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ECD国家婴幼儿照护服务的经验与启示 被引量:1
1
作者 孙蔷蔷 王轶晰 龙正渝 《学前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5-46,共12页
为婴幼儿提供照护服务事关婴幼儿健康成长和千家万户,世界较多国家在政府层面高度重视和支持婴幼儿照护服务。对OECD国家婴幼儿照护情况的分析显示,自由主义福利国家、保守主义福利国家以及社会民主主义福利国家在照护时间保障、服务保... 为婴幼儿提供照护服务事关婴幼儿健康成长和千家万户,世界较多国家在政府层面高度重视和支持婴幼儿照护服务。对OECD国家婴幼儿照护情况的分析显示,自由主义福利国家、保守主义福利国家以及社会民主主义福利国家在照护时间保障、服务保障、法律保障、财政保障和管理保障等维度上呈现出不同特点和经验。婴幼儿照护服务应在遵循各国自身的文化特点和教育体制的基础上,强化政府职责保障婴幼儿获得家庭及机构照护服务,建立健全管理机制以保证婴幼儿机构照护有章可循,完善多种机构照护模式满足婴幼儿家庭多样化需求,尊重婴幼儿发展规律以促进照护服务安全优质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照护服务 福利国家体制 托幼机构 早期保育与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实践理念下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探究——以“学前儿童保育学”课程为例
2
作者 任春茂 杨益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5年第3期149-153,160,共6页
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职前幼儿教师的主阵地。基于全实践理念的系统性、实践性、主体性及反思性等特点,结合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缺乏有效的课堂互动及知识碎片化等问题,从教学目标“一体化”、教学内... 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职前幼儿教师的主阵地。基于全实践理念的系统性、实践性、主体性及反思性等特点,结合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缺乏有效的课堂互动及知识碎片化等问题,从教学目标“一体化”、教学内容“模块化”、教学环节“实践化”、教学评价“多元化”四个方面探索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教学模式,以期提升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实践理念 学前教育专业 学前儿童保育学 保教实践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芬兰学龄前儿童教育和保育的社会支持系统研究
3
作者 孙雪荧 刘晓慧 《外国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3-89,共17页
芬兰学龄前儿童教育和保育分为0~5岁早期儿童教育和保育、6~7岁学前教育两个阶段,包含类型多样的实施形式。在发展过程中,芬兰学龄前儿童教育和保育体系逐渐呈现出诸多问题与挑战。为此,中央政府、市政当局、企业及第三部门等多方力量... 芬兰学龄前儿童教育和保育分为0~5岁早期儿童教育和保育、6~7岁学前教育两个阶段,包含类型多样的实施形式。在发展过程中,芬兰学龄前儿童教育和保育体系逐渐呈现出诸多问题与挑战。为此,中央政府、市政当局、企业及第三部门等多方力量协同合作,构建了全面且动态的社会支持系统,致力于为学龄前儿童教育和保育机构以及他们的家庭提供多元支持,具体包括立法与政策支持、资金支持、组织及人力支持、咨询和指导支持。从静态视角看,该系统是一个多元主体协同、权责分明的多样性网络;从动态视角看,该系统又是一个政府驱动、以社区为轴心,持续外展的动态发展网络。借鉴芬兰的经验,我国在优化学前教育社会支持系统的进程中,应强化多元协同,确保支持服务的整体性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重视对家庭的援助与指导,筑牢儿童成长的第一道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芬兰 学龄前儿童 教育和保育 社会支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贯彻最有利于学前儿童的原则:立法与实践的双重审视 被引量:7
4
作者 王兴华 谭欣歌 +1 位作者 邱月 李晓巍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24,共11页
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幼有优育”的必由之路,而立法则是促进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草案)》以最有利于学前儿童的原则为根本立场,旨在解决学前教育实践中面临的诸多问题。《草案》强调以公益... 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幼有优育”的必由之路,而立法则是促进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草案)》以最有利于学前儿童的原则为根本立场,旨在解决学前教育实践中面临的诸多问题。《草案》强调以公益普惠为基本方向,保障学前儿童的受教育权和参与权;推进科学保教,遵循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规定家园社三方协同育人责任,优化学前儿童的成长环境。尽管《草案》在许多方面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意义,充分体现了对学前儿童权益的高度重视,但在具体实施上,仍需进一步完善相关条款,健全相应的制度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有利于学前儿童的原则 学前教育法 公益普惠 科学保教 协同育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随班到适宜:残疾儿童融合教育的历史嬗变、发展困境与优化策略 被引量:4
