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perimental Study on Young′s Modulus of Concrete 被引量:1
1
作者 Wen, SY Li, XB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0年第1期43-45,共3页
Young′s Modulus of concrete is studied on the basis of triaxial compressive experiments. The authors proposed two empirical equations to calculate its static Young′s modulus and dynamic Young′s modulus when dynamic... Young′s Modulus of concrete is studied on the basis of triaxial compressive experiments. The authors proposed two empirical equations to calculate its static Young′s modulus and dynamic Young′s modulus when dynamic Poisson ratio μ d varies nearby 0.20.P wave velocity and elastic modulus have the same varying tendency as letter N. μ,μ d de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loading rate and μ d has a great effect on the parameters E d and E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CRETE sTATIC youngs modulus dynamic youngs modulus P WAVE VELOC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杂石英系单模光纤对BSBS频移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黄民双 曾励 +2 位作者 陶宝祺 刘邦群 刘祖荫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1998年第12期1107-1110,共4页
报道了对几种掺杂SiO2石英系单模光纤的背向受激布里渊散射(BSBS)谱的实验结果,结果表明其布里渊散射斯托克斯频移主要取决于纤芯的掺杂材料和浓度,进一步分析证明了光纤掺杂后将主要通过调制杨氏模量的变化。
关键词 掺杂 光纤 BsBs 频移 杨氏模量 单模光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侏罗系陆相页岩各向异性动静态弹性参数建模
3
作者 刘卫华 王洋 +4 位作者 陈祖庆 陈超 沈珲 张方南 仉涛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3-228,共16页
动、静态弹性参数转换关系对陆相页岩储层压裂改造、钻井方案设计、地应力预测等地质工程问题有重要意义.但页岩的本征各向异性及动、静态弹性参数的强压力依赖性对建立各向异性背景下的动、静弹性参数转换模型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次实验... 动、静态弹性参数转换关系对陆相页岩储层压裂改造、钻井方案设计、地应力预测等地质工程问题有重要意义.但页岩的本征各向异性及动、静态弹性参数的强压力依赖性对建立各向异性背景下的动、静弹性参数转换模型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次实验研究基于10组四川盆地侏罗系陆相页岩样品的各向异性动、静态弹性参数联合测试,建立了模拟原位有效应力条件下各向异性动、静态弹性参数建模工作流程.多级偏应力循环实验结果表明:无论是在垂直还是平行层理方向,动态杨氏模量和泊松比均系统性地大于对应的静态杨氏模量和泊松比,并且动、静态弹性参数都表现出明显的压力依赖性.根据围压为20 MPa时的实测数据,直接建立了垂直层理方向模拟原位应力的动、静杨氏模量和泊松比转换关系.在此基础上,假定动态、静态杨氏模量各向异性的关系不依赖于所施加应力大小,建立了动、静态杨氏模量各向异性强度之间的线性关系,进而间接获得了模拟原位应力条件下的平行层理方向静态杨氏模量.各向异性背景下的动、静态弹性参数转换模型可将测井或地震数据转换为原位有效应力条件下的静态弹性参数,并可为各向异性背景下页岩储层地应力预测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向异性 杨氏模量 泊松比 动静态转换 多级偏应力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D的光电响应特征及其在杨氏模量测量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崔青义 王亚伟 +2 位作者 洪云 卜敏 刘莹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1-53,57,共4页
