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6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土旱塬区秸秆覆盖量对不同降雨年型土壤水温效应和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1
作者 赵刚 张建军 +10 位作者 党翼 樊廷录 王磊 周刚 王淑英 李兴茂 倪胜利 米文博 周旭姣 程万莉 李尚中 《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43-1653,共11页
为了明确黄土旱塬区不同降雨年型下秸秆覆盖量对土壤水温效应和冬小麦产量影响的机理,本研究连续7年研究了秸秆覆盖量在不同降雨年型对土壤水分、温度及冬小麦耗水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覆盖显著提升越冬期地温,覆盖量越大,增温... 为了明确黄土旱塬区不同降雨年型下秸秆覆盖量对土壤水温效应和冬小麦产量影响的机理,本研究连续7年研究了秸秆覆盖量在不同降雨年型对土壤水分、温度及冬小麦耗水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覆盖显著提升越冬期地温,覆盖量越大,增温效果逐渐减弱。在干旱年和平水年,返青期1500 kg hm^(-2)处理呈增温趋势,而丰水年则表现为降温;不同年型下,覆盖量越大降温效果越显著。秸秆覆盖在冬小麦生育期内均增加了0~2 m土层的土壤贮水量,且覆盖量越大贮水量越高;干旱年和平水年,耗水量随覆盖量增加而减少,而丰水年则相反。干旱年返青—灌浆期,1500 kg hm^(-2)处理较露地贮水量增加11.8 mm,且全生育期耗水量在各年型下均高于露地6.9~14.8 mm,其中返青—拔节期和灌浆—成熟期的耗水量增加尤为显著。在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方面,1500 kg hm^(-2)处理分别较露地增加17.6%和14.8%,增产主要源于穗数增加;3000 kg hm^(-2)处理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与露地接近,而覆盖量进一步增加则导致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下降。当1500 kg hm^(-2)覆盖条件下,可有效提高干旱年和平水年返青期土壤温度,达到高产和高水分利用效率,3000 kg hm^(-2)为临界值,过高覆盖量虽显著增强保水效果,但因降温过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旱塬 冬小麦 秸秆覆盖量 土壤水温效应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防菌株贝莱斯芽孢杆菌DJ1液体发酵工艺优化
2
作者 姜威 张淑梅 +3 位作者 马俊秀 闫更轩 胡基华 吴皓琼 《化学与生物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9-54,共6页
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分别采用正交实验、响应面实验优化了贝莱斯芽孢杆菌DJ1的培养基组分和发酵条件。确定最佳培养基组分为:麦芽糖2.5%、酵母粉0.5%、氯化钠1.0%、硫酸锰0.02%;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23 h、初始pH值8、发酵温度36℃... 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分别采用正交实验、响应面实验优化了贝莱斯芽孢杆菌DJ1的培养基组分和发酵条件。确定最佳培养基组分为:麦芽糖2.5%、酵母粉0.5%、氯化钠1.0%、硫酸锰0.02%;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23 h、初始pH值8、发酵温度36℃,在此条件下,OD_(600)值为1.819,与模型预测值基本吻合,发酵液的有效活菌数为2.34×10^(9) CFU·m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莱斯芽孢杆菌 响应面法 有效活菌数 发酵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水田区杂交中稻蓄留再生稻的氮肥盈余对次年头季稻的节氮效应
3
作者 徐富贤 周兴兵 +6 位作者 郭晓艺 蒋鹏 张林 朱永川 刘茂 熊洪 郭长春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52-1562,共11页
为了提高杂交中稻蓄留再生稻田的氮肥施用效率,研究了上年氮素残留对次年头季稻的节氮效果,以期为再生稻田合理的氮肥管理策略奠定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于2021—2023年在川南冬水田区开展3年定位试验,以优质杂交中稻品种‘旌3优6150’... 为了提高杂交中稻蓄留再生稻田的氮肥施用效率,研究了上年氮素残留对次年头季稻的节氮效果,以期为再生稻田合理的氮肥管理策略奠定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于2021—2023年在川南冬水田区开展3年定位试验,以优质杂交中稻品种‘旌3优6150’为试材,设置再生稻季疏穴0、25%、50%、75%、100%和预留次年头季稻氮肥用量的处理,通过再生稻发苗盛期疏穴塑造再生稻产量差,导致稻田不同氮素残留量,探究上年氮素残留与次年头季稻节氮关系。