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济增长和环境规制对雾霾的区际影响差异 被引量:17
1
作者 张明 李曼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3-34,共12页
为探究不同省级区域雾霾、经济增长和环境规制之间的空间关联效应,本文提出针对雾霾的引力模型空间权重矩阵,并利用该矩阵建立了空间杜宾模型,分别对全国、西部、中部和东部省区的面板数据进行了空间计量检验。实证结果显示:全国雾霾的... 为探究不同省级区域雾霾、经济增长和环境规制之间的空间关联效应,本文提出针对雾霾的引力模型空间权重矩阵,并利用该矩阵建立了空间杜宾模型,分别对全国、西部、中部和东部省区的面板数据进行了空间计量检验。实证结果显示:全国雾霾的莫兰指数值显著,且取值介于0.367—0.460之间;雾霾"重心"呈现先向东南再向西北移动的趋势,移动距离为76 557 m;雾霾的莫兰指数值为东部省区最大,西部省区最小,中部省区介于二者之间。全国的雾霾与经济增长之间呈显著的"U"型曲线,而西部、中部和东部省区则呈倒"U"型曲线,其中中部省区的曲线最为陡峭,西部省区次之,东部省区最为平缓。环境规制每增加1%,只有西部和东部的雾霾相应减少,且各自相应下降0.009和0.010个百分点。西部和东部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均显著,而环境规制的溢出效应不显著。研究结果表明:(1)雾霾在空间上表现出集聚的特点,全国和三个区域的雾霾都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这种空间依赖性在时间维度上大致呈加强的趋势;雾霾的空间相关性表现为东部省区最强,西部省区紧随其后,中部省区最低。(2)西部和东部省区部分省市还未过拐点,全国意义上的环境库茨涅兹假说是不存在的,或者是至少还未出现。(3)西部和东部环境规制效果较为理想,而中部省区的环境规制效果不佳;从全国总体来看,当前的环境规制整体上对雾霾并未起到有效的抑制作用。(4)东西部省区和中部省区经济增长对雾霾溢出效应分别表现为正向和反向;环境规制对雾霾的溢出效应并不显著。建议加强对雾霾的区域协同治理,重点推进西部和东部省区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调整和完善西部、中部和东部省区的环境规制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霾 经济增长 环境规制 引力空间权重矩阵 区际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经济发展的空间相关性及尺度效应 被引量:6
2
作者 王岩松 赵永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9-72,共4页
采用河南省126个县级空间单元、18个市级空间单元,利用改革开放以来8个年份的人均GDP数据,基于ArcGIS和GeoDa软件9种空间权重矩阵构建方式,研究了河南省经济发展全局Moran′s I指数的时空变化,以及县级和市级空间相关性的尺度效应。结... 采用河南省126个县级空间单元、18个市级空间单元,利用改革开放以来8个年份的人均GDP数据,基于ArcGIS和GeoDa软件9种空间权重矩阵构建方式,研究了河南省经济发展全局Moran′s I指数的时空变化,以及县级和市级空间相关性的尺度效应。结果表明:1)河南省县级、市级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尤其是在1990年之后,县级、市级Moran′s I指数分别为0.5、0.4左右。2)各种空间权重矩阵构建方式下得到的县级、市级Moran′s I指数,随时间的总体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另外,除了ArcGIS距离平方倒数方式得到的值均过小外,其他权重矩阵方式得到的县级、市级Moran′s I值差异相对较小。欧氏距离权重矩阵更适合于描述经济发展的空间相关性。3)空间相关性的尺度效应似乎有一个临界值,当超过该临界值以后,小尺度(县级)比大尺度(市级)的Moran′s I值大,之前则相反。所以,以县级尺度为基础对河南省经济发展的空间战略进行布局更好,能较好地描述经济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经济发展 空间相关性 空间权重矩阵 尺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约束下的中国省区经济增长源泉的收敛机制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石风光 《财贸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2-39,共8页
在考虑环境因素的条件下,利用序列DEA、方向性距离函数以及经济增长的四元分解模型,将中国省区的经济增长分解为绿色技术进步、绿色技术效率改善、资本深化和人力资本积累4个部分。在此基础上,利用动态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各增长源泉... 在考虑环境因素的条件下,利用序列DEA、方向性距离函数以及经济增长的四元分解模型,将中国省区的经济增长分解为绿色技术进步、绿色技术效率改善、资本深化和人力资本积累4个部分。在此基础上,利用动态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各增长源泉对中国省际经济差距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绿色对中国省际经济差距的影响要大于各种投入因素,在绿色的构成中,尽管绿色技术效率存在恶化趋势,但它却是造成中国省际经济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在投入因素中,资本深化对中国省际经济差距的扩大有较大影响,而人力资本的影响并不明显。最后,从技术、环境和投入等方面提出缩小中国省际经济差距,实现省区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经济增长源泉 收敛机制 方向性距离函数 经济协动空间权重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省际经济差距来源分析
4
作者 石风光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2013年第3期32-37,共6页
在利用索洛模型对中国省区1985—2009年经济增长进行分解的基础上,结合空间标准差指标并采用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了中国省际经济差距状况及来源。研究发现:总的来看,中国省区劳均产出与要素投入均呈现空间σ趋异倾向,而全要... 在利用索洛模型对中国省区1985—2009年经济增长进行分解的基础上,结合空间标准差指标并采用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了中国省际经济差距状况及来源。研究发现:总的来看,中国省区劳均产出与要素投入均呈现空间σ趋异倾向,而全要素生产率则在呈现空间σ收敛后趋于稳定。进一步利用VAR模型及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发现,在较长时期内,要素投入总体上扩大了中国省际经济差距,而全要素生产率则有助于缩小省际经济差距,这主要是由要素投入的经济拉动滞后效应和技术的扩散效应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协动空间权重矩阵 脉冲响应函数 要素投入 全要素生产率 省际经济差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地区制造业空间集聚时空特征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陈阳 《区域经济评论》 2017年第3期109-116,共8页
运用区位熵指数,测算2000—2014年东北三省34个地级市制造业的集中程度,并运用空间探索性分析(SEDA)探究城市制造业的空间地理集聚特征,结果显示:2000—2014年期间,东北三省城市制造业的集中程度存在明显差距,根据时间演变趋势特点将城... 运用区位熵指数,测算2000—2014年东北三省34个地级市制造业的集中程度,并运用空间探索性分析(SEDA)探究城市制造业的空间地理集聚特征,结果显示:2000—2014年期间,东北三省城市制造业的集中程度存在明显差距,根据时间演变趋势特点将城市制造业划分为平稳型、波动型、上升型、下降型四种类型;利用邻接和经济两种权重矩阵计算的全局自相关Moran’s I指数均为正值,且表现出相似的"下降—上升—下降"(N型)演变趋势;东北三省制造业空间地理分布格局呈现典型的由南向北递减的阶梯状分布,且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接权重 经济权重 空间集聚 制造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