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08篇文章
< 1 2 7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辣椒新品种产量品质的综合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永平 王岩 +1 位作者 涂德辉 邢丹 《种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3-189,共7页
以12个辣椒新品种(组合)为研究对象,按果实类型分为朝天椒和线椒两大类,以各品种农艺性状、产量、发病率、果实品质为指标,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各品种的综合表现进行量化评价。结果表明,生育期最短的为辣研103(141 d),生育期最长的是... 以12个辣椒新品种(组合)为研究对象,按果实类型分为朝天椒和线椒两大类,以各品种农艺性状、产量、发病率、果实品质为指标,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各品种的综合表现进行量化评价。结果表明,生育期最短的为辣研103(141 d),生育期最长的是瑞辣红丰(155 d)。辣研204的炭疽病发病率最低;各品种白绢病抗性表现良好,辣研103、德龙亮艳、4A×GJH2017-13未出现明显病症;辣研103的病毒病发病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而辣研101、德龙亮艳、瑞辣红丰、黔椒8号、4A×GJH2017-13未出现明显病症。朝天椒类型中,辣研103平均单果重最大(7.26 g),显著高于其他品种;线椒类型中,瑞辣红丰平均单果重(16.33 g)显著高于其他品种;朝天椒类型品种产量均达到16 t/hm^(2)以上,不同品种之间差异不显著;线椒类型红辣王产量最高(34.161 6 t/hm^(2)),具有显著的产量优势。辣椒果实氨基酸含量整体表现为线椒类型显著高于朝天椒类型,其中瑞辣红丰的氨基酸含量最高(67.98μmol/g);朝天椒类型辣椒素含量显著高于线椒类型,朝天椒中辣椒素含量最高的为辣研106(5.07 g/kg),线椒中辣椒素含量最低的为红辣王(0.11 g/kg)。农艺性状、发病率、产量和品质指标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朝天椒类灰色关联度值前三位依次为德龙亮艳、瑞辣816、德龙红艳,线椒类关联度值前三位依次为辣研204、4A×GJH2017-13、瑞辣红丰,适宜在黔北地区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农艺性状 产量 灰色关联分析法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赋能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态评价研究——基于时间加权最优组合赋权法 被引量:1
2
作者 王韶华 杨志葳 +1 位作者 张伟 王菲 《运筹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7-213,I0086,共7页
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数字经济大有可为。基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及理论分析,构建涵盖传统供给侧因素、供给侧数字化、传统需求侧因素和需求侧数字化的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 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数字经济大有可为。基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及理论分析,构建涵盖传统供给侧因素、供给侧数字化、传统需求侧因素和需求侧数字化的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包含层次分析法、熵权法、CRITIC权重法和独立性权重法的最优组合赋权法确定时变指标权重,并引入时间加权向量对其进行改进,消除时间属性,计算时间加权组合权重。在此基础上,对我国2013—2019年30省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并采用多种手段对其时空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传统供给侧和传统需求侧是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前两大因素,需求侧数字化逐步超越供给侧数字化,成为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三大因素;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实现了整体跃迁,其中西南地区发展亮眼;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较大的区域异质性,北部沿海、东部沿海、南部沿海和长江中游地区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四个极点。实证评价结果为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高质量发展 数字经济 动态评价 时间加权最优组合赋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磨耗特性的动车组车轮经济型镟修优化策略 被引量:1
3
作者 张霞 邓银强 +2 位作者 杨岳 辜良瑶 陈峰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57-1467,共11页
