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74篇文章
< 1 2 8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液体的fragility及其与玻璃固体力学性能的关联 被引量:3
1
作者 戴兰宏 蒋敏强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46-360,共15页
Angell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液体fragility概念,为认识玻璃态本质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是联系玻璃形成液体和固体的纽带.目前,玻璃转变的主流理论(如模态耦合理论、势能形貌等)围绕fragility展开的研究已经成为玻璃科学领域的一个热点;fr... Angell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液体fragility概念,为认识玻璃态本质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是联系玻璃形成液体和固体的纽带.目前,玻璃转变的主流理论(如模态耦合理论、势能形貌等)围绕fragility展开的研究已经成为玻璃科学领域的一个热点;fragility与玻璃固体基本力学性能之间的关联研究为力学工作者开辟了一片新的研究领域.本文将就玻璃态转变相关基本现象、表征玻璃态转变动力学行为的代表性理论、液体fragility与玻璃固体力学性能关联研究现状进行分析评述,并就本领域今后值得关注的问题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的fragility 模态耦合理论 势能形貌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性能谱设计的被动消能减震结构易损性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张丽丽 韩建平 《地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4-112,共9页
建设韧性城市的实质是实现城市灾后的可修复和自修复功能,消能减震技术为提高城市韧性、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基于性能谱设计方法,提出一种适用于中低层框架结构的减震设计方法,将结构阻尼参数、响应及地震动参数结合起来,通过... 建设韧性城市的实质是实现城市灾后的可修复和自修复功能,消能减震技术为提高城市韧性、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基于性能谱设计方法,提出一种适用于中低层框架结构的减震设计方法,将结构阻尼参数、响应及地震动参数结合起来,通过改变结构性能参数达到控制其响应的目的;并采用该方法对一6层Benchmark钢框架结构进行减震设计,对比分析在远场和近场有、无明显脉冲地震动记录下,减震设计前后结构不同损伤状态下的易损性。结果表明:在弹性阶段,近场非脉冲和脉冲型地震动记录下的结构响应基本一致,且略大于远场地震动记录下;在弹塑性至倒塌阶段,近场非脉冲型地震动记录下的结构响应大于远场地震动记录下;相比于远场和近场非脉冲型地震动记录,近场脉冲型地震动记录更容易引起结构的破坏甚至倒塌。基于性能谱减震设计方法设计的结构,其抗倒塌能力在远场、近场非脉冲和近场脉冲型地震动记录下分别提高了44.8%、43.8%和45.6%,进一步说明该减震设计方法受地震动记录的影响非常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能谱设计 钢框架 黏滞阻尼器 OPENSEES 易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地震需求统计不确定性的地铁车站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崔春义 许民泽 +3 位作者 许成顺 赵经彤 刘海龙 孟坤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3-462,共10页
