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宋代彩绘童子抱鞠俑考释 被引量:4
1
作者 郝勤 高潇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共5页
宋代是中国古代蹴鞠发展的巅峰时期。本文以文物与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展现宋代社会对蹴鞠运动的健身价值和道德教化的认知从而鼓励儿童进行蹴鞠情况,研究发现,文人与艺术家对蹴鞠描述角度不同导致宋代儿童蹴鞠文物较多而文献记载较... 宋代是中国古代蹴鞠发展的巅峰时期。本文以文物与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展现宋代社会对蹴鞠运动的健身价值和道德教化的认知从而鼓励儿童进行蹴鞠情况,研究发现,文人与艺术家对蹴鞠描述角度不同导致宋代儿童蹴鞠文物较多而文献记载较少的现象。同时本文首次对成都体育学院博物馆馆藏宋代抱鞠童子彩陶俑进行了考证研究,反映出宋代儿童蹴鞠情景、鞠球的制作工艺的进步、鞠服鞠靴的规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体育 彩陶俑 文物 儿童教育 体育史 蹴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海洋史上的两次发展机遇与丧失的原因 被引量:9
2
作者 庄国土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06年第1期1-9,46,共10页
宋元时期和明末清初,是中国海洋发展史上的两次发展机遇,但分别被明清政府所扼杀。东南沿海商民的海外开拓,在极端专制的明清政府看来,是游离于朝廷控制的不安定因素,必须予以打击。郑和则是实施明初海外政策的执行者,其结果是中国背向... 宋元时期和明末清初,是中国海洋发展史上的两次发展机遇,但分别被明清政府所扼杀。东南沿海商民的海外开拓,在极端专制的明清政府看来,是游离于朝廷控制的不安定因素,必须予以打击。郑和则是实施明初海外政策的执行者,其结果是中国背向海洋,毁灭了宋元时期中国走向海洋大国的机遇。郑芝龙海商集团的崛起是中国海洋发展史上的第二次机遇。但满清入主中原后,建立同样的极端专制统治,基本上继承明代的内外政策,葬送了明末清初中国海洋发展的第二次机遇。在明清数百年东南沿海商民面向海洋和朝廷背向海洋的抗争中,强大的中央政权都是最后的胜利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宋元 贸易 海洋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何炳松史学研究二题 被引量:3
3
作者 邱树森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1年第5期102-109,共8页
暨南大学已故校长何炳松先生是中国 2 0世纪前半期杰出的史学家和教育家。过去在研究何炳松史学思想时没有对实证主义思想进行充分研究 ,更无人提及他对中国蒙元史研究的贡献。本文以此两题展开讨论 ,论证西方实证主义派与中国传统的乾... 暨南大学已故校长何炳松先生是中国 2 0世纪前半期杰出的史学家和教育家。过去在研究何炳松史学思想时没有对实证主义思想进行充分研究 ,更无人提及他对中国蒙元史研究的贡献。本文以此两题展开讨论 ,论证西方实证主义派与中国传统的乾嘉学派的关系 ,进化论史观在中国的传播 ,以及何氏三篇蒙元史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史学研究 乾嘉学派 进化伦史观 中国 传播 何炳松 实证史学 蒙古史 元代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史所见晋唐宋元时期“虎患” 被引量:7
4
作者 梁诸英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5-70,共6页
晋唐宋元时期正史对虎患和虎害多有记载。面对虎患,人们采取了即时性捕杀措施;对一些虎患较为严重的地方,官方采取了有计划、有组织的捕杀。正史对虎患问题的解读主要是伦理性的,体现出对传统社会伦理中仁政、忠孝、道德教化等的重视和... 晋唐宋元时期正史对虎患和虎害多有记载。面对虎患,人们采取了即时性捕杀措施;对一些虎患较为严重的地方,官方采取了有计划、有组织的捕杀。正史对虎患问题的解读主要是伦理性的,体现出对传统社会伦理中仁政、忠孝、道德教化等的重视和推崇,但从史料中也可看出唐宋以后虎患更为严重的趋势,这与虎类生存环境受到挤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患 正史 晋唐宋元 生存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元数学发展的文化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孙宏安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1期20-25,共6页
