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6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regional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on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被引量:1
1
作者 WANG Shuo HU Zhen-hua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6期1522-1528,共7页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western region city of Zunyi, the three subsystems including social, economic and natural environment evaluation index systems of ECC have been built based on the theory of ec...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western region city of Zunyi, the three subsystems including social, economic and natural environment evaluation index systems of ECC have been built based on the theory of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ECC). In addition, the factor analysis method has been used and the influence factors on the ECC in the economic transition have been gain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factors of ECC in the three subsystems have different influence: 1) the natural subsystem, which contains factors on the ECC, has obvious limitation, and it has the greatest influence on industrial waste discharge per capita; 2) the social subsystem has a restriction on the ECC, which affects the traffic environment mostly; 3) the economic subsystem has a certain restriction on ECC, which has a large effect on the consumption level per capi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NOMIC TRANSITION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ecc) FACTOR analysis Chinese WESTERN region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的发展历程与问题思考 被引量:2
2
作者 庄平 赵峰 +4 位作者 罗刚 张涛 石小涛 冯广朋 王思凯 《水生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52,共12页
水生生物资源不仅维护了地球生态平衡,更是人类重要的水产品食物来源,为人类粮食和营养安全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然而,全球水生生物资源和水域生态环境面临诸多挑战,诸如,资源过度利用、栖息生境丧失、水域污染、气候变化等多重因素,... 水生生物资源不仅维护了地球生态平衡,更是人类重要的水产品食物来源,为人类粮食和营养安全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然而,全球水生生物资源和水域生态环境面临诸多挑战,诸如,资源过度利用、栖息生境丧失、水域污染、气候变化等多重因素,使水生生物资源不同程度地处于快速衰退之中,不仅制约水产品安全供给,还威胁水域生态平衡。开展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是遏制资源衰退、维护生态平衡和保障水产品供给的有效技术手段和重要途径之一。本文论述了开展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是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和可持续未来的现实需求,回顾和分析了国内外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的历程与发展趋势,总结了我国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的现状与成效,提出了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认为要科学高质量地开展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必须要全面思考和准确回答放什么、放多少、放多大、哪里放、何时放、怎么放等六大核心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生物资源衰退 增殖放流 种群结构调整 生态容纳量 生活史 水产品供给 生态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能值生态足迹的西安市水资源安全综合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治军 向扬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41,共8页
