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56篇文章
< 1 2 1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ral Education and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Xu Heng of the Yuan Dynasty
1
作者 Cui Yong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97-301,共5页
The moral education of the famous educator and ideologist Xu Heng of the Yuan Dynasty mainly adopts the Neo- Confucianism,and based on naturalness and endowment,he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moral education,with the... The moral education of the famous educator and ideologist Xu Heng of the Yuan Dynasty mainly adopts the Neo- Confucianism,and based on naturalness and endowment,he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moral education,with the essence of "stressing both ethnics and heavenly principles".As a result,he advocates cultivating one' s own moral character,which bear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moral education toda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教育 道德品质 教育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校训育人性的式微与重塑 被引量:1
2
作者 林松柏 曹辉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4-71,95,共9页
大学校训天然地蕴含着育人因素,但目前的大学校训在大学文化建设中日渐形式化,以致其育人价值逐渐被弱化。这一现象反映出校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针对校史、学校定位与特色的诠释不足,以致教师和学生立足学校发展和自身发展对其解读不够... 大学校训天然地蕴含着育人因素,但目前的大学校训在大学文化建设中日渐形式化,以致其育人价值逐渐被弱化。这一现象反映出校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针对校史、学校定位与特色的诠释不足,以致教师和学生立足学校发展和自身发展对其解读不够;往往静态以显,以致在教师和学生的学习生活中缺乏存在感,难以在“渗透”中彰显其育人价值;常常独立以存,未能基于现代传播方式以教师、学生喜闻乐见的呈现方式与师生的日常结合,进而在多维度渗透中凸显育人作用。重申校训的育人性,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眼:立足现代性、学校发展等要求,对校训进行阐释,并形成与学校教育教学的多维度投射;立足传播性、渗透性要求,开发出更受师生欢迎的校训呈现和表达方式;深研校训与师生发展的内在联系,科学研发校训在教育教学以及师生生活中的渗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校训 育人 德性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高校美育的目标定位及实践策略 被引量:4
3
作者 韩伟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28,共6页
新时代高校美育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其对全民审美素养的提升具有引领作用。高校美育除了具备审美教育的一般特性,还具有道德涵养属性,其目标在于道德养成。相较于社会美育和中小学美育,高校美育的示范性、体系性、可持续性更强,其可... 新时代高校美育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其对全民审美素养的提升具有引领作用。高校美育除了具备审美教育的一般特性,还具有道德涵养属性,其目标在于道德养成。相较于社会美育和中小学美育,高校美育的示范性、体系性、可持续性更强,其可以扭转当代教育“感性缺失”状况,这构成了高校美育道德养成的人性保障。在高校美育的实施策略上,以“浸润”为总原则,依托公共艺术类课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诗性思维,培养通识审美、担当情怀以及愉悦追求,为全社会审美素养提升和创新意识养成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高校美育 道德 感性 美育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德育传统的当代价值 被引量:2
4
作者 侯怀银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6,共16页
德育传统不仅仅属于过去,而且内存于现实之中,与现实有着血肉的联系,具有一种不断改造与发展的连续性。从德育传统的发展历程来看,共经历了从孕育、初步形成、形成、发展到衰微变革五个时期。首重德育是我国古代的优良传统;追求理想人... 德育传统不仅仅属于过去,而且内存于现实之中,与现实有着血肉的联系,具有一种不断改造与发展的连续性。从德育传统的发展历程来看,共经历了从孕育、初步形成、形成、发展到衰微变革五个时期。首重德育是我国古代的优良传统;追求理想人格是德育传统的主要内容、途径和方法;德育传统具有规范学校教育、稳定和促进社会发展、延续文化传统、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和塑造中华民族典型人格特征五大功能。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变革和继承中国德育传统并对之进行创造性转化,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德育传统具有重要的历史作用,也是德育传统的当代价值。当前,我国学校工作必须把德育置于首位;培育理想人格;优化德育模式;重视设计政治、思想、道德规范三位一体的德育内容体系;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丰富德育内容;将德育视为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实践;重视探索德育原则和方法;注重自我道德修养。总之,只有对中国德育传统进行创造性转换,中国德育传统的当代价值才能真正得以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传统 当代价值 创造性转换 学校德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高校德育生成的人学困境及人性化重构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成林 黄玉婷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41,共7页
“以人为本”是高校德育的根本旨归。高校德育的生成借由其所阐明的“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与人学联结,其人本意涵通过其生发的人性起点、生成的“此在”特质、内在的人本逻辑得以体现。“以人为本”阐明的是高校德育的应然向度,但在工... “以人为本”是高校德育的根本旨归。高校德育的生成借由其所阐明的“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与人学联结,其人本意涵通过其生发的人性起点、生成的“此在”特质、内在的人本逻辑得以体现。“以人为本”阐明的是高校德育的应然向度,但在工具理性盛行的实然境况中,高校德育遭遇“人学空场”困境,表现为德育范式的物化遮蔽、德育评价的量化解构、德育主体的异化偏离等三个方面。为此,高校德育从以下相互联系、相互涵摄的三个向度进行人性化重构:转向对话德育,呼唤人性的价值关怀;构建生活德育,回归人性的本真存在;倡导主体德育,彰显人性的自为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德育 生成哲学 人学 主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科核心素养德育维度的实践审视及路径重构 被引量:1
