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7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沙江下游地区蒸发皿蒸发量时空变化的东西分异特征
1
作者 徐涛 吕振豫 +3 位作者 王林 董义阳 刘佳佳 韩松俊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0-152,共13页
【目的】金沙江下游位于我国西南自然地理分界的过渡区,是重要的水电基地,明确其蒸发皿蒸发量时空变化特征为分析区域水文气候时空变化提供基础,也为估算和分析梯级水库蒸发损失提供支撑。【方法】利用金沙江下游沿线19个气象站1980—2... 【目的】金沙江下游位于我国西南自然地理分界的过渡区,是重要的水电基地,明确其蒸发皿蒸发量时空变化特征为分析区域水文气候时空变化提供基础,也为估算和分析梯级水库蒸发损失提供支撑。【方法】利用金沙江下游沿线19个气象站1980—2022年D20蒸发皿蒸发量的观测和估算数据,对比分析研究区西部和东部蒸发皿蒸发量时空变化的差异并探讨其驱动因素。【结果】结果表明:东经103.5°以西的13个站点蒸发皿蒸发量(年均值1997.4 mm)高于东部的6个站点(年均值1101.4 mm);西部站点春季(3—5月)蒸发皿蒸发量高于夏季(6—8月),峰值主要出现在5月;东部站点夏季蒸发皿蒸发量高于春季,峰值出现在7月或8月,且在6月出现较为明显谷值;西部站点平均的蒸发皿蒸发量以2000年为转折具有显著的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而东部站点在两个阶段都具有弱增加趋势。【结论】金沙江下游地区蒸发皿蒸发量的时空变化以东经103.5°为界存在显著东西分异,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的影响是其主要气候驱动因素,在西南地区蒸发相关研究工作中需要考虑的蒸发皿蒸发量东西分异及其驱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发皿蒸发量 金沙江下游 大气环流 时空变化 气候变化 水资源 水文循环 季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小流域典型植物群落水源涵养功能 被引量:1
2
作者 朱平宗 张峰 +3 位作者 冯滔 王定斌 杨澜 陈晓燕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3-144,共12页
水源涵养功能的变化显著影响区域生态水文和土壤侵蚀过程,三峡库区作为我国典型的生态脆弱区和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明确其典型植物群落的水源涵养功能,对于库区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分... 水源涵养功能的变化显著影响区域生态水文和土壤侵蚀过程,三峡库区作为我国典型的生态脆弱区和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明确其典型植物群落的水源涵养功能,对于库区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分析了库区典型植物群落枯落物蓄积特征、持水过程以及枯落物和土壤层的水源涵养能力。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群落枯落物蓄积量(0.43~5.76 t/hm^(2))和持水能力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库区湿热的气候条件导致未分解枯落物蓄积量均小于半分解枯落物,且未分解层枯落物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拦蓄量均小于半分解枯落物(除桉树和草地外)。此外,未分解和半分解枯落物持水量和吸水速率随浸水时间的增加分别呈对数函数增加和幂函数减小的趋势。不同植物群落土壤层(0~20 cm)有效蓄水量存在一定差异,其中桉树林的有效蓄水量最大(208.42 t/hm^(2)),灌木最小(63.90 t/hm^(2))。综合来看,库区各植物群落枯落物和土壤层的水源涵养能力从高到低依次为:桉树、草地、柏树、马尾松、柑橘、坡耕地、灌木,且其大小主要受控于土壤层的水源涵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涵养 枯落物水文效应 土壤水文效应 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地球关键带水文过程与水环境和水资源研究:现状、挑战与未来
3
作者 桑丽源 郭威 +12 位作者 张静文 刘艺轩 章同坤 张竹卿 岳展鹏 李丹阳 张润 张旭 唐伟平 刘展航 丁虎 郎赟超 刘丛强 《地学前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45-461,共17页
城市化和城市发展是对生态环境影响最显著的人类活动,伴随人口增长和消费水平提升,城市化引发了一系列复杂的水资源与水环境问题。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城市排水系统不足加剧了水环境恶化,严重威胁城市健康与可持续发展目标。为此,从地球... 城市化和城市发展是对生态环境影响最显著的人类活动,伴随人口增长和消费水平提升,城市化引发了一系列复杂的水资源与水环境问题。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城市排水系统不足加剧了水环境恶化,严重威胁城市健康与可持续发展目标。为此,从地球系统科学视角探讨城市三维下垫面结构、水文过程与水资源管理之间的复杂关系成为关键科学问题。本研究基于“地球关键带科学”和“社会-生态系统科学理论”,系统梳理了城市下垫面结构与水循环动态变化、水环境质量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耦合机制。通过整合物理、化学与生物过程,研究揭示了不透水面扩张对降水-径流-渗透动态平衡、污染物迁移及水资源供需分配的影响机制,强调社会与自然系统耦合研究对水资源优化管理的重要性。此外,研究结合水文过程与生态系统服务的关联,深入分析了水文动态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人类福祉的调控作用,初步提出了基于社会-生态系统理论的城市水资源可持续管理框架。该框架为理解城市水文系统结构-过程-功能的耦合机制提供了科学支撑。本综述研究不仅有助于理解复杂的城市水文动态与生态服务关系,打通水文分支学科间壁垒,还为城市水资源管理和政策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地球关键带 水文过程 水环境 水资源 城市社会-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耦合时序InSAR和动力学模型的大雪山石冰川含冰量反演
