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知识何以觉悟道德——朱子“即物穷理”的博物学进路
1
作者 焦德明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24,共10页
树立坚实的道德理想,是道德修养论追求的重要目标。“立志”“诚意”即包含整体性道德觉悟的维度。相比于神秘体验,朱子通过“即物穷理”实现获得“实有其理”的道德理想的方式则更为可取,但其“即物穷理”的必要性论证却存在疑难。康... 树立坚实的道德理想,是道德修养论追求的重要目标。“立志”“诚意”即包含整体性道德觉悟的维度。相比于神秘体验,朱子通过“即物穷理”实现获得“实有其理”的道德理想的方式则更为可取,但其“即物穷理”的必要性论证却存在疑难。康德有机体自然目的学说中的“知识—道德”转向所蕴含的博物学知识进路,体现了这一特定领域的“物”的知识对于道德觉醒的特殊意义。在此进路下理解朱子的“即物穷理”论,可见其既包含“仁义礼智之粹然者人与物异”的超拔式的道德觉醒,也可以容纳道德自然主义的内在一贯式的道德觉醒。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朱子格物论承认价值客观存在于自然之中,观察生物以体仁的工夫,便代表了生态学的“即物”穷理。尽管从进化伦理学的角度来看,博物学进路的道德觉醒不一定“真实”,但从工夫论的实用主义来看,它仍不妨作为道德理想主义的一个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理想 即物穷理 博物学 生态学 进化伦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的伦理价值 被引量:5
2
作者 汪荣有 张赛清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0-60,共11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断探索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对于推动中国社会发展和世界其他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蕴含着丰富的伦理价值。中国式现代化确立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伦理价值目标;彰显了为人民服务的道德核心;...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断探索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对于推动中国社会发展和世界其他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蕴含着丰富的伦理价值。中国式现代化确立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伦理价值目标;彰显了为人民服务的道德核心;揭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伦理追求;丰富了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伦理价值 道德核心 生态伦理 全人类共同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法的伦理基础:可持续发展观——兼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 被引量:43
3
作者 蔡守秋 万劲波 刘澄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89-394,共6页
环境道德和生态伦理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 ,与“人类中心主义”和“自然中心主义”有着本质区别 ;传统发展伦理观不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 ,不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观的灵魂在于人与环境相融、和谐的意... 环境道德和生态伦理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 ,与“人类中心主义”和“自然中心主义”有着本质区别 ;传统发展伦理观不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 ,不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观的灵魂在于人与环境相融、和谐的意识 ,及在生态法则和道德法则衡平基础上的新的环境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 ;生态法则与道德法则应进行衡平 ,这种衡平乃环境法价值理念的伦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道德 生态伦理 可持续发展 环境法 人类 自然 天人合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伦理视野下的农民生态道德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张丽 崔彩贤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2期1-5,共5页
农村环境问题促使人们从环境伦理的角度来反思人类面对环境与发展、人与自然之矛盾的价值取向。农民的生态道德理念与农民在特定生态环境中形成的生产生活方式密切相关。课题组对陕西合阳县城后村、黑镇村、浪后村的村民进行农民生态道... 农村环境问题促使人们从环境伦理的角度来反思人类面对环境与发展、人与自然之矛盾的价值取向。农民的生态道德理念与农民在特定生态环境中形成的生产生活方式密切相关。课题组对陕西合阳县城后村、黑镇村、浪后村的村民进行农民生态道德状况的问卷调查。调查表明,农民生态道德认知水平有待提高,生态道德情感不稳定,生态道德行为与认知不一致。农民生态道德培育成为乡村环境保护的伦理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环境 农民生态道德 生产生活方式 环境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主义“伦理”—“道德”形态的逻辑进路 被引量:47