针对目前大学教学中较为广泛应用的材料杨氏弹性模量测量方法和测量结果准确性方面存在的问题,对位置敏感探测器(PSD)的光电响应特性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研究,并利用此响应特征,基于杨氏弹性模量静态测量方法与原理,设计了两次复式光放... 针对目前大学教学中较为广泛应用的材料杨氏弹性模量测量方法和测量结果准确性方面存在的问题,对位置敏感探测器(PSD)的光电响应特性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研究,并利用此响应特征,基于杨氏弹性模量静态测量方法与原理,设计了两次复式光放大的新型传感方式,应用PSD作为微量位移测量的传感器,在小空间内实现了微测量放大的作用,使杨氏弹性模量测量结果的精度提高了1个数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置敏感探测器 测量 杨氏弹性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波表征ULSI互连布线双层薄膜机械特性的理论计算 被引量:1
5
作者 肖夏 姚素英 阮刚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74-777,共4页
利用超声表面波在分层结构中传播的频散特性来测量薄膜的机械特性具有准确、快速、对材料无损伤等突出优点.本文研究了在Si(100)衬底上淀积双层薄膜的分层结构中超声表面波沿Si[110]晶向传播的速度-频率色散关系.应用此方法对超大规模... 利用超声表面波在分层结构中传播的频散特性来测量薄膜的机械特性具有准确、快速、对材料无损伤等突出优点.本文研究了在Si(100)衬底上淀积双层薄膜的分层结构中超声表面波沿Si[110]晶向传播的速度-频率色散关系.应用此方法对超大规模集成电路(ULSI)中具有质软、易碎特点的低介电常数互连介质(low-k)薄膜的机械特性进行了表面波频散计算.研究了先进ULSI互连布线系统中广泛存在的3种分层薄膜结构上表面波的频散特性.计算表明不同分层结构对表面波的频散特性影响很大.对于同一分层结构,表面波的频散曲率随low-k薄膜杨氏模量的减小而显著增大.本工作为准确测定low-k薄膜的杨氏模量提供了理论计算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表面波 low-k薄膜 频散特性 杨氏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_W/Al 复合材料时效行为的研究
6
作者 刘秋云 费维栋 姚忠凯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1997年第3期27-33,共7页
研究了6061Al合金和SiCW/6061Al复合材料在170℃、190℃和220℃三种温度下的时效析出行为,分析了峰时效温度对6061Al合金和SiCW/6061Al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6061A... 研究了6061Al合金和SiCW/6061Al复合材料在170℃、190℃和220℃三种温度下的时效析出行为,分析了峰时效温度对6061Al合金和SiCW/6061Al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6061Al合金弹性模量不随峰时效温度的提高而发生变化,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随峰时效温度的提高而略有下降;SiCW/6061Al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则随峰时效温度的提高而略有下降,SiCW/6061Al复合材料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随峰时效温度的提高而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时效 弹性模量 屈服强度 碳化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C/SiC复合材料热震损伤行为 被引量:7
7
作者 任伟华 乔生儒 敖强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26-28,共3页
用3D-C/SiC和重结晶SiC陶瓷材料在光辐射热震试验机上进行了两种温度落差(ΔΤ=600℃,800℃)和不同应力的热震试验。3D-C/SiC用弹性模量和电阻表征的热震损伤曲线有相似的规律,即都大致由三阶段构成,首先是损伤急剧增加阶段,紧接着是损... 用3D-C/SiC和重结晶SiC陶瓷材料在光辐射热震试验机上进行了两种温度落差(ΔΤ=600℃,800℃)和不同应力的热震试验。3D-C/SiC用弹性模量和电阻表征的热震损伤曲线有相似的规律,即都大致由三阶段构成,首先是损伤急剧增加阶段,紧接着是损伤缓慢增加阶段,最后为损伤短暂的急剧增加阶段。个别电阻表征的热震损伤曲线仅在初始阶段损伤有下降现象。3D-C/SiC复合材料的抗热震性能明显优于重结晶SiC陶瓷材料;三种界面层的3D-C/SiC中,以热解碳沉积时间为20h获得的界面层复合材料热震寿命最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C/sIC复合材料 重结晶siC陶瓷材料 弹性模量 热震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fO_2-SiO_2混合膜力学性能 被引量:2
