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6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把知识带回实践:学科实践的知识逻辑与教学转向
1
作者 闫守轩 宫克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6-74,共9页
传统实践学习注重学生技术知识的获得,未能充分重视理论知识、实践知识在实践中的基础性、导向性价值,致使实践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流于浅表、趋于固化。学科实践是以学科知识的实践育人价值为逻辑起点,重构学科知识的多维育人属性,引导学... 传统实践学习注重学生技术知识的获得,未能充分重视理论知识、实践知识在实践中的基础性、导向性价值,致使实践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流于浅表、趋于固化。学科实践是以学科知识的实践育人价值为逻辑起点,重构学科知识的多维育人属性,引导学生实现从学科知识到学科核心素养的升华,有效化解了传统实践学习的浅表化、形式化窠臼。实现把知识带回实践学习、带入学生生命,学科实践教学亟须呈现出新的表达方式。具体来看,需要以学生的智力激情为出发点,创设真实而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以学生的默会知识为突破口,倡导认知推理的实践方法;以学生的实践智慧为落脚点,积极开展社会化的实践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实践 知识育人 知识逻辑 教学转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教师到教师教育者的身份嬗变
2
作者 李兴洲 刘徐迪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0-36,共7页
教育从本质上是一种实践活动,教师与教师教育者虽同为教育实践者,但二者在教育责任、认知方式与实践表现等方面具有差异性。从教师到教师教育者的身份转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育责任由关注“当下学生发展”转向兼顾“长久教... 教育从本质上是一种实践活动,教师与教师教育者虽同为教育实践者,但二者在教育责任、认知方式与实践表现等方面具有差异性。从教师到教师教育者的身份转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育责任由关注“当下学生发展”转向兼顾“长久教育生态”;二是认知方式由“具身认知”转向“实践理性”;三是实践表现由“熟练应对教学情境”转向“价值与能力相统一”。教师到教师教育者从“经验主体”到“伦理主体”的身份嬗变,彰显了教师教育者专业发展的深刻内涵,体现了教师教育者这一身份的本质。在现实中,将教师教育者视为卓越教师身份的自然延伸忽视了教师教育者专业身份重构的质变过程,好教师就是好的教师教育者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因此,教师教育者的培养理应纳入教师教育的制度建设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 教师教育者 实践智慧 教学机智 身份转型 专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高等教育管理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历史嬗变与逻辑遵循
3
作者 李均 朱慧薇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9-58,82,共11页
基于对自主知识体系的普遍性、本土性和体系性三个维度的考察可以发现,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管理学的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经历了三个阶段:以本土实践为发展原点的学科草创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1984年)、以西方理论为主要参照的体系建构阶... 基于对自主知识体系的普遍性、本土性和体系性三个维度的考察可以发现,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管理学的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经历了三个阶段:以本土实践为发展原点的学科草创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1984年)、以西方理论为主要参照的体系建构阶段(1985—1999年)、以中国特色为价值追求的自主探索阶段(2000年至今)。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学知识体系建构存在的问题是西化色彩较强,本土化程度不高;自主知识数量较少,普遍性和体系化程度较低。未来,中国高等教育管理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应遵循三个逻辑:一是实践逻辑,立足中国实践,提炼标识概念与本土理论;二是文化逻辑,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理论的本土性与民族性;三是知识逻辑,坚持全球视野,发展理论的普遍性与体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管理学 自主知识体系 历史嬗变 实践逻辑 文化逻辑 知识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实践育人研究的演进与趋势 被引量:1
4
作者 段少帅 武永江 刘文星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9-228,共10页
