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6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Knowledge transfer in multi-agent reinforcement learning with incremental number of agents 被引量:4
1
作者 LIU Wenzhang DONG Lu +1 位作者 LIU Jian SUN Changyin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22年第2期447-460,共14页
In this paper, the reinforcement learning method for cooperative multi-agent systems(MAS) with incremental number of agents is studied. The existing multi-agent reinforcement learning approaches deal with the MAS with... In this paper, the reinforcement learning method for cooperative multi-agent systems(MAS) with incremental number of agents is studied. The existing multi-agent reinforcement learning approaches deal with the MAS with a specific number of agents, and can learn well-performed policies. However, if there is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agents, the previously learned in may not perform well in the current scenario. The new agents need to learn from scratch to find optimal policies with others,which may slow down the learning speed of the whole team. To solve that problem,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new algorithm to take full advantage of the historical knowledge which was learned before, and transfer it from the previous agents to the new agents. Since the previous agents have been trained well in the source environment, they are treated as teacher agents in the target environment. Correspondingly, the new agents are called student agents. To enable the student agents to learn from the teacher agents, we first modify the input nodes of the networks for teacher agents to adapt to the current environment. Then, the teacher agents take the observations of the student agents as input, and output the advised actions and values as supervising information. Finally, the student agents combine the reward from the environment and the supervising information from the teacher agents, and learn the optimal policies with modified loss functions. By taking full advantage of the knowledge of teacher agents, the search space for the student agents will be reduced significantly, which can accelerate the learning speed of the holistic system. The proposed algorithm is verified in some multi-agent simulation environments, and its efficiency has been demonstrated by the experiment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nowledge transfer multi-agent reinforcement learning(MARL) new agen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search into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Knowledge Transfer within Innovative Research Teams 被引量:1
2
作者 Yang Jianchao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86-293,共8页
Knowledge transfer within university-led innovative research teams helps to maximally gather knowledge sources and promote knowledge dissemination,exchange and digestion among different disciplines. T he effect of tra... Knowledge transfer within university-led innovative research teams helps to maximally gather knowledge sources and promote knowledge dissemination,exchange and digestion among different disciplines. T he effect of transfer directly affects the team's capacity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nd its outcomes. In this paper,a WSB-based research framework for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knowledge transfer within university-led innovative research teams is established by means of grounded theory with help of in-depth interviews,in which five fundamental categories