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社会可接受地震人员死亡率的研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马玉宏 谢礼立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56-63,共8页
在分析地震的特点及我国目前抗震设防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可接受地震人员死亡率的概念,介绍了确定可接受地震人员死亡率的方法及需要考虑的因素。同时通过对其它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死亡率的统计分析,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咨询... 在分析地震的特点及我国目前抗震设防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可接受地震人员死亡率的概念,介绍了确定可接受地震人员死亡率的方法及需要考虑的因素。同时通过对其它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死亡率的统计分析,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咨询了熟悉防震减灾工作的有关专家和政府管理部门等业内人士的意见。在此基础上,给出了较合理的社会可接受地震人员死亡率的建议值,为在抗震设防标准研究中定量考虑和控制地震人员伤亡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人员死亡率 自然灾害 调查问卷 抗震设防标准 防震减灾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防震减灾及其对策 被引量:11
2
作者 都吉夔 李远志 《灾害学》 CSCD 2001年第4期49-52,共4页
城市是一个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是交通、通讯的重要枢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城市规模日益扩大 ,城市人口、财产、建筑物更加密集 ,一旦遭受强烈地震袭击或波及 ,灾害损失将十分严重。加之 ,许多城市都处在地震的易发多发地... 城市是一个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是交通、通讯的重要枢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城市规模日益扩大 ,城市人口、财产、建筑物更加密集 ,一旦遭受强烈地震袭击或波及 ,灾害损失将十分严重。加之 ,许多城市都处在地震的易发多发地带 ,地震对许多城市的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本文对防震减灾工作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灾害 城市抗震防灾 抗震防灾对策 城市化 人口 建筑物 财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防震减灾宣传工作机制及政策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杨秀生 刘涌梅 《灾害学》 CSCD 2006年第1期98-102,共5页
信息社会里人们意识形态具有网络虚拟和现实世界的两面性,这给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和际遇。本文分析了信息社会基本特点、防震减灾宣传工作的积极和制约因素,在借鉴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时期防震减灾宣传工作... 信息社会里人们意识形态具有网络虚拟和现实世界的两面性,这给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和际遇。本文分析了信息社会基本特点、防震减灾宣传工作的积极和制约因素,在借鉴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时期防震减灾宣传工作的机制与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社会 防震减灾 地震态度 管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城市防震减灾信息管理系统设计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沈业龙 黄晓岗 +1 位作者 谢庆胜 潘丹 《灾害学》 CSCD 2001年第4期8-12,共5页
本文通过基于 GIS的城市防震减灾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设计的分析研究 ,描述了系统的总体思路、结构设计和功能等内容 ,该系统的建立既可用于城市防震减灾的日常工作 ,也可用于应急救灾的紧急情况。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防震减灾 地震信息系统 城市 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如何减轻我国村镇居住建筑地震灾害的建议 被引量:19
5
作者 高云学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1995年第1期47-50,共4页
本文在考察了我国七省、市近200个村、镇后指出,我国农村正在兴起一个居住建筑更新换代的高潮,但是几乎所有的村镇建筑都忽视对地震的预防,没有进行必要的抗震性能设计。如果全国村、镇房屋抗震性能低下的隐患如不加以迅速纠正,在未来... 本文在考察了我国七省、市近200个村、镇后指出,我国农村正在兴起一个居住建筑更新换代的高潮,但是几乎所有的村镇建筑都忽视对地震的预防,没有进行必要的抗震性能设计。如果全国村、镇房屋抗震性能低下的隐患如不加以迅速纠正,在未来可能的地震中必将造成极其惨重的损失。为此呼吁政府领导应该重视这一现实,并迅速抓住目前这一村、镇建筑大发展的时机,全面实行抗震设计,消除隐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灾害 减灾 抗震对策 村镇 居住建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短波通信网在防震减灾事业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李立凤 王行舟 +1 位作者 蒋春曦 王洋 《灾害学》 CSCD 2002年第4期92-94,共3页
