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维耦合视角下城市抗震韧性综合评价研究
1
作者 朱莉 李雯亚 +1 位作者 杨耀星 刘明 《安全与环境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2-162,共11页
为全面增强城市抗震韧性和地震灾害防控能力,基于抗震应对力和震后恢复力2个维度,构建了涵盖社会、经济、自然环境和基础设施4个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据此提出了一种融合随机森林-层次分析法(RF-AHP)与二维云模型的抗震韧性综合评价方法... 为全面增强城市抗震韧性和地震灾害防控能力,基于抗震应对力和震后恢复力2个维度,构建了涵盖社会、经济、自然环境和基础设施4个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据此提出了一种融合随机森林-层次分析法(RF-AHP)与二维云模型的抗震韧性综合评价方法,并创新性地结合复杂网络理论揭示了多维指标间的动态交互与耦合演化机制;最后以四川省9个地震活动较频繁地区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阿坝州和甘孜州的抗震韧性等级较低,尤其在震后恢复力方面表现欠佳,其中经济维度和基础设施维度是其抗震韧性最为薄弱的环节;通过对韧性演化网络的系统分析,进一步明确了加强道路、水利和电力设施的应急防护是提升这2个地区抗震韧性水平的关键。该研究结果可为精准识别韧性短板及其根源、制定靶向性韧性提升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灾害 应急管理 城市韧性评价 多维耦合 随机森林-层次分析法(RF-AHP) 云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震后灾区应急通信系统搭建的关键技术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晓阳 谢恒义 +4 位作者 寇曼曼 郭慧 李晓慧 韩贞辉 钟敏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77-1683,共7页
大地震发生后通常会导致通信设施损坏,地面通信不畅甚至中断,给救灾工作的开展带来很大困难,因此需要建立可靠的现场应急通信网络。针对传统应急通信车通信手段单一、工作队协同通信难、灾区回传画面效果不佳等问题,研究了可以快速部署... 大地震发生后通常会导致通信设施损坏,地面通信不畅甚至中断,给救灾工作的开展带来很大困难,因此需要建立可靠的现场应急通信网络。针对传统应急通信车通信手段单一、工作队协同通信难、灾区回传画面效果不佳等问题,研究了可以快速部署、运行稳定的应急通信方案,具体包括现场多种通信方式的融合、“最后一公里”通信能力的提升等。其中,现场通信融合调度中,测试了多种通信手段的通话效果,并能自由切换现场不同运营商网络,以满足现场通信需求;“最后一公里”通信能力提升中将无人机获取的画面作为一路信号接入到视频会议中,实现了同指挥中心之间图像、声音的实时传输。该方案能实现极端环境下的通信网络畅通,其中短波通信距离可达400 km;灾情获取方式能适应多种通信网络,传输帧率大于30 frame/s,画面清晰流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灾区 应急通信网络 通信融合 “最后一公里”通信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镇社区地震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34
3
作者 张勤 高亦飞 +2 位作者 高娜 郭建素 王宝坤 《灾害学》 CSCD 2009年第3期133-136,共4页
城镇社区是构成城镇的基本单元,是政府实施社会管理的基本单元和主要依托,也是城镇防灾减灾的基本单元。城镇社区地震应急能力评价是地震应急管理的重要内容,建立社区地震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提高社区地震应急能力、建设地震安全社... 城镇社区是构成城镇的基本单元,是政府实施社会管理的基本单元和主要依托,也是城镇防灾减灾的基本单元。城镇社区地震应急能力评价是地震应急管理的重要内容,建立社区地震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提高社区地震应急能力、建设地震安全社区和促进城镇地震应急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社区 防震减灾 应急能力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灾时运营中弱势群体救助管理技术体系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钱洪伟 尹香菊 金英淑 《灾害学》 CSCD 2016年第2期164-170,共7页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灾时运营中对弱势群体管理关注较少,缺乏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系统分析基础上,构建了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灾时运营中弱势群体救助管理技术体系,包括疏散撤离管理技术、特殊环境救援指挥决策管理技术...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灾时运营中对弱势群体管理关注较少,缺乏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系统分析基础上,构建了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灾时运营中弱势群体救助管理技术体系,包括疏散撤离管理技术、特殊环境救援指挥决策管理技术、住宿管理服务技术、饮食管理技术、特殊环境心理健康矫正技术、医疗环境卫生救助技术、应急文化管理技术及就业管理技术、弱势群体人机工效设计技术等。并将构建的弱势群体多元救助管理技术体系设计与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运营中弱势群体管理实际进行调查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多元化救助管理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灾时运营中弱势群体安置存在的几大问题,整体来看,被调查人群对弱势群体的整体安置服务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缺陷;对构建的救助技术体系持积极肯定评价,表明救助技术体系设置合理有效,获得了救助人群认同;有相当部分被调查人群对弱势群体人机工效设计技术也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提出了很多改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应急 避难场所 灾时运营 弱势群体 管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应急管理的社会参与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程鑫 吴雯雯 +4 位作者 戚浩 王远 朱生水 张佑龙 金艳 《灾害学》 CSCD 2015年第3期167-171,共5页