that affect knowledge transfer within teams,namely,knowledge source,knowledge receiver,knowledge transfer context,knowledge characteristics and knowledge transfer medium,are proposed to elaborate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undamental categories and the effect of knowledge transfer within teams.Finally,a theoretical saturation test is conducted to verify the rationality and scientific tenability of this theoretical framewor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NOVATIVE RESEARCH TEAMS knowledge transfer grounded theory WS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tra-firm Horizontal Knowledge Transfer Management
3
作者 WANG Yaowu WANG Yanhang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09年第2期77-82,共6页
Knowledge transfer is widely emphasized as a strategic issue for firm competition. A model for intra-firm horizontal knowledge transfer is proposed to model horizontal knowledge transfer to solve some demerits in curr... Knowledge transfer is widely emphasized as a strategic issue for firm competition. A model for intra-firm horizontal knowledge transfer is proposed to model horizontal knowledge transfer to solve some demerits in current knowledge transfer researches. The concept model of intra-firm horizontal knowledge transfer was described and a framework was provided to define the main components of the transfer process. Horizontal knowledge transfer is that knowledge is transferred from the source to the same hierarchical level recipients as the target. Horizontal knowledge transfer constitutes a strategic area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research. However,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circumstances under which one particular mechanism is the most appropriate. To address these issues, some significant conclusions are drawn concerning knowledge transfer mechanisms in a real-world sett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nowledge management horizontal knowledge transfer knowledge transfer process agricultural enterpris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model for knowledge transfer in a multi-agent organization based on lattice kinetic model
4
作者 WU Weiwei MA Qian +1 位作者 LIU Yexin KIM Yongjun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20年第1期156-167,共12页
A study on knowledge transfer in a mutli-agent organization is performed by applying the basic principle in physics such as the kinetic theory.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the knowledge accumulation process an... A study on knowledge transfer in a mutli-agent organization is performed by applying the basic principle in physics such as the kinetic theory.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the knowledge accumulation process and knowledge transfer attributes,a special type of knowledge field(KF)is introduced and the knowledge diffusion equation(KDE)is developed.The evolution of knowledge potential is modeled by lattice kinetic equation and verified by numerical experiments.The new equation-based modeling developed in this paper is meaningful to simulate and predict the knowledge transfer process in firms.The development of the lattice kinetic model(LKM)for knowledge transfer can contribute to the knowledge management theory,and the managers can also simulate the knowledge accumulation process by using the L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nowledge transfer multi-agent system knowledge field(KF) lattice kinetic model(LKM) knowledge diffusion equation(KD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ene image recognition with knowledge transfer for drone navigation