车轮的磨耗状况对动车组列车的运行安全和品质有着重要影响。为将磨损车轮镟修恢复至标准踏面外形,目前车轮镟修存在切削量过大,降低车轮使用寿命的情况。结合动车组车轮走行过程中的磨耗特性,提出考虑磨耗特性的动车组车轮经济型镟修... 车轮的磨耗状况对动车组列车的运行安全和品质有着重要影响。为将磨损车轮镟修恢复至标准踏面外形,目前车轮镟修存在切削量过大,降低车轮使用寿命的情况。结合动车组车轮走行过程中的磨耗特性,提出考虑磨耗特性的动车组车轮经济型镟修优化策略。首先,建立车轮外形参数磨耗速率模型,利用相关性分析、高斯分布检验研究车轮磨耗速率模型与车轮外形参数的相关性,得出不同运行线路上车轮最低磨耗速率点。然后,利用加权尺寸最近点迭代法进行车轮变形矫正,优先考虑车轮镟修后踏面外形处于最低磨耗状态,应用不同薄轮缘踏面外形镟修模板,进行自适应匹配单轮车轮经济型镟修。在此基础上,针对动车组车轮轮径差的安全运行要求,构建一种考虑磨耗特性的整车车轮经济型镟修优化模型。实例验证结果表明:轮径磨耗速率与车轮直径大小、轮缘厚度显著相关,轮缘厚度处于31.5~32 mm时,轮径磨耗速率低,镟修恢复可优先考虑。整车车轮经济型镟修优化决策的结果显示,车轮镟修恢复后的踏面外形处于低速率磨耗状态,轮径总切削量较实际镟修车间下降了约21%。与常规的车轮镟修策略相比,考虑磨耗特性的车轮经济型镟修优化策略更具智能化,有利于延长车轮使用寿命,降低铁路运营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轮磨耗特性 镟修优化策略 经济型镟修 加权尺寸最近点迭代法 自适应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货币政策目标的识别与优化——基于机器学习方法的实证研究
4
作者 陈小亮 刘玲君 +1 位作者 肖争艳 陈衎 《统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5-55,共11页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我国提出要构建由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构成的双支柱框架,旨在同时实现经济稳定目标和金融稳定目标。本文使用可解释性机器学习方法,全面分析货币政策中经济稳定目标和金融稳定目标的重要程度及其动态变化,并...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我国提出要构建由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构成的双支柱框架,旨在同时实现经济稳定目标和金融稳定目标。本文使用可解释性机器学习方法,全面分析货币政策中经济稳定目标和金融稳定目标的重要程度及其动态变化,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货币政策目标的优化方向。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面临一定下行压力,为应对重点领域金融风险,货币政策中金融稳定目标的重要程度明显提升。面对国内外日趋复杂严峻的经济与金融形势,为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要加强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协调配合,从而同时实现经济稳定目标与金融稳定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政策 经济稳定目标 金融稳定目标 机器学习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快繁方式对马铃薯脱毒苗表型和原原种产量的影响
5
作者 张伟 庞敏昡 +9 位作者 史宁帆 张志家 李忠润 胡李军 王廷辉 刘悦善 毕真真 姚攀锋 白江平 孙超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5-335,共11页
【目的】探究在传统组培快繁方式和水培快繁方式下的马铃薯脱毒苗对定植后原原种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为提高马铃薯种薯生产效率提供可靠的试验基础和科学依据。【方法】选用2个马铃薯商业品种:早熟品种‘甘引9号’(GY9)和晚熟品种‘... 【目的】探究在传统组培快繁方式和水培快繁方式下的马铃薯脱毒苗对定植后原原种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为提高马铃薯种薯生产效率提供可靠的试验基础和科学依据。【方法】选用2个马铃薯商业品种:早熟品种‘甘引9号’(GY9)和晚熟品种‘大西洋’(ATL),对其组培苗和一至三代水培苗在快繁期和定植期的表型、原原种产量和经济效益进行了综合比较。【结果】(1)在快繁期,生长至13 d时,GY9和ATL水培苗的株高和根数较组培苗显著提高。(2)在定植期,对于GY9和ATL,定植45 d后水培苗的株高和叶绿素含量较组培苗显著提高;定植80 d后地上、地下干物质积累量较组培苗显著提高;二代水培苗的单株有效薯数较组培苗显著提高。(3)对于GY9,单株薯数与快繁期的株高、根长和定植期的地下干物质积累量显著正相关;对于ATL,单株薯数与快繁期的株高、茎粗、根数和定植期的叶绿素含量、地下干物质积累量显著正相关。(4)GY9和ATL水培苗的原原种总产量较组培苗无显著差异,但有效薯产量和经济效益有显著提高,其中二代水培苗的经济效益最好。【结论】二代水培苗生长速度快,生产成本低、周期短,原原种有效薯产量最高,经济效益最好,可在马铃薯原原种生产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培苗 水培苗 繁育方式 原原种产量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黄灌区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养分及经济效益初探
6
作者 何进勤 雷金银 +2 位作者 桂林国 罗昀 金建新 《宁夏农林科技》 2025年第6期63-69,共7页
