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51篇文章
< 1 2 7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pplication of IPv6 and NGN to the information network of earthquake preparedness and disaster mitigation 被引量:1
1
作者 连尉平 刘举 +3 位作者 侯燕燕 刘小雨 邹锐 杨大克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58-662,673,共5页
下一代网络(next generation network,缩写为NGN)是以高性能、可扩展、可运营、可管理、更安全的下一代电信网络为基础,实现高质量流媒体应用、无线和移动应用、多样化终端设备、按需的传输质量控制和更高安全保障的新型网络,IPv6... 下一代网络(next generation network,缩写为NGN)是以高性能、可扩展、可运营、可管理、更安全的下一代电信网络为基础,实现高质量流媒体应用、无线和移动应用、多样化终端设备、按需的传输质量控制和更高安全保障的新型网络,IPv6是下一代网络的关键支撑技术.IPv6网是下一代IP网,不等同于下一代网络,IPv6网只有在满足下一代网络的必要特征后才可成为下一代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震减灾 下一代网络 IPV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ismic characteristics near the epicenter of the 1303 Hongtong M=8 earthquake, Shanxi Province and its implication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健 吴宣 +1 位作者 张晓东 汪素云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47-354,共8页
In this paper, we calculated the seismic pattern of instrumental recorded small and moderate earthquakes near the epicenter of the 1303 Hongtong M=8 earthquake, Shanxi Province. According to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 In this paper, we calculated the seismic pattern of instrumental recorded small and moderate earthquakes near the epicenter of the 1303 Hongtong M=8 earthquake, Shanxi Province. According to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mall and moderate earthquakes, 6 seismic dense zones are delineated.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ML2 earthquakes since 1970 in each seismic dense zone has been analyzed. Based on tempor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historical earthquake activity, three types of seismicities are propos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ismic types and crustal medium is analyzed. The mechanism of three types is discussed. Finity of strong earthquake recurrence is pro-posed. Seismic hazard in mid-long term and diversity of earthquake disaster in Shanxi seismic belt are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活动性 局部地壳介质 中长期地震预测 山西地震 强震重复 地震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Structural Engineering Challenges Following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3
作者 GRUNDY Paul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23-230,共8页
The "5·12" Wenchuan Earthquake presents two challenges-reconstruction of the devastated areas and building adequate seismic resistance into the rest of China.The stages in recovery include structural co... The "5·12" Wenchuan Earthquake presents two challenges-reconstruction of the devastated areas and building adequate seismic resistance into the rest of China.The stages in recovery include structural condition assessment,identification of seismic