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水产品贸易生态足迹时空演变与动态预测 被引量:1
1
作者 付秀梅 齐俏俏 +5 位作者 林春宇 董嵩 李晓楠 王萍 吴紫薇 刘莹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8047-8061,共15页
国际贸易下的生态输入与输出在一定程度上会重新配置国家及地区之间的生态环境资源。中国在大力发展水产品贸易的同时,也面临着由此带来的生态资源损失等问题。基于生态足迹模型测算2001—2020年中国与35个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水产品贸易... 国际贸易下的生态输入与输出在一定程度上会重新配置国家及地区之间的生态环境资源。中国在大力发展水产品贸易的同时,也面临着由此带来的生态资源损失等问题。基于生态足迹模型测算2001—2020年中国与35个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水产品贸易生态足迹和生态净值进行现状评价,通过ArcGIS揭示生态净值的时空演变特征,并运用ARIMA模型预测其未来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水产品进口与出口生态足迹值较大,不同种类水产品贸易生态足迹值差距较大。(2)中国水产品贸易生态净值虽然近期呈现显著上升趋势,但整体生态净值态势不稳定,而且不同种类水产品贸易生态净值差别较大。(3)中国水产品贸易生态净值在时间维度上整体变化程度不高,但在空间维度上存在明显的异质性问题,并且集中程度变化较为明显。(4)中国水产品出口贸易生态足迹和进口贸易生态足迹主要国家分布基本保持稳定,但是少数主要国家变化明显,水产品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集中度均较高。(5)预测2021—2025年中国水产品出口和进口生态足迹处于明显不平衡状态,2025年中国水产品贸易生态净值空间分布依然存在明显的异质性问题。因此,本研究从优化水产品贸易结构、畅通产业双循环路径、提升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深化多边贸易合作体制等不同维度提出优化中国水产品贸易生态足迹的相关对策建议,为中国水产品贸易可持续发展提供现实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水产品贸易 ARIMA模型 时空演变 动态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宏观贸易调整方法的国家生态足迹模型 被引量:12
2
作者 白钰 曾辉 +2 位作者 李贵才 高启辉 魏建兵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4827-4835,共9页
针对生态足迹分析模型传统贸易调整方法中仅仅考虑生物产品和能源直接贸易而没有涵盖各类产品间接贸易所产生的贸易足迹的缺陷,分别提出了包含两类贸易足迹核算在内的生物产品贸易调整系数和能源贸易调整系数,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宏... 针对生态足迹分析模型传统贸易调整方法中仅仅考虑生物产品和能源直接贸易而没有涵盖各类产品间接贸易所产生的贸易足迹的缺陷,分别提出了包含两类贸易足迹核算在内的生物产品贸易调整系数和能源贸易调整系数,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宏观贸易调整方法的国家生态足迹分析模型。将该模型用于中国1986~2005年的实证研究表明,模型结果虽然没有对中国生态超载形势逐渐恶化的结论形成颠覆性影响,但却揭示了人均生态足迹具有间隔为5a左右的周期性下降现象。生物产品的贸易足迹变化趋势与我国目前面临的农业乃至粮食生产形式较为一致;能源贸易足迹变化趋势则真实地反映了我国现行经济发展模式、产业结构乃至国际贸易发展的特点。实证研究成果还充分证明,加工产品的贸易对国家生态足迹的影响不容忽略,特别是能源贸易足迹的合理估算,可以作为国家层面全球环境责任分工的依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贸易调整 贸易足迹 尺度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中国生态足迹模型 被引量:74
3
作者 曹淑艳 谢高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499-1507,共9页
基于投入产出分析技术的生态足迹(EF)核算模型是目前国际生态承载力研究的热点模型之一。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引入土地利用差异转化系数(某类土地利用的产量因子与其均衡因子的乘积)改进模型,以保证投入产出表的行、列组分加和操作的有... 基于投入产出分析技术的生态足迹(EF)核算模型是目前国际生态承载力研究的热点模型之一。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引入土地利用差异转化系数(某类土地利用的产量因子与其均衡因子的乘积)改进模型,以保证投入产出表的行、列组分加和操作的有效性。研究以货币型投入产出表为基础核算中国1997年的EF,分析表明:(1)1997年中国为EF净出口国,人均EF贸易逆差0.050 hm2,占生产包含足迹的3.4%;(2)最终使用的人均EF为1.435 hm2(能源足迹占45.1%),其中,2/3缘于居民消费,另1/3缘于资本形成;(3)第一、二、三产业包含的人均EF依次为0.499、0.721 hm2和0.183 hm2。其中,第一产业以直接占用生态空间为主,而第二、三产业以间接占用为主,如第二产业的隐藏性非能源足迹是其直接值的140余倍;(4)三大产业部门中,第三产业最终产品消费的EF最小,人均0.183 hm2,而其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率最高,为0.898万元hm-2。实践表明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EF模型不仅承袭了EF基本模型的优点,而且结构性能好,能同时识别社会各生产和消费部门的生态压力及其在不同部门之间的流转情况,并可有效避免足迹组分的重复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组分 生态足迹贸易逆差 生态影响 投入产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美双边货物贸易自然资本的生态足迹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李昭华 傅伟 沈艳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70-176,共7页
