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2篇文章
< 1 2 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生态型蚯蚓对有机茶园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
1
作者 张香凝 陈涛 +3 位作者 史福刚 李太魁 赵丰华 郭战玲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94-1102,共9页
茶园老化、茶园地力退化和土壤生物多样性差等已成为制约有机茶产量及品质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在有机茶园接种了不同生态型蚯蚓,探讨不同生态型蚯蚓对有机茶园土壤真菌群落组成的影响。试验共设置4个处理:接种密度为300条·m^(-2)的... 茶园老化、茶园地力退化和土壤生物多样性差等已成为制约有机茶产量及品质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在有机茶园接种了不同生态型蚯蚓,探讨不同生态型蚯蚓对有机茶园土壤真菌群落组成的影响。试验共设置4个处理:接种密度为300条·m^(-2)的赤子爱胜蚓(E),接种密度为100条·m^(-2)的威廉腔环蚓(P),同时接种密度为150条·m^(-2)的赤子爱胜蚓和密度为50条·m^(-2)的威廉腔环蚓(EP),以及未接种蚯蚓(CK);通过高通量测序研究土壤真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接种蚯蚓处理(E、P和EP)显著增加了土壤真菌操作分类单元(OTU)个数,优势OTU个数从100增至269。与CK处理相比,接种蚯蚓增加了土壤真菌群落的α多样性,Shannon、Simpson和Fisher指数均有所提高(除EP处理外,其余均显著)。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是茶园土壤真菌优势类群,接种单一类型蚯蚓的处理中,子囊菌门进一步增加,混合接种不同类型蚯蚓处理中略有减少。与CK处理相比,EP处理被孢霉门相对丰度(10.16%)增幅最大;EP处理出现了更多未知真菌,其比例约为29.61%,种群均匀性最好。与常规有机茶园相比,接种蚯蚓可以在降低腐生营养型真菌相对丰度的同时,促进病理-腐生-共生过渡型真菌的生长;P处理还可以增加病理型真菌的生长;EP处理可以减少专性腐生真菌,促进病理-腐生-共生真菌生长及腐生-共生过渡型真菌的生长,减少病理真菌。由此可见,蚯蚓类型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胜过竞争,混合接种不同生态型蚯蚓有助于控制潜在病原体,从而为改善有机茶园土壤生物多样性和提升土壤质量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蚯蚓 真菌群落多样性 有机茶园 真菌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盖物料对句容葡萄园土壤生物和温湿度的影响
2
作者 刘亚柏 刘泽贤 +4 位作者 黄洁雪 许传毅 刘吉祥 郑捷翔 王艮梅 《江苏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8-74,共7页
为改良句容葡萄园土壤,本研究采用2因素随机区组试验,以醋糟、土壤调理剂、复合微生物菌剂和生物炭作为第1因素,园艺地布和无纺布作为第2因素,分析有机物和无机物覆盖对土壤生物和温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覆盖园艺地布或者无纺布的A... 为改良句容葡萄园土壤,本研究采用2因素随机区组试验,以醋糟、土壤调理剂、复合微生物菌剂和生物炭作为第1因素,园艺地布和无纺布作为第2因素,分析有机物和无机物覆盖对土壤生物和温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覆盖园艺地布或者无纺布的A处理和D处理土壤中蚯蚓数量和重量显著高于对照和其他处理(P<0.05)。与CK相比,铺施物料处理对镰刀菌属真菌和链格孢属真菌整体上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而铺施醋糟+复合微生物菌剂处理能显著提高有益真菌的相对丰度。覆盖园艺地布和无纺布处理可以提高土壤相对湿度,减少土壤水分蒸发。覆盖物料处理能够降低土壤最高温度,减小昼夜温差。本研究为葡萄园土壤改良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料覆盖 蚯蚓 土壤微生物 土壤温度 土壤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蚯蚓粪栽培基质对空中庭院土壤改良效果及红叶石楠生长的影响
3
作者 鲁耀雄 高鹏 +8 位作者 方雅瑜 孙英坤 唐桂梅 范卓 李卫东 崔新卫 彭福元 李尝君 邢汉君 《中国土壤与肥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0-127,共8页