weaknesses,appreciation of the variable seismicity of PR China,the development of a seismic performance index to aid the decision to relocate,rebuild or retrofit,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the principles of retrofitting which recycles rubble and waste from Wenchuan "5·12",with an emphasis on integrating masonry construction into seismic resistance.The recovery and resilience achieved through structural engineering must be integrated into a broader community involvement in disaster risk re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工程 抗振结构 建筑结构 建筑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5年1月7日西藏定日M_(S)6.8地震模拟仪器地震烈度场 被引量:2
4
作者 谢志南 王帅 +4 位作者 陈相兆 卢建旗 孙柏涛 马强 李山有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17,共6页
2025年1月7日西藏自治区定日县发生M S6.8级地震。文中采用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地震动模拟预测云平台,结合运动学震源模型、区域公共速度模型和数字高程模型,模拟了近场地震波场及仪器烈度场。结果表明:在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地震... 2025年1月7日西藏自治区定日县发生M S6.8级地震。文中采用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地震动模拟预测云平台,结合运动学震源模型、区域公共速度模型和数字高程模型,模拟了近场地震波场及仪器烈度场。结果表明:在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地震预警工程台网站点,模拟与测定仪器地震烈度相当;高烈度区主要分布在断层地表投影所在区域;模拟仪器地震烈度场与调查评定地震烈度场基本一致。在此基础上,综合西藏自治区现场调查数据和普查数据,评估了当地典型建筑(以土/石木结构为主)房屋震害以及人员伤亡,评估结果与实际结果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动模拟 仪器地震烈度 调查评定地震烈度 地震灾情应急评估 2025西藏定日M S6.8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旧社区防灾更新建设管控——基于东京市防灾街区整备地区更新经验
5
作者 马东辉 朱孟华 +2 位作者 费智涛 刘刚 王威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7-142,共6页
大量亟待更新的城市老旧社区是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议题,在地震灾害下呈现出高脆弱性、高暴露性和高损失的特性,老旧社区的防灾更新建设更显必要。首先总结东京市防灾街区整备地区建设的框架,明确“风险评估—地区划分—设施保障—建设... 大量亟待更新的城市老旧社区是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议题,在地震灾害下呈现出高脆弱性、高暴露性和高损失的特性,老旧社区的防灾更新建设更显必要。首先总结东京市防灾街区整备地区建设的框架,明确“风险评估—地区划分—设施保障—建设管控”的建设逻辑;然后介绍具体的更新措施,通过风险评估和地区识别高风险的更新区域,划分两种地区和5类用地功能区,提出地区防灾设施的配置要求,并通过用地、设施、建筑3类要素落实防灾管控要求;最后从地震风险的明晰、分类分区的特色引导、防灾设施保障、管控内容落实4个方面探讨对我国老旧社区建设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灾街区整备地区 地震灾害 老旧社区 更新建设 东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的自然灾害应急组织协调机制研究——以甘肃积石山6.2级地震应对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周文光 张雨婷 《灾害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8-94,共7页
自然灾害的复杂演化对应急组织协调性提出了更高要求,研究自然灾害应急组织协调网络的动态适应性变化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构建“灾害感知—目标驱动—应急响应—组织协调”自然灾害应急组织协调机制分析框架,以甘... 自然灾害的复杂演化对应急组织协调性提出了更高要求,研究自然灾害应急组织协调网络的动态适应性变化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构建“灾害感知—目标驱动—应急响应—组织协调”自然灾害应急组织协调机制分析框架,以甘肃积石山6.2级地震为例,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究自然灾害应急组织协调机制。研究发现:①灾害感知后不同阶段的关键应对目标具有差异性,且随自然灾害演变进行调整;②自然灾害应对过程中应急组织网络通过跨层级协调结构来提高网络适应性;③应急组织网络中存在中心组织,不同阶段中心组织具有差异性;④应急组织网络中存在结构洞,不同阶段占据结构洞的应急组织具有差异性。据此本研究提出以目标驱动为核心的自然灾害应急组织协调机制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组织 协调机制 自然灾害应对 复杂适应系统 网络演化 甘肃积石山6.2级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物理机制的地震-滑坡-堰塞湖洪水作用下山区建筑群抗灾性能评估