4
作者 何昱君 王晓文 +4 位作者 蔡佳欣 郭鑫 王志伟 胡燕 刘国祥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83-498,共16页
石冰川是发育于冰缘环境中的一种特殊地貌,其内部冻结冰在气候暖化背景下是高寒山区重要的淡水资源.本文利用时序InSAR提取了川西高原大雪山地区1280个活动石冰川的表面年平均运动速率,然后采用耦合表面运动速率和和动力学模型的反演方... 石冰川是发育于冰缘环境中的一种特殊地貌,其内部冻结冰在气候暖化背景下是高寒山区重要的淡水资源.本文利用时序InSAR提取了川西高原大雪山地区1280个活动石冰川的表面年平均运动速率,然后采用耦合表面运动速率和和动力学模型的反演方法定量估计了这些石冰川的含冰量和储水当量.编目清单显示大雪山石冰川主要分布在海拔4300~4900m之间,面积介于0.004~1.5km^(2)之间,厚度主要分布在6~32m之间.研究区石冰川沿坡向最大年运动速率约为125 cm·a^(-1),所有石冰川年均形变速率平均约27 cm·a^(-1);研究区所有石冰川含冰量位于57%~74%之间(平均值为70.1%),对应的总水储量约为2.884 km3.与传统基于“面积-体积”含冰量经验估计方法相比,发现传统方法仅适宜于小面积石冰川的含冰量估算.此外,研究区内石冰川数目约是冰川的10倍,但石冰川与冰川的水储量比值为1:2.7.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究大雪山地区石冰川的水文效应提供了关键数据资料,同时为高寒环境广泛发育的石冰川水储量估计提供了可行的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冰川 大雪山 INSAR 水储量 水文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中地区典型人工林凋落物层生态水文效应
5
作者 宋国苍 鄢世琳 +4 位作者 于福科 毛传良 余潇 杨瑶 黄新会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2-311,共10页
【目的】定量评价滇中地区典型人工林凋落物层生态水文效应,为改善人工林蓄水能力和实现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滇中地区3种典型人工林(本沁桉Eucalyptus benthamil过熟林、华山松Pinus armandii过熟林、本沁... 【目的】定量评价滇中地区典型人工林凋落物层生态水文效应,为改善人工林蓄水能力和实现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滇中地区3种典型人工林(本沁桉Eucalyptus benthamil过熟林、华山松Pinus armandii过熟林、本沁桉中龄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室内浸泡实验、失水实验以及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分析人工林凋落物层生态水文效应。【结果】(1)滇中地区典型人工林凋落物总蓄积量为13.07~16.84 t·hm^(-2),从大到小依次为华山松过熟林、本沁桉中龄林、本沁桉过熟林,3种人工林中本沁桉过熟林凋落物总厚度显著大于本沁桉中龄林(P<0.05)。(2)3种人工林凋落物的自然含水率为42.28%~78.51%,室内浸泡和人工模拟降雨表明:凋落物持水性能从大到小依次为华山松过熟林、本沁桉中龄林、本沁桉过熟林,降雨强度对凋落物持水性能影响不显著。(3)各林型凋落物累积吸(失)水量与时间呈对数函数关系,吸(失)水速率与时间则呈幂函数关系。(4)3种林分凋落物的失水是由快速失水到缓慢失水,再到逐渐不失水的过程,能较好地反映凋落物的保水能力。【结论】人工模拟降雨与凋落物室内浸泡实验结果具有一致性,本沁桉过熟林的自然含水和持(截)水性能最差。综合滇中地区3种人工林凋落物持水与蒸发,建议在森林经理时,从涵养水源方面考虑,应适当减少本沁桉过熟林面积,提高华山松种植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人工林 凋落物层 降雨截留量 持水能力 生态水文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无资料支流流量遥感监测及其变化分析
6
作者 娄和震 周柏池 +5 位作者 宋文龙 冯天时 杨胜天 孟娟 桂荣洁 刘宏洁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6-176,共11页
三峡库区内支流众多,但因缺少基本水文站监测,支流的水文和水资源信息匮乏,影响了区域的水资源管理和防洪安全。为此,选择了三峡库区20条典型支流为研究对象,其中18条为无资料支流,应用自主研发的遥感水文站技术,结合卫星及无人机遥感... 三峡库区内支流众多,但因缺少基本水文站监测,支流的水文和水资源信息匮乏,影响了区域的水资源管理和防洪安全。为此,选择了三峡库区20条典型支流为研究对象,其中18条为无资料支流,应用自主研发的遥感水文站技术,结合卫星及无人机遥感数据构建了支流监测断面的三维数字河道模型,计算分析了2016年1月—2023年7月的河道流量、相对水位等信息。研究表明:(1)三峡库区内20条典型支流的河道横断面形状呈U形,属于典型的山区河流;遥感水文站技术在计算三峡库区无资料支流流量时具有良好的精度,平均NSE和R2分别可达到0.74和0.76。(2)在研究期内库区支流相对水位变化较小,库首、库中和库尾支流相对水位月际变化在1.2 m以下的月份占比可达93.1%、86.8%和87.4%。(3)库区典型无资料支流的平均流量总体平稳,但趋势分析结果表明,共有13条无资料支流的流量正在减少,库区支流流量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4)三峡库区20条支流年均流量和全年总流量十分丰富,年均入库流量达164.75亿m^(3),约占库区年入库流量的4.8%,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水资源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资料支流 流量 遥感水文站技术 水资源管理 防洪安全 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地区水资源供需演变面临挑战问题及研究途径