8
作者 卜笑庆 张锦龙 +2 位作者 潘峰 刘华松 樊荣伟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15-220,共6页
利用离子辅助电子束双源共蒸发工艺方法,制备了SiO_2掺杂含量分别为0、13%、20%、30%、40%和100%的六组HfO_2-SiO_2混合膜。采用纳米压痕法测量了不同组分混合膜的杨氏模量和硬度,并研究了混合膜杨氏模量和硬度随SiO_2含量增长的变化规... 利用离子辅助电子束双源共蒸发工艺方法,制备了SiO_2掺杂含量分别为0、13%、20%、30%、40%和100%的六组HfO_2-SiO_2混合膜。采用纳米压痕法测量了不同组分混合膜的杨氏模量和硬度,并研究了混合膜杨氏模量和硬度随SiO_2含量增长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随着SiO_2含量增加,混合膜杨氏模量和硬度均减小,双组分复合材料并联模型可以较好地拟合杨氏模量随混合膜SiO_2含量变化关系。为了解释混合膜力学性能随SiO_2含量变化规律,对混合膜进行了XRD测试,研究了混合膜微观结构与杨氏模量和硬度的关系,发现结晶对硬度影响显著,对杨氏模量影响较小;用Zygo干涉仪测量了样品的面形,获得了薄膜残余应力随SiO_2含量的变化规律,表明SiO_2掺杂能减小HfO_2薄膜压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膜 杨氏模量 硬度 应力 纳米压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底材料对MoS2的应变场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吴亚俊 周行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88-393,共6页
利用有限元法分析对生长在Au、Cu、Al2O3、SiO2、Ni这5种不同基底上的层状MoS2的应变分布进行模拟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基底材料的泊松比不同会使得基底和MoS2的y方向形变都不相同;基底的杨氏模量不同会使得不同基底底部与二硫化钼(MoS2)... 利用有限元法分析对生长在Au、Cu、Al2O3、SiO2、Ni这5种不同基底上的层状MoS2的应变分布进行模拟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基底材料的泊松比不同会使得基底和MoS2的y方向形变都不相同;基底的杨氏模量不同会使得不同基底底部与二硫化钼(MoS2)顶部的应变差别不同.在膨胀过程中,y方向底端的拉伸应变大于中间的拉伸应变,这会导致基底与顶端应变高于中间的应变.因此,基底材料的杨氏模量和泊松比与MoS2的应变分布密切相关.根据仿真结果可得,由于MoS2在Au和SiO2基底上所受到的应变较小,导致MoS2的顶端和基底底部应变差较大,因此容易造成剥离脱落;而在Al2O3基底上,由于基底材料具有较高的杨氏模量,且与MoS2比较接近,所以MoS2顶端和基底底部呈现的应变差接近.由此可见,在这些材料当中,Al2O3更适合作为MoS2的基底材料.通过研究基底材料的应变场分布,能更好地对纳米材料进行调控,从而改善器件的相关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 MOs2 杨氏模量 泊松比 应变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东南缘页岩油储层脆性预测与评价 被引量:1
10
作者 于正军 张军华 +3 位作者 周昊 任瑞军 陈永芮 杨玉龙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11-1723,共13页
准噶尔盆地东南缘二叠系中下部发育页岩油致密储层,脆性预测与评价对其勘探和开发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岩石物理实验、测井资料和叠前地震资料计算了准噶尔盆地东南缘二叠系页岩油致密储层脆性指数,对Rickman经典公式法、杨氏模量与泊... 准噶尔盆地东南缘二叠系中下部发育页岩油致密储层,脆性预测与评价对其勘探和开发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岩石物理实验、测井资料和叠前地震资料计算了准噶尔盆地东南缘二叠系页岩油致密储层脆性指数,对Rickman经典公式法、杨氏模量与泊松比比值法、拉梅系数法和剪切模量法进行了比较、分析与评价。研究认为:1)杨氏模量相对泊松比对岩性有更好的区分度,由拉梅系数表征的泥岩分布率较高;2)根据文献所得测井多参数计算脆性指数的方法应用效果不佳,在Castagna经验公式换算横波速度基础上计算的脆性指数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3)由YPD(Young's modulus-Poisson's ratio-density)式和LMR(拉梅系数-密度)式反演的弹性参数变化率也能较好地指示有利储层,尤以密度变化率为最佳,该属性在扇三角洲前缘及分流河道特征上得到很好的展示;4)岩石物理实验和实际资料应用均表明,ρE/σ为研究区脆性的最佳表征公式,效果好于Rickman经典公式与其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致密储层 页岩油 岩石物理实验 横波速度 杨氏模量 泊松比 脆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制造电弧喷涂成形层的残余应力分析 被引量:14