本文旨在从自然资本的角度分析中美从双边货物贸易中获得的生态利益,自然资本以生态足迹(EF)测度,并采用产品用地系数矩阵(PLUM)方法计算。本文构造商品贸易量向量、用地转换系数矩阵及等价因子向量,并建立矩阵算式,测算1992年至2010年... 本文旨在从自然资本的角度分析中美从双边货物贸易中获得的生态利益,自然资本以生态足迹(EF)测度,并采用产品用地系数矩阵(PLUM)方法计算。本文构造商品贸易量向量、用地转换系数矩阵及等价因子向量,并建立矩阵算式,测算1992年至2010年中国向美出口及从美进口的全部商品的EF值,进而分析双边货物贸易EF值的贸易特征。结果表明:①中国实际用地EF贸易条件改善,但中国的实际用地丰裕度降低,为实现出口商品的结构提升,中国付出如下代价:碳汇用地EF贸易条件恶化、出口EF结构碳化、从碳汇用地净进口国转变为碳汇用地净出口国。②美国的碳汇用地EF贸易条件改善、出口EF结构绿化,美国用实际用地换取中国的碳汇用地。长期以来,中国出口商品结构提升并未考虑自然资本的代价。制成品、机电产品出口的增长同时也意味着中国为贸易伙伴国提供碳汇用地的负担加重。我们应该认真思考如何在制成品、机电产品出口增长与生态资源保护之间寻求平衡,如何尽量减少产品出口所付出的生态资源代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双边贸易 自然资本 生态足迹 PLU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1-2008年中国贸易生态足迹的动态测度与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刘建伟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3-57,共5页
运用生态足迹法对1991-2008年中国的贸易生态足迹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1991-1994年中国的贸易生态足迹为盈余,出口贸易携带的生态足迹大于进口;1995年(1998年除外)之后,中国的贸易生态足迹为赤字,出口贸易携带的生态足迹小于进口;进出... 运用生态足迹法对1991-2008年中国的贸易生态足迹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1991-1994年中国的贸易生态足迹为盈余,出口贸易携带的生态足迹大于进口;1995年(1998年除外)之后,中国的贸易生态足迹为赤字,出口贸易携带的生态足迹小于进口;进出口贸易的生态足迹在波动中均有增长,贸易生态足迹弹性系数起伏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贸易 生态足迹 贸易生态足迹账户 贸易生态足迹弹性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水研究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韩雪 刘玉玉 《水利经济》 2012年第2期17-21,73-74,共5页
虚拟水研究已成为水科学的研究热点,在解决水资源危机和粮食安全危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虚拟水及其相关概念、虚拟水的量化研究、虚拟水战略、水足迹、虚拟水贸易及虚拟水流动、虚拟水与水资源和粮食资源的关系、虚拟水生态补偿领... 虚拟水研究已成为水科学的研究热点,在解决水资源危机和粮食安全危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虚拟水及其相关概念、虚拟水的量化研究、虚拟水战略、水足迹、虚拟水贸易及虚拟水流动、虚拟水与水资源和粮食资源的关系、虚拟水生态补偿领域7个方面综述了虚拟水研究成果,并对今后的研究做了展望:虚拟水研究应按照特征结构格局机理的研究范式,进一步加强虚拟水的系统性研究;应加强基于虚拟水视角下的农业生态补偿机制研究;将虚拟水思想与水权理论相结合,创新水权理论;根据农田生态系统具有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及虚拟水在绿水中的地位与作用,可适当减少绿地面积,增加耕地面积,既维持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又提高了粮食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水 虚拟水贸易 虚拟水战略 水足迹 农业生态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1~2008年中国能源贸易生态足迹的动态测度与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刘建伟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2期22-26,共5页