为避免非完备地震需求样本集所导致的地铁车站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认知不确定性,提出了一种可考虑地震需求统计不确定性的地铁车站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首先,基于Bootstrap法将有限地震需求样本问题转换为大样本问题;其次,结合最大... 为避免非完备地震需求样本集所导致的地铁车站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认知不确定性,提出了一种可考虑地震需求统计不确定性的地铁车站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首先,基于Bootstrap法将有限地震需求样本问题转换为大样本问题;其次,结合最大熵原理和Copula理论构建统计不确定性变量的联合概率分布模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量化由地震需求统计不确定性所导致的地震易损性水平变异性,并求解得出均值地震易损性曲线以及对应一定置信度的包络地震易损性曲线;最后,以大开地铁车站为具体对象,系统分析了地震需求统计不确定性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在有限地震需求样本条件下地铁车站结构地震易损性水平具有显著的变异性,且该变异性会随着地震动强度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均值与包络易损性曲线可有效考虑基于有限地震需求样本的地铁车站结构地震易损性不确定性程度,且具有良好可信度。所提出的相关分析方法和结论可为地铁车站结构抗震性能和地震风险评估提供参考和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站结构 地震易损性 认知不确定性 BOOTSTRAP法 最大熵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表超载作用下锈蚀盾构隧道结构易损性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冬梅 朱锐 +3 位作者 陈淙岑 黄忠凯 张吾渝 朱美恒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6-206,共11页
地表超载是威胁盾构隧道结构安全运营的重要因素,且随着隧道服役时间的增长,钢筋锈蚀导致的盾构隧道性能劣化可能进一步加剧地表超载作用下结构损伤破坏的风险.鉴于此,提出了地表超载作用下锈蚀盾构隧道结构易损性分析方法,以软土地区... 地表超载是威胁盾构隧道结构安全运营的重要因素,且随着隧道服役时间的增长,钢筋锈蚀导致的盾构隧道性能劣化可能进一步加剧地表超载作用下结构损伤破坏的风险.鉴于此,提出了地表超载作用下锈蚀盾构隧道结构易损性分析方法,以软土地区某典型浅埋盾构隧道为例,建立了地表超载作用下锈蚀盾构隧道管片三维精细化有限元分析模型,考虑地层抗力系数与土体重度的不确定性开展了数值分析;在此基础上,以接头张开量为损伤指标,采用双参数对数正态分布模型建立了地表超载作用下锈蚀盾构隧道结构易损性曲线,揭示了超载和钢筋锈蚀率等因素对隧道结构易损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隧道易损性概率随地表超载水平与钢筋锈蚀率的增大而增大;当地表超载较小时,钢筋锈蚀率对隧道易损性的影响更为突出;同一工况下,隧道腰部接头相较于拱顶或拱底接头具有更高的损伤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地表超载 钢筋锈蚀 易损性分析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度脆弱情境下海外商业生态系统构建及其演变规律研究——基于中土集团的案例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冯永春 宫月晨 +1 位作者 王玲 王梦瑶 《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18-628,共11页
以中国土木集团有限公司为案例分析对象,揭示制度脆弱情境下海外商业生态系统的构建机制及其演变规律。研究发现:①制度脆弱情境下,中国基础设施企业可以遵循“决策依据—主导逻辑—构建行为—构建结果”的构建机制,逐步构建海外商业生... 以中国土木集团有限公司为案例分析对象,揭示制度脆弱情境下海外商业生态系统的构建机制及其演变规律。研究发现:①制度脆弱情境下,中国基础设施企业可以遵循“决策依据—主导逻辑—构建行为—构建结果”的构建机制,逐步构建海外商业生态系统;②中国基础设施企业构建海外商业生态系统经历了“项目化运转阶段→产业化建设阶段→多元化拓展阶段”的演变,其背后的主导逻辑呈现出“政府主导逻辑→政府为主、商业为辅的混合逻辑→商业为主、政府为辅的混合逻辑”的演变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商业生态系统 制度脆弱性 构建机制 演变规律 主导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抗震韧性评价的型钢混凝土柱易损性函数
6
作者 李磊 王菲菲 +1 位作者 代旷宇 于晓辉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34,共11页