11
作者 程江波 梁秀兵 +3 位作者 陈永雄 刘燕 徐滨士 吴毅雄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7-20,114,共5页
阐述了热喷涂涂层中残余应力的产生原因,并利用XRD残余应力测试仪、纳米压痕仪、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研究了不同厚度和热处理温度下电弧喷涂7Cr13涂层的残余应力、弹性模量及涂层微观结构。结果表明,涂层的残余应力与厚度成正比关系... 阐述了热喷涂涂层中残余应力的产生原因,并利用XRD残余应力测试仪、纳米压痕仪、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研究了不同厚度和热处理温度下电弧喷涂7Cr13涂层的残余应力、弹性模量及涂层微观结构。结果表明,涂层的残余应力与厚度成正比关系。适当的热处理工艺能够释放涂层的残余拉应力,当热处理的温度在200~300℃之间时,涂层由拉应力转变为压应力,并随着温度的升高,压应力逐渐增大;涂层的弹性模量和热处理温度之间成正比关系。通过对涂层残余应力分布的研究,为喷涂成形较厚涂层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余应力 弹性模量 热处理 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剪切波弹性成像评价足底筋膜炎 被引量:23
12
作者 张立宁 万文博 +5 位作者 张立海 肖红雨 罗渝昆 费翔 郑志新 唐佩福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06-209,共4页
目的利用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比较不同年龄段正常人及足底筋膜炎患者的足底筋膜的厚度和硬度。方法对23名足底筋膜炎患者和3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剪切波弹性超声检查,测量足底筋膜跟骨止点及距离跟骨止点1 cm处的厚度和弹性模量值。结果老... 目的利用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比较不同年龄段正常人及足底筋膜炎患者的足底筋膜的厚度和硬度。方法对23名足底筋膜炎患者和3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剪切波弹性超声检查,测量足底筋膜跟骨止点及距离跟骨止点1 cm处的厚度和弹性模量值。结果老年组足底筋膜明显比年轻组厚(P=0.005),弹性模量值明显比年轻组小(P=0.000)。足底筋膜炎组足底筋膜厚度明显比老年组厚(P=0.001),弹性模量值明显比老年组小(P=0.000)。足底筋膜炎组的足底筋膜跟骨止点处弹性模量值比距离跟骨止点处1 cm的筋膜弹性值低(P=0.000),而健康志愿者年轻组和老年组的两个位置的弹性模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2,P=0.126)。结论剪切波弹性成像能定量评估足底筋膜的硬度,足底筋膜的硬度随年龄增加而变小,足底筋膜炎的筋膜硬度较正常筋膜变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底筋膜炎 超声检查 弹性成像技术 杨氏模量 剪切波弹性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极电沉积法制备高氮含量氮化碳薄膜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超 曹传宝 +2 位作者 朱鹤孙 吕强 黄福林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6-40,共5页
用双氰胺在乙腈中的溶液作沉积液 ,以镀有铟锡氧化物 (ITO)的导电玻璃为衬底 ,在阴极上制备了高氮含量的CNx 薄膜。XPS分析表明 ,薄膜最高氮碳原子比N/C为 1 2 2 (接近C3 N4中氮碳计量比 ) ,碳和氮主要以C—N、CN的形式成键。FTIR支持XP... 用双氰胺在乙腈中的溶液作沉积液 ,以镀有铟锡氧化物 (ITO)的导电玻璃为衬底 ,在阴极上制备了高氮含量的CNx 薄膜。XPS分析表明 ,薄膜最高氮碳原子比N/C为 1 2 2 (接近C3 N4中氮碳计量比 ) ,碳和氮主要以C—N、CN的形式成键。FTIR支持XPS的分析结果。拉曼光谱与大多数报道的氮化碳的拉曼光谱不同 ,在 10 98和 195 0cm -1处有 2个明显的峰 ,前者可归属为C—N ,后者可归属为 CN 。在 5 0℃、12 5 0V下得到的样品薄膜的纳米硬度为 11 31GPa ,弹性模量为 86GPa。提出了极化竞争反应机制 ,简要的解释了CN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碳膜 电化学沉积 硬度 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材料涂层/基体界面应力的有限元评价 被引量:14