有效发挥社会力量在防震减灾中的作用是地震灾害应急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抗震救灾工作取得成效的重要保障。对此初步构建了一个包含3项一级指标、9项二级指标和25项三级指标的地震应急管理社会参与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了综合评... 有效发挥社会力量在防震减灾中的作用是地震灾害应急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抗震救灾工作取得成效的重要保障。对此初步构建了一个包含3项一级指标、9项二级指标和25项三级指标的地震应急管理社会参与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出了影响社会参与效果的四个主要因素,并提出了相应建议,对进一步完善地震应急管理社会参与机制,强化地震应急管理体系的社会基础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词:地震灾害 应急管理 社会参与 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法地震灾害 应急管理 社会参与 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救援能力的一项指标——地震灾害发布时间的研究 被引量:26
6
作者 高建国 贾燕 《灾害学》 CSCD 2005年第1期31-35,共5页
地震救援能力一般很难给定。本文提出利用地震死亡人数的报出时间作为衡量指标来评价地震的救援能力。首先 ,需要指出 ,地震发生后存在“黑箱”时间 ,即地震发生至灾情报出时间 ;其次 ,报出灾情后救灾进入“灰箱”状态 ,而地震死亡人数... 地震救援能力一般很难给定。本文提出利用地震死亡人数的报出时间作为衡量指标来评价地震的救援能力。首先 ,需要指出 ,地震发生后存在“黑箱”时间 ,即地震发生至灾情报出时间 ;其次 ,报出灾情后救灾进入“灰箱”状态 ,而地震死亡人数报出时间长度与总死亡人数有关 ;再次 ,死亡人数基本报出时间的长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应急 地震灾害 救援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SM和FCE的地震应急管理能力评估 被引量:10
7
作者 郭燕 郗蒙浩 赵秋红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3-141,共9页
地震应急管理能力评估体系,是对一个区域地震灾害管理水平最直观的判断依据。影响地震应急管理能力的因素有若干个,这些因素组合的科学性,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评估体系的有效性。首先从应急管理时间轴的角度明确了地震应急管理能力的三方... 地震应急管理能力评估体系,是对一个区域地震灾害管理水平最直观的判断依据。影响地震应急管理能力的因素有若干个,这些因素组合的科学性,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评估体系的有效性。首先从应急管理时间轴的角度明确了地震应急管理能力的三方面16个影响因素;引入了解释结构模型(ISM),构建了因素间的邻接矩阵和可达矩阵,进行了区域划分和层级划分,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地震应急管理能力评估体系结构,保证了同层次指标之间的独立性。结果表明,与震前准备能力有关的大部分因素作为体系中的深层次影响因素,影响着地震应对能力和震后恢复能力中的表层因素;最后选取模糊综合评价法(FCE),并以汶川地震为例对评估体系进行了实证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灾害 地震应急管理能力 解释结构模型 评估体系 模糊综合评价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地震灾害应急管理区划构想 被引量:8
8
作者 杨富平 黄崇福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5-51,共7页
从国内城市地震应急管理研究现状出发,提出了城市地震灾害应急管理基本单元和应急管理区划的概念,讨论了应急管理区划与灾害风险区划的区别和联系,探讨了城市应急管理区划的原则和应急管理基本单元的基本功能,并对基于行政区划的城市应... 从国内城市地震应急管理研究现状出发,提出了城市地震灾害应急管理基本单元和应急管理区划的概念,讨论了应急管理区划与灾害风险区划的区别和联系,探讨了城市应急管理区划的原则和应急管理基本单元的基本功能,并对基于行政区划的城市应急管理区划作了示意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地震灾害 应急管理 区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景-应对”型理论体系的发展及其在地震灾害应急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16
9
作者 陈波 王芳 肖本夫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05-616,共12页
"情景-应对"型理论体系基于事件静、动态情景分析生成应急决策方案,已成为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决策的基本范式。近年来,"情景-应对"研究理论的迅速发展极大地拓宽了其应用范围,逐渐被引入地震应急中,在一定程度上能够... "情景-应对"型理论体系基于事件静、动态情景分析生成应急决策方案,已成为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决策的基本范式。近年来,"情景-应对"研究理论的迅速发展极大地拓宽了其应用范围,逐渐被引入地震应急中,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传统"预测-应对"模式的不足,为震后高效行动及充分应对提供有效支撑。本文从情景识别、情景推演及应对处置方案生成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情景-应对"理论体系发展中涉及的关键技术,阐述了其在地震灾害应急管理中的应用。通过对已有研究的回顾,分析讨论了该领域的最新进展及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景-应对 情景识别 情景推演 地震灾害 应急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美日地震应急管理现状分析与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高萍 于汐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0-57,共8页
