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GIS技术的北京通州区灌区生态需水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潘兴瑶 刘洪禄 +1 位作者 李法虎 马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2-47,F0002,共7页
生态需水是区域需水的重要组成部分,灌区生态需水是维持灌溉农业持续发展的基础。在对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北京市通州区生态系统进行了分类,确定了不同生态系统的生态需水量。结果表明:2003... 生态需水是区域需水的重要组成部分,灌区生态需水是维持灌溉农业持续发展的基础。在对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北京市通州区生态系统进行了分类,确定了不同生态系统的生态需水量。结果表明:2003年通州区生态需水量为45.33×106m3/a,生态、生活和生产需水量是可供水资源量的1.23倍,用水矛盾较为突出。在采用节水、开发新水源和区外引水等措施后,2010年和2020年研究区的生态、生活和生产需水基本可以得到满足,实现区域水资源的供需平衡。该文研究结果为通州区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灌区 生态需水量 地理信息系统(gis) 水量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山西永定河植被生态需水管理系统的研建 被引量:7
2
作者 段晋芳 郭青霞 解鸿志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54-258,共5页
在流域植被生态需水信息管理中,数据关系复杂,信息量庞大,因而确定用什么样的方法实现合理有效的信息化管理显得尤为重要。运用可视化编程工具Visual Basic 6.0和MapObjects组件,开发出山西永定河流域植被生态需水信息管理系统。本研究... 在流域植被生态需水信息管理中,数据关系复杂,信息量庞大,因而确定用什么样的方法实现合理有效的信息化管理显得尤为重要。运用可视化编程工具Visual Basic 6.0和MapObjects组件,开发出山西永定河流域植被生态需水信息管理系统。本研究是在开发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系统设计、系统的数据库设计以及系统的体系结构设计,实现了对山西永定河流域植被生态需水调查数据的图文一体化管理。并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在该信息系统中实现了植被生态需水量的计算模型的嵌入。此外还设计实现了信息管理、地图操作、属性查询、空间分析等功能。最后对山西永定河流域植被生态需水量数据进行统计,结果显示该流域每年植被最小生态需水量为256 817.10万m3,最适生态需水量为427 159.6万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gis) MAPOBJECTS 组件式gis 植被生态需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玛纳斯流域生态需水变化与景观格局的响应关系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姜亮亮 包安明 +2 位作者 刘海隆 李均力 常存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43-149,351,共7页
选取西北干旱区水土开发的典型区域玛纳斯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遥感和GIS技术,与气象站点实测资料相结合,采用FAO56Penman-Monteith法,在ArcGIS建好彭曼模型计算研究区生态需水。利用TM数据解译出1990年、2000年、2010年3期土地利用分... 选取西北干旱区水土开发的典型区域玛纳斯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遥感和GIS技术,与气象站点实测资料相结合,采用FAO56Penman-Monteith法,在ArcGIS建好彭曼模型计算研究区生态需水。利用TM数据解译出1990年、2000年、2010年3期土地利用分类图对玛纳斯河流域进行景观生态学研究,最后尝试性分析生态需水与景观格局关系。结果表明:(1)各区域生态需水变化趋势存在差异,主要表现在山区生态需水增加,平原区生态需水减少。景观格局分析发现2000—2010年中部平原的西面和北面成片出现连通现象,是生态环境恶化较为严重区域。(2)空间上,山区生态耗水量增加,植被多样性指数上升,蔓延度指数下降。时间上,生态耗水量增加,周边的蔓延度指数上升,多样性下降;(3)空间上,绿洲景观格局指数变化与生态需水定额无明显关系,时间上,生态需水定额减小,但在人类活动影响下,周边的景观连通性下降,多样性上升,与山区的结论相反。生态需水定额的减少,将有利于植被的生长,但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纳斯河流域 生态需水 景观格局 遥感 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林地最小生态需水定额测算 被引量:3
4
作者 吴明作 崔晶 +2 位作者 孟伟 陈景玲 王谦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3年第3期45-51,共7页