为了探索蚯蚓类(蚓粪)栽培基质对空中庭院栽培用土的改良效果和绿植生长的影响,减少商品基质中草炭原料的开采,保护生态环境。通过利用蚓粪栽培基质与基坑土配比进行红叶石楠盆栽试验,并模拟空中庭院环境条件下研究不同基坑土配比对土... 为了探索蚯蚓类(蚓粪)栽培基质对空中庭院栽培用土的改良效果和绿植生长的影响,减少商品基质中草炭原料的开采,保护生态环境。通过利用蚓粪栽培基质与基坑土配比进行红叶石楠盆栽试验,并模拟空中庭院环境条件下研究不同基坑土配比对土壤理化性质、红叶石楠存活率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基坑土配比基质可以有效增加土壤的有机质,提高土壤的含水量、总孔隙度和微生物总量,调节土壤pH,降低土壤容重,起到改良基坑土壤的作用。其中以蚓粪栽培基质与基坑土1∶3配比(T3)对基坑土壤的改良效果最好,红叶石楠的成活率和生长都优于草炭商品基质与基坑土壤互配(CK_(2)、T1和T2),其对裸根红叶石楠的成活率为76.19%,比草炭商品基质与基坑土壤1∶3最优配比(T1)的红叶石楠的成活率提高了6.66%,其株高、新梢长、叶片数和SPAD值比CK1分别提高了24.7%、2.07倍、87.3%和24.88%。主要是蚓粪栽培基质与基坑土1∶3配比显著提高了土壤的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比CK1增加了11.58、2.66倍,并显著增加细菌、放线菌和微生物总量,分别比CK1增加了2.84、2.05和2.79倍,尤其是解磷菌数量,比CK1增加了10.56倍,比CK_(2)增加了15.63%,有利于土壤中养分循环利用,提高红叶石楠的存活率,促进其生长。因此,蚓粪栽培基质可以替代草炭商品基质用于改良空中庭院的土壤理化性质,促进空中庭院的绿植生长,减少草炭资源的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蚓粪 空中庭院 栽培基质 土壤改良 红叶石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蚯蚓粉复合物替代豆粕对肉鸡的影响
4
作者 刘雪兰 张亨 +9 位作者 高庆涛 商延 李霞 董以雷 石天虹 阎佩佩 贾思珂 韩明生 朱应波 伏春燕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8期83-86,共4页
[目的]研究蚯蚓粉-蚯蚓砂复合物替代部分豆粕对肉鸡生产性能、免疫功能、消化功能和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1日龄罗斯308肉公鸡252只,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CT1组(对照组)、CT2组(鱼粉对照组)和Test组(试验组),每组设6个重复,每重... [目的]研究蚯蚓粉-蚯蚓砂复合物替代部分豆粕对肉鸡生产性能、免疫功能、消化功能和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1日龄罗斯308肉公鸡252只,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CT1组(对照组)、CT2组(鱼粉对照组)和Test组(试验组),每组设6个重复,每重复14只,饲喂3种相同营养水平的不同配方日粮,饲喂42 d后测定其生产性能、免疫器官指数、消化酶活性和血清激素水平。[结果]Test组的体重和增重显著大于CT1和CT2组,料重比显著小于CT1(P<0.05);Test组、CT2组的法氏囊指数显著大于CT1组(P<0.05)。Test组的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显著大于CT1组(P<0.05)。Test组各肠段的淀粉酶活性显著大于CT1(P<0.05),各肠段的蛋白酶活性显著大于CT1组(P<0.05),十二指肠、回肠的脂肪酶活性显著大于CT1组(P<0.05),空肠、回肠的脂肪酶活性显著小于CT2组(P<0.05)。Test组的生长激素(GH)浓度显著大于CT1和CT2(P<0.05),胰岛素(INS)浓度显著大于CT1组(P<0.05)。[结论]用蚯蚓粉-蚯蚓砂复合物部分替代饲粮中的豆粕能够提高肉鸡的生产性能、免疫功能、消化功能以及生长相关激素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蚯蚓粉-蚯蚓砂复合物 肉鸡 生产性能 免疫功能 消化功能 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蚯蚓酶解纳豆菌发酵液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肝脏功能、抗氧化能力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5
作者 哈斯通拉嘎 于雪琦 +4 位作者 张栩航 郭良兴 赵金艳 聂芙蓉 席磊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6-40,共5页
试验旨在探究蚯蚓酶解纳豆菌发酵液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肝脏功能、抗氧化能力及免疫功能的影响。选用72只健康的45周龄京红1号蛋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10%、... 试验旨在探究蚯蚓酶解纳豆菌发酵液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肝脏功能、抗氧化能力及免疫功能的影响。选用72只健康的45周龄京红1号蛋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10%、0.15%、0.20%的蚯蚓酶解纳豆菌发酵液。预试期7 d,正式试验期42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各添加组的蛋壳强度显著提高(P<0.05);0.15%组和0.20%组的平均蛋重显著提高(P<0.05)、料蛋比显著降低(P<0.05);0.15%组的蛋黄比重显著提高(P<0.05);0.20%组的蛋黄颜色显著改善(P<0.05);各添加组的碱性磷酸酶(AKP)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提高(P<0.05);0.15%组的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0.15%组和0.20%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显著提高(P<0.05);各添加组的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显著降低(P<0.05)。研究表明,饲粮中添加适宜水平的蚯蚓酶解纳豆菌发酵液能够提高京红1号蛋鸡产蛋后期的生产性能,改善蛋品质,在提升蛋鸡抗氧化及免疫功能方面表现出良好效果,且添加量为0.15%时,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鸡 蚯蚓酶解纳豆菌发酵液 生产性能 蛋品质 肝脏功能 抗氧化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施功能物质对低温胁迫甘薯苗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6