7
作者 陈喜 高满 +1 位作者 董建志 王哲 《地学前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36-444,共9页
近百年来京津冀地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农田扩张、用水需求提高,叠加气候变化,导致区域水资源衰减和供需严重失衡;近年来大规模调水、节水、产业结构调整等缓解了水资源衰减和供需失衡状态;未来低碳、绿色发展以及应对... 近百年来京津冀地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农田扩张、用水需求提高,叠加气候变化,导致区域水资源衰减和供需严重失衡;近年来大规模调水、节水、产业结构调整等缓解了水资源衰减和供需失衡状态;未来低碳、绿色发展以及应对全球变化,京津冀地区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将面临极大的调整,水资源演变情势、供需结构和安全保障将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本文将京津冀地区水文情势及水资源供需演变划分为三个阶段,系统分析历史不同阶段水资源演变“S型”曲线形成及驱动机制,阐述低碳、绿色发展以及应对气候变化对水资源供需格局转变的影响,提出促进当地水资源恢复能力的水循环机理以及提升应对极端气候变化的水资源保障能力研究途径,为京津冀地区乃至其他缺水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水循环 供需平衡 京津冀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O-LSTM的排露沟流域气象水文演变分析及径流预测模型建立 被引量:1
8
作者 康永德 陈佩 +3 位作者 许尔文 任小凤 敬文茂 张娟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1,共11页
【目的】为揭示祁连山排露沟流域水文情势演变特征,并且为流域未来的水资源管理和优化配置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根据祁连山野外观测站2000—2019年实测径流和水文资料,采用线性趋势法、Pettitt检验、小波分析等方法,开展了降水与气温... 【目的】为揭示祁连山排露沟流域水文情势演变特征,并且为流域未来的水资源管理和优化配置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根据祁连山野外观测站2000—2019年实测径流和水文资料,采用线性趋势法、Pettitt检验、小波分析等方法,开展了降水与气温对径流量变化的影响,并建立了BO-LSTM排露沟流域径流预测模型。【结果】结果显示:(1)2000—2019年排露沟流域降水、气温和径流呈现两段式的上升趋势,分界点在2010年,降水和径流,第一阶段上升趋势均高于第二阶段,斜率依次为10.74、3.16;气温则相反,第二阶段高于第一阶段,斜率为0.11。并且降水、气温和径流的MK突变检验z值均大于0。(2)降水量在5—10月对径流量变化的贡献率较大;而气温在12月—次年4月对径流变化的贡献率大。(3)排露沟流域气温主要有3 a、14 a两个主周期,其中第一主周期为14 a;径流存在19 a、9 a和3 a三个主周期,其中第一主周期为19 a;降水主要存在4 a、11 a两个主周期,第一主周期为11 a。(4)BO-LSTM排露沟径流预测模型,精度R 2为0.63,均方根误差为14047 m 3,模型在径流量较小月份的预测精度大于径流量较大的月份。【结论】近20年来排露沟流域的降水、气温及径流均呈上升趋势;排露沟流域径流、降水及气温均存在明显的周期性;气温和降水是影响排露沟流域径流的重要因素;径流预测模型可以适用于排露沟流域。上述研究结果为祁连山水资源效应研究和内陆河流域水资源预测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 水资源 径流演变 排露沟流域 径流预测 神经网络 LSTM(Long Short-Term Memory)模型 贝叶斯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质性环境规制对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福利绩效的影响
9
作者 刘超 朱媛媛 +1 位作者 任阳军 郑垂勇 《水利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7-80,共14页
基于2007—2022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从人类发展与水资源利用两个维度构建水资源福利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普通面板模型、门槛回归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异质性环境规制对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福利绩效的影响及其差... 基于2007—2022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从人类发展与水资源利用两个维度构建水资源福利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普通面板模型、门槛回归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异质性环境规制对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福利绩效的影响及其差异。结果表明:2007—2022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水资源福利绩效均值整体呈不断增长的趋势,各省(市)水资源福利绩效水平差异显著;命令控制型和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均存在双重门槛效应,二者在中等水平环境规制强度对水资源福利绩效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对水资源福利绩效存在单一门槛效应,当越过门槛值时,两者显著正相关;环境规制对水资源福利绩效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且不同类型环境规制对水资源福利绩效产生异质性影响。据此,从构建多层次环境规制执行体系、合理调控环境规制强度、推动区域协同治理与水资源管理综合发展等方面提出了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福利绩效提升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福利绩效 异质性环境规制 长江经济带 门槛模型 空间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候变化情景的深圳市水资源组成时空分布趋势研究