研究表明,氮残留量与再生稻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头季稻的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比再生稻高15.48%,而稻谷氮素生产效率和氮收获指数则分别比再生稻低5.56%和16.51%。头季稻与再生稻的氮利用率呈正相关。粒芽肥(^(15)N)大部分被当年头季稻吸收,间接促进再生芽发苗,直接被再生稻吸收利用较少,并残留于土壤中供次年头季稻利用。次年头季稻节氮量与上年氮残留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955**),上年再生稻氮残留量和次年头季稻节氮量均随着上年再生稻疏穴率增加而增加。次年头季稻节氮量与上年再生稻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上年再生稻产量在0~4125 kg∙hm^(−2)范围内,次年头季稻可按当地高产施氮水平减少施氮量99.11~0.11 kg∙hm^(−2)。与头季稻相比,再生稻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下降,而氮素稻谷生产效率和氮收获指数增加,说明次年头季稻节氮量与上年氮残留量具有协同作用,因此,提高再生稻产量是减少稻田氮盈余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水田 杂交中稻 再生稻 氮肥残留 节氮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在慢性病共病和生命质量间的中介效应
4
作者 王文星 吴娇健 +4 位作者 卫香楠 张猛 戴江红 蒋红 高发水 《中国卫生统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7-392,共6页
目的了解新疆老年人生命质量(quality of life,QOL)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探究老年人生命质量、慢性病共病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间效应关系,为改善老年人生命质量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研究。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于2023年抽取新疆维吾尔自... 目的了解新疆老年人生命质量(quality of life,QOL)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探究老年人生命质量、慢性病共病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间效应关系,为改善老年人生命质量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研究。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于2023年抽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阿克苏、克拉玛依及昌吉四个地区2610名常驻老年人口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老年人生命质量得分为68.38±20.76分,慢性病共病率为53.1%,慢性病共病(multiple chronic conditions,MCC)对生命质量得分的预测作用显著(β=-4.3497,P<0.001),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分级对QOL得分的预测作用显著(β=0.5534,P<0.001),MCC可以直接或者通过ADL的中介效应间接影响QOL得分。直接效应(-6.2894)和间接效应(-1.7820)分别占总效应的70.18%和29.82%。ADL在老年人QOL得分和MCC状况之间存在一定的中介效应。结论慢性病共病与老年人QOL得分和ADL得分呈显著负相关,慢性病数量越多,老年人QOL得分越低,ADL得分越低,日常生活能力受损越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质量 慢性病共病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兴边富民行动对老年人参保的影响——基于CHARLS数据的证据
5
作者 柴国荣 付文昊 李佳音 《人口与发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2-42,共11页
