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库车坳陷东部阿合组地层水化学特征及其油气响应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海祖 徐同 +4 位作者 谢亚妮 张慧芳 凡闪 陈常超 朱传庆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17-2027,共11页
【研究目的 】地层水作为油气运移的载体,对油气成藏具有重要意义。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东部侏罗系阿合组油气藏的油水分布关系复杂,地层水特征及其与油气藏的关系缺少系统研究。【研究方法 】为了明确地层水化学特征及其与油气藏之间的... 【研究目的 】地层水作为油气运移的载体,对油气成藏具有重要意义。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东部侏罗系阿合组油气藏的油水分布关系复杂,地层水特征及其与油气藏的关系缺少系统研究。【研究方法 】为了明确地层水化学特征及其与油气藏之间的关系,在对地层水样品筛选的基础上,对库车东部阿合组的地层水测试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地层水的水型、矿化度、离子比例系数的分布特征及其油气意义。【研究结果 】阿合组的地层水主要为NaHCO_(3)型,其次为CaCl_(2)型和MgCl_(2)型,矿化度相对较低。地层水的矿化度、离子比例系数具有受构造控制的特点:在构造的开启区、地层的尖灭区,地层水主要为低矿化度的NaHCO_(3)型,钠氯系数、脱硫酸系数较高且变质系数为负值,而封闭性的地层中地层水具有相反的化学特征。【结论 】地层水化学特征与油水层的平面分布特征有较好的耦合关系,以迪北油气藏为例,依奇克里克断裂以北虽经历过油气的充注,但已经生成的油气沿着断裂逸散,低矿化度、高钠氯系数、高脱硫酸系数、低变质系数及高高岭石含量表明地层受到了沿断裂进入大气降水的影响;而断裂以南相反的地层水化学特征及高岭石含量反映地层封闭性较好,受大气降水影响小,对应了气藏的分布。地层水的化学特征与油气藏的分布关系为后续致密油气藏的勘探开发和评价提供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水 离子比例系数 油水分布 油气勘查工程 库车东部 塔里木盆地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东北缘吐格尔明背斜和阳北断裂带构造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蒋俊 缪卫东 +9 位作者 赵凤全 李君 袁瑞 周慧 邓晓睿 王珊 董才源 黄智斌 师斌 汲雷昌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8-299,共12页
吐格尔明背斜和阳北断裂位于塔里木盆地北缘,南天山山前库车褶皱冲断带的东段,两者均为基底卷入型构造。阳北断裂是一个反转构造,其变形历史可以追溯到侏罗纪—白垩纪的正断层;新生代构造反转,发生了多期冲断变形加速期,分别发生于白垩... 吐格尔明背斜和阳北断裂位于塔里木盆地北缘,南天山山前库车褶皱冲断带的东段,两者均为基底卷入型构造。阳北断裂是一个反转构造,其变形历史可以追溯到侏罗纪—白垩纪的正断层;新生代构造反转,发生了多期冲断变形加速期,分别发生于白垩纪末—古近纪初、古近纪末—新近纪初、中新世早期、上新世和第四纪。吐格尔明背斜构造带是阳北断裂中新世早期及以后的冲断作用派生出来的一个次级基底卷入型构造变形带。它由吐格尔明背斜及其南、北两条呈背冲关系的逆冲断层组成。背斜核部元古宇变质岩出露地表;中、新生界直接不整合于变质岩之上,缺失全部古生界,说明研究区可能属于一个长期存在的古生代古隆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侏罗—白垩纪正断层 新生代逆冲断层 反转构造 基底卷入构造 元古宇变质岩 古隆起 吐格尔明背斜 阳北断裂 库车褶皱冲断带东段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东部震旦—寒武白云岩类型及成因 被引量:26
3