本文介绍了短波通信的工作原理和安徽短波通信网的建设情况。10多年来,它在安徽的防震减灾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关键词 安徽 短波通信网 防震减灾 地震监测 地震应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社会心理与防震减灾宣传 被引量:17
7
作者 邹文卫 《灾害学》 CSCD 2006年第3期114-119,共6页
运用社会心理学的知识和以往研究结果,对社会公众对待有关地震事件的社会心理作了深入分析,并对新时期社会心理的时代特征作了初步探讨。综合上述分析,提出了防震减灾宣传工作首先要了解地震社会心理,并根据社会心理的时代特征进行创新... 运用社会心理学的知识和以往研究结果,对社会公众对待有关地震事件的社会心理作了深入分析,并对新时期社会心理的时代特征作了初步探讨。综合上述分析,提出了防震减灾宣传工作首先要了解地震社会心理,并根据社会心理的时代特征进行创新的观点:防震减灾宣传工作要针对不同层次人群的不同社会心理和需求,要注意同一人群不同地震时期的不同的社会心理,还要注意不同宣传形式的作用和效果。据此,提出了针对不同人群和不同时期的社会心理、结合形式多样和具有时代特征的不同的防震减灾宣传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社会心理 防震减灾 灾害心理学 科普宣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部地区的地震灾害及对策初探 被引量:1
8
作者 杨军 宋峰 《灾害学》 CSCD 2001年第4期27-32,共6页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 ,有其明显的自然属性 ,而地震灾害则具有明显的社会属性。地震灾害是相对于人类活动而言的。本文借用胡焕庸线 ,将中国大陆分成东区和西区两个区 ,并初步探讨了人口稠密和经济发达的中国东部地区的防震减灾对策。
关键词 中国东部 地震灾害 防震减灾 人类活动 人口 经济 胡焕庸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天津市防震减灾技术系统 被引量:1
9
作者 牟光迅 董晓阳 《灾害学》 CSCD 2002年第1期32-36,51,共6页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 ,建立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的防震减灾地震快速响应系统已成为可能。“九五”期间 ,天津市地震局就计算机网络技术在防震减灾技术系统建设中的应用方面进行了尝试。通过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建立 ,将地...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 ,建立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的防震减灾地震快速响应系统已成为可能。“九五”期间 ,天津市地震局就计算机网络技术在防震减灾技术系统建设中的应用方面进行了尝试。通过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建立 ,将地震监测预报、震后快速速报、早期趋势判定等工作环节有机地联系起来 ,在实际应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 防震减灾 天津 地震前兆观测数据 地震监测系统 震后快速速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城市地震灾害现状及防御对策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亚秀 袁志祥 《灾害学》 CSCD 2008年第B09期26-29,共4页
地震灾害的突发性和破坏性给人类带来严重的灾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和财富的集中,地震造成的灾害将更加严重。分析了陕西省城市地震灾害现状、历史强震给城市带来的严重破坏和人员伤亡,探讨了防震减灾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面临的... 地震灾害的突发性和破坏性给人类带来严重的灾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和财富的集中,地震造成的灾害将更加严重。分析了陕西省城市地震灾害现状、历史强震给城市带来的严重破坏和人员伤亡,探讨了防震减灾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面临的挑战,针对性地提出了陕西省城市防御地震灾害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震减灾 城市 防御 对策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9年土耳其伊兹米特地震 被引量:4
11
作者 董颂声 《地震学刊》 CSCD 2001年第1期62-65,共4页
简要介绍了 1 999年土耳其伊兹米特地震的有关情况 ,包括 :震中附近地区的经济地位、构造背景、地震活动背景、震前地震预报研究国际合作情况 ;这次地震造成的地震灾害。
关键词 土耳其 伊兹米特地震 地震灾害 防震减灾 1999年 地震预报 法制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震减灾网页设计要点及其日常维护——以山东省防震减灾信息网站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红 梁凯利 《地震学刊》 CSCD 2002年第3期52-54,共3页
以山东省防震减灾信息网站为例 ,介绍了网页设计要点及日常维护的经验和体会 。
关键词 山东 防震减灾 网页设计 日常维护 网页命名 网站导航 图片 版面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的城市防震减灾 被引量:2
13
作者 何永年 《灾害学》 CSCD 2008年第B09期1-4,共4页
阐述了城市面对的严峻震情和震灾,介绍了国际社会城市防震减灾的理念和思路,并着重论述了我国城市防震减灾工作的主要内容及减轻城市灾害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城市灾害 防震减灾 城市地震 减灾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入调查研究 把握主要矛盾 努力开创防震减灾工作新局面
14
作者 侯茂生 诸志宏 +2 位作者 杨军 张振亚 张大其 《地震学刊》 CSCD 2001年第1期45-51,共7页
