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汶川地震灾区民众认知与响应地震灾害的特点及其减灾宣教意义--以四川省德阳市为例 被引量:75
1
作者 苏桂武 马宗晋 +5 位作者 王若嘉 王悦 代博洋 张书维 甯乾文 张少松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77-894,共18页
以5.12汶川大地震重灾区之一的四川省德阳市为例,借助问卷调查和现场访谈,初步分析了灾区民众认知与响应地震灾害的一些整体特点,主要结论是:1)灾区民众认知与响应地震灾害的综合水平尚不理想。2)从青少年到老年,民众认知与响应地震灾... 以5.12汶川大地震重灾区之一的四川省德阳市为例,借助问卷调查和现场访谈,初步分析了灾区民众认知与响应地震灾害的一些整体特点,主要结论是:1)灾区民众认知与响应地震灾害的综合水平尚不理想。2)从青少年到老年,民众认知与响应地震灾害的几种能力均先逐渐增强后又逐渐减弱,各方面能力最好的是19~25岁的青年人,少年和老年人最差;在地震灾害认知程度方面,部分中壮年人群明显没有预期的好。3)民众的受教育程度与其认知和响应地震灾害的水平之间显著正相关。4)女性认知与响应地震灾害的水平与能力明显不如男性。5)民众的地震灾害知识水平和防震减灾技能掌握程度显著影响着其震时及震后的响应行为和态度,且以后者的影响更为突出。6)广播、电视、报纸特别是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各类官方传媒,以及当地政府的针对性宣传是灾区民众获取防震减灾知识的两个主要途径,而学校正规教育则未能如期取得可以显见的优势。灾区民众在汶川大地震发生2个月后所拥有的防震减灾知识中,有相当大的数量是该次地震发生后才刚刚获得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加强该地区防震减灾知识宣传与教育的策略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MS8.0地震 社会民众 地震灾害认知 地震灾害响应 减灾宣教 德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城市和防震减灾信息管理系统 被引量:15
2
作者 李志强 聂高众 苏桂武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64-171,共8页
 防震减灾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目的是对城市面临的地震及其次生灾害进行分类、评价和减灾效果研究。数字城市从全局性的角度集成城市各个方面的要素,是对城市整体的统一数字化认识。防震减灾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是数字城市的一个重要组...  防震减灾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目的是对城市面临的地震及其次生灾害进行分类、评价和减灾效果研究。数字城市从全局性的角度集成城市各个方面的要素,是对城市整体的统一数字化认识。防震减灾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是数字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城市建设的基础是空间数据的应用。基础数据的有效更新成为防震减灾信息系统存亡的关键。数字城市目前是以电子政务作为主流发展方向,防震减灾辅助决策优化和实用化并与电子政务的结合为新一代防震减灾信息系统建设提出了新目标。防震减灾信息系统与数字城市的有力结合,可以提高地震应急反应能力,有效减轻地震灾害的损失。这种结合的困难和问题表现在:数据标准化、数据的可用度、合适的支撑系统和与电子政务的结合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震减灾 数字城市 次生灾害 空间数据 地震灾害 地震应急 基础数据 支撑系统 损失 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社会可接受地震人员死亡率的研究 被引量:22
3
作者 马玉宏 谢礼立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56-63,共8页
在分析地震的特点及我国目前抗震设防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可接受地震人员死亡率的概念,介绍了确定可接受地震人员死亡率的方法及需要考虑的因素。同时通过对其它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死亡率的统计分析,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咨询... 在分析地震的特点及我国目前抗震设防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可接受地震人员死亡率的概念,介绍了确定可接受地震人员死亡率的方法及需要考虑的因素。同时通过对其它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死亡率的统计分析,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咨询了熟悉防震减灾工作的有关专家和政府管理部门等业内人士的意见。在此基础上,给出了较合理的社会可接受地震人员死亡率的建议值,为在抗震设防标准研究中定量考虑和控制地震人员伤亡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人员死亡率 自然灾害 调查问卷 抗震设防标准 防震减灾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防震减灾及其对策 被引量:11
4
作者 都吉夔 李远志 《灾害学》 CSCD 2001年第4期49-52,共4页