针对引黄灌区不同种植方式下农田土壤有机质、土壤养分变化不明等生产实际问题,以该区典型种植模式——蔬菜连作、玉米连作、粮菜轮作、麦后复种为研究对象,通过3年田间长期定位试验,结合周边调研数据,分析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有机质、... 针对引黄灌区不同种植方式下农田土壤有机质、土壤养分变化不明等生产实际问题,以该区典型种植模式——蔬菜连作、玉米连作、粮菜轮作、麦后复种为研究对象,通过3年田间长期定位试验,结合周边调研数据,分析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养分及其产量效益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引黄灌区滴灌种植蔬菜连作和麦后复种栽培模式的经济效益较高,与漫灌相比,分别节水25.0%~44.7%,节肥23.1%~54.4%。滴灌种植下,连作种植(蔬菜连作和玉米连作)与轮作种植相比,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有效锌含量降低5.7%~28.7%,且随着连作年限的延长降低幅度逐渐增大;同时连作种植显著增加了下层(20~100cm)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其中:玉米连作较其他处理表层土壤有效锌含量降低11.4%~28.0%,蔬菜连作80~100cm剖面土壤硝态氮含量(9mg·kg^(-1))增加近1倍。由此可见,无论蔬菜连作还是玉米连作0~100 cm剖面土壤养分淋失较高,对地下水资源造成潜在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黄灌区 种植方式 土壤养分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对长江流域农业碳排放的影响研究
7
作者 陈宇科 张圣卿 张文卿 《重庆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4-117,共14页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主战场,详细考察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在农业领域的节能降碳效应,对加快农业强国建设、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基于2010—2022年省级宏观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探讨长江经...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主战场,详细考察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在农业领域的节能降碳效应,对加快农业强国建设、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基于2010—2022年省级宏观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探讨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对长江流域农业碳排放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显著抑制了农业碳排放,该结论在进行多种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区域异质性分析表明,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显著降低了长江中上游地区的农业碳排放,但对下游地区的影响不显著;机制分析表明,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通过激励农业技术创新、提高环境规制效率、加快要素市场发育三种渠道实现农业碳减排。研究结论为区域一体化战略驱动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农业碳排放 技术创新 双重差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协同发展的碳减排效应研究
8
作者 柳剑平 蔡锐 《经济经纬》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9-75,共17页
基于2006—2022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探究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协同发展对碳减排的空间影响及机制。结果显示: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协同发展水平的提高显著降低了本地的碳排放强度,但会提升邻地的碳排放强度;城市规模越大、绿... 基于2006—2022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探究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协同发展对碳减排的空间影响及机制。结果显示: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协同发展水平的提高显著降低了本地的碳排放强度,但会提升邻地的碳排放强度;城市规模越大、绿色技术创新能力越强的地区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协同发展的碳减排效应越强,资源型城市协同发展的碳减排效应更突出,是否为低碳试点城市对协同发展的碳减排效应未产生显著影响;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协同发展通过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与提升公众环境关注降低碳排放强度,“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在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协同发展的碳减排效应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双碳”目标政策的提出能够显著增强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协同发展的碳减排效应。