高校实践育人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大学生的重要保障。利用CiteSpace软件对1998~2023年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CSSCI期刊(含扩展版)的801篇文献进行可视化研究。结果表明:高效实践育人研究的政策驱动趋势明显,研究者对政策敏... 高校实践育人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大学生的重要保障。利用CiteSpace软件对1998~2023年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CSSCI期刊(含扩展版)的801篇文献进行可视化研究。结果表明:高效实践育人研究的政策驱动趋势明显,研究者对政策敏感性极高;理论性与实证量化研究发展不均衡,缺少定量的实证研究;研究主题围绕实践育人的科学内涵、主体定位和体制机制3个方面展开;研究的历史演变趋势经历了开始探索、全面深化和提质增效提升3个阶段。提出未来高校实践育人研究应把握“实践要素-运行机制-育人原则-实施路径”四位一体的理论整合模型,需重点关注网络时代的高校实践育人探索、实践育人共同体研究和实践育人研究视角拓展3个方面,促进高校创新拔尖人才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育人 研究趋势 理论框架 知识图谱 可视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程知识的伦理逻辑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志慧 罗生全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51-56,共6页
伦理属性是课程知识内在规定性的表达和显现,剖析和解读课程知识的伦理逻辑和意蕴是课程育人使命的内在诉求。课程知识的伦理属性彰显主要体现在价值性、关系性、教育性等三维层面。具体而言,课程知识以促进人的发展为价值诉求,以实现... 伦理属性是课程知识内在规定性的表达和显现,剖析和解读课程知识的伦理逻辑和意蕴是课程育人使命的内在诉求。课程知识的伦理属性彰显主要体现在价值性、关系性、教育性等三维层面。具体而言,课程知识以促进人的发展为价值诉求,以实现主体公正为内在基准,以关怀关系为人际交互的依托。课程知识内在伦理属性的实现依托于主体实践行动,包括制定与课程实践相交融的伦理规范、构筑内蕴伦理气质的交往共同体、培养主体的伦理素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知识 价值性 关系性 教育性 课程实践 伦理规范 伦理共同体 伦理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我国基础教育学科实践的内涵、逻辑起点与实施路径 被引量:1
6
作者 李长吉 姜栋栋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18,共7页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进入了深水区,学科实践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方向,是课程改革的必然逻辑。新时代我国基础教育学科实践是根据新课程方案、新课程标准,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要求中提出来的,具有悠...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进入了深水区,学科实践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方向,是课程改革的必然逻辑。新时代我国基础教育学科实践是根据新课程方案、新课程标准,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要求中提出来的,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旨在将学科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具有“实践取向”的内涵。新时代我国基础教育学科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实践的理论和马克思主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哲学理论的产物,是杜威“从做中学”教育学思想的延伸,是布迪厄实践社会学理论的拓展。教学方法向“实践教学”转变、学习方式向“知行合一”转变以及评价方式向“教学评一体化”转变是新时代我国基础教育学科实践的实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基础教育 学科实践 实践教学 知行合一 教学评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动式教育模式预防老年住院患者住院跌倒效果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倩 贾丽燕 +2 位作者 孙一鑫 马玉磊 于婷婷 《中国医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1-104,共4页
目的:探讨互动式健康教育模式对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干预的影响效果,为进一步预防临床跌倒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提供新方法。方法:采用同期对照研究方法,根据便利抽样选取潍坊市某三甲综合医院270例老年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 目的:探讨互动式健康教育模式对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干预的影响效果,为进一步预防临床跌倒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提供新方法。方法:采用同期对照研究方法,根据便利抽样选取潍坊市某三甲综合医院270例老年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3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方式,观察组运用互动式健康教育模式提供跌倒预防知识,比较两组患者在出院时预防跌倒知信行情况及跌倒发生率。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预防跌倒的知识、态度、行为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预防跌倒的知识、态度、行为均高于干预前(P<0.001),且观察组知识、态度、行为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期间,观察组发生跌倒2例,对照组发生跌倒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互动式健康教育模式可有效提高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认知,改变患者对预防跌倒的态度,从而促使患者采取有效的行为预防跌倒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教育 老年住院患者 跌倒 知信行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幼儿园教师幼儿性教育相关知信行现状调查 被引量:1