14
作者 张显程 巩建鸣 +1 位作者 涂善东 陈建钧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4期22-25,共4页
涂层 /基体结合强度是衡量喷涂质量的关键指标。利用有限元方法对涂层 /基体剪切结合强度的测定方法进行了力学分析 ,着重讨论了涂层 /基体交界面上的应力分布。然后 ,在此基础上 ,针对 3种不同涂层材料 (Al2 O3、Al、Cr3C2 / Ni- Cr) ... 涂层 /基体结合强度是衡量喷涂质量的关键指标。利用有限元方法对涂层 /基体剪切结合强度的测定方法进行了力学分析 ,着重讨论了涂层 /基体交界面上的应力分布。然后 ,在此基础上 ,针对 3种不同涂层材料 (Al2 O3、Al、Cr3C2 / Ni- Cr) ,对涂层 -基体交界面进行了应力分析 ,比较了不同的涂层材料性能对涂层 /基体剪切结合强度的影响 ,给实际喷涂工艺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层/基体 界面应力 有限元方法 应力分布 喷涂 弹性模量 结合强度 力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储层敏感弹性参数叠前同步反演方法 被引量:7
15
作者 桂金咏 高建虎 +2 位作者 雍学善 李胜军 李海亮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41-550,共10页
杨氏模量和泊松比是表征致密储层脆性的重要弹性参数,而Gassmann流体项则是地震流体识别中常用的流体因子。利用叠前地震反演方法从叠前地震资料中同步获取此类参数是可行且有效的途径。为此,针对致密储层预测及流体识别的需要,提出了... 杨氏模量和泊松比是表征致密储层脆性的重要弹性参数,而Gassmann流体项则是地震流体识别中常用的流体因子。利用叠前地震反演方法从叠前地震资料中同步获取此类参数是可行且有效的途径。为此,针对致密储层预测及流体识别的需要,提出了一种致密储层敏感弹性参数叠前同步反演的新方法。在孔隙弹性介质反射系数近似方程的基础上,通过重新组合变化,推导出包含杨氏模量、泊松比、Gassmann流体项及密度参数的纵波反射系数方程,建立起了杨氏模量、泊松比、Gassmann流体项及密度反射率与纵波反射系数间的线性关系。在此基础上,采用基于贝叶斯理论的弹性阻抗反演技术,提出了杨氏模量、泊松比、Gassmann流体项及密度参数的叠前同步反演方法。模型数据试算和实际资料测试结果均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够从叠前地震资料中稳定地获取致密储层的敏感弹性参数,为此类储层的预测及流体识别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储层 杨氏模量 泊松比 流体项 叠前同步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原子力显微镜的纳米梁杨氏模量的测量 被引量:9
16
作者 徐临燕 栗大超 +1 位作者 胡小唐 黄玉波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816-820,共5页
阐述了基于原子力显微镜(AFM)的弯曲测试测量纳米梁杨氏模量的理论和方法.重点解决了纳米梁杨氏模量测试技术中的3个关键问题:①宽梁条件下杨氏模量理论模型的修正;②纳米梁厚度的精密测量方法;③加载点位置相对于理想点的偏差给测试结... 阐述了基于原子力显微镜(AFM)的弯曲测试测量纳米梁杨氏模量的理论和方法.重点解决了纳米梁杨氏模量测试技术中的3个关键问题:①宽梁条件下杨氏模量理论模型的修正;②纳米梁厚度的精密测量方法;③加载点位置相对于理想点的偏差给测试结果带来的不确定度的评价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本测试结构硅纳米梁杨氏模量的测试值为(183.79±4.18)G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机电系统 纳米梁 杨氏模量 原子力显微镜 弯曲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层条件下CX盆地地表岩样动弹参数的实验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亚林 谢贤鹏 +4 位作者 贺振华 刘树根 单钰铭 刘舜化 刘维国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SCD 1999年第2期161-167,共7页