5
作者 牛庆燕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91-96,共6页
在人类文明的演化史上,生态主义伦理思想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关注生物个体—关爱生命整体—关怀生态实体的生命演进历程。如果说,"生物中心主义"关注生物个体的生命权益,但由于缺乏普遍的"实体性"依托,最终处于"... 在人类文明的演化史上,生态主义伦理思想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关注生物个体—关爱生命整体—关怀生态实体的生命演进历程。如果说,"生物中心主义"关注生物个体的生命权益,但由于缺乏普遍的"实体性"依托,最终处于"作恶的待发点上",遭遇"伦理"—"道德"形态的分裂与对峙,那么,"生态中心主义"则将伦理关怀的中心由个体生命拓展到整个自然生态系统,但是"居留地"的可靠性遭遇"意志自由"的抽象普遍性,同样无可避免地陷入"伦理"—"道德"形态的悖论与风险之中。人类生态觉悟的辩证运动继续向前推进,未来社会应当建构接纳、包容、整合甚至超越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多元对话的生态主义"伦理"—"道德"共生互动的价值生态和理论形态,这是生态时代人与世界关系的文明生态觉悟,也是一场世界观的革命和"形态论"的理论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中心主义 生态中心主义 “伦理”—“道德”形态 文明的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道德文化精神的多维综合铸造 被引量:2
6
作者 詹世友 王涵林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8,共8页
当今中国社会道德文化精神必须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铸造。这主要是因为当今社会经济的市场化改革使得我们的道德精神必须适应市场经济对人们的道德要求。保障并实现人们的基本平等权利是道德建设的前提,基于职业责任的伦理制度建设是道... 当今中国社会道德文化精神必须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铸造。这主要是因为当今社会经济的市场化改革使得我们的道德精神必须适应市场经济对人们的道德要求。保障并实现人们的基本平等权利是道德建设的前提,基于职业责任的伦理制度建设是道德建设的具体载体,培养理性的道德思维方式则是塑造我们的道德美德的基本维度,而培育公共伦理精神则是当今社会促使人们道德升华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文化精神 权利 职责 道德思维方式 公共伦理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伦理背景中的健康道德凝思 被引量:3
7
作者 杨娟 封莉莉 +2 位作者 张月梅 张春苗 冯泽明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39-41,共3页
健康道德是关于人类健康的一种道德观念。在生态伦理视域中健康道德观念被拓展、更新。它把人的健康、社会的健康和自然界的健康共同作为研究对象。它提出生态伦理视域下的健康道德具有公益性、代继性和共生性的基本特点,提出人人参加,... 健康道德是关于人类健康的一种道德观念。在生态伦理视域中健康道德观念被拓展、更新。它把人的健康、社会的健康和自然界的健康共同作为研究对象。它提出生态伦理视域下的健康道德具有公益性、代继性和共生性的基本特点,提出人人参加,事事参与;健康生活,健康行为;抵制陋习,抵制败俗;爱护环境,履行责任的道德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伦理 健康道德 共生性 代继性 公益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生态伦理基础 被引量:1
8
作者 李露亮 梁彤伟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15-18,共4页
可持续发展战略标志着人类从只关注经济增长到兼顾自然生态的发展,从只关心当代人的利益到兼顾后代人的利益,从只关注人类的生存权利到兼顾地球上其它物种的生存权利。其根本的伦理价值在于生态和平、生态正义与生态幸福。新的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战略标志着人类从只关注经济增长到兼顾自然生态的发展,从只关心当代人的利益到兼顾后代人的利益,从只关注人类的生存权利到兼顾地球上其它物种的生存权利。其根本的伦理价值在于生态和平、生态正义与生态幸福。新的发展观通过从生态规律向道德义务的转换,突破了人类中心论的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生态伦理 道德义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人合一”命题的生态伦理学解读 被引量:2
9
作者 姚俭建 仇睿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25-28,共4页
本文从生态伦理学的角度解读“天人合一”命题 ,认为该命题不仅表现为对人与人关系的认知 ,而且体现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探究。它潜在地具有生态道义观和生态价值观的双重意义。揭示这些内涵不仅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 本文从生态伦理学的角度解读“天人合一”命题 ,认为该命题不仅表现为对人与人关系的认知 ,而且体现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探究。它潜在地具有生态道义观和生态价值观的双重意义。揭示这些内涵不仅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伦理学 生态道义 生态价值 "天人合一"命题 自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伦理的生态理念及其道德亲证 被引量:12