城市是一个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是交通、通讯的重要枢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城市规模日益扩大 ,城市人口、财产、建筑物更加密集 ,一旦遭受强烈地震袭击或波及 ,灾害损失将十分严重。加之 ,许多城市都处在地震的易发多发地... 城市是一个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是交通、通讯的重要枢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城市规模日益扩大 ,城市人口、财产、建筑物更加密集 ,一旦遭受强烈地震袭击或波及 ,灾害损失将十分严重。加之 ,许多城市都处在地震的易发多发地带 ,地震对许多城市的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本文对防震减灾工作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灾害 城市抗震防灾 抗震防灾对策 城市化 人口 建筑物 财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汶川地震对我国公园防灾减灾系统建设的启示 被引量:24
5
作者 邱建 江俊浩 贾刘强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72-77,共6页
城市公园具有防灾减灾功能并在汶川地震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汶川地震也暴露出城市公园防灾减灾系统建设存在突出问题,分析结果显示:这些问题归根结底是指导思想和规划理念存在误区,同时也与我国城市公园理论研究缺乏、规划设计水平... 城市公园具有防灾减灾功能并在汶川地震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汶川地震也暴露出城市公园防灾减灾系统建设存在突出问题,分析结果显示:这些问题归根结底是指导思想和规划理念存在误区,同时也与我国城市公园理论研究缺乏、规划设计水平不高、法规体系建设滞后、防灾减灾系统不健全以及投资渠道单一等现状密切相关。针对这些问题,在总结国外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设立防灾公园体系专项规划等建设性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城市公园 防灾减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肥市防震减灾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我国城市防震减灾示范研究与应用介绍 被引量:16
6
作者 朱煌武 黄晓岗 沈业龙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2000年第3期59-63,共5页
城市防震减灾是当今世界各国政府和地震科学家共同关心的重大课题及重点工作。“九五”期间,我国先后在部分大中城市开展了防震减灾的示范研究,建立了先进的防震减灾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本文全面介绍了该项示范研究的城市之一──合... 城市防震减灾是当今世界各国政府和地震科学家共同关心的重大课题及重点工作。“九五”期间,我国先后在部分大中城市开展了防震减灾的示范研究,建立了先进的防震减灾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本文全面介绍了该项示范研究的城市之一──合肥市震害预测与防震减灾计算机信息管下系统的主要内容、研究特色和取得的工作成果。该技术系统的完成,对推进我国城市防震减灾的科学化、现代化管理和实现防震减灾十年目标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害预测 防震减灾 计算机信息管理 合肥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防震减灾能力评估研究 被引量:77
7
作者 张风华 谢礼立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7-64,共8页
首先论述了目前国内外关于城市地震灾害风险评估的研究,分析了这些研究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不足.然后,提出了城市防震减灾能力的概念,采用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震后恢复时间作为衡量城市防震减灾能力强弱的3个最基本的要素.围绕这... 首先论述了目前国内外关于城市地震灾害风险评估的研究,分析了这些研究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不足.然后,提出了城市防震减灾能力的概念,采用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震后恢复时间作为衡量城市防震减灾能力强弱的3个最基本的要素.围绕这3个基本要素,列举出影响城市防震减灾能力的6大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城市防震减灾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具体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防震减灾能力 地震人员伤亡 经济损失 震后恢复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次分析法在城市防震减灾能力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25
8
作者 刘莉 谢礼立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8-52,共5页
