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自然伽马测井的煤系关键金属精细勘探技术 被引量:1
1
作者 边晓 王雷 +6 位作者 王喜军 杨敏芳 叶攀 祖淯文 索金玲 邵龙义 鲁静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531-2540,共10页
滇东—黔西上二叠统煤系底部赋存着累积厚度达数米、以自然伽马测井正异常为特征的Nb-Zr-REY-Ga型关键金属矿层,是我国最有开发潜力的煤系关键金属资源之一。当前对该矿层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关键金属物质来源、赋存状态和成矿模式等方面,... 滇东—黔西上二叠统煤系底部赋存着累积厚度达数米、以自然伽马测井正异常为特征的Nb-Zr-REY-Ga型关键金属矿层,是我国最有开发潜力的煤系关键金属资源之一。当前对该矿层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关键金属物质来源、赋存状态和成矿模式等方面,而利用自然伽马测井数据对该矿层进行定量识别和浓度计算等工作还未开展过,尽管这项工作对将来这些矿层关键金属的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Zr和Ga两种元素为例,利用收集和实测的关键金属浓度及其对应的自然伽马值等数据,进行了基于自然伽马测井的关键金属矿层精细勘探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Zr和Ga元素浓度的预测模型分别为y=133.42x^(2)+262.23x+224.43和y=31.587e^(0.2273x),指示两者最低开发利用浓度(2000μg/g和50μg/g)对应的自然伽马值分别为2.8 pA/kg和2.0 pA/kg。发现Haar小波3层分解获得的预测矿层位置与地球化学实测的矿层位置吻合度最高。预测模型验证结果表明,Zr和Ga元素浓度预测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14.21%和10.97%,矿层厚度预测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4.16%和4.82%,说明论文建立的关键金属精细勘探技术可以精确识别研究区关键金属矿层浓度和厚度,对滇东—黔西地区Nb-Zr-REY-Ga型关键金属矿层的精细勘探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东—黔西地区 煤系关键金属 上二叠统煤系 自然伽马测井 小波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东部与云贵湖区富营养化控制标准对比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许秋瑾 朱延忠 +1 位作者 郑丙辉 赵伟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046-2051,共6页
以我国东部湖区及云贵湖区主要湖泊2005~2008年的监测数据和国际公认的湖泊富营养化叶绿素a含量分级为基础,通过频率统计方法,对叶绿素a、总氮(TN)、总磷(TP)、透明度(SD)和高锰酸盐指数(CODMn)进行了统计分析,并根据反退化原则,计算... 以我国东部湖区及云贵湖区主要湖泊2005~2008年的监测数据和国际公认的湖泊富营养化叶绿素a含量分级为基础,通过频率统计方法,对叶绿素a、总氮(TN)、总磷(TP)、透明度(SD)和高锰酸盐指数(CODMn)进行了统计分析,并根据反退化原则,计算了两湖区湖泊富营养化控制指标的建议值.结果表明,东部湖区湖泊富营养化控制标准的建议值为TN:1.65mg/L,TP:0.100mg/L,SD:0.45m,CODMn:4.50mg/L;云贵湖区为TN:1.00 mg/L,TP:0.045 mg/L,SD:1.10m,CODMn:4.00mg/L.云贵高原湖区氮磷营养盐控制指标值绝对值低,相应控制标准比东部平原湖区严,主要原因是东部平原湖区受人类活动影响强烈,目前的水环境总体质量劣于云贵湖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部湖区 云贵湖区 富营养化 标准 频率统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部海区岩石层结构的区域综合地球物理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吴健生 王家林 +1 位作者 陈冰 张新兵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884-3895,共12页