5
作者 黄建辉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3-125,共13页
2021年教育部出台政策明确提出要以“适宜融合”为目标办好特殊教育,全面推动我国特殊教育质量提升及随班就读模式转型升级。二战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在残疾儿童融合教育方面先后开展了“去机构化”“回归主流”“一体化教育”“... 2021年教育部出台政策明确提出要以“适宜融合”为目标办好特殊教育,全面推动我国特殊教育质量提升及随班就读模式转型升级。二战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在残疾儿童融合教育方面先后开展了“去机构化”“回归主流”“一体化教育”“全纳教育”等实践探索,呈现了从单向推动到双向参与再到追求公平而优质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长期以来,我国开展随班就读工作以提高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为主要目标,粗放式发展模式导致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合而不融”。新时代背景下,融合教育发展回归“适异而育”的核心本义是全面提升特殊教育质量的内在要求。借鉴美国经验,我国应进一步完善普通学校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教学支持机制、加强对残疾儿童接受普通教育的能力表现评估、提高普通学校教师的融合教育教学专业素养、营造残疾儿童适宜发展的融合教育生态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班就读 适宜融合 残疾儿童 融合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连续性视域下流动境遇儿童的发展教育 被引量:2
6
作者 肖庆华 刘珊珊 《当代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33,共9页
教育与个体发展历程是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整合统一体。流动境遇本质上是儿童个体“存在”与实现“去存在”的重要发展契机,对流动儿童的研究视角需要从忽视“中断性遭遇”的连续性取向转换为珍视“危机与转折”的非连续性教育取向。从... 教育与个体发展历程是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整合统一体。流动境遇本质上是儿童个体“存在”与实现“去存在”的重要发展契机,对流动儿童的研究视角需要从忽视“中断性遭遇”的连续性取向转换为珍视“危机与转折”的非连续性教育取向。从个体存在的关系视域出发,儿童在流动境遇中体验了与空间关系的安全感危机、与他者关系的信任感危机、与身份标签关系的认同危机、与内在心境关系的消沉危机,这些危机既是中断儿童连续性发展的“终点”,亦是非连续性教育的重要“起点”。基于博尔诺夫非连续性教育理论探讨流动境遇儿童的教育路径,旨在帮助儿童在澄清人与空间关系、构筑关心共同体、唤醒个体意识自觉与号召积极遭遇中实现更好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儿童 非连续性教育视角转向 存在关系 危机 关心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士人文修养本科一流课程建设与展望
7
作者 韩燕红 刘义兰 +10 位作者 张可可 金涛 徐晖 王芙蓉 杨赛 杨霞 詹昱新 崔金锐 薛晶 叶青 沈颖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66-70,共5页
总结护士人文修养省级本科一流课程建设经验。主要介绍6个方面的课程特色:医校协同、教学资源共享,丰富的第二课堂,多元化教学方法,精选国家级规划教材,全方位、全过程评价,全程融入课程思政。从学生和教师的成长阐述本课程建设成效,并... 总结护士人文修养省级本科一流课程建设经验。主要介绍6个方面的课程特色:医校协同、教学资源共享,丰富的第二课堂,多元化教学方法,精选国家级规划教材,全方位、全过程评价,全程融入课程思政。从学生和教师的成长阐述本课程建设成效,并提出课程建设展望,旨在为同类院校护士人文修养课程建设提供参考,提高护理人文教育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人文修养 课程建设 人文教育 一流课程 线下课程 人文关怀能力 医学人文 健康人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爱与丰富”的理论意蕴及教学启示
8
作者 李瑞群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9-64,共6页
“爱与丰富”是重新审视基础教育的两个基本维度,也是儿童成长教育的关键质素。它以激发儿童对美好事物的欲求、丰盈自身安全感为根本出发点,采用游戏的方式,立足于生活世界的理论意蕴,昭示了教育的学生立场与教师对学生成长的立体关怀... “爱与丰富”是重新审视基础教育的两个基本维度,也是儿童成长教育的关键质素。它以激发儿童对美好事物的欲求、丰盈自身安全感为根本出发点,采用游戏的方式,立足于生活世界的理论意蕴,昭示了教育的学生立场与教师对学生成长的立体关怀。“爱与丰富”理论延伸并深化了儿童教育哲学,审视并回应了现实儿童教育的困境,对接并呼应了儿童教育研究的未来走向。在教学中,教师应“源于童心,行于爱心,臻于生长”,以“童心”理解与陪伴学生,引发其美好欲求;以游戏的方式展开爱的活动,丰盈学生的安全感;以学生生活世界为生长点,引导其朝向自由而整全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与丰富” 儿童教育哲学 美好事物 生活世界 立体关怀 游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妇科护理实验课教学中人文关怀的渗透教育 被引量:21
9