10
作者 谢浩 程天舜 +2 位作者 唐仲华 成建梅 梁腾飞 《水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1-108,共8页
基于深圳市流域数据构建SWAT模型,探究分析了2009—2022年间深圳市地表水资源变化趋势,并以CMIP6中气候情景为依据,构建气候变化情景数据,驱动模型研究了气候变化对水资源量分布趋势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模型适用性评价良好,区内年均地... 基于深圳市流域数据构建SWAT模型,探究分析了2009—2022年间深圳市地表水资源变化趋势,并以CMIP6中气候情景为依据,构建气候变化情景数据,驱动模型研究了气候变化对水资源量分布趋势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模型适用性评价良好,区内年均地表水资源量为21.92×10^(8)m^(3),土壤水补给量受降雨影响较大,土壤对地下水的补给量对地下水均衡影响显著,深层含水层渗漏量占比增长明显,基流量占比降低,地下水储量变化量由负增长到平衡。②土壤水储存量受中高辐射情景影响显著,地表径流量和河道径流量在高辐射强迫情景下增速变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AT模型 分布式水文模型 水资源量 气候变化 CMIP6 深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润气候抵消了植被恢复对西南岩溶区水资源的负面影响
11
作者 张沛凌 曾思博 +4 位作者 蒋勇军 吴泽 刘芳 程钰瑞 李佳彬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5970-5985,共16页
大规模生态工程的实施使得中国西南岩溶区成为全球变绿的热点区域,然而目前缺乏这一区域植被恢复水文效应的综合评估。通过获取西南岩溶生态工程覆盖的8个典型流域2002—2021年间的气候、水文、植被遥感以及重力卫星数据,分析了西南岩... 大规模生态工程的实施使得中国西南岩溶区成为全球变绿的热点区域,然而目前缺乏这一区域植被恢复水文效应的综合评估。通过获取西南岩溶生态工程覆盖的8个典型流域2002—2021年间的气候、水文、植被遥感以及重力卫星数据,分析了西南岩溶生态工程覆盖区内流域的水文过程及水资源变化趋势,并利用水量平衡模型、偏相关以及广义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定量评估了植被恢复与气候变化对流域主要水文参数和水资源的影响贡献。结果表明:(1)2002—2021年西南岩溶生态工程覆盖区流域的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林地面积、降雨、径流、蒸散发、土壤湿度、径流系数以及陆地水储量皆呈上升趋势,表明过去20年生态工程实施期间典型岩溶流域的NDVI增加显著且可利用水资源呈上升趋势,而同期太阳辐射则呈现整体下降趋势;(2)归因分析结果表明:西南岩溶生态工程覆盖流域内NDVI对径流、蒸散和土壤湿度的影响贡献占比分别为2%、23%和11%,降雨对径流、蒸散和土壤湿度的影响贡献占比分别为43%、2%和23%,气温对径流、蒸散和土壤湿度的影响贡献分别为3%、13%和3%,太阳辐射对径流、蒸散和土壤湿度的影响贡献分别为16%、34%和29%,这些结果表明区域水文过程主要受控于气候变化而不是生态工程诱导下的植被恢复;(3)在不同岩溶地貌类型中,峰林平原和峰丛洼地的蒸散发和土壤湿度对植被恢复的响应相对岩溶槽谷更显著,而未来岩溶地区实施生态工程应该充分考虑不同岩溶地貌类型对植被恢复的水文差异性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岩溶区2002—2021年间生态工程主导的植被恢复以及气候变化虽然加剧了区域的蒸散发,但同期湿润气候下降雨增多抵消了这部分的水量损失。因此,过去20年间西南岩溶区在植被恢复的条件下可利用的水资源量并未减少,该发现将有助于评估未来岩溶地区生态工程的生态水文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生态工程 植被恢复 水文过程 水资源 西南岩溶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对水源区的综合影响评价
12
作者 卢仪思 景来红 +2 位作者 严登明 樊新颖 张钰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17,共8页
为了科学识别和评价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对水源区水文水资源、生态环境以及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影响,基于水源区工程区域概况,结合文献和规范标准,建立了一套兼顾水文水资源、生态环境、水能利用、社会经济的多准则层的西线一期工程调水... 为了科学识别和评价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对水源区水文水资源、生态环境以及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影响,基于水源区工程区域概况,结合文献和规范标准,建立了一套兼顾水文水资源、生态环境、水能利用、社会经济的多准则层的西线一期工程调水综合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和改进熵权法的主客观综合权重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结合TOPSIS法对2012-2021年西线一期工程水源区综合状况进行客观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西线一期工程水源区综合状况整体呈现改善趋势,从2017年以前的不良状态改善到2021年更为健康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流域调水 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 水文水资源 生态环境 社会经济 影响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产品进口对我国农业节水控水的影响研究