5
作者 DU Hao WANG Wei +2 位作者 WANG Xuerao ZUO Jingqiu WANG Yuanda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23年第5期1309-1318,共10页
In this paper,we study scene image recognition with knowledge transfer for drone navigation.We divide navigation scenes into three macro-classes,namely outdoor special scenes(OSSs),the space from indoors to outdoors o... In this paper,we study scene image recognition with knowledge transfer for drone navigation.We divide navigation scenes into three macro-classes,namely outdoor special scenes(OSSs),the space from indoors to outdoors or from outdoors to indoors transitional scenes(TSs),and others.However,there are difficulties in how to recognize the TSs,to this end,we employ deep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based on knowledge transfer,techniques for image augmentation,and fine tuning to solve the issue.Moreover,there is still a novelty detection prob-lem in the classifier,and we use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s(GNSS)to solve it in the prediction stage.Experiment results show our method,with a pre-trained model and fine tun-ing,can achieve 91.3196%top-1 accuracy on Scenes21 dataset,paving the way for drones to learn to understand the scenes around them autonomous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ene recognition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knowledge transfer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s(GNSS)-aide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畜牧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河南农业大学家禽研究团队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建群 王永才 +4 位作者 康相涛 李转见 蒋瑞瑞 郭玉洁 韩瑞丽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9-164,共6页
随着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以及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转型,培养对我国畜牧业充满责任感和使命感、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适应畜牧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至关重要。根据国家对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和... 随着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以及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转型,培养对我国畜牧业充满责任感和使命感、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适应畜牧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至关重要。根据国家对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和要求,针对畜牧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河南农业大学家禽研究团队探索实践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畜牧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结果显示:“三位一体”模式实施后毕业后去一线企业人数、考博人数、学术科研获奖、发表文章和申请专利数量、获得奖学金等奖励、校外实践基地数量、参与实践活动和服务企业人次均显著提高,尤其是毕业后考博人数、参与专业实践活动等人数得到了大幅度提升。研究表明,“三位一体”模式有望为我国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学位研究生 价值塑造 知识传授 能力培养 培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进化多任务的稀疏大规模多目标优化 被引量:1
7
作者 梁正平 王侃 +2 位作者 周倩 王继刚 朱泽轩 《计算机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8-380,共23页
稀疏大规模多目标优化存在稀疏位置探测困难、搜索空间巨大等诸多挑战,现有为数不多的稀疏大规模多目标优化算法在稀疏位置的探测准确率和非零决策变量的优化程度方面尚存在较大提升空间.为进一步提升稀疏大规模多目标优化的性能,本文... 稀疏大规模多目标优化存在稀疏位置探测困难、搜索空间巨大等诸多挑战,现有为数不多的稀疏大规模多目标优化算法在稀疏位置的探测准确率和非零决策变量的优化程度方面尚存在较大提升空间.为进一步提升稀疏大规模多目标优化的性能,本文从辅助任务构建与优化、辅助任务重新初始化、知识迁移等三个方面,提出了基于进化多任务优化的稀疏大规模多目标优化算法(Evolutionary Multi-Task for Sparse Large-scale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SLMO-EMT).其中,辅助任务构建与优化方面,基于主任务精英解的稀疏分布,采用两种不同的方式对决策变量的搜索空间进行限定,构建分别用于对稀疏位置和非零决策变量进行降维优化的两个辅助任务.辅助任务重新初始化方面,根据辅助任务在历史迭代中的知识迁移效果,对其搜索空间和当前种群进行更新,以使辅助任务可持续促进主任务的进化.知识迁移方面,首先基于轮询方式和各辅助任务的知识迁移概率,挑选用于知识迁移的辅助任务,再基于相似度挑选适合的知识受体,最后在子代生成过程中采用迁移知识引导的局部交叉,借助辅助任务的知识促进主任务的进化.为验证SLMO-EMT的性能,将其与8个先进的稀疏大规模多目标优化算法在1000-10000维的32个基准测试实例,以及8个应用测试实例上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SLMO-EMT对于稀疏大规模多目标优化问题的求解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SLMO-EMT的源代码已在Github上公开:https://github.com/CIA-SZU/W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疏大规模多目标优化 进化多任务 辅助任务 知识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运动人体科学学科发展的问题反思与展望 被引量:1