作者 赵国玺 贾娟娟 +1 位作者 陈沁 何小玲 《护理学杂志》 2008年第10期60-62,共3页
目的探讨妇科护理实验教学中渗透人文关怀教育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004级本科护生设为对照组(96人),2005级护生为实验组(171人),对照组采用以讲授为主的传统的操作教学模式,实验组采用以人文关怀为核心的实验教学模式,比较两组教学效... 目的探讨妇科护理实验教学中渗透人文关怀教育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004级本科护生设为对照组(96人),2005级护生为实验组(171人),对照组采用以讲授为主的传统的操作教学模式,实验组采用以人文关怀为核心的实验教学模式,比较两组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操作技能考核成绩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69.0%~91.2%护生充分认可以人文关怀为核心的实验教学模式。结论在妇科护理实验教学中贯穿人文关怀教育不但顺应了护理学科发展的方向,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的真正价值,而且还可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学 实验课 护理教育 人文关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早期照顾与教育:当前状况与我国的政策选择 被引量:26
10
作者 李莹 赵媛媛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1-41,共11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儿童早期照顾与教育在世界各国得到普遍关注。数据分析发现,在我国,学龄前儿童主要由家庭成员(尤其是母亲以及同住的祖父母,或者虽未住在一起但仍可帮忙的祖父母)提供照顾。学龄前儿童接受托幼机构照顾的比例仍较低。... 20世纪90年代以来,儿童早期照顾与教育在世界各国得到普遍关注。数据分析发现,在我国,学龄前儿童主要由家庭成员(尤其是母亲以及同住的祖父母,或者虽未住在一起但仍可帮忙的祖父母)提供照顾。学龄前儿童接受托幼机构照顾的比例仍较低。相对而言,农村儿童、经济状况较差家庭的儿童、年龄较小的儿童接受托幼照护服务的可能性更低。这一现象背后隐含了儿童在早期照顾与教育服务的质量和获得方面的不平等,不利于儿童人力资本的积累和社会公平的实现。我国2010年以来关于学前教育的新政策为改变这一状况提供了契机。然而,要全面解决儿童发展的不平等问题,需要在政策内容与配套措施方面做出更多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龄前儿童 早期照顾与教育 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流动和户籍小学生及家长健康教育需求状况调查 被引量:13
11
作者 孙磊 纪颖 王燕玲 《中国健康教育》 2014年第11期990-993,共4页
目的了解北京市流动和户籍小学生及家长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比较不同学校家长和老师对孩子健康知识和行为的影响,分析不同学校学生及家长的健康教育需求。方法问卷调查和个人访谈相结合,采取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北京市2个区的8所... 目的了解北京市流动和户籍小学生及家长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比较不同学校家长和老师对孩子健康知识和行为的影响,分析不同学校学生及家长的健康教育需求。方法问卷调查和个人访谈相结合,采取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北京市2个区的8所小学,对4~6年级学生及其家长共4088人进行问卷调查,对24名校医和班主任进行访谈。结果 50%以上的学生和家长自感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一般,户籍小学优于打工子弟小学。户籍小学家长健康知识和行为指导率高于公办打工子弟小学家长,后者又高于民办打工子弟小学家长;公办打工子弟小学老师的指导率最高;家长和老师在用眼姿势和时间方面的指导情况最好,刷牙方法时间和带孩子体育锻炼指导率偏低。34.1%的民办打工子弟小学表示没有上过健康教育课,这些小学健康教育老师、课时频率和资料都不固定,没有常规体检和健康档案。结论北京市流动和户籍小学生及家长健康教育的需求较大,疾病预防和饮食营养方面的需求远高于疾病治疗。学校的健康教育课程时间和教师配备需要规范,特别是民办打工子弟小学,学生健康教育需要家长和学校的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校流动儿童 健康教育课 健康教育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融合教育的发展、困境与对策 被引量:26
12
作者 胡智锋 樊小敏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共7页
融合教育是当今国际特殊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文明社会充分体现自由、平等、互助理念的输出平台之一。我国重视融合教育发展,从顶层设计、政策法规、高校学术支持等方面加强管理,促进融合教育在全国各省市全面铺开,但目前我国融合教... 融合教育是当今国际特殊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文明社会充分体现自由、平等、互助理念的输出平台之一。我国重视融合教育发展,从顶层设计、政策法规、高校学术支持等方面加强管理,促进融合教育在全国各省市全面铺开,但目前我国融合教育发展仍面临教学质量差、严重缺乏具备特殊教育背景的师资、缺乏实施标准规范、重视程度不足以及柔性文化尚未建立等困境。推进融合教育发展亟需健全法规,建立标准化认证体系,建立专家委员会指导机制,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发展中贯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创新产业反哺需求,培养残障儿童的综合素养等,同时借助艺术教育搭建残障儿童与世界交流的平台,用艺术康复他们的身心,用艺术来挖掘他们的优长,努力为残障儿童开启一个公平、公正的教育新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教育 残障儿童 随班就读 标准化认证 专家委员会指导机制 艺术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监护与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庚常 孙奎立 朱勇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6-20,共5页
