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水平和竖向地震作用下顺层岩质边坡动力可靠性分析
被引量:
15
1
作者
陈训龙
龚文惠
+2 位作者
钟旭晗
邱金伟
李逸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91-98,128,共9页
由于传统顺层岩质边坡地震可靠性分析往往是基于拟静力法,忽略了地震的动力特性,而基于数值模拟软件的地震时程分析法虽能考虑地震的动态性,却相对费时费力,该文同时考虑了地震的动力特性和强度参数随机性,提出顺层岩质边坡动力可靠性...
由于传统顺层岩质边坡地震可靠性分析往往是基于拟静力法,忽略了地震的动力特性,而基于数值模拟软件的地震时程分析法虽能考虑地震的动态性,却相对费时费力,该文同时考虑了地震的动力特性和强度参数随机性,提出顺层岩质边坡动力可靠性分析方法。运用Wilson-θ法和Matlab/Simulink工具建立了顺层岩质边坡地震响应简化计算方法。根据响应结果,运用Monte Carlo法计算了边坡的动力可靠度,并提出采用整体最小平均可靠度来评价边坡的地震整体可靠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水平和竖向地震作用的叠加模式对顺层岩质边坡可靠性的影响。算例分析表明,提出的地震响应简化计算方法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和效率。该文可靠度分析方法低估了边坡的地震可靠性。与水平地震作用相比,竖向地震作用对顺层岩质边坡可靠性的影响也很明显。常用的水平和竖向地震作用的峰值叠加模式并不能充分地体现出双向地震的最大作用叠加效果,而采用双向地震的最大作用叠加模式更偏于工程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层岩质边坡
水平和竖向地震作用
动力可靠度
WILSON-Θ法
地震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改进的基础隔震结构地震作用简化计算方法
被引量:
13
2
作者
祁皑
林于东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2-157,共6页
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关于隔震结构的简化计算方法中,水平向减震系数的表达式和定义有些不符,假定的隔震结构地震作用分布规律也与实际情况略有出入。本文基于水平向减震系数的定义和实际隔震结构的地震作用分布规律提...
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关于隔震结构的简化计算方法中,水平向减震系数的表达式和定义有些不符,假定的隔震结构地震作用分布规律也与实际情况略有出入。本文基于水平向减震系数的定义和实际隔震结构的地震作用分布规律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隔震结构水平向减震系数、隔震结构总地震作用、隔震结构上部地震作用分布的计算方法,并提出了总水平地震作用减震系数的新概念。本文提出的改进方法具有表达准确、物理意义明确的特点。将本文提出的改进算法计算结果与时程分析计算结果比较,结果显示,改进方法的计算结果与时程分析结果接近,且分布规律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隔震
地震作用
水平向减震系数
振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双向地震耦合作用对基础摩擦隔震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
1
3
作者
谷伟
李艺
刘斌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986-989,共4页
采用多质点层间剪切型模型,建立了基础摩擦隔震多层砌体结构在水平与竖向耦合地震作用下的运动微分方程及滑动与啮合状态判别准则·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了竖向地震作用对隔震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竖向地震作用的存在,使隔震结构下部各...
采用多质点层间剪切型模型,建立了基础摩擦隔震多层砌体结构在水平与竖向耦合地震作用下的运动微分方程及滑动与啮合状态判别准则·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了竖向地震作用对隔震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竖向地震作用的存在,使隔震结构下部各层,特别是首层的层间位移,层间剪力增加,隔震层加速度增加,且随地震烈度,竖向加速度峰值增大而增加,并使隔震层的滑动位移幅值有增大的可能·建议在高烈度震区考虑竖向地震作用对结构反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摩擦隔震
多层砌体结构
双向地震耦合作用
层间剪力
石墨膏泥
时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考虑竖向地震作用的滑移摩擦隔震结构高宽比限值研究
4
作者
张富有
王舒珊
顾明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8期8344-8348,共5页
对考虑竖向地震作用的滑移摩擦隔震结构的高宽比限值进行了研究。采用多自由度分析模型,建立了滑移隔震结构在水平与竖向地震作用耦联下的运动微分方程,给出了考虑竖向地震作用的滑移摩擦隔震结构的高宽比限值计算公式。以某六层采用摩...