研究结论为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协同发展,发挥其碳减排效应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政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生产方式 绿色生活方式 协同发展 碳排放 长江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止返贫帮扶政策对县域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基于双重差分法的检验
9
作者 刘卫平 周文义 谢俊明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6-57,共12页
增强县域经济韧性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所在。以2016年至2020年国家防止返贫帮扶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使用校准后的NPP-VIIRS类夜间灯光数据计算经济韧性,基于1999至2022年县域面板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法评估防... 增强县域经济韧性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所在。以2016年至2020年国家防止返贫帮扶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使用校准后的NPP-VIIRS类夜间灯光数据计算经济韧性,基于1999至2022年县域面板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法评估防止返贫帮扶政策对县域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相对于非贫困县地区,防止返贫帮扶政策显著提高贫困县的经济韧性。(2)防止返贫帮扶政策通过提升当地的收入水平、改善县域的产业结构以及提升创新水平来提升经济韧性。(3)相对于东部地区、县级市或自治县、电子商务示范县及创业活跃度高的县而言,防止返贫帮扶政策对中西部地区、普通县、非电子商务示范县以及创业活跃度低的县,经济韧性提升作用更大。因此,建议推动建立有竞争力的、具有当地特色的产业体系,完善就业帮扶政策,促进当地居民增收,提升贫困地区经济基础水平,强化易返贫地区经济系统安全网,优化政策体系,加强防止返贫致贫政策制度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止返贫帮扶政策 县域经济韧性 双重差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业经济韧性空间关联网络演化特征与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军 李军 +1 位作者 吴海涛 蒋子龙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3-120,共8页
文章基于省级面板数据,利用社会网络分析(SNA)方法和动态指数随机图(TERGM)模型考察了2000—2022年中国农业经济韧性空间关联网络演化特征及多维驱动机制。研究发现:(1)中国农业经济韧性呈现波动增长趋势,区域差异逐渐缩小,总体稳中向好... 文章基于省级面板数据,利用社会网络分析(SNA)方法和动态指数随机图(TERGM)模型考察了2000—2022年中国农业经济韧性空间关联网络演化特征及多维驱动机制。研究发现:(1)中国农业经济韧性呈现波动增长趋势,区域差异逐渐缩小,总体稳中向好。(2)各省份农业经济韧性空间关联关系逐渐增强,不同省份之间关联强度具有明显的等级性。(3)山东、江苏、河南等农业大省在网络中占据核心位置,陕西、广东等省份充当重要中介角色。(4)农业经济韧性溢出模式趋向互惠性演化,网络结构较为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经济韧性 SNA方法 TERGM模型 网络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对沿线生态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蒋自然 陈奕杰 +4 位作者 庞金萍 张建珍 朱华友 肖光年 胡伟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5839-5852,共14页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不仅有效推动了长江经济带的高质量发展,也深刻影响了长江经济带的生态效率。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为准自然实验,基于“投入-产出”模型构建生态效率指标体系,综合使用超效率SBM模型、D...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不仅有效推动了长江经济带的高质量发展,也深刻影响了长江经济带的生态效率。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为准自然实验,基于“投入-产出”模型构建生态效率指标体系,综合使用超效率SBM模型、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双重差分法以及合成控制法等方法,探究长江经济带生态效率时空演变规律,评估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对省市生态效率的政策效果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2007—2021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生态效率逐渐上升,低值区发生等级跃迁,高值区数量不断增加,空间集聚现象显著。