8
作者 夏华 周忠贤 +4 位作者 闫润 张容 李卉 邓欣然 叶运莉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1-277,共7页
目的了解教师幼儿性教育相关知信行现状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推进幼儿性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泸州市24所幼儿园,对抽取幼儿园中全部教学教师进行网络问卷调查。结果461名教师中,幼儿性教育知识及... 目的了解教师幼儿性教育相关知信行现状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推进幼儿性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泸州市24所幼儿园,对抽取幼儿园中全部教学教师进行网络问卷调查。结果461名教师中,幼儿性教育知识及格率、态度及行为良好率分别为67.7%、41.2%、59.0%,知信行一致率为21.5%。多因素分析显示,有编制(OR=1.932,95%CI:1.159~3.219)、愿意接受较多幼儿性教育的种类(OR=2.086,95%CI:1.168~3.724)、给幼儿开展过性教育(OR=2.482,95%CI:1.218~5.055)、认为教师是幼儿性教育的主要负责人(OR=4.794,95%CI:1.411~16.294)、社会支持度高(OR=2.036,95%CI:1.249~3.320)是教师幼儿性教育知信行一致率的促进因素,普通教学老师(OR=0.414,95%CI:0.236~0.726)是教师幼儿性教育知信行一致率的抑制因素(P均<0.05)。结论教师幼儿性教育知识及格率、态度及行为良好率均不高,且知信行一致水平较低。有关部门应加强对教师的社会支持,重点开展自慰无害、隐私部位等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加强编外教师工作稳定性,以提升教师幼儿性教育知信行水平,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 幼儿性教育 知信行 现状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经验到证据:循证体育教师教育实践的理念肇始、应用价值与运行机制
9
作者 李经展 王琪 成功 《体育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2-130,共9页
运用循证探究等研究方法,探讨循证体育教师教育实践的理念肇始、应用价值及其运行机制。研究提出循证体育教师教育实践是在多样化、科学化“最佳证据”的基础上,多元参与主体为达成预设体育教师教育目标,而对体育教师教育过程进行循环... 运用循证探究等研究方法,探讨循证体育教师教育实践的理念肇始、应用价值及其运行机制。研究提出循证体育教师教育实践是在多样化、科学化“最佳证据”的基础上,多元参与主体为达成预设体育教师教育目标,而对体育教师教育过程进行循环修订的专业化培养活动,注重体育教师教育者、学术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寻找和应用“最佳证据”协同培养体育教师的实践知识和循证能力。这摈弃以往以经验为主导的体育教师培养形式和理念,使一线体育教师成长为优秀实践者、研究者成为可能,并有助于提升体育教师教育者及教育对象的素养,促进从经验型实践转向基于证据的循证型实践,科学化推动体育教师教育政策制定与执行,模块化呈现体育教师教育知识生产内容。据此,归纳循证体育教师教育实践运行机制:锚定预设问题,探索待解决的核心问题;寻查多重证据,选择指导实践方案的科学证据;综合评价证据,分析验证新获取证据的有效性;整合专业智慧,融入跨学科知识参与方案执行;依效评估反思,将验证方案转为新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体育教师教育 循证教育 教师教育实践 体育知识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研究生学科交叉融合能力要素的质性研究
10
作者 张珊 郭程程 +2 位作者 王心怡 董丽婷 曹宝花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21,共4页
目的探讨护理研究生学科交叉融合能力的构成要素,为探索适宜的护理教育及推动高质量护理学科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路径。方法2024年2-4月,采用目的抽样法对陕西省5所高校的15名护理研究生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以内容分析法归纳和提炼主题... 目的探讨护理研究生学科交叉融合能力的构成要素,为探索适宜的护理教育及推动高质量护理学科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路径。方法2024年2-4月,采用目的抽样法对陕西省5所高校的15名护理研究生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以内容分析法归纳和提炼主题。结果护理研究生的学科交叉融合能力可归纳为3个主题和7个亚主题:自我发展能力(创新动力、创新思维、情感及意志),多学科知识整合能力(知识学习、知识融合),创新实践能力(信息素养、科研实践)。结论护理研究生需具备多方面的学科交叉融合能力,教育机构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重视这些能力的培养,以加快复合型护理人才队伍建设,促进护理学科稳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研究生 学科交叉融合能力 自我发展能力 知识整合能力 创新实践能力 护理教育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础教育改革与学科建设(笔谈) 被引量:3
11
作者 柳海民 侯怀银 +1 位作者 余文森 李敏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4,共14页