在流动人口子女教育中,对子女的监护方式是非常值得关注的。在考虑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家庭责任和义务基础上,对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监护的方式与影响进行深入研究。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监护方式可以按地区角度、孩子被监护角度和对子女教育... 在流动人口子女教育中,对子女的监护方式是非常值得关注的。在考虑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家庭责任和义务基础上,对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监护的方式与影响进行深入研究。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监护方式可以按地区角度、孩子被监护角度和对子女教育监护要求程度三个方面进行划分,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监护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流动人口的生活方式、所从事的职业性质、与子女交往的方式以及他们自身所形成的多元教育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子女教育 监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女非认知能力发展的阶层差异分析——基于家庭资本投入的微观考察 被引量:13
14
作者 张学敏 赵国栋 《教育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0-47,59,共9页
子女非认知能力的发展是影响其教育获得和社会地位提升的关键因素。基于2014—2015年“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数据,考察了我国家庭资本投入对子女非认知能力发展的影响以及在不同阶层之间的异质性。结果发现:社会经济地位越高的家庭... 子女非认知能力的发展是影响其教育获得和社会地位提升的关键因素。基于2014—2015年“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数据,考察了我国家庭资本投入对子女非认知能力发展的影响以及在不同阶层之间的异质性。结果发现:社会经济地位越高的家庭,经济资本、心理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存量越高。四类资本的投入均能对子女非认知能力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社会资本的影响最大;从学习毅力、社交能力、班级融入、情绪稳定性和思维开通性五个维度来看,社会资本的影响依然稳健显著且系数最高。阶层异质性检验显示,子女非认知能力发展在心理资本和文化资本投入上存在“阶层再生产”特性,即社会经济地位越高的家庭,两类资本投入回报越大,而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在投入上却并未有此特性。综上,加强低阶层家庭社会资本投入以发展子女的非认知能力,可以有效弥合阶层之间的未来差距,需政府和家庭双方上下联动、协同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资本投入 阶层差异 非认知能力 子女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年班大学生招生改革与精英培养 被引量:9
15
作者 宋红霞 杨鹏 唐飞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2-106,共5页
总结了西安交通大学少年班20多年的教学实践及发展轨迹,介绍适应创新教育的少年班招生改革思路及实践,以利于"少年班"人才选拔、成长及成材,提出了针对少年班个性化创新教育的具体措施;认为少年班大学生是中国高等教育多元化... 总结了西安交通大学少年班20多年的教学实践及发展轨迹,介绍适应创新教育的少年班招生改革思路及实践,以利于"少年班"人才选拔、成长及成材,提出了针对少年班个性化创新教育的具体措施;认为少年班大学生是中国高等教育多元化的一种重要形式,今后改革的趋势应该是加强招生模式的改革,注重创新人才的选拔,实施个性化创新教育,培养创新型精英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常儿童 少年班大学生 创新人才选拔 创新教育 个性化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教育路径对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手术患儿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秦洁 李树华 +3 位作者 周小榕 吴大海 黑任轶 董纪军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4年第8期83-85,共3页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对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手术患儿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70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按照健康教育临床路径表实施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治疗依...