深入推进兴边富民行动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基于CHARLS 2011—2020年5期微观数据,使用趋势面分析描述陆地边境市老年人参保的时空演化,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和似无相关检验探究兴... 深入推进兴边富民行动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基于CHARLS 2011—2020年5期微观数据,使用趋势面分析描述陆地边境市老年人参保的时空演化,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和似无相关检验探究兴边富民行动对老年人参保的政策效果及其区域异质性,运用中介效应模型探究兴边富民行动作用于老年人参保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兴边富民行动对老年人参保的促进效果显著。(2)兴边富民行动对西南边疆、西北边疆、北部边疆、东北边疆的政策效果存在异质性,对城乡的政策效果不存在差异。(3)兴边富民行动能够通过宽带接入和互联网使用有力推动老年人参保。研究结果意从推进新时代兴边富民行动的角度为边疆地区社会保障专项政策的制定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边富民行动 居民参保 数字基础 政策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氮水平下调亏灌溉对冬小麦叶片光合与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
6
作者 吴晓磊 刘俊明 +3 位作者 曹辉 付媛媛 黄超 高阳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18-627,共10页
为研究冬小麦在不同施氮水平下的调亏灌溉效应,于2021—2022年在黄淮海平原的河南省新乡县开展大田试验,设置3个施氮水平:N1(120 kg/hm^(2))、N2(240 kg/hm^(2))和N3(360 kg/hm^(2)),在拔节-抽穗期设置3个调亏水平:中度调亏(灌水量18 mm... 为研究冬小麦在不同施氮水平下的调亏灌溉效应,于2021—2022年在黄淮海平原的河南省新乡县开展大田试验,设置3个施氮水平:N1(120 kg/hm^(2))、N2(240 kg/hm^(2))和N3(360 kg/hm^(2)),在拔节-抽穗期设置3个调亏水平:中度调亏(灌水量18 mm,M)、轻度调亏(灌水量24 mm,L)和对照(灌水量30 mm,CK)。结果表明:冬小麦旗叶净光合速率(P_(n))受到调亏和施氮水平的显著影响,复水后各处理P_(n)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补偿增长效应,补偿效应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强,N3M、N3L处理表现出超级补偿效应,与复水前相比分别增长42.5%和32.4%。花期地上部干物质量、成熟期地上部营养器官干物质量均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大,成熟期地上部营养器官干物质量随灌水量增加而增大。而轻度调亏能够促进花期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和干物质向籽粒方向转移,促进植株氮素、穗氮素积累,进而提高冬小麦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UE)和氮肥偏生产力(NPFP);运用Mintab 15.1软件建立冬小麦产量、WUE、NPFP与施氮量、灌水量的二次回归方程,计算得出当施氮量为214.6 kg/hm^(2)、灌水量为166.6 mm时,冬小麦产量为10973.1 kg/hm^(2),WUE为2.7 kg/m^(3),NPFP为52 kg/kg,复合合意性最高为0.7,综合效益符合预期目标。因此,施氮量214.6 kg/hm^(2)结合拔节-抽穗期进行轻度水分调亏,能使冬小麦保持较高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可作为该地区适宜的冬小麦调亏灌溉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调亏灌溉 复水 净光合速率 补偿效应 水氮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镇域国土空间规划的“三生空间”效能评价
7
作者 张中华 王晨鹏 王玉蒙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40-758,共19页
建立完善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是新时期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是整个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城乡空间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以镇域国土空间为对象,以陕西省潼关县太要镇为典型案例,运用综合发... 建立完善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是新时期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是整个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城乡空间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以镇域国土空间为对象,以陕西省潼关县太要镇为典型案例,运用综合发展水平评价、耦合协调度评价、功能适宜性评价等方法,构建镇域“三生空间”综合效能评价体系,探讨镇域“三生空间”的格局特征,进行镇域“三生空间”的冲突测度及影响机制分析,提出面向新时期城乡高质量发展需求的镇域国土空间格局优化策略,为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的科学编制提供经验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镇 国土空间规划 三生空间 效能评价 太要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克苏地区“三生空间”时空演变规律 被引量:3