区域水资源安全评价对指导水资源科学管理、促进经济社会与水资源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传统水资源生态足迹法中缺少水资源生态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联系,引入水资源生态效益率,通过改进的水资源能值生态足迹法,对西安市的水资源... 区域水资源安全评价对指导水资源科学管理、促进经济社会与水资源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传统水资源生态足迹法中缺少水资源生态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联系,引入水资源生态效益率,通过改进的水资源能值生态足迹法,对西安市的水资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1—2019年西安市水资源承载力随降雨量波动较大,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年均值为0.160 hm^(2)/人,水资源生态足迹年均值为1.521 hm^(2)/人,整体处于呈减小趋势的水资源生态赤字状态;区域万元GDP水生态足迹从2011年的0.057 hm^(2)/人下降到2019年的0.019 hm^(2)/人,说明水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提升;2011—2019年,西安市水资源生态压力指数相对较高,但从5.79下降到4.39,达到相对安全状态,且水资源压力指数和生态效益率的协调发展分布较集中,水资源生态效益随区域水资源压力的缓解而增大。总体而言,西安市水资源安全形式仍然紧张,未来可以通过经济发展方式与水资源配置的优化来促进区域高质量可持续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安全 改进能值生态足迹 水资源生态承载力 水资源生态效益率 西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城文化旅游带生态承载力时空分异研究——以河北省为例
4
作者 姚丽芬 王苏珊 程瑞芳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6-145,共10页
旅游生态承载力的研究对促进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河北省长城文化旅游带为研究对象,基于DPSIR和障碍度模型,利用熵权法确定权重,构建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测评河北省长城文化旅游带生态承载力状况,分析比较2009—202... 旅游生态承载力的研究对促进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河北省长城文化旅游带为研究对象,基于DPSIR和障碍度模型,利用熵权法确定权重,构建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测评河北省长城文化旅游带生态承载力状况,分析比较2009—2020年生态承载力的时空分布规律,揭示影响生态承载力的主要障碍因素。结果表明:(1)河北省长城文化旅游带生态承载力呈现逐步上升态势,空间分布格局存在显著分异,呈“东高西低”“燕山高,太行山低”的不均衡态势。(2)河北省长城文化旅游带生态承载力关键障碍子系统是影响子系统、压力子系统和驱动力子系统,关键单项障碍因素是旅游收入占比、旅游景区密度、游居比、科研投入强度等。(3)从文旅融合、科技投入、设施建设、品牌体系、社区参与、生态监管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以促进河北省长城文化旅游带生态可持续承载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城文化旅游带 生态承载力 时空演变 障碍因素 河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黑土区耕地生态承载力时空分异与可持续性分析
5
作者 崔宁波 肖扬 +1 位作者 杨佳利 王婷 《浙江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54-964,共11页