10
作者 田海平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1期27-32,90,共6页
人类在伦理生活形式上对水的认知经历了3个阶段:水为伦理本原、水为自然资源、水为生态根源。水伦理的生态理念是从生态根源上对水的道德亲证,它内含对水本原的精神隐喻的生态诠解,又隐蔽着为水资源合理利用的伦理注入精神元素的意图,... 人类在伦理生活形式上对水的认知经历了3个阶段:水为伦理本原、水为自然资源、水为生态根源。水伦理的生态理念是从生态根源上对水的道德亲证,它内含对水本原的精神隐喻的生态诠解,又隐蔽着为水资源合理利用的伦理注入精神元素的意图,故而是对遵循自然的水伦理在伦理生活方式上确立的一种生态定位。按照水伦理的生态理念的内在要求,生态进路中的水伦理,是一个由"尊重水文"的生态信念、"遵循水利"的生态立场、"亲证水德"的生态规范诉求所构成的不断展开的伦理体系。它诉诸道德亲证的伦理生活形式,而非道德论证的实践推理,是对水之生态根源的实践认知和道德回应。在亲证水之自身价值的意义上,水伦理的生态理念呈现为一种广大的道德关怀。通过道德亲证,水伦理才将一种"用"的伦理建立在"乐"的伦理基础上。由于水伦理的生态理念倡导遵循自然的伦理,它隐含有从生态"是"得出生态"应该"的逻辑,因而无法避免自然主义谬误之诘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伦理 生态理念 道德亲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生态学与生态伦理学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超先 《伦理学研究》 2004年第6期104-106,共3页
本文介绍了西方新兴学科深层生态学的学科内涵、发展概况 ,论述了深层生态学与生态伦理学的关系。认为深层生态学更侧重对自然、人在自然中的位置、生态系统等进行深层的哲学追问 ,因而可以说深层生态学就是生态哲学。生态伦理学则着重... 本文介绍了西方新兴学科深层生态学的学科内涵、发展概况 ,论述了深层生态学与生态伦理学的关系。认为深层生态学更侧重对自然、人在自然中的位置、生态系统等进行深层的哲学追问 ,因而可以说深层生态学就是生态哲学。生态伦理学则着重研究人与自然的道德关系 ,制订自然道德原则 ,为评判人们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目标与实践活动提供价值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 生态 伦理 道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经济政策伦理审度论——以生态补偿机制为中心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劲松 李林杰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0-124,共5页
本文从内需主导型循环经济模式与国内外生态补偿机制研究实施概况入手,论述了我国环境经济政策伦理的基本内涵、基本理念、基本原则与道德规范;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德治"思想进行了经济学分析,探讨了"德治"理念与... 本文从内需主导型循环经济模式与国内外生态补偿机制研究实施概况入手,论述了我国环境经济政策伦理的基本内涵、基本理念、基本原则与道德规范;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德治"思想进行了经济学分析,探讨了"德治"理念与生态补偿公平有效的实施策略,阐明了我国的比较优势与可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经济政策伦理 生态补偿机制 生态文明社会核心价值 法治 德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生态道德教育研究述要与思考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敬华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33-137,共5页
生态道德教育是道德教育活动中亟待揭示与研究的重大理论问题。近些年来,一些学者就生态道德教育的内涵、意义以及内容的理论建构,生态道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持续性的探究,发表了一批积极成果。生态道德教育的研究还需要从廓... 生态道德教育是道德教育活动中亟待揭示与研究的重大理论问题。近些年来,一些学者就生态道德教育的内涵、意义以及内容的理论建构,生态道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持续性的探究,发表了一批积极成果。生态道德教育的研究还需要从廓清"生态道德教育"的外延边界、借鉴相关学科的最新成果、注重生态道德教育的可操作机制研究等方面加以深化和拓展,以进一步发挥其理论研究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 生态道德 生态道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韦策诘难”与道教生态伦理 被引量:2
14
作者 姜晓萍 曹玉华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3-37,共5页
道教生态自然观、道德观从“道生万物”的本体论角度 ,分析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论证了自然万物存在的价值和权力 ,具体化为“崇尚自然 ,尊重自然规律”、“物无贵贱 ,万物平等”、“善待万物 ,尊重生命”、“保护自然资源 ,维持生态平衡... 道教生态自然观、道德观从“道生万物”的本体论角度 ,分析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论证了自然万物存在的价值和权力 ,具体化为“崇尚自然 ,尊重自然规律”、“物无贵贱 ,万物平等”、“善待万物 ,尊重生命”、“保护自然资源 ,维持生态平衡”等一系列生态伦理规则 ,其探讨的范围几乎涉及到生态伦理学的所有基本理论问题 ,故道教的生态伦理观有着内在的独特理论体系 ,并且具有较强的道德实践意义。这对于回答施韦策对道教生态伦理缺乏系统性、实践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韦策 '施韦策诘难' 道教 生态伦理 道德实践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生态伦理学思想关照下的道德教育 被引量:4