为满足型钢混凝土(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SRC)结构地震损失评估及抗震韧性评价的需求,建立SRC柱构件的地震易损性函数十分关键。本文首先基于文献调研,结合JGJ 138—2016《组合结构设计规范》,从国内外文献中筛选了227榀拟静力循... 为满足型钢混凝土(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SRC)结构地震损失评估及抗震韧性评价的需求,建立SRC柱构件的地震易损性函数十分关键。本文首先基于文献调研,结合JGJ 138—2016《组合结构设计规范》,从国内外文献中筛选了227榀拟静力循环加载的SRC柱,建立标准化的SRC柱试验数据库。其次,考虑失效模式的差异性,将构件分为延性SRC柱和偏脆性SRC柱,并给出了不同类别的构件损伤等级划分标准及对应的修复方法。然后,以位移角为工程需求参数,分别提取了各构件对应不同损伤等级的位移角限值,采用FEMA P-58方法,建立了不同类别的SRC柱在各损伤等级下的易损性函数。最后,给出了与GB/T 38591—2020《建筑抗震韧性评价标准》相容的易损性函数参数表,并分析了抗震等级和轴压比对SRC柱易损性函数参数及易损性曲线的影响。最终,通过分析一幢型钢混凝土框架结构办公楼的抗震韧性,说明了所提出的易损性函数在抗震韧性评价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钢混凝土柱 试验数据库 损伤状态 易损性函数 抗震韧性评价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初衬-二衬界面效应下隧道地震易损性研究
7
作者 赵武胜 周帅 +3 位作者 解佩瑶 高厚 秦长坤 陈卫忠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477-490,共14页
准确分析隧道的地震易损性是高烈度区隧道工程震害风险管控的前提。复合式衬砌结构在强震区隧道工程中广泛应用,但已有隧道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未考虑含防水板初衬-二衬界面的非连续力学行为。为此,开展了含防水板初衬-二衬混凝土界面的... 准确分析隧道的地震易损性是高烈度区隧道工程震害风险管控的前提。复合式衬砌结构在强震区隧道工程中广泛应用,但已有隧道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未考虑含防水板初衬-二衬界面的非连续力学行为。为此,开展了含防水板初衬-二衬混凝土界面的直剪试验,建立了界面的接触力学模型及仿真程序;采用增量动力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了复合式衬砌隧道的地震易损性。结果表明:直剪过程中,随着剪切位移的增加,界面剪应力先后经历线性增长、非线性增长、损伤演化下降及摩擦滑移4个阶段。防水板降低了界面的刚度与强度。当界面法向应力处于0.3~2.0 MPa区间时,抗剪强度随法向应力呈线性增长,摩擦角约23.7°,黏聚力约0.18 MPa。地震过程中防水板起到了缓冲和吸收变形作用,考虑初衬-二衬界面处位移的非连续效应后,隧道不同损伤等级下直径变形率的阈值增加。忽略初衬-二衬界面效应会低估隧道的抗震性能。研究结果可为高烈度区复合式衬砌隧道的震害风险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式衬砌 界面 防水板 地震易损性 增量动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化花岗岩裂隙对盾构隧道衬砌地震易损性曲线的影响
8
作者 张文杰 向平 +3 位作者 李英波 张飞宇 王志兵 于啸波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5-188,共14页
以穿越风化花岗岩地层的广州市轨道交通五号线盾构区间隧道为工程背景,建立裂隙-双隧道非线性时程分析模型,采用增量动力时程分析方法,探究裂隙角度、长度及注浆填充组合工况下的隧道衬砌易损性曲线的变化规律。采用弯矩比作为衬砌损伤... 以穿越风化花岗岩地层的广州市轨道交通五号线盾构区间隧道为工程背景,建立裂隙-双隧道非线性时程分析模型,采用增量动力时程分析方法,探究裂隙角度、长度及注浆填充组合工况下的隧道衬砌易损性曲线的变化规律。采用弯矩比作为衬砌损伤指标,采用地表峰值加速度和地表峰值速度作为地震强度指标,得到隧道衬砌的易损性曲线,阐明裂隙对隧道衬砌的抗震性能影响。结果表明:衬砌损伤概率会随裂隙在震动方向上投影长度增大而提高;衬砌损伤概率与裂隙长度呈正相关关系;对裂隙进行C25砂浆填充之后,隧道衬砌的地震损伤概率降低,表明工程实践中对裂隙进行填充的操作既可以提高围岩静稳定性,也可以提高隧道衬砌抗震性能。节理裂隙对围岩的局部劣化作用导致隧道衬砌地震损伤概率增加,效果与隧道场地剪切波速降低后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地震响应 地震易损性 裂隙 风化花岗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动持时对双层高架桥框架式桥墩抗震性能评价的影响