东北黑土区肩负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利用2006—2020年的面板数据,基于改进的三维耕地生态足迹模型,在修正耕地参数因子和核算耕地碳足迹的基础上,探究了东北黑土区耕地生态状况的时空格局演化,并借助生态盈亏、可持续利用指数、生... 东北黑土区肩负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利用2006—2020年的面板数据,基于改进的三维耕地生态足迹模型,在修正耕地参数因子和核算耕地碳足迹的基础上,探究了东北黑土区耕地生态状况的时空格局演化,并借助生态盈亏、可持续利用指数、生态压力指数等指标研判东北黑土区耕地生态状况的可持续性。结果显示:在时序演变上,东北黑土区耕地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均呈现倒“V”型动态变化,耕地碳足迹呈现上涨态势。在空间演变上,东北黑土区的耕地生态足迹由南向北依次递增,耕地生态承载水平呈现“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空间差异程度逐渐加深。在可持续性上,东北黑土区耕地的生态赤字局势初步显现,生态压力指数围绕0.8波动,总体呈现递增的趋势,黑土利用正逐步向不可持续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生态承载力 碳足迹 生态足迹 可持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22年温宿县草畜平衡时空演变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熊凤琴 张建立 +2 位作者 郭靖 李立军 张仁平 《草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7-259,共13页
准确评估草畜平衡状况是维持草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对科学管理畜牧业的生产和活动具有指导意义。本研究基于随机森林构建多因素草地产草量模型,分析了2000-2022年温宿县季节性牧场产草量和理论载畜量的时空变化并探讨了该县的... 准确评估草畜平衡状况是维持草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对科学管理畜牧业的生产和活动具有指导意义。本研究基于随机森林构建多因素草地产草量模型,分析了2000-2022年温宿县季节性牧场产草量和理论载畜量的时空变化并探讨了该县的草畜平衡状况。研究发现:1)产草量反演模型的精度为决定系数(R^(2))为0.46,均方根误差(RMSE)为389.94 kg·hm^(-2),平均绝对误差(MAE)为297.89 kg·hm^(2)。单位面积产草量呈现由中部和西南部向两端递减的分布特征,理论载畜力则呈北高南低的分布特征。夏季牧场的单位面积产草量、理论载畜量和载畜力均最高,四季牧场的总产草量最高。2)2000年全县产草量和理论载畜量达到最高,为52.217万t和36.18万SU,23年间整体呈现下降的趋势。实际载畜量则与之相反,2022年最高,为127.79万SU。3)总体而言,草畜平衡指数23年的平均值为195.27%,存在严重超载现象。本研究旨在为温宿县生态保护和治理工作提供理论基础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草量 随机森林 草地生态系统 季节牧场 载畜量 草畜平衡 生态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足迹的耕地生态安全时空测度及影响要素
7
作者 王雨枫 江清阳 +2 位作者 王玮 陈立民 何佩云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524-4530,共7页
以1990~2023年东北地区Landsat和社会经济数据为基础,综合运用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等指数及地理加权模型,分析耕地生态安全时空特征并探讨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人均耕地生态足迹从0.135hm^(2)/人提升至0.145hm^(2)/人,人均耕地生态承... 以1990~2023年东北地区Landsat和社会经济数据为基础,综合运用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等指数及地理加权模型,分析耕地生态安全时空特征并探讨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人均耕地生态足迹从0.135hm^(2)/人提升至0.145hm^(2)/人,人均耕地生态承载力从0.115hm^(2)/人降至0.095hm^(2)/人,人均耕地生态赤字从0.16hm^(2)/人增加到0.058hm^(2)/人;农田产量指标呈现出减少态势,耕地生态系统压力指标则呈现增长趋势,整体生态安全性则趋于提升;自然资源条件的影响呈现出递减态势,而地理区位条件、社会经济指标以及区域政策等要素则显示出增强的趋势.本研究对于耕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及生态安全可持续发展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生态安全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影响要素 东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增强ECC柱偏心受压力学性能有限元模拟 被引量:2
8
作者 袁方 陈梦成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69-780,共12页