对中国宋元之际数学发展达到“前无古人 ,后无来者”(就中国古代来说 )层次的情况做了文化分析 ,指出唐宋以来数学教育的发展 ,宋代和宋元之际特殊的政治、经济、社会状况及理学思想的兴起等的综合作用 ,使得当时的人们在思维取向、价... 对中国宋元之际数学发展达到“前无古人 ,后无来者”(就中国古代来说 )层次的情况做了文化分析 ,指出唐宋以来数学教育的发展 ,宋代和宋元之际特殊的政治、经济、社会状况及理学思想的兴起等的综合作用 ,使得当时的人们在思维取向、价值评价和社会认同等方面产生的某些新异因素 ,是宋元数学达到发展高峰的主要文化因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元代 文化分析 数学史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屈原身世命运的关注与宋代士大夫的人生关怀 被引量:5
6
作者 熊良智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6-72,共7页
屈原身世事迹的怀疑,并非起自近代,早在宋代就产生了。但是,宋代学者也并没有确凿的历史证据,只是源于一种现实的理智兴趣和道德的社会需要。面对民族危亡、人生危机,在疑古思潮中,表现出的对传统的价值人生的重新审视和着眼现实人生的... 屈原身世事迹的怀疑,并非起自近代,早在宋代就产生了。但是,宋代学者也并没有确凿的历史证据,只是源于一种现实的理智兴趣和道德的社会需要。面对民族危亡、人生危机,在疑古思潮中,表现出的对传统的价值人生的重新审视和着眼现实人生的学术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原 末代士大夫 疑古思潮 人生关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元正史民族史撰述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被引量:3
7
作者 吴凤霞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1-155,共5页
宋元正史在民族史编纂上所体现的境界是不同的。北宋史官在记述对象的选择上针对性较强,元修三史对民族史的记述不仅表述形式丰富,更试图全面展示辽宋金时期民族与民族关系发展的整体面貌。而宋元正史民族史撰述的各具特色与宋元两朝处... 宋元正史在民族史编纂上所体现的境界是不同的。北宋史官在记述对象的选择上针对性较强,元修三史对民族史的记述不仅表述形式丰富,更试图全面展示辽宋金时期民族与民族关系发展的整体面貌。而宋元正史民族史撰述的各具特色与宋元两朝处在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不同阶段密切相关。宋所处的多民族多政权的格局赋予其民族史撰述更加务实,在民族观上受此疆彼界的影响较大。元朝多民族统一的实现,各民族一体观念的增强,造就了元代正史民族史撰述较少政治影响,更追求历史真实,极具恢弘的气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元正史 民族史撰述 统一多民族国家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文体建构述论 被引量:4
8
作者 徐燕琳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7-165,共9页
中国戏曲学科开山之作——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是王国维戏曲研究的理论总结和戏曲文体思想的系统阐述。它在前代理论成果基础上和西学的影响下,针对长期以来戏曲归类、称名、体貌、源起模糊混乱、戏曲被目为"体卑"等而下... 中国戏曲学科开山之作——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是王国维戏曲研究的理论总结和戏曲文体思想的系统阐述。它在前代理论成果基础上和西学的影响下,针对长期以来戏曲归类、称名、体貌、源起模糊混乱、戏曲被目为"体卑"等而下之的情况,以明确的文体意识将戏曲作为"一代之文学"而高抬曲体;在研究思路上,探讨"体"的观念并梳理戏曲之"体"的演进;在研究方法上,通过考源、定名、辨体,"考史""建体"两条线索交叉并进,确定了"成一定之体段""由叙事体而变为代言体""合动作、言语、歌唱三者而成"的戏曲文体观念,说明"真正之戏曲"具有"以歌舞演故事"的表演形态和代言体的语言形式、"自然""有意境"的风格特征,最终达到"体制遂定""纯粹之戏曲"的逻辑构建和现实结论。《宋元戏曲史》开启了戏曲史写作的先河,奠定了戏曲研究的基本框架及研究范式,更发明了戏曲的文体意义,明确了"真戏曲"的文体形态和文体风格,展现了戏曲卓尔不群的风貌,戏曲之"学"由此创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维 《宋元戏曲史》 戏曲文体 戏曲理论 文体学 文体形态 文体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元“讲史话本”的伎缘与学缘 被引量:1
9
作者 徐大军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1-76,共16页