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对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手术患儿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70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按照健康教育临床路径表实施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治疗依从性、患儿家属健康教育知识达标率和护理质量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在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儿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路径可有效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儿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手术 健康教育路径 依从性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农就业、母亲照料与中国农村儿童教育 被引量:5
17
作者 顾和军 刘云平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2期114-119,共6页
采用2011年国家统计局江苏省调查总队在江苏农村地区调查的数据,分析了非农就业、母亲照料对儿童教育的影响。与不工作或仅从事农业劳动的个体相比,当期参与非农工作的母亲,其子女的学习表现更好,母亲从事非农工作所带来的收入增加的正... 采用2011年国家统计局江苏省调查总队在江苏农村地区调查的数据,分析了非农就业、母亲照料对儿童教育的影响。与不工作或仅从事农业劳动的个体相比,当期参与非农工作的母亲,其子女的学习表现更好,母亲从事非农工作所带来的收入增加的正面效应超过了照料时间或质量下降的负面效应,正面效应能超过负面效应的主要原因是,样本中有74.42%的母亲在本乡或本县范围之内工作。研究看不出来母亲在儿童的学前阶段从事非农工作对其子女日后学校成绩的影响。儿童在3-6岁期间主要由母亲照料,会显著提高他们的学习表现,而在0-2岁期间由母亲照料的效应并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农就业 母亲照料 农村儿童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开放40年我国0~3岁早期教育服务的政策与实践 被引量:116
18
作者 洪秀敏 陶鑫萌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11,共9页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0~3岁早期教育服务经历了国家重视、托幼事业恢复振兴(改革开放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托儿所逐渐萎缩、儿童照顾责任回归家庭(20世纪80年代末至2010年),强调公益普惠、努力构建婴幼儿照护和早期教育服务体系(2010年...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0~3岁早期教育服务经历了国家重视、托幼事业恢复振兴(改革开放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托儿所逐渐萎缩、儿童照顾责任回归家庭(20世纪80年代末至2010年),强调公益普惠、努力构建婴幼儿照护和早期教育服务体系(2010年至今)三个主要发展阶段。当前我国0~3岁早期教育服务仍然存在主管和监管部门不明、供需矛盾严重、缺乏规范和监管等问题。为更好实现"幼有所育",需明确主管部门,加快发展0~3岁早期教育服务,以补足民生短板;尽快确立0~3岁早期教育服务规范,确保起点的教育质量与公平;加快多元化早期教育服务供给侧改革,满足家庭日益增长的婴幼儿照护与托育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0~3岁 早期教育 婴幼儿照护 托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前教育立法应处理好十大关系 被引量:31
19
作者 管华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12,共7页
学前教育立法应处理好速度与质量、需求与供给、中央与地方、教育部门与其他部门、公办与民办、去小学化与幼小衔接、编制与待遇、家长与园所、促进与监管,以及汉族与少数民族等十大关系,为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所需的基本原则、基本制度奠基。
关键词 学前教育立法 保教质量标准 省级统筹 看护点 保教服务岗 幼小衔接 民办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阶层与童年的建构——从《不平等的童年》看民族志在儿童研究中的运用 被引量:7
20
作者 肖索未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2011年第2期36-38,共3页
安妮特·拉鲁的《不平等的童年》是运用民族志方法进行儿童研究的典范之作。其在理论上拓展了我们对阶层优势代际传递的内在机制的认识,并在方法上将儿童作为社会生活的平等参与者,避免了以往研究中存在的忽视儿童的主体性的问题。
关键词 社会阶层 儿童研究 民族志 教育人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