作者 刘永福 桑洪 +2 位作者 孙雄伟 党青宁 朱长见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7-31,共5页
通过详细的岩芯描述及镜下薄片观察,对塔东地区近年钻遇的震旦系至寒武系白云岩进行了初步研究,总结出该区白云岩主要由结晶白云岩(粗晶、中晶、细晶、粉晶白云岩和粉-泥晶或泥-粉晶白云岩)、残余藻纹层白云岩、残余鲕粒白云岩组成。通... 通过详细的岩芯描述及镜下薄片观察,对塔东地区近年钻遇的震旦系至寒武系白云岩进行了初步研究,总结出该区白云岩主要由结晶白云岩(粗晶、中晶、细晶、粉晶白云岩和粉-泥晶或泥-粉晶白云岩)、残余藻纹层白云岩、残余鲕粒白云岩组成。通过碳、氧同位素、均一包裹体测温、白云石有序度分析及微观岩石薄片研究将该地区的白云岩总结为渗透回流白云石化、混合水白云石化、高温热液(水)白云石化3种成因。其中,高温热液(水)白云石化作用最有利于本地区储集空间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东部 震旦系 寒武系 白云岩 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东部寒武系白云岩储层及相控特征 被引量:30
4
作者 邵龙义 韩俊 +4 位作者 马锋 刘永福 许怀先 邬光辉 吉丛伟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53-961,共9页
根据钻井岩心、薄片、物性等数据资料,对塔里木盆地东部寒武系白云岩储层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沉积相对储层形成的控制作用。塔东地区寒武系白云岩可分为交代白云岩及缝洞充填型白云岩两大类型,交代白云岩又可分为泥粉晶白云岩、细—中... 根据钻井岩心、薄片、物性等数据资料,对塔里木盆地东部寒武系白云岩储层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沉积相对储层形成的控制作用。塔东地区寒武系白云岩可分为交代白云岩及缝洞充填型白云岩两大类型,交代白云岩又可分为泥粉晶白云岩、细—中晶白云岩、粗晶白云岩以及角砾状白云岩等次级类型。白云岩的储集空间主要以晶间孔隙、溶蚀孔隙、缝合线孔隙和裂缝为主,裂缝起到了连通孔隙的作用,储集空间组合类型以裂缝—孔洞型为主。研究表明:交代白云岩具有明显的相控特点,东侧的英东—罗西一带的交代白云岩主要发育在内缓坡背景的台地边缘浅滩、开阔台地及潮坪相带,而在西侧的古城4井一带的交代白云岩以角砾状白云岩为主,发育于环边陆棚的礁前斜坡带。白云岩储层发育除受后期成岩作用(白云化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和断裂等因素影响外,主要受早期沉积相带的控制,内缓坡是储层发育的有利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东部 寒武系 白云岩储层 相控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东部断裂系统及其构造演化 被引量:38
5
作者 卢华复 王胜利 +5 位作者 罗俊成 舒良树 桑洪 朱文斌 李毓丰 金英爱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33-441,共9页
通过逾3 000 km地震剖面的精细解释,构建了塔里木盆地东部的断裂系统,它们分别是孔雀河断裂系统、东南断裂系统和伸展断裂系统。NW走向的孔雀河断裂系统包括古生代和早三叠世活动的孔雀河斜坡构造楔、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活动的英吉苏右... 通过逾3 000 km地震剖面的精细解释,构建了塔里木盆地东部的断裂系统,它们分别是孔雀河断裂系统、东南断裂系统和伸展断裂系统。NW走向的孔雀河断裂系统包括古生代和早三叠世活动的孔雀河斜坡构造楔、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活动的英吉苏右行剪切挤压断裂系和新生代活动的孔雀河断裂。孔雀河断裂系统在晚古生代与塔里木地块和准噶尔地块的碰撞相关,中生代受阿莫尔海关闭构造事件的影响,新生代与印-藏碰撞相关。