作者 赵秀芬 张成龙 +3 位作者 房增国 董良欣 刘庆 李俊良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4-60,共7页
为探究功能物质(猪血氨基酸多肽和蚯蚓裂解液)对甘薯育苗过程中低温胁迫的缓解作用,本研究以普薯32为试材,采用温室育苗试验和主成分分析法,探究并综合评价叶面喷施外源功能物质对低温胁迫下甘薯苗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 为探究功能物质(猪血氨基酸多肽和蚯蚓裂解液)对甘薯育苗过程中低温胁迫的缓解作用,本研究以普薯32为试材,采用温室育苗试验和主成分分析法,探究并综合评价叶面喷施外源功能物质对低温胁迫下甘薯苗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两种功能物质均能增加薯苗株高、干物质率、百株重、采苗量,提高叶片SPAD值和植株含磷量,促进薯苗对磷钾元素的吸收累积。低温胁迫明显降低苗床温度,延迟甘薯出苗时间,显著抑制薯苗株高,降幅达10.3%~17.5%,无拱棚(C)处理组薯苗茎粗明显大于其他处理组;低温胁迫明显降低薯苗吸磷量和吸钾量,C处理组薯苗干物质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百株重、采苗量、株高、含钾量、吸磷量和吸钾量这6个因子可作为表征甘薯生长发育、养分吸收以及壮苗量的指标。综合得分结果表明,喷施功能物质能促进薯苗生长发育及养分吸收,且同种育苗方式下,喷施猪血氨基酸多肽的效果优于蚯蚓裂解液,其中大棚+小棚苗床处理的喷施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胁迫 甘薯苗 猪血氨基酸多肽 蚯蚓裂解液 生长发育 养分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物炭协同蚯蚓钝化工业污泥中重金属及环境风险研究
7
作者 王兴明 刘欣 +1 位作者 沈露 储昭霞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42-1353,共12页
为探讨不同类型生物炭协同蚯蚓堆肥对工业污泥重金属(Cu、Zn、Pb、Ni)生物有效性和安全风险的影响,分别将3种生物炭(稻壳炭、竹炭、秸秆炭)和蚯蚓添加到工业污泥中堆肥,分析不同类型生物炭协同蚯蚓堆肥对污泥理化性质以及重金属总量、... 为探讨不同类型生物炭协同蚯蚓堆肥对工业污泥重金属(Cu、Zn、Pb、Ni)生物有效性和安全风险的影响,分别将3种生物炭(稻壳炭、竹炭、秸秆炭)和蚯蚓添加到工业污泥中堆肥,分析不同类型生物炭协同蚯蚓堆肥对污泥理化性质以及重金属总量、有效态含量、形态和环境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蚯蚓堆肥相较于污泥单独堆肥,能降低污泥pH和OM含量,升高TN、TP含量及EC;3种生物炭与蚯蚓协同进一步降低污泥pH和OM含量,增加TN、TP含量与EC,其中4%竹炭的添加效果最佳。与污泥堆肥和蚯蚓堆肥相比,生物炭协同蚯蚓堆肥显著降低重金属含量和生物有效性,4%稻壳炭协同蚯蚓堆肥对Ni、Cu、Zn的去除效果较好,重金属总量较对照组分别下降31.71%、13.51%、25.89%(P<0.05),有效态含量分别下降42.80%、23.27%、11.06%(P<0.05)。形态分析表明:生物炭协同蚯蚓堆肥将Cu向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转化,Pb、Ni、Zn向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转化,其中4%竹炭协同蚯蚓堆肥时转化率最高,钝化效果较好。3种生物炭协同蚯蚓处理污泥潜在生态风险(RI)均属于低风险,其中稻壳炭协同蚯蚓处理风险最低(RI为95.9),秸秆炭协同蚯蚓处理风险相对较高(RI为97.04)。健康风险评价发现处理组中非致癌物质通过经口摄入、皮肤接触和呼吸摄入途径对成人和儿童造成的非致癌总风险(HI)均小于1,处于人体可接受水平,秸秆炭协同蚯蚓处理总风险最小(HI为0.092)。综上,生物炭协同蚯蚓堆肥为降低污泥中的重金属含量及生态风险提供了有效策略,其中竹炭在改善理化性质和钝化重金属方面较好,稻壳炭在去除重金属总量和安全性方面优于竹炭、秸秆炭,而秸秆炭则在整体风险控制中表现良好,三者均展现出良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污泥 重金属 蚯蚓 生物炭 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蚯蚓仿生海底横向勘测仪器研发与试验研究
8
作者 寇海磊 陈玉静 +2 位作者 王永康 陆佳清 安兆暾 《海洋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0,共10页