9
作者 许成祥 吴双玙 +1 位作者 吴永昂 朱红兵 《地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32,共11页
为研究地震动持时对双层高架桥框架式桥墩抗震性能评价的影响,基于双层框架式桥墩的拟静力试验,借助OpenSees有限元软件建立数值模型,将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两者吻合较好。选取两组具有长、短持时特性的地震动记录,通过增量动... 为研究地震动持时对双层高架桥框架式桥墩抗震性能评价的影响,基于双层框架式桥墩的拟静力试验,借助OpenSees有限元软件建立数值模型,将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两者吻合较好。选取两组具有长、短持时特性的地震动记录,通过增量动力分析(IDA)建立峰值地面加速度(PGA)与位移延性比u的关系,得到易损性曲线。长持时地震动作用下PGA中位值为0.35g、0.55g、0.78g、0.98g,短持时地震动作用下PGA中位值为0.35g、0.59g、0.91g、1.20g。随着损伤程度的加大,双层框架式桥墩易损性曲线的差异区间随着PGA的增大而增大;9度(0.40 g)罕遇地震时,长、短持时地震动作用下双层框架式桥墩发生严重损伤和完全破坏的概率分别为25.57%、8.61%和16.98%、4.79%,说明当PGA较大时,双层框架式桥墩在长持时地震动作用下更容易受到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动持时 框架式桥墩 抗震性能 增量动力分析 易损性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雨条件下边坡年计失效概率高效计算方法
10
作者 张洁 陶媛媛 +1 位作者 陆盟 严周欣荣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07-1217,1228,共12页
计算边坡年计失效概率是评估滑坡风险的必要环节。考虑降雨和土体参数不确定性,提出一种基于力学模型的降雨条件下边坡年计失效概率高效计算方法。首先依据非饱和土渗流和强度理论,利用极限平衡法求解给定降雨条件下边坡安全系数;之后... 计算边坡年计失效概率是评估滑坡风险的必要环节。考虑降雨和土体参数不确定性,提出一种基于力学模型的降雨条件下边坡年计失效概率高效计算方法。首先依据非饱和土渗流和强度理论,利用极限平衡法求解给定降雨条件下边坡安全系数;之后将边坡稳定性分析问题转化为二分类问题,采用支持向量机构建边坡失效预测代理模型,利用该代理模型分析不同降雨条件下边坡失效概率,建立易损性曲面,根据边坡最大失效概率识别年最危险降雨;最终基于全概率理论,通过蒙特卡洛模拟估算年最危险降雨条件下边坡平均失效概率,即边坡年计失效概率。提出的方法被用于研究某地区降雨诱发边坡失效的年计概率。结果表明,给定降雨强度条件下边坡失效概率随降雨历时非线性增加,降雨强度越大,边坡失效概率上升速率越快;年最危险降雨相较于普通降雨,强度更大、历时更长,但出现可能性更低;边坡年计失效概率与年平均降雨事件数量成正比,对有效黏聚力和内摩擦角的变异性更敏感。本文方法可为降雨诱发滑坡风险评估提供有效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 降雨 年计失效概率 易损性曲面 代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层高架桥框架式桥墩近远场地震易损性分析
11
作者 许成祥 吴双玙 朱红兵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3-163,共11页
为了研究近、远场地震动下双层框架式桥墩的地震易损性,基于双层框架式桥墩的拟静力试验,借助OpenSees开放平台建立其数值模型,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选取两组近、远场天然地震动记录,选择峰值地面加速度(PGA)和位移... 为了研究近、远场地震动下双层框架式桥墩的地震易损性,基于双层框架式桥墩的拟静力试验,借助OpenSees开放平台建立其数值模型,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选取两组近、远场天然地震动记录,选择峰值地面加速度(PGA)和位移延性比μ作为地震动强度参数和工程需求参数,通过增量动力分析得到易损性曲线。从易损性曲线、破坏概率曲线和易损性指数三个方面评估两种场地对双层框架式桥墩的损伤影响。结果表明:对双层框架式桥墩进行易损性分析时,下层相对于上层更容易发生损伤,并且在采用了整体失效概率后能更加保守地评估其抗震性能。