(2)政策时点往后,生态效率增长速率明显加快,尤其是中游和下游地区表现为跨等级大幅提升,呈现出深绿色“H”型空间结构。(3)生态效率差异逐渐扩大,从程度上具体表现为区域内下游、中游、上游,区域间下游-上游、下游-中游、中游-上游依次递减的发展格局,整体差异主要由区域间与区域内差异共同决定。(4)政策评价模型表明,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显著提升沿线省市的生态效率,该结论通过倾向得分匹配和安慰剂检验,科技创新在战略实施过程中起到关键中介作用;从驱动因素来看,经济发展水平、政府干预、产业结构和对外开放程度同样对生态效率提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人口密度对生态效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5)合成控制法表明,长江经济带内部11个省市的政策效应异质性显著,生态效率发展同步性较弱;战略较大幅度增加了上海、江苏、浙江、湖北、湖南和重庆的生态效率,对安徽、江西、四川、贵州和云南作用较小,整体上表现为生态效率的提升速度与经济发展水平正相关。为政府部门持续推进区域发展战略和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效率 长江经济带 多维演进 双重差分法 合成控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老龄化影响下中国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评估与空间分异特征 被引量:1
12
作者 唐红林 刘晔 顾君冉 《地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35-847,共13页
人口老龄化对城市经济发展影响显著,测度老龄化的经济后果及其空间分异是地理学人地关系的新命题。基于脆弱性分析框架,从暴露度、敏感性和适应能力3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对人口老龄化影响下中国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进行评价,分析其空间... 人口老龄化对城市经济发展影响显著,测度老龄化的经济后果及其空间分异是地理学人地关系的新命题。基于脆弱性分析框架,从暴露度、敏感性和适应能力3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对人口老龄化影响下中国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进行评价,分析其空间分异特征,并识别脆弱类型。结果表明:(1) 2010—2020年暴露度指数增加,高暴露城市集中于川渝、苏皖和东北地区;敏感性有所改善,低敏感城市主要分布于长三角、珠三角、山东半岛等区域以及大部分省会/首府城市和直辖市;适应能力显著增强,形成以长三角城市群为高值核心区,向内陆递减的圈层结构。(2)10 a间超过1/2的城市老龄化经济脆弱性有所好转,但是东北地区却明显上升。脆弱性空间分布格局呈现出低脆弱区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区及省会/首府城市和直辖市,中高脆弱区分布于东北地区以及陕甘川、蒙冀、湘桂和豫皖四大交界区的特点。(3)老龄化经济脆弱性具有明显的“梯度化”空间分异,东部地区显著低于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并有城市规模越大、行政等级越高,脆弱性越低的特点。(4)人均GDP增加有助于缓解城市老龄化经济脆弱性,但是GDP增长率对脆弱状态没有缓解作用。(5)2010—2020年城市脆弱类型空间演化呈现“东部向好,华北、东北脆弱”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经济脆弱性 函数评估模型 主导要素法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围网方式对豇豆农药降解、品质特性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13
作者 邢光涛 张起恺 +5 位作者 赵瀚洋 李奕宏 王树昌 谢文 吴圣勇 吕宝乾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59-1267,共9页
为探讨不同围网方式对豇豆产业的影响,本研究比较了全封闭和半封闭2种围网方式下,豇豆田中苦参碱、多杀霉素和苯醚甲环唑3种农药的降解特性,以及豇豆果胶、纤维素、总酚和类黄酮等物质的积累变化,并进一步分析了不同围网方式对豇豆种植... 为探讨不同围网方式对豇豆产业的影响,本研究比较了全封闭和半封闭2种围网方式下,豇豆田中苦参碱、多杀霉素和苯醚甲环唑3种农药的降解特性,以及豇豆果胶、纤维素、总酚和类黄酮等物质的积累变化,并进一步分析了不同围网方式对豇豆种植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半封闭围网环境中,苦参碱、多杀霉素和苯醚甲环唑的半衰期分别为1.13、0.42、1.96 d,而在全封闭围网环境中,3种农药的半衰期分别为1.53、0.83、2.51 d,与全封闭围网相比,半封闭围网条件下3种农药的降解速率显著较快。在品质方面,2种围网方式下,豇豆的果胶和纤维素含量无显著差异,而半封闭围网的总酚含量[(0.42±0.125)mg/g]比全封闭围网的[(0.70±0.091)mg/g]低40.00%,类黄酮含量[(6.08±2.509)mg/g]则比全封闭围网的[(13.79±0.876)mg/g]低55.91%。经济效益分析结果显示,在综合考虑田间管理、防虫网投入及市场环境的影响后,全封闭围网方式的豇豆在投入和产量方面均高于半封闭围网;当豇豆的收购单价达到5.11元/kg(全封闭围网)或3.85元/kg(半封闭围网)时,利润收支达到平衡。本研究结果为豇豆围网方式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豇豆 防虫网 围网方式 农药残留 品质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维评价方法的沿黄地区经济韧性时空分异规律