目的将ECC替代混凝土用于建筑结构以解决因混凝土脆性导致的开裂和耐久性问题.方法提出ECC材料简化拉、压应力-应变关系模型,并通过有限元模拟方法对钢筋增强ECC(R/ECC)柱偏心受压力学性能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以偏心距为参数,分析了各... 目的将ECC替代混凝土用于建筑结构以解决因混凝土脆性导致的开裂和耐久性问题.方法提出ECC材料简化拉、压应力-应变关系模型,并通过有限元模拟方法对钢筋增强ECC(R/ECC)柱偏心受压力学性能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以偏心距为参数,分析了各偏心率下R/ECC偏心受压构件的荷载-变形曲线,得出了承载力N_u-M_u关系曲线.结果笔者提出的模型能够准确地模拟R/ECC构件的承载力及变形行为.在各偏心率下,R/ECC柱的抗弯承载力均要显著大于RC柱,通过应变云图分析可以得知,R/ECC柱受拉侧ECC能够始终提供稳定的抗拉承载力,使得R/ECC柱的极限弯矩要大于RC柱.结论相同条件下,R/ECC柱偏心受压承载力和延性均要明显优于RC构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 偏心受压 承载力 延性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源区不同县域生态承载力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小燕 周诗鹏 +3 位作者 祁雪姣 李健明 哈妍晖 卢素锦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30,共8页
根据2005—2020年黄河源区9个县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和生态承载力转换因子,采用生态足迹法计算并分析各县域生态承载力和绝对生态承载力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近15年来源区各县域草地面积占优势,建设用地面积增幅均较高,兴海县、同德县、... 根据2005—2020年黄河源区9个县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和生态承载力转换因子,采用生态足迹法计算并分析各县域生态承载力和绝对生态承载力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近15年来源区各县域草地面积占优势,建设用地面积增幅均较高,兴海县、同德县、玛多县和达日县的未利用地面积呈明显缩减趋势;2005—2020年各县域生态承载力和绝对生态承载力均呈增加趋势,玛多县生态承载力最高且增加量最大(442523.34 hm^(2)),河南县的增加量最小(110519.65 hm^(2)),同德县绝对生态承载力增加量最高(35.66),久治县增加量最低(14.30)。源区生态承载力的主要驱动因素为年降水量、年均蒸发量、年均温度、城镇人口数、GDP、第二产业产值、人均GDP、第一产业产值、第三产业产值、畜牧量产量、能源生产总量、人口总数、农村人口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承载力 绝对生态承载力 生态足迹法 黄河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牧场与样方尺度下放牧强度测量及其对青藏高原可持续畜牧业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黎 李丹 +1 位作者 Johannes M H KNOPS Matthias BÜRGI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4952-4962,共11页
青藏高原的高寒草甸为当地社区和下游居民提供了关键的生态系统服务。为维持并促进这一牧业社会⁃生态系统的多功能性和可持续性,防止放牧等人类活动导致的草地退化,草地管理者首先需要对放牧强度的合理范围做出判断。牧场尺度下的放牧... 青藏高原的高寒草甸为当地社区和下游居民提供了关键的生态系统服务。为维持并促进这一牧业社会⁃生态系统的多功能性和可持续性,防止放牧等人类活动导致的草地退化,草地管理者首先需要对放牧强度的合理范围做出判断。牧场尺度下的放牧强度与影响放牧管理方式的社会、经济驱动因素密切相关,而样方尺度的放牧强度测量对理解草地生态系统植被群落组成及物种多样性维持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当前虽有多种定义放牧强度的方法,但其分析往往缺乏对空间因素的考虑,如草地初级生产力的空间异质性和家畜啃食与踩踏行为的空间分布差异。因此,在两个不同空间尺度下对放牧强度进行了定义、测量和分析。利用社区参与式作图的方法,计算了1994年与2015年青藏高原东部某自然村冬春与夏秋牧场在牧场尺度下的放牧强度。运用移动生态学的方法,结合GPS和加速度计等技术,研究对牦牛在单个牧场内的啃食和踩踏行为进行了详细记录,并据此计算了样方尺度(2 m×2 m)下的放牧强度。结果显示,在牧场尺度下,由于牧场面积及使用期长短的差异,1994年和2015年冬春牧场的放牧强度均显著高于夏秋牧场(P<0.05)。由于人口增长及家庭数增加,村内冬春及夏秋牧场数量增多,且平均面积明显减小,而每户平均家畜数量维持不变,揭示了人口结构变化对放牧强度差异的影响。由于存在系统性的路径依赖,牧民在调整牧场面积、使用时间和牲畜数量等方面都面临挑战,阻碍了对放牧强度的及时调整。基于牦牛啃食和踩踏行为进行的细致分类和空间格局分析,研究发现牦牛的啃食行为偏好选择坡度20°—30°且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显著高于牧场平均值(P<0.05)的草地斑块。传统放牧方式的改变,如羊倌的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由牦牛啃食偏好导致的局地放牧强度增加。数据分析表明,在制定放牧强度管理策略时,需要充分考虑不同空间尺度下导致放牧强度增加的社会⁃生态驱动要素,避免简单地将过度放牧现象归咎于牧民的管理能力不足。