传统岩土性质调查为点式竖向勘察,不适用于海底采矿过程中面积广、土层浅的海底勘察技术需求。受蚯蚓蠕动行进方式的启发,研发了一种搭载静力触探探头的仿生蚯蚓横向勘测仪器。该仪器总长度1.56 m,主体外径75.0 mm,总质量17.0 kg,主要... 传统岩土性质调查为点式竖向勘察,不适用于海底采矿过程中面积广、土层浅的海底勘察技术需求。受蚯蚓蠕动行进方式的启发,研发了一种搭载静力触探探头的仿生蚯蚓横向勘测仪器。该仪器总长度1.56 m,主体外径75.0 mm,总质量17.0 kg,主要由勘测装置、仿生驱动装置、数据采集装置三部分组成。勘测装置主要由静力触探探头构成,可测量行进过程中探头锥尖阻力与超孔隙水压力;仿生驱动装置可以驱动仪器在土壤中横向行进;数据采集装置可实时记录、储存行进过程中测得的数据。通过室内水槽试验,对该仪器在海洋黏土中横向行进的可行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当土体不排水抗剪强度Su为0.60、1.25、1.75 kPa时,该仪器可在土中正常行进,仪器横向行进1.0 m所需时间分别为40、60、110 min。当土体不排水抗剪强度Su由0.60 kPa增大到1.25、1.75 kPa时,该仪器测得的锥尖阻力分别增大至Su为0.60 kPa时的2.25倍和3.97倍,相应的超孔隙水压力增大至1.27倍和2.0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采矿 仿生蚯蚓 横向勘测仪器 静力触探探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游记》的现代阐释与五四文章观的建立
9
作者 王小惠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6-96,178,共12页
《西游记》的现代阐释,与五四文章观的建立息息相关。五四学人对《西游记》中“人的意味”的挖掘,使其从“载道”走向“主情”,但此种完全用近现代人性人情观理解《西游记》的方法,会不自觉地成了为五四理念“到处找帮手”的新载道思维... 《西游记》的现代阐释,与五四文章观的建立息息相关。五四学人对《西游记》中“人的意味”的挖掘,使其从“载道”走向“主情”,但此种完全用近现代人性人情观理解《西游记》的方法,会不自觉地成了为五四理念“到处找帮手”的新载道思维。且五四学人以“蚯蚓式结构”的提法来否定《西游记》在布局上的意义,这是以西方眼光剪裁中国文学,忽略了传统文气论带给《西游记》的专属于中国自身特有的思维方式与审美趣味。同时,五四学人用《西游记》等作来替白话文“编家谱”,却未让“古白话”成为新文学的模范,使五四白话文与中国古白话文有联系却又不同。从《西游记》的现代阐释中可知,在五四“主情”的白话文章观的挤压下,古典的“文道观”“文气论”“古白话传统”或被遮蔽,或被进行了再创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游记》 文章观 主情 蚯蚓式结构 白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蚯蚓粪和微生物菌剂对土壤养分及红地球葡萄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撒晓梅 丁琴 李明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8-166,共9页
【目的】为探讨蚯蚓粪和微生物菌剂不同配比对土壤养分、红地球葡萄生理特性及浆果品质的影响。【方法】以葡萄园土壤和红地球葡萄为试验材料,研究8种不同施肥处理:对照(CK)、蚯蚓粪(T_(1))、菌剂1+蚯蚓粪(T_(2))、菌剂2+蚯蚓粪(T_(3))... 【目的】为探讨蚯蚓粪和微生物菌剂不同配比对土壤养分、红地球葡萄生理特性及浆果品质的影响。【方法】以葡萄园土壤和红地球葡萄为试验材料,研究8种不同施肥处理:对照(CK)、蚯蚓粪(T_(1))、菌剂1+蚯蚓粪(T_(2))、菌剂2+蚯蚓粪(T_(3))、菌剂3+蚯蚓粪(T_(4))、菌剂1(T_(5))、菌剂2(T_(6))、菌剂3(T7)对土壤化学性质、酶活性、葡萄生理特性及浆果品质的影响。【结果】与CK相比,各处理均可改善土壤化学性状和提高土壤酶活性,T_(2)、T_(3)、T_(6)处理土壤EC、全氮、碱解氮、速效磷、有机质含量高于其他处理,T_(2)处理显著提高土壤过氧化氢酶、纤维素酶和蔗糖酶,分别提高了10.0%、24.4%、57.5%;施用蚯蚓粪和微生物菌剂显著增加了叶片的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净光合速率,从而提高了葡萄的光合作用;T_(2)、T_(3)处理增加葡萄穗长和穗宽,在青果期、膨大期和成熟期增幅为9%~18%;蚯蚓粪和微生物菌剂配施对葡萄浆果品质改善效果优于蚯蚓粪或微生物菌剂单施处理,增加了对葡萄果实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和有机酸含量,其中以T_(2)处理效果最佳,增幅分别为9.5%、9.2%、27.7%。【结论】施用蚯蚓粪和微生物菌剂可不同程度的改善土壤化学性状、酶活性、葡萄穗长、穗宽、光合作用及品质等指标,综合效果以T_(2)、T_(3)处理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蚯蚓粪 微生物菌剂 生理特性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镉和扑草净联合暴露对蚯蚓的生态毒性效应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超超 武军 +1 位作者 杨迈 孙仕仙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2-131,共10页