在近场地震动下,双层框架式桥墩发生轻微损伤、中度损伤、严重损伤和完全破坏的PGA中位值分别为0.27g、0.46g、0.69g、0.90g,远场地震动下桥墩不同破坏状态的PGA中位值分别为0.29g、0.50g、0.79g、1.06g。根据易损性曲线得到易损性指数,基于易损性指数的近、远场地震动下PGA中位值的下限、均值和上限分别为0.72g、0.61g、0.50g和0.83g、0.68g、0.55g,分别相差14.74%、12.19%和9.86%,即双层框架式桥墩在近场地震动下更容易受到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远场地震 地震易损性 框架式桥墩 增量动力分析 易损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组装铝合金抢修塔地震易损性分析
12
作者 王多智 李天池 +1 位作者 于广滨 Chizhik Sergei 《地震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9-530,共12页
以快速组装铝合金抢修塔为研究对象,应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抢修塔数值模型,确定了与基本周期对应的谱加速度Sa(T 1)为地震动强度指标、节间位移角ISDR为结构地震需求参数,采用极限状态划分方法建立了抢修塔概率地震需求模型。从美... 以快速组装铝合金抢修塔为研究对象,应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抢修塔数值模型,确定了与基本周期对应的谱加速度Sa(T 1)为地震动强度指标、节间位移角ISDR为结构地震需求参数,采用极限状态划分方法建立了抢修塔概率地震需求模型。从美国太平洋地震中心数据库分别选取20条余震、主余震序列地震动记录,采用IDA分析方法得到结构的地震响应,评估了在余震、主余震序列地震动作用下抢修塔的易损性,分析了地震动入射角为0°和90°时抢修塔的抗震承载力。结果表明:①余震作用下,当地震动入射角为0°时,抢修塔遭遇多遇、基本地震作用下的倒塌概率很低,几乎为0,遭遇罕遇地震时的倒塌概率为43.9%;当地震动入射角为90°时,抢修塔遭遇多遇、基本及罕遇地震的倒塌概率都很低,几乎为0。②主余震序列地震动作用下,当地震动入射角为0°时,抢修塔遭遇多遇地震、基本地震及罕遇地震时的倒塌概率分别接近于0、2.8%和57.6%;当地震动入射角为90°时,抢修塔遭遇多遇地震、基本地震时的倒塌概率接近于0,遭遇罕遇地震时的倒塌概率为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组装铝合金抢修塔 概率地震需求模型 余震 主余震序列 地震易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高压双柱悬索拉线塔风灾风险评估
13
作者 王涛 张智航 +3 位作者 李正良 刘勃龙 吕大刚 谭忆秋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6140-6152,I0032,共14页
特高压(ultra high voltage,UHV)双柱悬索拉线塔风灾风险评估是实现其性能化抗风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此,提出一种适用于特高压双柱悬索拉线塔的风灾风险评估方法。首先,建立特高压双柱悬索拉线塔风灾风险评估的基本框架;随后,基于... 特高压(ultra high voltage,UHV)双柱悬索拉线塔风灾风险评估是实现其性能化抗风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此,提出一种适用于特高压双柱悬索拉线塔的风灾风险评估方法。首先,建立特高压双柱悬索拉线塔风灾风险评估的基本框架;随后,基于该框架开展了新疆哈密地区的风灾危险性分析,并进行特高压双柱悬索拉线塔的风灾易损性分析;最后,利用所求得的风灾危险性函数和易损性函数卷积得到结构的风灾风险函数,计算得到结构在不同性能水准下的年失效概率,并讨论风向对结构风灾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新疆哈密地区NE风向方位所对应的风灾危险性最大,而S风向方位对应的风灾危险性则最小,应重点关注NE方位下的结构损伤;当风速小于44 m/s时,双柱悬索拉线塔在任意风向角下发生轻微破坏的概率都很小,结构具有较强的抗风性能;双柱悬索拉线塔在NE-90°工况组合和NE-0°工况组合下的年失效概率分别为最大和最小,其变化趋势与结构风灾易损性曲线相似;不同风向组合下双柱悬索拉线塔的年失效概率都很小,结构发生风致损伤及破坏为一小概率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双柱悬索拉线塔 风灾危险性 风灾易损性 风灾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错动-地震耦合作用下地裂缝场地地铁车站结构抗震性能评估研究