对考虑竖向地震作用的滑移摩擦隔震结构的高宽比限值进行了研究。采用多自由度分析模型,建立了滑移隔震结构在水平与竖向地震作用耦联下的运动微分方程,给出了考虑竖向地震作用的滑移摩擦隔震结构的高宽比限值计算公式。以某六层采用摩擦滑移隔震的框架结构为例,考虑不同的场地条件,研究了竖向地震作用的存在对隔震结构高宽比限值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移隔震结构
水平与竖向地震作用
高宽比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10年青海玉树Ms7.1级地震地表破裂带和形变特征分析
被引量:
25
5
作者
张桂芳
屈春燕
+2 位作者
单新建
刘云华
宋小刚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1-127,共7页
通过对SPOT卫星影像上地表破裂的目视解译,以及对ALOS PALSAR卫星数据进行D-InSAR形变提取和分析,结合地震活动性、震源机制、活动构造等资料,确定了发震断层空间分布、断层性质和同震形变场分布特征.结果显示,玉树地震发生在甘孜玉树...
通过对SPOT卫星影像上地表破裂的目视解译,以及对ALOS PALSAR卫星数据进行D-InSAR形变提取和分析,结合地震活动性、震源机制、活动构造等资料,确定了发震断层空间分布、断层性质和同震形变场分布特征.结果显示,玉树地震发生在甘孜玉树断裂带上,总体走向约为300°,断层近乎直立.根据相干性强弱将Ⅰ区地表破裂划分为三段:北段长22 km,中段长5 km,南段长6 km,破裂带总长度约33 km.Ⅱ区内非相干带长约10 km.同震形变场分布在78 km×55 km范围内,主震所在的形变Ⅰ区断层两侧视线向相对位错约为0.78 m,转换成水平位错约为1.5 m;余震所在的Ⅱ区形变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树地震
差分干涉测量
地表破裂带
同震形变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强震状态下黄土中桩基动力性状分析
被引量:
2
6
作者
张斌伟
严松宏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73-479,489,共8页
传统通过p-y曲线法分析强震状态下黄土中桩基动力性状时未进行桩基结构模拟,获取的强震状态下黄土中桩基动力的相关动力参数不准确。本文提出新的强震状态下黄土中桩基动力性状分析方法,依据HS硬化模型设计HSS本构模型,通过模型获取强...
传统通过p-y曲线法分析强震状态下黄土中桩基动力性状时未进行桩基结构模拟,获取的强震状态下黄土中桩基动力的相关动力参数不准确。本文提出新的强震状态下黄土中桩基动力性状分析方法,依据HS硬化模型设计HSS本构模型,通过模型获取强震状态下黄土中桩基动力的相关参数,以此为基础采用PLAXIS软件构建黄土中桩基有限元模型;通过两种模型从耦合荷载作用下的桩基桩身水平位移响应、桩身内力响应两方面对强震状态下黄土桩基动力性状展开实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对强震状态下黄土中桩基动力性状进行准确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震状态
黄土中桩基
HSS本构模型
有限元模型
相关参数
动力性状竖向荷载
水平载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水平和竖向地震作用下顺层岩质边坡动力可靠性分析
被引量:
15
1
作者
陈训龙
龚文惠
钟旭晗
邱金伟
李逸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
出处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91-98,128,共9页
文摘
由于传统顺层岩质边坡地震可靠性分析往往是基于拟静力法,忽略了地震的动力特性,而基于数值模拟软件的地震时程分析法虽能考虑地震的动态性,却相对费时费力,该文同时考虑了地震的动力特性和强度参数随机性,提出顺层岩质边坡动力可靠性分析方法。运用Wilson-θ法和Matlab/Simulink工具建立了顺层岩质边坡地震响应简化计算方法。根据响应结果,运用Monte Carlo法计算了边坡的动力可靠度,并提出采用整体最小平均可靠度来评价边坡的地震整体可靠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水平和竖向地震作用的叠加模式对顺层岩质边坡可靠性的影响。算例分析表明,提出的地震响应简化计算方法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和效率。该文可靠度分析方法低估了边坡的地震可靠性。与水平地震作用相比,竖向地震作用对顺层岩质边坡可靠性的影响也很明显。常用的水平和竖向地震作用的峰值叠加模式并不能充分地体现出双向地震的最大作用叠加效果,而采用双向地震的最大作用叠加模式更偏于工程安全。
关键词
顺层岩质边坡
水平和竖向地震作用
动力可靠度
WILSON-Θ法
地震响应
Keywords
bedd
in
g rock slope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earthquake
action
s
dynamic reliability
Wilson-O method
seismic response
分类号
TU457 [建筑科学—岩土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改进的基础隔震结构地震作用简化计算方法
被引量:
13
2
作者
祁皑
林于东
机构
福州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出处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2-157,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378020)