东南断裂系统包括志留纪的走向NE向NW逆冲的车尔臣断裂,它在白垩纪再次活动,还有新近纪和第四纪活动的NEE走向的阿尔金左行剪切挤压断裂。东南断裂系统志留纪与塔里木地块和中昆仑地体的碰撞相关,中、新生代与拉萨地体-羌塘地体碰撞和印-藏碰撞相关。伸展断裂系统发育于寒武纪、奥陶纪、早志留世、中-晚侏罗世和古近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吉苏走滑断裂系 孔雀河断裂系统 东南断裂系统 伸展断裂系统 塔里木盆地东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东部满东1井志留系天然气成因与成藏期初步分析 被引量:19
6
作者 肖中尧 卢玉红 +3 位作者 吴懿 赵福元 钱玲 金英爱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62-273,283,共13页
满东1气藏的发现是塔里木盆地东部地区油气勘探获得新突破的重要标志。本文充分利用目前所获得的大量地质和地球化学资料,从天然气的组份特征、成因类型、成熟度和气源对比等方面对该井天然气的成因进行了分析,认为满东1井天然气属于海... 满东1气藏的发现是塔里木盆地东部地区油气勘探获得新突破的重要标志。本文充分利用目前所获得的大量地质和地球化学资料,从天然气的组份特征、成因类型、成熟度和气源对比等方面对该井天然气的成因进行了分析,认为满东1井天然气属于海相腐泥型天然气,来源于寒武系下奥陶统海相过成熟烃源岩,烃类气体组成具有油裂解气的特征。海相泥质烃源岩中氨基粘土矿物在过成熟阶段分解并氧化,形成大量的氮气,导致满东1气藏高含氮气。包裹体和埋藏史研究结果表明满东1气藏成藏过程复杂,主要成藏期为燕山喜马拉雅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天然气 志留系 成藏条件 组份特征 成因类型 成熟度 气源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东部地区寒武系—奥陶系沉积相分析 被引量:27
7
作者 胡九珍 冉启贵 +3 位作者 刘树根 孙玮 王东 张长俊 《岩性油气藏》 CSCD 2009年第2期70-75,共6页
以单井沉积相分析为基础,结合地表露头资料、岩心观察、岩屑录井及薄片鉴定分析,确定出塔里木盆地东部地区寒武系—奥陶系沉积相类型为深海相、半深海—等深积岩相、浅海相和碳酸盐岩台地相,并进一步划分出若干亚相和微相。在沉积微相... 以单井沉积相分析为基础,结合地表露头资料、岩心观察、岩屑录井及薄片鉴定分析,确定出塔里木盆地东部地区寒武系—奥陶系沉积相类型为深海相、半深海—等深积岩相、浅海相和碳酸盐岩台地相,并进一步划分出若干亚相和微相。在沉积微相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早寒武世—中奥陶世各时期的沉积相模式、平面展布特征和演化规律,认为早寒武世主要于东部发育台盆模式,中晚寒武世台盆模式更为明显,持续至早—中奥陶世该区中部发育深水坳拉槽沉积区,西部和东部则为台地相区及过渡带,为典型的三分结构。在台地与深海盆的边缘带发育礁滩储集体,有利于储层的发育。成岩作用类型复杂多样,其中以破坏性成岩作用占主导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 沉积演化 寒武系-奥陶系 塔东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东地区构造热事件及其对原油裂解的影响 被引量:15
8
作者 冉启贵 程宏岗 +3 位作者 肖中尧 叶信林 伍大茂 桑洪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41-548,共8页