城市防震减灾工作关系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科学合理地对城市承受地震灾害的能力进行评估并有针对性地加强其薄弱环节,是减轻城市地震灾害的有效方法之一。根据影响城市防震减灾能力的主要因素,在设定多层次指标体系基础上,将层次分析... 城市防震减灾工作关系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科学合理地对城市承受地震灾害的能力进行评估并有针对性地加强其薄弱环节,是减轻城市地震灾害的有效方法之一。根据影响城市防震减灾能力的主要因素,在设定多层次指标体系基础上,将层次分析法(AHP)用于城市防震减灾能力的评价体系中,其中考虑了信息不全的AHP和不确定的AHP,该方法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若干层次,在比原问题简单得多的层次上逐步分析,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防震减灾 层次分析法 判断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防震减灾宣传工作机制及政策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杨秀生 刘涌梅 《灾害学》 CSCD 2006年第1期98-102,共5页
信息社会里人们意识形态具有网络虚拟和现实世界的两面性,这给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和际遇。本文分析了信息社会基本特点、防震减灾宣传工作的积极和制约因素,在借鉴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时期防震减灾宣传工作... 信息社会里人们意识形态具有网络虚拟和现实世界的两面性,这给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和际遇。本文分析了信息社会基本特点、防震减灾宣传工作的积极和制约因素,在借鉴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时期防震减灾宣传工作的机制与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社会 防震减灾 地震态度 管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城市防震减灾信息管理系统设计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沈业龙 黄晓岗 +1 位作者 谢庆胜 潘丹 《灾害学》 CSCD 2001年第4期8-12,共5页
本文通过基于 GIS的城市防震减灾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设计的分析研究 ,描述了系统的总体思路、结构设计和功能等内容 ,该系统的建立既可用于城市防震减灾的日常工作 ,也可用于应急救灾的紧急情况。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防震减灾 地震信息系统 城市 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城市防震减灾对策——发达和发展中国家的不同选择 被引量:4
11
作者 袁中夏 王兰民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7-12,共6页
从地震工程技术的应用、地震防御和应急救援以及防震减灾社会保障三个方面综述了发达和发展中国家大城市防震减灾对策。通过对这些对策的认识,对于提高我国大城市防震减灾对策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防震减灾 大城市 地震灾害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如何减轻我国村镇居住建筑地震灾害的建议 被引量:19
12
作者 高云学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1995年第1期47-50,共4页
本文在考察了我国七省、市近200个村、镇后指出,我国农村正在兴起一个居住建筑更新换代的高潮,但是几乎所有的村镇建筑都忽视对地震的预防,没有进行必要的抗震性能设计。如果全国村、镇房屋抗震性能低下的隐患如不加以迅速纠正,在未来... 本文在考察了我国七省、市近200个村、镇后指出,我国农村正在兴起一个居住建筑更新换代的高潮,但是几乎所有的村镇建筑都忽视对地震的预防,没有进行必要的抗震性能设计。如果全国村、镇房屋抗震性能低下的隐患如不加以迅速纠正,在未来可能的地震中必将造成极其惨重的损失。为此呼吁政府领导应该重视这一现实,并迅速抓住目前这一村、镇建筑大发展的时机,全面实行抗震设计,消除隐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灾害 减灾 抗震对策 村镇 居住建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地震灾害预测的基本内容和减灾决策过程 被引量:19
13
作者 尹之潜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1995年第1期17-25,共9页
本文研究了下列四个问题:(1)对我国现有建筑进行了易损性分类,并定义了一个区分易损性类别的定量指标;(2)按目前现有建筑建立了各类易损性结构的震害矩阵和它们与未来若干年后的震害矩阵的关系;(3)分析并给出了各类易损性结构的地震损失... 本文研究了下列四个问题:(1)对我国现有建筑进行了易损性分类,并定义了一个区分易损性类别的定量指标;(2)按目前现有建筑建立了各类易损性结构的震害矩阵和它们与未来若干年后的震害矩阵的关系;(3)分析并给出了各类易损性结构的地震损失率;(4)提出了一个人员死亡的估计方法和确定减灾方案的决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地震 灾害预测 减灾决策 抗震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县城城区抗震防灾规划的编制1 被引量:4
14
作者 蒋通 朱科宁 +1 位作者 宋晓星 曹淼 《震灾防御技术》 2007年第3期305-316,共12页
当前我国许多县城正在进行抗震规划编制工作,本文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介绍了某县城城区抗震防灾规划的编制及基于GIS的抗震防灾决策系统的开发过程。根据对该规划区建筑物的震害预测,得出震后建筑物的破坏状况及经济损失、人员伤亡情... 当前我国许多县城正在进行抗震规划编制工作,本文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介绍了某县城城区抗震防灾规划的编制及基于GIS的抗震防灾决策系统的开发过程。根据对该规划区建筑物的震害预测,得出震后建筑物的破坏状况及经济损失、人员伤亡情况,为规划编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防灾规划 地理信息系统 ARCGIS 抗震防灾决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短波通信网在防震减灾事业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立凤 王行舟 +1 位作者 蒋春曦 王洋 《灾害学》 CSCD 2002年第4期92-94,共3页