对云南CX盆地采集的地表露头岩样,在模拟地层环境的温度、压力(孔压和围压)条件下测量了岩石的纵横波速度和各种动弹参数(包括体积压缩模量、杨氏模量、剪切模量和泊松比等),根据测试结果研究了该地区岩石的动弹参数的变化规律... 对云南CX盆地采集的地表露头岩样,在模拟地层环境的温度、压力(孔压和围压)条件下测量了岩石的纵横波速度和各种动弹参数(包括体积压缩模量、杨氏模量、剪切模量和泊松比等),根据测试结果研究了该地区岩石的动弹参数的变化规律,以及地层埋深、温度、压力等因素对动弹参数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条件 地表岩样 动弹参数 油气勘探 岩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岩弹性参数与波速关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李成波 刘振东 施行觉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53-60,共8页
为进一步了解岩石弹性参数(如杨氏模量、泊松比)与超声波波速的关系,将岩石加卸载循环实验和超声波测量实验同时进行,得到同一组样品的测量数据并作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应力的变化会导致岩石样品的孔隙度、裂隙、岩石结构和构造的... 为进一步了解岩石弹性参数(如杨氏模量、泊松比)与超声波波速的关系,将岩石加卸载循环实验和超声波测量实验同时进行,得到同一组样品的测量数据并作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应力的变化会导致岩石样品的孔隙度、裂隙、岩石结构和构造的改变。受这些因素的影响砂岩的杨氏模量、泊松比、波速,也都会有规律地变化。较低应力水平时用小循环加卸载测得的动态弹性模量是不准确的,计算的波速也不准确,只有通过波速实验才能准确测出;饱水情况的加卸载纵波波速之差比干燥情况小,饱水波速大于干燥波速;动态泊松比比较稳定,但静态泊松比随着应力的增加而增加,从0.07增加到0.12,有趋近于动态泊松比的趋势;用P-M模型从微观概率分布入手,能够很好地解释静态和动态弹性参数的差别。通过本实验,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成功建立起了岩石介质中弹性参数与波速的关系,为类似实验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参数 杨氏模量 超声波速 泊松比 动静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向运动层合薄壁圆柱壳内共振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张宇飞 王延庆 闻邦椿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82-86,共5页
以轴向运动复合材料薄壁圆柱壳为研究模型,考虑其弹性模量随振动频率变化(动态弹性模量),据Donnell非线性扁壳理论及经典层合壳理论获得模型非线性振动微分方程。采用含四个广义模态坐标的位移展开式,利用Galerkin方法对振动微分方程离... 以轴向运动复合材料薄壁圆柱壳为研究模型,考虑其弹性模量随振动频率变化(动态弹性模量),据Donnell非线性扁壳理论及经典层合壳理论获得模型非线性振动微分方程。采用含四个广义模态坐标的位移展开式,利用Galerkin方法对振动微分方程离散化;用变步长四阶Runge-Kutta法对非线性模态方程组进行数值积分,研究复合材料圆柱壳1:1:1:1的内共振现象;讨论圆柱壳轴向运动速度、阻尼系数及外激励幅值对系统1:1:1:1内共振响应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圆柱壳 动态弹性模量 内共振 轴向运动 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磷灰石植入皮下组织不同阶段弹性模量的变化 被引量:3
20
作者 徐莲云 侯振德 +2 位作者 赵巍 毕平 王泓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47-451,共5页
人造骨替代材料-羟基磷灰石植入体内,随着骨组织和胶原纤维在其孔隙内的生长以及羟基磷灰石的降解,羟基磷灰石的整体弹性模量会逐渐变化.为了确定其植入体内后软组织对弹性模量的影响,将羟基磷灰石试样植入大白鼠的皮下,分别植入20、40... 人造骨替代材料-羟基磷灰石植入体内,随着骨组织和胶原纤维在其孔隙内的生长以及羟基磷灰石的降解,羟基磷灰石的整体弹性模量会逐渐变化.为了确定其植入体内后软组织对弹性模量的影响,将羟基磷灰石试样植入大白鼠的皮下,分别植入20、40、60和80,d时将其取出,采用数字图像相关方法研究纤维组织对人造羟基磷灰石的弹性模量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羟基磷灰石植入大白鼠皮下20,d时的弹性模量有明显增加,增加幅度为28.83%,之后弹性模量变化幅度变小.分析认为,最初的组织纤维附着在羟基磷灰石的微孔中,起到了增强的作用,之后软组织表面再生长的软组织增强作用会逐渐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替代材料 羟基磷灰石 胶原纤维 弹性模量 图像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