宋世社会存在着一个伎艺讲史—经筵讲史的关系框架,它所蕴含的历史知识普及化发展脉线,不只存在于从经筵讲史到伎艺讲史之间,还存在于宋代整个社会文化环境中,而伎艺讲史、通俗历史读物即是这一脉线分处于口头领域、书面领域的两种表现... 宋世社会存在着一个伎艺讲史—经筵讲史的关系框架,它所蕴含的历史知识普及化发展脉线,不只存在于从经筵讲史到伎艺讲史之间,还存在于宋代整个社会文化环境中,而伎艺讲史、通俗历史读物即是这一脉线分处于口头领域、书面领域的两种表现形式。'讲史话本'的出现,正是在承续宋代经筵制度引领的历史知识普及化发展脉线的基础上,激励于通俗历史著述的繁盛,以及元代书面编写领域白话著述观念和能力的变革,从而编成了这种包含着书录或模拟讲史伎艺体制因素和故事内容的通俗历史读物。在这个过程中,讲史伎艺的表述方式(包括程式格套)能够落实于当时的通俗历史读物编写中,并非基于讲史伎艺繁盛和讲史艺人需求的激发所推动的结果,而是出自书面编写领域主导的讲史伎艺文本化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讲史话本 伎艺讲史 经筵讲史 通俗历史读物 宋元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与“意境”:中国文学研究现代化的早期思路——以王国维《宋元戏曲史》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莹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8-71,共4页
王国维提出"自然"说和"意境"说,破除了"文以载道"的传统迷思,并建立了文艺作品价值的评判标准,这种"破"与"立"双管齐下的做法是现代意义上的戏曲研究得以展开的标志性事件;王国维以... 王国维提出"自然"说和"意境"说,破除了"文以载道"的传统迷思,并建立了文艺作品价值的评判标准,这种"破"与"立"双管齐下的做法是现代意义上的戏曲研究得以展开的标志性事件;王国维以自己的实际行动,颠覆了戏曲研究"壮夫不为"的传统标准,对中国现代戏曲研究得以成为"专门之学",实有筚路蓝缕之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 意境 《宋元戏曲史》 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谭正璧的宋元话本小说研究范式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相雨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9-60,共12页
谭正璧对宋元话本小说的篇数、存佚、内容等进行了考证,对《清平山堂话本》和“三言两拍”中哪些属于宋元话本小说进行了辨别。他的宋元话本小说研究,既重视小说的本事和源流,又重视小说与其他艺术门类之间的借鉴和影响。谭正璧的《中... 谭正璧对宋元话本小说的篇数、存佚、内容等进行了考证,对《清平山堂话本》和“三言两拍”中哪些属于宋元话本小说进行了辨别。他的宋元话本小说研究,既重视小说的本事和源流,又重视小说与其他艺术门类之间的借鉴和影响。谭正璧的《中国小说发达史》,充分吸收了当时学界最新的研究成果,并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谭正璧学术成就的取得,既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学术思潮有关,更与其自强不息的生活态度、勤奋认真的工作精神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谭正璧 宋元话本 《中国小说发达史》 《三言两拍源流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道共进退──许衡及其心态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子方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1期45-51,共7页
许衡是宋元之际一名重要的程朱理学家,活跃在蒙元入主中原时期。出仕前,他以承继儒学道统者自居;出仕后,则以推行儒学汉化为己任。概其一生,初时隐居家乡,研修儒学;继则学以致用,缘道出心;终则势不可为,退归故里。推行汉法时... 许衡是宋元之际一名重要的程朱理学家,活跃在蒙元入主中原时期。出仕前,他以承继儒学道统者自居;出仕后,则以推行儒学汉化为己任。概其一生,初时隐居家乡,研修儒学;继则学以致用,缘道出心;终则势不可为,退归故里。推行汉法时曾起了重大的作用是他的幸运,而终遭猜忌排挤则是他的悲剧。元朝之历时较短,与汉化不彻底有相当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衡 元史 汉化 汉法 宋元儒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世儒学史的新图景——新发现的两部《理学录》及其价值
13
作者 李卓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21-126 159,159,共7页