7
作者 李钢 赵迪 +1 位作者 董志骞 李宏男 《土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27,共17页
我国西南地区地震频发,降雨充沛,高山峡谷地区易爆发大规模滑坡,滑坡体启动后迅速入江堵断河道形成堰塞坝,引发溃决洪水,造成巨大的灾害链危害,严重威胁下游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及工程设施安全。为定量化解析地震-滑坡-堰塞湖-溃决洪水灾... 我国西南地区地震频发,降雨充沛,高山峡谷地区易爆发大规模滑坡,滑坡体启动后迅速入江堵断河道形成堰塞坝,引发溃决洪水,造成巨大的灾害链危害,严重威胁下游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及工程设施安全。为定量化解析地震-滑坡-堰塞湖-溃决洪水灾害链成灾过程,通过耦合Newmark刚体滑块理论、Rockfall Analyst物理模型和基于浅水波方程的溃决洪水演进物理模型构建该灾害链过程模拟方法,进而建立地震-滑坡-堰塞湖-溃决洪水灾害链作用下山区临河建筑群抗多灾性能评估框架。以西南山区某临河村镇建筑群为例,分析评估震损建筑群在溃坝洪水接续作用下的抗多灾性能,并验证所提方法的可靠性。该研究对村镇建筑选址规划和区域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供了较重要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滑坡-堰塞湖-溃决洪水 灾害链 多灾害 物理机制 临河建筑群 损伤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现场实地调研的区域避震疏散动态模拟
8
作者 宁超列 徐歆韵 翟永梅 《灾害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13,20,共7页
避震疏散动态模拟是开展区域抗震防灾规划,减轻地震灾害风险的有效手段。然而,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计算机模拟方法,缺乏现场实地调研,导致计算模拟结果的准确性存疑,实用性难以判断。该文基于上海某小区的现场实地调研结果,采用Anylogi... 避震疏散动态模拟是开展区域抗震防灾规划,减轻地震灾害风险的有效手段。然而,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计算机模拟方法,缺乏现场实地调研,导致计算模拟结果的准确性存疑,实用性难以判断。该文基于上海某小区的现场实地调研结果,采用Anylogic软件,考虑该区域内大震和小震情景下日间与夜间不同的避震疏散需求,模拟了四种不同地震情景下的人员震时避震疏散过程,通过设计避震疏散优化方案,为该区域的抗震防灾规划提供了合理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现场实地调研结果和Anylogic软件,不仅可以合理模拟区域内不同地震情景下的人员避震疏散过程,而且能够发现主要的拥堵位置和解释发生拥堵的主要原因。提出的避震疏散优化方案,可将避震疏散总时长缩短67.1%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避震疏散 现场调研 地震情景 方案优化 防灾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系统地震次生火灾应急疏散研究
9
作者 高惠瑛 刘兴利 《震灾防御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0-440,共11页
破坏性地震常伴随地震次生灾害,后果严重。地铁系统作为城市重要通行设施,研究其在地震次生灾害下的应急疏散十分必要。本文以地震次生火灾为例,基于地震次生火灾特点,深入探讨地铁站人员疏散情况。利用Pyrosim软件建立地震次生火灾模型... 破坏性地震常伴随地震次生灾害,后果严重。地铁系统作为城市重要通行设施,研究其在地震次生灾害下的应急疏散十分必要。本文以地震次生火灾为例,基于地震次生火灾特点,深入探讨地铁站人员疏散情况。利用Pyrosim软件建立地震次生火灾模型,分析地铁站内部温度、CO浓度、能见度等因素的变化,确定影响人员疏散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使用Pathfinder软件建立人员疏散模型,研究关键因素人员疏散速度的影响,从而获得更准确的疏散动态。研究结果表明,能见度是影响人员疏散的关键因素;此外,楼/扶梯处能见度下降导致疏散速度降低,尤其是在靠近火源位置的楼/扶梯上,滞留时间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系统 地震次生灾害 火灾模拟 应急疏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知识元与贝叶斯网络的地震次生地质灾害情景演化分析
10
作者 刘平 倪晓霞 《震灾防御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4-267,共14页
