量。结果表明... 为了定量评价十大孔兑地区淤地坝的减沙效益,基于历史资料整理与实地详查,统计了十大孔兑地区1986年以来现存淤地坝的数量和分布特征;采用淤积体概化法,确定了影响淤地坝减沙量的主要参数,并计算了研究区354座淤地坝的减沙量。结果表明:十大孔兑354座淤地坝累计减沙3.205 61×10^(7)t,其中减沙量最大的孔兑为西柳沟,达1.239 76×10^(7)t;通过分析不同时段淤地坝的减沙特征表明,1986—1999年、2000—2009年和2010—2018年3个时段的淤地坝减沙量分别为4.946 6×10^(6)t, 1.155 57×10^(7)t, 1.555 38×10^(7)t。十大孔兑地区淤地坝具有显著的减沙作用,具有很高的减沙指标(达5 720.33~58 141.81 t/座),2000年以后的两个时间段内,随着坡面林草措施的增加,淤地坝减沙量增加,表明在这一地区,淤地坝仍然是最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十大孔兑 淤地坝 减沙量 水土保持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长汀县不同水保措施的减流减沙效应 被引量:5
19
作者 蒋涛 谢炎敏 +2 位作者 陈志彪 陈志强 陈俊佳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5-41,共7页
[目的]揭示福建省长汀县不同水保措施的减流减沙效应,为南方红壤侵蚀区治理水土流失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以福建省长汀县水土保持科教园7种水保措施为研究对象,利用K均值聚类的方法将降雨特征划分为4类雨强和雨型定量研究径流泥沙,分... [目的]揭示福建省长汀县不同水保措施的减流减沙效应,为南方红壤侵蚀区治理水土流失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以福建省长汀县水土保持科教园7种水保措施为研究对象,利用K均值聚类的方法将降雨特征划分为4类雨强和雨型定量研究径流泥沙,分析不同水保措施及雨型下的减流减沙效益。[结果](1)小区ZG(小平台+种果)与MWS(马尾松纯林)减流率最为显著;小区BC(全坡面种植+播草)和ZG减沙效果最为显著。(2)径流量与降雨量呈显著正相关,径流泥沙量在不同雨型下差异不显著,径流量与植被盖度显著相关;(3)同一雨型下,不同水保措施处理的减流减沙效果均显著。[结论]水保措施与对照小区的年径流量差异极其显著,减流减沙率受雨型影响较小,径流泥沙量与植被盖度、土壤有机质存在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保措施 减流减沙效应 长汀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