文章运用生态足迹法对1991~2008年中国能源贸易的生态足迹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1991~1996年,中国能源贸易的生态足迹为盈余,出口贸易携带的生态足迹大于进口;1997年之后,中国能源贸易的生态足迹为赤字,出口贸易携带的生态足迹小于进口... 文章运用生态足迹法对1991~2008年中国能源贸易的生态足迹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1991~1996年,中国能源贸易的生态足迹为盈余,出口贸易携带的生态足迹大于进口;1997年之后,中国能源贸易的生态足迹为赤字,出口贸易携带的生态足迹小于进口;进口能源贸易的生态足迹近年来增长较快,出口能源贸易生态足迹处于波动状态,能源进出口贸易生态足迹弹性系数起伏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贸易 生态足迹 能源贸易生态足迹弹性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足迹视角下我国能源贸易评价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岩 何山水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51-54,共4页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出口导向型贸易政策,致使我国取得巨大贸易顺差的同时,出现了巨大的资源环境生态逆差,尤其是近年来我国能源的对外依存度持续增长,能源的生态逆差持续扩大。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和资源面临枯竭,可持续发展成为人们...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出口导向型贸易政策,致使我国取得巨大贸易顺差的同时,出现了巨大的资源环境生态逆差,尤其是近年来我国能源的对外依存度持续增长,能源的生态逆差持续扩大。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和资源面临枯竭,可持续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为此,十七大、十八大相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控制能源消费。在此背景下,文章运用生态足迹法对2002~2010年的能源贸易进行测算,得出结论:能源贸易存在生态逆差,能源贸易生态足迹结构不均衡,能源贸易对外依存度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减少生态逆差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依存度 生态逆差 生态足迹 能源贸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资本视角下贸易开放的环境效应——基于长江经济带的生态足迹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汪凌志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0-79,共10页
生态经济学提出以自然资本反映商品与服务所内含的生态价值。文章以生态足迹(EF)作为自然资本的测度,构建2000—2012年长江经济带九省二市的EF面板数据,并采用不同的计量模型及工具变量策略考察了贸易开放对环境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显... 生态经济学提出以自然资本反映商品与服务所内含的生态价值。文章以生态足迹(EF)作为自然资本的测度,构建2000—2012年长江经济带九省二市的EF面板数据,并采用不同的计量模型及工具变量策略考察了贸易开放对环境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该研究期内,长江经济带EF总量与EF结构呈现反向变化,自然资本消耗日趋严重且以环境污染为主导,不同省市EF强度呈现显著差异;贸易开放的深化总体上加剧了自然资本消耗,其中贸易的规模效应为负,结构与技术效应为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资本 生态足迹 贸易开放:环境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农产品外贸可持续性实证分析——基于生态足迹的改进模型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光春 潘忠文 陈玉霞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96-101,共6页
运用生态足迹的改进模型——外贸足迹模型,选择2001—2008年的数据,对广西农产品外贸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2001—2007年广西农产品外贸发展具有可持续性,但2008年的农产品外贸则缺乏可持续性;而2007年广西主要农产品"出口外... 运用生态足迹的改进模型——外贸足迹模型,选择2001—2008年的数据,对广西农产品外贸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2001—2007年广西农产品外贸发展具有可持续性,但2008年的农产品外贸则缺乏可持续性;而2007年广西主要农产品"出口外贸值足迹"的计算结果显示,广西的水果、蔬菜、药材的出口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但水海产品和食糖的出口则存在不可持续性。因此,广西应增强可持续发展意识,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和农产品附加值,优化农产品进出口比例和优化农产品进出口结构,减少农产品外贸对资源的过度消耗和对环境的过度污染,转变外贸的增长方式,以实现广西农产品外贸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外贸 生态足迹 外贸足迹 外贸值足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盟矿产资源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被引量:1