根据以往地震发生后现场实际破坏数据可知,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已造成严重的灾区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为此,需对地震次生地质灾害情景进行演化分析。为了解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的演化过程,首先基于突发事件知识元模型,对地震次生地质灾害情景... 根据以往地震发生后现场实际破坏数据可知,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已造成严重的灾区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为此,需对地震次生地质灾害情景进行演化分析。为了解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的演化过程,首先基于突发事件知识元模型,对地震次生地质灾害情景组成要素进行分析。其次基于贝叶斯模型,明确构成地震次生地质灾害演化贝叶斯网络的节点变量及其取值范围,根据这些节点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和专家打分,建立贝叶斯网络图和节点变量条件概率模型。并利用证据理论将概率融合修正,计算次生地质灾害下关键节点状态概率,实现事故关键情景的推演。最后结合知识元模型和构建的地震次生地质灾害贝叶斯网络模型,对临夏积石山6.2级地震发生后导致的次生地质灾害情景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元 贝叶斯网络 地震次生地质灾害 概率分析 情景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多模态数据的地震灾害知识图谱构建及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麒瑞 田苗 +3 位作者 谢忠 邱芹军 陈占龙 陶留锋 《地质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0-106,共17页
地震灾害观测数据多源异构、蕴含知识分散且关联程度低,导致难以高效利用数据进行信息整合和查询,进而提供风险评估、救援决策辅助支持。知识图谱是一种有效的数据关联和融合的手段。首先,基于自顶向下方法梳理地震灾害领域概念,构建地... 地震灾害观测数据多源异构、蕴含知识分散且关联程度低,导致难以高效利用数据进行信息整合和查询,进而提供风险评估、救援决策辅助支持。知识图谱是一种有效的数据关联和融合的手段。首先,基于自顶向下方法梳理地震灾害领域概念,构建地震灾害数据、地质/地理环境、地震灾害事件、地震灾害应急任务、地震灾害模型本体,形成地震灾害本体层;结合自底向上方法构建高质量数据层,通过卷积神经网络对遥感影像进行灾害前后变化识别,实现从影像信息到文本知识的智能结构化转换;融合微调后通用信息抽取框架(universal information extraction,简称UIE)预训练模型对文本数据进行命名实体及关系属性知识抽取,精确率分别为82.04%和70.66%。通过计算词向量语义相似度实现数据融合与统一表达。以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地震为例,通过本体构建、数据抽取、统一表达形成高质量地震灾害知识图谱,实现地震灾害多源异构地震数据到统一知识表达的转化。基于所构建的地震灾害知识图谱实现了灾害损失、应急链决策支持的查询展示,及结合相关地质数据推理和查询潜在次生灾害。该方法结合深度学习与预训练技术,融合多模态数据,构建了地震灾害知识图谱构建,为快速准确的地震灾害信息查询与次生灾害发生提供辅助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石山地震 地震灾害知识图谱 信息查询 预训练模型 多模态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积石山M_(S)6.2地震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孕灾环境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陆诗铭 吴中海 黄婷 《地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9-155,共17页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M_(S)6.2地震,此次地震诱发了崩塌、滑坡和泥流等一系列地质次生灾害,是近年来中国6级以上地震损失极其严重的一次。综合分析区域孕灾环境及地质次生灾害发育特征发现,拉脊山地区海拔高、地形复...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M_(S)6.2地震,此次地震诱发了崩塌、滑坡和泥流等一系列地质次生灾害,是近年来中国6级以上地震损失极其严重的一次。综合分析区域孕灾环境及地质次生灾害发育特征发现,拉脊山地区海拔高、地形复杂、活断裂作用显著以及第四纪松散堆积物覆盖广且厚度大等因素,使得该地区在地震作用下极易产生蠕滑-拉裂破坏并诱发滑坡等地质次生灾害。利用层次分析法综合考虑断裂、地层岩性、植被覆盖、坡度及降水5个关键因子对积石山区域地质灾害发育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地层岩性是区域地质次生灾害的主导因素,其权重可达42%;其次是断层,权重约占26%;而降水的影响权重虽然只占6%,但也不可忽视。积石山及其邻区地质次生灾害危险区主要集中在震中周围的拉脊山前缘一带,呈条状分布,与Ⅷ度地震烈度区域大体一致。地质次生灾害点受软弱地质环境影响为主,集中在拉脊山断裂带下盘,尤其是积石山县、大家河镇和白藏镇等地,灾害分布密集且受地震影响显著,需要重点监测及预防,同时对第四系黄土层防护工程也应予以足够重视。另一方面,在余震分布密集区,未发现显著的地质次生灾害点,推测是因为主震释放了较大应力,诱发了主要地质次生灾害。在多次余震之后,岩体应力状态逐渐趋于平衡,地质构造在震后重组并趋向稳定,从而降低了进一步发生地质次生灾害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石山地震 孕灾环境 滑坡 泥流 空间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集成学习方法的汶川震损区崩塌滑坡易发性评价 被引量:1
13
作者 丁嘉伟 王协康 《工程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2-61,共10页