为探究重金属镉和农药扑草净单一及联合作用对土壤动物的生化毒性和细胞毒性,以赤子爱胜蚓为受试生物,研究了镉、扑草净单一及联合暴露对其乙酰胆碱酯酶(AchE)、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以及蚯蚓生长、繁殖、... 为探究重金属镉和农药扑草净单一及联合作用对土壤动物的生化毒性和细胞毒性,以赤子爱胜蚓为受试生物,研究了镉、扑草净单一及联合暴露对其乙酰胆碱酯酶(AchE)、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以及蚯蚓生长、繁殖、回避行为和体腔细胞DNA损伤的情况。结果表明:滤纸法得到扑草净对蚯蚓24 h和48 h的半致死浓度(LC_(50))为66.72 mg/kg和29.41 mg/kg,分别是镉的11.03倍和12.67倍;镉与扑草净联合暴露下随染毒时间延长蚯蚓体内AchE、SOD活性均受到显著抑制;复合污染导致蚯蚓的氧化损伤程度加强,MDA含量均高于单一处理组;联合暴露21 d内蚯蚓体质量没有显著抑制,但繁殖能力显著降低,回避反应较为显著;镉-扑草净联合暴露会引起蚯蚓体腔细胞DNA损伤,且与二者复合污染浓度存在剂量-效应关系。镉-扑草净联合暴露对蚯蚓产生更为严重的毒害,加重了机体的氧化应激效应,受到的环境胁迫作用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蚯蚓 扑草净 复合污染 酶活性 DNA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蚯蚓(Eiseniafoetida)对水稻土中Cd的富集及其氧化应激 被引量:8
12
作者 陈娴 王晓蓉 季荣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464-1469,共6页
以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为模式生物,研究其暴露于不同外源Cd浓度(0~10 mg·kg-1)水稻土中14 d后Cd等重金属在蚯蚓体内的富集,以及活性氧(ROS)、抗氧化酶和氧化损伤蛋白等生化指标对Cd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与其他金属相比,... 以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为模式生物,研究其暴露于不同外源Cd浓度(0~10 mg·kg-1)水稻土中14 d后Cd等重金属在蚯蚓体内的富集,以及活性氧(ROS)、抗氧化酶和氧化损伤蛋白等生化指标对Cd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与其他金属相比,蚯蚓更易吸收和富集Cd,富集系数(BSAF)可达14.68,且外源Cd浓度的增加能显著抑制(P<0.05)蚯蚓对Ni、Cu和Zn的富集。采用饱和模型对应用梯度扩散薄膜技术(DGT)测得的土壤有效态Cd和蚯蚓体内Cd含量进行拟合,结果显示良好的相关性(r2=0.99)。Cd胁迫能诱导蚯蚓体内产生活性氧(ROS)并导致蛋白质氧化损伤,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活性呈现先降后升的'U'型剂量效应。通过比较可知,ROS和蛋白羰基(PCO)可作为土壤Cd污染早期诊断的生物标志物,水稻土中Cd对蚯蚓产生早期伤害可能的阈值范围为0.13~0.21μg·L-1DGT-C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蚯蚓 富集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蚯蚓肠道铁还原过程对活性氧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颖 高泽萍 +3 位作者 王旭 李顺顺 黄涛 周国伟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53-2062,共10页
以威廉环毛蚓为实验对象,借助原位测定和微宇宙培养实验,结合高通量测序和生化分析展开研究.结果显示,葡萄糖处理组中Fe(Ⅱ)生成量最多,氨基酸组最少.铁还原过程中,表面吸附态Fe(Ⅱ)含量最高,为0.6~24.38mmol/L;离子态Fe(Ⅱ)最低,0.02~2... 以威廉环毛蚓为实验对象,借助原位测定和微宇宙培养实验,结合高通量测序和生化分析展开研究.结果显示,葡萄糖处理组中Fe(Ⅱ)生成量最多,氨基酸组最少.铁还原过程中,表面吸附态Fe(Ⅱ)含量最高,为0.6~24.38mmol/L;离子态Fe(Ⅱ)最低,0.02~2.21mmol/L.铁还原菌群落结构受有机质类型影响显著,不同处理组中优势铁还原菌各不相同.此外,铁还原过程伴随着活性氧自由基(ROS)的产生,其中过氧化氢(H_(2)O_(2))含量最高,为0.32~0.73mmol/L,与离子态Fe^(2+)、表面吸附态Fe(Ⅱ)、高结晶态铁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有机物络合态铁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羟基自由基(·OH)与离子态Fe^(2+)、吸附态Fe(Ⅱ)、高结晶态铁呈显著正相关;超氧阴离子(O_(2)^(·-))与低结晶态铁呈显著正相关,与吸附态Fe(Ⅱ)、高结晶态铁呈显著负相关.研究结果为了解蚯蚓在土壤铁循环和ROS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了新视角,对于利用ROS控制和降解污染物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蚯蚓肠道菌群 铁还原 有机质 活性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硒蚯蚓粉对比利时兔生长性能、血清指标、肌肉组织硒沉积和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邱淑春 刘志成 +5 位作者 刘永佳 达尼斯 杨阳 刘玉兰 梁晓姣 张玉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2-107,共6页