14
作者 熊仲明 李润鹏 +2 位作者 熊俊龙 陈轩 陈帜 《土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74-87,共14页
地裂缝场地上、下盘土体的错动和地震作用严重威胁所处场地工程结构的安全。为准确评价高烈度地区地裂缝场地地下结构的性能状态,以处于西安f4地裂缝地铁车站结构为研究对象,通过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土-结构相互作用的数值分析模型... 地裂缝场地上、下盘土体的错动和地震作用严重威胁所处场地工程结构的安全。为准确评价高烈度地区地裂缝场地地下结构的性能状态,以处于西安f4地裂缝地铁车站结构为研究对象,通过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土-结构相互作用的数值分析模型。采用增量动力分析法(IDA),开展了地裂缝上、下盘土体发生错动后地铁车站结构的地震易损性分析,建立了不同工况输入下结构的概率地震需求模型和结构地震易损性曲线,得到了结构在地裂缝错动-地震耦合作用下不同破坏状态的超越概率,定量给出了结构在不同性能水准下的失效概率。研究结果表明:地面峰值加速度(PGA)能更好地适用于地裂缝场地地铁车站的地震响应预测和抗震性能评估。当地裂缝场地上、下盘土体错动量超过50mm时,车站结构底部形成的脱空区域加剧了车站结构的地震响应,导致结构更容易发生破坏甚至倒塌;在完整场地和地裂缝场地无错动工况下,车站结构能够满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设防要求。该研究结果可为地裂缝场地地下结构抗震设计和灾害预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裂缝 地铁车站 错动-地震耦合作用 易损性分析 抗震性能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跨径梁桥基于准隔震理念的损伤状态耦合规律研究
15
作者 徐略勤 范磊 +2 位作者 岳克锋 甘超 刘杰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4-85,共12页
为了在中小跨径梁桥的横向抗震体系中引入准隔震理念,首先结合典型震害统计特征,阐明了准隔震理念的基本内涵,明确了关键构件(即支座、挡块、桥墩)在桥梁抗震体系中的功能定位。然后以墩高、挡块强度为参数,构建了支座-挡块-桥墩体系的... 为了在中小跨径梁桥的横向抗震体系中引入准隔震理念,首先结合典型震害统计特征,阐明了准隔震理念的基本内涵,明确了关键构件(即支座、挡块、桥墩)在桥梁抗震体系中的功能定位。然后以墩高、挡块强度为参数,构建了支座-挡块-桥墩体系的非线性分析模型。最后采用基于Copula函数的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研究了支座、挡块和桥墩在地震作用下损伤状态的耦合规律,并根据系统层面的确定性易损性曲线,探讨了满足准隔震理念的挡块合理设计强度。研究表明:支座和挡块和桥墩在地震作用下存在显著的耦合作用关系,挡块强度对支座、桥墩的损伤状态有重要影响;当挡块强度由0增至30%的恒载反力时,支座损伤概率不断降低,其完全破坏概率的最大降幅为27.2%,而桥墩损伤概率则不断上升,其完全破坏概率的最大增幅达61.6%,挡块、支座和桥墩的损伤次序会逐渐转变为桥墩、挡块和支座;当挡块强度取值为15%~20%的主梁恒载反力时,支座的滑动隔震和桥墩的塑性耗能都被充分调动,此时支座-挡块-桥墩系统在地震中出现严重损伤的概率最低,相比无挡块工况降低了1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跨径梁桥 准隔震理念 损伤状态 挡块强度 地震易损性 COPULA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的RC框架结构主余震易损性分析
16
作者 邓夕胜 周紫娟 +2 位作者 赖馨粤 林嘉聪 朱一林 《地震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96-506,共11页
为研究RC框架结构在主余震序列地震动作用下的易损性,设计了一个6层RC框架结构,挑选不同余震持时的主余震地震动合成得到主震-长持时余震和主震-短持时余震序列地震动各20组,选用地震动强度指标作为预测变量,将全部地震序列输入到结构... 为研究RC框架结构在主余震序列地震动作用下的易损性,设计了一个6层RC框架结构,挑选不同余震持时的主余震地震动合成得到主震-长持时余震和主震-短持时余震序列地震动各20组,选用地震动强度指标作为预测变量,将全部地震序列输入到结构中进行IDA分析,以IDA分析结果作为神经网络数据库,训练出最佳BP神经网络模型,得到BP神经网络的结构易损性曲面,从而综合考虑余震持时和主震强度的向量型IM与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主震-长持时余震和主震-短持时余震两种地震作用下,前者对结构的影响较大,造成结构的失效概率更大;基于BP神经网络的易损性函数能更好地反映结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余震 持时 BP神经网络 RC框架结构 易损性曲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型地震动下埋地管道易损性及巨震风险分析