结合新一轮编图工作的开展,中国东部海区重、磁平面图件在拼入新资料同时,也包含了邻区朝鲜半岛,台湾岛,日本海,菲律宾海等地区的资料.本文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研究区重、磁异常特征,利用重、磁资料反演莫霍面、居里面,进而求取了热岩石... 结合新一轮编图工作的开展,中国东部海区重、磁平面图件在拼入新资料同时,也包含了邻区朝鲜半岛,台湾岛,日本海,菲律宾海等地区的资料.本文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研究区重、磁异常特征,利用重、磁资料反演莫霍面、居里面,进而求取了热岩石层底界面,对重、磁数据进行了突出断裂带信息的处理,确定了13条重要断裂带的展布,将研究区划分为8个块体和4个结合带,它们具有"东西成带、南北分块"的特征,是"2条锋线"作用的产物.研究表明,江—绍断裂带向东延伸进入海区,虽然受东海陆架西缘断裂带的切割,但仍继续往东延伸,可能延至朝鲜半岛南端与济州岛南缘断裂带相接;在朝鲜半岛西缘地球物理场存在NNW—NW的明显界线,可解释为断裂带,称之黄海东缘断裂带,中国大陆东部的五莲—青岛断裂带与黄海东缘断裂带和济州岛南缘断裂带共同构成中朝和扬子块体的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部海区 岩石层结构 综合地球物理研究 块体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东及邻区武陵运动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2
4
作者 戴传固 陈建书 +2 位作者 卢定彪 马会珍 王雪华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0年第1期78-84,共7页
黔东及邻区武陵运动对该地区影响明显,形成了中、晚元古代地层之间的不整合接触关系。贵州梵净山北及湖南大庸、岳阳、平江地区是武陵运动的构造高位区,向南东方向在平面上出现有规律变化,表现为上覆地层从缺失区至沉积区,接触关系从高... 黔东及邻区武陵运动对该地区影响明显,形成了中、晚元古代地层之间的不整合接触关系。贵州梵净山北及湖南大庸、岳阳、平江地区是武陵运动的构造高位区,向南东方向在平面上出现有规律变化,表现为上覆地层从缺失区至沉积区,接触关系从高角度不整合、低角度不整合至平行不整合,中元古代地层的变形变质程度逐渐减弱;反映出该地区武陵运动的中心位置为贵州梵净山、湖南大庸、岳阳、平江一线,是南华狭窄洋盆萎缩、消亡,扬子古陆与华夏古陆的汇聚碰撞形成华南板块,中元古代该地区洋陆转换历程的具体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陵运动 地质意义 黔东及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东-黔西地区现今地应力场与二叠系煤储层渗透率特征 被引量:3
5
作者 鞠玮 王胜宇 +3 位作者 姜波 苗琦 李明 黄沛铭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79-186,共8页
现今地应力状态(大小和方向)和煤储层渗透率是影响煤层气勘探开发的重要地质因素。基于震源机制解反演、水力压裂等方法确定了滇东-黔西地区现今地应力状态,揭示了二叠系煤层地应力大小垂向变化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剖析了滇东-黔西地区二... 现今地应力状态(大小和方向)和煤储层渗透率是影响煤层气勘探开发的重要地质因素。基于震源机制解反演、水力压裂等方法确定了滇东-黔西地区现今地应力状态,揭示了二叠系煤层地应力大小垂向变化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剖析了滇东-黔西地区二叠系煤储层渗透率发育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滇东-黔西地区水平最大主应力(S_(H,max))方向总体为WNW-ESE向;水平最大主应力为2.67~29.84 MPa,平均为14.10 MPa,水平最小主应力(S_(h,min))为1.85~23.76 MPa,平均为10.36 MPa,垂向应力(S_(v))为0.86~31.93 MPa,平均为14.49 MPa。现今地应力大小随煤层埋深的增加而增大,在垂向分布上呈现出分带性,在600 m以浅,地应力分布整体表现为S_(H,max)>S_(v)>S_(h,min),水平最大主应力起主导作用,为大地动力场型,而在700 m以深之后,地应力机制转换为S_(v)>S_(H,max)>S_(h,min),垂向应力起主导作用,为大地静力场型,地应力垂向转换深度为600~700 m。滇东-黔西地区二叠系煤储层渗透率的变化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天然裂隙发育特征与现今地应力状态耦合对该区煤储层渗透性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今地应力场 煤储层渗透率 二叠系煤层 滇东-黔西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西滇东早三叠世卡以头组石松类大孢子的地质意义
6
作者 李慧 喻建新 +2 位作者 黄其胜 史骁 黄程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8-179,共12页
在黔西滇东地区海陆过渡相密德剖面早三叠世卡以头组发现了大量的大孢子印痕化石,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的观察,对大孢子的形态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共分为9属16种(包括未定种),其中最丰富的是Trileites,其次为Maexisporites,Tria... 在黔西滇东地区海陆过渡相密德剖面早三叠世卡以头组发现了大量的大孢子印痕化石,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的观察,对大孢子的形态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共分为9属16种(包括未定种),其中最丰富的是Trileites,其次为Maexisporites,Triangulatisporites,Horstisporites,Aneuletes,其余仅个别.