8
作者 段锐 李跃程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29,共9页
作为体育学的重要分支,运动人体科学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步,但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从学科发展现状、问题反思及未来展望三个方面系统分析我国运动人体科学面临的主要瓶颈,包括学科归属不明、研究支持不足、研究对象的选择争议... 作为体育学的重要分支,运动人体科学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步,但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从学科发展现状、问题反思及未来展望三个方面系统分析我国运动人体科学面临的主要瓶颈,包括学科归属不明、研究支持不足、研究对象的选择争议及国际化进程滞后等问题。我国尽管在该领域具备独特的学科优势,但仍须进一步提升其国际影响力,结合本土实际需求,围绕中国人群的健康问题展开深入研究,逐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未来的发展应关注学科的定位调整,并通过多学科融合和科技创新,尤其是智能技术的应用,优化研究问题和研究范式,并促进研究成果的有效转化。运动人体科学将在科技与创新的推动下,为提升全民健康和实现国家体育战略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人体科学 学科建设 知识体系构建 技术创新 成果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新产品开发人智融合机制 被引量:1
9
作者 谢康 卢鹏 夏正豪 《财经问题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26,共12页
产品创新度与创新效率的矛盾是新产品开发中长期存在的难题,生成式人工智能为解决该难题提供了新的机会和条件。目前,鲜有研究将新产品开发实践与生成式人工智能创新相结合,探讨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新产品开发人智融合机制,导致对生成... 产品创新度与创新效率的矛盾是新产品开发中长期存在的难题,生成式人工智能为解决该难题提供了新的机会和条件。目前,鲜有研究将新产品开发实践与生成式人工智能创新相结合,探讨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新产品开发人智融合机制,导致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情境下新产品开发如何形成新突破的理解有限。本文界定了新产品开发人智融合的概念,总结提炼出人智融合区别于人机协同的两个主要特征。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本文阐述了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新产品开发人智融合机制,即开发者通过提示词工程引导、大数据筛选工程微调生成式人工智能,以及生成式人工智能通过知识发现工程形成对开发者的反馈。本文的研究结论深化了新产品开发中的人智融合理论研究,为企业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解决产品创新度与创新效率的矛盾提供了实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产品开发 生成式人工智能 人智融合 知识迁移 行动者网络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知识转移视角下TOD社区的演变:从新加坡到中国
10
作者 祁巍锋 朱逸飞 曹康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3-138,共6页
强调公共交通与居民日常需求的结合的TOD模式作为一种城市知识在从区域到社区的多个尺度都有应用,已在全球得到了广泛的实践。本文探讨了TOD模式作为城市知识从新加坡转移到中国,在浙江省实现在地化,随后转移到全国部分省市的过程。新... 强调公共交通与居民日常需求的结合的TOD模式作为一种城市知识在从区域到社区的多个尺度都有应用,已在全球得到了广泛的实践。本文探讨了TOD模式作为城市知识从新加坡转移到中国,在浙江省实现在地化,随后转移到全国部分省市的过程。新加坡的TOD社区模式作为一种城市知识,最初被浙江杭州的七彩社区吸收并转化。浙江省以七彩社区为样板提出了未来社区概念,并利用政策工具全省范围内推广,形成了TOD未来社区在浙江省的迭代发展。未来社区模式作为一种城市知识也传播到中国的四川、重庆、广东等省市。本文建立城市知识转移框架,藉此分析TOD模式从新加坡到中国的传播过程,并探讨影响城市知识转移的因素。这一转移实践不仅促进了城市知识的在地化创新,也促进了城市规划发展与城市的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知识 知识转移 TOD模式 未来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性资源介入下基于知识矩阵跨维度迁移的电力调度优化
11
作者 唐昊 杨晨芳 +2 位作者 程文娟 王正风 史明光 《控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95-1007,共13页
各类源荷弹性资源逐渐介入电网,使得电力系统的动态特性进一步复杂化。为提升电力系统调度优化任务的学习效率,基于弹性资源介入前源电力系统的调度知识矩阵提出一种跨维度迁移的学习优化方法。首先,利用欧式-动态时间弯曲距离,给出源... 各类源荷弹性资源逐渐介入电网,使得电力系统的动态特性进一步复杂化。为提升电力系统调度优化任务的学习效率,基于弹性资源介入前源电力系统的调度知识矩阵提出一种跨维度迁移的学习优化方法。首先,利用欧式-动态时间弯曲距离,给出源任务与目标任务间关联特征的相似度判定方法。然后,引入主成分分析特征降维技术,建立源任务与目标任务间相似状态/动作的映射关系,提出基于调度知识矩阵跨维度迁移的强化学习方法,解决因源任务与目标任务状态或动作维数不同而导致的历史调度知识不能直接利用的问题。最后,以IEEE-300节点系统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有效利用源任务的历史调度知识,实现弹性资源介入时复杂电力系统的快速调度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维度知识迁移 电力调度 欧式-动态时间弯曲距离 弹性资源 强化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I知识蒸馏技术演进与应用综述
