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亚失稳理论分析2021年云南漾濞M_(S)6.4地震前岩石圈磁场变化特征 被引量:10
1
作者 陈政宇 倪喆 +3 位作者 周思远 王振东 王粲 赵育飞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91-398,共8页
回溯2021年云南漾濞M_(S)6.4地震前2017-2021年云南地区岩石圈磁场水平矢量逐年变化的空间分布特征,并与亚失稳理论中稳态-亚稳态-亚失稳态-失稳态的各阶段进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漾濞地震前,在震中及其附近区域出现的岩石圈磁场... 回溯2021年云南漾濞M_(S)6.4地震前2017-2021年云南地区岩石圈磁场水平矢量逐年变化的空间分布特征,并与亚失稳理论中稳态-亚稳态-亚失稳态-失稳态的各阶段进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漾濞地震前,在震中及其附近区域出现的岩石圈磁场水平矢量弱变现象是震前的典型特征,其"弱变区域"的形成对应亚失稳O点,是野外观测当中最易识别的重要标识;漾濞地震前连续4期弱变区域存在有"重叠"区域,同时其外围水平矢量量级增大且方向改变,则是进入到了"不可逆"的亚失稳OB阶段,预示着地震将要发生且震中在"重叠"区域的边缘,利用这种时空变化特征可以提前预判发震地点与时间。此外,该分析也是将亚失稳研究从室内实验走向野外观测的有益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漾濞M_(s)6.4地震 岩石圈磁场 水平矢量 亚失稳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离层高阶项延迟对GPS载波相位观测值及基线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邓标 杨永平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69-274,共6页
为研究电离层高阶项延迟及其影响,采用IGS提供的实测数据与产品,结合具体实验讨论地磁模型、TEC数据模式、GPS频率及测站分布等对电离层高阶项延迟的影响,分析不同TEC获取方式与地磁模型处理模式下的电离层高阶项延迟对基线的影响。实... 为研究电离层高阶项延迟及其影响,采用IGS提供的实测数据与产品,结合具体实验讨论地磁模型、TEC数据模式、GPS频率及测站分布等对电离层高阶项延迟的影响,分析不同TEC获取方式与地磁模型处理模式下的电离层高阶项延迟对基线的影响。实验表明,利用不同方式获取的TEC是影响电离层高阶项延迟的关键因素,其对载波相位观测值的影响可达10.0 mm,对基线的影响甚至达到cm级;地磁场是电离层高阶项延迟的次要影响因素,对载波相位及基线的影响为mm级;电离层高阶项延迟与测站区域有关,在中纬度区域偏差呈现系统性,而在赤道附近偏差呈现偶然性,其对基线的影响主要与基线距离及方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高阶项延迟 地磁场 总电子含量 载波相位观测值 基线向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体在海水中运动产生的感应电场建模 被引量:6
3
作者 张伽伟 熊露 龚沈光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47-151,共5页
分析了金属体在海水中运动产生感应电场的机理。采用镜像法推导了水下垂直和水平直流电流元在海水中的电场表达式,进一步导出了海水中运动金属体切割地磁场而在海水中产生的感应电场数学模型,并计算分析了运动金属体的感应电场大小及空... 分析了金属体在海水中运动产生感应电场的机理。采用镜像法推导了水下垂直和水平直流电流元在海水中的电场表达式,进一步导出了海水中运动金属体切割地磁场而在海水中产生的感应电场数学模型,并计算分析了运动金属体的感应电场大小及空间分布。仿真计算结果表明,20m长的金属椭球体,以4m/s的航速在水下10m航行时,在水下30m左右感应电场的量级为nV/m,并且该电场在空间分布上有明显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应电场 运动金属体 直流电流元 地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磁场中电子束结构运动的横向约束与周期振荡 被引量:2
4
作者 焦鹿怀 葛亚松 +3 位作者 张援农 郭英杰 冯明航 付松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691-3703,共13页
地球空间环境中的电子束结构能够对空间辐射环境产生重要影响.自由空间中运动的电子束主要受空间电荷效应支配,其结构同时在纵向方向上产生拉伸和在横向方向上产生发散效应.利用所建立的动力学粒子云模型方法,我们研究了平行于地球背景... 地球空间环境中的电子束结构能够对空间辐射环境产生重要影响.自由空间中运动的电子束主要受空间电荷效应支配,其结构同时在纵向方向上产生拉伸和在横向方向上产生发散效应.利用所建立的动力学粒子云模型方法,我们研究了平行于地球背景磁场(L~2,L代表磁赤道上空磁力线到地心的距离与地球半径的比值)运动的电子束结构的时空演化情况,发现地磁场中运动的电子束在横向方向上产生明显的边界约束和周期性振荡现象.通过追踪单粒子,明确了电子在横向方向上同时受到自场的静电斥力和地磁场的洛伦兹力作用,静电斥力主要在电子束运动的初始阶段起支配作用,而电子束结构的振荡效果由地磁场的洛伦兹力所支配.通过不同背景地磁场强度下的参量分析,我们进一步验证了这一推论,且电子束结构的振荡周期与电子回旋运动周期基本一致.该研究结果表明地球磁场能够对运动电子束结构产生重要的影响,这对于加深理解地球空间环境中的电子束结构时空演化有着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磁场 空间电荷效应 带电粒子束 全粒子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顾及二阶项影响的电离层延迟模型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牛瑞朝 郭承军 张奕然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00-303,共4页
在测量与定位领域建立电离层延迟模型是消除电离层影响的有效手段。传统的电离层延迟模型仅考虑一阶项的影响,不能满足精密测量和定位的需求。为此,采用曲面拟合的方法求解地磁场矢量,在不损失精度的情况下,曲面拟合法能够达到简化计算... 在测量与定位领域建立电离层延迟模型是消除电离层影响的有效手段。传统的电离层延迟模型仅考虑一阶项的影响,不能满足精密测量和定位的需求。为此,采用曲面拟合的方法求解地磁场矢量,在不损失精度的情况下,曲面拟合法能够达到简化计算、方便使用的目的。推导顾及电离层二阶项延迟的天顶方向电子总含量(VTEC)模型的观测方程,建立顾及电离层二阶项延迟的VTEC模型。结合武汉跟踪站的数据对所建模型进行检验,证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定位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延迟模型 电离层二阶项 多项式模型 地磁场矢量 曲面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球磁场的新模型(英文) 被引量:5
6
作者 Konstantin F. Tyapkin(National Mining Academy of Ukraine, Dnepropetrovsk, Ukraine, 320027)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1999年第3期75-84,共10页
根据地球内核存在有相对于外核的旋转,这里提出一个地球磁场的新模型。在这种场合下,地球磁场的本源就是电流,这种电流是由在地核团相与液相边界上的一对带电层的相对运动产生出来的(Bullen地球模型中的F层)。所提出的模型,是当... 根据地球内核存在有相对于外核的旋转,这里提出一个地球磁场的新模型。在这种场合下,地球磁场的本源就是电流,这种电流是由在地核团相与液相边界上的一对带电层的相对运动产生出来的(Bullen地球模型中的F层)。所提出的模型,是当前最为常见的水磁发电机模型的另一种可供选择的模型。它在能量方面已得到确证。借助该模型,有可能去解释在地表观察到的关于磁场的所有主要特性。该模型的本质,就在于它是维持地球现今磁场与构造运动的统一机制。这种统一性并不是偶然的,可以将其视为所研究现象本质的理论的最大可能性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磁场 电流 构造运动 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