福州大学科技发展基金项目(2003-XQ-18)
福建省青年科技人才创新项目(2002J014)
文摘
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关于隔震结构的简化计算方法中,水平向减震系数的表达式和定义有些不符,假定的隔震结构地震作用分布规律也与实际情况略有出入。本文基于水平向减震系数的定义和实际隔震结构的地震作用分布规律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隔震结构水平向减震系数、隔震结构总地震作用、隔震结构上部地震作用分布的计算方法,并提出了总水平地震作用减震系数的新概念。本文提出的改进方法具有表达准确、物理意义明确的特点。将本文提出的改进算法计算结果与时程分析计算结果比较,结果显示,改进方法的计算结果与时程分析结果接近,且分布规律一致。
关键词
基础隔震
地震作用
水平向减震系数
振型
Keywords
seismic base isolation
earthquake
action
damp
in
g coefficient
in
horizontal
direction
natural mode of vibration
分类号
P315.966 [天文地球—地震学]
TU319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双向地震耦合作用对基础摩擦隔震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
1
3
作者
谷伟
李艺
刘斌
机构
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出处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986-989,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072006)
东北大学博士论文资助项目(200212).
文摘
采用多质点层间剪切型模型,建立了基础摩擦隔震多层砌体结构在水平与竖向耦合地震作用下的运动微分方程及滑动与啮合状态判别准则·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了竖向地震作用对隔震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竖向地震作用的存在,使隔震结构下部各层,特别是首层的层间位移,层间剪力增加,隔震层加速度增加,且随地震烈度,竖向加速度峰值增大而增加,并使隔震层的滑动位移幅值有增大的可能·建议在高烈度震区考虑竖向地震作用对结构反应的影响·
关键词
基础摩擦隔震
多层砌体结构
双向地震耦合作用
层间剪力
石墨膏泥
时程分析
Keywords
frictional base-isolated structure
masonry structure
earthquake action in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direction
in
terstorey shear
graphite mortar
time-history analysis
分类号
TU311.3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考虑竖向地震作用的滑移摩擦隔震结构高宽比限值研究
4
作者
张富有
王舒珊
顾明
机构
河海大学教育部岩土与堤坝重点试验室
出处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8期8344-8348,共5页
基金
中央高校科研业务费青年教师项目(2612009B14114)资助
文摘
对考虑竖向地震作用的滑移摩擦隔震结构的高宽比限值进行了研究。采用多自由度分析模型,建立了滑移隔震结构在水平与竖向地震作用耦联下的运动微分方程,给出了考虑竖向地震作用的滑移摩擦隔震结构的高宽比限值计算公式。以某六层采用摩擦滑移隔震的框架结构为例,考虑不同的场地条件,研究了竖向地震作用的存在对隔震结构高宽比限值的影响。
关键词
滑移隔震结构
水平与竖向地震作用
高宽比
数值分析
Keywords
slid
in
g base-isolated structure
earthquake action in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direction
limitratio of height to width numerical analysis
分类号
TU352.12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010年青海玉树Ms7.1级地震地表破裂带和形变特征分析
被引量:
25
5
作者
张桂芳
屈春燕
单新建
刘云华
宋小刚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1-127,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74006)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DF-IGCEA-0607-1-19)
+1 种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8BAC35B04)
地震行业专项(200708013)联合资助
文摘
通过对SPOT卫星影像上地表破裂的目视解译,以及对ALOS PALSAR卫星数据进行D-InSAR形变提取和分析,结合地震活动性、震源机制、活动构造等资料,确定了发震断层空间分布、断层性质和同震形变场分布特征.结果显示,玉树地震发生在甘孜玉树断裂带上,总体走向约为300°,断层近乎直立.根据相干性强弱将Ⅰ区地表破裂划分为三段:北段长22 km,中段长5 km,南段长6 km,破裂带总长度约33 km.Ⅱ区内非相干带长约10 km.同震形变场分布在78 km×55 km范围内,主震所在的形变Ⅰ区断层两侧视线向相对位错约为0.78 m,转换成水平位错约为1.5 m;余震所在的Ⅱ区形变相对较小.