15
作者 胡金木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2-26,共5页
生态伦理思想在价值诉求上,从二元对峙到共生共荣,要求达到一种人与自然休戚与共的生存状态。在生态伦理视域下,将道德关怀从人际领域扩展到自然领域,成为道德教育的生态伦理基点,遵循自然与敬畏生命成为道德教育的生态伦理信念。环境... 生态伦理思想在价值诉求上,从二元对峙到共生共荣,要求达到一种人与自然休戚与共的生存状态。在生态伦理视域下,将道德关怀从人际领域扩展到自然领域,成为道德教育的生态伦理基点,遵循自然与敬畏生命成为道德教育的生态伦理信念。环境教育成为道德教育的一个新领域,目标在于培养一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亲近自然的公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伦理 道德关怀 道德教育 环境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生态文化的培育 被引量:5
16
作者 林兴发 《华东经济管理》 2006年第7期82-85,共4页
企业生态文化建设对于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该通过强化企业生态责任,构建企业生态伦理,实现企业管理生态化来培育企业生态文化。
关键词 生态文化 企业文化 生态责任 生态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伦理研究的三重向度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杨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2期103-107,共5页
科技伦理研究科技与伦理之关系,在发展历程中呈现为三重向度:一是职业道德向度,研究科研主体和行为主体的道德规范;二是科技自身向度,研究科技本身的伦理价值;三是社会发展向度,研究科技负面效应的伦理应对策略。当前科技伦理研究必然... 科技伦理研究科技与伦理之关系,在发展历程中呈现为三重向度:一是职业道德向度,研究科研主体和行为主体的道德规范;二是科技自身向度,研究科技本身的伦理价值;三是社会发展向度,研究科技负面效应的伦理应对策略。当前科技伦理研究必然要超越现有研究范式,以生态智慧统领科技伦理三重向度的研究,在道德、哲学层面构建新伦理样态的科技伦理,确保科学精神与伦理精神的协调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伦理 三重向度 生态智慧 道德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伦理超越“现代性”道德话语的幸福之路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彭松 袁玖林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3期20-28,共9页
生态伦理肇始于西方伦理文化,在孕育与产生阶段,质疑工业文明的机械论自然观及其物化生活方式,探求顺应自然的幸福生活;但进入创立与发展阶段,尽管明确表达了自然内在价值的伦理意蕴,却越来越受制于“现代性”道德的意识形态话语模式,... 生态伦理肇始于西方伦理文化,在孕育与产生阶段,质疑工业文明的机械论自然观及其物化生活方式,探求顺应自然的幸福生活;但进入创立与发展阶段,尽管明确表达了自然内在价值的伦理意蕴,却越来越受制于“现代性”道德的意识形态话语模式,局限于自然价值观层面的抽象分析,陷入人类中心主义与自然中心主义无法选择的“两难困境”。走出这种困境,需要重建生态伦理的幸福之维,反思“现代性”道德的意识形态话语,揭示出它疏离自然也疏离人自身,使人们陷入对物质生活的无限追逐中难以自拔,追求着幸福最大化的主观幻觉。因此,生态伦理在继承现代道德文明成果基础上,力图超越“现代性”道德话语,从尊重自然的道德行为规范转向更为根本的生态德性。在“生命共同体”理念的视野下,追求尊重自然与完善人自身内在一致的幸福美好生活,既化解了生态伦理思想面临的“两难困境”,又能从人自身找到保护自然的主体性道德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伦理 幸福 “现代性”道德 生态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认识普世伦理——论道德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之关系 被引量:2
19
作者 魏英敏 《伦理学研究》 2003年第3期18-22,共5页
普世伦理就是道德的普遍性,它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离开特殊性的普遍性是不存在的。
关键词 普世伦理 道德的绝对性 道德的相对性 道德权利 道德义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道教劝善书中的生态伦理思想 被引量:2
20
作者 乐爱国 《伦理学研究》 2004年第1期34-38,共5页
道教劝善书作为一种伦理道德教化书 ,其中所述的伦理道德规范不仅用以调节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 ,而且还进一步推广到调节人与动植物、人与自然的关系 ;它主张自然界生命的平等性 ,倡导“贵生”的生命情怀 ,提出“是道则... 道教劝善书作为一种伦理道德教化书 ,其中所述的伦理道德规范不仅用以调节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 ,而且还进一步推广到调节人与动植物、人与自然的关系 ;它主张自然界生命的平等性 ,倡导“贵生”的生命情怀 ,提出“是道则进 ,非道则退”的生态伦理行为准则 ,从而形成了具有神学特征的以生命为中心的生态伦理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 劝善书 生态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