塔东地区目前共有7口探井钻遇油气勘探潜力较大的寒武系—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地层。主要对这7口井古生界的有机质成熟度资料做了系统分析,发现其中2口井古生界有机质成熟度剖面呈直线型,属于正常的地热演化剖面;另外5口井古生界有机质成... 塔东地区目前共有7口探井钻遇油气勘探潜力较大的寒武系—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地层。主要对这7口井古生界的有机质成熟度资料做了系统分析,发现其中2口井古生界有机质成熟度剖面呈直线型,属于正常的地热演化剖面;另外5口井古生界有机质成熟度存在非常明显的拐点;7口井古生界与中新生界的有机质成熟度之间不连续,即有明显的"断层",表明塔东隆起区及斜坡区古生界地层的有机质成熟度增加并不是由于沉积埋藏造成的,而是由于深部的异常热事件造成的。从成熟度变化分析,异常热事件在垂向上主要影响下古生界地层,在平面上异常成熟度现象分布在走滑性深大断裂带附近,远离走滑性深大断裂带的井中有机质成熟度表现为正常的热演化剖面,说明在塔东地区异常热事件与深大断裂有关,称之为构造热事件。构造热事件成为塔东隆起或斜坡区在中新生代时古生界原油裂解的主要热动力。7口探井中多期沥青的存在,进一步说明该地区有过后期原油裂解,同一样品中沥青反射率存在明显的差异,反映沥青是在不同阶段形成的。其中1期沥青分布区域没有受到异常热事件影响,沥青只是早期正常埋藏成因;对2期沥青分析说明有1期后期异常热事件,与该区断裂主要活动时期(J3末)是一致的;对3期沥青分析说明存在2期后期异常热事件,与车尔臣断裂带的2期活动(S3—D2、J3末)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热事件 原油裂解 有机质成熟度 沥青反射率 车尔臣断裂系统 塔东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东部地区寒武系白云岩成因类型 被引量:20
9
作者 金振奎 杨有星 +2 位作者 余宽宏 王哲 董晨晨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47-756,共10页
塔里木盆地东部地区(简称塔东地区)寒武系白云岩主要有泥—粉晶白云岩、细晶白云岩和中—粗晶白云岩。通过岩石学特征、有序度、碳氧同位素、锶同位素比值、阴极发光和微量元素等分析,认为该地区有4种成因的白云岩,即深水回流准同生白... 塔里木盆地东部地区(简称塔东地区)寒武系白云岩主要有泥—粉晶白云岩、细晶白云岩和中—粗晶白云岩。通过岩石学特征、有序度、碳氧同位素、锶同位素比值、阴极发光和微量元素等分析,认为该地区有4种成因的白云岩,即深水回流准同生白云岩、潮坪蒸发泵准同生白云岩、回流渗透白云岩以及深埋藏白云岩。不同类型的白云岩,其岩性及地球化学特征不同。深水回流准同生白云岩为泥—粉晶白云岩,分布在塔东盆地中,是附近的碳酸盐岩台地上蒸发浓缩形成的咸化海水在重力作用下沿海底回流到深水盆地中并使刚沉积不久的灰泥发生白云化而形成的。潮坪蒸发泵准同生白云岩亦为泥—粉晶白云岩,形成于台地潮坪环境。回流渗透白云岩为细晶白云岩,发育于潮坪准同生白云岩和蒸发岩之下。深埋藏白云岩为中—粗晶白云岩,是石灰岩在地下深处由循环流动的富含Mg2+、Ca2+的地层水白云化形成的,Mg2+、Ca2+主要来自于已经存在的白云岩的溶蚀,而非来自页岩压实排替出来的地层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东部地区 寒武系 深水回流准同生白云岩 蒸发泵准同生白云岩 回流渗透白云岩 深埋藏白云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东地区英东2井寒武系-奥陶系储层流体地球化学示踪 被引量:9
10
作者 王东 王国芝 +1 位作者 刘树根 丁代淑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67-876,共10页
系统分析了英东2井中、上寒武统和中、下奥陶统围岩及裂缝中充填物的碳、氧、锶同位素、稀土元素及流体包裹体等地球化学特征。在此基础上,根据示踪流体的形成期次、来源,划分流体充注的时序关系,探讨流体对储层改造的影响,进而对油气... 系统分析了英东2井中、上寒武统和中、下奥陶统围岩及裂缝中充填物的碳、氧、锶同位素、稀土元素及流体包裹体等地球化学特征。在此基础上,根据示踪流体的形成期次、来源,划分流体充注的时序关系,探讨流体对储层改造的影响,进而对油气动态保存条件进行探索性评价。流体地球化学研究表明,中、上寒武统和中、下奥陶统存在3期外来壳源富锶流体,其中第一期流体的87Sr/86Sr比值为0.710 8,第二期流体的87Sr/86Sr比值介于0.709 8~0.710 0,最晚一期为来自地壳深部的热液流体,其87Sr/86Sr比值为0.713 8。3期流体对储层的储集性能均起到了破坏性作用,但晚期热液流体在对储层改造的同时具有一定的建设性作用。最早一期流体充注时,中、上寒武统储层具有相对较好的油气保存条件;随后两期流体充注时,中、上寒武统储层不再具有保存油气的能力。流体地球化学示踪为动态了解英东构造带乃至整个塔东地区深部流体活动提供了一个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流体包裹体 地球化学示踪 储层流体 英东2井 寒武系 奥陶系 塔东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东地区下古生界固体沥青特征与油气成藏 被引量:8