在“九五”期间 ,江苏省地震局深入调查研究 ,把握主要矛盾 ,深化各项改革 ,狠抓实事实办 ,强化政府行政职能 ,加强宣传力度 ,加强地方地震机构建设 ,注重规划和计划的制订与实施 ,不断理顺拨款渠道 ,健全地方财政对地震事业投入的预算... 在“九五”期间 ,江苏省地震局深入调查研究 ,把握主要矛盾 ,深化各项改革 ,狠抓实事实办 ,强化政府行政职能 ,加强宣传力度 ,加强地方地震机构建设 ,注重规划和计划的制订与实施 ,不断理顺拨款渠道 ,健全地方财政对地震事业投入的预算体制 ,健全行政规章、规范管理行为 ,加强法规建设、强化法制管理。经努力 ,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1 996~ 1 999年 ,全局各类经费总来源为前 4年的 3 1倍 ;地震监测系统的数字化、通讯系统的计算机网络化、分析预报系统的应急决策指挥系统现代化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地震监测预报工作为保障全省经济建设顺利进行 ,维护社会稳定作出重要贡献。全局职工的住房得到明显改善 ,4年中在宁职工人均增加住房面积约 2 0m2 。人均总收入也较从前有大幅度提高。新建园艺绿地面积约 4 0 0 0m2 。工作体会主要是 ,领导班子同心协力是搞好工作的关键 ,广大职工的积极性是搞好工作的基础 ,各级领导坚持“两手抓”是搞好工作的根本 ,领导干部始终不懈地讲学习、讲政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震减灾 江苏 地震局 宣传力度 地震机构 法制管理 地震监测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钢公司防震减灾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研究
15
作者 李毅军 《灾害学》 CSCD 2001年第4期22-26,共5页
依据中国地震局有关建设防震减灾示范项目大纲的要求 ,就大型企业如何建立防震减灾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了研究 ,给出了地震危险性分析、地震地质背景及震害预测和对策 ,为企业防震减灾工作的信息化管理 ,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关键词 大型企业 防震减灾 信息系统 中国 地震地质 地震危险性 震害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江苏中的防震减灾数字系统
16
作者 杨军 《地震学刊》 CSCD 2002年第1期43-46,共4页
为推进经济的可持续与跨越式发展,配合 “数字江苏” 的建设,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在 “数字江苏” 中建设防震减灾数字系统势在必行。 本文从防震减灾在可持续与跨越式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防震减灾数字系统的... 为推进经济的可持续与跨越式发展,配合 “数字江苏” 的建设,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在 “数字江苏” 中建设防震减灾数字系统势在必行。 本文从防震减灾在可持续与跨越式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防震减灾数字系统的组成、 “数字江苏” 中如何包含防震减灾数字系统、防震减灾数字系统建设进程及展望等几方面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系统 江苏防震减灾 GIS 地理信息系统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世纪地震事业发展战略思考
17
作者 侯茂生 《地震学刊》 CSCD 2001年第4期59-62,共4页
面对 2 1世纪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新时代 ,地震事业如何随之变革 ,以应对市场经济的挑战 ?本文对之进行了思考。列举了目前制约地震工作发展的诸项因素 ,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在深化改革方面 ,提出了稳定一支精干的日常地震工作队伍... 面对 2 1世纪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新时代 ,地震事业如何随之变革 ,以应对市场经济的挑战 ?本文对之进行了思考。列举了目前制约地震工作发展的诸项因素 ,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在深化改革方面 ,提出了稳定一支精干的日常地震工作队伍、组建一支高水平的地震科研精干队伍、强化一支具有竞争实力的市场开发队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事业 发展战略 抗震设计 防震减灾 地震灾害 科技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张北地震震害初探 被引量:1
18
作者 曹志诚 刁桂苓 刁建新 《灾害学》 CSCD 2004年第z1期46-48,共3页
分析了河北省张北地震的伤害情况,提出了应采取的措施。认为,政府应当尽快制定农村建筑物抗震设防的管理制度,加强防震减灾宣传,增强农村干部群众的抗震意识,全面提高农村房屋的抗震能力。
关键词 防震减灾对策 抗震加固 震后恢复 张北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南市防震减灾决策系统的建立
19
作者 韩育平 姚南生 徐燕 《地震学刊》 CSCD 2002年第4期65-69,共5页
 在机制上将一个地市(淮南市)的地震预报与防震决策融为一个动态整体,从而建立起一个实用性强的防震减灾决策系统,使城市各种防震对策的生成有了更科学的基础。成为市政府在防震减灾决策中不可缺少的工具。
关键词 淮南市 防震减灾决策系统 应急基础数据库 地震烈度 数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外大城市震灾管理模式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廷韫 《灾害学》 CSCD 1997年第2期59-62,共4页
对随机选取的8个发生在大城市的地震,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两组,分别对其造成的死亡人数和经济损失以及震前准备、震后救援、致灾因素等管理措施进行了统计对比,并归纳出应该吸取的经验教训。
关键词 地震灾害 城市 抗震 减灾措施 震灾 管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