试验旨在探究饲粮中添加富硒蚯蚓粉对比利时兔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功能、肌肉组织硒沉积和肉品质的影响。选取7周龄、体况相近的比利时兔192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比利时兔(公、母各半)。对照组(K组)饲喂... 试验旨在探究饲粮中添加富硒蚯蚓粉对比利时兔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功能、肌肉组织硒沉积和肉品质的影响。选取7周龄、体况相近的比利时兔192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比利时兔(公、母各半)。对照组(K组)饲喂基础饲粮,A组、B组、C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5%、1.0%、2.0%的富硒蚯蚓粉。预试期7 d,正式试验期28 d。结果显示,C组肌肉组织中硒代蛋氨酸、甲基硒代半胱氨酸和总硒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A组、B组和C组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B组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总抗氧化能力(T-AOC)极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A组血清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B组(P<0.01);B组和C组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极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丙二醛(MDA)含量极显著低于其他组(P<0.01)。C组肌肉亮度值(L*值)极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B组肌肉红度值(a*值)极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研究表明,在饲粮中添加2.0%富硒蚯蚓粉能够提高比利时兔抗氧化功能和肌肉中硒转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利时兔 富硒蚯蚓粉 血清生化指标 抗氧化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铅镉胁迫下蚯蚓对土壤碳氮相关酶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15
作者 赵奕乔 罗庆睿 +3 位作者 段昌群 张悦 蔡粤 刘嫦娥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1,共11页
凋落物分解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而重金属污染会影响与碳氮循环有关的酶的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而改变凋落物分解速率。文章为探究蚯蚓介导杨树凋落叶分解对铅镉污染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设置无(CK)、低(L... 凋落物分解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而重金属污染会影响与碳氮循环有关的酶的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而改变凋落物分解速率。文章为探究蚯蚓介导杨树凋落叶分解对铅镉污染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设置无(CK)、低(L)、中(M)、高(H)4种铅镉浓度与有(E)、无(N)蚯蚓添加,共8种处理组,同时在表面施加8.0 g杨树凋落叶,进行90 d盆栽试验。研究表明:铅镉胁迫抑制了蚯蚓对杨树凋落叶分解,第90天CK-E处理杨树凋落叶的分解速率最大;土壤有机碳(SOC)和总氮(TN)含量则随暴露时间延长呈增加趋势,均为第90天时CK-E处理含量最高,比CK-N分别显著增加了19.61%和7.40%;且在低、中浓度铅镉胁迫下,蚯蚓的存在增加了土壤SOC、TN含量。各处理组土壤中与碳循环相关的酶(β-葡萄糖苷酶(BG)、酚氧化酶(PO)、过氧化物酶(POD)、β-木糖苷酶(XYS))及与氮循环相关的酶(脲酶(UR)、亮氨酸氨基肽酶(LAP)、β-N-乙酰氨基葡糖苷酶(NAG))的活性均随铅镉污染浓度增大而降低;蚯蚓显著影响了土壤BG、POD、XYS和NAG活性,且提高了铅镉污染土壤微生物丰富度。此外,随着暴露时间延长及土壤铅镉浓度增加,土壤中绿弯菌门和担子菌门相对丰度增加。研究表明,蚯蚓介导可减轻重金属铅镉污染对土壤微生物活性的胁迫作用,会改变杨树凋落叶分解过程中BG、POD、XYS和NAG活性,改变释放的碳、氮的化学计量,进而影响土壤生态系统碳氮循环进程。该研究揭示铅镉污染条件下蚯蚓对杨树凋落叶分解状况、土壤碳氮相关酶活性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为正确评价蚯蚓在重金属污染土壤生态系统养分循环中的作用提供参考和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 养分循环 酶活性 蚯蚓 土壤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NPs和AgNO_(3)暴露对赤子爱胜蚓和威廉环毛蚓体内Ag的亚细胞分布及其毒代动力学影响研究
16