8
作者 闵家森 王让会 刘春伟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8-119,共12页
为厘清干旱地区“三生空间”时空演变格局规律及驱动因素,本研究基于“三生空间”视角,以遥感影像解译的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综合应用生态环境质量指数模型、地学信息图谱和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阿克苏地区“三生空间”格局演... 为厘清干旱地区“三生空间”时空演变格局规律及驱动因素,本研究基于“三生空间”视角,以遥感影像解译的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综合应用生态环境质量指数模型、地学信息图谱和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阿克苏地区“三生空间”格局演变特征与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990—2020年阿克苏地区各地类空间面积变化显著,农业生产空间和林业生态空间面积分别增加6872.99 km^(2)和960.94 km^(2),草地生态空间面积骤降11993.18 km^(2)。农业生产空间和其他生态空间重心迁移明显,前者表现出先向西北后向东南迁移的趋势,后者重心总体向东南迁移。“三生空间”各地类之间相互转换,转换的正效应>负效应,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指数整体上升,逐渐趋向稳定。地理探测器结果表明该地区的“三生空间”演变深受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影响,自然因素对“三生空间”的影响力逐渐减小,社会经济因素影响力显著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时空格局演变 生态效应 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 阿克苏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网络效应的农产品销售策略研究:本地销售vs直播销售 被引量:1
9
作者 杨洁 王文利 徐春明 《管理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0-138,共9页
基于数商兴农背景,考虑直播销售的网络效应及其对农产品估值的影响,分别构建农产品本地线下销售与直播销售的定价模型,分析农产品销售策略,其中根据权力结构的不同,考虑“散户-主播”模式和“农民合作社-主播”两种直播销售模式。研究... 基于数商兴农背景,考虑直播销售的网络效应及其对农产品估值的影响,分别构建农产品本地线下销售与直播销售的定价模型,分析农产品销售策略,其中根据权力结构的不同,考虑“散户-主播”模式和“农民合作社-主播”两种直播销售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就农户的销售策略而言,直播销售中消费者对农产品估值较低时,本地线下销售模式是农户的最优策略;估值中等且网络效应较低时,“农民合作社-主播”为农户最佳选择。(2)基于主播视角,拥有定价权的“散户-主播”模式是最优选择。(3)基于消费者剩余视角,直播销售对生鲜农产品估值提升较高且直播销售的网络效应较高时,直播购买农产品对消费者更有利。研究结果为农户销售农产品时的销售模式和销售方式选择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供应链 直播营销 销售策略 网络效应 权力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磷钾配施对冬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其肥效分析
10
作者 孙娜 马林 +8 位作者 邹辉 张志辉 张胜军 黄倩楠 杨蕙 登斯拉木·吐尔逊拜 李志彬 曹俊梅 雷钧杰 《新疆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共12页
【目的】研究氮磷钾(NPK)肥配施对冬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并分析其肥料效应,探明小麦高产、优质、高效的最佳NPK施肥量和施肥配比,为提高小麦的施肥效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冬小麦品种新冬42号为材料,采用“3414”肥料效应设计方... 【目的】研究氮磷钾(NPK)肥配施对冬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并分析其肥料效应,探明小麦高产、优质、高效的最佳NPK施肥量和施肥配比,为提高小麦的施肥效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冬小麦品种新冬42号为材料,采用“3414”肥料效应设计方案,设置田间小区试验,测定冬小麦产量和品质相关性状并进行肥料效应模型拟合。【结果】氮磷钾肥对产量的影响有互作效应,互作效应大小依次为NPK>NP>NK>PK。14个处理中,N_(2)P_(2)K_(2)处理的冬小麦产量和经济效益最高,分别为8036.03 kg/hm^(2)和18044.85元/hm^(2)。