11
作者 程宏岗 魏国齐 +4 位作者 冉启贵 伍大茂 刘立炜 肖中尧 桑洪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40-46,共7页
塔里木盆地东部地区下古生界固体沥青比较发育,由于固体沥青是原油裂解的产物,分析其特征和形成期次有助于了解该区油气的生成、运移历史。为此,研究了该区下古生界各地层中固体沥青的富集形式、产状、类型、含量及分布特征,将下古生界... 塔里木盆地东部地区下古生界固体沥青比较发育,由于固体沥青是原油裂解的产物,分析其特征和形成期次有助于了解该区油气的生成、运移历史。为此,研究了该区下古生界各地层中固体沥青的富集形式、产状、类型、含量及分布特征,将下古生界富含的固体沥青划分为源内沥青和储层沥青2种类型,并根据产状细分出7种类别。该区固体沥青含量整体上并不太高,源内沥青主要分布于碳质泥岩中,而储层沥青主要分布于碳酸盐岩中;层位上,下古生界主要以源内沥青为主,储层沥青仅见于该区东、西部上寒武统白云岩和中下奥陶统石灰岩中,沥青含量整体上以寒武系为最高。固体沥青形成期次研究结果表明,该区不同构造单元发育不同期次的固体沥青:①只受沉积埋藏作用而形成的单峰型沥青,主要分布在库尔勒鼻隆和罗布泊鼻隆西部地区;②受沉积埋藏及1期构造热事件影响而形成的双峰型沥青,主要分布在英吉苏凹陷及其东南部地区;③受沉积埋藏及2期构造热事件影响而形成的三峰型甚至多峰型沥青,主要分布在古城鼻隆和塔东低凸起。结论认为:塔东隆起区和斜坡区下古生界不但可能发育古油藏,而且原油发生多期裂解,晚期油气可能再次聚集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东部 固体沥青 早古生代 源内沥青 储层沥青 多峰型 碳质泥岩 原油裂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云岩储集层埋藏溶蚀作用特征及意义——以塔里木盆地东部下古生界为例 被引量:60
12
作者 金振奎 余宽宏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28-434,共7页
根据岩心、薄片、物性特征及碳、氧、锶同位素组成特征,研究塔里木盆地东部下古生界白云岩储集层特征、溶蚀作用特征及机理。块状溶蚀孔洞型白云岩为塔东地区最主要的储集岩类型,溶蚀孔洞以中小孔为主,分布较密集。溶蚀孔洞及裂缝充填物... 根据岩心、薄片、物性特征及碳、氧、锶同位素组成特征,研究塔里木盆地东部下古生界白云岩储集层特征、溶蚀作用特征及机理。块状溶蚀孔洞型白云岩为塔东地区最主要的储集岩类型,溶蚀孔洞以中小孔为主,分布较密集。溶蚀孔洞及裂缝充填物δ18O值偏负,一般远低于围岩;δ13C值略偏负,部分正值;87Sr/86Sr值略偏高。包裹体成分中CH4、CO2含量较高,部分包裹体H2S含量也较高,包裹体形成时有机质已经进入高演化阶段,反映深埋藏环境。大量硅化作用以及较高的均一温度均反映热液活动。溶蚀作用主要包括有机酸溶蚀、热水溶蚀;酸性流体主要有有机质演化过程中产生的有机酸、CO2、H2S,以及硫酸盐还原产生的H2S和深部火山活动带来的CO2;热流体作为酸性流体的载体,克服溶蚀作用动力学障碍,完成了对深层白云岩的溶蚀。深大断裂及其伴生断裂为热流体运移提供通道,白云石化作用形成的晶间孔以及压实作用下形成的微裂缝使得酸性流体呈弥散状扩散并对白云岩储集层进行整体溶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东 下古生界 白云岩 溶蚀孔洞 埋藏溶蚀 酸性流体 热流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东部地区构造特征及其演化 被引量:10
13