6
作者 郭程轩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5-91,107,共8页
“德才兼备”或“品学兼优”为我们理解学科核心素养提供了德育和智育的双重视角。当前学界对关键能力导向的智育核心素养的实践路径具有较高的共识度,在德育维度的核心素养培育方面却面临着认识上“在位”和实践上“缺位”的困境。归... “德才兼备”或“品学兼优”为我们理解学科核心素养提供了德育和智育的双重视角。当前学界对关键能力导向的智育核心素养的实践路径具有较高的共识度,在德育维度的核心素养培育方面却面临着认识上“在位”和实践上“缺位”的困境。归因于教学过程中长期存在的学科智育核心素养路径窄化引发的德育核心素养的实践误区。学科德育核心素养的实践需建立在学生与知识、情境的情感互动之上,教学过程中应通过学科知识道德内涵的挖掘、教学过程中多元情境的创设以及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关联互动等来重构学科德育核心素养的实践路径,以促进学科核心素养整体育人价值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核心素养 德育 智育核心素养 德育核心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建设:价值内涵、现实困境与突破路径 被引量:7
7
作者 付国华 张浩瑜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28,共5页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学生技术精神、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当前,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存在教学资源不足与更新滞后、教师思政素养不高、学生参与...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学生技术精神、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当前,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存在教学资源不足与更新滞后、教师思政素养不高、学生参与度较低、缺乏创新性和特色、机制不健全等困境。未来,职业院校需要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创新课程设计、激活内生动力、提升教师素养、健全评价机制来深化课程思政建设,提升人才培养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院校 课程思政 思政课程 立德树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证还是叙事?——论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的文体选择 被引量:1
8
作者 高德胜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8-96,共9页
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的文体选择是一个未被注意到的教育问题。长久以来,小学德育教材的文体都是论证性的。由此造就了小学德育教材论证文体的“思维定式”,小学德育教材中的正文如果不是观点性的,教材的编写者、审查者、使用者就会... 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的文体选择是一个未被注意到的教育问题。长久以来,小学德育教材的文体都是论证性的。由此造就了小学德育教材论证文体的“思维定式”,小学德育教材中的正文如果不是观点性的,教材的编写者、审查者、使用者就会下意识地认为不正常。论证文体确有其优势,但毋庸讳言,小学德育教材被论证文体支配、主导所导致的问题不少。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的研发过程中,编写组尝试引入叙事文体,效果良好,但遇到的质疑与挑战也非常大。文体选择不能只靠因袭固有做法,不能只靠成年人的偏好,而应依据道德教育的性质、儿童道德学习的特性来决定。当然,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的文体选择,不是一个二选一的问题,而是一个以谁为主的问题,“叙事为主,论证为辅”是值得继续坚持的正确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 叙事 论证 文体选择 德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与“德育”:概念探源与考辨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建军 刘涛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36,共7页
正确理解和把握“德”与“德育”概念,直接关涉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贯彻落实。在中国语境下,“德”无论是作为文字形态还是作为观念形态,都伴随着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形态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既内在彰显着中国... 正确理解和把握“德”与“德育”概念,直接关涉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贯彻落实。在中国语境下,“德”无论是作为文字形态还是作为观念形态,都伴随着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形态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既内在彰显着中国深厚历史文化底蕴中的基因与传承,又体现出不断与现代文明相对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反映时代精神的思想意涵。考察和探析中国古代的“德”意流变历史以及“德”的现代涵义,实质是要解释和审视中国“德育”的本源含义及其思想流变的历史,深刻辨析中国“德育”不同于西方“德育”的理论内容,并以社会发展的整体性、连续性视角明晰“德育”的范围边界和时代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 概念考辨 立德树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策略研究——基于2023年山西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的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贾旻 韩瑞勇 丁佳媛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4-38,共5页
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是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进而实现服务能力显著提升的教育现代化2035发展目标。山西省2023年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成果区域分布差异显著、聚焦在高职优质校;获奖成果类别与专业分布呈现广泛与均衡并存;... 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是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进而实现服务能力显著提升的教育现代化2035发展目标。山西省2023年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成果区域分布差异显著、聚焦在高职优质校;获奖成果类别与专业分布呈现广泛与均衡并存;团队成员偏少且主体多元性不强;教学成果奖完成人身份特征明显。山西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的核心主题专注综合育人、聚焦“三教”改革、关注专业群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以及中高职一体化建设等。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应以培养德技并修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基于“三教”改革,培育优秀教育教学成果;优化专业布局,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创新组织形态,深化产教融合;数字赋能职业教育,多元共治促进教育公平;“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加强职业教育国际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教学成果奖 教学改革 德技并修 三教改革 专业布局 组织形态 数字赋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魂强师”:教育家精神引领下新时代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认知坐标、分析框架与实践路向 被引量:1