氮、磷、钾施用量分别为190.21、122.27和53.11 kg/hm^(2)时,冬小麦产量最大,为8082.75 kg/hm^(2);氮、磷、钾施用量分别为171.03、108.18和44.77 kg/hm^(2)时,冬小麦经济效益最佳,为18056.37元/hm^(2);氮、磷、钾施用量分别为180.00、125.69和50.90 kg/hm^(2)时,淀粉干基含量最大,为5742.29 kg/hm^(2);氮、磷、钾施用量分别为274.64、69.75和138.95 kg/hm^(2)时,湿面筋含量最大,为2766.20 kg/hm^(2)。【结论】合理施用氮磷钾肥可以显著提高新冬42号的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氮磷钾肥 肥料效应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顾客等待成本和口碑效应的品牌企业直播模式选择研究
11
作者 马嘉昕 张德鹏 +1 位作者 林强 傅丽红 《运筹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2-239,I0145-I0147,F0003,共12页
疫情的来袭使得直播带货盛极一时,众多品牌企业不仅通过达人主播销售产品,还纷纷开通了自播间销售产品,从而形成了品牌自播、达人直播、混合直播的三种直播模式。本文将顾客等待成本和产品口碑效应(口碑权重和口碑价值评估)考虑到顾客... 疫情的来袭使得直播带货盛极一时,众多品牌企业不仅通过达人主播销售产品,还纷纷开通了自播间销售产品,从而形成了品牌自播、达人直播、混合直播的三种直播模式。本文将顾客等待成本和产品口碑效应(口碑权重和口碑价值评估)考虑到顾客需求函数中,并通过博弈论构建了品牌企业在三种直播模式下的决策模型,比较了企业在三种直播模式下的最优收益。研究发现:当顾客等待成本低时,若口碑积极效应不佳(顾客不重视口碑或口碑价值评估低),可以考虑与达人合作直播;若口碑积极效应一般(顾客不重视口碑但口碑价值评估高或顾客重视口碑但口碑价值评估低),应开通混合直播模式;若口碑积极效应显著(顾客重视口碑且口碑价值评估高),应仅开通品牌自播间。而随着顾客等待成本的增大,品牌企业倾向选择混合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牌自播 达人直播 口碑效应 等待成本 主播影响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垄种植对冬小麦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12
作者 肖丽华 吕鹏 +5 位作者 鞠正春 张辉 王芃 钟川 贺明荣 代兴龙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09-118,共10页
为协同提高黄淮海麦区小麦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于2022—2024年,以传统的小畦大垄种植模式(T1)和大畦小垄种植模式(T2)为对照,设置无垄种植模式(T3)处理,研究不同畦垄种植模式对小麦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山农56的T3模式... 为协同提高黄淮海麦区小麦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于2022—2024年,以传统的小畦大垄种植模式(T1)和大畦小垄种植模式(T2)为对照,设置无垄种植模式(T3)处理,研究不同畦垄种植模式对小麦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山农56的T3模式较T1、T2单位面积穗数分别提高20.59%、8.90%,花前营养器官储藏干物质转运量分别提高7.50%、9.18%,花后干物质生产量分别提高14.43%、7.27%,产量分别提高13.11%、8.51%;山农43的T3模式较T1、T2单位面积穗数分别提高16.06%、9.74%,花前营养器官储藏干物质转运量分别提高5.66%、9.26%;花后干物质生产量分别提高15.92%、9.67%,从而使得产量分别提高16.17%、10.04%。山农56的T3模式成熟期地上部氮素积累量较T1、T2分别提高11.50%、7.19%,氮素吸收效率分别提高11.50%、7.16%,进而氮素利用效率分别提高13.16%、8.53%;山农43的T3模式成熟期地上部氮素积累量较T1、T2分别提高15.40%、9.07%,氮素吸收效率分别提高15.41%、9.06%,进而氮素利用效率分别平均提高16.20%、10.06%(P<0.05)。结果表明T3模式下地上部氮素积累量和氮素吸收效率的提高是其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协同提升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可为规模化种植下小麦大面积增产增效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无垄种植 产量 边行优势 氮素吸收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作期内冬小麦不同灌溉制度对夏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13
作者 孟娇 张晓涛 +1 位作者 党红凯 蒋静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2-110,共9页