作者 韩长伟 马培领 +3 位作者 朱斗星 杜大伟 肖江 刘雪梅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1-135,共5页
在综合地震、测井、地质等各类资料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塔东地区的构造特征及断裂系统。塔里木盆地是一个典型的多期叠合的复合型盆地,塔东地区主要经历了四个构造演化阶段:基底形成阶段(前震旦纪)、残余古隆起形成阶段(前侏罗纪)、陆... 在综合地震、测井、地质等各类资料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塔东地区的构造特征及断裂系统。塔里木盆地是一个典型的多期叠合的复合型盆地,塔东地区主要经历了四个构造演化阶段:基底形成阶段(前震旦纪)、残余古隆起形成阶段(前侏罗纪)、陆内坳陷盆地阶段(侏罗-白垩纪)、内克拉通盆地阶段(新生代)。塔东地区断裂系统的发育具有分组性、分期性的特点,北东向断裂体系形成较早(加里东-印支期),北西向和近南北向断裂体系形成较晚(印支-喜山期)。受断裂系统控制,塔东地区在垂向上可划分为前震旦系基底、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四大构造层,其中古生界与中新生界构造层在形成、演化上具有巨大的差异性,构造格局截然不同。在明确了构造格局与断裂系统的形成演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划分了塔东地区的三级构造单元,从而很好的指导了该区油气勘探工作的深入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塔东 断裂 构造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液作用对塔东地区寒武系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邵红梅 卢曦 +1 位作者 李国蓉 孟祥豪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77-282,共6页
热液活动对塔东地区白云岩储集层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综合应用岩石薄片显微镜鉴定、阴极发光分析、碳氧同位素分析、微量元素分析、稀土元素分析等技术,研究了热液地质作用对塔东地区寒武系白云岩储集层的影响,建立了热液作用的期次及... 热液活动对塔东地区白云岩储集层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综合应用岩石薄片显微镜鉴定、阴极发光分析、碳氧同位素分析、微量元素分析、稀土元素分析等技术,研究了热液地质作用对塔东地区寒武系白云岩储集层的影响,建立了热液作用的期次及其岩石矿物学和地球化学识别标志。对寒武系碳酸盐岩储集层具有改造意义的热液作用有两期,Ⅰ期热液作用发生在中-晚奥陶世,在寒武系白云岩中形成裂缝,而对泥灰岩层段改造较弱或未改造;Ⅱ期热液作用发生在二叠纪末,表现为研究区内广泛的热液溶蚀作用,形成寒武系重要的溶蚀缝洞型白云岩储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塔东地区 热液作用 热液溶蚀作用 热液成因白云岩 碳酸盐岩储集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车坳陷东部古近系—白垩系储层控制因素及有利勘探区 被引量:23
15
作者 沈扬 马玉杰 +3 位作者 赵力彬 张荣虎 寿建峰 张惠良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6-142,共7页