崩塌、滑坡等形成的松散物质常为山洪灾害提供重要泥沙物源。汶川“5·12”地震灾区存在大量不稳定边坡与潜在的滑坡、崩塌风险区。构建崩塌、滑坡易发性评价模型对于该区域复合山洪灾害的早期防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地形、地质... 崩塌、滑坡等形成的松散物质常为山洪灾害提供重要泥沙物源。汶川“5·12”地震灾区存在大量不稳定边坡与潜在的滑坡、崩塌风险区。构建崩塌、滑坡易发性评价模型对于该区域复合山洪灾害的早期防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地形、地质及气象水文等方面筛选出10个评价因子,应用极端梯度提升(XGBoost)与轻量级梯度提升机(LightGBM)两种先进的集成学习算法和逻辑回归、随机森林两种常见算法分别构建汶川县崩塌滑坡易发性评价模型,通过准确率、精确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等定量指标对比各模型评估结果。结果表明:根据不同分类评价指标,两种集成学习模型相较于传统模型拥有更高的分类预测能力;分类准确率方面,XGBoost模型(0.903)与LightGBM模型(0.903)优于随机森林模型(0.900)与逻辑回归模型(0.864);精确率方面,LightGBM模型(0.887)略优于XGBoost模型(0.882),优于随机森林模型(0.872)与逻辑回归模型(0.802);根据不同模型ROC曲线下面积计算结果,XGBoost模型(0.904)与LightGBM模型(0.904)具有近乎同等的分类性能,略优于随机森林模型(0.902),逻辑回归模型最差(0.869);对易发性图进一步对比分析发现,两种集成学习模型的易发性分区结果与逻辑回归、随机森林模型结果存在一定差异,根据对各分区崩滑点密集程度的计算,两种集成学习模型的结果较为可靠,LightGBM模型在识别和预测崩滑高易发区域方面的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震损区 滑坡 崩塌 山洪灾害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4年中国大陆地震灾害损失述评
14
作者 马秀丹 陈雅慧 +4 位作者 李华玥 谭明 郑通彦 翟颖 张晋辉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3-180,共8页
在统计分析2024年中国5.0级以上地震目录的基础上,结合应急管理部、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地震局地震灾害损失评估资料,总结2024年中国大陆地震灾害情况和主要震害特点。通过综合对比近10年来中国大陆地区历史地震灾情数据,分析灾害性... 在统计分析2024年中国5.0级以上地震目录的基础上,结合应急管理部、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地震局地震灾害损失评估资料,总结2024年中国大陆地震灾害情况和主要震害特点。通过综合对比近10年来中国大陆地区历史地震灾情数据,分析灾害性地震发震频次和地震伤亡人数的年际变化,总结出近10年的灾害情况,以及各省份发生的地震造成的伤亡和财产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4年 中国大陆 地震灾害 灾害损失 震害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村落和城镇功能单元的大理市地震人员压埋风险评估
15
作者 贾召亮 张方浩 +2 位作者 壮延 许瑞杰 郑川 《地震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122,共11页
震后快速评估被压埋人员数量和空间分布,及时开展救援,是减少人员伤亡的关键。基于单体建筑功能识别,建立基于建筑功能、室内人口结构和人员在室率的人口空间化模型,以农村地区村落和城镇地区功能单元为评估单元开展大理市地震人员压埋... 震后快速评估被压埋人员数量和空间分布,及时开展救援,是减少人员伤亡的关键。基于单体建筑功能识别,建立基于建筑功能、室内人口结构和人员在室率的人口空间化模型,以农村地区村落和城镇地区功能单元为评估单元开展大理市地震人员压埋风险评估。结果表明:19:00~7:00是人员压埋的高风险时段;Ⅷ度烈度破坏下喜洲镇人员压埋风险最高,Ⅷ度烈度以上破坏下下关镇人员压埋风险最高;喜洲古镇,满江村、金星村、大展屯等城中村,才村、向阳村、双廊古镇等沿洱海村落,江西村、上和村、周城村等山脚古村落,是地震人员压埋的高风险区域,震后需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灾害 建筑毁坏 人员压埋 风险评估 云南大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地震灾害风险评估与服务系统设计与实现
16
作者 赵真 郭红梅 +4 位作者 张莹 鲁长江 何玉林 张灿 何宗杭 《地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41-750,共10页
当前防震减灾工作重心已从灾后应急救援转向灾前风险防控,从被动地震灾害止损转为主动降低地震灾害风险,建设地震灾害风险评估与服务系统可以为减轻地震灾害风险、增强地震灾害风险防范能力提供有力支撑。文章从四川省地震危险性高、地... 当前防震减灾工作重心已从灾后应急救援转向灾前风险防控,从被动地震灾害止损转为主动降低地震灾害风险,建设地震灾害风险评估与服务系统可以为减轻地震灾害风险、增强地震灾害风险防范能力提供有力支撑。文章从四川省地震危险性高、地质灾害风险高、承灾体暴露度高、承灾体脆弱性差异巨大的地震灾害风险形势出发,以地震灾害风险防治需求目标为导向,聚焦于地震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及信息服务,对四川省地震灾害风险评估与服务系统的总体架构、功能和业务流程进行设计,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空间信息等技术,研发地震灾害风险评估与服务系统。实现多源异构地震灾害风险数据资源整合,推动地震灾害风险评估流程化,提升地震灾害风险防治信息服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灾害风险 风险评估 信息服务 系统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定日县M_(s)6.8级地震区地质灾害发育规律与减灾对策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铁永波 高云建 +6 位作者 张宪政 史安文 黄文洁 秦雅东 李宗亮 董磊 宁志杰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2-224,共13页