为研究华北平原黑龙港流域轮作期内冬小麦不同灌溉制度对雨养旱作夏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在冬小麦生长季设置5种灌溉制度:IS0(不灌水)、IS1(拔节期灌水)、IS2(拔节和扬花期灌水)、IS3(起身、扬花和灌浆期灌水)和IS4(起身、拔节、扬... 为研究华北平原黑龙港流域轮作期内冬小麦不同灌溉制度对雨养旱作夏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在冬小麦生长季设置5种灌溉制度:IS0(不灌水)、IS1(拔节期灌水)、IS2(拔节和扬花期灌水)、IS3(起身、扬花和灌浆期灌水)和IS4(起身、拔节、扬花和灌浆期灌水),分析了冬小麦季不同灌溉制度对后茬作物夏玉米生长期间土壤水分动态变化、有效降雨利用、耗水特性、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并通过TOPSIS-熵权法对耗水量、降雨利用率、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4个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夏玉米季0~30 cm土层的含水率最低,30~60 cm土层的含水率最高,60~100 cm土层的含水率较低;夏玉米生长季的降雨利用率随冬小麦灌溉次数的增加而降低,IS0的降雨利用率最高,达54.31%,IS1、IS2、IS3、IS4分别较IS0降低了7.81%、24.98%、27.49%、28.32%;随着冬小麦灌溉次数的增加,夏玉米季的总耗水量呈增加趋势,IS1、IS2、IS3、IS4的耗水量分别较IS0提高了5.98%、7.23%、14.35%、20.77%;除IS2外,夏玉米的籽粒产量整体上随冬小麦灌溉次数的增加而增加,水分利用效率则随灌溉次数的增加而降低,其中IS2的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最大,分别为17 593.87 kg/hm2和3.43 kg/m3;IS2的相对接近度约为0.60,相较其他灌溉制度更高,在灌溉制度评价上最优;冬小麦在拔节期和扬花期灌溉两次水(IS2,总灌水量为150 mm),在保证后茬作物夏玉米产量和轮作节水的同时还可以有效利用降雨,水分利用效率整体得到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灌溉 夏玉米 水分利用效率 有效降雨量 TOPSIS-熵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淮南部水氮提升冬小麦籽粒蛋白产量和品质的协同效应
14
作者 王丽芳 刘世洁 +6 位作者 卢素豪 吕天宇 吴嘉铭 马冬云 谢迎新 康国章 王晨阳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61-1273,共13页
【目的】研究水氮耦合对冬小麦整株及不同器官干物质积累、氮素转运分配及籽粒蛋白质产量与组分的影响,明确小麦氮利用特性与籽粒蛋白品质的相关性,为黄淮平原南部小麦“产量-品质-效率”协同提升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于2020-2021(丰... 【目的】研究水氮耦合对冬小麦整株及不同器官干物质积累、氮素转运分配及籽粒蛋白质产量与组分的影响,明确小麦氮利用特性与籽粒蛋白品质的相关性,为黄淮平原南部小麦“产量-品质-效率”协同提升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于2020-2021(丰水年)与2021-2022(平水年)两个小麦生长季,在河南农业大学原阳科教示范园区开展小麦–玉米轮作田间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设2个灌水处理:全生育期不灌水和拔节期及开花期分别灌水1次(75 mm),分别记为W0、W1;副区为3个氮水平,0、180、300 kg/hm2,分别记为N0、N180、N300。测定花前和花后小麦整株及旗叶、穗下节间和籽粒的干物质量及氮含量,解析干物质和氮素转运分配。测定籽粒产量、总蛋白质及主要组分含量,综合评估籽粒的营养和加工品质。【结果】灌水、施氮及水氮互作显著增加了旗叶、穗下节间的干物质和氮素转运量、积累量以及籽粒氮素积累量。两个生长季中,W1N300成熟期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最高,而W1N180的干物质转运量最高,在平水年,比W1N300提高了5.24%;灌水和施氮增加花前氮素转运量,花前氮素转运率分别表现为N180>N300和W1>W0;在施氮条件下,灌水提高了花前氮素对籽粒的贡献率,其中W1N180的平均氮素转运率最高,显著高于W1N300。施氮增加了籽粒总蛋白质含量,2021年(丰水年),W0N180与W0N300的蛋白质产量、总蛋白质及组分无显著差异,而W1N300的球蛋白、总蛋白质和蛋白质产量显著高于W1N180,清蛋白显著低于W1N180;2022年(平水年),W0N180的清蛋白、醇溶蛋白和总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W0N300,而W1N180除麦谷蛋白外,其余蛋白组分含量及总蛋白产量与W1N300无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氮素转运量、氮素贡献率分别与产量显著正相关(R2分别为0.824、0.581),氮素转运率和干物质转运率分别与氮素利用效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2分别为0.820、0.875)。【结论】施中量氮肥(N 180 kg/hm2)对小麦植株干物质和氮素转运特征具有显著正效应,灌水提高了干物质和氮素转运量、转运率和对籽粒贡献率,提高施氮量不能进一步提升小麦产量。施氮显著提高了小麦籽粒蛋白质产量,在水分充足条件下,高氮处理较中氮处理更能优化小麦籽粒蛋白组成,进而提升其营养和加工品质。在黄淮南部,灌溉配合施氮180 kg/hm2可促进小麦干物质转运和氮素转运,实现产量、品质和效率协同提升,而施氮300 kg/hm2在丰水年更有利于提升小麦的营养和加工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水氮协同效应 同化物积累转运 氮素积累分配 籽粒蛋白产量 蛋白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播退货和溢出效应下品牌商销售模式选择