库车坳陷东部山前复杂构造区储层受沉积相、成岩作用、埋深及构造应力等多种因素控制,有效储层分布预测难度大。通过综合研究,首次建立起库车东部白垩系对比关系,明确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在库车东部广泛分布,受沉积微相及物源分布影响,... 库车坳陷东部山前复杂构造区储层受沉积相、成岩作用、埋深及构造应力等多种因素控制,有效储层分布预测难度大。通过综合研究,首次建立起库车东部白垩系对比关系,明确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在库车东部广泛分布,受沉积微相及物源分布影响,储层物性具有从东到西、从北到南变好的趋势。刚性颗粒含量较高的储层预测有效埋深可以大于7000m。古构造应力对储层的构造压实作用从造山带向盆地减弱。结合多种控制因素预测了有利储层勘探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控制因素 有利勘探区 古近系 白垩系 库车坳陷东部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东地区古城4井上寒武统-中、上奥陶统流体地球化学示踪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东 王国芝 +3 位作者 冉启贵 刘树根 胡九珍 张长俊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86-591,共6页
通过对塔东地区古城4井上寒武统和中、上奥陶统碳酸盐岩围岩及充填物的碳、氧、锶同位素地球化学和流体包裹体成分的对比研究表明,充填于中、上奥陶统和上寒武统的流体分属于2个不同来源的流体体系。充填于中、上奥陶统灰岩裂缝中方解... 通过对塔东地区古城4井上寒武统和中、上奥陶统碳酸盐岩围岩及充填物的碳、氧、锶同位素地球化学和流体包裹体成分的对比研究表明,充填于中、上奥陶统和上寒武统的流体分属于2个不同来源的流体体系。充填于中、上奥陶统灰岩裂缝中方解石脉的w(87Sr)/w(86Sr)介于0.7084~0.7088,它与早奥陶世海水的w(87Sr)/w(86Sr)相近;流体体系为CH4-H2O体系;充填物与围岩间具有明显的碳、氧同位素差异,表明上部流体体系中的流体来自于奥陶系地层本身。上寒武统白云岩裂缝中方解石脉的w(87Sr)/w(86Sr)为0.7138,明显地高于同时代海水的锶同位素值;流体体系为CO2-H2O体系;下部流体体系中的流体为外来富锶流体。上、下流体体系间互不连通暗示着上寒武统地层具有相对较好的保存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武系 奥陶系 流体 地球化学 塔东地区 古城4井 碳、氧、锶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古东奥陶系断裂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 被引量:20
17
作者 王福焕 王振宇 +2 位作者 张云峰 陈景山 何江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1年第1期15-20,2,共6页
断裂及与之伴生的裂缝系统是轮古东奥陶系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该区发育三级断裂,Ⅰ级断裂为轮南断裂、桑塔木组断裂和轮南63断裂3条深大断裂,形成于晚加里东—早海西期,具有封闭性;Ⅱ级断裂为南北向走滑断裂,形成于晚海西期,为张性断裂... 断裂及与之伴生的裂缝系统是轮古东奥陶系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该区发育三级断裂,Ⅰ级断裂为轮南断裂、桑塔木组断裂和轮南63断裂3条深大断裂,形成于晚加里东—早海西期,具有封闭性;Ⅱ级断裂为南北向走滑断裂,形成于晚海西期,为张性断裂;Ⅲ级断裂为早期发育的北东、北西向共轭断裂,发育在南北向Ⅱ级走滑断裂的东、西两侧,形成于早海西期。奥陶系良里塔格组、一间房组和鹰山组油气成藏受Ⅱ、Ⅲ级断裂的控制。断裂控制了油气的运移和分布,油气藏具有多期充注的特征,充注期次与断裂活动一致,油气充注点通常位于断裂的转折点和交叉点,油气分布呈"准层状"且各层"整体含油气"。沿断裂布井是该区在奥陶系获高产的最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 油气成藏 奥陶系 轮古东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塔东地区寒武系划分与对比 被引量:16
18
作者 蔡习尧 窦丽玮 +2 位作者 蒋华山 余腾孝 曹自成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39-545,共7页