考虑到草地牧业景观中普遍存在的空间异质性,研究强调有效的放牧强度数值应基于单个牧场的具体情况进行界定。牧业管理者应通过实地观察积累在地知识,结合当地的景观环境特点,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放牧强度管理策略,以实现青藏高原牧业系统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畜牧业 草原承载力 社会⁃生态系统 景观异质性 高寒草甸退化 移动生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筋增强ECC及ECC-混凝土组合梁受弯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袁方 胡忍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6-71,77,共7页
由于钢筋具有较好的延性以及FRP筋具有轻质高强和耐腐蚀等优点,因而复合配筋混凝土梁较FRP筋混凝土梁具有延性好,裂缝宽度和挠度小等优点;较钢筋混凝土梁具备承载力高和耐腐蚀性强等优势。然而,钢筋/FRP筋与混凝土难以协调共同受力变形... 由于钢筋具有较好的延性以及FRP筋具有轻质高强和耐腐蚀等优点,因而复合配筋混凝土梁较FRP筋混凝土梁具有延性好,裂缝宽度和挠度小等优点;较钢筋混凝土梁具备承载力高和耐腐蚀性强等优势。然而,钢筋/FRP筋与混凝土难以协调共同受力变形,混凝土开裂时裂缝过大,钢筋同样会产生严重锈蚀以及FRP筋会因应力集中而加速其拉伸断裂。采用ECC(Engineered Cementitious Composites)替代混凝土构成复合筋增强ECC及ECC-混凝土组合梁将显著提升组合梁的裂缝控制能力。对6根不同配筋率、基体材料和ECC替换位置的复合筋增强ECC及ECC-混凝土组合梁构件进行静载受弯试验。结果表明,ECC替换混凝土可明显提高梁构件的承载力及延性;当ECC用于受拉区时,裂缝细而密,可有效保护纵向受拉钢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 纤维增强聚合物 复合配筋 受弯性能 裂缝宽度 承载力 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山湿地生态承载力评价
12
作者 金问问 朱颖 《中国城市林业》 2025年第2期92-99,共8页
【目的】揭示湿地载体韧性动态变化特征,阐明湿地载体与水网城市发展荷载之间的交互作用机制,为水网城市湿地可持续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方法】以适应性循环理论与生态承载力理论为指导,聚焦典型的水网城市昆山市,构建“潜力-连通... 【目的】揭示湿地载体韧性动态变化特征,阐明湿地载体与水网城市发展荷载之间的交互作用机制,为水网城市湿地可持续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方法】以适应性循环理论与生态承载力理论为指导,聚焦典型的水网城市昆山市,构建“潜力-连通度-韧性”的适应性湿地生态承载力评价框架,从时空维度评价昆山2012—2021年湿地生态承载力特征。【结果】1)时间维度上,昆山湿地生态承载力状态由盈余向亏损发展,2020年湿地生态承载力指数最高,湿地状态最差;2)空间维度上,中北部各镇湿地承载力亏损情况较多,南部镇区湿地都出现生态承载力盈余现象。【结论】昆山湿地生态系统的弹性差异和对湿地的不同利用方式共同导致了时空分布无规律变化特性。未来,昆山市政府应继续科学控制社会发展速度,严格按照政策保护湿地、增加湿地载体容量,从而促进城市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生态承载力 适应性循环理论 韧性 昆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变化视角下生态移民区生态承载力研究
13
作者 段超宇 马世龙 田巍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5-111,120,共8页
为探求宁夏生态移民区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生态承载力的影响,基于红寺堡区2000~2020年土地数据,采用土地利用程度指数、动态度、转移矩阵等指标,从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动态变化程度及空间转移3个方面,全面分析红寺堡区建成以来土地利用时... 为探求宁夏生态移民区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生态承载力的影响,基于红寺堡区2000~2020年土地数据,采用土地利用程度指数、动态度、转移矩阵等指标,从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动态变化程度及空间转移3个方面,全面分析红寺堡区建成以来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并运用生态足迹法计算红寺堡区不同时期生态承载能力。结果表明:①从时间尺度看,红寺堡区2000~2020年土地利用程度指数呈现先减少后增大再减少趋势,各类土地面积变化绝对值从高到低依次为草地>建设用地>耕地>林地>未利用地>水域,土地利用动态度绝对值为建设用地>林地>水域>未利用地>草地>耕地;②从空间尺度上看,过去20 a红寺堡区土地利用空间变化以耕地向草地转移,草地向耕地、建设用地转移,未利用地向耕地、建设用地转移为主,占总转移面积71.1%;③2000~2020年人均生态足迹变化较大,生态承载力变化与生态足迹呈负相关,耕地和草地是影响区域生态承载力变化的主要因素;④2015年以前,红寺堡区处于生态盈余状态,之后转为生态赤字。当前红寺堡区生态可持续状况令人担忧,未来建议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配置,通过保护林地与草地资源,控制化石能源消耗,以维持区域生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承载力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足迹 生态盈余/赤字 生态移民区 红寺堡区 宁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生空间”视角下水土资源承载力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