11
作者 姜勇 曹岳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2-78,87,共8页
教育家精神是新时代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灵魂,是推动新时代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力量源泉。该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从历史、现实双重维度解读新时代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认知坐标,揭示了教育家精神引领体育教师履行体育教育使命... 教育家精神是新时代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灵魂,是推动新时代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力量源泉。该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从历史、现实双重维度解读新时代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认知坐标,揭示了教育家精神引领体育教师履行体育教育使命和践行体育教育理念的内在逻辑。同时,通过职业信仰重塑、专业能力提升、师德境界升华的三维建构,解析体育教师职业发展困境的破解机制,进而构建“教育家型教师”转型理论框架:价值导向维度对应体育教师的职业信仰与追求;专业能力维度对应体育教师的职业本领与根基;师德师风维度对应体育教师的职业品德与操守。据此,提出新时代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实践路向:筑牢信仰之魂,锚定体育教师价值导向的实践路径;锻造才智之魂,夯实体育教师专业素养的行动策略;磨砺凝心之魂,涵养体育教师师德师风的长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教师 职业发展 教育家精神 教师队伍建设 专业素养 师德师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学科德育的本质意蕴及其教学实现
12
作者 张霞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51-57,共7页
教学的道德性是教育学视野下学科德育的本质意蕴,学科课程内蕴丰富的德育价值,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道德性实践活动。当前,德育工作视角下的学科德育出现了教学与德育分离的实践困境:教学目标的德育虚化、教学内容的德育弱化、教学过程... 教学的道德性是教育学视野下学科德育的本质意蕴,学科课程内蕴丰富的德育价值,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道德性实践活动。当前,德育工作视角下的学科德育出现了教学与德育分离的实践困境:教学目标的德育虚化、教学内容的德育弱化、教学过程的德育漠视以及教学评价的德育忽略。实现教学与德育的“一体共在”要遵循以下路径:坚守学科育人导向,提高教师学科德育意识及能力;彰显文化浸润功能,兼顾情感教学与理智教学;强调学习真实发生,构建有道德的教学生活;坚定学生发展立场,探索学科德育多元评价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德育 教学道德性 教学伦理 德育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形势下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改革与实践
13
作者 王启立 吴祝武 +2 位作者 张然 袁玲 辛良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45-250,共6页
针对新形势下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现状,着力解决“教什么、如何教、评什么、如何改”等关键问题,提出了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围绕安全教育的“态度、知识、能力和品格”等关键要素,融入课程思政,以“实验室安全教育与... 针对新形势下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现状,着力解决“教什么、如何教、评什么、如何改”等关键问题,提出了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围绕安全教育的“态度、知识、能力和品格”等关键要素,融入课程思政,以“实验室安全教育与应急处置”课程为例详细阐述教学大纲制定、教学过程设计、课程思政融入、教学达成评价及持续改进的全过程改革和实践。结果表明,实验室安全教育类课程建设更加合理,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养方面达到了预期目标,初步形成了优秀的安全品格和积极的安全价值观,综合素养有较大提升,安全实践创新活动成效显著。相关的改革实践可为国内高校开展实验室安全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德树人 安全教育 课程思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学》课程德育教学设计与实践
14
作者 王桂华 唐彦君 +5 位作者 何倩毓 曹迪 张红梅 田佳 李丽阳 金成浩 《现代畜牧科技》 2025年第9期162-164,共3页
该文从《遗传学》课程实施课程德育的必要性、《遗传学》课程德育教学内容的精心设计、德育元素与遗传学知识的有机融合方式、课程德育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教学效果的科学评估等方面进行阐述,通过一系列实践探索,初步实现了将德育与《遗... 该文从《遗传学》课程实施课程德育的必要性、《遗传学》课程德育教学内容的精心设计、德育元素与遗传学知识的有机融合方式、课程德育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教学效果的科学评估等方面进行阐述,通过一系列实践探索,初步实现了将德育与《遗传学》专业课程的无缝对接,德育元素的融入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教学效果,得到了学生的广泛认可和积极响应,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实现了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学 课程德育 教学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修订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的变化
15
作者 王世光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15,共12页
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修订前后的重大变化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从编修依据来看,新修订教材依据新课程标准和相关重大主题教育文件编写,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和课程设计思路的变化,决定了新修订教材的修订原则和教材变化的基本方向。从... 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修订前后的重大变化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从编修依据来看,新修订教材依据新课程标准和相关重大主题教育文件编写,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和课程设计思路的变化,决定了新修订教材的修订原则和教材变化的基本方向。从教材形式来看,新修订教材在教材封面、课文结构、课文风格、插图风格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这些变化是教材变化的直观体现。从教材内容来看,新修订教材依据课程标准等文件,通过删减、增加、移动、整合等方式,对原教材内容进行了调整优化,体现了一体化的修订原则。从主题教育来看,新修订教材系统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传统教育,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弘扬科学家精神,这些变化保证了教材修订与党的创新理论同步推进,实现了教材的内涵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道德与法治 2024年版义务教育修订教材 德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院校《小动物疾病》课程德育教学探索与实践