如何构建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是基础教育学研究需要回答的时代命题。有效推进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建设,需要明确基础教育的现实需求和现存问题,从而找到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力点。基础教育学研究需要明确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的内涵,精准把握... 如何构建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是基础教育学研究需要回答的时代命题。有效推进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建设,需要明确基础教育的现实需求和现存问题,从而找到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力点。基础教育学研究需要明确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的内涵,精准把握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建设的制度优势和现实差距,提出切实可行的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建设的路径。终身教育视野下,基础教育是个体终身学习和终身成长的教育基础,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事业。中国基础教育学学科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建构中国基础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基本路径是建设中国基础教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2017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2022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从各个学科(各门课程、各门科目)的视角回答了基础教育阶段如何培养人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课程标准是一门特殊的基础教育学,具有鲜明的政策性、实践性和探索性。基础教育学的学科建设深受教育学及其分支学科、交叉学科的理论滋养,其自身的知识生产遵循内生逻辑。构建基础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既要立足当下,以破解新时代基础教育难题为己任,又要贯通历史和未来,在历史智慧与未来机遇中汲取基础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教育学 自主知识体系 实践路径 课程标准 知识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需要处理的几个关系 被引量:17
12
作者 侯怀银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8-103,共6页
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是在引进和吸收西方知识,合理借鉴与教育学相关的其他学科成果的基础上,通过传承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与教育传统,从知识层面概括和提炼教育实践经验,对教育领域的概念和命题等进行诠释和解答过程中生成的,是能够为... 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是在引进和吸收西方知识,合理借鉴与教育学相关的其他学科成果的基础上,通过传承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与教育传统,从知识层面概括和提炼教育实践经验,对教育领域的概念和命题等进行诠释和解答过程中生成的,是能够为人所理解和掌握的具有结构化、层次化的知识系统。从关系思维视角来看,其建构需要认识与处理五对关系:与意识形态的关系是前提,与相关学科的关系是基础,与国外教育学的关系是要求,与中国教育实践的关系是必然,与中国优秀教育传统之间的关系是特色。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必须在与意识形态、相关学科、国外教育学、中国教育实践以及与中国优秀教育传统的正确关系思维中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系思维 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 中国教育实践 中国优秀教育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教育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的逻辑向度与实现路径——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分析框架 被引量:3
13
作者 周平 兰梁斌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4-203,共10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系统的多维解读,初步建构起中国式现代化思想理论体系。自主知识体系建设作为新时代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实践,离不开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指引和经验素材。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看,高等教育自主知识体...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系统的多维解读,初步建构起中国式现代化思想理论体系。自主知识体系建设作为新时代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实践,离不开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指引和经验素材。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看,高等教育自主知识体系与中国式现代化思想理论体系具有目标耦合、关系耦合、工具耦合三重内在耦合关系。基于耦合分析,发现高等教育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的价值逻辑表征为从高等教育现代化到人的现代化,理论逻辑表征为以马克思主义指导知识体系现代化,实践逻辑表征为以数字技术赋能自主知识体系建设。加速推进高等教育自主知识体系建设进程,一是完善育才体系,优化知识创新的人才结构和布局;二是坚持系统观念,注重提取标识性概念和完善理论构建;三是把握数字革命,重塑高等教育学科与学术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自主知识体系 中国式现代化 人的现代化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古代教育家的实践智慧——以好教师与好学生为原型的考察 被引量:3