12
作者 毛克彪 代旺 +2 位作者 郭中华 孙学宏 肖柳瑞 《农业大数据学报》 2025年第2期144-154,共11页
人工智能(AI)中知识蒸馏(KD)技术通过构建师生框架实现模型轻量化,成为解决深度学习性能与效率瓶颈的关键技术。本文从算法原理演进的视角,系统解析知识蒸馏的理论框架,将知识迁移路径归纳为基于响应、特征、关系及结构四类范式,并构建... 人工智能(AI)中知识蒸馏(KD)技术通过构建师生框架实现模型轻量化,成为解决深度学习性能与效率瓶颈的关键技术。本文从算法原理演进的视角,系统解析知识蒸馏的理论框架,将知识迁移路径归纳为基于响应、特征、关系及结构四类范式,并构建动态与静态知识蒸馏方法的对比评估体系。我们深入探讨了跨模态特征对齐、自适应蒸馏架构及多教师协同验证等创新机制,同时剖析渐进式知识迁移与对抗蒸馏等融合策略。通过计算机视觉与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实证分析,评估了该技术在图像分类、语义分割及文本生成等场景中的实用性。特别地,我们强调了知识蒸馏在农业与地学领域的潜力,例如在资源受限环境下的精准农业和地理空间分析中实现高效部署。研究发现当前模型普遍存在知识选择机制模糊、理论解释性不足等瓶颈问题。据此,我们探讨了自动化蒸馏系统与多模态知识融合等前沿方向的可行性,为边缘智能部署及隐私计算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尤其适用于农业智能化与地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蒸馏 模型压缩 知识迁移 动态优化 多模态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知识迁移的灵巧手抓取姿态生成
13
作者 张旭辉 郭宇 +3 位作者 黄少华 郑冠冠 汤鹏洲 马旭升 《图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8-368,共11页
五指灵巧手抓取姿态的生成在灵巧手抓取任务上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针对不同使用意图下人手对工具的抓取姿态不同的特点,构建了基于意图的抓取姿态生成网络,强调了不同意图下抓取的功能性;其次,针对在有限的数据下训练的抓取姿态生成网... 五指灵巧手抓取姿态的生成在灵巧手抓取任务上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针对不同使用意图下人手对工具的抓取姿态不同的特点,构建了基于意图的抓取姿态生成网络,强调了不同意图下抓取的功能性;其次,针对在有限的数据下训练的抓取姿态生成网络无法适应所有类内工具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知识迁移的抓取姿态生成方法,改进知识迁移方法以适应各种姿态的类内目标工具以生成功能性抓取,同时优化手部指间自碰撞问题;最终,在构建人手与五指灵巧手的抓取姿态映射关系时,优化基于关键点对应关系的映射规则,实现了五指灵巧手在不同意图下对类内目标工具的抓取姿态生成,为工具的后续使用操作打好基础。通过基于意图的抓取姿态生成与知识迁移相结合的方法,使得在有限数据训练得到的基于意图的抓取姿态生成网络,可以对类内目标工具生成更好的抓取姿态,相较于原网络针对实验中的类内目标工具在穿透体积上平均降低0.917 cm^(3),仿真位移平均降低5.25 mm,手部指间自碰撞概率平均降低49.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指灵巧手 抓取姿态生成 知识迁移 手部指间自碰撞 抓取姿态映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关系模式和类比迁移的知识图谱补全方法
14
作者 宋宝燕 刘杭生 +2 位作者 单晓欢 李素 陈泽 《计算机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7-294,共8页
近年来,知识图谱嵌入(Knowledge Graph Embedding,KGE)作为一种主流方法在知识图谱补全任务中已取得显著效果。然而,现有KGE方法仅在数据层考虑三元组信息,忽略了不同三元组间在逻辑层存在的关系模式语义,导致现有方法仍存在一定性能缺... 近年来,知识图谱嵌入(Knowledge Graph Embedding,KGE)作为一种主流方法在知识图谱补全任务中已取得显著效果。然而,现有KGE方法仅在数据层考虑三元组信息,忽略了不同三元组间在逻辑层存在的关系模式语义,导致现有方法仍存在一定性能缺陷。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融合关系模式和类比迁移的知识图谱补全方法(Fusing Relational-pattern and Ana-logy Transfer,RpAT)。首先,在逻辑层,根据实体关系的语义层次结构,细分为不同的关系模式;其次,在数据层,提出一种模式类比对象生成方法,该方法利用关系模式性质生成目标三元组相似类比对象,依据类比对象对缺失信息进行迁移;最后,提出一种融合了原始知识图谱嵌入模型的推理能力与类比迁移能力的综合性评分函数,以提升图谱补全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FB15k-237和WN18RR数据集上,相较于其他基线模型,RpAT方法的MRR值分别提升了15.5%和1.8%,验证了在知识图谱补全任务中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图谱 知识图谱补全 关系模式 类比对象 类比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迁移校正与自适应知识蒸馏的小样本目标检测
15
作者 张英俊 薛凡 +1 位作者 谢斌红 张睿 《计算机应用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76-1582,共7页
针对目前基于微调范式的小样本目标检测方法存在模型偏差和检测器难以区分类无关知识的问题,提出一种融合迁移校正与自适应知识蒸馏的小样本目标检测方法(TCAD-FSOD)。其中,对于偏差问题,设计了物体感知RPN模块(OA-RPN)和分布校正模块(D... 针对目前基于微调范式的小样本目标检测方法存在模型偏差和检测器难以区分类无关知识的问题,提出一种融合迁移校正与自适应知识蒸馏的小样本目标检测方法(TCAD-FSOD)。其中,对于偏差问题,设计了物体感知RPN模块(OA-RPN)和分布校正模块(DCM)。OA-RPN利用背景筛选机制校正有偏差的RPN结果,DCM利用基类信息辅助校正有偏差的新类分布。对于检测器难以区分类无关知识的问题,提出了自适应温度知识蒸馏模块(ATKD)。ATKD通过自适应温度生成器进行精细的知识蒸馏,使检测器能够渐进式地显式学习基类与新类之间与识别相关的共性知识。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目前已知的最新算法结果,该方法在PASCAL VOC数据集的性能最高提升可以达到2.7%,在COCO上最高提升了0.7%,说明TCAD-FSOD算法能够有效缓解模型偏差,提升对新类的识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样本目标检测 迁移学习 物体感知RPN 知识蒸馏 分布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知识蒸馏与迁移学习的小样本学习方法
16
作者 黄友文 胡燕芳 魏国庆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19-325,334,共8页