14
作者 薛晨浩 白永平 王生鹏 《干旱区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03-1114,共12页
对沿黄地区经济韧性进行科学测度是提升区域经济韧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步骤。构建指标体系从抵抗力、恢复力、转型力3个维度测度了2003—2022年沿黄地区经济韧性水平,引入泰尔指数和莫兰指数对沿黄地区经济韧性差异和空间相关性进... 对沿黄地区经济韧性进行科学测度是提升区域经济韧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步骤。构建指标体系从抵抗力、恢复力、转型力3个维度测度了2003—2022年沿黄地区经济韧性水平,引入泰尔指数和莫兰指数对沿黄地区经济韧性差异和空间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在研究期内,沿黄地区经济运行总体稳定,显示出较强的经济韧性,但是与全国经济韧性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子系统中恢复力维度得分最高,转型力最低。(2)较高韧性区主要分布在山东半岛、中西部省会城市与矿产资源富集城市,较低韧性地区主要为青海、宁夏、甘肃、陕西、河南大部分地区、内蒙古西部、山东西部,地级尺度的经济韧性具有明显的中心外围结构。(3)研究期内沿黄地区经济韧性水平的总体差异在多数年份呈缩小趋势,区域内差异贡献率均大于75%,区域内协同发展问题应引起重视。(4)研究期内沿黄地区经济韧性的莫兰指数均为正值,总体上呈正相关,局部空间聚类分布以低-低集聚区和高-高集聚区为主,前者主要集中在青海、甘肃、宁夏,后者主要分布于山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韧性 时空分异 指标体系 沿黄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绿氢到可持续航空煤油:化工灵活性对技术经济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沙廉栋 林今 +2 位作者 余志鹏 秦国辉 杜旺明 《洁净煤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8-147,共10页
利用可持续航空煤油(Sustainable Aviation Fuel,SAF)是航空领域脱碳的重要途经,生物质技术路径受限于原料难以实现规模化。电制可持续航空煤油(e-SAF)技术路径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制绿氢,再与CO_(2)结合合成SAF,解决了原料限制的问题。... 利用可持续航空煤油(Sustainable Aviation Fuel,SAF)是航空领域脱碳的重要途经,生物质技术路径受限于原料难以实现规模化。电制可持续航空煤油(e-SAF)技术路径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制绿氢,再与CO_(2)结合合成SAF,解决了原料限制的问题。但受限于绿氢成本较高,缺乏经济可行性,一个关键的原因是当下e-SAF项目规划时并未考虑SAF合成侧的灵活性,可再生能源的波动性全部由制氢侧和储能承担,增加了制氢成本。为了研究SAF合成装置灵活性(包括调节周期和调节范围)对绿氢成本的影响,以可再生能源离网型制e-SAF系统为例,利用容量规划优化方法对比分析了不同e-SAF技术路径的技术经济性。根据SAF合成装置的灵活性特点,将e-SAF相关技术路径分为“一步合成法”和“两步合成法”,并对比分析了2类技术路径在灵活化工场景下的SAF成本。结果表明:SAF合成装置的灵活性对绿氢降低成本至关重要,当SAF合成装置的运行下限达到30%且调节周期达到7 d时,相比完全不可调节的SAF场景,系统在并未增加额外储能的情况下大幅降低了弃电率,减少了对可再生能源装机的投入,使系统的绿氢成本下降了约45%。“两步合成法”通过易存储的液态中间产物将复杂的SAF合成过程解耦,不仅满足了e-SAF系统对SAF合成装置的灵活性要求,而且降低了SAF合成装置实现灵活运行的附加成本,进一步将绿氢成本降低了约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制可持续航空煤油 绿氢 灵活化工 技术经济可行性 两步合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因素研究
16
作者 陈朝阳 秦宏 李敬锁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672-2685,共14页
【目的】明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影响因素及各影响因素间的耦合关系,为推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数字化转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构建影响因素综合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决策试验和评价试验法(DEMATEL)-解释结构模型(ISM)... 【目的】明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影响因素及各影响因素间的耦合关系,为推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数字化转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构建影响因素综合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决策试验和评价试验法(DEMATEL)-解释结构模型(ISM)-贝叶斯网络(BN)模型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数字化转型影响因素的重要性及因果关系进行分析,划分影响因素的层次结构及挖掘各层级因素间的内在关联,并推算出影响因素的最大致因链和敏感度,进一步验证影响因素间的耦合关系。