11
作者 秦艳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2-35,共4页
中国—东盟矿产资源贸易日益受到重视。但是,矿产资源贸易中存在的环境外部性不容忽视。基于中国—东盟进出口贸易量、矿产资源贸易差额、中国对东盟各国矿产资源进口额变化的分析,以及公共池塘资源理论、矿产资源贸易环境外部性、矿产... 中国—东盟矿产资源贸易日益受到重视。但是,矿产资源贸易中存在的环境外部性不容忽视。基于中国—东盟进出口贸易量、矿产资源贸易差额、中国对东盟各国矿产资源进口额变化的分析,以及公共池塘资源理论、矿产资源贸易环境外部性、矿产资源进出口贸易生态足迹,提出了中国—东盟矿产资源贸易可持续发展战略。并分析了战略框架的构建应遵循的两个原则:经济收益大于或等于社会总成本、通过自贸区的环境合作实现公共利益的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产资源贸易 环境外部性 矿产资源进出口贸易生态足迹 中国-东盟环保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值的烟台市生态足迹动态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永乐 李朋鲁 高辉巧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142-145,共4页
为了更好地评价烟台市城市生态状况,在生态足迹的基础上,运用能值分析生态足迹模型对烟台市2008年生态足迹进行计算,并把国际贸易和国际旅游作为修正值考虑其对生态能值的影响.计算结果得出2008年烟台市人均生态赤字高达2.3077hm^2/人.... 为了更好地评价烟台市城市生态状况,在生态足迹的基础上,运用能值分析生态足迹模型对烟台市2008年生态足迹进行计算,并把国际贸易和国际旅游作为修正值考虑其对生态能值的影响.计算结果得出2008年烟台市人均生态赤字高达2.3077hm^2/人.进一步对烟台市生态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人口过多、居民消费方式以及资源的利用率低是产生生态失衡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值分析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贸易修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贸易开放、城市化与中国自然资本消耗 被引量:1
13
作者 汪凌志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11,共8页
作为自然资本测度的主要方式,生态足迹(EF)近年来在资源环境评价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估算2000年~2011年中国30个省市EF值的基础上,加入人均收入、产业结构、消费结构、研发强度等控制变量,构建静态面板模型和动态面板模型,全面... 作为自然资本测度的主要方式,生态足迹(EF)近年来在资源环境评价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估算2000年~2011年中国30个省市EF值的基础上,加入人均收入、产业结构、消费结构、研发强度等控制变量,构建静态面板模型和动态面板模型,全面考察贸易开放、城市化与自然资本消耗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环境污染是拉动中国自然资本消耗的主要因素,它导致了自然资本的利用效率趋于恶化;贸易开放与城市化总体上加剧了中国自然资本消耗,且城市化的负面影响更为显著;上一期人均EF与当期人均EF显著正相关,中国并不存在“倒u型”的自然资本库茨涅茨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经济 生态经济 贸易开放 城市化 自然资本 生态足迹(E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层次学校生态足迹对比分析与资源节约型学校建设
14
作者 鲁丰先 陈卫东 +1 位作者 秦耀辰 董园园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5800-5803,5805,共5页
根据生态足迹成分法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模型,采用第一手数据资料,对河南大学、郑州大学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和中牟县一高3所不同类型学校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效率进行了计算与分析。结果显示,3所学校生态足迹分别为37270.3、13033.4和1988.0 hm2... 根据生态足迹成分法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模型,采用第一手数据资料,对河南大学、郑州大学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和中牟县一高3所不同类型学校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效率进行了计算与分析。结果显示,3所学校生态足迹分别为37270.3、13033.4和1988.0 hm2,构成其生态足迹的主要成分是煤炭、食物、电力和垃圾。为促进资源节约型学校建设,结合这些方面作了相应的分析并提出加强节约宣传教育,加强学校后勤管理,加强用水用电管理以及推进网上无纸化办公等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资源节约型学校 生态效率 河南大学 郑州大学升达经贸管理学院 中牟一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资本、生态足迹与区域贸易可持续发展——来自江西省的案例研究