2025年1月7日,西藏自治区定日县发生M_(s) 6.8级地震,诱发同震地质灾害并导致部分已有地质灾害发生变形。为深入研判地质灾害发展趋势及潜在风险,基于现场应急调查获取的一手资料和区域地质资料综合研究,分析了此次地震地质灾害发育特... 2025年1月7日,西藏自治区定日县发生M_(s) 6.8级地震,诱发同震地质灾害并导致部分已有地质灾害发生变形。为深入研判地质灾害发展趋势及潜在风险,基于现场应急调查获取的一手资料和区域地质资料综合研究,分析了此次地震地质灾害发育特征与分布规律并提出了防灾减灾对策。结果表明:(1)震区震前发育有868处地质灾害点,灾害规模以小型和中型为主,此次地震新增同震地质灾害91处,主要以滑坡、泥石流、崩塌为主;(2)地震还导致107处震前地质灾害点发生进一步变形;(3)此次地震虽未引发大量的同震地质灾害,但仍会对高位山体、冰川、冰湖等的稳定性造成一定影响,需进一步开展详细调查评价,并深化砂土液化成因机制及其对城镇和工程建设带来的潜在风险。研究成果可为定日县震区地质灾害排查及灾后重建规划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日县地震 地质灾害发育规律 控灾条件 防灾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定日6.8级地震震灾分析及启示
18
作者 马星宇 陈相兆 +2 位作者 张桂欣 闫佳琦 王楠 《震灾防御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23,共11页
2025年1月7日9时,西藏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截至1月9日6时,此次地震造成了126人遇难,影响场内死亡率高达0.3%。基于台站数据、现场建筑物建(构)造特征等信息,从危险性、承灾体等多角度进行分析,提出此次地震灾害较为严重的可能原因:(1... 2025年1月7日9时,西藏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截至1月9日6时,此次地震造成了126人遇难,影响场内死亡率高达0.3%。基于台站数据、现场建筑物建(构)造特征等信息,从危险性、承灾体等多角度进行分析,提出此次地震灾害较为严重的可能原因:(1)当地传统民居多为土/石木结构,整体结构性能和延性较差,在地震作用下易产生严重破坏。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建筑往往采用的是外围护墙和内部木框架承担土/石木楼板的结构形式,在地震中大量内部木框架歪闪、与墙体分离,没有拉结的屋面和木屋架向房屋内部塌落,造成严重人员伤亡。(2)地震动强度大,有台站记录的水平向峰值加速度最高达到784 cm/s^(2)。且近场地震动短周期成分丰富,竖向地震动作用明显,对震区大量分布的本就较为松散的低层建筑破坏力较大。(3)震区位于西部高海拔地区,地震发生时刚刚日出,天气寒冷,大部分受灾群众尚未外出,人员在室率高。由于高海拔地区的环境和气候恶劣,救援难度较大,导致人员生存率低。根据震害原因,建议在少数民族地区坚持“保持原有传统建筑风格、就地取材、引导建设抗震结构”和“尊重民族习俗、低扰动、价格低廉”的原则,全面推进既有建筑抗震能力提升和新建建筑抗震设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日地震 震灾分析 致灾原因 抗震能力提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4年10-12月全球地震活动述评
19
作者 侯旭婷 陈鸿钰 +3 位作者 郑宁宁 马秀丹 翟颖 张晋辉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1-187,共7页
在收集整理中国地震台网发布的2021年以来全球5.0级以上地震数据的基础上,对2024年10—12月地震活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选取土耳其、古巴和瓦努阿图群岛在本季度先后发生的三次灾害性地震作为典型地震,进行重点分析和灾害特点的整理归纳... 在收集整理中国地震台网发布的2021年以来全球5.0级以上地震数据的基础上,对2024年10—12月地震活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选取土耳其、古巴和瓦努阿图群岛在本季度先后发生的三次灾害性地震作为典型地震,进行重点分析和灾害特点的整理归纳,分析了地震分布情况、活动特点以及地震造成的影响,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地震 地震活动统计 地震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4年地震灾害全球概览
20
作者 李美仪 冯蔚 +1 位作者 王武星 钱庚 《地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49-1157,共9页
利用多种途径搜集到的地震灾害信息,整理2024年全球地震活动和受灾情况,绘制2024年灾害地震分布图,分析形成重灾年的地震震级特征;对导致人员伤亡的地震灾害信息和损失情况进行全面汇总,并对重大地震灾害进行深入分析,总结2024年全球地... 利用多种途径搜集到的地震灾害信息,整理2024年全球地震活动和受灾情况,绘制2024年灾害地震分布图,分析形成重灾年的地震震级特征;对导致人员伤亡的地震灾害信息和损失情况进行全面汇总,并对重大地震灾害进行深入分析,总结2024年全球地震灾害的主要特点。相较于往年,2024年全球地震活跃度较低,未出现8级或更高级别强震,7级及以上地震的发生频率也有所下降。2024年全球地震灾害表现出伤亡轻、灾害地震多发生在环太平洋地震带、重大灾害分布集中,以及伤亡原因明确的特征。针对该年度地震灾害伤亡原因和21世纪以来灾害地震活动情况,提出一系列地震灾害预防措施和建议,并强调未来地震防御工作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4年 全球范围 地震灾害 伤亡概况 防范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