通过对塔东北库鲁克塔格地区寒武系剖面的观察与对比分析,结合尉犁1井寒武系的综合研究,按国际上采用的寒武系4分方案,提出了该区寒武系4统4组新的划分标准;识别出"反勺形伽马段"与"特高伽马段"2个标志层,在西山布... 通过对塔东北库鲁克塔格地区寒武系剖面的观察与对比分析,结合尉犁1井寒武系的综合研究,按国际上采用的寒武系4分方案,提出了该区寒武系4统4组新的划分标准;识别出"反勺形伽马段"与"特高伽马段"2个标志层,在西山布拉克组—莫合尔山组获得了丰富的多门类化石,并在区内寒武系识别出了1次具有全球等时对比意义的重大地质事件(ZHUCE)。通过地层的划分对比,指出作为槽盆相寒武系典型井(塔东1、2井)缺失寒武纪初期的沉积,表明震旦纪末"满加尔坳拉槽"南端未达塔东1—塔东2井一线。该区寒武系层序地层共划分为4个Ⅱ级、6个Ⅲ级层序,这为沉积相、构造运动及油气成藏等其他学科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地层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石 地质事件 地层划分对比 寒武系 塔东地区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东地区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运聚探讨 被引量:4
19
作者 兰晓东 朱炎铭 +1 位作者 冉启贵 程宏岗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24-329,共6页
塔东地区存在两套烃源岩,根据对样品组分、碳氢同位素及轻烃组分等方面的综合分析,塔东地区天然气属于有机海相油型气,来自于寒武系—奥陶系烃源岩,形成温度较高,属于高温裂解气。结合碳同位素特征和天然气运移指数ΔR3对该区天然气运... 塔东地区存在两套烃源岩,根据对样品组分、碳氢同位素及轻烃组分等方面的综合分析,塔东地区天然气属于有机海相油型气,来自于寒武系—奥陶系烃源岩,形成温度较高,属于高温裂解气。结合碳同位素特征和天然气运移指数ΔR3对该区天然气运聚规律进行了探讨,大致方向由构造低部位向构造高部位运移。从英南2井来看,其气藏充注过程至少有两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组成 成因类型 地球化学特征 天然气运移和聚集 塔东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和田河东地区断裂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16
20
作者 马海陇 王震 +4 位作者 邓光校 文欢 张长建 丁立明 蒋海军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29-334,共6页
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低级别断裂研究较少,和田河东地区低级别断裂非常发育,具有研究代表性。文中通过三维地震资料的精细解析,基于构造地质学相关理论,对断裂特征、期次、演化等进行分析,进而探讨低级别断裂的油气地质意义。研究发现:研... 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低级别断裂研究较少,和田河东地区低级别断裂非常发育,具有研究代表性。文中通过三维地震资料的精细解析,基于构造地质学相关理论,对断裂特征、期次、演化等进行分析,进而探讨低级别断裂的油气地质意义。研究发现:研究区发育NNE、EW、NW转NNW、近NS向4组断裂体系,纵向上分为4个构造层,断裂主要集中于基底和下构造层。其主要经历了4期构造运动,加里东早期形成NW转NNW向弧形正断层;加里东中晚期是NNE向及近EW向走滑断裂带主要活动期;海西晚期断裂活动弱,仅褶曲变形;喜山期仅近SN向逆冲断裂活动。奥陶系潜在发育断溶体油气藏、寒武系潜在发育断背斜、断块油气藏。NNE向走滑断裂控制的奥陶系断溶体及寒武系断块油气藏类型值得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断裂 形成演化 油气地质意义 和田河东地区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