13
作者 喻妍 田清淞 刘念洁 《水利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47,共8页
基于1998—2021年我国245类HS 6位编码农产品的生产用水需求和进口贸易数据,探究了我国农产品进口的多维节水效应及其空间格局。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农产品生产用水需求在品种间和地区间均具有较大的差异,这是我国利用农产品进口形成节水... 基于1998—2021年我国245类HS 6位编码农产品的生产用水需求和进口贸易数据,探究了我国农产品进口的多维节水效应及其空间格局。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农产品生产用水需求在品种间和地区间均具有较大的差异,这是我国利用农产品进口形成节水效应的基础;我国农产品进口主要存在直接节水效应、产品结构效应、进口节水效率和全球净节水效应4个层面的节水效应,但不同节水效应的空间分布存在较大差异,且多维节水效应之间并未实现充分协调,存在进口规模大而进口产品结构不优、进口直接节水量大而进口节水效率不高,以及在部分国家呈现负的全球净节水效应等潜在隐忧。因此,要持续推进农产品进口空间多元化、进口产品结构优化以及区域农业技术合作等,以实现对国际市场水资源利用的长期持续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农产品进口 节水效应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资源利用视角下绿色发展门槛效应及其空间异质性——以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为例
14
作者 陈义忠 贺鹏明 +2 位作者 张思思 刘梓腾 彭贺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5-117,128,共14页
明晰绿色发展的空间分异特征与响应机制是实现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协同发展的关键环节。通过构建绿色发展云模型和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探究2000—2025年三大城市群绿色发展与水资源利用格局的时空特征,在此基础上从水资源利用视角实证... 明晰绿色发展的空间分异特征与响应机制是实现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协同发展的关键环节。通过构建绿色发展云模型和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探究2000—2025年三大城市群绿色发展与水资源利用格局的时空特征,在此基础上从水资源利用视角实证产业集聚对绿色发展的门槛效应及空间异质性,并提出差异化发展策略。结果表明:三大城市群体(除遂宁市、孝感市外)绿色发展均达到中等及以上水平,水资源生态足迹有所增长,污水足迹占比呈现出“东西高中间低”的空间分布特征;三大城市群绿色发展水平门槛效应存在较大的空间异质性,协同集聚对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影响持续提升;成渝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在水资源生态足迹超过0.379 hm2/人时,对绿色发展转变为抑制效应,重庆市协同集聚具有显著的提升效应;在各集聚水平下,对长江中游城市群绿色发展均呈现“倒V型”的关系,鄂州市等工业城市协同集聚对绿色发展具有抑制作用;长三角城市群均具有双门槛效应,制造业集聚在水资源生态足迹到达第二门槛值后,对绿色发展正效应最高(0.2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发展 水资源生态足迹 产业集聚 门槛效应 长江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资源“农转非”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研究
15
作者 张子鹤 张枥尹 李姝颖 《江西农业学报》 2025年第5期102-109,共8页
为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农业绿色发展,通过构建考虑非期望产出的动态SBM-DEA模型,对2011—2022年我国30个省(区、市)及东、中、西部地区的农业生态效率进行了测算,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与调节效应模型,探究了水资源“农转非”对农业生态... 为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农业绿色发展,通过构建考虑非期望产出的动态SBM-DEA模型,对2011—2022年我国30个省(区、市)及东、中、西部地区的农业生态效率进行了测算,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与调节效应模型,探究了水资源“农转非”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机制,以及农业用水效率和种植结构“趋粮化”在其影响过程中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2011—2022年我国农业生态效率整体呈波动上升的趋势,区域间农业生态效率存在显著差异,东部地区的农业生态效率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2)水资源“农转非”对农业生态效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农业用水效率的提高弱化了水资源“农转非”对农业生态效率的负向作用,农业种植结构“趋粮化”强化了水资源“农转非”对农业生态效率的负向作用。基于此,提出了控制水资源“农转非”规模,规范转移程序;优化水资源利用效率,推广节水技术;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优化种植结构;加强西部地区农业生态保护与发展等政策建议,以提高整体农业生态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农转非” 农业生态效率 农业用水效率 农业种植结构 调节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变化的径流效应研究进展及黄河水源涵养区研究展望 被引量:10