17
作者 韩俊艳 王小强 +3 位作者 申家旭 康安琦 缪惠全 杜修力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900-1911,共12页
第五代《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15)第一次引入了极罕遇地震(巨震)作用,然而现行抗震设计规范仍然采用三水准设防原则,考虑巨震的抗震设计已成为结构抗震设计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基于连续小波变换的识别方法,选取2023... 第五代《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15)第一次引入了极罕遇地震(巨震)作用,然而现行抗震设计规范仍然采用三水准设防原则,考虑巨震的抗震设计已成为结构抗震设计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基于连续小波变换的识别方法,选取2023年2月6日土耳其巨震中实测的12条脉冲型地震动以及12条无脉冲地震动,在此基础上对连续管道以及球墨铸铁管道开展增量动力分析(IDA),评估其易损性,最后将易损性分析结果与经验统计法得到的失效概率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对于不同形式的埋地管道,脉冲型地震动的作用均会显著增加结构发生严重破坏的概率;相较于连续管道,球墨铸铁管道在地震动作用下更易发生破坏,且对脉冲型地震动更加敏感;基于实际震害数据的经验统计结果略小于无脉冲地震动作用下管道的破坏概率,但会显著低估脉冲地震作用下埋地管道的破坏。本文给出了不同类型埋地管道在脉冲型地震动作用下的失效概率,研究结果可为埋地管道在巨震以及脉冲型地震动下的风险评估以及抗震设计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抗震 埋地管道 易损性分析 增量动力分析 脉冲型地震动 巨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FI方法的流域生态安全特征及其演变规律
18
作者 王让会 宁虎森 +3 位作者 王海东 刘春伟 张志军 罗青红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32-442,共11页
阿克苏河流域山水工程作为联合国生态修复旗舰项目,在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提升生态服务价值与生态产品质量、维护流域生态安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地域分异规律、生态系统耦合原理以及环境效应机制,在分析生态脆弱性... 阿克苏河流域山水工程作为联合国生态修复旗舰项目,在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提升生态服务价值与生态产品质量、维护流域生态安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地域分异规律、生态系统耦合原理以及环境效应机制,在分析生态脆弱性时空演变与生态安全耦合关系的基础上,构建由4个子系统20个指标组成的阿克苏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系统的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EFI方法,分析各指标及子系统对EFI的贡献及其生态效应.EFI正指标数值愈大,生态安全性愈低;EFI负指标数值绝对值愈大,生态安全性愈高.采用实际监测、实验分析、模型模拟、遥感制图以及逻辑推理与经验分析等途径,获得了1998年度及2023年度各指标的多源属性数据,并确定各指标权重及其阈值;通过归一化处理等方法,规范生态安全评价的数据基础.结果表明:1)生态安全是错综复杂的系统性问题.各个子系统及其要素之间相互作用,流域生态安全表现出一定的综合性、滞后性、复杂性及不确定性.2)阿克苏河流域25年间生态安全处于稳定趋好状态,1998年、2023年EFI值分别为0.08及0.06.通过评价标准可知,生态脆弱性进一步减弱,生态安全程度持续增强.3)各子系统生态安全程度及其对流域生态安全效应的贡献程度各不相同.