依据河南省119个县(市)的气象资料与土壤类型分布状况,测算其所在地的林地最小生态需水定额,运用GIS等工具分析其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河南省各地区的林地最小生态需水定额变化在306.03~500.51 m3/hm2,平均为358.11 m3/hm2,最大值... 依据河南省119个县(市)的气象资料与土壤类型分布状况,测算其所在地的林地最小生态需水定额,运用GIS等工具分析其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河南省各地区的林地最小生态需水定额变化在306.03~500.51 m3/hm2,平均为358.11 m3/hm2,最大值在登封市,最小值在卢氏县,其大小主要取决于林地植被的蒸散定额;趋势面分析表明,其空间变化为由南向北及由东部与西部向中部递增,排序结果表明相邻区域的空间连续性较好,不能划分出差异明显的区域。研究结果可为测算生态需水量与水量平衡等提供基础,也可为半干旱半湿润地区类似的大尺度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需水 最小定额 林地 gis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水害预警系统设计 被引量:9
5
作者 段李宏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16-118,共3页
根据煤矿水害具有复杂性与突发性等特征,设计了煤矿水害预警系统,介绍了系统的设计目标、原则,分析了影响煤矿水害发生的主控因素,详细阐述了系统功能模块的设计。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能充分考虑多个因素的影响,获得的结果能有效反映实... 根据煤矿水害具有复杂性与突发性等特征,设计了煤矿水害预警系统,介绍了系统的设计目标、原则,分析了影响煤矿水害发生的主控因素,详细阐述了系统功能模块的设计。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能充分考虑多个因素的影响,获得的结果能有效反映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水害 煤层底板 地质信息 预警 数据库 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S”技术的生态环境调查及生态用水量计算 被引量:10
6
作者 左其亭 周可法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04年第2期1-4,共4页
生态环境调查及动态变化分析,是进行生态环境评价、研究生态环境演变与科学调控、管理的基础。生态用水量计算,是在生态环境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合理计算现状生态用水量和目标生态用水量,为科学配置生态用水提供科学依据。在生态环境调... 生态环境调查及动态变化分析,是进行生态环境评价、研究生态环境演变与科学调控、管理的基础。生态用水量计算,是在生态环境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合理计算现状生态用水量和目标生态用水量,为科学配置生态用水提供科学依据。在生态环境调查和用水量计算中,需要借助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以及它们的结合等技术手段,来实现时空变化信息的实时、动态调查、监测以及信息的提取、分析和处理。基于这一认识,提出了一种RS、GIS、GPS(统称3S)支持下的生态环境调查技术和生态用水量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RS) 地理信息系统(gis) 全球定位系统(GPS) 生态用水量 生态环境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理信息系统和地质统计学在昆虫生态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郝立武 《农业工程》 2011年第3期96-99,共4页
该文较系统地论述了地理信息系统和地质统计学在昆虫生态学领域的应用前景,并对其未来的应用领域进行了展望。地理信息系统在昆虫生态学中主要运用时空分析和叠置分析来查明害虫发生的适宜生境及影响因子;地质统计学主要集中在害虫空间... 该文较系统地论述了地理信息系统和地质统计学在昆虫生态学领域的应用前景,并对其未来的应用领域进行了展望。地理信息系统在昆虫生态学中主要运用时空分析和叠置分析来查明害虫发生的适宜生境及影响因子;地质统计学主要集中在害虫空间格局分布、空间插值和估计、种群时空动态以及爆发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地质统计学 昆虫生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安市河流系统生态环境需水量测评与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卫凤莲 王丽霞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6-90,共5页
根据延安市主要水文站点近50 a的径流量、输沙量等实测资料和各污染站点近10 a的水质分析资料,以区域河流系统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基于GIS空间分析的河流生态环境需水量的测算方法,定量对比分析区域河流系统的生态环境需水量及其时空分布... 根据延安市主要水文站点近50 a的径流量、输沙量等实测资料和各污染站点近10 a的水质分析资料,以区域河流系统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基于GIS空间分析的河流生态环境需水量的测算方法,定量对比分析区域河流系统的生态环境需水量及其时空分布特征,明确主要流域生态需水和经济用水的理论阈值,为区域河流系统各项生态环境需水的平衡以及生态用水和经济用水的优化配置提供科学有据的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延安市主要河流系统的生态环境需水总量为10.619亿m3,建议地表水的经济取用总量为2.445亿m3;河流系统的输沙需水量决定了综合生态环境需水总量,汛期输沙需水量显著高于基本生态需水量和自净需水量,占到全年需水总量的80%以上;20世纪50—70年代主要河流的输沙需水量相对偏高,20世纪80—90年代,输沙需水量整体呈明显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空间分析 河流系统 生态环境需水 时空特征 延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