16
作者 王国庆 张建云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共8页
针对变化环境下黄河流域实测径流大幅度锐减,严重影响流域水资源与生态安全的问题,面向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梳理了变化环境下径流效应研究中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与关键技术。以黄河水源涵养区为对象,以环境... 针对变化环境下黄河流域实测径流大幅度锐减,严重影响流域水资源与生态安全的问题,面向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梳理了变化环境下径流效应研究中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与关键技术。以黄河水源涵养区为对象,以环境变化的径流效应和水资源预测为核心,细化了数据集构建、机理解析、模型研发、趋势预估4项具体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案。预期研究成果将揭示黄河水源涵养区水文-生态过程的互馈耦合机理、创新变化环境下生态水文的模拟和预测技术,科学预测变化环境下流域水安全和生态环境风险趋势,有效支撑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变化 生态水文过程 水资源 生态安全 黄河水源涵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平原非常规水资源利用前景分析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被引量:9
17
作者 孟瑞芳 杨会峰 +3 位作者 包锡麟 徐步云 李磊 李谨丞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1-233,共13页
[研究目的]京津冀平原水资源严重短缺,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加大非常规水资源利用力度,形成多元供水格局,可有效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对支撑京津冀协同发展区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文章系统开展非常... [研究目的]京津冀平原水资源严重短缺,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加大非常规水资源利用力度,形成多元供水格局,可有效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对支撑京津冀协同发展区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文章系统开展非常规水资源供水方向、开发利用模式和供水规模分类数据统计,依据各省(直辖市)非常规水资源供水规划及配置目标,分析其开发利用前景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结果]该区非常规水资源主要包括微咸水、再生水、淡化海水、雨洪水,其中微咸水主要分布于中东部平原的天津、沧州、衡水等地,供水前景为5.43×10^(8)m^(3);再生水利用以北京、天津等大中型及工业城市为主,供水前景为34.22×10^(8)m^(3);淡化海水利用以天津等滨海城市为主,供水前景为4.19×10^(8)m^(3);雨洪水利用较分散。[结论](1)微咸水用于农业灌溉存在土壤盐渍化风险,需加强水盐调控。(2)再生水用于河流生态补水,沿线地表水富营养化,地下水体未受到明显污染;地下水浅埋区开展再生水灌溉,会增加硝酸盐污染风险;建议将高风险的新兴污染物纳入再生水利用监控体系。(3)海水淡化尾液浓盐水、冷却热水可能改变天然海洋生态系统的分布、构成与多样性,应予以关注。(4)雨洪水利用可降低污水入河的水质风险,但过度利用可能影响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建议城市区适度扩大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水资源 微咸水 再生水 海水淡化 雨洪水 开发利用模式 供水规模 生态环境效应 水文地质调查工程 京津冀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资源约束下科技创新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异质影响及作用路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南 修长百 张旭光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8-125,共8页