水资源子系统各指标基本维持稳定并逐渐趋好,子系统脆弱性稳中趋弱,生态安全特征表现出稳中趋强的演变规律.土地资源子系统中相关要素的正负效应共存,特别是受盐渍化指数波动的影响,生态安全改善的趋势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生物资源子系统及环境子系统的EFI值均在大幅度降低,生态安全程度明显增强.在揭示生态安全演变过程及其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生态安全风险防控、格局优化、过程调控、生态修复及管理模式,为促进流域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脆弱性指数(EFI) 生态安全 阿克苏河流域 山水工程 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系统 柯柯牙 绿洲-荒漠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高压长悬臂输电塔横担结构竖向地震易损性分析
19
作者 李正良 聂元晨 +1 位作者 王涛 吴凤波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4-92,共9页
800 kV特高压长悬臂输电塔横担结构属于高位水平长悬挑结构,对竖向地震作用比较敏感,亟须开展横担结构的竖向地震易损性分析研究.鉴于此,提出一个考虑多重性能水准的特高压长悬臂输电塔横担结构竖向地震易损性分析框架.首先,以某特高压... 800 kV特高压长悬臂输电塔横担结构属于高位水平长悬挑结构,对竖向地震作用比较敏感,亟须开展横担结构的竖向地震易损性分析研究.鉴于此,提出一个考虑多重性能水准的特高压长悬臂输电塔横担结构竖向地震易损性分析框架.首先,以某特高压长悬臂输电塔为研究对象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了结构的竖向动力特性;其次,根据横担结构根部主材的应力比建立横担结构轻微、中度和严重破坏时的多重性能水准;最后,基于概率地震需求模型对横担结构开展竖向地震易损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长悬臂输电塔在竖向地震作用下受高阶振型影响显著,对结构竖向响应贡献显著的前三阶竖向模态依次为第16、26和29阶模态;在竖向地震作用下,横担根部主材是横担结构的主要受力杆件;与考虑横担结构根部拉弯主材强度破坏相比,在给定竖向地震动强度下,考虑压弯主材失稳破坏的横担结构失效概率明显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长悬臂输电塔 横担结构 竖向地震动 多重性能水准 竖向地震易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生态脆弱区土地利用转化的土壤保持服务供需匹配研究——以宁夏为例
20
作者 冯骁 吴元元 +1 位作者 陈睿山 张澳群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8期35-41,46,共8页
土地利用类型是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的选择空间表现,也是生态系统改造的空间载体,其转化类型既影响产业质量也决定生态服务价值功能,其协同是人地共同体建设的基础。干旱生态脆弱区多源风险和多变扰动下水土流失生态保护压力大,实现高质量... 土地利用类型是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的选择空间表现,也是生态系统改造的空间载体,其转化类型既影响产业质量也决定生态服务价值功能,其协同是人地共同体建设的基础。干旱生态脆弱区多源风险和多变扰动下水土流失生态保护压力大,实现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系统质量及稳定性,解决土壤保持服务价值功能的匹配及风险问题是关键。运用InVEST模型,研究了2000-2020年宁夏中部干旱带土地利用的土壤保持功能及其供需匹配与风险。研究表明:20年间,建设用地扩张明显,主要源于草地和耕地转化,且增幅加大,加剧了土壤保持风险。土壤保持供给和需求总量均呈上升趋势,供小于需的区域增加,同心县、红寺堡区、海原县土壤保持需求增加,供需比趋势加大,供需空间匹配状况整体降低。从供需风险上看,土壤保持服务供需高风险主要分布在红寺堡区、海原县、盐池县北部和同心县西北部,2010-2020年有所降低但依然存在风险压力。因此,针对性地从供给、需求以及风险管理方面提出管控措施,以为干旱生态脆弱区土地利用及土壤保持服务价值提升提供可信依据与路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生态脆弱区 土壤保持 供需匹配 InVES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