地震是不可避免的自然灾害之一。在制定与施行地震灾害应急措施的过程中,由于国情不同,各国存在较大的差异,发达国家和地震多发国家地震灾害应对制度相对完善。针对我国地震灾害应急管理工作现状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比较分析美国、日本等... 地震是不可避免的自然灾害之一。在制定与施行地震灾害应急措施的过程中,由于国情不同,各国存在较大的差异,发达国家和地震多发国家地震灾害应对制度相对完善。针对我国地震灾害应急管理工作现状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比较分析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地震灾害应急管理现状,给出在应急管理机制、体制、法制等方面科学、合理、有效的建议,进一步完善我国地震灾害应急管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灾害 应急管理 防灾减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灾害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投资优化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宋清华 陈建宏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46-151,共6页
为提高资源约束条件下地震灾害应急管理能力(EDEMA)建设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以应急管理"全过程"理论为基础,确定各个阶段的能力构成要素,基于层次分析法(AHP),计算指标相对权重。依据EDEMA建设规律,基于系统动力学(SD)... 为提高资源约束条件下地震灾害应急管理能力(EDEMA)建设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以应急管理"全过程"理论为基础,确定各个阶段的能力构成要素,基于层次分析法(AHP),计算指标相对权重。依据EDEMA建设规律,基于系统动力学(SD)原理,利用Vensim软件构建EDEMA建设因果关系图和流图,并对假设的5种不同投资分配方案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最优投资分配系数在全面缩减阶段、应急预备阶段、救援反应阶段、恢复重建阶段依次递减,与应急管理"预防为主,避免事后处理问题"的理念相契合;投资优化有助于明显节约投资,提前降低投资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经济 地震灾害应急管理能力(edema) 投资优化 系统动力学(SD) 层次分析法(AH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发性地震灾害危机的预警和应急管理机制 被引量:19
12
作者 朱煌武 《灾害学》 CSCD 2004年第1期76-80,共5页
借鉴SARS事件的经验教训,探讨了如何加快构建突发性地震灾害危机的预测预警、应急处理、信息发布和宣传教育等四个方面的管理机制,并提出了建立地震灾害预警等级及其相应的应急预案和信息发布措施的新思维。
关键词 地震灾害 危机 预警 应急 管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法做好地震应急是减轻地震灾害的关键环节 被引量:3
13
作者 原廷宏 《灾害学》 CSCD 1995年第2期94-96,共3页
本文结合当前地震形势及地震灾害的突发性、社会性、广泛性,对《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作了阐述,进而论证了依法搞好地震应急总工作是减轻地震灾害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 应急条例 地震法规 灾害防治 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灾害防御能力的基本定义与特征探讨 被引量:15
14
作者 孔锋 吕丽莉 +2 位作者 王品 闫绪娴 王一飞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4,共4页
从风险管理、危机管理和应急管理三个概念定义及其演变特征入手,分析了灾害防御能力与应急管理能力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对灾害防御能力进行定义,并对其结构体系和功能体系的内涵和外延进行剖析。在功能体系上认为灾害防御能力是多种能力... 从风险管理、危机管理和应急管理三个概念定义及其演变特征入手,分析了灾害防御能力与应急管理能力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对灾害防御能力进行定义,并对其结构体系和功能体系的内涵和外延进行剖析。在功能体系上认为灾害防御能力是多种能力要素相互作用过程,也是多阶段控制能力的过程。最后对灾害防御能力的特征进行研究,认为灾害防御能力是不同主体能力的合力和动态变化的过程。本文对灾害防御能力基本定义和特征的探讨有助于科学理解灾害风险防御能力的评估和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 灾害防御能力 应急 应急管理能力 危机管理 防灾减灾 结构与功能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市场与社会合作视角下的灾害协同治理研究 被引量:17
15
作者 马晓东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8-22,共5页