针对样本数量过少易造成深度模型在训练数据上过拟合的问题,提出一种融合知识蒸馏与迁移学习的小样本学习方法。该文设计多代蒸馏网络结构,提高浅层网络对小样本图像的特征表达能力;通过改进的迁移学习结构调整少量参数,进一步提升网络... 针对样本数量过少易造成深度模型在训练数据上过拟合的问题,提出一种融合知识蒸馏与迁移学习的小样本学习方法。该文设计多代蒸馏网络结构,提高浅层网络对小样本图像的特征表达能力;通过改进的迁移学习结构调整少量参数,进一步提升网络的泛化能力;结合多分类器对经过蒸馏和迁移得到的网络进行融合。在三个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模型在新任务上的分类性能,使得小样本预测结果更加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样本学习 图像分类 知识蒸馏 迁移学习 集成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转移视角下项目型组织价值创新机理研究——“海油工程COOEC”的模块化项目对比分析
17
作者 刘俊颖 洪妍妍 +1 位作者 关新雅 金晓剑 《南开管理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85-196,共12页
由于高度定制化的特征和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项目型组织在平衡需求响应与效益增长之间面临严峻挑战。价值创新为项目型组织突破这一瓶颈提供了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引。然而,现有研究尚未揭示项目型组织如何有效实现价值创新。模块化作为生... 由于高度定制化的特征和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项目型组织在平衡需求响应与效益增长之间面临严峻挑战。价值创新为项目型组织突破这一瓶颈提供了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引。然而,现有研究尚未揭示项目型组织如何有效实现价值创新。模块化作为生产方式的重要变革,其知识转移在应对客户需求方面具有显著潜力,为项目型组织实现价值创新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本文以海油工程企业的荔湾3-1、深海一号、亚马尔LNG和加拿大LNG四个典型模块化项目为例,通过嵌入性双案例对比分析发现:(1)紧密耦合与松散耦合模块化产品在结构和功能特征上存在显著差异;(2)紧密耦合模块化产品的知识转移表现为“内化积累—模式创新—经验深化—产品突破”的动态过程,而松散耦合模块化产品的知识转移呈现的是“要素累积—优势塑造—效率提升—多元重构”的动态过程;(3)紧密耦合与松散耦合模块化产品在项目型组织的价值创新机理上呈现出“效用集成—能力固化—双重飞跃”与“效用多样—能力延展—互通融合”的异质性。本研究通过模块化产品的知识转移,拓展了项目型组织价值创新理论,揭示了模块化在新型工业化背景下推动企业价值创新的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目型组织 价值创新 客户需求 知识转移 模块化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似情景知识迁移下工程人员安全事故主观概率仿真
18
作者 张羽 黎之戊 +1 位作者 钟玮 贺娟茹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6-113,共8页
为了研究规避行为下相似情景知识迁移对工程人员安全事故主观概率的影响,引入情景相似度变量,构建工程人员群体安全事故的主观概率演化模型,并进行仿真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相似情景知识迁移会加速主观概率均值收敛,同时降低个体间... 为了研究规避行为下相似情景知识迁移对工程人员安全事故主观概率的影响,引入情景相似度变量,构建工程人员群体安全事故的主观概率演化模型,并进行仿真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相似情景知识迁移会加速主观概率均值收敛,同时降低个体间和情景间的主观概率差异,但也会导致低估高事故率情景的情况;存在死亡人数最多的“高危”事故情景,其事故率在0.4~0.8之间;2种不同情景的死亡率差异较大情况下,仅在低死亡率情景的事故率高于高死亡率情景时,情景知识迁移才有助于降低损失;2种不同情景的死亡率接近且事故率差异较大时,知识的不完整迁移反而会造成更大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景相似度 知识迁移 工程人员 安全事故 主观概率 规避行为 元胞自动机(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身认知视域下高校智能教学场域建设策略研究
19
作者 赵彦美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4期51-55,共5页
随着数字化、智能化等前沿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教育教学的知识边界不断延伸,教育教学范式发生重大变化,教学手段和载体交叉融合,数智场景正成为高校教学创新的重要环境。具身认知视域下,高校智能教学场域在教学范式上,集中模式让位于全... 随着数字化、智能化等前沿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教育教学的知识边界不断延伸,教育教学范式发生重大变化,教学手段和载体交叉融合,数智场景正成为高校教学创新的重要环境。具身认知视域下,高校智能教学场域在教学范式上,集中模式让位于全场域教学;在智能学习中,离身认知趋向体验认知;知识迁移中,自媒体叙事趋于融合多元。以具身认知理论引领高校智能教学场域建设,应遵循让教学行为更加真实有效、让知识学习更加可感可知的双重原则。高校智能教学场域建设的现实路径是重塑智能教学场域的学科边界,重构智能教学场域的个体画像,重建智能教学场域的协同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身认知 智能教学场域 教学范式 智能学习 知识迁移 学科边界 个体画像 协同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编码器结合持续学习:现状、挑战与展望 被引量:2
20
作者 吴美君 杨新 +2 位作者 潘超凡 李天瑞 寇纲 《计算机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7-357,共41页
近年来,许多研究利用自编码器进行增量式学习,以在面对新的数据分布、类别或任务时平衡模型的稳定性与可塑性。这些研究从多个角度推动了持续学习的发展。同时,持续学习的范式通过优化策略促进了自编码器架构的改进,实现了自编码器与持... 近年来,许多研究利用自编码器进行增量式学习,以在面对新的数据分布、类别或任务时平衡模型的稳定性与可塑性。这些研究从多个角度推动了持续学习的发展。同时,持续学习的范式通过优化策略促进了自编码器架构的改进,实现了自编码器与持续学习之间的相互促进。目前,自编码器与持续学习的结合在多个领域都影响深远。本文对近五年来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概述了自编码器的类型与特点,持续学习的常见增量场景与主要挑战,并对二者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最后,本综述对当前研究的优点、局限性以及未来应用的前景进行了总结,旨在为推动持续学习与自编码器的结合与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学习 自编码器 灾难性遗忘 知识传输 模型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