较之先秦儒学,宋明理学新文献的发掘和研究相对沉寂。彭国翔先生对两部《理学录》的发现和研究,可以说是近年来这方面研究的一个亮点,对我们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宋、元、明儒学思想史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对此,本文尝试予以介绍和评价,并提... 较之先秦儒学,宋明理学新文献的发掘和研究相对沉寂。彭国翔先生对两部《理学录》的发现和研究,可以说是近年来这方面研究的一个亮点,对我们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宋、元、明儒学思想史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对此,本文尝试予以介绍和评价,并提出"带着问题意识广泛搜寻和大量阅读相关古籍,才是发现新材料的根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宗羲 姜希辙 《理学录》 《明儒学案》 《宋元学案》 宋元明儒学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代燕乐在宋元时期的发展变化——以陕西地区出土文物图像为中心
14
作者 杨洪冰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67-176,共10页
唐代宫廷燕乐在中国艺术史上掀起了巨大波澜。唐末五代后,随着行政中枢东移,长安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迅速衰落,长安终被有地域概念的'陕西'所替代,燕乐在陕西的发展便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宋代队舞、金元时散曲、杂剧等一些... 唐代宫廷燕乐在中国艺术史上掀起了巨大波澜。唐末五代后,随着行政中枢东移,长安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迅速衰落,长安终被有地域概念的'陕西'所替代,燕乐在陕西的发展便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宋代队舞、金元时散曲、杂剧等一些艺术形式中均包含燕乐的遗痕。陕西地区出土文物中五代、宋金元时期乐舞图像不仅是社会变革的真实反映,更是乐舞艺术宛转分流时的瞬间再现,其文物价值、史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弥足珍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燕乐 五代乐舞 宋金元乐舞 乐舞图像 古代艺术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元时期中日医学交流史 被引量:2
15
作者 回嘉莹 潘娜 +2 位作者 王思璀 郭思嘉 刘雅芳 《医学与哲学(A)》 2018年第3期87-89,95,共4页
以日本学者小曾户洋、真柳诚、森鹿三等人的研究著作为中心,考察了宋元时期印刷本医学典籍的传日情况,两国间中药药材的交流情况,以及茶种被带回日本之后产生的影响,并介绍了学界对于日本现存针灸铜人的来历与制作时间的考证结果,否定... 以日本学者小曾户洋、真柳诚、森鹿三等人的研究著作为中心,考察了宋元时期印刷本医学典籍的传日情况,两国间中药药材的交流情况,以及茶种被带回日本之后产生的影响,并介绍了学界对于日本现存针灸铜人的来历与制作时间的考证结果,否定了其来自中国的猜测。值得注意的是,该时期首次出现了日存中国轶书回流中国并出版的记录。在吸收宋元医学成果之后,日本不断地摘抄与引用中国医籍,最终编纂了镰仓时期的三部重要医书,为后来日本汉方医学的繁盛打下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元 中日 医学交流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两宋蒙学教材看中国古代历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何立新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49-53,共5页
中国古代的书籍可谓汗牛充栋 ,历史教材层出不穷 ,古代的蒙学教育亦很突出 ,两宋时期因社会文化的发达 ,促使蒙养教育相对成熟 ,蒙学教材具有典型性。故本文从两宋的蒙学教材入手 ,考察中国古代历史教育的一般特征 ,并试图找出一些适合... 中国古代的书籍可谓汗牛充栋 ,历史教材层出不穷 ,古代的蒙学教育亦很突出 ,两宋时期因社会文化的发达 ,促使蒙养教育相对成熟 ,蒙学教材具有典型性。故本文从两宋的蒙学教材入手 ,考察中国古代历史教育的一般特征 ,并试图找出一些适合当今历史教育界借鉴的东西 ,从而将今天的历史教育真正变成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素质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宋 蒙学教材 中国古代 历史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元时期江苏官学教育考论 被引量:4