14
作者 何莉莉 李成林 张爱静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共8页
水土资源是“三生空间”的基本组成要素,内蒙古自治区水土资源的特殊性使其“三生空间”优化面临重大挑战。基于“三生空间”视角和PSR模型构建内蒙古自治区水土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评价模型研究内蒙古自治区2013-202... 水土资源是“三生空间”的基本组成要素,内蒙古自治区水土资源的特殊性使其“三生空间”优化面临重大挑战。基于“三生空间”视角和PSR模型构建内蒙古自治区水土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评价模型研究内蒙古自治区2013-2022年水土资源承载力的时空演变趋势,引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水土资源承载力“三生空间”的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①各盟市的水土资源承载力总体呈现波动上升的演化态势,且主要处于较低承载力、一般承载力和较高承载力3种水平,没有出现低承载力水平和高承载力水平。②研究期内,各盟市的水土资源承载力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13-2017年),各盟市的水土资源承载力呈现缓慢、波动的上升态势,主要处于较低承载力和一般承载力水平,承载力评价值主要集中在0.3~0.6;第二阶段(2018-2022年),各盟市的水土资源承载力总体呈现稳定上升趋势,主要处于一般承载力和较高承载力水平,承载力评价值主要集中在0.4~0.7,相比第一阶段承载力整体上提升明显。③内蒙古自治区水土资源承载力“三生空间”的耦合协调度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各盟市水土资源承载力“三生空间”的耦合协调度变化趋势与水土资源承载力的时空演变趋势基本一致,是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之间协调稳步改善的结果。研究结果可为内蒙古自治区水土资源的可持续规划利用与管理,以及其“三生空间”格局的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水土资源 承载力 熵权法 TOPSIS 耦合协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生态承载力与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15
作者 简才源 孟伟 王华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25年第2期20-29,共10页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CNKI和WoS数据库检索的509篇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自2017年以来,生态承载力与生态安全的研究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总增速超过70%。2)研究内容主要涉及方法模型、指标体系、概念内涵、耦合研究和预警保护...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CNKI和WoS数据库检索的509篇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自2017年以来,生态承载力与生态安全的研究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总增速超过70%。2)研究内容主要涉及方法模型、指标体系、概念内涵、耦合研究和预警保护这5个方面,占比分别为41.56%、22.38%、17.65%、10.02%和8.39%。针对现有研究在生态承载力、生态安全研究方面的不足,提出以下建议:进一步探索更为科学的生态承载力与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和综合方法;建立高可信度的多因素耦合生态承载力评价模型;建立生态承载力动态预测研究和预警机制,构建适应性生态安全格局;建立“宏观—中观—微观”空间尺度,强化对小尺度区域及其多尺度生态系统连贯性的研究。本研究可为生态承载力评价和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承载力 生态安全 文献计量学 指标体系 森林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煤炭资源开发潜力与开发策略 被引量:13
16