15
作者 陈萍萍 代璐 +1 位作者 孟庆春 谢磊 《系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2-480,共19页
直播销售作为一种创新的零售业态,已卓有成效地推动了线上线下“双渠道”品牌商的销售额增长.然而,随之而来的高退货率及其对线下渠道的显著影响,加剧了品牌商线上渠道转售与寄售销售模式选择的复杂性.利用博弈模型,探讨双渠道品牌商在... 直播销售作为一种创新的零售业态,已卓有成效地推动了线上线下“双渠道”品牌商的销售额增长.然而,随之而来的高退货率及其对线下渠道的显著影响,加剧了品牌商线上渠道转售与寄售销售模式选择的复杂性.利用博弈模型,探讨双渠道品牌商在考虑直播退货率和线上对线下的溢出效应(负向蚕食和正向刺激)时,最优的线上销售模式选择及直播引入策略.研究表明,线上渠道对传统渠道的蚕食效应有助于缓解转售模式中的双重边际效应,且这一缓解作用随蚕食效应的增强而加大.因此,当线上渠道蚕食效应较为显著时,即使在不采用直播销售时面临较低的电商平台分成或在采取直播销售时遭遇较高的退货率挑战,品牌商依然偏好转售模式.此外,无论品牌商选择哪种销售模式,其决策偏好均可能对电商平台有利,双方实现“双赢”局面,退货率较低的直播销售可扩大转售模式“双赢”局面,减小寄售模式“双赢”局面实现的区域.然而,只有在直播退货率较低且线上渠道对传统渠道刺激效应显著时,品牌商或电商平台才会引入直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台供应链 直播销售 销售模式 直播退货 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小反刍兽疫活疫苗免疫效果评价
16
作者 蒋龙 何玉娇 +6 位作者 李胜 刘文伟 何立雄 陈朝阳 陈勇 许疆庸 陈新华 《草食家畜》 2025年第2期28-32,共5页
【目的】评价小反刍兽疫活疫苗在免疫接种后的抗体消长规律。【方法】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选取2家散养户(A场、B场)采取“一年一免”的免疫方式进行免疫,2家规模养殖场(C场、D场)采用“三年一免”的免疫方式进行免疫,在免疫后30 d... 【目的】评价小反刍兽疫活疫苗在免疫接种后的抗体消长规律。【方法】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选取2家散养户(A场、B场)采取“一年一免”的免疫方式进行免疫,2家规模养殖场(C场、D场)采用“三年一免”的免疫方式进行免疫,在免疫后30 d开始每隔3个月抽样监测,采用阻断ELISA方法检测抗体水平。【结果】“一年一免”的羊群在免疫后30 d、90 d、180 d、270 d抗体阳性率均达到85%以上;“三年一免”的羊群在免疫后630 d抗体阳性率下降至70%。【结论】小反刍兽疫疫苗在630 d内具备较好的防控作用,建议每隔21个月对羊群进行及时补免,以实现更好的免疫保护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反刍兽疫 活疫苗 免疫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年青海越夏菌源区冬小麦秋苗条锈病发生动态
17
作者 王璇 卢恩钰 +5 位作者 周小妹 马文龙 康振生 陈万权 郭青云 姚强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30-335,共6页
青海省是我国小麦条锈病西北越夏易变区的关键区,晚熟春麦、自生麦苗和冬小麦秋苗是条锈菌的主要越夏寄主。为明确冬小麦秋苗条锈病的流行动态,2023年在青海主要冬麦区按不同海拔高度、播种日期设置小麦条锈病监测圃,监测秋苗小麦条锈... 青海省是我国小麦条锈病西北越夏易变区的关键区,晚熟春麦、自生麦苗和冬小麦秋苗是条锈菌的主要越夏寄主。为明确冬小麦秋苗条锈病的流行动态,2023年在青海主要冬麦区按不同海拔高度、播种日期设置小麦条锈病监测圃,监测秋苗小麦条锈病消长动态,结果表明,各监测点小麦条锈病消长动态基本一致,在10月中旬开始零星见病,11月中上旬达到发病高峰,随后病情逐渐下降,至12月下旬病叶干枯死亡,秋季能提供菌源的时长约为50 d。晚播7 d的冬麦避开了自生麦苗所带条锈菌的最佳侵染时期,故而发病率低于正常播期的麦苗。研究结果明确了提供菌源的关键时间以及播期对小麦条锈病发生的影响,对我国小麦条锈病菌源基地的综合治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条锈病 秋苗 病情消长动态 菌源有效时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亲子同住会让农村老年人更幸福吗?——来自全国十省调查数据的证据
18
作者 肖雪 胡冰川 《人口与发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62,共12页