本文介绍了短波通信的工作原理和安徽短波通信网的建设情况。10多年来,它在安徽的防震减灾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关键词 安徽 短波通信网 防震减灾 地震监测 地震应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社会心理与防震减灾宣传 被引量:17
16
作者 邹文卫 《灾害学》 CSCD 2006年第3期114-119,共6页
运用社会心理学的知识和以往研究结果,对社会公众对待有关地震事件的社会心理作了深入分析,并对新时期社会心理的时代特征作了初步探讨。综合上述分析,提出了防震减灾宣传工作首先要了解地震社会心理,并根据社会心理的时代特征进行创新... 运用社会心理学的知识和以往研究结果,对社会公众对待有关地震事件的社会心理作了深入分析,并对新时期社会心理的时代特征作了初步探讨。综合上述分析,提出了防震减灾宣传工作首先要了解地震社会心理,并根据社会心理的时代特征进行创新的观点:防震减灾宣传工作要针对不同层次人群的不同社会心理和需求,要注意同一人群不同地震时期的不同的社会心理,还要注意不同宣传形式的作用和效果。据此,提出了针对不同人群和不同时期的社会心理、结合形式多样和具有时代特征的不同的防震减灾宣传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社会心理 防震减灾 灾害心理学 科普宣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命线工程抗震可靠性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东炜 赵成刚 陈艳艳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1995年第S1期64-67,共4页
本文对作者在生命线工程抗震可靠性分析的分析准则、单体结构可靠度算法、系统可靠性评估和基于系统可靠性分析的优化设计等诸方面所作的工作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生命线 城市抗震防灾 工程抗震对策 生命线工程 抗震可靠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部地区的地震灾害及对策初探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军 宋峰 《灾害学》 CSCD 2001年第4期27-32,共6页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 ,有其明显的自然属性 ,而地震灾害则具有明显的社会属性。地震灾害是相对于人类活动而言的。本文借用胡焕庸线 ,将中国大陆分成东区和西区两个区 ,并初步探讨了人口稠密和经济发达的中国东部地区的防震减灾对策。
关键词 中国东部 地震灾害 防震减灾 人类活动 人口 经济 胡焕庸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城市地震灾害现状及防御对策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亚秀 袁志祥 《灾害学》 CSCD 2008年第B09期26-29,共4页
地震灾害的突发性和破坏性给人类带来严重的灾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和财富的集中,地震造成的灾害将更加严重。分析了陕西省城市地震灾害现状、历史强震给城市带来的严重破坏和人员伤亡,探讨了防震减灾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面临的... 地震灾害的突发性和破坏性给人类带来严重的灾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和财富的集中,地震造成的灾害将更加严重。分析了陕西省城市地震灾害现状、历史强震给城市带来的严重破坏和人员伤亡,探讨了防震减灾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面临的挑战,针对性地提出了陕西省城市防御地震灾害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震减灾 城市 防御 对策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天津市防震减灾技术系统 被引量:1
20
作者 牟光迅 董晓阳 《灾害学》 CSCD 2002年第1期32-36,51,共6页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 ,建立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的防震减灾地震快速响应系统已成为可能。“九五”期间 ,天津市地震局就计算机网络技术在防震减灾技术系统建设中的应用方面进行了尝试。通过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建立 ,将地...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 ,建立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的防震减灾地震快速响应系统已成为可能。“九五”期间 ,天津市地震局就计算机网络技术在防震减灾技术系统建设中的应用方面进行了尝试。通过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建立 ,将地震监测预报、震后快速速报、早期趋势判定等工作环节有机地联系起来 ,在实际应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 防震减灾 天津 地震前兆观测数据 地震监测系统 震后快速速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