14
作者 孙杰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32,共10页
新时代的教育家精神是对中国古代为学与为教、成己与成人师道精神的优良传承。孔子作为好教师的典范,存在于孔门弟子及孔门后学心中,并伴随着儒学地位的提升而逐渐发展成为全社会好教师形象的代表。仁智统一的学不厌与教不倦,在形式上... 新时代的教育家精神是对中国古代为学与为教、成己与成人师道精神的优良传承。孔子作为好教师的典范,存在于孔门弟子及孔门后学心中,并伴随着儒学地位的提升而逐渐发展成为全社会好教师形象的代表。仁智统一的学不厌与教不倦,在形式上表现为好学和善教,究其实质就是学为圣仁而不厌且教为圣仁而不倦。颜渊作为孔门弟子中好学生形象的代表,具有不违、善学、安贫、尚德的人格特征。孔颜乐处这一命题,经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及王阳明等宋明学者的阐发,最终成为儒家学者所追求的最高精神境界。好教师与好学生构成的儒家理想教学活动,依循有序、善诱的教学工夫而达成欲罢不能的教学境界,体现了为学与为教、成己与成人之间的双重变奏及实践旨趣,这就是中国古代教育家的实践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教育家 好教师 好学生 好教学 实践智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实成智:在实践中探索和运用高等教育理论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献君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9,共6页
理论是一种理性认识,其本质来源于实践。实践是理论的基础,实践为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动力和源泉,实践也是检验理论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教育理论来源于教育实践,教育研究要立足实践,在实践中洞察问题,善于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 理论是一种理性认识,其本质来源于实践。实践是理论的基础,实践为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动力和源泉,实践也是检验理论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教育理论来源于教育实践,教育研究要立足实践,在实践中洞察问题,善于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在研究中不仅要有理论指导,而且要有实践智慧。在实践和研究中,需转实成智,形成实践智慧,并运用实践智慧展开研究。譬如,从关系中揭示事物的本质,在综合中创造,在转化中深化,等等。教育研究还需回归实践,改进实践,要运用从实践研究中得出的新认识、新理论来指导未来实践。这种指导,要针对未来实践的状态和要求,如需要达到的目标、解决的问题,师生的诉求、社会的要求,以及解决问题行之有效的途径、方法,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研究 教育理论 教育实践 转实成智 院校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场馆科学教师的专业能力如何——分析框架构建与实证调查 被引量:1
16
作者 裴新宁 看召草 胡若楠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3-52,72,共11页
高质量的科学教育离不开非正式科学教育体系的有力支撑,而场馆科学教师作为这一体系中的核心力量,其教学传播能力直接影响场馆科学教育的质量与成效。当前,他们被赋予了参与中小学科学课程教学深化改革的重要使命,更加凸显了提升其专业... 高质量的科学教育离不开非正式科学教育体系的有力支撑,而场馆科学教师作为这一体系中的核心力量,其教学传播能力直接影响场馆科学教育的质量与成效。当前,他们被赋予了参与中小学科学课程教学深化改革的重要使命,更加凸显了提升其专业能力的必要性。为探究场馆科学教师是否能够胜任这一专业角色,本研究以学科教学知识框架为基础,结合情境学习理论,提出了场馆科学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分析框架,并设计调查问卷,对我国487名场馆科学教师进行了实证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场馆科学教师队伍以中青年为主,专业背景多元,但接受过科学教育或科学传播专业训练的人员比例较低;在科学本质的理解、教学互动实践能力等方面存在较明显的薄弱环节;在职业发展方面,培训方向和路径亟待明确。基于此,研究提出了加快推进场馆科学教师专业化进程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馆科学教师 非正式科学教育 专业实践能力 场馆中特定科学教学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AP理论的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研究
17
作者 李媛媛 袁玉林 随力瑞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共8页
为改善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现状,提高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水平,结合知识-态度-行为(KAP)理论,构建大学生安全教育KAP模型;通过问卷发放和筛选,获取659份有效问卷;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检验网络安全教育对网络安全认知、网络安全态度、网... 为改善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现状,提高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水平,结合知识-态度-行为(KAP)理论,构建大学生安全教育KAP模型;通过问卷发放和筛选,获取659份有效问卷;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检验网络安全教育对网络安全认知、网络安全态度、网络安全行为的影响,以及可能存在的中介作用影响路径。结果表明:网络安全教育显著影响网络安全认知、网络安全态度、网络安全行为,其中,网络安全认知、网络安全态度起到独立中介及链式中介作用;法律道德教育、知识教育、实践活动、榜样引领均能直接影响网络安全行为,其中,法律道德教育对网络安全行为的影响最强,知识教育次之,实践活动和榜样引领最弱。在具体作用路径方面,法律道德教育主要通过直接效应来影响网络安全行为,知识教育、实践活动、榜样引领主要通过安全认知间接影响网络安全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态度-行为(KAP) 网络安全教育 法律道德教育 实践活动 榜样引领 结构方程模型(S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家精神融入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意蕴、内在机理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22