【结果】政府引导维度中的政策扶持和财政补贴具有较高的原因度,分别为2.085和2.156,且位于多层递阶结构模型的深层,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数字化转型的深层根源影响因素,对指标系统中的其他因素有重大影响。数字产业发展维度中的农业数字化规模及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维度中的数字创新基地数量和邮电通信业发展水平具有较高的中心度,分别为20.182、19.794和19.694,且位于多层递阶结构模型的中层,在指标系统中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数字人才维度和社会力量支持维度中相关影响因素的原因度均为负值,位于多层递阶结构模型的表层,对数字化转型有直接影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数字化转型的发生概率为50.6%,表明当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现数字化转型的概率并不高,数字化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经BN模型逆向推理得知,推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数字化转型的最大致因链为政策扶持→数字创新基地数量→金融机构资金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数字化转型。【建议】根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影响因素及各影响因素间的内在关联,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加大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与财政补贴力度;(2)提高农村地区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3)汇聚创新资源推动农村地区数字产业发展;(4)强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数字人才队伍建设;(5)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数字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数字化转型 影响因素 DEMATEL-ISM-BN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商环境评价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基于“中国营商环境试评价”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陆 张泽野 《华东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0,共10页
文章以“中国营商环境试评价”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7—2022年中国245个城市面板数据,借助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分析营商环境评价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营商环境评价显著促进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该结论在进行一... 文章以“中国营商环境试评价”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7—2022年中国245个城市面板数据,借助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分析营商环境评价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营商环境评价显著促进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该结论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作用机制检验发现,提高政府重视程度、促进绿色创新、激发创业活力和提高人力资本是营商环境评价影响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作用机制;拓展性分析发现,在小规模和官员晋升激励弱的城市,营商环境评价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更显著,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论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和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商环境评价 经济高质量发展 准自然实验 多期双重差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县域粮食生产格局的时空演化及农机驱动
18
作者 张星 侯立军 张艳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41-48,共8页