关键词
玉树地震
差分干涉测量
地表破裂带
同震形变场
Keywords
The surface rupture of the Yushu MS7.1
earthquake
was identified through visual
in
terpretation of SPOT images
and
the coseismic deformation was extracted with differential
in
terferometric SAR us
in
g the ALOS PALSAR data. Based on the above results, comb
in
in
g with seismic activity, focal mechanism, active tectonics as well, the complexity of the causative ruptures, the fault
in
g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coseismic deformation were f
in
ally determ
in
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Yushu
earthquake
occurred on the nearly
vertical
Garzê-Yushu fault, which has an average strike of about 300°. Accord
in
g to the property of SAR coherence data, the surface rupture of zoneⅠextends for about 33 km totally
and
can be divided
in
to three segments, that is, the northern, middle,
and
southern segment of length 22 km, 5 km,
and
6 km, respectively. There is an
in
coherence strip about 10 km long
in
zoneⅡ. The relative dislocation on both sides of the fault is about 0.78 m
in
the l
in
e of sight
direction
in
the rupture zoneⅠ, correspond
in
g to about 1.5 m
horizontal
movement. The value of displacement
in
the zone Ⅱ is smaller
in
contrast with the displacement value of zoneⅠ.
分类号
P315 [天文地球—地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强震状态下黄土中桩基动力性状分析
被引量:
2
6
作者
张斌伟
严松宏
机构
陇东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兰州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出处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73-479,489,共8页
基金
2015年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
甘肃省高等学校科研基金"陇东深厚黄土地基桩-土作用理论分析及试验研究"(1506RJZM322
2015A-151)
文摘
传统通过p-y曲线法分析强震状态下黄土中桩基动力性状时未进行桩基结构模拟,获取的强震状态下黄土中桩基动力的相关动力参数不准确。本文提出新的强震状态下黄土中桩基动力性状分析方法,依据HS硬化模型设计HSS本构模型,通过模型获取强震状态下黄土中桩基动力的相关参数,以此为基础采用PLAXIS软件构建黄土中桩基有限元模型;通过两种模型从耦合荷载作用下的桩基桩身水平位移响应、桩身内力响应两方面对强震状态下黄土桩基动力性状展开实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对强震状态下黄土中桩基动力性状进行准确分析。
关键词
强震状态
黄土中桩基
HSS本构模型
有限元模型
相关参数
动力性状竖向荷载
水平载荷
Keywords
action
of strong
earthquake
pile foundation
in
loess
HSS constitutive model
f
in
ite elementmodel
related parameters
dynamic performance
vertical
load
horizontal
load
分类号
TU133 [建筑科学—建筑理论]
U443.15 [建筑科学—桥梁与隧道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水平和竖向地震作用下顺层岩质边坡动力可靠性分析
陈训龙
龚文惠
钟旭晗
邱金伟
李逸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
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改进的基础隔震结构地震作用简化计算方法
祁皑
林于东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6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双向地震耦合作用对基础摩擦隔震结构的影响
谷伟
李艺
刘斌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考虑竖向地震作用的滑移摩擦隔震结构高宽比限值研究
张富有
王舒珊
顾明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2010年青海玉树Ms7.1级地震地表破裂带和形变特征分析
张桂芳
屈春燕
单新建
刘云华
宋小刚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强震状态下黄土中桩基动力性状分析
张斌伟
严松宏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