作者 卞正富 张益东 +5 位作者 王猛 王长申 韩晓彤 牟守国 任清晨 李国栋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67-977,共11页
鉴于新疆煤炭资源赋存条件的独特性以及煤炭赋存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科学开发新疆煤炭资源成为当务之急。为此,简要论述了新疆煤炭资源地质赋存条件、赋煤区水文地质条件、自然地理与生态环境条件,分析了新疆煤炭资源开发潜力。结果表明... 鉴于新疆煤炭资源赋存条件的独特性以及煤炭赋存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科学开发新疆煤炭资源成为当务之急。为此,简要论述了新疆煤炭资源地质赋存条件、赋煤区水文地质条件、自然地理与生态环境条件,分析了新疆煤炭资源开发潜力。结果表明:新疆煤炭资源极为丰富,全区预测煤炭资源量2.19万亿t,占全国总预测储量的40%以上;新疆共有24个预测资源量超过100亿t的煤田,其中5个煤田预测资源量超过1 000亿t,8个煤田预测资源量在400亿~1 000亿t,11个煤田预测资源量在100亿~400亿t;潜在煤炭资源量中,1 000 m以下浅储量占比52.8%。新疆煤炭资源以低阶烟煤和中阶烟煤为主要煤阶,其次是中煤阶煤中的高阶烟煤,而低煤阶煤中的褐煤和中煤阶煤中的超高阶烟煤以及高煤阶煤中的无烟煤,分布范围和数量极为有限,所占资源总量的比例很低;综合考虑疆煤外运、疆电外送、西气东输以及本地煤化工产业规划,预计2035年新疆煤炭产能有望超8亿t。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新疆规划建设的五大煤矿区生态环境承载力进行了评价,得出:新疆煤炭资源赋存区生态环境承载力整体处于中低水平,五大煤矿区生态环境承载力均值排序为伊犁(0.42)>库拜(0.38)>和丰(0.31)>准东(0.25)>吐哈(0.22),呈现出由西到东递减的趋势。针对新疆煤炭资源开发条件与潜力,提出了优化煤炭资源开发布局、推动开采技术升级、推进智能采矿技术、强化绿色开采理念、拓展煤炭多元化利用渠道等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煤炭开发 潜力 生态承载力 开发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LUS模型的2030年滹沱河流域山区段生态承载力时空格局多情景预测 被引量:6
17
作者 席梅竹 赵中秋 赵颖丽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8-529,共12页
为探讨滹沱河流域山区段当前及未来不同发展情景下生态承载力的时空变化,应用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测算分析了流域2015—2020年生态承载力的时空格局变化,并借助经过精度验证的PLUS模型对2030年区域自然发展、经济发展及... 为探讨滹沱河流域山区段当前及未来不同发展情景下生态承载力的时空变化,应用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测算分析了流域2015—2020年生态承载力的时空格局变化,并借助经过精度验证的PLUS模型对2030年区域自然发展、经济发展及生态保护三种发展情景下的生态承载力时空格局进行预测。结果表明:2015—2030年滹沱河流域山区段单位面积生态承载力整体格局变化不大,但内部空间分异明显,整体呈东南及西北区域单位面积生态承载力高,而东北、西南部区域单位面积生态承载力低的特点。2015—2020年区域生态承载力总量由1.0780×10^(6)bhm^(2)增加到1.0796×10^(6)bhm^(2),呈上升趋势;2030年自然发展和经济发展情景下区域生态承载力总量分别为1.0783×10^(6)、1.0782×10^(6)bhm^(2),与2020年相比呈下降趋势,草地向耕地的转移、林地向建设用地的转移是生态承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2030年生态保护情景下生态承载力总量为1.0802×10^(6)bhm^(2),与2020年相比呈上升趋势,耕地向林地、草地转移是区域生态承载力增加的主要原因。各类用地的生态承载力总量由高到低依次为草地>耕地>林地>建设用地>水域,生态保护情景有益于林地、草地生态承载力总量的增加,经济发展情景有益于耕地和建设用地生态承载力总量的增加,水域生态承载力总量在各种发展情景下变化较小。生态保护情景更有利于未来生态承载力的增加,符合区域未来发展方向。严格控制草地向耕地的转变以及林地向建设用地的转变,继续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生态工程,加强区域废弃矿山生态复垦的力度,将会提高区域未来生态承载力,实现区域生态安全及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承载力 生态足迹模型 PLUS模型 时空格局 多情景预测 滹沱河流域山区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四大城市群水资源生态足迹比较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菊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9-115,共7页