15
作者 戴明辉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6-22,共7页
以进出口商品为载体的自然资本所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不仅对本区域的生态环境产生影响,而且会通过区际贸易以及生物多样性价值对其他区域乃至全球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合理估算贸易中的自然资本流量对实现更大范围内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 以进出口商品为载体的自然资本所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不仅对本区域的生态环境产生影响,而且会通过区际贸易以及生物多样性价值对其他区域乃至全球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合理估算贸易中的自然资本流量对实现更大范围内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文章基于生态足迹理论对江西省2002-2013年主要资源产品贸易的生态足迹进行了核算,结果表明:江西对外贸易中自然资本生态足迹大多数年份均存在赤字,但赤字规模正不断缩减,朝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生物资源出口足迹的增量和增长速度均大于能源出口足迹,淡水资源出口潜力巨大;林地资源足迹在进出口贸易中举足轻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进出口贸易 自然资本 生态足迹 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与俄罗斯的贸易生态足迹研究
16
作者 张传国 曲旭芹 《南京审计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3-10,共8页
利用生态足迹核算方法研究中俄两国贸易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以2003—2012年中国海关统计数据为样本,对两国在该时期内贸易生态足迹的结构及动态变化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俄双边贸易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中国主要向俄罗斯出口耕地、水... 利用生态足迹核算方法研究中俄两国贸易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以2003—2012年中国海关统计数据为样本,对两国在该时期内贸易生态足迹的结构及动态变化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俄双边贸易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中国主要向俄罗斯出口耕地、水域和林地的生态足迹,从俄罗斯进口林地、水域和化石燃料用地的生态足迹。在中俄贸易中,中国长时间处于贸易生态盈余状态。中俄贸易使得中国间接地利用了俄罗斯的生产性土地面积,缓和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与生态资源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这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中国应进一步深化与俄罗斯的经贸合作,优化进出口结构,以实现双方互利共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贸易生态足迹 中俄贸易可持续发展 中俄经贸合作 绿色GDP 进出口结构 中俄区域经济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三维生态足迹模型的耕地承载力评价——以江苏省为例 被引量:24
17
作者 靳亚亚 柳乾坤 李陈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6-104,共9页
研究目的:聚焦开放环境中本地居民对"本地"耕地的生态占用以及生产活动对耕地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改进三维生态足迹模型,提升耕地资源承载力评价的科学性与准确性。研究方法:扩展的三维生态足迹模型、碳足迹模型、贸易调... 研究目的:聚焦开放环境中本地居民对"本地"耕地的生态占用以及生产活动对耕地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改进三维生态足迹模型,提升耕地资源承载力评价的科学性与准确性。研究方法:扩展的三维生态足迹模型、碳足迹模型、贸易调整系数法。研究结果:(1)经贸易系数调整后,开放环境中江苏省耕地生物资源足迹远小于封闭环境中的测算结果;(2)反映人类活动对耕地带来生态负面影响的碳足迹虽逐年递减,但始终高于反映人类食物性需求的生物资源足迹,江苏省耕地破坏性利用较为严重;(3)全省生态足迹呈总体下降趋势,生态赤字逐步缓解,耕地可持续利用不断向好。研究结论:基于承载力系统开放性与耕地利用生态破坏考量的三维生态足迹模型,能够更加准确地评价区域耕地承载状况,为土地耕作方式的优化和生态补偿政策的制定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承载力 三维生态足迹模型 贸易调整系数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