灾害应急管理是保障公共安全福祉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其根本任务就是要加强全社会抵御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为此,根据协同学原理与治理理论,运用政府、市场与社会的伙伴合作机制,阐述了灾害应急协同治理的现实要求、知识框架、运转机... 灾害应急管理是保障公共安全福祉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其根本任务就是要加强全社会抵御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为此,根据协同学原理与治理理论,运用政府、市场与社会的伙伴合作机制,阐述了灾害应急协同治理的现实要求、知识框架、运转机制及路径选择等,旨在对我国的灾害应急管理提供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灾害 应急管理 协同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流域机构次生水旱灾害应急管理的探讨 被引量:4
16
作者 孙录勤 张勇林 陈立立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2期23-25,62+105,共5页
"5.12"汶川地震发生后,因强震等原因造成的次生水旱灾害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长江水利委员会根据自身职责,积极参与汶川地震引发次生水旱灾害的处理,积累了一定经验。与地方政府和省市水利部门相比,流域机构在信息、技术... "5.12"汶川地震发生后,因强震等原因造成的次生水旱灾害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长江水利委员会根据自身职责,积极参与汶川地震引发次生水旱灾害的处理,积累了一定经验。与地方政府和省市水利部门相比,流域机构在信息、技术、人才、经验等方面有明显优势,但也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以及自身应急能力建设方面存在一定困难和突出问题。为做好次生水旱灾害应急管理工作,流域机构应尽快建立健全应急组织体系,完善各项应急管理运行机制,加大保障力度,全面提高应对次生水旱灾害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灾害 应急管理 流域机构 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交通流下震后路网抢修排程仿真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双琳 郑斌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386-3398,共13页
为抢修受损路网,提高震后应急效率。通过建立动态交通流下震后路网抢修排程优化模型,并设计一种混合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以最大化路网抢修累积绩效。设计算例对模型和算法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进行验证,并与非动态交通流下路网抢修排程... 为抢修受损路网,提高震后应急效率。通过建立动态交通流下震后路网抢修排程优化模型,并设计一种混合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以最大化路网抢修累积绩效。设计算例对模型和算法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进行验证,并与非动态交通流下路网抢修排程优化模型比较,得出动态交通流下震后路网抢修排程优化模型的路网抢修累积绩效相较于非动态交通流下的提升了8%。可为制定科学高效的路网抢修方案,保障震后应急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建议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灾害 应急管理 动态交通流 路网抢修排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大自然灾害后遗体处置应急预案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德慧 姜思朋 +3 位作者 李玉光 刘国军 王永阔 周雪媚 《灾害学》 CSCD 2010年第4期115-119,共5页
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一般都会伴随着大量人员的遇难,及时妥善处置灾后众多遇难者遗体,是许多国家面临的棘手问题。借鉴我国唐山7.8级地震和汶川8.0级地震中遗体应急处置的经验与教训,从遗体的搜集、存放、运输、消毒、防腐、保存、火化... 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一般都会伴随着大量人员的遇难,及时妥善处置灾后众多遇难者遗体,是许多国家面临的棘手问题。借鉴我国唐山7.8级地震和汶川8.0级地震中遗体应急处置的经验与教训,从遗体的搜集、存放、运输、消毒、防腐、保存、火化、掩埋等方面,探索遗体处理应急预案的程序与内容,从而提高政府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后大量遗体的应急处置能力,全面保障灾区群众的身心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大自然灾害 遗体处置 应急预案 唐山7.8级地震 汶川8.0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56年华县大地震政府救灾策略考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牟笛 陈安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69-171,共3页
通过经济发展水平研究1556年华县大地震政府救灾策略,提出用税收与人口计算得出的"承税指数"来估测古代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华县大地震中央政府重点援助的地区并非灾情严重的地区,而是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这表明影响明代政... 通过经济发展水平研究1556年华县大地震政府救灾策略,提出用税收与人口计算得出的"承税指数"来估测古代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华县大地震中央政府重点援助的地区并非灾情严重的地区,而是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这表明影响明代政府救灾决策的重要因素是地区经济发展情况,而不是灾情和民情。该文不仅提出了有关华县大地震政府决策影响因素的新观点,并且提出了用于古代经济研究的"承税指数"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县大地震 明代 政府 救灾策略 承税指数 应急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