16
作者 任宝波 丁小丽 +2 位作者 戴丽红 孙冰 陆辉 《现代畜牧科技》 2025年第8期163-165,共3页
该文以《小动物疾病》这一专业课程为范例,深入探索课程德育教学改革的实施路径。针对高职院校的特色,从教师、学生、课程3个维度出发,深入分析了实施小动物疾病课程德育教学的路径与方法。目的是让该课程充分展现其德育功能,进而提升... 该文以《小动物疾病》这一专业课程为范例,深入探索课程德育教学改革的实施路径。针对高职院校的特色,从教师、学生、课程3个维度出发,深入分析了实施小动物疾病课程德育教学的路径与方法。目的是让该课程充分展现其德育功能,进而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出既具备专业技能又拥有高尚品德的动物医学专业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动物疾病 德育 高职院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德树人背景下“树木学”课程思政探索——以《诗经》为例
17
作者 牟凤娟 李双智 +1 位作者 赵雪利 胡秀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80-86,共7页
在立德树人背景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林学专业课程教学,推动专业知识与思政内容深度融合,成为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树木学”作为林学及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对培育专业人才至关重要。以《诗经》中典型树木的种类及其... 在立德树人背景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林学专业课程教学,推动专业知识与思政内容深度融合,成为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树木学”作为林学及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对培育专业人才至关重要。以《诗经》中典型树木的种类及其比兴意象为切入点,深入挖掘其思政内涵,并结合树木学的学科特性融入“树木学”课程教学,不仅丰富了课程教学内容,也为林学专业课程改革提供了新思路。研究表明,采用“一树双线”教学模型重构“树木学”课程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评价与反馈体系,是确保教学效果、实现教学改革目标的有效路径,对培养具备扎实林学专业基础知识和“三农”情怀的林学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立德树人 诗经 树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论理论建构的思考
18
作者 韩震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10,共7页
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论是思想政治教育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旨在研究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理论构建、教学实践和育人规律。基于独特的课程发展历程,道德与法治课程兼具政治性和思想性、时代性和发展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等学科特点,因此,道德... 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论是思想政治教育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旨在研究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理论构建、教学实践和育人规律。基于独特的课程发展历程,道德与法治课程兼具政治性和思想性、时代性和发展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等学科特点,因此,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论在本质上也属于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范畴,加强对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论的研究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例如,有利于在义务教育阶段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丰富教育学理论,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等等。该学科的研究学习内容,值得从事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教师及未来的教师在职业生涯中经历终身探索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与法治 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论 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院校服务技能型社会建设的价值意蕴与实践向度
19
作者 周志艳 陈新文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35-38,共4页
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高职院校服务技能型社会建设是其本体职能价值、社会职能价值和服务合作价值的体现。高职院校在服务技能型社会建设中,应以技能供给为关键点,促进学生技能个性发展;以德技并修为落脚点,夯实学生职业技能素质... 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高职院校服务技能型社会建设是其本体职能价值、社会职能价值和服务合作价值的体现。高职院校在服务技能型社会建设中,应以技能供给为关键点,促进学生技能个性发展;以德技并修为落脚点,夯实学生职业技能素质;以校企合作为着力点,推动技能人才培养创新;以创新创业为突破点,增强学生就业市场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技能型社会 技能供给 德技并修 校企合作 创新创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医学教育中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
20
作者 朱河水 韩立强 +4 位作者 钟凯 张超 鲁维飞 郭豫杰 王照兰 《现代畜牧科技》 2025年第5期144-146,共3页
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动物医学类卓越人才,该文从学院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格局。通过以党建引领思政,立动医之本;以思政融入培训,建动医之师;以... 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动物医学类卓越人才,该文从学院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格局。通过以党建引领思政,立动医之本;以思政融入培训,建动医之师;以示范带动思政,扬动医之旗3个方面,着力构建更加完善的课程思政内容体系、教师培养体系、制度规范体系等,形成全覆盖、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体系,润物无声、立德树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教学 动物医学 立德树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