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基础,而水资源成为制约城市群发展的关键因素。为推进城市群水资源科学利用,基于水资源生态足迹理论,利用中国四大城市群(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成渝城市群)2012~2... 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基础,而水资源成为制约城市群发展的关键因素。为推进城市群水资源科学利用,基于水资源生态足迹理论,利用中国四大城市群(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成渝城市群)2012~2021年水资源和社会经济发展相关数据,对比分析了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结果表明:①四大城市群10 a来人均水资源、人均生产用水生态足迹呈下降趋势,人均生活、人均生态用水生态足迹呈上升趋势。3种用水生态足迹中,人均生产用水生态足迹占比超过50%,人均生态用水生态足迹占比不足20%。②长三角城市群人均水资源及人均生产用水生态足迹最高,京津冀城市群最低;2015年后成渝城市群的人均水资源、人均生产用水及人均生活用水生态足迹均超过珠三角城市群。③京津冀城市群人均水资源承载力远远低于其他城市群,而人均水资源压力指数及人均生产、生活、生态用水压力指数远远高于其他城市群;2017年后成渝城市群的人均水资源承载力超过珠三角城市群。④研究年份内京津冀城市群均处于生态赤字状态;珠三角、成渝城市群水资源为生态盈余状态,长三角城市群总体为生态盈余状态。⑤随着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所有城市群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整体呈下降趋势。研究成果可为城市群科学利用水资源、推动城市群绿色均衡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水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生态盈余 生态压力 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承载力和秸秆资源的河南省牛养殖潜力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聂胜委 张巧萍 +4 位作者 罗鹏 闫祥洲 潘秀燕 王辉 李金平 《中国牛业科学》 2024年第5期29-36,共8页
[目的]:本文通过分析河南省及各地(市)的牛饲养潜力,为牛养殖业合理规划布局,推动种养循环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土地生态承载力、秸秆资源量等为基础,研究分析了河南省各地(市)的饲养量潜力和增量潜力。[结果]基于土地生... [目的]:本文通过分析河南省及各地(市)的牛饲养潜力,为牛养殖业合理规划布局,推动种养循环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土地生态承载力、秸秆资源量等为基础,研究分析了河南省各地(市)的饲养量潜力和增量潜力。[结果]基于土地生态承载力、年可收集利用的秸秆资源量因素,河南省牛年饲养量潜力分别达5235.85、1907.81万头,分别有4597.96、1269.95万头的增量空间;其中南阳、周口、驻马店、新乡、商丘、信阳分别有588.77、577.32、552.90、335.18、435.97、395.86万头和107.74、203.27、136.05、103.43、134.93、140.84万头牛增量空间;郑州、开封、洛阳、平顶山、安阳、焦作、濮阳、许昌、漯河、鹤壁、济源分别有136.15、212.37、174.78、192.07、268.41、124.44、181.77、167.54、110.77、80.78、15.88万头和29.16、44.93、15.78、29.60、91.51、41.61、67.22、56.89、44.42、27.39、1.40万头牛增量空间。[结论]总之,河南省发展牛养殖业秸秆资源富足,饲养量潜力和增量潜力大;应加强政策引导和区域差异化养殖模式的研究,促进种养循环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承载力 秸秆资源量 河南省 牛养殖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原生态赤字测评及其成因分析——以锡林郭勒盟为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塔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9期247-249,共3页
对锡林郭勒盟20年间的草原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进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发现锡林郭勒盟草原生态足迹现增加的态势,而其生态承载力呈现减小的趋势,草原长期处于生态赤字状态。草原生态建设与修复后劲不足、人草畜矛盾依旧突出等因素造成... 对锡林郭勒盟20年间的草原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进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发现锡林郭勒盟草原生态足迹现增加的态势,而其生态承载力呈现减小的趋势,草原长期处于生态赤字状态。草原生态建设与修复后劲不足、人草畜矛盾依旧突出等因素造成锡林郭勒盟草原生态赤字问题;提出加强草原生态修复、建设草原自然公园体制等对策建议,期使能为消除草原生态赤字、促进草原生态可持续发展提出实质性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林郭勒盟 草原生态赤字 生态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