17
作者 孙显军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112-116,共5页
就江苏历史而言,两宋和元代是一个大动乱的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均受其影响。但在战争间歇期,江苏教育仍有较大的发展;在教育的某些方面,江苏仍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如江苏率先突破五代乱绪,重建地方官学教育系统,... 就江苏历史而言,两宋和元代是一个大动乱的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均受其影响。但在战争间歇期,江苏教育仍有较大的发展;在教育的某些方面,江苏仍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如江苏率先突破五代乱绪,重建地方官学教育系统,并由此带动了北宋初期全国教育的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教育发展 宋元教育史 官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学技术史·年表卷》宋元时期部分医学著作析疑 被引量:2
18
作者 姬永亮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7-71,共5页
中国科学技术史学界颇具代表性的工具书《中国科学技术史•年表卷》,辑录了宋元时期涌现的医学著作,指明其重要的历史价值,并且大都附注参考资料出处。但笔者发现该工具书中关于部分著作的评述与当时的史实并不相符,遂查找原始医学著作... 中国科学技术史学界颇具代表性的工具书《中国科学技术史•年表卷》,辑录了宋元时期涌现的医学著作,指明其重要的历史价值,并且大都附注参考资料出处。但笔者发现该工具书中关于部分著作的评述与当时的史实并不相符,遂查找原始医学著作及其不同版本,还有相关二手研究文献,辨析考订其在医书内容、作者以及成书年代等方面出现的疑误之处,包括文字形近而误、音同而讹等。建议编撰时应细致翻检医学古籍的不同版本,关注相关内容在行文上存在的文字异同,另一方面,对于著作的成书年代,也应尽力参考各学科专家的学术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技术史·年表卷》 考辨 宋代 元代 医学著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藏宋元佛画研究综述 被引量:1
19
作者 吴爽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1-118,I0003,共9页
因收藏现状及学术发展,目前宋元佛画研究主要集中在日本、欧美及台湾地区,其中又以日本为大宗,引领整体研究方向。日藏宋元佛画不仅是重建宋元画史的重要材料,也为人文学领域提供鲜活的视觉资料。本文旨在从世界范围内梳理日藏宋元佛画... 因收藏现状及学术发展,目前宋元佛画研究主要集中在日本、欧美及台湾地区,其中又以日本为大宗,引领整体研究方向。日藏宋元佛画不仅是重建宋元画史的重要材料,也为人文学领域提供鲜活的视觉资料。本文旨在从世界范围内梳理日藏宋元佛画研究的历史、现状与趋势,并从大陆学界研究优势出发提出几条研究路径,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元佛画 日本 综述 外来美术 宋元画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元戏曲考》的研究思维与戏曲学术的现代转捩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思富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4-124,共11页
王国维的《宋元戏曲考》是学界公认的现代戏曲学奠基之作,一直以来备受关注与研究。文章从关注现当代戏曲学术的专业化、自律化问题出发,对《宋元戏曲考》的研究思维及其代表戏曲学术现代转捩的主要含义进行学术史层面的检视与研究,指... 王国维的《宋元戏曲考》是学界公认的现代戏曲学奠基之作,一直以来备受关注与研究。文章从关注现当代戏曲学术的专业化、自律化问题出发,对《宋元戏曲考》的研究思维及其代表戏曲学术现代转捩的主要含义进行学术史层面的检视与研究,指出并论析了该学术经典至少汇聚着“考据思维”“究源考变思维”“联系比较思维”“概念思维”“论证思维”“学科创新思维”等汇通中西的研究思维及方法,并且在注重学术自律、逻辑论证以及学科创设等方面体现出戏曲学术的现代转捩。当代戏曲学既要充分继承《宋元戏曲考》中所蕴含的学术自律精神,又要大力发展戏曲本体分析思维,从而推进戏曲学术与当下戏曲艺术实践的深度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艺术 《宋元戏曲考》 研究思维 现代戏曲学术 学术自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