研究基于2020年全国十省农户数据,采用处理效应模型探究亲子同住对农村老年人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前亲子同住总体上降低了农村老年人的幸福感,在一系列检验后结果稳健。与客观上需要亲子同住的农村老年群体不同,亲子同住会对低龄... 研究基于2020年全国十省农户数据,采用处理效应模型探究亲子同住对农村老年人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前亲子同住总体上降低了农村老年人的幸福感,在一系列检验后结果稳健。与客观上需要亲子同住的农村老年群体不同,亲子同住会对低龄、健康状况较好、有配偶及无家庭成员外出务工的农村老年人幸福感产生负面影响。机制分析表明,隔代照料是造成亲子同住降低农村老年人幸福感的重要中介变量。研究有利于理解居住模式差异对农村老年人福祉的影响,并为保障和提升亲子同住农村老年人的幸福感提供了一定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模式 农村老年人 幸福感 处理效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特高压GIS绝缘可靠性提升研究综述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刚 郭冲 +5 位作者 李平 冯英 葛栋 张鹏飞 黄河 许渊 《高压电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5,共15页
超/特高压GIS绝缘故障率升高,严重威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其绝缘可靠性提升已经成为普遍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文中从GIS放电原因与防控措施、真型试验及设计改进、缺陷识别与监测预警等方面入手,综述了超/特高压GIS绝缘可靠... 超/特高压GIS绝缘故障率升高,严重威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其绝缘可靠性提升已经成为普遍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文中从GIS放电原因与防控措施、真型试验及设计改进、缺陷识别与监测预警等方面入手,综述了超/特高压GIS绝缘可靠性提升的关键措施与研究进展:产品设计方面,超/特高压GIS设计与工艺匹配度不足,未充分考虑工艺实施、运输及运行等因素,造成盆式绝缘子表面积聚异物、合闸片破损等问题;零部件制造工艺与检验方面,GIS关键组部件质量管控不严与卡脖子问题并存,常规的工频耐压、局部放电、冲击耐压等静态耐压试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检出绝缘缺陷,但对潜伏性缺陷存在检测盲区,绝缘考核的针对性和灵敏度有待提升;带电检测方面,现行的GIS局部放电在线监测策略对绝缘沿面缺陷的检出率较低,偶发性局部放电的检测往往被忽略,导致故障预警的及时性与准确性不高,采用“偶发性局部放电+X射线+高灵敏组分”相结合的检测技术可以有效提升故障预警的成功率。进一步需要推进全寿命周期异物产生与放电机理研究,深化GIS绝缘设计与微粒抑制技术,提升绝缘试验对缺陷检出的有效性,同时加快GIS关键组部件质量提升及国产化,提高GIS故障预警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构建GIS全寿命周期健康评估能力,切实提升超/特高压GIS绝缘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特高压GIS 绝缘可靠性 异物防控 试验有效性 带电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北冬季气溶胶垂直分布航测研究
20
作者 高建秋 李军霞 +4 位作者 何松蔚 杜家铭 崔毅 王梧熠 王刚 《热带气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8-188,共11页
2024年1月18—20日,利用人工影响天气飞机首次对粤北地区开展了大气气溶胶空间分布飞机观测,为评估该区域生态屏障功能的有效性提供基础数据。选取2架次飞行获取的气溶胶、云滴、气象综合观测资料及风廓线雷达、ERA5再分析资料,结合天... 2024年1月18—20日,利用人工影响天气飞机首次对粤北地区开展了大气气溶胶空间分布飞机观测,为评估该区域生态屏障功能的有效性提供基础数据。选取2架次飞行获取的气溶胶、云滴、气象综合观测资料及风廓线雷达、ERA5再分析资料,结合天气形势分析了粤北地区冬季气溶胶数浓度、有效直径及粒径谱的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观测期间,粤北地区在静稳晴好天气下气溶胶数浓度最大值为1679个·cm^(-3),1500 m以下数浓度平均值约为1000个·cm^(-3),有效直径平均值为0.3μm。气溶胶平均谱表现为双峰结构,峰值分别为0.14~0.15μm和0.20~0.22μm;谱宽随高度减小,1800 m以下气溶胶谱宽为3μm,以上则为1μm。气溶胶平均谱峰值浓度在500 m以下为140~160个·cm^(-3)。气溶胶数浓度总体随高度升高而减小,在边界层顶会出现陡降,逆温层的存在使得数浓度会在多个高度层出现相对高值区。高空输送会影响本地高空气溶胶数浓度的变化。自近地面至高空,整层相对湿度大于80%的大气环境条件有利于可溶性气溶胶粒子在上升过程中吸湿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北冬季 气溶胶数浓度 垂直分布 有效直径 飞机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