揭示县域粮食产出格局的时空演变是构建粮食产业政策的事实基础,挖掘农业机械总动力的实际作用亦是推行粮食机械化高效生产体系的应有之义。聚焦2000-2022年中国2396个县域的粮食产出面板数据,借助地理分析工具ArcGIS直观描绘出中国县... 揭示县域粮食产出格局的时空演变是构建粮食产业政策的事实基础,挖掘农业机械总动力的实际作用亦是推行粮食机械化高效生产体系的应有之义。聚焦2000-2022年中国2396个县域的粮食产出面板数据,借助地理分析工具ArcGIS直观描绘出中国县域粮食生产格局的变动趋势,并在构建产量-地理距离权重矩阵的基础上,采用空间计量方法系统性地评估农业机械总动力对粮食产出格局变动的驱动作用。研究表明:我国粮食生产格局显著东扩北移且向东北、西北方向延伸,粮食生产重心发生显著移动;粮食产出高值区域位于主产区,其产量翻倍后趋于稳定并带动周边粮食产出增长;平衡区与主产区粮食产量在初期大幅偏离,后期差距逐渐缩小并趋于同步变动;县域粮食生产在展现出负相关后转变为显著正相关;农用机械总动力对粮食生产保持正向贡献,在不同区域存在差异化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农用机械总动力每提升1%,在全国平均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约为0.0857%和0.2423%,在主产区内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约为0.1045%和1.8992%,在平衡区内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约为0.14%和0.3999%。基于此,制定农业发展长远规划应因地制宜,逐步优化农业机械投资布局,研发并推广适宜当地条件的农机具并加大农机补贴力度;同时建立农机租赁与共享平台等,提升农机使用的便捷性和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 粮食产出 产量-地理距离权重矩阵 农业机械总动力 空间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挡位组合策略的多挡变速箱仿真载荷谱获取方法
19
作者 刘人萍 胡建军 +2 位作者 薛首志 吕昌 孙丹丹 《重庆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26,共14页
目前变速箱仿真载荷谱的相关研究对驾驶员意图考虑不足,难以全面反映变速箱挡位的受载状态。为了提高变速箱可靠性分析的准确性,以装备12挡变速箱的矿用车辆为研究对象,在动力性与经济性换挡规律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不同车速的许用挡位,... 目前变速箱仿真载荷谱的相关研究对驾驶员意图考虑不足,难以全面反映变速箱挡位的受载状态。为了提高变速箱可靠性分析的准确性,以装备12挡变速箱的矿用车辆为研究对象,在动力性与经济性换挡规律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不同车速的许用挡位,提出一种考虑挡位组合策略的多挡变速箱仿真载荷谱获取方法。基于矿用车辆行驶工况,采用所提方法获得了多挡变速箱仿真载荷谱,并与基于动力性或经济性换挡规律获得的仿真载荷谱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与基于换挡规律获得载荷谱的传统方法相比,所提方法得到了不同的危险挡位。传统方法得到的危险挡位是6挡,工作时间占循环工况的53.25%,载荷区间为2 000~2 400 N·m时占比最大,为53.14%,所提方法得到的危险挡位是7挡,工作时间占循环工况的54.49%,载荷区间为2 400~2 800 N·m时占比最大,为52.78%;从载荷累积量的角度可发现,所提方法得到的7挡载荷累积量较传统方法得到的6挡载荷累积量增加了2.33%。研究结果证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为多挡变速箱可靠性设计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荷谱 雨流计数法 动力性换挡 经济性换挡 多挡变速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打顶方式对不同烤烟品种中部叶产质量的影响
20
作者 刘溪溪 刘刚 +9 位作者 鄢敏 王朝旭 涂勇 许康 黄洋 杨杰 王秀丽 赵全志 年夫照 王飞 《山西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28-35,共8页
为提高川南烟叶与云产卷烟品牌的适配性,优化主栽品种合理群体结构与提高烟叶产质量,通过设置现蕾打顶、初花打顶和盛花打顶等不同打顶时间和保留16片叶子、保留20片叶子等不同打顶方式的双因素试验,研究不同打顶方式下云烟87、湘烟7号... 为提高川南烟叶与云产卷烟品牌的适配性,优化主栽品种合理群体结构与提高烟叶产质量,通过设置现蕾打顶、初花打顶和盛花打顶等不同打顶时间和保留16片叶子、保留20片叶子等不同打顶方式的双因素试验,研究不同打顶方式下云烟87、湘烟7号、中川208中部叶生长发育、内在化学成分和经济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云烟87、湘烟7号和中川208中部叶的叶长、叶宽和叶面积等农艺性状和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和蔗糖合成酶等活性在现蕾打顶+留叶16片处理下数值较大,随着打顶时间的推迟和留叶数的增加逐渐降低,在盛花打顶+留叶20片处理下数值最小;在烤烟化学成分方面,云烟87中部叶在初花打顶方式下较为协调,湘烟7号和中川208中部叶在现蕾打顶方式下较为协调;3个品种中部烟叶的产值、均价和上等烟比例均在现蕾打顶处理下达到较高水平,且随着打顶时间的推迟和留叶数的增加逐渐降低。综上,云烟87、湘烟7号和中川208在现蕾打顶并保留16片叶子下能促进中部烟叶生长发育,提高碳氮代谢相关酶活性、经济性状以及协调烤后烟叶化学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打顶方式 酶活性 化学成分 经济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