作者 孙玫 张婷婷 +5 位作者 李敏 甘云杰 徐轶群 陈子奇 刘海龙 王小治 《生态毒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3-224,共12页
纳米银(AgNPs)能够通过多种途径进入土壤,在土壤无脊椎动物体内积累并产生毒性效应。然而,目前有关AgNPs在土壤无脊椎动物体内的积累与亚细胞分布的研究相对较少,这严重阻碍了人们对陆生生态系统中AgNPs生态风险的认识。基于此,本研究... 纳米银(AgNPs)能够通过多种途径进入土壤,在土壤无脊椎动物体内积累并产生毒性效应。然而,目前有关AgNPs在土壤无脊椎动物体内的积累与亚细胞分布的研究相对较少,这严重阻碍了人们对陆生生态系统中AgNPs生态风险的认识。基于此,本研究考察了AgNPs在2种蚯蚓(赤子爱胜蚓和威廉环毛蚓)体内的积累与毒代动力学过程,同时,在亚细胞水平上研究了AgNPs在蚯蚓体内的分布。结果表明,蚯蚓依次经14 d吸收暴露、14 d排出实验后,AgNPs和AgNO_(3)的暴露均导致蚯蚓体内Ag的显著净积累,AgNPs暴露组和AgNO_(3)暴露组的赤子爱胜蚓体内的净积累Ag含量范围分别为0.20~1.37 mg·kg^(-1)和0.24~16.61 mg·kg^(-1),显著高于对照组(0.08 mg·kg^(-1));威廉环毛蚓体内的净积累Ag含量范围为0.11~0.62 mg·kg^(-1)和0.16~10.59 mg·kg^(-1),大多高于对照组(0.11 mg·kg^(-1))。一阶单室模型拟合的结果表明,赤子爱胜蚓对AgNPs和AgNO_(3)的排出速率常数(k_(e))范围为0.023~0.096 d^(-1)和0.002~0.102 d^(-1),而威廉环毛蚓对AgNPs和AgNO_(3)的k_(e)值范围为0.053~0.221 d^(-1)和0.058~0.221 d^(-1)。亚细胞分布的结果表明,AgNPs暴露组赤子爱胜蚓体内的Ag主要分布在细胞溶质组分(C组分,29%~48%)和小颗粒组分(D组分,25%~48%),而AgNO_(3)暴露组赤子爱胜蚓体内的Ag主要分布在C组分(62%~77%);与之不同,AgNPs和AgNO_(3)暴露组威廉环毛蚓体内的Ag均主要分布在D组分(AgNPs:35%~74%;AgNO_(3):58%~60%)。综上,相比AgNO_(3),2种蚯蚓对AgNPs的积累更低;而与赤子爱胜蚓相比,威廉环毛蚓对AgNPs的积累更高,但解毒能力相对较弱。以上研究能够为阐明AgNPs对蚯蚓的毒性效应和相关解毒机制提供有效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银 蚯蚓 积累 排出动力学 亚细胞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施不同有机肥对草莓生长与产量的影响
17
作者 鲁雯 杨晓琼 +7 位作者 岳学文 李义林 李建查 李坤 陈大明 麻继仙 杨玉皎 方海东 《江西农业学报》 2025年第1期36-42,83,共8页
为了探究配施不同有机肥对草莓生长及其果实品质的影响,并优化干热河谷地区草莓种植的施肥措施。以草莓妙七、章姬为供试品种,设置单施蚯蚓粪(A_(1)、A_(2)、A_(3))、单施油枯肥(B_(1)、B_(2)、B_(3))、蚯蚓粪+油枯肥配施(C_(1)、C_(2)... 为了探究配施不同有机肥对草莓生长及其果实品质的影响,并优化干热河谷地区草莓种植的施肥措施。以草莓妙七、章姬为供试品种,设置单施蚯蚓粪(A_(1)、A_(2)、A_(3))、单施油枯肥(B_(1)、B_(2)、B_(3))、蚯蚓粪+油枯肥配施(C_(1)、C_(2)、C_(3)、C_(4))、不施肥(CK)等处理,分析不同施肥处理对草莓物候期、植株生长期、果实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均能够提高草莓的品质和产量,其中妙七的配施方案B_(2)、C_(2)对物候期、生长期、产量的提高较为显著;章姬的配施方案A_(3)、C_(2)对物候期、生长期、产量提高较为显著。综上,在云南干热河谷地区最适宜草莓生长的配施方案是蚯蚓粪+油枯肥配施(C_(2))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 施肥 蚯蚓粪 油枯肥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氧化镍对蚯蚓(Eisenia andrei)生长抑制和生物标志物的响应
18
作者 田新月 杨再福 +3 位作者 舒文君 杨一然 田应辉 阚思蒙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5-152,共8页
探究纳米氧化镍(nano-NiO)对蚯蚓(Eisenia andrei)的毒性效应。通过对蚯蚓进行28 d的土壤暴露试验,评估不同质量分数(80、160、320、640和1280 mg/kg)nano-NiO对蚯蚓的影响。结果表明,nano-NiO质量分数与蚯蚓生长抑制率(GIR)显著正相关... 探究纳米氧化镍(nano-NiO)对蚯蚓(Eisenia andrei)的毒性效应。通过对蚯蚓进行28 d的土壤暴露试验,评估不同质量分数(80、160、320、640和1280 mg/kg)nano-NiO对蚯蚓的影响。结果表明,nano-NiO质量分数与蚯蚓生长抑制率(GIR)显著正相关,并呈时间依赖性,而特定生长率(SGR)随时间增加而下降。暴露于nano-NiO的蚯蚓在28 d内蛋白质含量降低0.77%~33.57%,可能与其代谢减缓和生物合成受损有关。在抗氧化防御方面,nano-NiO暴露初期引发蚯蚓的应激反应,表现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短暂升高,但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这些酶的活性下降。同时,丙二醛(MDA)质量分数增大(2.21%~121.74%),表明长期暴露于nano-NiO会导致蚯蚓抗氧化系统失衡和氧化损伤累积。