这一研究丰富了该地区的生物化石种类和植物面貌,进一步验证了卡以头组的时代为早三叠世早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孢子 石松植物 卡以头组 黔西滇东 早三叠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渝东南—黔北地区赫南特期冰川事件的沉积响应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远翀 梁薇 +2 位作者 牟传龙 周恳恳 葛祥英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2-241,共10页
奥陶纪末的赫南特期爆发全球冰川事件,渝东南—黔北地区赫南特期沉积的观音桥组,从岩相、古生物组合、古环境等方面表现出该地区对赫南特期冰川事件的响应。通过对观音桥组沉积特征的分析,发现其主要分为3类:一类为颗粒灰岩,细分为泥晶... 奥陶纪末的赫南特期爆发全球冰川事件,渝东南—黔北地区赫南特期沉积的观音桥组,从岩相、古生物组合、古环境等方面表现出该地区对赫南特期冰川事件的响应。通过对观音桥组沉积特征的分析,发现其主要分为3类:一类为颗粒灰岩,细分为泥晶生屑砂屑灰岩和亮晶鲕粒灰岩、亮晶砂屑灰岩等,含珊瑚等化石,代表了中高能量的浅滩环境;一类主要为粉砂质灰岩、粉砂质泥灰岩组合,含腕足类及三叶虫动物群,沉积环境为潮坪。这两类是近岸沉积,主要受相对海平面下降的影响。另一类为形成于浅海陆棚环境的混合岩相,包括泥灰岩与钙质泥岩组合、粉砂质泥岩与泥质粉砂岩组合及含炭泥灰岩;生物包括三叶虫、笔石及腕足等,尤其是标志性冷水型Hirnantia动物群的短暂繁盛,表明其受海水温度变凉的影响较大。潮坪靠近黔中古陆分布,局部发育浅滩,远离古陆变为浅海陆棚环境。总体上,观音桥组沉积环境比五峰组与龙马溪组黑色笔石相页岩的缺氧滞留深水陆棚环境更浅、相对海平面及水温更低,是赫南特期冰川事件直接影响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音桥组 冰川事件 沉积响应 渝东南—黔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东黔西煤层气开发技术及先导性试验 被引量:8
8
作者 孙晗森 秦勇 +6 位作者 陆小霞 吴财芳 张平 王海侨 杨兆彪 程璐 马腾飞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2-84,共13页
“十三五”期间,针对滇东黔西地区构造复杂、地应力变化大、煤层多且薄、煤体结构复杂、煤系地层弱含水等特点,以及由此导致的甜点区较难确定、叠置含气系统不易划分、地层易塌易漏、改造效果差、排采时效低等技术难题,开展了系统攻关研... “十三五”期间,针对滇东黔西地区构造复杂、地应力变化大、煤层多且薄、煤体结构复杂、煤系地层弱含水等特点,以及由此导致的甜点区较难确定、叠置含气系统不易划分、地层易塌易漏、改造效果差、排采时效低等技术难题,开展了系统攻关研究,取得了如下进展。构建了适用于多煤层的煤层气开发甜点选区选段技术,指导了滇东黔西地区煤层气有利区优选;形成了动静态集成分析的合采产层组优选与适应性开发技术;研发了高封堵易返排强防塌无固相钻井液和强胶结低伤害固井液体系,建立了适用于易塌易漏地层钻完井及储层保护技术;基于分形盒维数的岩石力学研究方法,形成了4项直井压裂改造技术;建立了弱含水多煤层合采流动模型,提出了三段三控合排全过程管控优化模式。基于上述技术,在滇东黔西地区优选有利区5个、甜点区5个,提出井位44口,提交煤层气探明地质储量超过100亿m^(3)。先导区多煤层合采平均日产气量达1000 m^(3),单井最高日产气量达6000 m^(3),实现工业化气流目标取得突破,为滇东黔西地区煤层气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东黔西 多薄煤层 叠置含气系统 甜点选区选段技术 易塌易漏 储层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东及邻区新元古代甲路组岩石地层对比及其古地理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建书 戴传固 +2 位作者 彭成龙 杨凯迪 王敏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9-26,共8页
通过黔东及邻区新元古代甲路沉积时期岩石地层的对比,反映出武陵造山运动所形成的古地貌对后期沉积环境具有明显控制作用。甲路组底部底砾岩建造组合特征反映,梵净山为山前泥石流—河流沉积,南东的湘西芷江地区属河流—滨岸相沉积,从江... 通过黔东及邻区新元古代甲路沉积时期岩石地层的对比,反映出武陵造山运动所形成的古地貌对后期沉积环境具有明显控制作用。甲路组底部底砾岩建造组合特征反映,梵净山为山前泥石流—河流沉积,南东的湘西芷江地区属河流—滨岸相沉积,从江及桂北属河流—滨岸砂砾滩相沉积,可以确定梵净山地区为该时期古地貌高位区,其南东桂北—从江地区为古地貌低位区,并首先遭受海侵接受沉积充填;甲路组上部发育的一套钙质岩系在区域上有很好的可对比性,反映出该地区在武陵造山运动之后经历了沉积填平过程而使区域沉积环境相对一致,同时说明了该地区下江时期由于裂陷作用而出现的沉积分异是在该时期之后才加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地层 对比 甲路组 古地理意义 黔东及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