对于水资源不足的生态脆弱区,面对新时期农业高产出和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厘清不同水资源约束下科技创新对农业发展质量的影响及互动关系,对于降低生态资源要素制约、提高科技创新驱动的匹配度与贡献度,提升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具... 对于水资源不足的生态脆弱区,面对新时期农业高产出和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厘清不同水资源约束下科技创新对农业发展质量的影响及互动关系,对于降低生态资源要素制约、提高科技创新驱动的匹配度与贡献度,提升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8-2021年内蒙古12个盟市面板数据,在客观测度不同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引入受限因变量模型和广义矩估计模型系统探讨不同水资源约束下科技创新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异质影响效应及作用路径。结果表明:①不同水资源约束下科技创新均可显著促进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且在强水资源约束区科技创新所发挥的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作用为弱水资源约束区的5倍;②科技创新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具有时滞性,且科技创新人才的影响效应也较为显著;③科技创新主要通过提升水资源利用的“节水”和“增效”作用路径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据此,提出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建立针对不同水资源约束强度的差异化科技创新支持政策,通过科技创新手段消除“短板效应”、强化水资源保障能力,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约束 科技创新 农业高质量发展 异质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环境规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10
19
作者 黄进 王伟 +1 位作者 田野 郭晓燚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8-156,共9页
为研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环境规制通过水资源利用对区域发展质效的影响,基于2005—2022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12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基准回归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环境规制、水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高... 为研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环境规制通过水资源利用对区域发展质效的影响,基于2005—2022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12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基准回归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环境规制、水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正向促进效应,该促进效应在不同区域间存在异质性,环境规制的促进作用在用水量小的地区更加显著,而在用水量大的地区,丰富的水资源限制了环境规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在环境规制影响区域,水资源利用效率在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发挥出显著的中介作用,水资源利用效率中介效应占环境规制总促进效应的比例为13.5%;水资源利用效率在环境规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中具有门槛效应,当水资源利用效率超过4.3后,环境规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效应显著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规制 经济高质量发展 水资源利用效率 中介效应 门槛效应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文水质条件对河段纳污能力的影响---以乌东德库尾攀枝花河段为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吴比 李云成 +4 位作者 樊皓 王孟 李斐 肖洋 李亚俊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4-71,共8页
定量分析水文水质条件变化下河段纳污能力变化,对于流域或区域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具有显著现实意义。以金沙江乌东德库尾攀枝花市三堆子—拉鲊河段为研究对象,探究水文水质条件变化对研究河段氨氮纳污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堆子... 定量分析水文水质条件变化下河段纳污能力变化,对于流域或区域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具有显著现实意义。以金沙江乌东德库尾攀枝花市三堆子—拉鲊河段为研究对象,探究水文水质条件变化对研究河段氨氮纳污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堆子断面流量介于900~2000 m^(3)/s、氨氮浓度介于0.10~0.50 mg/L时,研究河段氨氮纳污能力介于235.12~4670.38 t/a,三堆子断面流量和氨氮浓度变化与河段氨氮纳污能力变化基本呈线性相关关系。三堆子断面流量和氨氮浓度较小时,综合纳污能力变化介于0.86~64.23 t/a,水文要素流量占主导作用;流量和氨氮浓度较大时,综合纳污能力变化介于-105.34~-1.84 t/a,水质要素氨氮浓度占主导作用。研究成果可为流域或区域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提供对策措施和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污能力 水文水质条件 水资源保护 水污染防治 乌东德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