此外,nano-NiO显著影响蚯蚓的神经和代谢功能,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下降10.79%~24.33%,可能与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有关。纤维素酶和钠钾泵(Na^(+)/K^(+)-ATPase)活性的增加(分别为15.66%~74.96%和12.83%~100.17%)表明nano-NiO可能干扰了蚯蚓的代谢途径和能量平衡。综合生物标志物响应指数(IBRv2)的增加进一步证实了nano-NiO对蚯蚓的毒性效应,蚯蚓体内镍质量分数与暴露时间成正比。该研究为评估土壤中nano-NiO的生态风险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镍 蚯蚓 毒性 生物标志物 生物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与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对梯形流蚓的影响
19
作者 侯丽民 李爽 +2 位作者 范文忠 冯立超 孟庆繁 《现代农业研究》 2025年第5期22-27,共6页
温度与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对蚯蚓的生存和生理特性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环境温度和微生物群落结构对梯形流蚓外部形态特征(体长、体宽、体色)和消化生理指标(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活性)的影响,以期为蚯蚓的规模化繁育提供... 温度与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对蚯蚓的生存和生理特性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环境温度和微生物群落结构对梯形流蚓外部形态特征(体长、体宽、体色)和消化生理指标(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活性)的影响,以期为蚯蚓的规模化繁育提供科学依据。通过调节环境温度和微生物群落的组成,研究发现,温度与微生物的协同效应显著影响了蚯蚓的外部形态和消化生理特性。在较高温度和高丰度微生物环境中,蚯蚓肠道中代谢酶的活性显著增加,但对其外部形态的影响较小;而在较低温度和低丰度微生物条件下,蚯蚓的外部形态特征发生显著变化,但消化酶的活性则未见明显影响。此外,实验还表明,巨大芽孢杆菌和乳酸菌的单一菌群对蚯蚓消化酶的促进作用显著高于混合菌群,尤其是蛋白酶和淀粉酶的活性显著增加,而脂肪酶的活性更是显著高于未处理组;然而,哈茨木霉菌与其他菌种混合后,仍表现出抑制消化酶分泌的作用。综上所述,高温和高丰度微生物环境有利于提升蚯蚓的生理消化酶活性,而低温和低丰度微生物环境则更有利于蚯蚓外部形态的生长。这一发现不仅揭示了温度与微生物协同作用对蚯蚓生存的关键机制,还为蚯蚓的规模化繁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蚯蚓 温度 外部形态特征 消化酶 协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源自蚯蚓堆肥的吲哚乙酸高产菌株筛选、代谢途径解析及发酵条件优化
20
作者 郭畅健 余克非 郑展望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7-485,共9页
【目的】从蚯蚓堆肥中筛选分离吲哚乙酸高产菌,优化其发酵参数以提升吲哚乙酸产量,为丰富产吲哚乙酸菌种资源库及制备优质菌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Salkowski显色法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筛选吲哚乙酸高产菌株,通过16S r RNA序列分析鉴... 【目的】从蚯蚓堆肥中筛选分离吲哚乙酸高产菌,优化其发酵参数以提升吲哚乙酸产量,为丰富产吲哚乙酸菌种资源库及制备优质菌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Salkowski显色法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筛选吲哚乙酸高产菌株,通过16S r RNA序列分析鉴定目标菌株属种,液质联用仪解析目标菌株的代谢产物,基于代谢组学分析探究目标菌株的吲哚乙酸合成途径;采取单因素实验优化目标菌株产吲哚乙酸的发酵参数,种子发芽实验评估目标菌株促进种子萌发的效果。【结果】从蚯蚓堆肥中分离出1株吲哚乙酸高产菌,其初始吲哚乙酸产量为39.99 mg·L^(-1),经16S r RNA测序分析鉴定为芽孢杆菌Bacillus sp.,并将其命名为GA2022。菌株GA2022产吲哚乙酸的最适发酵参数为培养时间36 h、接种量为2%(体积比)、氯化钠质量浓度为20.0 g·L^(-1)、初始p H为8、L-色氨酸质量浓度为3.0 g·L^(-1)、培养温度为40℃。在此最佳条件下,菌株GA2022的吲哚乙酸产量可达204.25 mg·L^(-1),较优化前提升了410.75%。质谱分析结果显示:该菌株可能同时具备3种吲哚乙酸合成途径,即吲哚-3-乙酰胺途径、吲哚-3-丙酮酸途径以及吲哚-3-乙醇途径。该菌株对小白菜Brassica rapa var.chinensis种子萌发具有一定促进作用。【结论】从蚯蚓堆肥中获得了1株吲哚乙酸高产菌GA2022。该菌株可能同时存在的3种吲哚乙酸合成路径,使它具备较.高的吲哚乙酸生产能力及耐盐碱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蚯蚓堆肥 吲哚乙酸 高效液相色谱 芽孢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