18
作者 罗生全 吴开兵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21,共10页
教育家精神与大学教师专业发展在价值目标、实践主体和实践内容上相互契合,以教育家精神作为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逻辑,可充分发挥教育家精神的价值意蕴:一方面,教育家精神内在于大学教师的心灵世界进而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点明教师专... 教育家精神与大学教师专业发展在价值目标、实践主体和实践内容上相互契合,以教育家精神作为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逻辑,可充分发挥教育家精神的价值意蕴:一方面,教育家精神内在于大学教师的心灵世界进而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点明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想样态与价值追求;另一方面,教育家精神外在于大学教师的行为责任进而弘扬教师教育家精神品质,以教育家精神基因推动教师专业发展。这也即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充分厘清教育家精神对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意蕴之基础上,从知、情、意、行四个维度澄明教育家精神融入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机理,诠解其中蕴含的理论认知逻辑、情感共鸣逻辑、意志保障逻辑和实践养成逻辑,并通过强化理性认知、把好教育家精神融入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着力方向,培植情感内化、提升教育家精神融入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自觉,锤炼意志品质、确保教育家精神融入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常态长效,注重实践养成、夯实教育家精神融入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行动支持,从而促使大学教师成长为培养时代新人的大先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专业发展 教育家精神 知情意行 融入机理 实践进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本科教材的开发和使用:影响因素、问题表征与行动路径 被引量:8
19
作者 徐芳 李政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75,85,共6页
职业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教材的本体特征、职业教育教材的类型特征,这三个因素影响职业本科教材的内容选择、组织逻辑及其呈现方式。目前职业本科教材开发和使用存在的问题包括:高质量教材供应不足;教材开发缺乏方法论指导,教材的... 职业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教材的本体特征、职业教育教材的类型特征,这三个因素影响职业本科教材的内容选择、组织逻辑及其呈现方式。目前职业本科教材开发和使用存在的问题包括:高质量教材供应不足;教材开发缺乏方法论指导,教材的职业本科特色不足;政府层面缺乏有效的职业本科教材开发激励机制,企业参与职业本科教材开发深度不够。未来应明确职业本科专业课程建设方向;开展职业院校有组织教研,集中力量攻关量大面广和重点领域教材开发;同步推动职业本科教材形态创新,扩大教材配套资源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本科教育 教材开发 理论知识 实践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智慧教育的目标指向与实践路径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曾祥跃 戚志明 +1 位作者 姜楠 赵凤梅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7-84,共8页
智慧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主旋律,发展老年智慧教育是顺应国家战略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推动老年教育高质量、规模化发展的应然选择。发展老年智慧教育,需要立足国家积极老龄化战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以德为先、全面发展,面向... 智慧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主旋律,发展老年智慧教育是顺应国家战略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推动老年教育高质量、规模化发展的应然选择。发展老年智慧教育,需要立足国家积极老龄化战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以德为先、全面发展,面向人人、服务终身,因材施教、知行合一,共建共享、融合发展的老年智慧教育。践行老年智慧教育,需要从老年智慧学习平台的建构、老年智慧学习资源的建设、老年智慧课堂的打造以及老年智慧教学的实施等方面进行整体架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智慧教育 人口老龄化 目标指向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